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脑梗塞22例临床分析
外伤性脑梗死法医临床学分析
外伤性脑梗死法医临床学分析贾随群1阿布都合力力·艾斯提拉2目的 对外伤性脑梗死法医临床学进行鉴定的要点探讨。
方法 选用曾经接受治疗的25例外伤性脑梗死案例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的梗死部位、临床表现等。
结果 对于患者来说,脑梗死容易发生在大脑的基底节—内囊区或者是额、顶叶皮层区等部位,而且在被鉴定人中大多数是儿童和老年人。
结论:在法医临床学鉴定中,外伤性脑梗死的一次检出率比较低,脑梗死的发生部位对于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结果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在大脑的基底节—内囊区、大脑动脉供血支配区和大脑的各皮层部位,都容易发生外伤性脑梗死。
需要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
外伤性脑梗死(post-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PTCI)是一种严重的颅脑损伤并发症,当患者的头部或者是颈部受到外伤后造成的脑血管堵塞或者是闭塞,进而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患者获得外伤性脑梗死后,常常会使自己病情变得严重,与此同时,死亡率和致残率也会升高,Tian等人报道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合并PTCI的死亡率高达40.54%。
随着影响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CT和MRI的广泛应用。
PTCI 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我国新颁布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中,PTCI被单独列了出来。
单纯只患PTCI的患者在鉴定标准中属于轻伤一级,若是患者患有PTCI伴随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可以达到重伤二级。
因此PTCI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尤其是对于法医临床鉴定人,更需要对标准的条文内容进行严格的掌握和理解。
[2]在旧的《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及《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中,PTCI并未被提及,笔者试图通过对本院的司法鉴定中心及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例PTCI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旨在通过对PTCI 进行诊断和鉴别,来更好地对其诊断、条款进行更好地分析,以供同行进行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患者有8例,年龄都分布在4~65岁,平均年龄为46岁;其中年龄小于12岁的儿童和大于60岁的老年人一共有18例,占到72%。
创伤性脑梗塞23例临床分析
创伤性脑梗塞23例临床分析高爱华;朱淑金;翁鹏娟;魏维【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1页(P1438-1438)【作者】高爱华;朱淑金;翁鹏娟;魏维【作者单位】解放军第323医院老干部门诊西安710054;解放军第323医院老干部门诊西安710054;解放军第323医院老干部门诊西安710054;解放军第323医院老干部门诊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本文就我科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经CT或MRI证实的23例创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治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次收集的23例创伤性脑梗塞患者,男18例,女5例,年龄13~70岁。
其中交通事故伤14例,坠落伤6例,打击伤3例。
全组在伤后1h至1周CT或MRI检查和复查,结果显示单纯脑梗塞1例,合并脑挫裂伤12例,合并颅内血肿16例,23例患者脑梗塞灶位于基底节区11例,其他分别位于额叶、颞叶﹑枕叶﹑小脑等。
2 临床表现神志清楚15例,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14例,意识逐步恶化5例,单侧瞳孔散大5例,双侧瞳孔散大4例,偏瘫10例,失语3例,头痛及恶心、呕吐17例,无神经系统症状者2例。
合并胸腹脏器伤7例,四肢骨折8例。
3 治疗 23例中行非手术治疗12例,根据病情轻重给予20%甘露醇250ml静脉快速滴入,1次/8h,呋塞米20~60ml,1次/12h,进行脱水、降颅内压治疗;氨甲苯酸0.3mg静滴,1次/d,或阿司匹林300mg,1次/d止血抗凝治疗;钙拮抗剂尼莫同30mg,1次/d,结合中成药改善微循环,抗感染,吸氧及促进脑细胞代谢等相关治疗。
手术11例,开颅清除血肿及坏死组织,去骨瓣减压等,术后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引流,及时观察引流液的量及色泽,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
4 结果参照GOS评价标准[1]治疗结果:良好15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
外伤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Company Logo
严重,脑膨出明显,为减压充分,可考 虑行脑组织内减压,脑组织去除范围仅限于 脑梗塞核心部分和非重要功能区,尽量保存 有可能存活的脑组织。术中用温生理盐水反 复冲洗,减少血性脑脊液对脑血管的刺激。 广泛分离脑血管周围的蛛网膜,将颞肌贴附 在缺血脑组织表面,并行硬脑膜减张缝合术 扩大成型术。
Company Logo
自发性脑血栓诊断特异性高,治疗手段亦形成 规范,而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易被外伤后的早期症状及意识障碍所掩盖从而造 成误诊,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尤其是神经 系统体征是早期诊断的基础;对于重度颅脑损伤 的患者,若出现外伤无法解释的症状和体征或小 脑幕切忌疝患者脑疝原因接除后意识状况无好转, 应高度警惕脑梗死合并症的发生。
Company Logo
一、病例资料回顾
患者,男,54岁,因“车祸致头部外伤2小 时伴神志不清”于6月12日入院; 现病史:患者下午2小时前被不慎发生车祸 致头部外伤,当时头部受力位臵,当时昏迷史 不详,被他人发现时处于昏迷状态,立即呼 “120”接入我院,急诊科予以对症处理并完善 相关检查后收住我科。病程中患者无抽搐史, 大小便无失禁。家属诉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 一直口服利血平,血压控制不详。
Company Logo
2
介入治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年9月第29卷第9期924页) 在出现脑梗死症状6小时内,积极行脑血管造影 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外伤性脑梗死病因,然后有针 对性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可以提高外伤性脑梗死 的治疗效果。 (文章指出因病例数11例偏少,不能够进行统计 学分析,结果还很难说明问题,对于血管内介入治 疗的时机是否存在时间窗需要进一步扩大病例进行 探讨)
Company Logo
25例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分析
25例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并发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体会。
方法:对25例确诊为外伤导致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其中男16例,女9例;车祸11例,击打10例坠落4例,均已颅脑外伤住院后并发脑梗死。
结果:手术10例和保守治疗15例,按照GOS评分标准:良好15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
结论:了解外伤并发脑梗死的病发机制和病发的时间,以便预防和及早的发现,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experience. Methods: 25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cerebral trauma caused by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of which 16 males and 9 females; accident in 11 cases, 10 cases fall hit, 4 cases have been hospitalized after head injury complicated by cerebral infarction. Results: 10 cases of surgical and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15 cas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OS score criteria: good in 15 cases, the residual 5 cases, 3 cases of severe disability, vegetative in 1 case, 1 died. Conclusion: Understanding injury mechanisms of the disease complicated by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he time the disease to prevention and early discovery, reduc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Key words】injury; cerebral infarction; clinical treatment外伤性脑梗死(post-traumatic infarction,PTI)是病人在外伤后出现的脑缺血和脑梗死表现,由于患者机体凝血机能异常等因素,可能导致外伤后继发性脑梗死,因而进一步加重脑损伤程度,影响患者预后[1]。
外伤性脑梗塞临床分析
外伤性脑梗塞临床分析【正文】外伤性脑梗塞临床分析外伤性脑梗塞(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是指由头部外伤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及细胞死亡所导致的一种脑血管疾病。
外伤性脑梗塞作为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常常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挑战。
本文将从临床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病因、症状、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内容。
一、病因分析外伤性脑梗塞的主要病因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况:直接型和间接型。
直接型是指头部受到外力暴力撞击、挤压等直接破坏血管壁,造成血管断裂,血液灌注不足,引起脑梗塞。
间接型则是外伤后由于颅内压增高、血液凝固机制异常等因素导致脑血管阻塞,继而引发脑梗塞的发生。
二、临床症状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
严重病例还可能出现瞳孔异常、肢体无力、言语困难等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在一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状态的改变,比如情绪波动、抑郁、焦虑等。
三、诊断方法针对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临床医生通常会综合运用以下几种方法:1.疾病史询问:包括患者的既往病史、外伤史等。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病因、判断发病机制及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2.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脑梗塞的范围、位置等信息,对于确定诊断、评估病情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3.神经系统体格检查:通过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包括瞳孔、肢体运动、语言、感觉等方面,以评估脑梗塞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情况。
四、治疗方法外伤性脑梗塞的治疗应该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病情严重程度、既往病史、年龄、合并症等。
1.药物治疗:通过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溶栓药物等,可以改善脑梗塞患者的脑血液循环,减少脑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2.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外伤性脑梗塞病例,如血肿或出血灶等情况,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3.康复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运用康复理论和技术,包括物理疗法、功能训练等,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外伤性脑梗死26例临床分析
外伤性脑梗死26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收治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其中,开颅手术7例,保守治疗19例。
结果随访6个月,按GOS评分评价治疗结果,良好15例,轻残4例,重残6例,死亡1例。
结论外伤性脑梗死发生机制较复杂,预后差,临床上应充分运用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
标签:颅脑损伤;外伤性脑梗死;CT检查;诊断;治疗外伤性脑梗死是颅脑外伤后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不能及早的发现、诊断和治疗,将加重病情,增加患者的致残率或导致死亡。
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我们收集了本院2007年1月~2012年3月共26例外伤性脑梗死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2~68岁,平均27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5例,车祸伤9,打击伤2例;辅助检查:伤后6 h CT扫描显示硬脑膜外血肿(血肿量大于60 mL)4例,硬脑膜下血肿和或脑挫裂伤17例,单纯颅骨骨折3例,无特殊改变者2例。
24 h复查CT发现脑梗死灶,其中,单侧基底节区15例,双侧基底节区4例,额颞顶叶2例,枕叶5例。
同样部位MRI 提示异常信号,主要表现为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
1.2 治疗方法7例颅内有明显占位效应的行开颅减压术,19例行保守治疗,均给予:(1)降颅压,可使用甘露醇,每日量0.5~1.0 g/kg,快速静脉注射。
(2)神经营养,可使用神经节苷脂针静点20~100 mg/d。
(3)激素。
(4)改善微循环及缓解脑血管痉挛等处理,可使用尼莫地平静点4~6 mg/d。
蛛网膜下腔出血明显者行腰椎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同期行高压氧及功能康复锻炼。
2 结果随访6个月,按GOS评分[1]评价治疗结果:良好15例,轻残4例,重残6例,死亡1例。
3 讨论3.1 发病机制(1)脑血管受压: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致脑组织发生移位,使脑血管被直接压迫或受压于大脑镰,小脑幕切迹缘,骨嵴等处,导致脑梗死。
外伤性脑梗塞26例临床分析
外伤性脑梗塞26例临床分析自CT扫描应用于颅脑损伤的诊断以来,已发现一部分脑损伤病人早期出现脑梗塞,这类病例大多伤情严重。
本文就我院近8年来遇到的26例外伤后脑梗塞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结合有关文献,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21例,女5例,年龄9~72岁,其中20岁以下9例。
受伤方式:车祸16例,跌坠伤7例,打击伤3例。
梗塞症状出现时间:立即出现3例,1~24h出现6例,1~3d出现11例,4d以上出现2例,始终无症状4例。
1.2 临床表现无昏迷者12例,不同程度的持续意识障碍14例。
按GCS评分:大于13分2例,9~12分3例,5~8分7例,小于4分2例。
单侧或双侧瞳孔散大,脑疝形成8例,头痛或呕吐17例,偏瘫12例,单瘫4例,中枢性面瘫4例,偏身感觉障碍2例,失语3例,癫痫发作2例。
1.3 CT检查全组患者在伤后2小时至1周行CT检查和复查,单纯性梗塞4例,合并脑挫裂伤9例,合并颅内血肿13例。
26例患者共31个梗塞灶,位于基底节区20例,其他梗塞灶分别位于额叶、颞叶、顶叶、枕叶、桥脑和小脑,多发梗塞3例。
2 结果单纯非手术治疗13例,经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或同时去骨瓣减压配合非手术治疗13例。
出院时按GCS标准评价治疗结果:良好16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
3 讨论3.1 发病机理 1.有人认为脑外伤后脑血管即发生痉挛,导致缺血改变而出现脑梗塞。
也有人经脑血管造影证实5%~57%外伤患者出现脑动脉痉挛。
此外,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血管活性物质增多,血管自身代谢障碍,造成血管炎性损伤,引起血管痉挛。
2.外伤时机械性损伤血管内膜,血管内膜与中层产生撕离、出血,形成壁内血肿或夹层动脉瘤,引起血管狭窄,导致脑梗塞。
3.血管损伤释放组织凝血活酶,激活血浆凝血酶元转变为凝血酶,使血浆内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促进血小板粘着、聚焦而形成血栓,导致脑梗塞[1]。
4.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及脑灌注压降低,脑血流量减少,同时脑血管受压拉长扭曲、痉挛收缩致供血区缺血,引起脑梗塞[2]。
外伤性脑梗塞22例临床分析
外伤性脑梗塞22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
方法对我科近5 年来收治的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资料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合并震荡伤2 例、脑干损伤1 例、脑挫裂伤4 例、颅内血肿11 例、脑疝4 例;开颅手术16例,内科治疗6例。
结果出院后6个月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法(G 0S)评分:良好8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
结论外伤性脑梗塞发生机制较复杂,预后差。
应提早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颅脑损伤外伤性脑梗塞诊治外伤性脑梗塞(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TCI)是指继发于创伤后,脑血管发生严重痉挛或闭塞,从而导致脑组织的缺血、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1]。
发病率约0.05~1.6%[2]。
好发于儿童及老年人。
多继发于脑挫裂伤、脑内血肿、大面积脑水肿或脑疝等病变的占位效应压迫相应的血管使脑组织血管供血障碍所致。
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外伤的早期症状所掩盖,如不及时诊治,将加重颅脑损伤,从而影响患者的病程及预后。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22例,男16例,女6例。
年龄8~76岁,平均56岁。
其致病原因:车祸16例,坠落摔跌4例,殴击及重物砸伤2例。
梗塞症状出现时间:伤后首诊CT发现脑梗塞3例,24小时内复查CT发现者5例,第2~3天出现9例,4天以上出现5例。
1.2 临床表现:脑震荡2例、脑干损伤1例、脑挫裂伤4例、颅内血肿11例、脑疝4例;开颅手术16例,内科治疗6例;无明显意识障碍者4例,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者18例。
本组病人按GCS评分>13分4例;9~12分5例;6~8分10例;3~5分3例。
梗塞灶位于基底节10例,枕叶4例,颞顶叶4例,额叶2例,小脑1例,脑干1例。
1.3 治疗方法:根据CT扫描及脑损伤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患者的神志意识情况及CT显示中线及环池四脑室情况决定是否手术治疗。
外伤性脑梗塞22例报告
外伤性脑梗塞22例报告
王满;杨志远
【期刊名称】《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1997(006)003
【摘要】外伤性脑梗塞比较少见,我院自1988年4月~1995年6月共收治22例,经治疗效果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22例中,男性15例,女性7例。
年龄14~48岁,平均37.6岁。
受伤经过及就诊时间:交通事故8例,坠落伤6例,打击伤4例,摔伤4例。
伤后6小时以内就诊6例,7~12小时7例,13~24小时4例,24小时以后5例。
入院时伤情:浅昏迷2例,朦胧6例,嗜睡9例,清醒5例。
GCS积分。
【总页数】1页(P421)
【作者】王满;杨志远
【作者单位】解放军260医院;解放军260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5
【相关文献】
1.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与治疗(附21例报告) [J], 廖洪民;刘旭;雷琳;陈勇;朱家伟
2.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体会(附51例报告) [J], 冯裕修;陈智国;蔡望青
3.成人外伤性脑梗塞19例诊治报告 [J], 刘军;李伟华;许瑞雪;李雄
4.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分析与CT表现(附31例报告) [J], 郭闻师
5.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治分析(附42例报告) [J], 林伟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例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分析的开题报告
20例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外伤性脑梗塞是指在外伤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脑供血灌注不足或
脑动脉舒缩而产生的脑梗塞,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之一。
外伤性脑梗塞的
病因机制较为复杂,有时并不易于诊断,而且常常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
不良后果,严重的甚至会致命。
因此,对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预
后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早期诊断及治疗起到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拟收集一定量的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外伤部位、发病时间、诊断方法、症状表现、脑影像学表
现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探究其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
同时评估其预后情况。
三、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20例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进一步了解其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临床对外伤性脑梗塞的认识和治疗水平,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四、研究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详细地探究其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为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有
效降低其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的康复情况。
五、研究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期可在临床方面对外伤性脑梗塞进行深入探究,全面了解
其病因与发病机制,进一步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帮助医生和患者更
加充分地认识和应对外伤性脑梗塞,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24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17 ・ 20
浙江临床医学2 1年 1月第 1卷第1期 02 O 4 O
是 除 掉致 痛 因素 、恢 复 关节 面 的平 整 、消 除关 节
增生 造成 的膝关 节粘 连机会 。
活动 障碍 及 减轻 髌股 、股胫 关节 面 的非 生 理性 压 力 ,要 求 达 到 基 本无 痛 和正 常或 接 近 正 常 活 动 。 为此 ,应 遵 守微 创 手术 原则 ,不 作 滑膜 全 切 ,而 以磨 去骨 赘 为 主 。膝 关 节髌 股关 节 病 大多 由于半 月 板 磨损 性 损伤 和退 行 性 炎症性 改 变 ,直 接刺 激 滑膜 ,引起 疼痛 _ 5 由于 中 、老 年人 术 后长 期 4] '。 固定 易致 关 节 僵 硬 ,关 节 组 织 的 营养 情 况 较 差 , 应 予 半 月板 部 分或 全部 切 除 ,不作 半 月板 缝合 修 复 。髌外 侧 挛缩 是 膝关 节髌 股 关 节病 损伤 、修 复 代 偿 的结局 ,而髌外 侧 挛缩 后 由于 限制 了髌 骨在 膝关 节 伸 、屈过 程 中的正 常滑 动 ,进 一步 增 加髌
J e ma l 9 7(4:4 ~ 5 Rhu t , 9 , ) 9 3 7 o1 2 3
4林 志雄 , 南 生, 余 卢伟 杰 关节镜 诊 断和 治 疗膝 关节 骨性 关 节
炎. 中华骨科杂 志,981() 9 ̄ 0 . 1 9 , 4: 9 22 8 1
5 王予彬, 王华 东, 文锋 . 李 关节镜 下缝 合修 复膝 关 节半 月板损 伤
节软骨病变程度 ,与临床表现及体检缺乏对应关
系 ,而关 节 镜 下可 观察 髌 骨 和股 骨软 骨 、髌 股关 节 活动 轨迹 、髌股 关节 间软组 织 情况 ,为髌 股关
外伤性脑梗塞临床分析
02
03
保持呼吸道通畅
饮食护理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 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和吸入 性肺炎。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制 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摄 入。
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训练
在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 复、认知训练等。
坚持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不断调整和优 化康复计划。
心理康复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重建信心 ,提高生活质量。
05
外伤性脑梗塞的预后与影响因 素
预后情况
恢复良好
部分患者在接受及时治疗后,脑梗塞症状逐渐缓解,预后良好, 可以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遗留后遗症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后遗症,需要长期康复 治疗和护理。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可更准确地判断病灶范围和程度。
DSA检查
03
对于疑似脑血管病变的患者,DSA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和
程度。
诊断标准
存在明确的头部外伤史。
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发 现脑部缺血或梗死等异常 表现。
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 头痛、意识障碍、偏瘫、 语言障碍等。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脑梗塞 的病因,如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栓塞等。
分类
根据发病时间,外伤性脑梗塞可分为 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通常在伤后 24小时内发病,晚发型则在伤后24小 时后发病。
发病机制
脑血管痉挛
颅脑外伤后,颅内血管受到压迫或刺激,导致血 管痉挛,引起脑组织缺血。
血栓形成
颅脑外伤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 ,导致脑血管阻塞。
外伤性脑梗死(附28例临床分析)
明显 增 高 。
1 3 辅助检 查 : . 头颅∞ 险查确诊 , 死面积0 3 .a , 梗 . —1 0 n 脑 实质 内大片 楔形 、 圆形低 值 区域 , 卵 边界 较清 。其 中双 额 叶梗死4 , 例 右颞顶5 , 例 左颞顶8 , 例 左基 底节 、 脑4 , 丘 例 右基 底节 、 丘脑3 脑干 ( 例, 脑桥 )例 , 1 左半球 完全 梗死2 右半 球 例,
病人 均 痊 愈 出院 。 4 讨论
颅脑 损伤所致脑梗死, 如未及时诊断及早期治疗 , 可导致
4 1 经膀胱 前列腺切 除术 的主要 问题 是术 中 、 . 术后 出血 较 多, 术后膀胱痉挛 , 尿失禁及尿道 狭窄的发生等 , 而前列 腺增 生症病人均为老年 , 多合 并其 它疾 患, 往因这些原因不能耐 往 受手术或术后较 为痛苦 。针对 以上情 况, 我们 对手术作 了若 干改 良措施 , 解决了上述 问题 。 4 2 术 中及术后出血问题 . 前列腺摘除 的最大难点是 止血 困难 , 因此如何减少 出血, 提 高手 术安全性是 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年 研究证明 , 老 年病人血液处于高凝 倾 向, 故应 以加强术 中局部止血为 主要 的止血措施 , 应用全身止血剂弊多利少, 我们的改 良即基 于此 基础 , 近年来探索过各种止 血方 法 。1 %福尔马林 、 0 双氧 水 、 孟 氏液碘伏用于腺窝止血, 前列腺 内注射酒精等硬化剂, 加用 凝血酶填塞 , 止血纱布等填塞均有一定效果 , 但不彻底 。根据 陈氏尸 解前列腺血 供报告 前列腺 血供主 要来 自膀胱 下动脉 ( 4 3 , 胱上动脉 ( .%) 占7 .%)膀 8 9 直肠上动脉 占( .%) 2 2 直肠 下动脉 ( . %) 73 输精管动脉( . %) 占5 8 闭孔动脉 ( . %)这 占1 7 , 些动脉分支于膀胱前列腺连 接部之上发 出, 经膀胱前列腺间 沟穿入前列腺实质或下行 于前列腺包膜之 中, 在膀胱前列腺 间沟内均有动脉 出现 。因此采用膀胱 内在前, 剜除前列腺后再连 续交锁缝合腺窝创缘一 圈的方 法, 彻底 阻断前列腺的所有血 供, 同时弥补 了缝 扎动 脉有时 不完全 , 因此此 种方法操 作简 便, 止血可靠 , 出血少 , 减少膀胱 冲洗 , 增加安全性 , 术后并发
脑外伤性脑梗塞24例临床分析
塞 重要 原 因【】 梗 死 一 旦 出 现 , 疗 非 常 棘 手 , 预 后 不 良。梗 frt ni a. tmrp r,0 11 f) 9 3 9 7 2。脑 治 且 aci nrt u e ot 0 ,29: 4 —1 4 . o Ne 2 1
4 4 —
一
参考文献 : 栓【】导 致 脑 梗 死 。 损 伤 后 血 液 黏 稠 度 增加 , 细 胞 变形 能 力 下 『l n iY, g iA ,Na a r ,ta.ot a mai ho oi f l, 脑 红 lBu a Na a k mu a I P st u t trmb sso e1 r c 降 , 细 胞 膜 上 A P酶 活 性 下 降 , 期 微 血 栓 形 成 均 易 形 成 脑 梗 红 T 早 te d l cr r 『. m JFrn i P t l 0 1 2 ) 9 — 0 . h de ee a J A oes a o, 0 , ( : 9 3 2 mi b l 1 c h 2 2 32 死 。3 缺 血 再 灌 注 缺 血 再 灌 注 过 中发 生 的 炎症 反 应 是 引 起 脑 梗 『1ioS ,ua R A scain o s o e n sh mi ri n . 2La LP t M.so it f ep n sa d ic e cbanIi- o r
2 方 法 、
有 染 色体 溶解 , 电 镜 下 则 见 线 粒 体 肿 胀 , 粒 体 嵴 被挤 向 周 围 , 而 线 O maa 通 过 实 验 证 实 脑震 荡 可 造 成 轴 突 的损 害 、 m y等 变性 、 于 可 脑 出 现 挫 伤 与 出 血 性 变 化 ;rv sok等 发 现 脑 震 荡 时 神 经 轴 撕 裂 Poh hc 并 导 致 脑 桥 背 盖 部 胆 碱 能 神 经 元 活 动 增 加 ;c a u e Sh t b n认 为 脑 震 h
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在神经外科领域,外伤性脑梗塞是一种相对较为复杂且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外伤性脑梗塞指的是头部受到外伤后,脑血管发生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
头部外伤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打击等。
当外力作用于头部时,可能会直接损伤脑血管,造成血管内膜破裂、血管痉挛,或者使血管内形成血栓,从而阻塞血管。
此外,外伤引起的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升高,也会压迫脑血管,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引发脑梗塞。
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因梗塞的部位、范围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
如果梗塞范围较大或位于重要的功能区,如基底节区、脑干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偏瘫、失语、昏迷甚至死亡。
对于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外伤史、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
头颅 CT 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在发病早期可能显示正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出现梗塞灶的低密度影。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早期诊断更为敏感,能够更清晰地显示梗塞的部位和范围。
此外,脑血管造影可以直接观察脑血管的形态和血流情况,对于明确病因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治疗外伤性脑梗塞的关键在于尽早恢复脑部的血液供应,减轻脑组织损伤。
在急性期,治疗措施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颅内压、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凝以及营养神经等。
如果脑梗塞导致严重的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可能需要进行去骨瓣减压术。
同时,对于一些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溶栓治疗,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治疗时间窗。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至关重要。
需要定期复查头颅 CT 或 MRI,了解梗塞灶的变化以及脑水肿的情况。
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深静脉血栓等。
除了积极的治疗,康复治疗对于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恢复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外伤性脑梗死22例临床分析
外伤性脑梗死22例临床分析
许志杰;姜凡军;王东玉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4(000)020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外伤性脑梗死患者22例,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结果:按照GOS评分,22例患者中,6例恢复良好,中残3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7例。
结论:外伤性脑梗死是由于颅脑外伤、颅内压增高造成的脑组织移位、脑血流量减少、脑血管痉挛、脑血管内膜释放组织凝血酶原促进凝血等多因素所致。
早期治疗原发颅脑外伤,早期维持正常血容量、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等综合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总页数】2页(P9-9,11)
【作者】许志杰;姜凡军;王东玉
【作者单位】476100河南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476100河南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476100河南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外伤并发脑梗死20例临床分析
脑外伤并发脑梗死2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提高脑外伤并发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方法对20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20例中18例治愈,2例死亡。
结论及早对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作出诊断和治疗及早期预防是提高治愈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脑外伤脑梗死诊治预防脑外伤合并脑梗死尤其是大面积脑梗死,大部分病情较重,病人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但由于脑外伤病人多有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故临床不易识别,后多因神志等加重或不好转复查头颅CT或MRI而明确诊断;所以早期正确诊断、治疗可大大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现将我科近四年来脑外伤合并脑梗死20例进行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4例、女6例,年龄3-60岁。
受伤方式:交通事故伤10例、跌落伤6例、打击伤4例。
1.2 临床表现受伤前都无梗塞病史、无意识障碍3例,有不同意识障碍17例,按GCS评分划>12分5例、9-12分6例、5-8分5例、<5分4例,单侧瞳孔散大4例、双瞳孔散大2例、偏瘫14例。
1.3 梗死部位头颅CT或MRI证实受伤病灶及附近12例、基底节6例、小脑1例、脑干1例、多发性梗死2例。
2 治法及结果2.1 治法其中8例行开颅清除血肿或去骨瓣减压,其余12例均行保守治疗(脱水剂、扩张脑血管、营养脑细胞、高压氧等综合治疗)。
2.2 结果按照GOS评分标准:良好12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
3 讨论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是临床治疗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未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会使病情恶化,使生存质量下降甚至死亡,尤其是大面积脑梗死及脑干、丘脑等重要部位的梗死更使病情严重化。
3.1 发病机理①脑外伤后引起颅内压升高和脑灌注压下降:脑血流不足以维持神经组织最低需求量使脑缺血是引起梗死的关键所在,颅内压增高至60-80mmHg以上,脑灌注压下降至20-10mmHg时脑循环接近停止[1]。
②重型脑损伤合并低血压.低氧血症均使脑血流不足产生继发性缺血所致的脑梗死。
外伤性脑梗死28例临床诊治体会
外伤性脑梗死28例临床诊治体会外伤性脑梗死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继发性脑损伤,特指颅脑损伤后继发的局部脑血流供应障碍,从而造成脑组织缺血性损害及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
2000~2010年收治外伤性脑梗死患者28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诊断标准:根据中华神经科学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特点[1],诊断外伤性脑梗死:①有明显的脑外伤史,但外伤前无脑梗死史;②症状距外伤时间有一定的间隔期,多在12~48小时出现,即出现在脑外伤后迟发性局灶症状与体征,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③在病情演变的过程与原发损伤明显不符,新出现的症状、体征与原发损伤明显不符,或病情好转后又出现难以解释的恶化;④头颅CT或MRI检查有明显梗死灶、边界清、病灶部位范围常与颅内血管供应区一致。
一般资料:男20例,女8例;年龄15~75岁。
平均29.6岁;车祸伤17例,坠落伤7例,跌倒伤3例,打击伤1例。
临床表现:入院时病情,GCS计分:3~8分12例,9~12分12例,13~15分4例。
辅助检查:头颅CT示硬膜外血肿7例,脑挫裂伤并硬膜下血肿21例,其中合并脑疝5例。
伤后24小时内首次头颅CT扫描均排除脑梗死,病情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体征复查头颅CT,伤后3天内头颅CT扫描,其中26例发现梗死灶,伤后3~7天内复查头颅CT,有2例梗死灶。
梗死灶CT值8~24Hu,呈新的圆形或扇形低密度灶。
梗死灶直径1~3cm 16例,3~5cm 6例,5cm以上6例。
梗死灶位于基底节区10例,颞顶叶6例,额叶2例,顶枕叶6例,枕叶4例。
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因原发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或去骨瓣减压术11例,术后行脱水、扩血管等治疗。
有2例术后发现脑梗死,占位明显,中线偏移,环池不清,再次手术去除骨瓣减压。
非手术治疗17例,早期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尼莫通,抗血管痉挛;应用20%白蛋白或血浆扩容,适度脱水,避免血液高凝状态;应用神经营养药,高压氧治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伤性脑梗塞22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28T13:35:18.4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0期供稿作者:袁军超宣浩钱黎亮朱成波韩世文翟笃春孙昊[导读]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
袁军超宣浩钱黎亮朱成波韩世文翟笃春孙昊 (宣城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安徽宣城 242000)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0095-02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
方法对我科近5 年来收治的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资料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合并震荡伤2 例、脑干损伤1 例、脑挫裂伤4 例、颅内血肿11 例、脑疝4 例;开颅手术16例,内科治疗6例。
结果出院后6个月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法(G 0S)评分:良好8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
结论外伤性脑梗塞发生机制较复杂,预后差。
应提早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颅脑损伤外伤性脑梗塞诊治
外伤性脑梗塞(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TCI)是指继发于创伤后,脑血管发生严重痉挛或闭塞,从而导致脑组织的缺血、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1]。
发病率约0.05~1.6%[2]。
好发于儿童及老年人。
多继发于脑挫裂伤、脑内血肿、大面积脑水肿或脑疝等病变的占位效应压迫相应的血管使脑组织血管供血障碍所致。
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外伤的早期症状所掩盖,如不及时诊治,将加重颅脑损伤,从而影响患者的病程及预后。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22例,男16例,女6例。
年龄8~76岁,平均56岁。
其致病原因:车祸16例,坠落摔跌4例,殴击及重物砸伤2例。
梗塞症状出现时间:伤后首诊CT发现脑梗塞3例,24小时内复查CT发现者5例,第2~3天出现9例,4天以上出现5例。
1.2 临床表现:脑震荡2例、脑干损伤1例、脑挫裂伤4例、颅内血肿11例、脑疝4例;开颅手术16例,内科治疗6例;无明显意识障碍者4例,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者18例。
本组病人按GCS评分>13分4例;9~12分5例;6~8分10例;3~5分3例。
梗塞灶位于基底节10例,枕叶4例,颞顶叶4例,额叶2例,小脑1例,脑干1例。
1.3 治疗方法:根据CT扫描及脑损伤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患者的神志意识情况及CT显示中线及环池四脑室情况决定是否手术治疗。
本组手术治疗16例,多以标准大骨瓣开颅脑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必要时同时行内减压术。
保守治疗6例,保守治疗包括解痉扩血管,改善微循环,钙离子拮抗剂,脱水降低颅内压,氧自由基清除剂,营养神经等。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多者早期行腰穿放血性脑脊液或者腰大池间断引流;在肺部感染控制及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早期行高压氧康复治疗。
1.4 结果:随访19例,随访时间约6个月。
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法(G0S)评分[3]:良好,成人能工作、学习8例;中残,生活能自理4例;重残,需他人照顾3例;植物生存,长期昏迷,呈去皮层或去脑强直状态4例;死亡3例。
2 讨论
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常常缺乏特异性,往往被外伤所致临床表现所掩盖而误诊[5]。
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动态影像学检查尤为重要。
CT是诊断脑梗塞的传统方法,但在脑缺血区早期6~24h内只有少数病人出现边界不清的稍低密度灶,本组病例中伤后6h内发现梗塞灶只有3例。
因此当首次CT检查为阴性,伤后发生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时;或受伤程度与神经系统体征不一致,用原发脑损伤不能解释,临床上要考虑到发生本病的可能,需进一步进行MRI普通扫描和Flair成像扫描,条件允许时可行CTA及MRA检查。
外伤性脑梗塞合并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甚至脑疝形成者应积极采用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术中要尽量清除挫伤坏死的脑组织及颅内血肿,充分减压,避免脑组织及血管过度受压,改善梗死灶周围的缺血区供血。
对于颅内高压、弥漫性脑肿胀、大面积脑梗死病例应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式,标准大骨瓣减压可有效地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
外减压效果差时应果断行内减压。
如术中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打开侧裂用生理盐水冲洗,以防脑血管痉挛。
单纯性脑梗死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在观察治疗过程中体会如下:(1)正确合理使用脱水剂及止血药,避免医源性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生,这样能有效地避免TCI的发生。
(2)早期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
伤后24~72h使用尼莫地平能防止细胞内钙超载,改善脑血流,持续降低颅内压且停药后无反跳现象发生,不加重颅内出血。
(3)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纠正低血压,提高脑灌注压。
主张按正常需要量补充液体和钠盐,避免脑低灌注发生,同时提高血钠浓度(在正常范围内)可提高血浆晶体渗透压,可改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4)脑保护剂的使用不能使坏死脑细胞复活,但对梗死区周围“缺血半暗带”有明显改善作用[6]。
(5)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临床上主张早期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可有效预防外伤性脑梗死。
酌情定期分次腰穿放血性脑脊液或行腰大池间断引流,有利于症状的改善和功能的恢复。
(6)大面积外伤性脑梗死,治疗上应积极改善微循环,提高脑灌注,防止脑软化,必要时超早期可行溶栓治疗。
(7)高压氧治疗:在肺部感染控制及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早期行高压氧康复治疗。
(8)其他治疗:抗凝、扩容、解痉、后期功能锻炼等。
总之,外伤性脑梗塞后果严重,预后较差,我们应做到密切注意病人病情变化。
一旦怀疑脑梗塞,应及时进行CT、MRI、CTA及MRA 等影像学检查。
由于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情限制,早期多次CT复查是诊断脑梗塞的有效方法,做到提前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只达石.重型颅脑损伤救治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9-80.
[2]赵卫忠,朱明霞,周祺等.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脑梗塞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12(10):620. [3]王忠诚.神经外科学p脚.2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09.
[4]林伟峰.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治分析.海南医学,2007,18(5):99.
[5]杨树旭,王义荣,朱先理,等.头部外伤性脑梗塞[J].浙江创伤杂志,2002.7:11. [6]杨生,李文华等.外伤性脑梗塞27例临床分析.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2):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