中国古代文学第八章_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剖析

合集下载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文赋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文赋

其赋特点: • 生动鲜明的形象
• 曲折细腻的情感
• 华美绮丽的语言
•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 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 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 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 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 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 极,意望已过矣。 •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 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 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 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 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 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 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 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 世矣;今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 过于三世矣。
•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 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 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 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 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 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 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 为万安计。 • 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 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 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 非人力也。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 ;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 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诗赋、骈文与散文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诗赋、骈文与散文

四,南北朝辞赋的创作情况 赋体的主要特点是"体物言志" 赋体的主要特点是"体物言志",讲究文采,韵 散相间,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汉以后,赋或向骈文方向发展,或进一步散文 化.接近于散文的为文赋,接近于骈文的为骈赋. 南北朝辞赋大多呈现出骈体化的趋向.宋代有 鲍照的《芜城赋》;齐,梁时代有江淹的《恨赋》 鲍照的《芜城赋》;齐,梁时代有江淹的《恨赋》 和《别赋》,庾信的《小园赋》和《哀江南赋》. 别赋》,庾信的《小园赋》 哀江南赋》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游览.他跟随 父亲在青州时候,曾经和友人游遍山东. 做官以后,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 都要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留心勘察水流地 势,探溯源头,并且在余暇时间阅读了大 量地理方面的著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地 理学知识.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作 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并且撰 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 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 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五,诗体赋与写景文
诗体赋是齐梁文章新变的成果,这是对赋 的抒情化或诗化的进一步尝试.如沈约 《愍衰草赋》. 愍衰草赋》 还有一些作家将五言与七言诗句式错杂地 用于赋体,如萧悫《春赋》 用于赋体,如萧悫《春赋》.其后庾信的 同题赋运用得更为娴熟. 写景文的成就也引人注目.如丘迟《 写景文的成就也引人注目.如丘迟《与陈 伯之书》,吴均《与宋元思书》 伯之书》,吴均《与宋元思书》,陶弘景 的《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
郦道元认为,应该在对现有地理情况的考 察的基础上,印证古籍,然后把经常变化 的地理面貌尽量详细,准确地记载下来.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郦道元决心为《水经》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郦道元决心为《水经》 作注. 郦道元在给《水经》 郦道元在给《水经》作注过程中,十分注 重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同时还博览了大 量前人著作,查看了不少精详细的地图. 据统计,郦道元写《水经注》 据统计,郦道元写《水经注》一共参阅了 四百三十七种书籍.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 郦道元终于完成了他的《水经注》 郦道元终于完成了他的《水经注》这一名 著.

魏晋南北朝文学·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魏晋南北朝文学·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魏晋南北朝文学·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魏晋南北朝文学·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2012年1月20日出处:赋帝司马呈祥潘氏审辑作者:高校讲座【教学设想】本章不作重点要求,只作介绍,几篇美文布置学生课外阅读。

第一节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一、建安文章:1、建安文风“以气质为体”,影响及建安文章注重“气质”。

曹丕提出“诗赋欲丽”,加速了东汉以来文章渐趋骈化的进程,推动骈文臻于成熟,建安文章“气”与“丽”的结合,为后世确立了“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典范。

2、在建安各体文章中,曹操的教令甚具异彩,饶有通脱之风。

其《让县自明本志令》自叙身世志愿,恳切率真。

3、曹丕、曹植的书札,能随境生趣,慷慨任气,文采焕然。

曹植的表文也是情文并茂。

二、抒情小赋的繁盛:1、辞赋在魏晋时期出现了新局面,其标志是抒情小赋的涌现,从而拓展了辞赋的表现领域与表现风格。

沿着东汉以来情理赋发展的方向,魏晋之际的辞赋创作显示出抒情化、小品化的特色。

这一时期的作家往往集诗人与小赋作者于一身,这也标志着诗赋交相影响的深化。

2、王粲的代表作《登楼赋》将荆州的离异之感于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融为一体,即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论辩文的勃兴:魏晋是继春秋战国以后又一个思想高峰,各种思想交锋争辩,受谈辩风气的影响,论辩文出现高潮。

其中嵇康的辩论文最为杰出(前面已讲过)。

第二节南朝美文的衍化1、南朝文坛沿着魏晋以来文章追新逐丽的趋向继续发展,并带有阶段性的特点。

刘宋时代,抒情体物的华美文章繁盛起来,至齐梁时期,变本加厉,美文的影响力还波及北方。

2、元嘉三大家的美文创作。

3、陈寿的《三国志》,叙事议论,高简有法,质而不野。

范晔的《后汉书》合史职与文才于一体,尤其是纪传的论赞部分,对偶工稳,辞采润泽,声律协畅,显示出以骈文论史的高超水平。

史传文学的递嬗轨迹,反映了南朝美文的衍化。

4、刘勰的《文心雕龙》以“深得文理”著称,但也表现出卓尔不凡的骈文才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文

(二)南北朝散文追新逐丽与标新立 异的趋向 元嘉三大家的美文创作 史传文学的递嬗轨迹:( 史记》 :(《 史传文学的递嬗轨迹:(《史记》陈寿《三国志》--范晔 后汉书》 范晔《 -)陈寿《三国志》--范晔《后汉书》
文学理论:(曹丕 典论·论文》--陆机 文学理论:(曹丕《典论》 《文赋》--)刘勰《文心雕龙》
南北朝骈文代表作品
1、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 孔稚珪 北山移文》 2、孔稚珪《北山移文》 丘迟《与陈伯之书》 3、丘迟《与陈伯之书》 陶宏景《答谢中书书》 4、陶宏景《答谢中书书》 吴均《与宋元思书》 5、吴均《与宋元思书》
二、辞赋
趋势: 趋势: 题材范围有了很大的扩展,抒情、 一,题材范围有了很大的扩展,抒情、说 叙事、登临、伤别等内容, 理、叙事、登临、伤别等内容,无一不可 入赋。 入赋。 抒情小赋的创作成为主体。 二,抒情小赋的创作成为主体。 句式上逐渐骈化,形成骈赋。 三,句式上逐渐骈化,形成骈赋。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是现存最早的文史典籍中寺塔记的典 范之作,文风典丽而清拔。 范之作,文风典丽而清拔。
3、颜之推《颜氏家训》 颜之推《颜氏家训》 开后世“家训” 开后世“家训”的先河 教子、兄弟、後娶、 教子、兄弟、後娶、 治家、风操、慕贤、 治家、风操、慕贤、 勉学、文章、名实、 勉学、文章、名实、 涉务、省事、止足、 涉务、省事、止足、 诫兵、养心、归心、 诫兵、养心、归心、 书证、音辞、杂艺、 书证、音辞、杂艺、 终制等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 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 嶂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嶂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群。泉水激石, 争高直指,千百成群。泉水激石,泠泠作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禅则千转不穷,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禅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 猿则百叫无绝。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 纶世务者窥宿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纶世务者窥宿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 吴均《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 思书》 思书》

培训_课件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词赋骈文与散文

培训_课件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词赋骈文与散文

再如曹植《与吴季重书》曰:
植白:季重足下。前日虽因常调 (官员在一定时期向执政者述职),得为密坐 (亲近),虽燕饮弥日,其于别远会稀, 犹不尽其劳积也(虽然在一起宴饮终日,但我
仍旧感到离多会少,所以仍然无法消除胸中的郁闷)。
若夫(像上一次宴饮)觞酌凌波于前(酒杯逐 流于宾客面前),箫笳发音于后(使箫笳发音 于宾客的身后),足下鹰扬其体(如鹰奋扬身 体),凤叹(叹,歌。喻其文)虎视(喻其武), 谓萧曹不足俦,卫霍不足侔也。左顾右 盼,谓若无人,岂非吾子壮志哉(吾子,
《与朝歌令吴质书》是曹丕与一位 挚友叙心情的书札,信中回忆昔日同 游之乐,慨叹今日朋辈多已长逝,引 发无限内心波澜,“物是人非,我劳 如何!”此皆真切心情自然流露,足 以摇撼人心。文中披沥思绪,颇见真 情,悲喜个性,跃然纸上。语言华美, 对仗工整,抒情如诗,写景如画。
“每读子桓与季重书,陈思与德祖 书,未尝不唏嘘太息。想见风流好尚 如斯,江河百代,岂偶然哉!”(胡应
每大饮,宾客满堂。遵过寡妇左阿君,置酒歌讴,遵
起舞跳梁[乱蹦乱跳],乐之)。悲风起于闺闼, 红尘蔽于机榻(几案与床榻)。幸有袁生, 时步玉趾(对人脚步的敬称),樵苏不爨
(cuàn,樵苏:打柴。爨:煮饭。虽然打来了柴草却
无米做饭),清谈而已,有似周党之过
夫皮朽者毛落,川涸者鱼逝,春生 者繁华,秋荣者零悴,自然之数, 岂有恨哉?聊为大弟陈其苦怀耳。
又闻足下在彼,自有佳政。夫求
而不得者有之矣,未有不求而得者也。 且改辙易行(改辙而行),非良乐(古之善 相马者)之御;易民(改民情)而治,非 楚郑之政(不是孙叔敖、郑子产的为政之方), 愿足下勉之而已矣。适对嘉宾(适逢接 待嘉宾),口授不悉(不详尽)。往来数 相闻(常往来相问安好)。曹植白。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和散文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和散文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和散⽂魏晋南北朝是我国辞赋发展的⼀个重要转变时期。

从先秦辞赋的抒情化转向了西汉以咏物为主的散体⼤赋,⾃东汉末年开始,以抒情咏物为主的⼩赋逐渐增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仍有散体⼤赋,但咏物抒情⼩赋占了较⼤的⽐重,成为这个时期辞赋的主流。

与东汉班固、张衡等赋家兼善散体⼤赋与骚体辞赋不同,这⼀时期的作家往往集诗⼈与⼩赋作者于⼀⾝,这也标志着诗赋交相影响的深化与合流的趋势。

赋体受诗的影响,语⾔趋向骈偶化。

骈偶作为⼀种增加语⾔对称美的修辞⼿法,被辞赋家们逐渐刻意追求和雕琢,于是骈⽂逐渐取代了辞赋,成为“⼀代之⽂学”。

骈⽂和散⽂是相对⽴⽽存在的。

散⽂是⼀种⽐语⾔精练⽽⼜不受形式约束的⾃由体⽂章。

由于⽂⼈⼤量地⾃觉运⽤骈偶这种修辞⼿法,因⽽南北朝的散⽂并不发达,只在史传、地理等学术著作中有些优秀作品,成就较⾼的是北魏郦道元的《⽔经注》和北魏杨之<洛阳伽蓝记》。

⼀、魏晋南北朝辞赋魏晋时赋的发展呈现出两种趋势。

在内容⽅⾯是咏物赋增多,⼤多取材于“草区禽族”,⽽在此外的⼀些作品中抒情成分增多,在形式⽅⾯则表现为除个别⼤赋外,作品的篇幅普遍短⼩,⾏⽂也⽇趋活泼,很⼤程度上摆脱了汉赋堆积名物辞藻的板重之习。

最能代表这⼀时期辞赋发展成就的,当推曹植、王粲、潘岳和左思等⼈。

曹植最著名、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是《洛神赋》。

赋序称“感宋⽟对楚王神⼥之事,遂作斯赋”,可知此赋的写作是受到宋⽟《神⼥赋》的启发。

它以浪漫⼿法,通过幻想境界,描写了⼀个神⼈相恋,⽽⼜⽆法结合,终于含恨分离的悲剧故事,充满着抒情⽓氛与神奇⾊彩。

作者将⼀位端庄秀丽的美⼥形象刻画得⼗分⽣动传神。

特别是写她将⾄的神情,更画出了⽔上⼥神的特点,给⼈以若真若幻的感觉,“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尘,动⽆常则,若危若安,进⽌难期,若往若还”。

这种描写,其成就远⾮宋⽟《神⼥赋》可以⽐拟。

王粲在辞赋⽅⾯的成就远远超过他的诗歌。

曹丘在《典论·论⽂》中说:“王粲长于辞赋。

中国古代文学第八章_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第八章_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3.不拘常体的呼声
萧子显《南齐书· 文学传论》 :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 张融《门律自序》: “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政当使 常有其体。”
4、齐梁美文的兴盛
(1)齐梁前期 :江淹、任昉等 江淹《别赋》《恨赋》 任昉《奏弹刘整》 孔稚珪的《北山移文》 :俳谐性的代表 刘勰《文心雕龙》
《水经注· 卷二十六》青州临朐

巨洋水自朱虚北入临朐县,熏冶泉水注之。水 出西溪,飞泉侧濑于穷坎之下。泉溪之上,源麓 之侧,有一祠,……水色澄明而清泠特异,渊无 潜石,浅镂沙文,中有古坛,参差相对,后人微 加功饰,以为嬉游之处。南北邃岸凌空,疏木交 合。先公以太和中作镇海岱,余总角之年,侍节 东州。至若炎夏火流,闲居倦想,提琴命友,嬉 娱永日,桂笋寻波,轻林委浪,琴歌既洽,欢情 亦畅,是焉栖寄,实可凭衿。
《水经注》的成就
1.《水经注》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 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地志) 2.对山水之美作出了亲切生动的描述,以北 方本土作家的身份创作“六朝地志之大成。”(清陈运
熔 《〈荆州记〉序》

所记大小河流1252条,记述时间上起先秦,下 至南北朝约2000多年。记述内容包括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山川胜景、历史沿革、风俗习惯、人 物掌故、神话故事等等。 3.清朗疏朴的文风,对于唐以后古文家的游 记文影响极大。
《文心雕龙·物色》论心物之关系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 亦摇焉。盖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 鸟羞,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 若夫珪璋挺其惠心,英华秀其清气,物色 相召,人谁获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 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 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 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 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

第八讲 魏晋南北朝辞赋与散文

第八讲  魏晋南北朝辞赋与散文

2、《陈情表》赏析 (1)解题: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下对君王指陈 时事、直言规劝抑或阐明心迹、使其接受的应用文 体。 《陈情表》乃西晋李密上呈晋武帝(司马昭之子司马 炎)、辞不应诏的奏表。 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 大恩厚德,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 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 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 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
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 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 廉,皆自仲舒发之。(《汉书· 董仲舒传》) 魏晋传承该制度...“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郎吏社会”(钱穆《国史新论》)
@终鲜兄弟: 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无信人之言, 人实诳女。 扬之水,不流束薪。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 人实不信。(《诗· 郑风· 扬之水》) @结草衔环:形容人感恩戴德、知恩图报。 结草典故见P165 衔环典故: 《后汉书· 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记载,杨震 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 落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将其带回,放于巾箱之 中,喂饲黄花,百日之后,黄雀羽毛丰满,便飞离。当夜, 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自称是西王母的使者,说:“君 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称白环 可保佑杨宝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若玉环一 般洁白无瑕。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 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都官至太尉,而且刚正不 阿,为政清廉,家门美德为后人传诵。
(二)王粲《登楼赋》赏析
1、王粲其人 王粲(177-217),字 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 邹县西南)人。少年时即 以才华出众,深得文坛名 流蔡邕器重。刘勰称:“仲 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 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 赋,则七子之冠冕乎!”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和散文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和散文

1、向秀与《思旧赋》
• 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 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 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 郎、散骑常侍。向秀雅好读书, 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 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嵇康、 吕安被司马氏害死后,向秀应 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 昭接见任散骑侍郎、黄门散骑 常侍、散骑常侍,与任恺等相 善。向秀喜谈老庄之学,曾注 《庄子》,“妙析奇致,大畅 玄风”(《世说新语·文 学》)。注未成便过世,郭象 承其《庄子》余绪,成书《庄 子注》三十三篇。另著《思旧 赋》、《难嵇叔夜养生论》。
三、创作特征。
• 第一,与两汉的辞赋创作相比,这一时期赋的题 材范围有了很大的扩展,抒情、说理、叙事、登 临、伤别等内容,无一不可入赋。
• 第二,赋的抒情性大大加强,而在体制上则趋于 短小,长篇巨制的大赋的数量逐渐减少,因此, 抒情小开的创作成为这一时期辞赋创作的一大特 征。
• 第三,由于受到骈文的影响,这一时期的辞赋在 句式上逐渐骈化,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赋体,即 骈赋。
• 抒情赋。抒情赋在汉代就间有出现,司马相 如的《长门赋》、张衡的《归田赋》、赵壹 的《刺世疾邪赋》,都充满赋家浓重情思, 富有诗意。从建安开始,这类小赋更加兴盛。 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觉醒时代,作家多用作 赋来驰骋才华。赋文甚多,呈现出缤纷灿烂 摇曳多姿的局面。这时期的抒情赋篇幅短小, 语言凝炼,诗意浓重。它们有的十几句成文, 有的数十句一篇,情思活泼,主题集中。抒 情性极强。语言清丽流畅,赋中夹杂大量的 诗句,诗意很浓、用典较多,且用典故中的 本事议论抒情。抒情与描写结合,多借用自 然界的形象事物表现社会生活的抽象性,形 象生动。
《洛神赋》
• 这篇赋,表现出曹植赋出色的描写笔力。如洛水女神出现 的一段: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作品讲读
郦道元《三峡》 (1).结构严谨,布局巧妙。作者写三峡, 先山后水,详水略山。
(2)本文语言精炼、准确,富有表现力。
(3)多角度、多侧面地反复描摹,俯仰 相间,声色结合,常常以人的感受来表现 自然景色的审美特征。
3、南北朝骈文的创作情况:南北朝骈体广 泛流行,并辐射到各种体式。宋代的骈文名 家有鲍照,其代表作是《登大雷岸与妹书》 和《哀江南赋序》。齐、梁时代骈文名家、 名作有:孔稚珪与《北山移文》;陶宏景与 《答谢中书书》;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吴均与《与宋元思书》等。此外像刘勰的 《文心雕龙》和徐陵的《玉台新咏序》,也 都是优秀的骈体文。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第一节 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 一、魏晋时期的应用文: 1、曹操的教令甚具异彩,饶有通脱之风。 2、在应用性的文体中显露出文学魅力的, 是曹丕、曹植的书札。 3、建安时期善为书表之文的,还有陈琳、 阮瑀、繁钦、吴质、应璩等人。
二、魏晋时期的辞赋:
1、建安正始时期的辞赋创作:建安正 始时期包括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 到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司马炎夺得 曹魏政权止,前后共七十五年。这个时 期有辞赋作家五十人,今存辞赋作品 (包括残缺)共二百四十九篇。杰出的 辞赋作家有王粲、曹植和阮籍、嵇康等 人。
1、骈文的概念: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骈文在形式上讲究对偶, 因其多偶句似两马并行而称之为骈文。在声律上 虽不如诗歌严格,但追求平仄配合、音韵谐和。 其他如讲究文采华美,讲究用典等等。骈文因其 多用四六句式,所以也称“四六文”。 2、骈文的产生和成熟:先秦散文中已出现偶句, 在汉赋中骈偶的成分增加,进而影响到散文,散 文骈偶化的倾向渐渐抬头。魏晋时期日趋定型, 骈文初步形成。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完全成熟而极 度兴盛的地步。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辞赋、散文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辞赋、散文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导读】朱元思,字玉山,吴均的朋友。 本篇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描 绘了富阳至桐庐一带的景色,充分展示 了浙西一带秀丽的江山美景。齐梁文人 将书信与骈文结合,写的短小隽永,可 作山水游记欣赏,因此被称为“山水小 品”。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 杨衒之
【导读】本篇写永宁寺的营建规模和它 的豪华气象。
芜城赋 鲍照
【导读】南朝宋孝武帝时,竟陵王刘诞在广 陵(古城在今江苏省江都县东北)修建宫室, 并“多聚财力之士”,受到宋孝武帝的猜忌。 大明三年(459),孝武帝指使有司弹劾刘 诞,刘诞据广陵而反,孝武帝派兵镇压,战 斗七十余天,广陵城受到极大破坏。本篇是 写广陵在经过竟陵王刘诞叛乱以后的荒凉景 象。作者通过对广陵今昔气象的夸张描绘, 突出的表现了兴亡之感,是骈体抒情小赋中 的名作。
【本章习题】
一、填空: • 《与吴季重书》的作者是( ) • 《山居赋》的作者是( ) • 《陶征士诔》的作者是( ) • 《三国志》的作者是( ) • ( )被誉为“集六朝地志之大成”的著作。 二、名词解释: 沈诗任笔 三、论述题: 论述齐粱时期文学新变对文章体貌的影响。
第二节 南朝的骈文和辞赋
南朝文章发展总趋势:由质趋文,全面骈化。 南朝文章发展总趋势:由质趋文,全面骈化。丽情密
藻,对仗日工,用典日繁,骈体文的要领及其基本特征。 对仗日工,用典日繁,骈体文的要领及其基本特征。 刘宋 谢灵运《山居赋》 谢灵运《山居赋》 芜城赋》 鲍 照 《芜城赋》 登大雷岸与妹书》 鲍 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 月赋》 谢 庄 《月赋》 徐陵《玉台新咏序》 陈朝 徐陵《玉台新咏序》 齐梁 孔稚珪《北山移文》 孔稚珪《北山移文》 别赋》 恨赋》 江 淹 《别赋》《恨赋》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与宋元思书》 吴 均 《与宋元思书》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散文、辞赋与小说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散文、辞赋与小说

二、 志怪与志人
• 1、志怪小说与《搜神记》

《搜神记》大抵以人物为中心,故事完整,结体颇似纪传。其
中有一类故事,对古往今来的暴虐政治,有很深刻的揭露。如
《东海孝妇》、《范寻》等;《搜神记》中,还有不少优美的神
话故事、民间传说,如《董永》、《嫦娥奔月》等,大都情节曲
折、描写细致,已是较成熟的小说短篇。对唐传奇、小说
第一节 魏晋的文与赋 • 一、魏晋散文 • 1、“三曹”之文 •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 • 曹丕:《典论·自叙》 《又与吴质书》 • 曹植:《与扬德祖书》、《与吴季重书》
• 2、阮籍、嵇康之文 • 阮籍:《大人先生传》、《通易论》、 《乐论》 • 嵇康:《养生论》、《答向子期难养生论》
• 二、南朝辞赋
• 1、鲍照:《芜城赋》 • 2、江淹 :《恨赋》和《别赋》
第三节 北朝散文
• 一、郦道元的《水经注》 • 二、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 • 三、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小说
• 一、小说的起源 •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
干县令,其于大答亦远矣。”这里的小说,指的是那些琐 屑的言谈、无关政教的小道理。先秦诸子对小说的菲薄, 对后世小说的发展很有影响。
以后的志怪小说都有一定的影响。
2、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 《世说新语》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 玄虚清谈,可以说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 《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种种机 智和幽默,对后世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
• 鲁迅:“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 史略》)
• 3、王羲之的《兰亭序》 • 4、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

洛神赋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第二节 南朝美文的衍化
一、世重文翰 二、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 三、范晔的史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四、《文心雕龙》的骈文艺术 五、齐梁新变之风:永明声律说兴起、文笔之辨 的深入、不拘常体的呼声。 六、诗体赋与写景文 徐陵《玉台新咏》,吴均《与宋元思书》。
骈 赋
魏晋南北朝的赋体受诗的影响,也趋于骈化,有些赋 其实就是骈文,这种骈偶化的赋即骈赋。表现形式是“对 偶精工,事典博赡,声韵和协,藻饰华丽”。对偶精工指 赋中几乎全为对句,且对偶方式更加多样。典事博赡指用 典绵密,连篇累牍。声韵和协指南朝赋作不仅押韵,而且 还注意到了平仄相对。藻饰华丽指注意字句雕炼,词语尖 新。 南朝骈赋在内容上比较狭窄,以体物抒情小赋为主流。 或应命奉召而作,或描写深闺物事,取材纤细柔弱,格调 细巧尖新。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 辞赋、骈文与散文
第一节 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
第二节 南朝美文的衍化 第三节 《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第一节 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
一、魏晋文坛的文风特点 “以气质为体”与“以情纬文”
二、曹操的教令:
思想无所顾忌,行文风格不拘常例
三、曹丕兄弟的书札:文学魅力强
如曹丕的《与朝歌令吴质书》、曹植 的《与吴季重书》等。


起源于两汉辞赋,到南北朝后完全发展 到成熟阶段。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 主,句式整齐,讲究对仗,要求声律和谐, 辞采华美,讲求词藻,用典贴切工巧。当时 运用范围甚广,除史书、小说外,各种实用 性文章甚至论说文都采用此体。因全篇多以 四、六字句相间而成,或四或六,少见散句, 又称“四六文”。
四、《登楼赋》与抒情小赋的繁盛
1、王粲的《登楼赋》 2、 抒情小赋,标志着诗赋交相影响的深化。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洛神赋》)
二、南朝美文
宋 美文衍变
齐梁
傅亮、元嘉三 大家 抒情小赋
议论文
诗体赋
写景文
(一)宋世文风
“讹而新”(《文心雕龙· 通变》) 诡诞而新奇 傅亮《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
谢灵运《岭表赋》《山居赋》;颜延 之 《 赭 白 马 赋 》《 陶 徵 士 诔 》 ; 鲍 照 《芜城赋》
“若夫藻扃黼帐,歌堂舞阁之基;璇渊 碧树,弋林钓渚之馆;吴蔡齐秦之声,鱼龙 爵马之玩;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绝。东都妙 姬,南国佳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莫不 埋魂幽石,委骨穷尘。岂忆同辇之愉乐,离 宫之苦辛哉?”(《芜城赋》)
(二)齐梁文风——新变
1.抒情小赋的勃兴 江淹《恨赋》《别赋》; 任昉《奏弹刘整》; 孔稚珪《北山移文》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 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 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 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别赋》)
3.诗体赋的创作实践
庾信《春赋》《哀江南赋》并序; 徐陵《玉台新咏》序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 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 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 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 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 辞赋、骈文与散文
文风衍变的过程
渐趋骈俪
Hale Waihona Puke 魏晋—情文并备 南北朝南朝—新变 北朝—融合
一、魏晋文风
情文并备,华丽的共性与鲜明的个性并存
(一)应用文体:政令、章表、书信等 1.曹操:“尚通脱”思想无所顾忌,行文不拘常例 《求贤令》“唯才是举” 《举贤勿拘品行令》“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一、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个性化1文学的个性特征曹丕:“文以气为主”;“诗赋欲丽”。

沈约:“以气质为体”;“以情纬文”。

抒情性与文采性。

2作品举例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曹丕《与吴质书》;曹植《与杨德祖书》;诸葛亮《出师表》;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李密《陈情表》。

王粲《登楼赋》;曹植《洛神赋》;以及:向秀《思旧赋》,嵇康《声无哀乐论》、《养生论》,鲁褒《钱神论》等。

二、追新逐丽的南朝文坛:骈俪化“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

”(刘勰语)1刘宋过渡期“元嘉三大家”:谢灵运《山居赋》;颜延之《陶征士诔》;鲍照《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

2齐梁泛滥期A 永明声律说:声调韵律B 文笔之辨:有韵美文(“沈诗任笔”)C 追求“新变”:不拘常体江淹《恨赋》、《别赋》;丘迟《与陈伯之书》;吴均《与宋元思书》;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三、北朝二书:《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1郦道元《水经注》《水经》是一部记述水道的古书,相传为汉代人作。

内容简略,文字枯燥。

郦道元以水道为纲,作了二十倍的补充发挥,实际上成了另一部地理著作。

其手法是:“因水以记地,即地以存古。

”全书约30万字,引用书籍达340多种。

此书的可贵之处在于:A 作者是北人,不以南北为鸿沟;B 作者未临南方,却广泛搜集有关南方地志,因而“集六朝地志之大成”;C 作者写的是地理著作,却亲切道来,写出了文学性很强的山水散文。

最好的段落是《三峡》。

2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洛阳伽蓝记》是一部追述北魏鼎盛时期洛阳城里寺塔林立的盛况,当北魏消亡、洛阳丘墟后13年,作者旧地重游,感慨万端,决心用文字记录下当年的佛事本末,建筑之弘丽,人事之沧桑,尽在其中。

最有名的段落是《永宁寺》。

思考题:1魏晋文坛、南朝文坛、北朝文坛各有怎样的创作倾向?各举出两篇(部)代表作品。

2熟读本章列举到的作品。

钱神论(节录)[西晋] 鲁褒……大矣哉!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

魏晋南北朝小说、骈文、辞赋及散文

魏晋南北朝小说、骈文、辞赋及散文

魏晋南北朝小说、骈文、辞赋及散文一、小说1、古代小说含义的演变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发展在我国,“小说”一词的出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我们今天所说的小说是指一种文体,它是用散文的形式来表现叙事性的内容,以人物塑造为中心,通过虚构的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但是,最初的“小说”一词,与今天所说的文体意义上的小说是不相同的,它是指一引起不合大道的琐屑之谈。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县”即“悬”,“令”即“美”,他的意思是说,修饰琐屑浅薄的言论以求取崇高声望和美好的名誉,是不可能达到至境的。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庄子先举了一个任公子钓鱼的故事。

任公子钓鱼与众不同,他用大钩长线,用五十头键牛作钓饵,然后他蹲在浙江的会稽山,把鱼饵投放于东海,可是一年过去了,仍然没有钓到鱼,后来终于有一天一条大鱼游过来吞食了鱼饵,大鱼翻滚腾跃,搅得海水动荡,白浪冲天,吓坏了方圆千里的人们,而任公子所钓到的大鱼,使方圆几千里的人都饱餐了鱼肉。

庄子由此生出感慨说,那些拿小竿细绳,直奔小河沟渠,守着些鲇鱼鲫鱼的人,怎么可能钓到大鱼呢?任公子从容洒脱,毫不着意,反而钓到了大鱼,因此,凡事只有任其自然才能获得成功。

这是庄子最终想要说明的道理。

而庄子所说的“小说”是与“大达”相对的的小道,所以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然案其实,乃谓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

”在这里,庄子把“小说”与“大达”并举,显然是贬“小说”而扬“大达”的。

他是把儒、墨等诸子视为无关道术的琐碎言谈的,认为它们是“小说”而非“大达”。

但是,尽管庄子鄙薄小说,但“小说”一词却由此起步而不断演化发展。

到了东汉初年,桓谭作《新论》,称小说是“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词。

”他从不同的角度对“小说”作出了自己的判断与评价。

认为从内容上讲,“小说”不同于经籍之作,而是联缀一些零碎、琐细的语言而成的杂记,不同于官方的高文典策。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和散文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和散文

5
(二)重要作家作品 1、王粲的《登楼赋》 2、曹植的《洛神赋》 3、向秀的《思旧赋》 4、阮籍的《大人先生传》 5、潘岳的《秋兴赋》 6、潘岳的《西征赋》 7、左思的《三都赋》
6
第二节 南北朝的骈文和辞赋
一、骈文的形式特点和形成轨迹 (一)骈文的形式特点 骈文又叫骈偶文、骈俪文、四六文。 1、讲究对偶 2、讲究声律 3、讲究用典 4、讲究辞藻
13
第三节 北朝散文的三部名著
一、郦道元的《水经注》 郦道元(469?-527),字善长。范 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为三国时的地 理著作《水经》所作的注释,是一部系统 完整的学术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山水散 文。
14
《水经》一书中记载了全国二百三十七 条江河的源流走向。《水经注》则博采了 古代四百多种有关文献,和作者大量实地 考查的资料,对《水经》原著进行了大量 的补充和阐述,不仅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 水道的主流、支脉的所经流程,地理地貌, 还随之记载了许多有关的历史、传说、风 俗、民情。
3
6、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7、诸葛亮:《出师表》 8、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9、李密:《陈情表》 10、王羲之:《兰亭集序》 11、陶渊明:《桃花源记》 《兰亭集序》和《桃花源记》是纯文学 散文,其他各篇为应用性散文。 魏晋学术性散文(从略)。
4
二、魏晋辞赋 (一)魏晋辞赋的特点 继汉末抒情小赋之后,魏晋抒情小赋 大量涌现,表现出抒情化、小品化、个性 化和诗赋交互影响的特征。 散体大赋数量不多,除传统的重大题 材外,也开始注重表现个人生活中的大事 情,如潘岳的《西征赋》。
19
《洛阳伽蓝记》记载了洛阳内外70多处 佛寺景观。洛阳伽蓝不仅是当年北魏佛教 隆盛的象征,也是当年北魏国力强盛的象 征,作者的笔下,字里行间寓含着对北魏 全盛时国力昌盛和中原文化的自豪,以及 对世事衰变的伤怀之情。

10 魏晋南北朝 第八章 辞赋、骈文、散文

10 魏晋南北朝 第八章 辞赋、骈文、散文

三、《登楼赋》与抒情小赋的繁盛
辞赋在魏晋时期出现了新局面 , 其标志是抒情 小赋的涌现, 从而拓展了辞赋的表现领域与表现风 格。沿着东汉以来情理赋发展的方向 , 魏晋之际的 辞赋创作显示出抒情化、小品化的特色。随着情感 表现领域的扩大, 作者的表现力也在个性化的基础 上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与东汉班固、张衡等赋家兼 善散体大赋与骚体辞赋不同 , 这一时期的作家往往 集诗人与小赋作者于一身 , 这也标志着诗赋交相影 响的深化。
《巨马河》
巨马水又东 , 郦亭沟水注之。水上承督亢沟水 于逎县东 , 东南流历紫渊东。余六世祖乐浪府君 , 自涿之先贤乡 , 爰宅其阴。西带巨川 , 东翼兹水 , 枝流津通, 缠络墟圃 , 匪直田渔之赡可怀 , 信为游 神之胜处也。
《巨洋木》
巨洋水自朱虚北入临朐县 , 熏冶泉水注之。水 出西溪, 飞泉侧濑, 于穷坎之下, 泉溪之上, 源麓 之侧, 有一祠……水色澄明, 而清泠特异。渊无潜 石, 浅镂沙文, 中有古坛, 参差相对, 后人微加功 饰 , 以为嬉游之处。南北邃岸凌空 , 疏木交合。先 公以太和中作镇海岱 , 余总角之年 , 侍节东州, 至 若炎夏火流, 闲居倦想, 提琴命友, 嬉娱永日, 桂 棹寻波, 轻林委浪, 琴歌既洽, 欢情亦畅, 是焉栖 寄, 实可凭衿。
《江水》
山松言 : 常闻峡中水疾 , 书记及口传 , 悉以临 惧相戒 , 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 , 既至欣然 , 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 , 奇构异形, 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 , 离离蔚蔚, 乃 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 , 弥习弥佳 , 流连信宿, 不 觉忘返 , 目所履历 , 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 , 山水有灵, 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二、元嘉三大家
颜延之的骈文以典丽缜 密见长 , 用典繁博 , 修辞巧 丽 , 代表作有《赭白马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陶 征士诔》《宋文元皇后哀策 文》等。

中学语文文学常识学霸笔记:魏晉南北朝的辭賦、駢文與散文

中学语文文学常识学霸笔记:魏晉南北朝的辭賦、駢文與散文

中学语文文学常识学霸笔记:魏晉南北朝的辭賦、駢文與散文魏晉南北朝的辭賦、駢文與散文曹虹撰在各种文体中,辞赋创作的时代特征最为突出。

讲究对偶、声律和藻饰之美成为风气,文章的句式结构逐渐发生变化,骈文出现并成熟。

赋体受诗的影响,趋于注重声偶,有些赋其实就是骈文。

第一节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建安文章注重“气质”,各种沉潜的或稍纵即逝的感悟倾注于笔端,为后世建立了“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典范。

从总的趋势上看,建安之文亦有从辞清志显到藻饰渐繁的过程,这也预示着此后美文的发展。

应用文的文学性的强化:曹操的教令饶有通脱之风,行文风格不拘常例,思想以无所顾忌,称心而言,字里行间流动着一股率真之气。

曹丕、曹植的书札多抒发当下的悲欢契阔之情,裁书叙心,随境生趣,摇曳多姿。

曹丕的《与朝歌令吴质书》追念昔游,感伤离别,抒情如诗,写景如画;曹植的《与吴季重书》慷慨任气,文采焕然。

抒情小赋大量涌现,显示出抒情化、小品化的特色,拓展了辞赋的表现领域与表现风格。

王粲的《登楼赋》即景抒情,情境交融,真实感人。

此外还有一批体物写志的佳作,诸如曹植的《洛神赋》,向秀的《思旧赋》,阮籍的《猕猴赋》,鲁褒的《钱神论》,刘伶的《酒德颂》,陶潜的《归去来兮辞》。

大赋有意识地在主体结构中汲取诗意,其体式功能得到一定的调动。

论辩文的勃兴:主题广泛,主要有研寻哲理、衡论宗教、品藻人物、针贬风俗、讨论礼制等内容;名家辈出,并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风力。

嵇康的论辩文独高一世,析理缜密,辞喻丰博,兼宗名法之家与道家论理特长,精核而不失苛察,通贯而不失之虚浮,从而将论辩文推到新的高度。

第二节南朝美文的衍化南朝文坛沿着魏晋以来文章追新逐丽的趋向继续发展,在刘宋时代,抒情体物的华章美文繁盛起来,密丽而不乏疏朗之致。

至齐梁以后,踵事增华,变本加厉。

骈文发端于先秦,形成于魏晋,至南北朝大盛,此后一直延续不衰。

骈文重视对偶、声律、用典和辞采的美感。

它的出现突破了早期散文过于古朴简单的格局而向形式美方向发展,并且日益精致华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南朝的“文笔之辩”
1.刘宋颜延之: “笔之为体,言之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 记则笔而非言。” 2.刘勰《文心雕龙· 总术》 :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 文也。” 3.梁· 萧绎《金楼子· 立言篇》: “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 会,情灵摇荡。”
陶渊明的辞赋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抒写他辞官归田的喜悦心 情和生活乐趣。语言清新流利,抒情色彩 浓厚,富有诗意。 《闲情赋》 与同时代相一致的文采
魏晋辞赋的创作特点
魏晋辞赋内容丰富,作家往往集诗人与小 赋作者于一身,辞赋创作日益抒情化、小 品化,辞赋的功能从 “体物” 逐渐转向 “体物写志”,标志着诗赋交融的深化。 写作上更加骈偶化,讲究辞藻。如潘岳、 陆机等人的辞赋。《文赋》(骈文的基础)
王粲《登楼赋》
滞留荆州,登当阳城楼 怀乡思归,渴望太平 建功立业,怀才不遇
曹植 《洛神赋》
主题构思与 宋玉《神女赋》不同,是对传 统题材加以转换的典范。 《神女赋》借再现襄王梦中艳遇的经历, 意在讽喻君王不可贪变美色 《洛神赋》描绘对洛神的追求与幻灭过程, 借以抒发作者个人政治上的失意和理想的 破灭
(三)曹植的散文
慷慨任气,文采焕然 散文:《与吴季重书》 《求自试表》、 《求通亲亲表》、《与杨德祖书》
(四)建安诸子及其他散文名篇
建安时期善为书表之文的,还有陈琳、阮瑀、繁 钦、吴质、应璩等人。其共同特点为: “以情纬文,以文被质”(沈约)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繁钦《与魏文帝笺》 吴质《答东阿王书》、 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 建安文章写作趋势:增加了用典和骈偶的成分, 显得文采斐然。 Nhomakorabea宁寺的毁灭
永熙三年二月,浮图为火所烧。……火初 从第八级中平旦大发,当时雷雨晦冥,杂下 霰雪,百姓道俗,咸来观火,悲哀之声,振 动京邑。时有三比丘赴火而死。火经三月不 灭。有火入地寻柱,周年犹有烟气。其年五 月中,有人从东莱郡来,云:见浮图于海中, 光明照耀,俨然如新,海上之民,咸皆见之。 俄然雾起,浮图遂隐。至七月中,平阳王为 侍中斛斯椿所使,奔于长安。十月而京师迁 邺。
北魏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
伽蓝是梵文Samgharama音译的略称,意为 “众园”或“僧院”,即佛教寺院。 杨衒之自序: “京城表里,凡有一千馀寺,今日寥廓, 钟声罕闻,恐后世无传,故撰斯记。” 伽蓝象征着故都。
永宁寺
时有西域沙门菩提达摩者,波斯国胡人也。 起自荒裔,来游中土,见金盘炫目,光照 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歌咏赞叹, 实是神功。自云:年一百五十岁,历涉诸 国,靡不周遍,而此寺精丽,阎浮所无也, 极佛境界,亦未有此。口唱南无,合掌连 日。
3.不拘常体的呼声
萧子显《南齐书· 文学传论》 :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 张融《门律自序》: “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政当使 常有其体。”
4、齐梁美文的兴盛
(1)齐梁前期 :江淹、任昉等 江淹《别赋》《恨赋》 任昉《奏弹刘整》 孔稚珪的《北山移文》 :俳谐性的代表 刘勰《文心雕龙》
(2)齐梁后期的诗体赋
诗体赋是对赋的抒情化或诗化的进一步尝 试。如沈约《愍衰草赋》 萧悫与庾信的《春赋》
(3)赋题材的宫体化
宫体:轻艳丽靡 萧纲《舞赋》 徐陵《玉台新咏序》
二、南朝骈文的成熟
骈文又称骈体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 体。骈文起始于东汉,形成于魏晋,盛行 于南朝。 1.骈文的特征 2.南朝骈文名家名篇
“(阮)籍少时尝游苏门山,苏门山有隐者, 莫知姓名,有竹实数斛,臼杵而已。籍 从之,与谈太古无为之道,及论五帝三 王之义。……籍乃假苏门先生之论以寄 所怀。” (《三国志· 魏书》卷二一注引《魏氏春秋》 )
嵇康的论辨文的成就
《声无哀乐论》 《养生论》 析理绵密,辞喻丰博,通脱恣肆
《宋书》本传 :“表、策、文、诰,皆亮辞也”
元嘉三大家的华丽文风
谢灵运:富丽 《岭表赋》、《长谿赋》、《山居赋》 颜延之:典丽 《赭白马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陶征士诔》、《宋文元皇后哀策文》 鲍照 :奇丽 《芜城赋》与《登大雷岸与妹书》
《陶征士诔》(节选)
…弱不好弄,长实素心;学非称师,文取指 达。在众不失其寡,处言愈见其默。 …… 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织絇纬萧,以充 粮粒之费。心好异书,性乐酒德;简弃烦促, 就成省旷。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欤!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文体观念
“文章各体,至东汉而大备。”(刘师培《中国中古文 学史讲义》
一、曹丕《典论·论文》中的文学体裁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夫文本同而末异,盖 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 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盖文章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 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四科八体
一、气爽才丽的建安散文
(一)曹操的教令 (二)曹丕的书札 (三)曹植的散文 (四)建安诸子及其他散文名篇
(一)曹操的教令
曹操教令的特点:随意、洒脱 《让县自明本志令》 《求贤令》 《举贤勿拘品行令》 《遗令》
(二)曹丕的书札
曹丕书札的特点:清新、活泼 代表作: 《与朝歌令吴质书》 《又与吴质书》
《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注》
《水经注》中关于江南水道风景的描摹,文学意味更为 浓郁 。如取自(刘宋)盛弘之《荆州记》中的一段文 字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 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 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 间,清荣俊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 者歌曰:“巴东三峡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第三 节 南朝美文的衍化
一、南朝文坛的逐丽之风与文章的骈化 二、南朝骈文的成熟
一、南朝文坛的逐丽之风与文章的骈化
(一)魏晋以来文章追新逐丽的趋向 (二)刘宋文坛对文学辞采的回归 (三)齐梁文学的新变与美文的鼎盛
(一)魏晋以来文章追新逐丽的趋向
曹植的文学创作 阮籍的辞赋散文 太康文风
(二)刘宋文坛对文学辞采的回归
文笔之辨的实质
文笔之辨的实质是对文学特质的探求。 有韵与否是当时通行的一个文学特征和标 准,从有韵无韵到多方面的标准,表现出 六朝文学观念的不断进步 。
第二节 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
别开生面:改造旧体载,强化应用文的文 学性 一、应用文气爽才丽 二、抒情小赋繁盛 三、论辩文勃兴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文心雕龙·物色》论心物之关系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 亦摇焉。盖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 鸟羞,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 若夫珪璋挺其惠心,英华秀其清气,物色 相召,人谁获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 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 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 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 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
二、陆机《文赋》中的文学体裁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 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 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 畅。奏平彻以间雅,说炜晔而谲诳。 诗、 赋、 碑、 诔、 铭、 箴、 颂、 论、 奏 、说 十种
三、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文学体裁
《文心雕龙》设立专篇系统阐述的文体就 有三十三类,即 诗、乐府、赋、颂、赞、祝、盟、铭、箴、 诔、碑、哀、吊、杂文、谐、隐、史传、 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 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 加上《辨骚》中的骚体,则为三十四类。
《水经注· 卷二十六》青州临朐

巨洋水自朱虚北入临朐县,熏冶泉水注之。水 出西溪,飞泉侧濑于穷坎之下。泉溪之上,源麓 之侧,有一祠,……水色澄明而清泠特异,渊无 潜石,浅镂沙文,中有古坛,参差相对,后人微 加功饰,以为嬉游之处。南北邃岸凌空,疏木交 合。先公以太和中作镇海岱,余总角之年,侍节 东州。至若炎夏火流,闲居倦想,提琴命友,嬉 娱永日,桂笋寻波,轻林委浪,琴歌既洽,欢情 亦畅,是焉栖寄,实可凭衿。
三、 魏晋论辩文的勃兴
魏晋学术思想异常活跃,形成继春秋战国 以后又一个高峰期。各种思想交锋争辩, 成为一时风尚。谈辩之风影响于文章,便 是论辩文的勃兴。
魏晋论辨文勃兴的表现
(一)主题广泛
研寻哲理、衡论宗教、品藻人物、箴贬风俗、讨论 礼制等
(二)名家辈出 正始名士: 何晏、王弼等,“并师心独见, 锋颖精密,盖人伦之英也”。 竹林名士:阮籍、嵇康等,
《水经注》的成就
1.《水经注》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 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地志) 2.对山水之美作出了亲切生动的描述,以北 方本土作家的身份创作“六朝地志之大成。”(清陈运
熔 《〈荆州记〉序》

所记大小河流1252条,记述时间上起先秦,下 至南北朝约2000多年。记述内容包括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山川胜景、历史沿革、风俗习惯、人 物掌故、神话故事等等。 3.清朗疏朴的文风,对于唐以后古文家的游 记文影响极大。
1.宋文帝立玄、儒、文、史、四学,文学的独立性地 位更加明确。 2.史传文学的骈化 晋陈寿《三国志》 “质而不野” 刘宋范晔《后汉书》:骈文论史 3.骈俪句法在刘宋文章中的运用。 傅亮、元嘉三大家
傅亮《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
近振旅河湄,扬旍西迈。将届旧京,威怀司雍。 河流遄疾,道阻且长。加以伊洛榛芜,津途久废。 伐木通径,淹引时月。始以今月十二日,次故洛 水浮桥。山川无改,城阙为墟。宫庙隳顿,钟虡 空列。观宇之馀,鞠为禾黍。廛里萧条,鸡犬罕 音。感旧永怀,痛心在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