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日本人眼中的侵华史
九一八事变日本对中国的种族歧视
九一八事变日本对中国的种族歧视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军队在中国东北发动的一系列侵略行动,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入侵全面展开。
然而,除了占领和控制中国领土的目的外,日本在其侵略行为中还表现出明显的种族歧视心态。
首先,日本对中国人的态度体现出了明显的种族不平等观念。
日本帝国主义时期,日本人普遍认为自己是文明的代表,而将中国人视为野蛮和底层。
这种种族优越感在日本的侵略行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日本军队对中国人实行了残酷的统治和剥削,不仅强征劳工,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和虐待。
其次,日本实施的“三光政策”进一步凸显了其对中国的种族歧视。
所谓的“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指的是日本军队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居民进行了大规模的烧杀抢掠。
他们不仅焚毁了大量的房屋和村庄,还屠杀了无辜的妇女、儿童和老人,严重侵犯了中国人的基本权益。
此外,日本在中国建立的伪满洲国更是凸显了其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和压迫。
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将其定位为“日本人的国家”,对中国人施行了严格的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中国人进入高级职位,剥夺了他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益。
同时,日本还通过教育宣传和宣扬种族优越论,试图将中国人民灌输为“日本的奴隶”。
最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队所犯下的各种战争罪行更加显得其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
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日本军队屠杀了大量的中国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强征和虐待,严重侵犯了中国人民的生命权、财产权和自由权。
这些战争罪行不仅凸显了日本对中国的敌视,更表明了其对中国人的种族不尊重。
综上所述,九一八事变中日本对中国的种族歧视是明显的。
无论是对中国人的态度还是在行动中体现的不平等观念,都表明了日本帝国主义时期在对待中国问题上存在的一种狭隘的种族主义思想。
对于这段历史,我们应当牢记,并共同努力,以免重蹈覆辙,维护和平、公正与平等的国际秩序。
中日之间必有一战
中日之间必有一战前言中日同处东亚,由同文同种到一衣带水,有着千丝万缕的纠葛联系,有着上千年的恩怨情仇。
古代日本给中国当了一千多年的徒弟,进入近代日本又给中国当了几十年的老师。
这个国家在一百多年内曾三次入侵中国,两次打断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一次次给我们留下了刻骨铭心、惨不忍睹的教训。
中日之间绝非一笑眠恩仇。
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受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讲求与人为善,与邻为伴,和谐相处。
但和谐相处,不可能一厢情愿。
我们保护生态,总不能让狼把人都吃掉。
我们搞现代化建设是需要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可是以日本为首的大小无赖国家,追随美国围墙中国,遏制中国,妄图再次阻止中国现代化进程。
“大狗小狗在叫,大鬼小鬼都在跳”。
不断挑起领土、领海之争。
我们如何捍卫国家的利益,维护民族的尊严,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邓小平同志告诉我们:“要维护我们的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
我们不能示弱,你越怕,越示弱,人家劲头越大。
并不是你软了人家就对你好一些,反倒是你软了人家看不起你。
”纵观中外历史,人们只尊重强者,你越强,别人越尊重你;你越弱,别人就越看不起你。
尤其是日本人,你不把他打趴下,他是不会认输的。
中国汉朝和亲的故事史不绝书。
但汉朝又留下了“犯强者虽远必诛”的雄心霸气。
二战后日本天天叫嚣要收回北方四岛。
但俄罗斯副总理公开称:“占领北方四岛是对日本发动二战的惩罚。
”日本政客们听了都默不作声了。
美国自1945年以来占领日本,一直骑在日本人身上,日本人只能点头哈腰,充当美国人的太监。
强字源于弓,对于得了战争狂犬病的日本人,我们只能用霹雳手段,才能抑制日本人的战争狂犬病,才能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才能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才能维护民族的尊严,才能洗刷中国一个世纪的耻辱。
一、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催发了侵略意识日本人总埋怨上帝给了他们大国的人口和充当大国的民族意识,但没有赋予它大国的领土和资源。
日本人口126486000人,世界排遣名第十一位;日本国土面积377833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六十一位。
日本对南京大屠杀的态度
、日本对南京大屠杀的态度南京大屠杀有幸存者,有万人坑的遗址,还有外国记者作证。
可是,尽管有大量事实际明南京大屠杀是日军犯下的滔天暴行,但在日本,公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却存在广泛不同的情绪和观点。
日本右翼分子一直不承认这一事实,并且多年来用暴力、恐吓的方式阻止日本群众了解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而保守派则认为南京大屠杀是被夸大、甚至是凭空捏造的反日外交工具。
也有人认为否定南京大屠杀是历史修正主义、否定主义的表现。
具体到遇难人数的研究上,日本学术界估计从20万、4万人以上,到数百人不等,还有南京大屠杀不存在之说。
而无论是书籍、报刊,还是学者和政治家,都只将南京大屠杀称为“南京事件”,无非是为了淡化大屠杀的血腥色彩。
许多历史教科书几乎没有提过南京大屠杀,即使有也只是轻描淡写,教师也不会作评论,只让学生自己判断。
这样,日本群众几乎无法了解当年的真相。
四、南京大屠杀的启示在一次南京大屠杀的纪念会上,对于南京大屠杀的态度,周恩来总理说过,可以原谅,但不可以忘记。
为什么不可以忘记呢?因为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忘记历史的民族就很可能重蹈覆辙。
今天我们研究南京大屠杀,不是要埋下仇恨的种子,而是为了通过认真分析这件事情,找出问题的根源,不再让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今时代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
从南京大屠杀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战争只会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的伤害和灾难。
任何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都应该坚决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只有和平才能使人们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发展,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而战争只会毁灭这一切!所以,我们必须防止军国主义、独裁主义、纳粹主义的死灰复燃,培养正确的是非观念,理性地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抵制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的侵蚀,让“大屠杀”永远只在历史而不会在现实中再现。
其次,南京大屠杀令人深切地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追溯历史的根源,正因为清政府闭关锁国、软弱无能,令中国落后于世界的潮流,才会被外国列强一次又一次地欺负,一次又一次地签下丧权辱国的条约,最终近代史上才会出现令人震惊的南京大屠杀。
人类罪行南京大屠的历史评价
人类罪行南京大屠的历史评价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对中国南京市进行的一场大规模集体屠杀事件。
这场暴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愤怒和谴责,不仅严重侵犯了中国人民的尊严和人权,也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评价展开探讨。
一、南京大屠杀的背景和事实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背景和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是明确无疑的。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
随后,他们对中国的侵略行动扩大到全国范围,并于1937年攻占了中国首都南京。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内,日军对南京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强奸和抢劫。
众多不可名状的罪行发生,屠杀的人数众说纷纭,但据悉至少有30万人遇害。
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评价1. 全球性的谴责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最残忍的战争罪行之一,它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
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民间团体纷纷表示对这一暴行的愤慨和谴责,并呼吁日本政府追究战争罪责。
南京大屠杀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也促使了全球历史学界对该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价。
2. 日本政府的态度长期以来,日本政府在南京大屠杀问题上的态度存有争议。
尽管已有大量的历史证据和目击者的证言,但日本政府一直试图淡化或否认这一事件的规模和严重性。
这种态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批评和质疑,也给予了相关国家和地区更大的责任感,推动研究者、学者、记者和公民以不同方式揭示和讨论南京大屠杀。
3. 历史学家的观点绝大多数的国际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南京大屠杀是对人类尊严的严重践踏,是二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罪行之一。
历史学家通过研究文献、目击者证言和其他相关资料,对南京大屠杀的细节进行了科学而客观的还原和解读。
他们一致认为,南京大屠杀是一场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暴行,其罪责应当由日本政府和日本社会承担。
4. 后人的审视南京大屠杀是一个人类不可忽视的历史事件,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广泛的反思和追思。
这场暴行提醒我们要深入反思战争和种族仇恨所造成的痛苦和破坏,并以此为教训,促使我们永远不忘历史、珍爱和平、摒弃战争。
侵华日军眼中的中国人
侵华日军眼中的中国人《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2011年10月18日编者按:鲁迅先生曾以小说、杂文暴露中国人国民性的弱点,而学术上的探讨则是清华大学教授潘光旦1937年出版的《民族特性与民族卫生志》一书,他从‚不求准确‛、‚耐性太好‛,以及勤劳、知足常乐、有私无公、无恻隐之心、言而无信、爱脸皮、婉转、客气等15个方面大胆直陈中国人的特性。
兵法讲‚知已知彼‛。
抗日战争中我们的敌人侵华日军又是怎样分析判断中国人的国民性呢?这是战争史研究极少涉及的问题,国防生教授沈克尼从当年日军‚绝密‛的兵要地志中撷取并分析其中部分观点。
日军师团作战指挥的依据《作战要务令》谍报中,将敌对国的国民性列为第一项的调查内容,足见其对国民性的重视。
在此从侵华日军‚绝密‛的兵要地志中摘取其对我国国民性的观点以飨诸位参考。
侵华日军眼中的中国人——日军兵要地志中关于中国国民性的记载沈克尼作为制定作战计划基础的兵要地志除战场地形、交通、水文、气象之外,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假想敌国的‚国民性‛也是关注的内容,而且是战略层面考虑的问题。
美国海军从1944——1945年曾对日本历史做过调查。
当时海军上校埃耳斯〃札卡里亚斯领导海军情报局的一个科对日本进行心理战,意图让日本最高统帅部投降。
从当时日本人作战的顽强性来看,其军队经过严格的武士道教育训练。
如果认为日本会集体放下武器投降,似乎是极为荒谬的想法。
美国情报专家拉〃法拉戈在《斗智》一书中指出,二战末期美国很需要关于日本人战败以后的行为的材料,美国专家找到了这样的史料,就是日本被打败的氏族,从来不在战场上壮烈牺牲。
相反地,他们总是投降,还叙述了投降的仪式。
这份史料被收入札卡里亚斯的作战计划并被采用。
美国这类研究,著名的要属文化人类学者本尼迪克特和她的《菊花与刀——日本文化的诸模式》,此书是受美国战略情报局之托而写成的有关日本的研究报告。
当年日本对中国国民性的调查日本军队对占领地域或预设战场有所谓‚统治资料‛的调查内容,是日本兵要地志关注的要项。
日本特务机关眼中的红军长征
专题·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TANK日本特务机关眼中的红军长征★ 刘 峰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之后,中央红军便开始了历时近两年的、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对于这一伟大的战略转移,国内的各种文献、史料都曾有过详细的记载。
那么,当时部分就以三节的篇幅详细总结了红军发起长征的原因、长征的经过,以及在长征过程中某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由于当时日本驻华情报网络的主体,正是日本外务省管理之下的驻华各地使领馆及其“领事馆警对八路军、新四军而专门编辑的文件,故其准确度在当时应该已经是做到了最高。
最后,是日本媒体方录。
即,1946年战争结束之后,由日本的朝日新闻社东亚部编写,在DOI:10.19486/ki.11-1936/tj.2016.18.007我们应该做的是,暂时放弃苏区,将红军分为四路,佯装向杭州、苏州、南京、芜湖四地发起猛烈进攻,从而诱使中央军分散兵力。
这样,红军便可觅得对方兵力薄弱之处打上一仗。
(胜利后,)再折返回江西寻找敌军防线的漏洞,实施坚决的突围,从而确保苏区之复兴。
虽然现在这样说已经为时过晚要性开始陡然提升,这一形势的重大变化促使红军开始考虑战略性的大转移。
除了这一形势之外,在江西逐渐失去活动空间这一事实也不可否认。
即,当时的国民政府得到了英、美帝国主义直接或间接的援助,并通过大量的全国经济委员推进了八省道路建设工作。
受此影响,其军队的军事工作及经济封锁日本外务省东亚局第二课(情报课)所编纂的文件《最近中国红军之概观》在月曜书房出版发行的资料《中国共产党》一书长征中的女战士1937年,毛泽东和贺子珍于延安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部分领导干部合影。
左起 王首道、罗瑞卿、杨尚昆、程子华、聂荣臻、陈光、徐海东、邓小平40 《坦克装甲车辆·新军事》2016年第9期《坦克装甲车辆·新军事》2016年第9期 41博古、周恩来、朱德、毛泽东在陕北名单的最后,还特意附上了一段文字说明:“这三十位女性来自于不同省份,出身也各不相同,但从工农家庭中走出来的人占据了绝大部分,而且都是已婚女性。
日本侵华历史事件讲解
日本侵华历史事件讲解日本侵华历史事件是指二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侵占和殖民统治的一系列事件。
这些事件涉及大规模屠杀、性奴隶制度、战争罪行等,对中日两国及亚洲整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影响。
一、侵略始末二战前期,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在中国东北发动假借的火车爆炸事件,借此为由操控中国内政,建立伪满洲国,实际上是积极策划侵华战争的一步。
1937年7月7日,日本在上海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对中国的残酷占领。
期间,日本陆军不断扩大军事行动范围,先后侵占南京、武汉等重要城市,控制大片中国的沿海及内陆地区。
二、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最严重的战争罪行之一。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对该城市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规模屠杀、强奸和抢劫。
估计有30万以上的中国平民和无辜士兵惨遭杀害。
这场屠杀被认为是日本军队行为的极点,统计数据和大量目击者证词均揭示了当时发生的暴行。
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至今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引起争议,但历史上它仍是一块难以愈合的伤疤。
三、731部队的罪行731部队是日本帝国陆军在二战期间设立的秘密部队,以进行人体实验和生物战的研究。
这个部队在中国东北地区设有多个实验基地,使用中国人作为实验对象,对他们进行活体解剖、感染疾病等恶劣行为。
这些罪行涉及到了对生命的严重践踏,成为二战期间最为残暴的战争罪行之一。
它震惊了国际社会,揭示了日本帝国主义之暴虐和人性黑暗的一面。
四、慰安妇制度慰安妇制度是日本帝国在二战期间建立的强制性性奴隶制度,将大量的亚洲妇女强行征集并强迫提供性服务给日军。
这些妇女来自中国、韩国、菲律宾等地,被迫忍受不可言说的痛苦和耻辱。
慰安妇制度的存在持续了数年之久,对数十万慰安妇和她们的家庭造成了巨大伤害。
直到今天,慰安妇问题仍然是中日关系的敏感话题之一。
五、战争罪行的处理二战结束后,日本战犯被迫接受了国际法庭和军事法庭的审判。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战犯没有受到公正的惩罚,甚至被赦免或改变身份逃避追究。
【新高考历史】两次鸦片战争和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解析版)
新教材分课汇编(中外历史纲要)07 两次鸦片战争和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真题再现】2021年题组1.(2021·山东高考·5)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东渐思潮形成的历史背景【解析】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是有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加深导致的,而从“维新”代替“洋务”则是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后,洋务运动未能解决民族危机的产物,革命取代改良则是改良未能挽救民族危机的结果,所以这些变化都是因为民族危机的加深,故选B项;“西学东渐”的深入是为解决民族危机提供了可能,并不属于变化的必要条件,排除A项;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当时民族资本主义还没有产生,所以与其发展没有关系,排除C项;上述变化主要是由民族危机加深导致的,思想解放只是其可能性条件,排除D项。
【答案】B2020年题组1.(2020·山东高考·6)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
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
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是因为它A.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B.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C.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D.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根据材料“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
”这种进化的观点与19C末中国人的社会变革和忧患心态产生共鸣,激起“救亡图存”的强烈意识,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故选C项;根据材料“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可知这一理论对地质进化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并非“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排除A项;根据材料“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
二战期间日本侵华的实录与历史评价
二战期间日本侵华的实录与历史评价二战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残酷的战争之一。
而二战中日本的侵华行为直接导致了中国战争的升级和加剧,且对中国的影响至今仍在持续。
本文将以事实为基础,对二战时期日本侵华行为进行梳理和评价。
一、日本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背景二战前夕,日本的对外政策不断地从“低头”走向“反击”。
1922年、1928年两次签订的《九国公约》都未能满足日本的野心。
随着美英禁运政策的施压,四季度和平共处策略的被动和意大利向埃塞俄比亚发动战争的成功,日本向中国“发难”已经成为必然。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意图占领中国东北,并于次年在这一地区成立了伪满洲国。
在日本内部,这一行动被称之为“马关事变复仇行动”,是对之前《马关条约》的破坏和不满所导致的行为。
而随着中国联合抗日以及日本加入轴心国,日本对中国的掠夺、侵略和屠杀更加残酷难当。
二、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行为表现1. 残杀无辜自1937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以来,日本军队在其侵华过程中进行了无数次大规模屠杀和酷刑行为。
在南京,日军对大量的中国战俘和居民进行了野蛮的屠杀和掠夺,近30万无辜百姓被惨遭杀戮,其中甚至包括妇女、老人和儿童。
在华北,日本侵略军在山西省“城北惨案”中杀害数万华北抗日义勇军战士和上百名老百姓。
在当时的太原市,日本侵略军制造了大规模炸弹袭击,炸死了数千人,伤者达两万人之多。
2. 掠夺和破坏在日本侵略军的军队中,不仅包括正规的陆、海、空军,还包括了大量地下军和特务队。
这些日本人的行为极其令人发指。
记载显示,日军在抢占华北时,一方面大肆屠掉华北抗日军人,另一方面又抢掠民间财物,掠夺的价值高达40多亿日元。
日本汽车、列车、轮船等运输工具也将大批抢走民财运往日本。
在南京占领期间,日军不仅大肆屠杀,还抢走了大量财物和文物,毁灭了大量文化遗址。
3. 毒气事件在二战期间,日本侵略军不仅使用了人类历史上最为罕见的毒气,而且将其作为大规模屠杀的手段,史称“731部队”和“毒剂部队”。
九一八事变中日两国民众的反应与态度
九一八事变中日两国民众的反应与态度九一八事变是指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的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事件。
这次事变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本文将分析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日两国民众的反应与态度,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一、中国民众的反应与态度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标志着中国东北被日本占领,并成为日本殖民的一部分。
事变发生后,中国民众纷纷表示愤慨和不满。
一方面,他们对于日本侵略行为感到愤怒,许多中国人表示要奋起反抗,保卫祖国;另一方面,他们也感到无奈和无力,毕竟中国在那个时候还处于国内战乱的状态,军队的实力与日本相比相差悬殊。
面对这种情况,一些中国人表示对政府的不满,认为政府应该采取更加坚决的行动来应对日本的侵略。
此外,九一八事变也引起了中国民众的爱国情感,许多人开始关注国家的命运,希望自己能为国家做些贡献。
一些知识分子和学生积极参与到反日抗战的行动中,他们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组织示威游行和抵制日货等活动。
九一八事变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抵抗精神,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节点之一。
二、日本民众的反应与态度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民众对此事的反应与态度存在着复杂性。
一方面,有一部分日本人对于扩张主义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支持,他们认为通过侵略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从而使日本国家更加强大。
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日本人对于军国主义的做法感到担忧,他们担心战争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并对战争中的暴行表示不满。
与中国民众的反应不同,九一八事变对于日本民众的影响程度较小。
这主要是因为日本当时的言论和新闻管制较为严格,民众对于事变的真相了解有限。
此外,日本社会普遍存在对于军国主义的认同,对于军事行动持支持态度的人较多。
然而,九一八事变引起了一些知识分子和进步人士的关注。
他们对于事变的发生表示担忧,认为日本应该追求和平发展,而不是通过侵略来获取利益。
他们在日本社会中发表了一些批评的声音,并致力于推动和平与理性的思想。
南京大屠历史的耻辱
南京大屠历史的耻辱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耻辱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对中国南京实施的一系列大规模暴行和屠杀行为。
这段黑暗历史充满了恐怖和血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本文将以事实为依据,回顾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实展示这段耻辱的历史。
一、南京大屠杀的背景日本入侵中国的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当时中国正值抗日战争的初期。
日本军队攻陷南京后,展开了血腥的报复行动。
他们对南京市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杀戮、强奸和抢劫,对无辜的人民实施了种种恶行。
据统计,南京大屠杀期间,有超过三十万名中国平民被残忍杀害,许多人遭受了莫名的暴行。
二、暴行的始末据历史记载,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暴行无所不用其极。
他们将南京市民当作猎物,肆意破坏和杀戮。
无辜的妇女、儿童和老年人都成为了他们的受害者。
妇女的强奸和杀害成为了日本军队的常规手段,没有人能幸免于难。
儿童被殴打、杀害,老年人被迫目睹家人被害,他们的生命如此脆弱,如此不值一提。
南京的街道上遍地血腥,尸横遍野,哀鸣声和哭泣声充斥着整个城市。
这是一段灾难,一个与人类文明背道而驰的罪行。
三、国际社会的反响南京大屠杀的残忍行径震惊了整个国际社会。
各国记者在南京亲眼目睹了这场大屠杀,通过他们的报道和照片,世界开始了解这场人类历史的耻辱。
然而,对于日本军队的屠杀行为,国际社会的反应并不足够强烈。
一些国家对日本进行了抗议,但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行动。
这让南京大屠杀受害者及其后代倍感失望和不解。
四、纪念与教育为了铭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中国政府和社会组织多次举办相关纪念活动。
每年的12月13日被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人们会默哀悼念那些无辜的生命。
此外,学校也加强了对南京大屠杀的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黑暗历史并从中汲取教训。
五、和平与宽容回顾历史,我们应该从南京大屠杀中汲取深刻的教训,珍惜和平、崇尚宽容。
不论过去发生了什么,我们都应该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好,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道伤痛,我们要永远铭记这段历史,为实现和平与和谐贡献力量。
侵华战争
文化的废墟——浅谈日本战争期间对我国文化资源的掠夺19世纪末,有一个泱泱大国逐渐沉睡,有一个小小的岛国,贪婪的注视着沉睡中的雄狮,垂直泗液,一步步的靠近着,终于,他们拿起了枪支,向雄狮开起了第一枪——侵华战争就此爆发了。
1931年,日本策划“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实行殖民统治。
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从1874到1945,这场战争一打就是七十年,这七十年里,清政府曾软弱低头,用黄金白银换取暂时的安全和权位;日本曾夸下海口,要三个月占领中国;人民百姓一直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大中华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岛国人民对我国人民做出的惨绝人寰的恶行,直到今天也为人憎恨。
但国人的智慧和不屈的顽强意志,让战士们一遍遍倒下,又一遍遍站起来,终于在1945年,粉碎了日本的灭华心,让日本帝国举起了白旗,宣告投降。
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其对我国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人口资源等都有很大程度的掠夺,而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日本对我国文化资源的掠夺。
日本对我国文化资源掠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文化名城,历史古迹的毁灭。
在侵华战争中,日军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进行残酷的烧杀掠抢,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如卢沟桥,宛平古城,古刹云居寺,南京,五台山等等只要被日军攻掠,立即遭受火焚。
日军战火燃遍了山西全境!无数名胜古迹毁于战火,数百处举世闻名的古建筑群,被夷为平地。
其损失在世界文化史上空前绝后。
二.毁灭和劫夺稀世文物。
日军在侵华的几十年中,贪婪的劫夺中国文物,许多价值连城的稀世之宝被劫往日本,抢不走的就毁。
损失和被劫掠的文物到底有多少已经无法彻底查清,其数目足以令人触目惊心。
一本《被日劫掠文物目录》,以查有实据的被劫文物就已达到360.7万件另1870箱。
三.野蛮摧毁学校和各类文化教育机构,图书馆博物馆,科研机构等。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对中国的教育系统文化系统恨之入骨,曾下大力量破坏被占领地区各类教学机构。
甲午战争期间1893-1897年日本人眼中的中日关系———以陆羯南的中期中国观为视角
18 参考文献[1]李爽等.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8:131-133.[2]王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J].化学教学,2015,11:34-37.[3]李湘苏,余先纯,王力群,朱蕾.多媒体技术对化学教学的效果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6908-6909.[4]皮连生主编.教学设计[M](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版.作者简介:罗静(1970-),女,湖南隆回人,副教授,教育硕士,从事职业教育方面的研究。
研究方向:医用基础化学教学方法研究及教学管理研究。
[注]基金项目:湖北理工学院校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16C18)。
甲午战争期间(1893-1897年)日本人眼中的中日关系———以陆羯南的中期中国观为视角■姜 辉 陆杰青 (信息工程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00)【摘 要】中日甲午战争前后,陆羯南主张通过战争惩罚中国,迫使中国开化,从而实现中日间真正的和睦。
尤其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后,陆羯南基于西方列强在东亚综合实力的影响,提出日本主导下的中日合作和中国改革。
【关键词】陆羯南;中期中国观;弱国;讨伐;保护【中图分类号】K3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018-01 一、前言中日关系是整个亚太地区和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日本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但随着日本右翼政治势力的重新抬头,近年来中日关系进入了相对紧张、复杂多变的一个时期,尤其是现代日本扑朔迷离的政治外交政策令人难以把握历史的走向。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今天是历史的迈步。
如果通过对日本政治思想发展史的分析研究来反照现实,无疑是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剖析现代日本的中国观、外交政策等的一种有效手段,更加有助于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作为明治时代《东京电报》和《日本》两份报纸的主笔兼创办人,其政治思想在行业、在民间的影响力都不容小觑。
日本侵华历史事件
日本侵华历史事件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利用语言具有民族认同的特性在殖民地推行语言同化政策。
它是日本对被殖民地施行同化政策的一种,今天给大家找来了日本侵华历史事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日本侵华历史事件一:马关条约日本明治维新后,蓄意对外扩张,逐渐形成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马关条约服亚洲,称霸世界。
1871年,近代中日两国签订了第一个条约;;《中日修好条规》,该条约第一款就写明:“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倍敦和谊,与天壤无穷。
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
”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
但日本不顾条约中“两国所属邦土……不可稍有侵越”之规定,于1872年入侵中国属国琉球,1874年入侵中国领土台湾,还透过《北京专约》迫使清政府间接承认琉球为日本属国,并于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国,改设为日本的冲绳县。
同时,日本还入侵中国的另一个属国;;朝鲜,于1875年制造“云扬号事件”,1876年以此为借口强迫朝鲜签订不平等的《江华条约》。
其后日本又利用朝鲜发生的“壬午兵变”和“甲申政变”进一步扩大在朝鲜的势力,排挤朝鲜的原宗主国;;中国,并于1885年与清政府签订《天津会议专条》,在事实上取得了与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对等地位。
此后日本即有计划地投入全国国力开展了针对中国的扩军备战活动,以进行一场“国运相赌”的战争。
可见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日本就已经染指台湾和朝鲜,并取得一定进展,而日本在甲午战争的胜利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则使日本的野心变成现实。
1894年,以朝鲜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向中国请兵为契机,日本派大军进入朝鲜,并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
中日两军在陆上的主要战役有成欢之战、平壤之战、鸭绿江江防之战、金旅之战、辽东之战等,海上的主要战役有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等,日军基本上节节胜利。
《作为日本人对中国事变的内心反省》
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
抗日战争胜利是苏美两国的功劳,和中国丝毫没有关系。
没有中国抗战,美苏一样会把日本打败,而没有美苏对日作战,中国人全部都是亡国奴,很有可能现在我们还是被日本统治呢!!!这是因为国力决定的。
中国之所以抗日战争胜利,完全是因为站对了队,搭上了美苏的顺风车而已,中国一战、二战都是战胜国,但是象这种不是靠实力,而是靠站对了队当上的战胜国。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工业产值为60亿美元,中国为16亿美元。
日本年产钢580万吨,年产弹药可达50万吨,旧中国没有重工业基础,年产钢不过4万吨,年产弹药几千吨,武器主要靠进口。
就军队装备而言,日本海军吨位为190万吨,是中国0倍~30倍。
日本作战飞机有2700架,而中国仅有305架。
拥有近百万之众的中国陆军只是数量上的优势。
日本1个师的武力装备,在战争之初相当于中国1个师武力装备的3倍;而在战争的中后期,已经相当于中国的8倍~9倍。
在抗日战争以前,也有许多人认为中国武器不如日本,如果抗战的话,将会同阿比西尼亚一样地灭亡,这种亡国论的观点在被后来的事实击得粉碎。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中国赢得了抗战的胜利呢?战争性质?日本人自述国际和日本历史学者怎么看。
抗日战争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国际和日本第一流的被称为“主流派”的历史学者的大量著作都是这么写的。
日本少数人宣传“大东亚战争肯定论”、“皇国史观”,学术界不认为那是严肃的科学性研究。
事实上,中国抗日战争的性质,根本不需要那段历史过去以后才能作出判断。
这里可以看一看就在抗日战争进行中正直的日本皇族成员是怎么说的。
943年至1944年,裕仁天皇胞弟三笠宫崇仁担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幕僚,在中国战地广泛考察以后,有感于需要对派遣军总司令部的佐、尉级军官进行教育所写的题为《作为日本人对中国事变的内心反省》文中说:“明治维新以来,伴随欧美文化的输人,日本人也感染了霸权主义的侵略压榨思想,并与欧美诸国一起,对中国实施此等行径,如二十一条要求”。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与日本军国主义思想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与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期间,是二战中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之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我们需要探究日本当时的军国主义思想。
一、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兴起日本的军国主义,根植于20世纪初的社会和政治环境。
在当时,日本正处于现代化的转型期,工业化和西方现代思想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体制。
这种困境激发了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而军国主义则是民族主义的极端表现。
在军国主义的思想引导下,日本国内的爱国力量聚集,鼓吹着日本的优越性和对外扩张的必要性。
对外侵略成为日本政府的政策,这最终也导致了南京大屠杀的发生。
二、南京大屠杀之前的历史背景南京大屠杀前,日本已经在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侵略行动。
自1895年的甲午战争后,日本迅速崛起为亚洲的霸主。
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进一步增强了日本人民对军国主义的崇拜。
南京大屠杀之前,中国当时是出于腐败和分裂的状态。
1927年至1937年的国共内战削弱了国家的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南京大屠杀的导火索南京大屠杀的导火索是淞沪战役的失败。
淞沪战役发生于1937年秋季,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一次重要战役。
当时,中国军队顽强地抵抗了日本军队的进攻,但最终还是不敌日本的装备和军事力量。
淞沪战役的失败激怒了日本军国主义者,他们认为中国人是不值得尊重的存在,决定对南京进行大规模报复。
于是,南京成为了他们复仇的对象。
四、南京大屠杀的恶行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残忍性最高的一次屠杀事件之一。
据史料记载,日本军队在进攻南京后,对城内的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抢劫、强奸和屠杀。
数十万无辜的中国人被杀害,包括妇女、儿童和老人。
许多人遭受了虐待、性侵和酷刑。
南京沦陷后的几个月里,整个城市的街道被血腥的恐怖占据,南京成为了地狱的一部分。
五、后续影响与国际社会的反响南京大屠杀过后,日本政府试图掩盖这一历史真相,故意淡化事件的严重性。
日本侵 略中 国资料
日本侵略中国资料日本侵略中国是一段极其惨痛的历史,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创伤。
20世纪初,日本逐渐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开始觊觎中国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领土。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随后,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并在那里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1937年7月7日,日军又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在南京,日军进行了长达6周的大屠杀,30多万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日军的暴行还包括大规模的轰炸,许多城市在轰炸中变成一片废墟。
他们还实行“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试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细菌战和化学战。
他们建立了专门的细菌部队,如臭名昭著的731部队,用活人进行生物武器的实验和研究,导致大量无辜民众死亡。
这些细菌武器不仅在当时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其影响甚至延续到了战后。
在经济方面,日本侵略者对中国进行了疯狂的掠夺。
他们抢占矿产资源、农田,强迫中国劳工为其工作,大量的财富被搜刮运往日本。
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陷入了极度的困境。
在文化方面,日本侵略者试图摧毁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他们破坏文物古迹、烧毁书籍,妄图消灭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然而,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抵抗。
无数英勇的战士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和尊严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的抵抗精神。
经过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日本侵华历史事件介绍
日本侵华历史事件介绍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利用语言具有民族认同的特性在殖民地推行语言同化政策。
它是日本对被殖民地施行同化政策的一种,今天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日本侵华历史事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
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可以说是十分简单的,原本我国的宛平城中的官兵一直都是安分守己的,严格地守护着卢沟桥周边的重要的战略地位,而日本军队却以一个十分不能让人信服的理由为由强行想要进入宛平城中,结果遭到了我国官兵的阻止,而日军则是随即开展了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可以说是由日本军队单方面开展的,日本军队对于我国的领土一直都死虎视眈眈的,而我国的军队实力又相对的薄弱,因而日本军队开始了有恃无恐的霸道行为。
在1937年的时候,我国北方已经有很多地方都已经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之下了,可以说北平城与外界的重要的交通枢纽便是卢沟桥了,因此卢沟桥的特殊地位让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都是深表于心的。
日本军队与7月7日在卢沟桥附近开展了军队演练,而这根本没有得到中国军队的允许和同意,并且在当晚,日本军队便以一名士兵失踪为理由,想要进入宛平城中进行大规模的搜查,结果遭到了我国官兵的阻止,日本军队便开始了十分血腥的轰炸。
日本军队开始强行闯入宛平城中,我国军队誓死守护宛平城,在紧张的冲突之下,卢沟桥事变爆发。
九一八事变资料介绍九一八事变又叫做柳条湖事变,发生的时间是1931年9月18日,这也是这场事变名字的由来,中国是这场事变的参战方,也是这场事变的受害者。
在中国处于19世纪的时候,整个国家是处于危难的境地的,中国这块宝地不断地被列强瓜分着。
世界第一次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和英国压制着日本在中国的扩张,这样之后日本在中国的利益被大大地削弱,在加上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日本正处于困境,这时日本的压力是很大的,因为它不仅要救国还要争霸全世界。
于是日本把对华的政策调整了一下,一更快的速度并吞着中国的东北地区。
所以九一八事变的参战双方是中国和日本,经过了一年之后残暴的日军战胜了中国,他们占领了东北的三省,并且逐渐开始退出了国际的联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那么日本政治家对历史问题的操弄有变化吗? 中日邦交后日本政治家还在继续参拜靖国神社,现 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也曾说过“A级战犯不是战争 罪犯”的言论。 A:中日之间的战争在1945年已经结束,而从 1972年的联合声明开始,中日两国之间的邦交已 经正常化。但是,由于东京审判的不彻底性,现在 的部分日本政治家与历史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待历史问题,他们的立场、态度都很暧昧。如果 任凭右翼与保守势力的煽动,不对历史问题进行准 确的把握,中日关系的未来总会是动荡不安的。所 以,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对保守派政治家及其代言人 的言论进行斗争是很自然的。
野田佳彦
日本第95任首相。“参拜的是非问 题必须考虑国家利益,因此,那种 基于A级战犯作为战争罪犯因此不应 被合祭的论调,实际上是在侵犯所 谓A级战犯的人权、和国家的名誉。” 野田佳彦2011年9月2日在记者会上 表示,在任首相期间他不会去参拜 靖国神社,内阁成员也不会正式参
皇国史观的新教科书并不占主流 Q:一方面可能日本大众对于战争责 任确有思考,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 日本横滨市教育委员会今年8月4日决 定,将在横滨市内全部148所市立中 学推行使用由一个右翼团体编写的历 史教科书。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中日民间沟通思维仍有错位源自Q:你所说的日本和平运动的缺陷,指的是什么? A:一个大的缺陷是,和平运动在日本正在慢慢地 低落。过去和平运动是和社会发展进步包括社会主 义有联系的,但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社会主义 阵营不存在,社会主义在日本受到了质疑,对日本 的和平运动本身影响很大。其次,当年从事和平运 动的那这一代日本人现在慢慢变老,年轻人则已不 大关心;第三,和平运动组织之间的关联,或者他 们之间的团结不够。每个运动团体都有很理想、很 高尚的一些目的,但是又互相不能容纳对方的团体, 所以很难发展壮大。
• Q:所以,政治家的态度、和平运动本 身的缺陷,还有日本在解决历史遗留问 题上的不彻底性,都是日本现在和我们 所期待的仍有很大差距的原因? • A:民众层面的历史问题,与其说是差 异,不如说是错位。文化背景、社会环 境及语言表达体系均不相同的中日两国 民众间,在历史认识的问题上肯定会存 在差异。
日本人关于战争历史认识的多元化,与战后 日本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是一致的,所以,对 于日本人的历史认识的考察,需要多角度和 多维度的思考。由于中日两国人民对战争中 及战后的体验有很大差异,所处的国际环境 也有很不相同,加上文字语言方面的障碍, 两国民众间战后就历史认识相互交换意见的 条件并不充分,形成共同的认识相当困难; 即使有所讨论,也常常产生错位。如果各自 均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对方的战后认识, 一定会产生巨大的差异。
日本人眼中侵华历史: 谈侵略仍是个禁忌
• 日本战后反思经历了6个阶段 • 《国际先驱导报》:很多日本人现在都不 知道什么是九一八事变,你如何评价这80 年来的日本战后反思? 步平:战后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既不 能全部概括为“不承认侵略战争”,“继 续鼓吹军国主义”,但与作为战争被害国 的中国、韩国民众的战争责任认识也有相 当的差异。战后日本社会对战争历史的认 识和对“战争责任”追究与思考,是在经 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后逐渐形成的。
A:应当承认,时至今日,在历史认识问题 上,仍然坚持战前皇国史观的人并没有完全 退出历史舞台,还在竭力扩大其影响,但是 他们对社会的影响已今非昔比,不可能再占 据主流。不采用右翼与保守势力编写的教科 书的地区和学校仍占多数,说明战后日本的 和平思想与和平运动对日本社会及对日本人 战后历史认识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尽管 日本的和平运动还存在诸多缺陷,与中国民 众的历史认识也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与战争 中的军国主义思想和维护其地位的历史认识 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桥本龙太郎 日本第82、83任首相。早年间,他 作为“遗族会”会长,曾每年3次不 间断地参拜靖国神社,拜相之后, 他却成了参观中国“九一八纪念馆” 的日本首相第一人。
小泉纯一郎 曾任第87~89任日本首相。任期内多 次参拜靖国神社。小泉宣称,“有 人提到(原首相)东条英机的甲级 战犯问题,中国的孔子说过‘恨罪 不恨人’,我不是为一个人前往参 拜的,也不认为(参拜甲级战犯) 有什么问题。”
第五个阶段是冷战结束之后,由于在冷战体 制下受到压抑的战争被害国对日本的战争责 任发出了强大的追究的声音,对日本国内追 究战争责任的活动也有极大的影响。海外的 战争被害者的声音传到了日本,促进了日本 大众层面对于战争责任和战后责任的思考, 特别表现在声援中国战争受害人在日本法庭 进行的战争赔偿的诉讼。但是,这一情况同 时也激起了历史修正主义以“自由主义史观 研究会”和“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等方式 的激烈反弹,以致出现了中日关系的“冰河 期”。
Q:新教科书现在日本的使用情况如何? A:目前,各类各种教科书的使用率还没 有统计出来,我估计右翼教科书采用率 有1%左右,剩下的99%是其他教科书, 也就是相对来说对日本发动战争的责任 有客观叙述。我们现在的责任就是,有 必要和这99%的教科书的出版社,和采 用这些教科书的学生、老师,一起来抵 制右翼的教科书。
第一个阶段是日本战败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 的10年,当时出现了对“战争责任”的第一 轮讨论。不过,当时日本社会流行的“战争 责任”的概念,其实指的是思考导致日本战 败的责任,而根本没有触及导致广大日本民 众陷入悲惨的责任,更没有思考导致中国及 亚洲地区数千万人遇难的侵略战争责任。
第二阶段是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日本 社会内部首先从文学界进而到思想界和知识 分子层面开始关于战争责任的讨论。这一时 期的讨论深入到思考战争责任对战后日本社 会向前进的实践中的意义。
我认为,在指出日本在战争责任认 识上存在错误倾向的同时,也需要 看到在两国民众间存在相互理解的 感情层面的问题。但学者间以冷静 的对话的方式,通过共同研究解决 学术研究方面的历史问题,可以为 政治解决和民众之间的沟通交流提 供重要的依据。
第三个阶段从60年代中期开始,这一阶段的 特征是开始深入思考天皇与国民的战争责任, 特别是日本作为侵略者的“加害”的责任。 以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日益高涨为契机,发 起了发掘日军在华犯罪事实的运动。 第四个阶段是从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发生 了日本的历史教科书问题及政治家参拜靖国 神社问题,在国外对日本的战争责任的批判 活跃的背景下,日本的知识分子也开始就南 京大屠杀、东京审判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 究。
不同的是,如今上位的日本领导人,年龄大 约四五十岁。应当说,他们这些人没有参与 过战争,没有直接的战争经历,所以他们也 可以自己说“我没有责任”。当然,有学问、 有良知的学者会说“我们日本是有责任的”, 不是个人,是作为一个整体应当对亚洲的被 害国有责任。其实,对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占 人口大多数的日本人来说,他们需要认识的 就是作为日本民族与国家的战争责任,但我 觉得做到这一点还是需要相互交流、互相讲 道理的过程。
日本首相的史观 中曾根康弘 战后任期第三长的日本首相(第71~73任)。 他一方面承认过去的战争“是一场错误的战 争”,另一方面却从结果出发,为战争寻找 合理化解释,“从世界史来看,作为战争的 结果,可以说以大东亚战争为导火线,在亚 洲和非洲的独立国家都急剧增加了……从结 果论的观点来看,或许也是在借日本之手使 民族运动高涨,导致了独立国家的剧增。”
现阶段,自2001年、2002年以来,一方 面,历史修正主义的活动仍然十分活跃, 右翼与保守势力支持的《新历史教科书》 的采用略有增长的趋势,但对于历史问 题,民间、学者,以及政府主导的共同 研究都在逐步开展。总体来看,最近一 两年,中日对历史问题的观察和判断比 以前冷静一些,与过去偏重于政治判断 和感性认识相比较,出现了重视学术研 究的倾向。当然,还有很多分歧仍然存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