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肌痛综合征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肌痛综合征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标签:纤维肌痛综合征;中医疗法;综述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S)是一种以广泛性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且伴有精神症状的特发性疾病。国外统计资料表明,FS患病率约为2%[1],多见于育龄妇女,且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影响较大。因其病理生理机制不明,目前西医治疗本病有其局限性。中医对本病在减轻躯体疼痛、缓解抑郁、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笔者综合分析相关文献,从中医学角度探讨FS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进展,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1 对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认识

传统中医无FS病名。大多数学者按照其临床发病原因及症状而定义,如依据FS伴有全身多处疼痛这一重要特征,将该病归属于中医学“痹证”之“周痹”、“肌痹”或“行痹”、“痛证”等范畴,较全面反映了FS的中医疾病本质;也有学者认为,FS多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血瘀,痹阻经络而发病,与情志相关,将其归为“郁证”范畴[2-3];唐氏等[4]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阳化气,阴成形”、“气伤痛,形伤肿”等观点,认为FS没有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支持,应属于现代医学的功能性疾病,即中医理论中的“气病”、“气痹”范畴。笔者认为,《灵枢·周痹》有“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此内不在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命曰周痹”、“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之论断,从临床表现上与FS相比,即有全身范围的疼痛,又有固定不移、“不能左右”的压痛点,当属中医学“周痹”范畴。

2 病因病机

痹证发病不仅是感受外邪所致,内伤七情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致病因素。《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中藏经·论痹》曰:“痹者,风寒暑湿之气中于人脏腑之为也……而有风痹,有寒痹,有湿痹,有热痹,有气痹”、“气痹者,愁思喜怒过多,则气结于上……宜节忧思以养气,慎喜怒以全真,最为良矣。”《内经博议》云:“凡七情过用,则亦能伤脏气而为痹,不必三气入舍于其合也。”临床上,多数FS患者有广泛压痛,并伴有烦躁不安,约90%的患者伴有睡眠障碍,50%~90%的患者有疲劳感;76%~91%的患者出现晨僵,其严重程度与睡眠及疾病活动性有关;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异常也比较常见[5],二者常可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故现代医学对FS精神、心理因素的认识与中医内伤七情不谋而合。

目前学术界对于本病的病机认识尚未趋同,大多从正虚邪实角度辨治本病。唐氏等[4]认为,气滞血瘀、气机不利、阳气虚损是其发病的基本病机。高氏[6]认为,本病内外因交织为患,肝、筋表里同病,筋脉痹阻、肝脉不畅、筋肌失养

为其基本病机,临床可分为气滞血瘀型、湿痰痹阻型、肝脾失和型、气血亏虚型、肝肾不足型进行论治。徐再春认为,该病多由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或饮食失节、外感六淫等原因,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失调,使气、血、痰、火、湿、食等病理产物滞塞、郁结,致经络气血不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出现肌肉关节区域的疼痛及全身的疼痛敏感症状,以实证为主,其中气、血、火郁多责之于肝,痰、湿、食郁多责之于脾;辨证分型为气郁化火、痰湿致郁、痰热致郁等型[7]。

纵上所述,阴阳失调、肝脾肾亏虚是本病的重要内因,而风、寒、湿、热诸邪合而致病是痹证形成的外因,七情内伤、饮食不节为痹症的诱发因素。因此,本病病根多在肝脾,病位则在皮肤腠理筋膜处,其基本病机为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乃至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不松则痛,则发为本病。

3 治疗

3.1 中药

陈氏等[8]根据《伤寒论》“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痛”之论,应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34例FS患者,总有效率85.29%,全方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的功效,能祛除流注于肌肉筋脉关节的风湿,使气血通行流畅,肌肉筋脉关节的疼痛消除。傅氏等[9]将62例F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予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方,对照组31例予盐酸阿米替林口服,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8.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药疗法可明显改善FS的临床症状。一些学者根据“郁证”理论从少阳枢机不利,正虚邪侵立论,分别运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FS,获得满意疗效[10-11]。刘氏等[12]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该病,不仅显著改善FS的各项症状,对压痛点也有很好的效果;治疗4周即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延长治疗时间到12周时各项评分和压痛点计数虽仍有进一步改善,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张凤山临证常以“通”字立法,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通络定痛为治疗大法,用越鞠汤合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FS,取得了良好疗效[3]。

3.2 针灸

潘氏[13]从FS临床特点和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治疗思路、针刺治疗思路与方法三方面进行论述,指出针刺疗法能够较好地改善脏腑整体功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近远期疗效均比较肯定,有着药物治疗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李氏等[14]将50例FS患者分为俞募配穴组26例与普通针刺组24例,通过症状改善判定疗效,结果俞募配穴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徐氏等[15]通过压痛点与经络的关系论证本病病位多在膀胱经与胆经,针刺治疗可达到调和阴阳、平和气血、疏通经络目的。郭氏等[16]采取背部沿皮透穴法与盐酸阿米替林对照,显示背部透穴疗法优于西药,且避免了药物治疗引起的口干、咽痛、便秘等不良反应。高氏等[17]对针刺与西药对照治疗FS进行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治疗FS疗效较好,优于阿米替林内服,其中2项研究提示针刺缓解FS的疼痛方面明显优于西药。王氏等[18]通过循证的方法寻找针

刺治疗FS的临床证据,结果显示,针灸治疗FS的疗效优于西药,若配合西药治疗可达增效之功。郭氏等[19]研究显示,经皮电刺激和电针的作用均明显优于药物治疗,镇痛作用强且复发率低,易被患者接受。3.3 推拿

推拿疗法作为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治疗方法有着独特的优势,体现了中医简、便、验、廉的特色。王氏等[20]采用通督推拿手法治疗FS,每日1次,10 d 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有效率达96.8%。曾氏等[21]采用整脊疗法治疗28例FS患者,结果显效9例,有效18例,除1例无效外,其余患者均在第1疗程治疗后症状即有明显减轻。由此认为,通过分筋疏理、拿点摩揉等手法对背俞穴的刺激可以激发五脏六腑的机能,协调五脏六腑某些功能的亢进与不足,起到调理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龙氏等[22]通过理筋手法结合心理疏导治疗40例FS患者,总有效率为77.5%;出院6个月后随访及复诊共23例,占观察病例数的57.5%,其中持续有效者18例,占复诊病例78.2%。

3.4 综合疗法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方法,体现了中医疗法的多样性,充分利用各个疗法的优点和特色,优势互补可以增进疗效。戴氏等[23]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396例FS患者,结果显效82例(20.7%),有效190例(48.0%),无效109例(27.5%),加重15例(3.8%),总有效率为68.7%;出院6个月后随访及复诊共81例,占观察病例数的20.5%;其中持续有效者59例,占复诊病例72.8%,高于出院时疗效。李氏[24]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0例FS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加减内服薏苡仁汤配合拔罐治疗,对照组口服阿米替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郭氏等[25]按中医辨证将FS分为5型,观察组采用电针配合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器(TDP)局部照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采用抗抑郁剂氟西汀治疗,总有效率为57.14%,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减少痛点个数、疼痛程度上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心悸、口干、头晕、出汗等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无不良反应。施氏[26]运用沿皮透刺针结合闪火罐法对照阿米替林治疗30例FS患者,结果总有效率及治疗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针罐结合要优于西药阿米替林。陈氏等[27]将80例FS患者按就诊单双号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浮针结合走罐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阿米替林片口服,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5.00%,与对照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浮针结合走罐治疗FS疗效优于盐酸阿米替林片,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3.5 中西医结合疗法

王氏等[28]将66例F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应用中药(柴胡疏肝散合身痛逐瘀汤)联合西药阿米替林治疗,对照组(33例)单纯应用阿米替林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氏等[29]用身痛逐瘀汤合逍遥散结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同样显示该疗法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赵氏等[30]将60例FS患者随机分为灸+药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灸+药组采用阿米替林药物口服配合隔药灸法,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