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例脑梗塞相关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
1年内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

1年内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目的:了解脑梗死的患病情况,探讨脑梗死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为制定脑梗死再复发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将确诊为脑梗死1年内复发的患者60例作为病例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1000份脑梗死人群的资料中抽取出40例1年内未复发的病例作为对照组。
使用统计软件SPSS 21.0对100例患者的资料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及因子分析筛选脑梗死1年内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收缩压、收缩压分级、糖尿病、吸烟与1年内脑梗死复发有相关性,因子分析显示脑梗死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可以分成8个因子,而关系最密切的是第一个因子,即入院收缩压及收缩压分级。
结论:脑梗死1年内复发与入院收缩压、收缩压分级、糖尿病、吸烟有关,尤其与入院收缩压及收缩压分级关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这些因素可以降低脑梗死复发的风险。
标签: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因子分析脑梗死是各种原因致脑部血流供应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失[1]。
脑梗死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死亡并导致脑梗死第1年年底1/3死亡率或伤残率的第三大原因。
虽然院内死于中风患者有所减少,然而脑梗死复发率逐年上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
预防脑梗死风险控制仍是改善预后,降低全球卒中负担的关键。
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包括早期治疗(抗血小板药和颈动脉干预)和长期管理,如改变生活方式,(降压降糖降脂、戒烟戒酒),抗血小板药以及使用他汀类药物和其他药物[3]。
目前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也有相关报道,本文研究1年内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期指导二级预防,提高脑梗死患者的预后,预防再次复发。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2013年本科确诊为脑梗死1年内复发的患者60例作为病例组,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8.2±10.3)岁,高血压51例,糖尿病24例,房颤8例,冠心病8例,有吸烟史12例,有饮酒史13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1000份脑梗死人群的资料中抽取出40例1年内未复发的病例作为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2.2±12.1)岁,高血压14例,糖尿病7例,房颤1例,冠心病5例,有吸烟史14例,饮酒8例。
脑卒中123例的危险因素临床观察参考模板

脑卒中123例的危险因素临床观察【关键词】 ,脑卒中;危险因素;预防为主[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强化对脑卒中的预防为主观念提供线索和依据。
方法对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集在住院病例中,经头颅CT扫描确诊的≥60岁老年脑卒中病例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被临床观察的123例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占57.7%,心脏病占15.4%,高血脂占10.6%,一过性脑缺血占8.9%,糖尿病占7.3%。
相关因素有劳累、激动、梦中蛰醒、饮酒、排便等。
结论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一过性脑缺血等,相关因素有劳累、冲动、大量饮酒等。
[关键词]脑卒中;危险因素;预防为主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ACVD)是中老年人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的常见病与多发病。
无论是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还是在发展中的农牧业国家,在城市或农村均是主要的死亡和致残原因,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之一。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150万人发作脑卒中,其中有100万人死亡。
而脑卒中存活者都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痴呆等残疾,造成的经济损失年约100多亿,给家庭、社会及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
收集我院1998~2005年经头颅CT确诊的脑卒中患者123例进行分析。
为强化预防为主的观念,提供线索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1999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病例中,经头颅CT扫描确诊的≥60岁脑卒中患者123例,男71例(57.7%),女52例(42.3%)。
60~69岁22例(17.9%),70~79岁43例(35.0%),80~89岁52例(42.3%),≥90岁6例(4.9%),平均年龄74.6岁。
出血性卒中56例(45.5%),缺血性卒中67例(54.5%)。
1.2 方法 123例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常规检查和头颅扫描,部分患者做了脑脊液检查。
观察方法由临床主治医师按统一标准完成,采用统一表格直接询问对象及其家属的方式搜集资料,并查阅了全部医疗病史记录后完成。
青年再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回顾性调查

J o u mM o f B e t h u n e M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 V d. 1 3 , N o . 3 , J u n e , 2 0 1 5
・
24 9・
液透析患 者 S D S 、 S A S评 分高 于国 内常模 ( P <0 . 0 1 ) , 进一 步证实焦虑与抑郁现象在尿 毒症 血液透析 患者 中较 为明显 。
综上所述 , 尿毒症血 液透 析患者明显存 在多重心 理不 良
状况 。 主要表 现 为躯 体化 、 抑郁 、 焦虑、 恐怖、 强 迫 等 心理 障 碍, 临床 医护人员要 关注 患者 的心理 状况 , 争 取更 多 的社 会 及家庭支持 , 改 善患者生存质量。
( 2 0 1 5 - 0 3 - 0 5收稿
定量 数据用( ±s) 表示 , 两组 比较采用 t 检验 ; 两组定性数
据比较采 用 x 检验 , P ≤0 . 0 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 果 -
两组患者急性脑梗死发生危 险因素 比较 , 见表 1 、 2 。
表 1 两组患者急性脑梗 死发 生危 险因素 比较 ( 一) [ 例( %) ]
① 合并严 重 肝 、 肾功能不全; ②合并脑 出血; ③ 合 并 恶 性
肿瘤。
1 . 2 方法
由专人 对患者年龄 、 性别 、 体重指数 、 吸烟史 、 饮
表 2 两 组 患 者 急 性 脑梗 死 发 生危 险 因素 比较 ( 二) ( ± )
酒史 、 合并症 ( 高血压、 糖尿病 ) 、 卒 中家族史、 总 胆 固 醇
的1 0 0例青年 再发 急性 脑梗 死患 者 临床 资料 ( 再发组) , 以
中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中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牛小媛;李阳;杨旭;王素萍【期刊名称】《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年(卷),期】2003(11)3【摘要】目的探讨与中青年脑梗死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的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1∶ 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应用条件L 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结果多因素分析高血压病史、脑卒中家族史、入院首次舒张压及吸烟史与中青年脑梗死发病关系最为密切 ,OR值分别为 7.4 9(95 % CI 1.5 8~ 35 .5 1)、2 .17(95 % CI 1.32~ 3.5 6 )、1.0 4 (95 %CI 1.0 2~ 1.0 7)及 1.4 7(95 % CI 1.0 3~ 2 .0 9)。
结论高血压病、脑卒中家族史及吸烟为中青年脑梗死发病的主要原因。
【总页数】2页(P102-103)【关键词】脑梗死;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中青年【作者】牛小媛;李阳;杨旭;王素萍【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山西医科大学流行病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0.2【相关文献】1.中青年脑卒中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J], 马常兵;2.中青年脑卒中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J], 马常兵3.中青年股骨干骨折并发DVT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J], 罗成;陈波;邹永根4.复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J], 王志; 徐汉文; 杨建邦5.江门地区中青年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证候分布与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 唐品升;杨海玉;束明慧;于涛;刘冠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梗塞复发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L gsi g e so ay n Rik F co s o h c re c o i c Re r s in An ls o s a t r fte Re u r n e t
和未复发两组进行单 因素 和多 因素 L g t oii sc回归分析 . 单因素分 析显示 高血压 病史 、 心脏病病史 、 饮酒 、 糖尿病史 、 家
族 卒 中 史 、 压 控 制 情 况 是 脑 梗 塞 复 发 的危 险 因素 , 预 防 性 治 疗 对 脑梗 塞 复 发 有 一 定 的 保 护 作 用 . 因 素 分 析 显 血 而 多 示 糖 尿 病 史 、 族 卒 中史 、 压 控 制 情 况 与 脑 梗 塞 复 发 的 关 系 最 为 密 切 , R 值 分 别 为 3 9 , 5 , .2 P 值 均 <0 家 血 O .84. 3 1 , 7 . 0 , 防性 治 疗 则 为 脑 梗 塞 复 发 的保 护 性 因 素 , R值 为 0 16 脑 梗 塞 复 发 的 危 险 因 素 主 要 是 糖 尿 病 史 、 族 卒 中 5预 O .3 . 家 史 、 压 控 制 情 况 , 预 防性 治疗 是 防 止 脑梗 塞 的 复发 有 意 义 的保 护 因 素 . 血 而 关键词 oi i Lgt sc回归 ; 梗 塞 ; 脑 复发 ; 险 因 素 危
摘
要
探 讨 脑 梗 塞 复发 的危 险 因 素 , 提 出 预 防 措 施 . 我 院教 学 医 院 自 20 并 对 05年 1 1日至 1 月 3 月 2 1日期 间
收治 的 8 0例 复 发 脑 梗 塞 ( 发 组 ) 10例 3年 内未 复 发 脑 梗 塞 ( 照 组 ) 行 回顾 性 研 究 。 查 1 因 素 . 复 发 复 与 2 对 进 调 0个 按
312例颅脑损伤的CT诊断分析

312例颅脑损伤的CT诊断分析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对颅脑损伤的诊断及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
结果:损伤主要有头皮损伤、颅骨骨折、硬膜外和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血肿。
结论:CT对颅脑损伤有重要诊断价值。
【关键词】颅脑损伤 CT诊断分析估计预后【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0-0117-01外伤性颅脑损伤在急诊外科是常见病,由于损伤在头部,因此对患者的影响和危害比较大,是导致病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1]。
CT影像学检查可早期做出恰当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从而可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来阻断病情的发展。
作者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通过对312例颅脑损伤患者的CT扫描分析,推断其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12例中男191例,女121例;年龄19d~71岁,以25~50岁最多;外伤原因以交通事故最多见,共182例。
1.2方法使用PHILIPS TOMOSCAN AV螺旋CT机,以OM为基线,自颅底至顶部扫描,层厚、层距10mm,连续扫描10层左右。
每层扫描时间为4s。
重点部位进行薄层扫描,层厚5mm,层距5mm。
对怀疑颅底骨折患者,采用2mm层距、层厚进行扫描。
2.结果2.1头皮损伤 127例(40.7%)主要有头皮血肿、头皮裂伤或头皮撕脱伤。
CT表现头皮血肿为头皮局部限性密度增高影,可多发;帽状腱膜下血肿为头皮新月形较局限性密度增高影;皮下积气为点状,密度极低影,CT值大约-150~1000Hu左右;皮下异物,大部分为多发点状密度极增高影,多为铁屑、沙子、碎玻璃等,少数表现低密度,如木屑等。
2.2颅骨骨折102例(32.7%),其中额骨骨折11例、颞骨骨折31例、顶骨骨折8例、颞顶骨骨折l6例、枕骨骨折14例、颅底骨折22例。
骨折多见于颞骨及颞顶骨,以线状骨折为主,另有凹陷性骨折、粉碎性骨折、颅底骨折及颅缝分离性骨折等;线状骨折CT表现为颅骨骨皮质线样中断;粉碎性骨折CT表现为颅骨多个骨碎片;凹陷性骨折CT表现为颅骨局限性向颅内凹陷,最深处达1.4cm;颅缝分离CT表现为患侧颅缝明显增宽,且双侧明显不对称,相差1.5mm 以上。
青中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青中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王银霞;赵世刚;齐晓飞;张国华;朱铁红【摘要】目的探讨青中年脑梗死的病因、危险因素、影像学特点.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模型以脑梗死为因变量,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纤维蛋白原、尿酸、同型半胱氨酸(Hcy)、颅内动脉狭窄及吸烟为自变量,分析内蒙古地区青中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100例18~45岁青中年脑梗死患者病例资料,并分为两组,青年Ⅰ组年龄18~35岁(26例),青年Ⅱ组年龄>35~45岁(74例),及100例48~62岁中年脑梗死患者资料,按TOAST分类探讨其病因、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年龄、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cy、颅内动脉狭窄和吸烟是内蒙古地区青中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青年组脑梗死男性多于女性,中年组血脂、血Hcy水平与青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因分析显示:18~35岁青中年脑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心源性脑栓塞(即先天性心脏病)各3例(11.5%),小动脉闭塞4例(15.4%),其他病因8例(30.8%),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3例、外伤后动脉夹层2例、烟雾病2例、大动脉炎1例,病因不明8例(30.8%);>35~45岁青年,大动脉粥样硬化40例(54.1%),小动脉闭塞26例(35.1%),心源性脑栓塞3例(4.0%),包括心脏瓣膜置换术后2例、卵圆孔未闭1例,其他病因4例(5.4%),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烟雾病、抗磷脂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各1例,病因不明1例(1.4%).青中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1.0 mm)比例高于中年组,颈动脉斑块、狭窄或闭塞的比例低于中年组(P<0.05);颅内外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比例低于中年组(77.0% vs91.0%),青年组颅内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约为2.0∶1,中年组约为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中年脑梗死病因复杂、多样,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为35岁以上青年脑梗最常见病因,青中年脑梗死病变侧侧支循环代偿丰富,致残率低,预后良好.【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3(028)004【总页数】5页(P383-387)【关键词】脑梗塞;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作者】王银霞;赵世刚;齐晓飞;张国华;朱铁红【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天津30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青中年脑梗死指年龄在15~45岁的青年人发生的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5%~15%,现青中年脑梗死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而且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精神压力。
外伤后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 者 单位 : 安徽 医科 火 学 附 属 省立 医院 合 肥 2 0 0 30 1 2 1 — 7 2 收 稿 , 0 0 0 — 9 修 回 000—0 2 1— 9 1
主干 分 出, 形 细 长迂 曲 , 育 不 成 熟 , 节 能 力 走 发 调 差, 在头部外伤产生脑组织相对运动时, 血管受牵 拉移 位, 成血管 内膜 损伤 , 造 形成血 栓, 梗死 ; 引起 ② 儿 童脑血 管纤 细, 之 植物 神经 功能 尚不健 全 , 加 自我 调 节 能力 差, 当头部 突然 震荡 时, 小血 管 即刻 发 这些 生 痉 挛 , 细 乃至 发 生 闭 塞, 供血 区的 脑组 织 缺 变 使 血 , 其 是终 末 血管 , 易发 生 梗死 ; 儿 童 颈部 肌 尤 更 ③ 肉发 育较 头 颅 相 对迟 缓 , 支持 保 护作 用 差 , 伤 时 外 头颅 过伸 度 大, 动 脉 易受损 【 因此 , 于儿 童颅 颈 】 1 。 对 脑 损伤 患 者要格 外 警惕 , 临床 上 不仅要 关 注 影像 学 表现, 还要 关注其 临床表现 , 以免漏 诊 。 22 入 院时格 拉斯哥 昏迷计 分 ( C )1 C 越 低 , . G Sf 2 G S 提示 患者原发 颅脑 损伤严 重 , 括 重度脑挫 裂伤 、 包 颅 内出血 、 广泛 蛛 网膜 下腔 出血 和弥 漫性轴 索损 伤等 , 均可能产生高颅压。 本组病例数随 G S C 评分下降而 有增 多 . 提示 G S 低 , C 越 并发 P C 的机率 越高 TI 。 2 低收缩压 本组成人病例 中有 2例入 院时收 . 3 缩压低于正常 。 后均继发一侧大脑半球梗塞。外伤 后 脑挫 裂 伤 、 肿 、 肿等致 颅 内压急性 升高 , 灌 水 血 脑 注 压 下 降 . 体 常 代偿 性 血 压 升 高 , 临 床上 颅 脑 机 但 损 伤患 者 多为 多发 伤 , 失血 过 多或 颅 内压 不 断升 高 致机体失代偿后 , 则血压 下降致脑灌 注不足 , 导致 脑梗塞发生, 加重颅脑损伤。H n— i a 等指出低 egLT n i 血压与外伤后脑梗塞关系密切_ 另外 , 3 】 。 判断颅脑损 伤 患者是 否有 “ 收缩 压” 要考 虑患 者的年 龄_ 低 需 4 J 。 2 脑 疝 脑 疝 是 颅 内压 增 高 时脑 移 位 的结 果 , . 4 在 颅脑 损 伤 中 , 继 发 于脑 挫 裂 伤 、 内 血肿 及 脑 多 颅 水肿 等 。脑组 织在 天幕 裂孔 、 大脑镰 下 、 瓣等处 被 骨 嵌 压 . 血 动 脉 受压 、 拉 、 曲 , 供 牵 扭 造成 脑血 管 的狭 窄、 闭塞 , 出现 动脉 供血 区 的梗塞 。例 如 : 叶钩 回 颞 疝 可导 致 大脑 后动 脉被 压 迫在 天幕 缘 , 起颞 枕 叶 引 脑梗 塞 图 12 。另 外 , 时 脑灌 注压 降低 , 流 ( 、) 脑疝 血 缓慢 以及 脱水 止 血药 的使 用 造成 血 液 粘滞 度 增 加 , 凝血 系统被 激活 , 使 血管 内血栓形 成 。 亦促 本组病 例 中有大面积脑梗塞 1 例, 3 均继发于脑疝。值得一提 的是 单 纯 的 巨 大硬 膜 外 血 肿 直接 对 皮 层 的压 迫 亦 可 引起 脑灌 注 降低 . 致梗 塞 。本 组病 例 中有 1 导 例 后 颅 凹 巨大 硬膜 外 血 肿 , 出血 量 约 8ml术 后 复 查 0 , c T提示 双侧小 脑半球 梗塞 ( 34。 图 、)
脑梗塞复发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脑梗塞复发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吕媛;易尚辉;李旭红;易银沙【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年(卷),期】2007(030)001【摘要】探讨脑梗塞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对我院教学医院自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80例复发脑梗塞(复发组)与120例3年内未复发脑梗塞(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调查10个因素.按复发和未复发两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心脏病病史、饮酒、糖尿病史、家族卒中史、血压控制情况是脑梗塞复发的危险因素,而预防性治疗对脑梗塞复发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史、家族卒中史、血压控制情况与脑梗塞复发的关系最为密切,OR值分别为3.98,4.57,3.12,P值均<0.05,预防性治疗则为脑梗塞复发的保护性因素,OR值为0.136.脑梗塞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是糖尿病史、家族卒中史、血压控制情况,而预防性治疗是防止脑梗塞的复发有意义的保护因素.【总页数】3页(P85-87)【作者】吕媛;易尚辉;李旭红;易银沙【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中国,长沙,410006;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中国,长沙,410006;中南大学,中国,长沙,410013;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中国,长沙,4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相关文献】1.脑梗塞死亡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J], 刘冬生;欧阳菊香;邵燕;廖珊2.处理脑梗塞危险因素降低脑梗塞复发率20例 [J], 刘强;赵玉铁3.影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J], 常晓红; 李静; 刘峰4.胬肉术后复发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复发概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J], 刘鹏里5.高血压脑出血及脑梗塞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J], 杨遇春;林志国;戴钦舜;金会文;杨辉;黄孝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梗塞死亡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e od】 Cr r a tn e h i c r oiir r s n K y rs w e bair i D a Rs f t s g t g so e ln co f t k a o L sc e e i
脑卒 中已成 为世 界 上第 2位 的死 因 , 且是 导 致 并 残疾 的主 要 因 素… 。急性 脑梗 塞是 中 老 年 人 常 见 的
f rt n,b an tm n a cin,w t d sr t f . 3, . 8, . 7, . 9, . 9 a d 2 2 .Co cu i n T o e p t n swi o ・ a ci o ris e if rt o i o d ai o 5 1 4 7 4 8 3 5 4 0 n . 0 h o n l s h s ai t t n s o e h
a ay i a s d frt e d ah fc o f 4 a e t e e rlif rt n n l ssw su e o h e t a t r o 9 2 c s swi c rb a a ci .Re u t Ri a t r eae oc r b a f rt n s 2 h n o sl s s f co srl td t e e rli a ci k n o d ah wo l n l d o o o a ne t n e r a e o ie t e t c ,e c p aa a0 i ,c rn r e r d s a e a g r a i— e t ud ic u e n s c mi i fc i ,h mor g f g si r t n e h ln l s l o h d v a s oo ay h a t i s ,lr ea e n e
须 注 意 防 范 医疗 纠 纷 的 发 生 。
100例脑梗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有资料[1]指出,脑梗塞是临床较危重的疾病之一,该病临床患病率、致残率非常高,若患病后未及时找准病因并对其展开专业治疗,随病情发展会患者生命安全会造成严重威胁。
实践研究支持,伴发脑梗塞患病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涉及可干预性、不可干预等两方面[2]。
对此,临床上应该提升对脑梗塞病例的重视程度,积极分析伴发该病的危险因素。
该研究对象为随机选取于2017年1—12月期间入住该院的脑梗塞病100例,100名健康体检者,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该次研究纳入对象为随机选取200例:100例为入住该院的脑梗塞病例作为实验组,均符合以下纳入与排除标准:①纳入已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②医学伦理会支持此研究;年龄50~70岁,均值(62.50±1.53)岁;男(59例):女(41例);同时选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年龄52~75岁,均值(62.35±1.50)岁;男性(57名):女性(43名)。
研究给予2组基础资料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实验组均伴发头晕、头痛、上/下肢单瘫、双下肢瘫、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等症DOI:10.16662/ki.1674-0742.2018.23.030100例脑梗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宋丽艳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太仓215400[摘要]目的了解脑梗塞病例患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随机筛选100例于2017年1—12月入住该院的脑梗塞病例,将其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同时100名健康体检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危险因素。
结果实验组危险因素涉及糖尿病、饮酒、房颤、高血压、吸烟、家族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07±1.10)mmol/L、总胆固醇(4.95±1.12)mmol/L、甘油三酯(2.35±0.25)mmol/L等,与对照组(3.11±0.85)mmol/L,(4.98±1.16)mmol/L,(2.40±0.24)mmol/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4、0.162、0.405,P>0.05);而实验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2.39±0.56)mmol/L,较对照组(1.11±1.42)mmol/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65;P<0.05)。
青年脑梗死120例危险因素及病因亚型临床分析

性 卒 中 2 例病因死患者以3 5 岁 为 分 界 ,分为
16〜3 5 岁 组 和 36〜4 5 岁 组 对 其 T O A S T 分型亚型进
行比较,见 表 2 。
陕西医学杂志2016年 11月 第 45卷 第 11期
1527
表 2 120 例 T O A S T 分型[n (%)]
组 别 (岁 ) re LA A CE SAO SO E SU E 16〜 35 51 16(31. 4) 9(17. 6) 12(23. 5)13(25. 5) 1(2. 0)* 36〜 45 69 25(50. 3)11(15. 9)20(29. 0)10(14. 5) 3(4. 3)
注 :两 组 比 较 ,* P < 〇. 05
表 1 120例危险因素情况
危险因素
总例数
百分比
高血压
68
饮酒
62
局血脂
57
吸烟
47
高 HCY
37
心脏病
28
家族史
25
糖尿病
14
偏头痛
6
口服避孕药
10
动脉疾病
7
妊娠
2
55. 7%
50. 8% 46. 7% 38. 5% 30. 3% 28.0% 20. 5% 11. 5% 4. 9% 8.2% 5.7% 1. 6%
A 通 讯 作 者 :陕 西 省 宝 鸡 市 人 民 医 院
采取卡方检验,P <〇. 0 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危 险 因 素 高危因素中位于第一位为有高血 压 病 患 者 占 55. 7 % ,其余为大量饮酒史、脂代谢紊乱、 有 吸 烟 史 、高 同 型 半 胱 氨 酸 、心 脏 病 史 、有 卒 中 家 族 史 、 糖尿病、偏头痛、动脉疾病等,见 表 1 。
复发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DOI:10.12083/SYSJ.2018.01.009
塑!』 !
! 盟堕! !
! 』 : ! : :
‘37 ·
·论 著 临 床 诊 治 ·
复 发 性 脑 梗 死 相 关 危 险 因 素 分 析
曾 倩 龙 秀英△ 宋春 江
率 也逐 年 升 高 。统 计 表 明 ,我 国 脑 梗 死 复 发 率 高 达
17.7 Ez] 。
复 发性 脑梗死 预后 差 ,给社 会 和家庭 带 来
沉 重 的 医疗 、经 济 、社 会 负 担 。本 文 对 复 发性 脑 梗 死
常见 的危 险 因素进 行分 析 ,以期 为临床 防治脑梗 死 复
1.2 方法 收集 患 者 性 别 、年 龄 、高 血压 、血压 控 制 情 况 (记 录血 压控 制不 良的患 者 )、糖 尿病 、高脂 血症 、 房 颤 、吸 烟史 、高 同型 半胱 氨 酸血 症 、卒 中家族 史 等 。 复 发 组 男 69例 ,女 36例 ,年 龄 61~ 91(76.71 - 6.44)岁 ,高血 压 85例 ,血 压控 制 不 良 53例 ,糖 尿 病 28例 ,高脂 血 症 18例 ,房 颤 18例 ,吸烟 史 33例 ,高 同型半 胱 氨 酸血 症 32例 ,卒 中家 族 史 23例 ;初 发 组 男 68例 ,女 37例 ,年 龄 36~ 87(69.23± 10.20)岁 , 高 血压 63例 ,血 压控 制 不 良 20例 ,糖 尿 病 15例 ,高 脂 血症 6例 ,房颤 8例 ,吸烟史 23例 ,高 同型 半胱 氨 酸 血症 18例 ,卒 中家族 史 15例 。 1.3 统计 学分 析 使 用 SPSS 17.0软件进 行统计 学 分 析 ,计 量 资料 以均 数 ±标 准 差 ( ± S)表 示 ,采 用 t 检 验 ;计 数 资料采 用 Y 检验 ;P< O.05为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将单 因素分 析 中有 统计 学 意 义 的 变量 采 用 Logistic回归 模型进 行 多 因素 分析 。
青年脑梗死112例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青年脑梗死112例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农媛;肖海;杨叶妮【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2(027)009【总页数】3页(P775-777)【关键词】脑梗塞;青少年;危险因素【作者】农媛;肖海;杨叶妮【作者单位】贵港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贵港537100;贵港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贵港537100;贵港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贵港537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脑梗死过去被认为是老年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脑梗死呈现年轻化的趋势,45岁以下的青年脑梗死患者日益增多,这不仅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研究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对防治青年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们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45岁脑梗死患者11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且全部经头颅CT或 MRI检查证实,有详细的病史及辅助检查资料。
1.2 研究方法以资料收集方式记录以下临床资料:①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体力劳动者/非体力劳动者;②既往病史、个人史及家族史:包括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高血脂、脑卒中病史、偏头痛史、是否嗜烟(平均每日吸烟>5支且持续时间>1年)及嗜酒(平均每日饮酒>25g且持续时间>1年以上)、是否肥胖(体质指数(BMI)>25)、脑卒中家族史等;③入院后的相关检查资料:包括血常规、血糖、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血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彩色超声、心脏彩色超声、头颅CT和(或)MRI检查以及脑血管造影结果。
1.3 分型标准按TOAST分型[2]方法进行分型:①大动脉粥样硬化型;②小动脉闭塞型;③心源性脑栓塞型;④其他明确病因型;⑤未确定病因型。
2 结果2.1 性别、年龄男 85 例(75.9%),女 27 例(24.1%),男女比例为3.15∶1,年龄16~45岁,平均(36.2±7.6)岁,其中<30岁23例(20.5%),30~39岁39例(34.8%),40~45岁50例(44.6%),体力劳动者 47 例(42.0%),非体力劳动者 65 例(58.0%)。
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与临床研究

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与临床研究周洋;荣阳;荣根满【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与临床意义.方法对144例复发性脑梗死和378例初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首次发病与复发组危险因素比较,复发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颈动脉斑块、年龄、吸烟与首发组有着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脑梗死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颈动脉斑块.结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血压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颈动脉斑块.【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04【总页数】2页(P68-69)【关键词】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临床分析【作者】周洋;荣阳;荣根满【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辽阳111000;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医务处,辽宁辽阳111000;中铁十九局集团中心医院医务科,辽宁辽阳11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并容易反复发作,且其复发率呈上升趋势,复发性脑梗死的致死率、致残率均高于首次发病者[1]。
因此,如何预防脑梗死复发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现将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为脑梗死复发的预防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522例,其中初发378例(初发组),复发144例(复发组),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
初发组男196例,女182例;年龄40~90岁,平均(66.9±12.2)岁。
复发组男78例,女66例,年龄35~85岁,平均(69.3±10.7)岁。
54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54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导致青年脑梗死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方法:通过对近年来收治的45岁以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生化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
结果:45岁以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原因与45岁以上脑梗死比有其特殊性。
结论:高血压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脂血症、吸烟为青年脑梗死患者的显著危险因素。
早期发现和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脑卒中发生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青年人群;脑梗死;临床特点;生化检查近年来脑梗死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其临床表现特点和病因也备受重视,本文收集山西省泽州县人民医院2003年5月~2006年8月收治的45岁以下经头MRI诊断为脑梗死患者54例,探讨45岁以下青年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明确早期干预的重要意义做回顾性研究。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4例中,男性38例,女性16例,男女之比为2.38∶1。
发病年龄17岁~45岁,平均年龄39.1岁。
其中17岁~20岁2例,21岁~30岁13例,31岁~35岁8例,36岁~45岁31例。
占同期收治脑梗死的13.9%(54/388)。
1.2 症状和体征安静状态下起病17例(31.5%),活动中起病37例(68.5%)。
头痛4例,言语障碍9例,抽搐2例,头昏3例,偏盲1例,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28例,纯运动障碍5例。
1.3 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①高血压病史;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③心房纤颤;④吸烟史;⑤体质指数≥24;⑥高血脂症;⑦糖尿病病史;⑧脑卒中家族史;⑨高粘血症患者入院后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数据均为我院检验科检测的结果。
1.4 统计分析将记录的资料输入Foxbase数据库,多因素分析SPSS软件包中的Logistic 回归方程。
组间均异的显著性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差异的显著性用χ2检验。
2 结果在54例中临床能查出原因36例,其中高血压19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2例,风心病3例,Moyamoya病1例,高脂血症10例,糖尿病1例。
无症状脑梗死136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无症状脑梗死136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王树才;曹秉振;张妍
【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5(022)006
【摘要】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ACI)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及意义.方法观察136例在我院就诊并进行CT或MRI检查的患者,通过检查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和心电图,对无症状脑梗死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影像学特征加以分析.结果ACI的患病率为34.0%,主要为腔隙性脑梗死,发生部位主要在基底节(47.3%)、放射冠(27.3%)和内囊(12.5%).结论无症状性脑梗死主要发生部位是基底节、放射冠和内囊,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和年龄是其主要危险因素,ACI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应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总页数】3页(P486-488)
【作者】王树才;曹秉振;张妍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济南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山东,济南,250031;第二军医大学济南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山东,济南,250031;第二军医大学济南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山东,济南,25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3
【相关文献】
1.508例无症状脑梗死的回顾性分析 [J], 吴鑫虎
2.32例HIV阴性肺隐球菌病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J], 孙思庆;徐婷;姚羽
3.20例神经梅毒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J], 陈怀忠;谢俭;李世慎;陈娜娜
4.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12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J], 吴菲虹;郭燕芬;赵钟文;黄青青;陈世涵
5.6093例银屑病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J], 王澍;王明悦;夏杨;涂平;李若瑜;李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2例脑梗塞相关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6-08-09T11:44:13.02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2期作者:刘莉¹ 付青梅² [导读] 了解脑梗塞与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指导疾病防控工作。
(1武警贵州省总队医院内一科550005,2武警贵州省总队医院550005;贵州贵阳)摘要目的:了解脑梗塞与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指导疾病防控工作。
方法:回顾性研究病例,比较312名脑梗塞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
结果:(1)脑梗塞的发病因素中,高血压的危害是几乎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2)在女性患者中,甘油三脂和血糖的升高的危害明显超过男性。
结论:加强高血压的防控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宣传是降低脑梗塞发生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脑梗塞;高血压
目前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对脑梗塞的影响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312例脑梗塞住院患者的多项危险因素,对住院患者及健康人群今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研究组脑梗塞患者共312例,男162例,平均年龄65.12±6.18,女150例,平均年龄67.9±6.26。
1.2 入选标准按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
1.3 方法应用SPSS 16.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脑梗塞危险因素比较
2.1.1 表1中,高血压的发病率男、女分别是82.2%、8
3.5%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别。
2.1.2 表1中提示女性的甘油三脂水平升高比例达到32.7%,男性的是17.3%,在脑梗塞患者中,女性甘油三脂水平较男性明显增高。
2.1.3 表1中糖尿病的发病率男、女分别是14.2%、22.7%,两组比较,女性较男性略有增高。
3.讨论
脑梗塞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小动脉硬化,使脑组织缺血坏死、软化所致。
Fisher报道大约有90%的脑梗塞病例伴发高血压[1]。
糖尿病引起糖、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血液粘稠度增高,广泛的血管病变和血液流变学改变是引发脑梗塞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又有学者提出脑血栓形成的病理学基础是颈内动脉的粥样硬化,认为富含TG的脂蛋白提示了斑块的存在[2]。
通过对本院312例脑梗塞患者危险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血压仍为脑梗塞的首发病因,其次是高脂血症和糖尿病。
了解了三大致病危险因素在脑梗塞发病中的危害,就能指导我们在疾病的防控工作中抓住重点,把高血压的防治放在首位,特别是通过在社区开展高血压健康管理,建立个人血压档案,指导合理饮食习惯,加强高血压危害相关知识宣传等,从而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同时还要关注血脂血糖水平,特别是针对女性患者,要加大力度指导其饮食及生活习惯,通过积极控制上述因素,大幅降低脑梗塞的发病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1]王新德,谭铭勋,郭玉璞等,脑血管疾病,第一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1。
[2]Grholdt Ml.Ultrasound and lipoproteins as predictors of lipid-rich. Rupture-prone plaques in the carotid artery. Arteriosclen Thromb Vase Biol. 1999;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