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人口普查》备课教案
1.3人口普查(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1.3人口普查(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信“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下面是我根据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1.3节“人口普查”所设计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教材第47页的人口普查知识,其中包括了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了解我国人口普查的历史以及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人口普查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作业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的时间和结果,让学生对人口普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知识讲解(10分钟)(1)讲解人口普查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人口普查是对国家人口进行的一次性调查。
(2)介绍我国人口普查的历史,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普查的发展过程。
(3)讲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包括人口普查表的填写、人口普查员的选拔和培训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人口普查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人口普查,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小型的人口普查方案,并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口普查概念:一次性调查国家人口历史:我国多次进行人口普查方法:填写人口普查表、选拔培训人口普查员等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述人口普查的概念。
2. 我国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是在哪一年进行的?普查结果如何?3. 请你设计一个小型的人口普查方案。
答案:1. 人口普查是一次性调查国家人口的方法。
2. 我国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是在2010年进行的。
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总数为13.7亿。
第3课时 人口普查(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同步备课: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读懂人口普查表格;2.能够正确地按照表格统计人口信息;3.能够简单地描述和比较不同地区的人口情况;4.能够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二、教学重难点1.如何正确地读懂人口普查表格;2.如何按照表格统计人口信息;3.如何简单地描述和比较不同地区的人口情况;4.如何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人口普查对于掌握国情和了解社会的重要作用。
2. 学习内容(40分钟)(1)认识人口普查表格•教师向学生展示人口普查表格,并讲解其基本结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是否存在规律以及如何发现规律。
(2)掌握表格读取技巧•教师准备多张不同类型的人口普查表格,引导学生正确地读取表格信息;•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如何快速准确地读取表格信息,取得更高的效率。
(3)统计人口信息•教师提供一份人口普查表格,引导学生将表格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和统计;•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将数据进行归纳、分类和比较。
•组织小组互相交流统计结果,让学生在分享中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据统计方法,加深印象。
(4)数学运算•教师根据表格提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问题,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帮助。
3.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从教学过程中总结方法、技巧和规律;•教师在总结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本节课中注重以实际为基础,让学生通过操作来体验人口普查表格,增强学生对于各种图表的辨识和解读能力。
通过组织讨论和分享,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在整合和汇总数据时更好地发掘规律和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感受科学方法的魅力。
此次教学反映出学生在的主动性、能动性上还有提高的空间,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执行上仍需精进思考,更好地发掘和挖掘课程价值。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人口普查》年级:四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北师大版课时:第一单元第3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2. 人口普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关于人口普查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人口普查吗?它的意义是什么?”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内容。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合作探究(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调查主题,如“我们班同学的年龄分布”、“我们班同学的性别比例”等。
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填写相应的表格。
3. 各小组将调查结果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四、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人口普查的意义和方法。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人口普查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强调人口普查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关于人口普查的调查问卷。
2. 学生完成作业,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提升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合作探究环节中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详细补充和说明:在合作探究环节中,学生将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调查主题,如“我们班同学的年龄分布”、“我们班同学的性别比例”等。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2课时认识更大的数·教案一、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认识了“十万”这个新的计数单位,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主在计数器上拨数的过程来体会大数之间的进率关系,并且结合生活实际从而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1.认识比十万更大的数,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掌握含三级的数位顺序表,感受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含三级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明确各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区别。
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图片展示。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图片以及数据,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数都是比十万大的数。
师:对,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大数,你们能举出生活中像这样的大数有哪些吗?(学生交流讨论然后回答问题)生:比如太平洋的面积、地球上的树木的数量这些都是很大的数。
师:很棒,那我们看一下还有哪些生活中的大数呢?师:想知道更大的数都包括哪些吗?那我们就进入今天的学习吧!(教师板书:认识更大的数)设计意图: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大数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并引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认识更大的数。
出示问题:想一想,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认识百万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万”这个新的计数单位,请同学们拿出计数器,跟老师一起来拨一拨。
(小组合作:先在计数器上拨出十万)师:十万十万地数,在计数器上拨出“900000”。
师:此时十万位再添一个变成了几个十万呢?生:10个十万。
师:十万位上满十应该怎么办呢?生:向百万位进“1”。
师:所以10个十万是多少呢?生:10个十万是一百万。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都发现了什么呢?师:十万位左边第一个数位是()位;对应的计数单位是“()”,10个十万是()。
生:是百万位;百万;一百万。
(2)认识千万。
师:请同学们在计数器上拨出一百万。
1.3《人口普查》(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1.3《人口普查》(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下面是我根据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人口普查》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3节《人口普查》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意义和方法,以及我国人口普查的历史和现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我国人口普查的历史和现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热爱,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难点: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利用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人口普查数据表格、黑板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为例,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人口普查的方法、步骤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人口普查数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4. 案例分析:以实际人口普查数据为例,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和分析人口普查表格。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人口普查的题目,让学生当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我国人口普查的历史和现状。
3. 人口普查数据的重要性和分析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介绍我国人口普查的历史和现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了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但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人口普查|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人口普查|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主要内容是关于人口普查。
我们将通过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学会如何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人口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人口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人口普查的实际数据和图表,以及一些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如纸张、笔、尺子等,以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入人口普查的概念,让学生们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如何进行人口普查,以及人口普查的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
3. 实践: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实践,模拟人口普查的过程,对所给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4. 分享: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讨论和分析其中的问题和困惑。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人口普查的概念、意义、方法和数据整理分析的方法,以及一些相关的关键词和概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们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选择一个社区或村庄,进行一次模拟人口普查,并将普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写成一篇小论文。
2. 答案: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和调查,收集社区或村庄的人口数据,如年龄、性别、职业等,然后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如社区或村庄的人口结构、人口变化趋势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人口普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但在实践中,有些学生对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还不够熟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训练和指导。
《人口普查》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1.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及其意义,认识到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掌握制作条形图和饼图的方法,学会用图表整理和描述数据。
(3)能够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举例:
-通过实际的人口普查案例,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强调数据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人口普查》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数据观念:通过人口普查实例,让学生感悟数据的现实意义,形成数据观念;2.探索能力:在整理和分析数据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探索能力;3.逻辑思维:通过制作和解读统计图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4.应用意识:将所学统计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人口普查》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一、教学内容
《人口普查》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对应章节为《数据处理》单元中的“人口普查”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人口普查的意义,学会通过简单的图表整理和描述数据,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具体内容包括:1.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及其作用;2.学习制作简单的条形图和饼图来展示数据;3.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如何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班级或家庭的人口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人口普查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人口数据,了解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3人口普查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1.3人口普查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资深的数学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因此,我总是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
在即将开展的四年级上册《人口普查》教学中,我将依据北师大版教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方法以及数据分析。
一、教学内容1. 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2. 学习如何对人口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2. 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人口数据,提高数据处理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方法,以及如何对人口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括人口普查的相关图片、数据和案例;2. 人口普查调查表,用于学生实践操作;3. 计算器,用于数据处理;4. 纸张和笔,用于学生记录和计算。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宣传视频,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情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意义,让学生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人口普查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人口普查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进行人口普查,以及如何处理和分析人口数据。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填写人口普查调查表,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6. 成果分享:邀请部分学生分享他们的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和结论。
六、板书设计1. 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2. 人口普查的方法;3. 人口普查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4. 人口普查的意义。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你所在社区(村组)人口普查的可能困难和解决方法;2. 根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3. 设计一个简单的人口普查调查表,并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人口普查-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口普查-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前言人口普查是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状况的一种方式。
在数学课上,通过人口普查可以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展示和分析方法。
本教案以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为例,设计了一节人口普查主题的数学课,并通过多种教学法帮助学生深入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方法;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数据展示形式。
3.情感态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方法;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方法。
2.难点:数据的分析能力及数据展示形式的确定。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人口普查对社会的重要性。
(二)自主学习(25分钟)1.学生分组自主学习人口普查的方法和数据的展示方法。
2.学生可借助教科书、网络资源等多渠道获取信息,提高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3.学生要进行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合作探究(25分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人口普查,并对数据进行整理,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展示。
2.学生可借助Excel或其他工具,将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3.学生要体验人口普查的过程,培养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四)展示与评价(1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数据处理结果,互相比较、交流和评价。
2.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数据展示形式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五)巩固和拓展(10分钟)1.教师对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的小结,强调人口普查的重要性,总结数据展示的知识点。
五、教学反思数学课以人口普查为主题,既有很好的实际应用性,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其他一些问题,如数据不准确、图表不合理等。
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具体情况,通过小组补充数据,提升数据收集和整理能力。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及其意义;2.学生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实际操作计算;3.学生能够通过人口普查得到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及其意义;2.解释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3.教授如何利用人口普查得到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
教学内容1.人口普查的概念及其意义;2.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3.如何利用人口普查得到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新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将演示一段视频,视频内容介绍了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以便让学生对人口普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什么是人口普查?2.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普查?3.我们在人口普查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步骤二:教授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教师在板书上简单地介绍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类和统计等。
然后给学生一个实际的例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得出人口普查中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
步骤三:练习题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练习题,供他们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如下:假设一个城市共有10000人,其中年龄0-6岁的人有1500人,7-12岁的人有2000人,13-18岁的人有2500人,19-35岁的人有3000人,36岁及以上的人有1000人,那么请回答下列问题:1.所有年龄段人口之和为多少?2.19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有多少?3.12岁及以下的人口数量有多少?4.不足19岁的人口数量有多少?5.每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分别是多少?步骤四:总结教师在板书上总结课堂所学内容,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是什么?2.在人口普查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3.如何正确地进行人口普查?教学评价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及其意义,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1.3人口普查(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 北师大版
1.3 人口普查(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人口普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 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人口普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 教学难点: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人口普查的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探究新知(1)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a. 人口普查是什么?b. 人口普查的意义是什么?(2)人口普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a. 人口普查数据是如何收集的?b. 人口普查数据是如何整理的?(3)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和应用a. 人口普查数据可以分析出哪些信息?b. 人口普查数据可以应用于哪些方面?3.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分析我国人口普查数据,探讨人口普查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掌握人口普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学会分析人口普查数据,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5. 课后作业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调查自己所在班级的人口普查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其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案例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意义、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分析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学会倾听、表达和协作。
人口普查(教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过程:
- 选择几个典型的我国人口普查案例进行分析。
-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调查方法、数据分析和应用,让学生全面了解人口普查的多样性。
-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和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人口普查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人口普查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2. 教学难点
- 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呈现数据。
- 阅读并准确解释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特别是当数据较为复杂时。
- 将统计图表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解决简单的统计问题。
例如,学生可能会在如何将年龄范围划分成合适的分类上遇到困难,或者在解读条形图时,对每个条形代表的具体数量和比例关系感到困惑。教师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图示,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难点。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过程:
-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人口普查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人口普查的认识和理解。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人口普查》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数据分析观念、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意识展开。通过本章节学习,旨在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对现实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从统计图表中提取信息并进行合理解读的数据分析观念;同时,加强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应用意识,激发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认识。这些素养目标与新课标要求相契合,有助于学生形成长期可持续的数学学习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通用10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篇1说课内容:《国土面积》这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第6——7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人口普查》是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的第三节课,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二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以及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学习万以上的大数。
《人口普查》是在认识计数单位“十万”、数位顺序表及更大的数的基础上学习大数的读写。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数位顺序表,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的读写大数,同时培养认真读写书的良好习惯。
2.情感与态度:经历自主探索大叔的读、写方法的过程,提升归纳与概括的思维的能力。
3.解决问题:密切大数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由于四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数位顺序表,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的读写大数,同时培养认真读写书的良好习惯。
教法学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
因此,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我综合运用采用主题式教学,以生动有趣的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x;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基础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人口普查》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人口普查》教学设计(精选15篇)《人口普查》篇1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7页《亿以内数的写法》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7页《亿以内数的写法》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班共有32名学生,其中男生19人,女生13人,新转来两名学生。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学习,较好的接受新知识,在三年级的数学期末检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是个别同学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能跟上教学的进度,这也是班级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另外多数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审题习惯、检查习惯都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内容分析:《人口普查》包括1、亿以内的读法。
2、亿以内数的写法。
3、比较数的大小三个知识点。
本教学设计是针对亿以内数的写法而备的。
《亿以内数的写法》是在亿以内数的读法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材出示了四幅情景图,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同时补充了一些其他情景,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四、教学目标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中间、末尾有0的亿以内数的写法。
3、找到数级,明确每一级各个数位上必须填满数字的原理。
(一个数开头不能写0)六、教学课时(人口普查的第二课时)教具准备:学生课前收集的大数,七、教学过程:(一) 导入谈话在昨天的数学课堂上我们了解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后,我国的人口数量,同时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今天我们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二)探究新知1. 整万数的写法。
出示一些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供学生讨论。
()a. 你能写出香港和澳门的人口数吗?学生发言,根据学生的发言师小结: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要写在万级上,只要在万级上写78、44,然后在个级上写四个0就可以了。
【同步备课】第3课时 人口普查(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同步备课】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教学重点:1. 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2. 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人口普查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口普查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人口普查的理解和认识。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学习素材,学生自主阅读,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学生完成学习素材中的相关问题,巩固对人口普查的理解。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人口普查的方法和步骤。
3.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2. 教师重点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讲解。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使学生了解了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并学会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这个部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 (1)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案一、学情分析大数的读写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位顺序表和万以内的大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充分发挥数位顺序表的作用,鼓励学生通过数位顺序表和分级,对大数进行分析。
同时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大数的存在,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
二、教学目标1.借助数位顺序表,探究大数的读写方法。
2.掌握大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感受大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将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数级...... ___级___级___级...... 千亿位千万位百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千亿千万百万万千百十一(个)2.读一读,写一写。
(1)读一读。
4600 ……读作:70010 ……读作:师:说一说,万以内的数怎么读?万以内数的读法:1.在读数时,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2.中间有一个0或者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读一读,写一写。
(2)写一写。
五万零六十……写作:三千九百六十……写作:师:万以内的数怎么写呢?万以内数的写法:1.在写数时,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2.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占位。
师:想一想,万以上的数如何来读写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答案】1.数级...... 亿级万级个级...... 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个)2.(1)四千六百;七万零一十(2)50060;3960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教授课本例题(1)2010年我明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下面部分的省、市及特别行政区的普查结果。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口普查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人口普查"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人口普查的定义、目的和意义;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人口普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人口普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重点: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人口普查数据表格。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配备计算器、铅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的时间和结果,引发学生对人口普查的兴趣。
2. 基本概念:向学生讲解人口普查的定义、目的和意义,让学生明白人口普查的重要性。
3. 方法与步骤:详细介绍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操作过程。
4. 数据整理:让学生分组,每组负责整理一份人口普查数据表格,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对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数据的规律和特点。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人口普查的数学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我国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计算某省的总人口数。
答案:某省总人口数为X万人。
2. 作业题目:根据人口普查数据,计算某市的人口密度。
答案:某市的人口密度为X人/平方公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是否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人口普查在国家和地方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未来人口普查的发展趋势。
重点和难点解析对于这些重点细节,我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1.3人口普查 (教案 )-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1.3 人口普查(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知道人口普查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口普查的定义和作用2. 人口普查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 人口普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4. 人口普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口普查的定义、作用、流程、方法以及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进行人口普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宣传片,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人口普查的定义和作用结合宣传片,讲解人口普查的定义:人口普查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有居住人口进行的一次性、全面性的调查登记。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进行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有哪些作用?总结人口普查的作用:了解人口状况、制定国家政策、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发展等。
3. 讲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以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为例,讲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流程:筹备阶段、登记阶段、数据汇总阶段、数据发布阶段。
引导学生思考:在人口普查过程中,如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总结人口普查的方法:逐户逐人登记、采用电子设备采集数据、设立普查机构等。
4. 讲解人口普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以一个简单的人口普查数据为例,讲解如何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进行人口普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人口普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分类、排序、计算平均数、绘制图表等。
5. 讲解人口普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人口普查数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城市规划、教育资源配置、社会保障等。
6.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作用、流程、方法以及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3人口普查(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1.3人口普查(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计划的重要性。
下面是我根据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统计》单元中“3.人口普查”部分的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我打算从教材第100页开始,带领学生学习“人口普查”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意义以及普查表的设计和填写方法。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知识,能够理解人口普查数据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会如何填写普查表。
3. 能够分析人口普查数据,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章节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如何分析人口普查数据。
重点则是让学生学会填写普查表,并能够运用普查数据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括人口普查的定义、意义、普查表的设计和填写方法等内容。
2. 人口普查表的样本,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 白板和记号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人口普查案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利用PPT课件,详细讲解人口普查的定义、意义、普查表的设计和填写方法。
3. 实践:让学生填写人口普查表的样本,并进行讲解和分析。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些人口普查数据,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
六、板书设计1. 人口普查的定义和意义。
2. 普查表的设计和填写方法。
3. 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方法。
七、作业设计数据:男性人数为6000人,女性人数为5000人。
答案:请学生根据数据,填写人口普查表,并计算出我国人口的性别比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人口普查的基本知识。
同时,我还将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计划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普查
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法:小组合作,讨论归纳。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昨天,我们在数学课上认识了比较大的数,还记得有几位吗?谁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计数单位?
指名回答:我们认识了9个计数单位分别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从右往左)
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了万以内数的读法。
你们还记得吗?能读出这些数吗?
742 4600 8000 10000 3215 509 5009 7010
提问:谁能说一说读这些数的方法?你们想知道你们收集到的比万大的数如何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二、自主学习
1.展示收集的数据。
例如:长江流域的面积是1807199平方千米;赤道长40076千米;马里亚纳海沟距离海
平面11034米;2000年我国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总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
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北京市约有19610000人,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
读出上面的数据。
三、反馈交流
研究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1)介绍数位。
这些数都是由几个数字排成一横行,也就是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了,各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如4958,是由4个千,9个百,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
8个一是在右边第一位,就是个位;5个十在右边第二位,就是十位;9个百在右边第三位,就是百位;4个千在右边第四位,就是千位。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叫数位。
(2)展示数位顺序表。
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位”字,成为一个数位顺序表:
(3)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关系。
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几?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多少?万位呢?千万位呢?
小结:也就是说,几个一就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就写在十位上,几个百就写在百位上……几个千万就写在千万位上。
追问: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学生答:不相同,因为数位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
四、精讲点拨
(1)认识数位分级。
按照我国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万”。
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面板书:个级、万级,制成下表:
(2)学习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在上表的下方依次把学生分类的数据板书出来。
如:
指导:1265830000 先读亿级,十二亿,再读万级,六千五百八十三万,合在一起读作: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学生尝试读出:1295330000和6780000、13820000。
提问:以上这些数中的0都在什么位置?读数时读0了吗?质疑:1807199这个数读不读这个0呢?
同桌之间交流。
这个数读作:一百八十万七千一百九十九。
所以零不读。
提问:0在什么位置时不读出来呢?
小组交流。
小结:当0在级的末尾时不读出来。
五、当堂训练
研究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指导:40076 先读万级,四万,再读个级,零七十六,合在一起读作:四万零七十六。
强调:百位上的零必须读出来。
学生尝试读出:11034.10030040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知道从右起每四位一级,分作个级、万级、亿级。
还学会了含有三级数的读法。
布置作业
教材第7页第1.2题
板书设计:
人口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