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优惠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州市优惠政策
一、总则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日益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科学传播、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速度的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科技竞争力的核心,成为决定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基础条件。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拥有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占领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立于不败之地。科技进步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2006年科技进步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0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47.8%。
2、工业园区是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建设工业园区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实现企业向某一区域集中,有利于调整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生产力要素配置和发展环境。我市现有各级各类工业园区75个,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石化、灯饰、纺织、服装、制鞋、医药等产业聚集发展氛围,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9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0%。同时,从投入的研发资金、拥有的研发机构与研发人员、专利等数量占全市的比重看,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市自主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阵地。
3、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市工业园区建设与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设科学发展“惠民之州”,根据中央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部署,以及省第十次党代会、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全会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的精神,按照《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科学发展“惠民之州”的决定》(惠市委发〔2008〕32号)要求,现制订《惠州市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与技术创新五年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制定本《纲要》的出发点和主要目的是: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制定措施,落实责任,指导和引领全市工业园区建设与技术创新朝着预定目标加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4、《纲要》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解放思想,全面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全会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这个中心环节,牢牢把握全省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这个契机,以工业园区为主阵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根本,以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要方式,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与技术创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纲要》的总体目标是:到2011年,科技进步对全市工业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技术自给率达到50%左右,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6%,工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30%;以石化、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和特色农业、汽车零部件、水泥建材、服装制鞋、食品药品等优势产业为重点,发展一批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构建沿海重化产业带、惠澳电子信息产业带、惠淡文化产(事)业带、广汕公路电子食品药品服装产业走廊、山区资源型产业集群等区域经济新格局,发展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工业产值大、经济效益好、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园区,全市企业及其产品、产业、区域竞争力明显提高,初步建成创新型惠州。
三、重点任务和行动要求
6、着力发展园区经济。以抓好工业园区建设为主要着力点,抓住产业、劳动力“双转移”的契机,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大、节能减排好、带动效应强、安排就业快的产业,推进以产业链条为纽带的整体配套转移。在整合提升原有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的基础上,注重推进高科技产业园区和产业转移园区发展,提高工业园区的投入强度和经济密度,重视绿色生态化工园区规划建设,推进园区建设增量、增效、增速、增质、增劲、增优,将其打造为承接产业转移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平台和载体。完善园区规划,解决好园区建设过程中土地盘整和融资难等问题。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充满活力的机制。创新招商引资理念和手段,以优势项
目建设为载体,在主导产业、特色集群、社会发展项目等方面向各类资本、人才、技术全方位开放,引进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大、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的企业。重点提升仲恺高新区、大亚湾石化区等园区,抓好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以及出口加工区、高新科技工业园、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基地和民营工业园等市直工业园区的筹建及建设工作,推动园区经济做大做强,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领军主力。到2011年,全市各县(区)有1-2 个民营工业园或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全市民营工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
7、突出园区产业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引导各园区紧密结合当地的科技、产业状况,科学确定各自的产业布局、重点领域和主导产业,形成园区产业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大亚湾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汽车零配件、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钢铁和石化产业专业物流等产业。仲恺高新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汽车零配件、先进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现代服务等产业。惠州市工业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环保产业及现代服务等产业。惠州市高新科技工业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生物医药、软件、金融、物流、环保等产业及现代服务业。惠阳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惠城区重点抓好电子信息、化工、轻纺、新材料、灯饰、农副产品为主导的工业园区建设。惠阳区重点抓好电子信息、精细化工与新材料为主导的工业园区建设。博罗县重点抓好化工、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生物医药和中药现代化等为主导的工业园区建设以及产业转移园建设。惠东县重点抓好电子、化工、轻纺、鞋业和现
代农业为主导的工业园以及珠三角产业转移园区建设。龙门县重点抓好东莞桥头(龙门金山)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鼓励、支持并协助园区申报各类国家级、省级的特色产业基地,到2011年,力争全市拥有国家级、省级特色产业基地8个以上。
8、加强与主导产业相关的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加快全市共享的生物实验室、公共软件开发和测试,以及惠东鞋业、博罗园洲纺织和“罗浮药谷” 等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抓好大亚湾国家石油石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力争2008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加快省级以上园区创业中心、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基地、软件科技园等多种形式孵化器的建设,发展培育一批集成电路设计、软件、石化、生物医药、新材料、光电子的专业技术。到2011年,全市国家级、省级园区均建立创业服务中心。加快园区金融机构网点建设,加快发展风险投资保险机构、投资顾问机构、科技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用担保机构、人才培训中心和技术交易中心等现代中介服务机构。
9、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用好国家、省关于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若干政策。允许企业将当年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经费、专利费用等全额计入经营成本。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组织大中型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省级研究开发院和博士后工作站。到2011年,全市博士后工作站达到4个以上,国家级、省级、市级工程中心分别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