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小电动机调速系统

合集下载

电位器控制小型直流电机的pwm调速

电位器控制小型直流电机的pwm调速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电子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科研各个领域。

并且在各类机电系统中,由于直流电机具有良好的启动、制动和调速性能,直流电机调速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航天领域的各个方面,最常用的直流技术是脉宽调制(PWM)直流调速技术,具有调速精度高,响应速度快,调速范围宽和损耗低的特点。

本设计主要介绍了使用微控制器AT89S51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论文主要介绍了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意义、基于单片机控制的PWM直流电机调速方法和PWM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实现方法,通过对占空比的计算达到精确调速的目的。

主电路主要采用电位器的调节,经过ADC0809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而控制AT89S51单片机,将数据传输给单片机并产生脉宽调制信号,然后通过电机驱动芯片L298对小型直流电机进行控制。

本设计还附加了由霍尔开关CS3020、AT89S51单片机、74LS47七段数码管译码芯片和四位LED构成转速检测显示电路。

关键词:单片机AT89S51;直流电机;脉宽调制;转速检测第一章绪论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3 PWM变频调速发展前景与简介 (2)1.4 课题研究内容及目标 (2)第二章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4)2.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4)2.1.1 设计思路 (4)2.1.2总体方案比较与选择 (4)2.1.3 电机调速控制模块方案比较与选择 (5)2.2 基本原理分析 (5)2.2.1 直流电机的调速原理 (5)2.2.2 直流电机PWM调速原理 (6)2.2.3 霍尔效应和原理简介 (7)2.3 系统各模块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7)2.3.1 电机驱动芯片的选择 (7)2.3.2 测速传感器的选择 (8)2.4 系统硬件组成 (9)第三章硬件系统设计 (10)3.1 AT89S51单片机特性及管脚说明 (10)3.2 ADC0809特性及管脚说明 (11)3.3 PWM波形发生原理 (12)3.4 电机驱动电路 (13)3.5 测速部分 (15)3.6 复位电路和时钟电路 (16)总结 (19)参考文献 (20)第一章绪论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直流电机是最常见的一种电机,它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机械、化工、航空等领域中。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能耗分析
能效比
直流电动机的能效比通常较高,可以在较高的效率下运行,减少 能源浪费。
功率因数
直流电动机的功率因数较高,可以减少无功损耗,提高电网效率。
热效率
直流电动机的热效率也较高,可以在长时间运行下保持稳定的性 能。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抗干扰能力
直流电动机的调速系统通常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以在复杂 的工作环境下稳定运行。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调速性能
调速范围
直流电动机的调速范围通常较大,可以在较 宽的转速范围内实现平滑调节,满足不同工 况下的需求。
调速精度
直流电动机的调速精度较高,可以通过精确的控制 算法实现转速的精确控制,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和产品质量。
动态响应
直流电动机的动态响应较快,可以在短时间 内达到稳定转速,满足动态负载变化的需求 。
输标02入题
调压调速是通过改变电枢电压来控制电动机的转速, 具有调节方便、平滑性好等优点,但调速过程中能量 损失较大。
01
03
串级调速是通过改变转子回路的电阻来控制电动机的 转速,具有调节方便、能量损失较小等优点,但调节
范围较小且对电机结构有特殊要求。
04
调磁调速是通过改变励磁电流来控制电动机的转速, 具有调节方便、能量损失较小等优点,但调节范围较 小。
系统调试
在系统集成完成后,进行全面的 调试,确保各部分工作正常,满 足设计要求。
性能测试
对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包括调 速范围、动态响应、稳态精度等 指标,确保系统性能达标。
优化改进
根据测试结果和实际应用情况, 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优化和改进,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4

直流电动机有哪几种调速方法各有哪些特点答:直流电动机有三种

直流电动机有哪几种调速方法各有哪些特点答:直流电动机有三种

直流电动机有哪几种调速方法?各有哪些特点?答:直流电动机有三种调速方法:1)调节电枢供电电压U ;2)减弱励磁磁通Φ;3)改变电枢回路电阻R 。

特点:对于要求在一定范围内无极平滑调速的系统来说,以调节电枢供电电压的方式为最好。

改变电阻只能有级调速;减弱磁通虽然能够平滑调速,但调速范围不大,往往只是配合调压方案,在基速(额定转速)以上作小范围的弱磁升速。

晶闸管—电动机系统当电流断续时机械特性的显著特点是什么?答:电流断续时的电压、电流波形图(Ⅰ10P 、Ⅱ 12P )(三相零式为例)。

断续时,0d u 波形本身与反电势E 有关,因而就与转速n 有关,而不是像电流连续时那样只由控制角α决定的常值。

机械特性呈严重的非线性,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当电流略有增加时,电动机的转速会下降很多,即机械特性变软。

当晶闸管导通时,整流电压波形与相电压完全一致,是电源正弦电压的一部分。

当电流断续后,晶闸管都不导通,负载端的电压波形就是反电势波形。

电流波形是一串脉冲波,其间距为︒120,脉冲电流的底部很窄。

由于整流电流平均值d I 与电流波形包围的面积成正比,如果电流波形的底部很窄,为了产生一定的d I ,各相电流峰值必须加大,因为RE u i d d -=,而整流输出的瞬时电压d u 的大小由交流电源决定,不能改变。

也就是说应使E 下降很多即转速下降很多,才能产生一定的d I ,这就是电流断续时机械特性变软的原因。

第二个特点是理想空载转速0n 升高。

因为理想空载时0=d I ,所以2m a x 02U u E d ==,所以0n 升高。

简述直流PWM 变换器电路的基本结构。

答:直流 PWM 变换器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包括 IGBT 和续流二极管。

三相交流电经过整流滤波后送往直流 PWM 变换器,通过改变直流 PWM 变换器中 IGBT 的控制脉冲占空比来调节直流 PWM 变换器输出电压大小,二极管起续流作用。

Ug0Ton T t 直流PWM 变换器基本结构直流PWM 变换器输出电压的特征是什么?答:频率一定、宽度可调的脉动直流电压。

直流电动机调压调速系统的可控直流电源

直流电动机调压调速系统的可控直流电源
用静止的可控整流器,如汞弧整流器和晶闸管整流VT3 VT5 d1 T n ia a b id 负 c载 ud
触发装置
晶闸管可控整流器
VT4 VT6 VT2 d2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
三、直流斩波器
用恒定直流电源或不可控整流电源供电,利用直流斩波或脉宽
调制的方法产生可调的直流平均电压。
直流电动机调压调速系统 的可控直流电源
直流电机三种调速方式:
① 改变电枢供电电压(主要方法) ② 改变励磁磁通
③ 改变电枢回路电阻
都需要有专门的可控直流电源
一、旋转变流机组
用交流电动机和直流发电机组成机组,以获得可调的直流电压。
励磁电流
二、晶闸管整流可控变流装置
晶闸管
二、晶闸管整流可控变流装置
续流的作用就是让自感电压(或电动势)
形成闭合回路,以抑制自感电压的升高。
谢谢观看

直流调速系统

直流调速系统

GT
Ud
Id
-
- Un +
+ RP2
-
n
+ IG
-
U tg
V-M闭环系统原理框图
-
( a ) 给 定 环 节 —— 产 生 控 制 信 号 : 由 高 精 度 直 流 稳压电源和用于改变控制信号的电位器组成。 (b)比较与放大环节——信号的比较与放大;由P、I、 PI运放器组成
(c)触发器和整流装臵环节(组合体)--功率放大
nnom 1000r/min、 Ra=0.05Ω
晶闸管整流器的内阻
Ks=30 问 题
Rrec=0.13Ω
要求D=20,s≤5%
问若采用开环V-M系统能否满足要求? 若采用α=0.015V·min/r转速负反馈闭环系统,问放大 器的放大系数为多大时才能满足要求?
解(1)设系统满足D=20,检验系统是否满足s≤5%?
特点:
损耗较大、有级 调速,机械特性 较软。 (2)弱磁调速 特点: 只能弱磁,调 速范围小
工程上,常将调压与调磁相结合,可以扩大调速范围 。
n
Φn Φ2 Φ1 Φ1 Φ2 Φn nn Un U d3 U d2 U d1 Ten
图1-2 调压和调 磁时的机械特性
U d1 U d2 U d3 U n
①系统结构图
U n
Un U d0
电动机
U n
放大器
U ct 整流器及
触发装置
n
速度检测
②系统中各环节的稳态输入输出关系如下: 电压比较环节 放大器
* U n U n Un
U ct K P U n
晶闸管整流器及触发装臵 U d 0 K sU ct

第4章 直流电动机调速控制系统

第4章 直流电动机调速控制系统

调速指标

静态调速指标
• 调速范围 • 静差率 • 调速范围与静差率的关系

动态调速指标
• 跟随性能指标 • 抗扰性能指标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单闭环有静差调速系统 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

单闭环有静差调速系统

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系统的静特性及静态结构图
系统的反馈控制规律 单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特性

电动机转速与转矩的关系


如果把E =Cen代入式(4-8) ,便可得出电枢电流I的表达式 Ia=(U- Cen )/Ra (4-9) 由上式可见,直流电动机和一般的直流电路不一样,它的电流不仅 取决于外加电压和自身电阻,并且还取决于与转速成正比的反电动 势(当φ为常数) 。将式(4-1) 代入(4-9) 式,可得 n=U/Ce-R Te/ Ce Cm (4-10) 其中Cm=Kmφ,式(4-10)称为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它描述了电 动机的转速与转矩之间的关系。 图4-5是机械特性曲线族。在这一曲线族中,不同的电枢电压对应于 不同的曲线,各曲线是彼此平行的。n0( U/Ce)称为“理想空载转 速” ,而⊿n(R Te/ Ce Cm) 称为转速降落。


脉宽调制器是一个电压—脉冲变换装置。由控制 电压Uct进行控制,为PWM变换器提供所需的脉 冲信号。 脉宽调制器的基本原理是将直流信号和一个调制 信号比较,调制信号可以是三角波,也可以是锯 齿波。锯齿波脉宽调制器电路如图4-42所示, 由锯齿波发生器和电压比较器组成。锯齿波发生 器采用最简单的单结晶体管多谐振荡器4-42a), 为了控制锯齿波的线性度,使电容器C充电电流 恒定,由晶体管VT1和稳压管VST构成恒流源。

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 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的单闭环无静差调 速系统

交直流调速系统之直流调速简介介绍课件

交直流调速系统之直流调速简介介绍课件

机的转速和电流, 机的转速和电流,
实现转速和电流 实现转速和电流
的闭环控制
的闭环控制
直流调速系统的工作过程
01
输入信号:接收来 自控制器的指令信

02
信号处理:将指令 信号转换为控制信

03
驱动控制:控制直 流电机的转速和转

04
反馈控制:根据直 流电机的运行状态, 调整控制信号,实
现闭环控制
05
直流调速系统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提高调速系统的效 率和稳定性,降低能耗和 成本
挑战:提高直流调速系统 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对复 杂工况的适应性
机遇:随着新能源技术的 发展,直流调速系统在电 动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 的应用前景广阔
机遇:随着物联网技术的 发展,直流调速系统可以 实现远程监控和诊断,提 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维护性
直流伺服调 速系统:通 过控制直流 伺服电机的 位置和速度 来控制速度
04
直流变频调 速系统:通 过改变直流 变频器的输 出频率来控 制速度
直流调速系统的基本组成
整流器:将交 流电转换为直
流电
滤波器:滤除 直流电中的交
流成分
逆变器:将直 流电转换为交
流电
控制器:控制 逆变器的输出 频率和电压, 实现调速控制
电机的转矩
03
电压控制:通过控制电压的大小来控制
电机的转速
04
速度-电流双闭环控制:通过速度环和电
流环的协调控制来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
直流调速系统的性能指标
0 1
调速范围:指直流调速系统能够实现的最
高转速和最低转速之间的差值
0 2
调速精度:指直流调速系统能够实现的转

第五章 直流电动机调速控制系统

第五章 直流电动机调速控制系统
n nom I dnom R Ce
其中,R是电枢回路总电阻,为系统固有参数, Idnom是对应额定负载时的电流, 也是固定的。所以,一般开环系统无法满足一定调速范围和静差率性能指标要求。
如果在负载增加的同时设法增大系统的给定电压 Un,就会使电动机电枢两端的 电压Ud增大,电动机的转速就会升高。若Un增加量大小适度,就可以使因负载增加 而产生的 n被Ud升高而产生的速升所弥补,结果会使转速n接近保持在负载增加前的 值上。 这样,既能使系统有调速能力,又能减少稳态速降,使系统具有满足要求的调 速范围和静差率。 系统组成如图 我们可以在与调速电动机 同轴接一测速发电机TG,这 样就可以将电动机转速 n 的大 小转换成与其成正比的电压信 号Un,把Un与Un相比较后, 去控制晶闸管整流装置以控制 电动机电枢两端的电压Ud就可 以达到控制电动机转速 n 的目 的。
(5-5)
上式表明,同一系统的调速范围、静差率和额定转速降落三者之间有密不可 分的联系。对静差率值要求越小,能得到的调速范围也将越小。
Back
例题
某生产机械由他励直流电动机拖动,采用降压调速,额 定负载下电动机的额定转速为 ,理想空载转 速 。降低电压以后的转速为 ,理想 空载转速 。试求: (1)调速范围D和静差率 ; (2)如果生产工艺要求静差率 20% ,则此时的调速范 围是多少?
5.1.3 直流调速的基础知识
直流电动机 电动机 交流电动机 直流调速系统
交流调速系统
直流电动机优点: 转矩易于控制,具有良好的起制动性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在高性能调速 领域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此外,直流调速技术方面的理论相对成熟,其研究方法和 许多基本结论很容易在其它调速领域内推广,所以直流调速一直是研究调速技术的主 流。 由于直流拖动控制系统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比较成熟,而且从控制角度来看, 它又是交流拖动控制系统的基础。因此,为了保持由浅入深的教学顺序,本章将对 直流调速的基本理论做较详细的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直流小电机测速系统一.题目要求设计题目:直流小电动机调速系统描述:采用单片机、uln2003为主要器件,设计直流电机调速系统,实现电机速度开环可调。

具体要求:1、电机速度分30r/m、60r/m、100r/m共3档;2、通过按选择速度;3、检测并显示各档速度。

实验器件:实验板、STC89C52、直流电机、晶振(12MHz)、电容(30pFⅹ2、10uFⅹ2)、)uln2003、小按键、按键(4个)、、数码管、以及电阻等二.组分工摘要在电气时代的今天,电动机在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直流电机作为最常见的一种电机,具有非常优秀的线性机械特性、较宽的调速围、良好的起动性以及简单的控制电路等优点,因此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本文设计了直流电机测速系统的基本方案,阐述了该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运行特性及其设计方法。

本系统采用PWM 测量电动机的转速,用MCS-51单片机对直流电机的转速进行控制。

本设计主要研究直流电机的控制和测量方法,从而对电机的控制精度、响应速度以及节约能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直流电机单片机 PWM 转速控制硬件部分1.时钟电路系统采用12M晶振与两个30pF电容组成震荡电路,接STC89C52的XTAL1与XTAL2引脚2.按键电路三个按键分别控制电机的不同转速,采用开环控制方法3.电机控制与驱动部分电机的运行通过PWM波控制。

PWM波通过STC89C52的P2.4口输出。

显示部分采用4位共阳极数码管实现转速显示。

数码管的位选端1~4分别接STC89C52的P2.0~P2.3管脚。

完整仿真电路图软件部分系统软件采用Keil集成开发环境开发程序如下:#include <reg51.h>sbit P2_0=P2^0; //数码管位sbit P2_1=P2^1;sbit P2_2=P2^2;sbit P2_3=P2^3;sbit P2_4=P2^4; //电机位sbit keysp30=P1^1; //30sbit keysp60=P1^2; //60sbit keysp100=P1^3; //100unsigned char code table[]={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0x88,0x83,0xc6,0xa1,0x86,0x8e};unsigned int spd; //电机转速unsigned char ge,shi,bai,qian; //电机转速spd的各个位unsigned int counter=0; //光电传感器脉冲数unsigned int pwm; //pwm占空比unsigned int mid; //占空比设置值unsigned int c; //设定多长时间计算一次速度void display(); //数码管显示电机速度void delay(); //延迟函数void ctrlpwm(); //控制电机占空比void speed(); //计算电机速度,放于motorspeed变量中void keys(); //按键扫描void main(){P2=P2&0x0f;vid=0;initial();while(1){keys();display();ctrlpwm();speed();}}void initial() //初始化程序{EA=1; //开启总中断EX0=1; //开启外部中断0IT0=1; //设置成下降沿触发方式TMOD=0x01; //设置定时器0为模式1,即16位计数模式TH0=(65536-10000)/256; //计数时间为10msTL0=(65536-10000)%256;ET0=1; //开启定时器0中断TR0=1; //启动定时器0}void keys() //键盘扫描{if(keys1 == 0){delay();if(keysp1 == 0)vid=1;}if(keys2 == 0){delay();if(keys2 == 0)vid=3;}if(keys3 == 0){delay();if(keys3 == 0)vid=5;}}void speed(){if(c>=100) //100*10ms=1s计算一次电机转速{frq1=counter/3; //转的圈数除以时间counter=0; //清零脉冲数c=0; //清零标志}}void ctrlpwm(){if(pwm>=0 && pwm<vid){ P2_4=1;}else if(pwm>=mid && pwm<10){P2_4=0;}else pwm=0;}void _TIMER0() interrupt 1{TH0=(65536-10000)/256; //重新装入初值,计数时间为10msTL0=(65536-10000)%256;pwm++;c++;}void _INT0() interrupt 0{counter++;}void display() //数码管显示函数{ge=spd%10;shi=spd/10%10;bai=spd/100%10;qian=spd/1000%10;P2_0=0;P0=table[qian]; delay();P0=0xff;P2_0=1;P2_1=0;P0=table[bai]; delay();P0=0xff;P2_1=1;P2_2=0;P0=table[shi]; delay();P0=0xff;P2_2=1;P2_3=0;P0=table[ge]; delay();P0=0xff;P2_3=1;}void delay() //延迟函数{unsigned char i;for(i=10;i>0;i--) ;}系统调试系统的调试包括两方面,软件的仿真和硬件电路最后的测试。

软件的仿真利用Proteus Pro 7.5 对系统进行仿真测试。

利用keil 软件编写程序,并将程序加载到单片机上。

主要测试系统电路的设计和验证程序逻辑的正确性,结果显示正确。

硬件调试是指硬件系统完成后对硬件电气性能的测试。

主要测试各功能的完整性可靠性,以及系统电气性能的稳定性。

实验总结这一次的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由于有前几次的经验,这次课程设计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

从原理图的设计,电路板的焊接到写课程设计论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如成员间分工不明确,程序大家都不熟悉等。

这次课程设计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有很多东西如果不是自己亲自动手,只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设计初期要考虑周到,否则后期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虽然可能会多花一些时间,但这比空想要有效的多。

做事情一定要细心,更要耐心,遇到问题要慢慢去检查,然后仔细分析后再解决;除此之外,还要有合作精神,注重团队合作,和合作者一起做,相互鼓励,互相弥补不足之处,很多难点的突破都来自于与同学的交流,交流使自己获得更多信息,开拓了思路,这样很多事情就成了。

本次设计把理论应用到了实践中,同时通过设计,也加深了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专业方面的知识,拓展了视野。

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际的动手能力,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了我们的探索精神。

这样的课程设计是很好的锻炼机会,通过实验设计使我深入了解到课程设计在大学学习的重要性,课程设计增强了我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也为大四后学期的毕业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本次实习我与我的组员做的是直流电机测速,当老师给出题目时,我们还是按照以前实习的解题步骤一步步的做,首先是查找相关的资料,如PWM 的工作原理。

查完资料后,运用以前我们所学的C语言知识对我们的题目进行模块化分类。

刚开始查阅完资料进行编程时,错误百出,毕竟好久没用C编程了,按照出现的错误慢慢的将程序改好,当然也请教了一些这方面的高手指教。

然后我们组成员将其进行仿真,焊电路板进行硬件连接,将程序下到单片机上,发现显示是有错误的,然后又将软件程序来来回回修改好多次,才最终正确!从中发现理论与实践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应该多多的动手进行实践,而且我们以前学的知识一定不能丢弃,真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同时感老师的辛勤付出,!!!这次实验使用了软件keil和Proteus 7 Professional,其中keil用来编写C 语言程序,以及编译连接使之产生后缀名为hex的文件,将其烧录在软件Proteus 7 Professional中进行测试仿真调试。

这次实习的重点就是如何编写程序以及仿真中的行骗各个管脚的连接问题,主要的芯片有51、uln、led显示、电机。

首先分清各管脚起什么作用,比如说晶振要与51的XTAL1和XTAL2连接等等。

其次还要知道那个管脚是高电平哪个是低电平、跟谁连才能达到选通。

通过同组同学所编程序,就可以清楚的知道这些芯片的连接,再细心的对照各个管脚的初始化、定义来连接各个芯片。

在仿真的时,我学到的就是熟练掌握使用keil和proteus 7 Professional软件,比如知道在proteus 7 Professional中如何正确的找出单片机、uln、led显示、电机等这些芯片,怎么将keil中运行好的程序烧录到proteus 7 Professional中,然后正确的运行。

当同组的同学咁好板子后,接通电源时发现led显示不够亮,所以就进行改进,通过再接入放大器放大信号就可以使led更好的显示出来。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受益匪浅,不仅熟悉了两个软件的使用更进一步的将所学的知识实践了出来,以前没有怎么接触过这两个软件,现在发现我索要学习的还很多。

合作也是我收获很多的一点。

通过两个星期的课程设计学习;经过对51单片机各管脚性能的了解,以及用途的深刻学习;对2003芯片的使用场合,以及电机驱动的了解;数码管各个管脚显示的原理的学习;使我对整个实验布局有了大体的了解;本次课程设计我主要负责硬件,同时对其他有所了解;硬件连接过程中使我对晶振,复位电路有了新的认识,还有按键过程中,通过按键改变占空比,实现对电机速度的改变,以及中断对整个程序运行的影响;调试硬件过程中出现了数码管显示不清晰,以及闪动太快,给计数带来困难;通过加上拉电阻,以及对延时时间的调节实现软硬件的契合;本次试验我受益匪浅,为以后我在实际中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及通过我们的团队合作使我明白了团队的重要性,为我以后为人处世开启了明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