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证使用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证使用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证使用管理制度
一、国家对少儿推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在少儿出生后 1 个月内,其监护人应该到少儿居住地预防接种门诊办理预防
接种证。
二、全市各预防接种门诊一致使用省卫生厅印制的“儿
童预防接种证” ,其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印制,或使
用其余版式接种证。
三、预防接种证依据受种者的居住地推行属地化管理。
设有产科接种点的医疗卫生单位,要见告重生儿监护人实时
到居住地预防接种门诊成立预防接种证。
四、预防接种门诊一定按规定为适龄少儿成立预防接种
证,作为少儿预防接种的凭据、记录、和证明;同时,做好
其余适龄人群预防接种的记录工作。
五、户籍在外处的 7 岁以及以下少儿居住当地时间在 3 个月以及以上,由居住地的预防接种门诊实时成立预防接种
卡(簿),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成立预防接种证。
六、接种单位对适龄少儿实行预防接种时,应该检验预
防接种证,并按规定做好记录。
七、预防接种证由实行接种工作的人员填写。
书写工整、
文字规范、填写正确、齐备、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
以阳历为准。
八、预防接种门诊在少儿入托、入学时,应配合托幼机
构、学校检验预防接种证。
未准时成立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证丢失者应给与实时补办。
九、预防接种证由少儿家长或其监护人保存,接种单位应在接种证加盖公章。
十、应实时录入少儿预防接种信息,依据一致的规定,将完成基础免疫信息库中的接种资料以书面形式进行备份。
预防接种登记报告与使用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登记报告与使用管理制度篇一: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一、应有专门保健医生负责乙肝、卡介苗预防接种管理工作,按实际需要定期领取《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及乙肝疫苗、卡介苗;并做好疫苗出入库登记。
二、接生单位要在产房出生登记本上登记出生儿童接种乙肝、卡介苗具体情况。
特殊接种禁忌要注明。
三、规范填写《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和《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登记册》,并指导家长在新生儿出生后1个月内,到其居住地预防接种门诊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及各项预防接种相关资料。
四、每月5日前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上月出生儿童乙肝、卡介苗常规接种情况。
篇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制度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制度1. 要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
2. 做好预防接种信息登记报告,在要求的时限内完成登记、录入和更新,及时将个案信息上传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并查询掌握流动儿童接种信息。
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上报。
3. 对未建立预防接种电子档案的适龄儿童,应及时将儿童的基本信息和疫苗接种信息录入到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系统,并及时补充上传到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并及时统计分析。
4. 儿童预防接种电子档案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长期保管。
儿童预防接种个案的基本信息未经儿童监护人同意,不得向其他人员提供。
疫苗和冷链管理制度1. 所有疫苗有专人管理,做好疫苗领发登记。
为保证疫苗来源正规渠道,应从本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取,领取时要索要疫苗批签发或批检验证明文件复印件、进口疫苗的“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
过期疫苗要登记并上交。
2. 每年及时正确地制定下一年的疫苗需要量计划及时掌握疫苗使用量及耗损量。
3. 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均按照冷链要求操作。
4. 冷链应有经培训的专人管理,建立冷链设备档案,做到账物相符、专物专用。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范本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管理预防接种证的发放、管理和使用,确保接种证的准确、完整和及时性,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接种服务对象(包括员工及其家属、外来人员等)的预防接种工作。
二、管理原则1. 法律依据:本制度的实施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 完整准确:预防接种证要保证所有的接种记录都能准确反映接种史,避免漏接或遗漏。
3. 保密性:预防接种证涉及个人隐私,必须保护其秘密性,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向外界透露和披露。
4. 定期更新:预防接种证应定期更新,更新后的证件将替代原有证件,确保证件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接种证的发放和管理1. 接种证的发放:我单位主管部门按照接种计划和规定,定期向接种服务对象发放有效的预防接种证。
2. 接种证的领取和核对:接种服务对象收到预防接种证后,应及时领取并核对个人信息的准确性。
3. 接种证的使用和保存:接种服务对象应当妥善使用和保存预防接种证,避免丢失和损坏。
4. 接种证的更新:接种服务对象在接种计划中预定的时间和途径更新预防接种证。
更新时应提供相关的接种查验记录和证明文件。
四、接种证的使用要求1. 接种证的携带:接种服务对象在接种服务时应携带有效的预防接种证,方便接种工作人员查看和记录。
2. 接种证的查验:接种服务对象在办理入职、入学、参加公共活动等情况下,必须配合接种工作人员的接种证查验工作。
3. 接种证的报告和备案:接种服务对象应将接种证上的相关接种信息报告给所在单位或学校,并按照规定将接种证备案。
五、接种证的违规处理1. 擅自涂改: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涂改、伪造或篡改预防接种证。
2. 丢失和损坏:接种服务对象如丢失或损坏预防接种证,需尽快向主管部门申请补办,同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3. 非法使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非法使用他人的预防接种证,如发现应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并追究责任。
六、接种证管理的考核和奖励1. 考核指标:接种证管理工作将纳入综合考核体系,考核指标包括接种证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等。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5篇)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新生入学接种证查验制度为进一步依法实施新生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加强学校的传染病控制,保护学生身体健康,根据省卫生厅、教育厅《____省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实施方案》,从____年起,每年秋季入学时,对新入学或转学的学生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按要求及时进行查验预防接种证和疫苗补种工作,以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防止传染病在学校的暴发与流行。
一、查验接种证工作程序(一)学校必须在秋季入学时依法对新生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在报名须知上要求新生监护人提供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接受查验,以办理入学手续。
新生接种证遗失的,请其到区卫生院防保站补办接种证后才予以办理入学手续。
(二)学校须在学生入学时按要求查验预防接种证,将其接种信息填入《江西省入学、入托儿童免疫状况登记表一览表》,将学生免疫状况填写入一览表相应栏目,查对各疫苗免疫剂次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判断是否完成全部规定剂次的疫苗接种。
对已全程完成接种的学生将预防接种证复印件归入学生健康档案,纳入学籍管理。
查验完毕《预防接种证》应交还学生监护人保存。
(三)学校发现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新生,应将其接种信息填入《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儿童登记表》,其中一份于____日内送达区卫生院,同时填写《补种通知书》,并督促监护人携带学生持通知书到区卫生院进行补种。
在学生补种或补证后复验。
二、职责分工(一)学校凭预防接种证入学工作列入评估考核内容并开展定期检查。
协助区卫生院落实有关预防接种工作,确保学校查验接种证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学校补种学生较多时,容许接种单位进入学校开设临时接种点(利用空闲教室)。
(二)学校负责漏种学生补种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负责对未接种同学开展补种和补证情况进行检查。
配合教育局对学生开展查验工作督导检查。
(三)学校负责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的具体实施,将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纳入常规业务工作范围,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加强日常性检查,指定专人负责查验接种证工作。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2024版)
一、预防接种证由省级统一印制分发,所有接种单位必须使用省级统一印制分发的预防接种证。
二、医疗机构产科预防接种室根据新生儿母亲有效身份证件,为在本机构出生的新生儿(无论是否接种)建立预防接种档案,办理预防接种证。
三、常规预防接种门诊(站)负责为外省流入无预防接种证及本省预防接种证遗失或损坏的儿童补办预防接种证。
补办预防接种证需提供儿童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簿以及监护人有效身份证件。
四、预防接种证基本信息经核对无误后如实录入。
接种信息必须通过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打印,不得手工填写。
五、接种单位打印预防接种证接种信息时,省内接种信息必须从山东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获取,由接种单位通过扫码接种生成,不得手工录入;省外接种信息,应通过监护人提供的有效预防接种证明、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或外省公共服务平台获取,不得根据监护人口述或图片等其他资料录入。
六、各级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要做好预防接种证管理,明确专人负责,建立领取、发放记录,每季度核对,确保接种证领取数量、发放数量与库存数量保持一致。
七、预防接种证发放实行双人负责制,接种人员完成接种证打印、经预防接种门诊负责人在发放记录审核签字后发放给监护人或授权人。
预防接种证卡使用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证卡使用管理制度预防接种是保护儿童和成年人免受疾病侵袭的重要措施。
为了确保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预防接种证卡使用管理制度得到广泛关注和实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预防接种证卡的使用管理制度,包括证卡的领取、保存、更新等方面,以确保信息准确,管理规范。
一、预防接种证卡的领取与保存为了方便家长随时查看和更新自己子女的接种情况,预防接种证卡的领取与保存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当孩子出生后,医院将主动为其发放预防接种证卡。
父母或监护人应确保及时领取,并仔细核对证卡上的个人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其次,预防接种证卡应妥善保存,避免磨损、水湿、日晒等损坏。
可以将其放置在专用的防尘袋中,避免与其他物品摩擦。
家长还可选择将证卡保存在保险柜或密封盒中,以防丢失或遭到不良影响。
二、预防接种证卡的更新与补办预防接种证卡的信息应及时更新,以保证接种记录的准确性。
对于幼儿园、学校等组织,应定期收集儿童和学生的预防接种证卡,并及时更新信息。
同时,对于因各种原因丢失或损坏的证卡,应及时进行补办。
个人也可根据需要前往相关部门进行证卡的更新和补办。
在办理更新或补办时,应携带相关身份证明,并提供准确的接种信息。
相关部门将根据提供的信息,核实证卡的有效性,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更新和补办。
三、预防接种证卡使用管理的技术支持为了更好地管理预防接种证卡的信息,技术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可以通过建立电子接种证卡数据库,将接种证卡的信息电子化存储,以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系统,方便管理人员根据需要查询和更新儿童和成人的接种记录。
其次,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技术,开展接种记录的在线查询和预约接种的功能。
家长可以通过网上平台或手机应用,随时查询和管理子女接种的情况,并根据个人需求进行预约接种服务。
四、预防接种证卡使用管理的意义与挑战预防接种证卡使用管理制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挑战。
在意义方面,通过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接种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任度,推动疫苗的有效推广。
预防接种卡、证使用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卡、证使用管理制度
1、预防接种证、卡按照受种者的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
2、凡本地0-7岁儿童必须做到一人一卡一证。
3、户籍在外地的适龄儿童寄居当地时间在3个月及以上,由现寄居地接种单位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预防接种证。
4、预防接种证必须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逐级发放。
接种单位应在接种证上加盖公章。
5、预防接种证、卡由实施接种的工作人员填写,书写要工整、文字规范、填写要准确齐全,时间(日期)以公历为准。
6、儿童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
接种卡由预防接种门诊集中专柜保管。
卡片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7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
7、接种单位至少半年一次对预防接种卡片进行整理和核查,对迁入、外来和漏卡的儿童要及时转卡和补卡;对重卡、迁出、死亡或失去联系1年以上的儿童卡片童要剔卡,接种单位要另行妥善保管。
8、发现卡片有接种日期记录错误者,应及时纠正,发现漏种者及时通知或上门核实补种,保证卡、证一致。
9、接种单位对适龄儿童实施预防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做好记录。
10、及时将儿童接种情况录入信息系统,保证信息库中的儿童信息与卡、证一致。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范文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健康意识的提高,疫苗接种成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重要的手段之一。
为了更好地管理疫苗接种情况和推动全民接种率的提高,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建立、组织管理、信息管理以及监督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二、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建立1. 目的和意义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建立旨在加强对疫苗接种情况的管理,确保接种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接种率,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可以便于疫苗接种情况的查询、追踪和统计,促进政府和公众对接种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2. 管理机构和责任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建立应由相关卫生部门负责,确保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划定管理范围、明确责任人,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证的发放、回收、统计和考核等工作。
三、组织管理1. 接种证的发放预防接种证应在居民出生后不久发放,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相关卫生机构负责。
发放时应准确记录受种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并与出生证明等相关证件进行核对。
2. 接种证的回收和更新在接种过程中,接种单位应及时将接种情况记录在接种证上,并在接种后将证交给受种者或其监护人保管。
每次接种后,接种单位应将接种证上的接种记录与接种记录系统进行对接。
当接种证更新时,旧证应及时收回,新证发给受种者或其监护人。
3. 证的使用和保管预防接种证应妥善保管,防止证件丢失或被篡改。
受种者或其监护人应遵循规定,及时携带接种证到接种单位进行接种,并在必要时将证件出示给学校、托幼机构、社会保障机构等有关部门。
四、信息管理1. 接种记录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接种记录管理系统是预防接种证管理的关键。
该系统应包括受种者的个人信息、接种历史记录、接种单位信息等,并具备查询、追踪和统计功能。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证作为个人接种疫苗的法定凭证,其管理应当规范化、系统化。
制度范本中应明
确接种证的发放流程、信息记录标准以及更新维护机制。
接种证上应详细记录接种者的个
人信息、接种疫苗的类型、批号、接种日期及接种单位等信息,确保每一笔数据的真实性
和准确性。
为了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众的知情权,预防接种证应采用信息化管理。
通过建立电子接
种证系统,实现数据的数字化存储、查询和共享,不仅方便了接种者随时查看自己的接种
记录,也为卫生监管部门提供了便捷的监管手段。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应包含对异常反应的监测与处理。
一旦接种者出现疫苗不良反应,应
及时记录在接种证上,并按规定程序上报至相关卫生部门,同时为接种者提供必要的医疗
救助或咨询服务。
针对儿童等特殊人群的预防接种证管理,应更加细致和严格。
对于适龄儿童,预防接种计
划应与国家免疫规划紧密结合,确保儿童按时完成各类疫苗的接种。
家长或监护人有责任
保管好儿童的预防接种证,并按照预约时间带儿童进行接种。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多部门的协作与支持。
卫生行政部门需定期对接种单位进
行检查指导,确保接种工作的规范运行;教育部门应配合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提高公
众的参与度;公安和民政等部门则需提供必要的人口管理数据支持,共同构建起一个全面
的预防接种网络。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确保疫苗安全有效、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的关键一环。
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流程、信息化的数据支撑、细致的异常反应处理以及多部门的协同合作,可以有效地提升预防接种工作的整体效能,为公众健康保驾护航。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一、引言预防接种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预防接种证是记录个人接种情况和预防接种历史的重要文件,对监测接种率、评估疫苗效果、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健全的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对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二、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 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预防接种证是记录个体接种情况的重要证明,以便监测疫苗接种情况,及时发现并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建立健全的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接种率,防止疫情的传播。
2. 促进疫苗接种工作的开展预防接种证是疫苗接种工作的重要依据,能够对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有利于监督和管理各类接种工作的开展。
3. 便于个人健康管理预防接种证能够有序地记录接种情况和预防接种历史,能够为个人在需要时提供有效的文档依据,有利于个人获取健康服务和医疗保障。
三、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1. 预防接种证的发放预防接种证应当统一规范的设计制作,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其他相关单位发放。
发放时应当加盖公章,并由接种单位填写接种信息。
2. 预防接种证的保管和携带预防接种证应当由接种者妥善保管,并在接种单位受疫苗接种时携带。
对于未成年人的预防接种证,由其监护人保管和携带。
3. 预防接种证的使用预防接种证应当用于记录接种人的接种信息,并由接种单位进行相应的信息填写。
在接种疫苗时,接种单位应当认真填写相关信息,并加盖公章。
4. 预防接种证的更新和补充预防接种证内容有误或遗失时,应当及时到原接种单位办理更新和补充。
对于不同地区之间的接种记录转移,应当通过规定的程序和政策进行。
5. 预防接种证的信息管理对于预防接种证上的信息,应当进行规范的管理和记录,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依法保护接种者的个人隐私信息。
6.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宣传建立健全的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宣传,增强接种者的依法维护和维护预防接种证的自觉性。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范文(4篇)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范文一、背景和目的为了确保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免疫安全,有效预防传染病的流行,我们制定了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所有人都能及时接种疫苗,且能够及时获得相关的接种证明。
二、管理范围和责任1. 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本地居住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
2. 管理责任:卫生部门负责管理和监督本地区的预防接种证管理工作,医疗机构负责开具和管理接种证明,个人负责妥善保存和携带接种证明。
三、制度内容1. 接种证办理:a. 出生后第一次接种:儿童出生后应及时进行第一次疫苗接种,并由医疗机构出具首次接种证明。
b. 接种证领取:儿童接种疫苗后,家长可携带身份证明到本地卫生部门领取预防接种证。
c. 成人接种证办理:成人可凭身份证明和相关的接种记录到医疗机构办理接种证。
2. 接种证管理:a. 医疗机构应及时将接种记录录入接种证并加盖公章,确保记录的真实和准确性。
b. 个人负责妥善保存接种证,未成年人由家长代理保管,成年人个人负责。
c. 接种证遗失或损坏,反映到卫生部门并重新办理。
3. 使用接种证:a. 儿童及青少年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接种计划进行疫苗接种,接种证应携带到医疗机构并记录接种情况。
b. 入托幼儿园或学校,应提供接种证明,且定期对接种情况进行核查。
c. 成人随时可能需要提供接种证明,例如出国旅行、就业、入学等场合。
四、违纪处罚1. 未按规定及时接种疫苗的个人,卫生部门将记录违纪情况并给予警告。
2. 未按规定携带或提供接种证明的个人,将受到相关机构的处罚,例如无法入学、禁止出入境等。
五、附则1. 接种证的有效期为终身,但在不同情况下,如疫苗改进或病情变化,可以根据最新的医学知识对接种证内容进行调整。
2. 接种证作为个人健康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得随意销毁或篡改。
以上是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范文,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该制度的实行将有助于确保人们的免疫安全和社会公共卫生的维护。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模版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模版1. 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预防接种证,有效提高疫苗接种率,保障公众健康。
所有单位和个人都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2. 预防接种证的颁发和管理2.1 预防接种证的颁发(1)预防接种证由卫生部门统一制作和发放。
(2)预防接种证的样式、内容和格式均由卫生部门制定,统一实施。
(3)预防接种证应注明被接种人的个人信息、接种单位、接种的疫苗名称、接种时间以及承办单位的盖章等信息。
2.2 预防接种证的使用和管理(1)个人使用预防接种证时应妥善保管,避免丢失、损坏或被盗。
(2)在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后,接种人应及时将预防接种证交给接种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记录,并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3)接种单位应建立预防接种证的档案系统,做好相关记录和管理工作。
(4)预防接种证的盖章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确保盖章准确、齐全。
(5)预防接种证应定期更新,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 预防接种证的使用范围(1)预防接种证可以作为持证人接受学校入学、升学、参加公共活动等的证明。
(2)预防接种证可以作为个人就业、报考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国家考试等的证明。
(3)预防接种证可以作为个人旅游、出国留学、办理签证等的依据。
(4)预防接种证还可以作为卫生部门组织疫苗接种活动、开展流行病调查等工作的依据。
4. 预防接种证的防伪措施(1)预防接种证应采用防伪技术,如特殊纸张、图案等,防止伪造和篡改。
(2)预防接种证的编号应进行统一编码,确保编号的唯一性。
(3)预防接种证可以在印刷时加入隐形墨、荧光墨等,以防止伪造。
5. 预防接种证的补办和注销(1)预防接种证遗失的人员应及时向卫生部门申请办理补办手续,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预防接种证损坏的人员应向卫生部门申请换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3)预防接种证因过期或其他原因需要注销的,由卫生部门负责注销并出具相关证明。
6. 监督和责任追究(1)卫生部门负责对预防接种证的发放、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范文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范文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维护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我单位制定了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我单位工作的人员,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和实习生。
二、预防接种证审核
1. 所有入职人员须提交有效的预防接种证明,包括疫苗接种记录和医生签字。
2. 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疫苗接种规定,我单位要求所有人员完成常规预防接种。
对于特殊工种或有接触感染风险的职务,还需进行额外的特殊预防接种。
3. 入职人员提交的预防接种证明应由医疗机构或医生签发,确保真实有效。
三、预防接种证保存
1. 预防接种证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保存和管理,确保保密性和有效性。
2. 预防接种证的内容应及时更新和维护,人力资源部有权要求人员补充和提供最新的接种记录。
3. 在人员离职或合同到期时,预防接种证应和其他离职文件一同归还。
四、预防接种证核查和许可
1. 人力资源部有权随时核查和验证员工的预防接种证明,并记录在档案中。
2. 对于未能提交或补充不完整的预防接种证明的人员,人力资源部将要求其进行补充接种并提供相关证明。
3. 任何违反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惩罚,包括警告、记过、解雇等。
五、其他事项
1. 预防接种证的产生和管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疫苗接种的法律法规。
2. 对于有疫情或疫苗接种政策变动的地区,我单位将及时调整和更新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以上就是我单位的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希望各位员工严格遵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营造健康的工作环境。
人力资源部
日期:XX年XX月XX日。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是指针对预防接种证的颁发、管理和使用进行规范的一套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人们接种疫苗的情况能够得到准确记录和及时更新,以便进行预防接种的跟踪与管理,提高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和效果。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颁发机构与程序:明确由哪些机构负责颁发预防接种证,并规定颁发证件的程序和所需材料。
2. 证件样式与内容:确定统一的预防接种证样式,包括证件上要载明的个人基本信息、接种疫苗的种类、日期和剂次等内容。
3. 证件管理与保管:规定预防接种证的管理责任人和管理流程,并要求做好证件的保管,防止证件遗失或被篡改。
4. 证件使用与更新:明确证件的使用范围和有效期限,并规定更换和更新证件的程序和要求。
5. 信息录入与统计:建立预防接种信息的电子数据库,规定各机构及时录入接种信息,并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来评估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和效果。
6. 监督与执法: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预防接种证的管理情况,对违规行为进行执法处罚。
通过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提高接种疫苗的管理效率和质量,帮助决策者及时了解和评估疫苗接种情况,进一步加强疫苗接种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预防接种证、卡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证、卡管理制度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每名适龄儿童都必须按规定建立预防接种证,并实行凭证接种和办理入托、入园、入学手续的制度。
2. 七岁及七岁以下儿童(包括流动人口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应由居住地的预防接种门诊建立预防接种证、卡;儿童出生后由户口所在地的预防接种门诊建立预防接种证、卡;七岁及七岁以下儿童,寄居本地时间在3个月或3个月以上,应由寄居地的预防接种门诊建立预防接证、卡。
3. 预防接种证、卡由实施接种的医生用钢笔填写,书写要工整,文字要规范,项目要准确齐全,日期填写均要以公历为准。
4. 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预防接种卡由所属预防接种门诊保管。
5. 儿童迁出时,由寄居地的接种门诊将预防接种卡交给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并将接种资料存档;迁入时预防接种门诊要主动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索取预防接种证、卡,无预防接种证、卡的要及时建立证、卡。
6. 按划分的区域每季度对辖区的所有证、卡核查整理一次,及时补卡、剔卡和消卡,剔除的卡片由预防接种门诊
另行保管。
7. 每季度按社区分年龄段统计上报一次卡片数。
医院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医院预防接种工作,确保预防接种证的有效管理,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预防接种门诊及相关部门,涉及预防接种证的制作、发放、管理、回收、归档等环节。
三、职责1. 预防接种门诊负责预防接种证的制作、发放、回收、归档等工作。
2.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预防接种证的监督管理。
3. 相关部门负责预防接种证的协助工作。
四、预防接种证管理流程1. 预防接种证制作预防接种证由我院预防接种门诊负责制作,包括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接种记录、接种单位等信息。
2. 预防接种证发放预防接种证在儿童出生后,由儿童出生医院产科负责建立预防接种档案,并发给家长。
若出生时未建档,家长可携带相关证件到我院预防接种门诊建立档案,并发给预防接种证。
3. 预防接种证回收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时,需查验预防接种证。
若儿童未按规定程序接种,应到我院预防接种门诊补种,并回收原预防接种证。
4. 预防接种证归档预防接种证回收后,由预防接种门诊负责归档,按年度进行分类、整理。
5. 预防接种证查询家长需查询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时,可到我院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查询。
五、预防接种证管理要求1. 预防接种证应妥善保管,不得遗失、损毁。
2. 预防接种证制作、发放、回收、归档等工作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3. 预防接种门诊应定期对预防接种证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定期对预防接种证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相关部门。
六、奖惩措施1. 对预防接种证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预防接种证管理规定的部门和个人,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七、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我院预防接种门诊负责解释。
如遇国家政策调整,本制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学校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学校师生的健康安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内容1. 预防接种证查验(1)学校应对新生、转学生、教职工等人员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确保其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
(2)每年春季和秋季开学时,学校应对全体师生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学期中只对转学、插班的学生实施查验。
(3)查验内容包括:预防接种证是否齐全、接种记录是否完整、是否按规定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等。
2. 预防接种证补种(1)对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师生,学校应及时通知其家长或监护人,督促其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的预防接种单位进行补种。
(2)学校应做好预防接种证补种登记和统计工作,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3. 预防接种宣传教育(1)学校应定期开展预防接种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对预防接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学校应邀请专业医务人员为师生讲解预防接种知识,解答师生疑问。
4. 预防接种资料管理(1)学校应建立预防接种资料档案,包括预防接种证、接种记录、补种记录等。
(2)预防接种资料应妥善保管,确保信息安全。
5. 预防接种安全事故处理(1)学校应建立健全预防接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预防接种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
(2)对预防接种安全事故,学校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调查和处理。
三、责任分工1. 学校校长负责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实施,定期检查、督促各部门落实预防接种工作。
2. 学校卫生室负责预防接种证的查验、补种、宣传教育、资料管理等具体工作。
3. 学校各部门、班级负责人应积极配合预防接种工作,做好本部门、班级的预防接种宣传教育、资料收集等工作。
四、奖惩措施1. 对在预防接种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学校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造成传染病传播等后果的,学校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是指国家对公民接种疫苗进行管理和监督的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公民按照规定的接种时间、接种疫苗种类和剂量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接种证的发放:国家通过卫生部门向合格的医疗机构发放接种证,确保接种记录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 接种证的填写和登记:医疗机构在为公民接种疫苗之前,必须仔细核对接种证上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并将接种时间、接种疫苗种类、剂量等信息填写在接种证上,并将这些信息及时登记到卫生部门的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中。
3. 接种证的保管和更新:医疗机构必须做好接种证的保管工作,确保接种证的安全和完整性。
在接种证过期或者疫苗接种方案更新时,医疗机构必须及时为公民更新接种证。
4. 接种证的查询和复印:公民可以通过卫生部门的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或者医疗机构查询自己接种疫苗的记录,并在需要时可以复印接种证作为证明。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促进疫苗接种工作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提高人们对疫苗接种的重视程度,确保公民的免疫力和健康安全。
此外,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还可以为疫苗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数据支持,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和疫苗接种失误等问题。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接种证使用管理制度
一、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预防接种门诊办理预防接种证。
二、全市各预防接种门诊统一使用省卫生厅印制的“儿童预防接种证”,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印制,或使用其它版式接种证。
三、预防接种证按照受种者的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
设有产科接种点的医疗卫生单位,要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及时到居住地预防接种门诊建立预防接种证。
四、预防接种门诊必须按规定为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同时,做好其他适龄人群预防接种的记录工作。
五、户籍在外地的7岁以及以下儿童居住本地时间在3个月以及以上,由居住地的预防接种门诊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簿),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预防接种证。
六、接种单位对适龄儿童实施预防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做好记录。
七、预防接种证由实施接种工作的人员填写。
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写准确、齐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以公历为准。
八、预防接种门诊在儿童入托、入学时,应配合托幼机
构、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
未按时建立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证遗失者应给与及时补办。
九、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接种单位应在接种证加盖公章。
十、应及时录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按照统一的规定,将完成基础免疫信息库中的接种资料以书面形式进行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