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合集下载

中 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9版

中 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9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9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9 版》高血压,这个熟悉又令人担忧的健康问题,正影响着无数国人的生活。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为了更好地指导公众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9 版》应运而生。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高血压。

简单来说,当我们测量血压时,如果收缩压(即高压)大于等于 140 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即低压)大于等于 90 毫米汞柱,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但要注意,偶尔一次测量血压高并不能确诊,需要在不同日测量三次血压均高于正常,才能诊断。

高血压的危害不容小觑。

它就像一个“无声的杀手”,在不知不觉中损害着我们的身体。

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比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此外,高血压还会对肾脏、眼睛等重要脏器造成损害,影响其正常功能。

那么,哪些人容易患上高血压呢?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年龄越大,患高血压的几率也会增加。

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重要的诱因,比如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肥胖等。

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9 版》中,强调了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性。

预防高血压,要从改善生活方式做起。

饮食方面,要减少钠盐的摄入,每人每天不超过 6 克。

增加钾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控制体重也很关键,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 185 239 千克/平方米之间,男性腰围小于 90 厘米,女性腰围小于 85 厘米。

适量运动可以选择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 150 分钟。

还要戒烟限酒,避免长期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

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即使已经开始服用降压药,也不能忽视生活方式的调整。

药物治疗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血压水平、有无合并症等,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2019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2019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2019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基层高血压防治的主要宗旨:根据基层医疗单位以全科为特点的疾病管理体系,充分利用社区慢性病防控网络和随诊体系,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管理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患者。

根据各地区医保政策和基层服务水平存在很大差异的现状,高血压基层实践版在相关高血压管理中结合科学证据和卫生经济学原则做两个层次推荐,即基本推荐和优化推荐。

一、定义与分类高血压定义: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

SBP≥140mmHg和DBP<90 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 mmHg,仍应诊断高血压。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2和3级[1]。

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见表1。

二、诊断、危险分层与转诊(一)诊断及评估[1,2]1.血压测量:在临床和人群防治工作中,主要采用诊室血压测量和诊室外血压测量,后者包括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家庭血压监测(HBPM)。

不同血压测量方法的评价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见表2。

基本推荐:在医疗机构所有高血压患者都需做诊室血压测量;鼓励患者做HBPM。

优化推荐:在基本推荐基础上,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配备ABPM设备,有ABPM指征的患者需做该项检测。

(1)诊室血压测量: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规范进行测量。

(2)ABPM:采用无创自动血压测量仪器,监测全天血压水平。

主要在医疗机构使用。

(3)HBPM:也称自测血压或家庭血压测量。

HBPM有助于增强患者健康参与意识,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适合患者长期血压监测。

随着血压遥测技术和设备的进展,基于互联网的家庭血压远程监测和管理可望成为未来血压管理新模式。

2.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1)应全面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以下内容:①家族史:询问患者有无高血压家族史以及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会引起多种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肾脏问题、视力问题等。

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为基层医疗人员提供一份高血压诊疗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患者的高血压病情。

一、高血压定义和分类高血压是指在安静状态下,血压持续升高,超过140/90mmHg。

它主要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没有明显的原因,如肾病、垂体瘤等,导致血压升高。

继发性高血压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肾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二、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如下:1. 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2. 对于老年人(≥60岁),收缩压在140mmHg-159mmHg之间需要监测并适当降低。

诊断高血压需要进行3次以上的血压测量,以确定血压的水平。

同时,还需要检查肾功能、血糖水平、尿量等。

在对患者进行诊断之前,还需要咨询病史,了解患者的家族病史、饮食习惯、嗜好等。

三、治疗策略1.生活方式干预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包括:(1)饮食调整:限制钠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奶产品的摄入。

(2)体育锻炼:建议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3)减轻体重:减轻体重有助于降低血压。

(4)戒烟和限制饮酒:戒烟和限制饮酒是降低高血压风险的重要方法。

2.药物治疗对于中重度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是必要的,以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

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肾功能等因素来选择药物。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降低患者的血压至于较低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目前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ACEI、ARB、利尿剂等。

四、监测与随访1. 测量血压实施高血压干预治疗前、中、后均需测量血压,至少不少于3个月测量1次,需注意,测量时应:(1)正确选择血压计:手机等应用软件测量不准确,建议使用袖带式血压计进行测量;(2)防止影响测量的因素:应通知患者测量时应在安静环境下,禁止患者与他人谈话或活动;如服用某些药物会影响血压的测量,应在告知患者的情况下停药后再行测量。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高血压分级诊疗流程(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高血压分级诊疗流程(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高血压分级诊疗流程
(2019年版)
1.疾病相关情况:
高血压危象及顽固性高血压
(1)高血压急症:指血压短时间内严重升高(通常BP
>180/120mmHg)并伴发进行性靶器官损害的表现。

高血压急症危害严重,通常需立即进行降压治疗以阻止靶器官进一步损害。

高血压急症包括脑血管意外(缺血性、出血性)、急性
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伴肺水肿、不稳定性心绞痛、主动脉夹层。

(2)高血压亚急症:指血压显著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损害,通常不需住院,但应立即进行口服抗高血压药联合治疗,应仔细评估、监测高血压导致的心肾损害并确定导致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

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统称为高血压危象,需要强调的是,靶器官损害而非血压水平是区别高血压急症与高血压亚急症的关键。

患者血压的高低并不完全代表患者的危重程度,是否出现靶器官损害以及哪个靶器官受累不仅是高血压急症诊断的重点,也直接决定治疗方案的选择,并决定患者的预后。

在判断是否属于高血压急症时,还需要注重其较基础血压升高的幅度,其比血压的绝对值更为重要。

高血压急症是指在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一般超过180/120mmHg),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急性损害的一种严重危及
第1 页共2 页。

201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_1

201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_1

---------------------------------------------------------------最新资料推荐------------------------------------------------------ 201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 年修订版全文)前言《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在多次广泛征求各学科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由我国 20 余位心血管、肾脏、内分泌、神经科、妇产、行为、营养、管理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历时一年修订编写完成。

本次指南的修订是根据我国近年来的心血管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进展,并参考借鉴了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指南建议《2003 年WHO/ISH 高血压处理指南》。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的心血管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长的趋势。

据 2019 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 18. 8%, 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 1. 6 亿。

但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很低,我们面临的高血压防治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本指南从我国高血压流行状况和防治实际出发,提出符合国情的全人群和高危人群相结合的防治策略,强调人群防治,同时加强高血压病人的治疗。

高血压的危害性除与患者的血压水平相关外,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合并的其它疾病情况。

因此,在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中,除仍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在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1/ 3正常高值血压和 1、 2、 3 级高血压之外,还应当根据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同时患有的其它疾病,将高血压患者分为 4 层(组) ,即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并依此指导医生确定治疗时机、治疗策略与估计预后。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

这就要求医生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患者检查出来的所有可逆性危险因素,并适当处理病人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况。

2019年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2019年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2019年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2019年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高血压是指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

若SBP≥140 mmHg和DBP<90 mmHg,则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即使血压低于140/90 mmHg,但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高血压可分为1级、2级和3级。

具体分类及定义见表1.中国高血压调查最新数据显示,2012—2015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标化率23.2%),与既往调查比较,患病率总体呈增高趋势。

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5%、46.1%和16.9%,较1991年和2002年明显增高。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卒中,其次是冠心病事件,其他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终末期肾病。

二、病因学高钠、低钾膳食、超重与肥胖、过量饮酒和长期精神紧张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其中高钠、低钾膳食以及超重与高血压关系最大。

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以及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调查发现,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平均烹调盐日摄入量为10.5 g,虽低于1992年的12.9 g和2002年的12.0 g,但仍较推荐盐摄入量水平高75.0%。

近年来,我国人群中超重和肥胖比例明显增加,35~64岁中年人超重率为38.8%,肥胖率为20.2%。

超重和肥胖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体重正常组的1.16~1.28倍。

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关联最显著。

三、病理生理机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血压的调节受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的影响以及很多解剖、生理、生化方面的因素影响。

基本的血液动力学特征表现见图1.遗传因素也会影响高血压的发病。

【2019年整理】高血压防治指南版

【2019年整理】高血压防治指南版

卫生部疾病控制局高血压联盟(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10年修订版全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力生副主任委员:吴兆苏朱鼎良序言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近年来,党和zhengfu日益重视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工作,2009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作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纳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3年实施方案,截至2010年底各地已管理3553.8万高血压患者;同时《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管理的50万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管理满1年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达到70%。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高血压的人群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我局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高血压联盟(中国)组织有关专家对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修订。

修订工作以我国近年来心血管病流行病研究结果和高血压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为依据,根据中国自己的特点,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经专家多次讨论,历时2年,于2010年底完稿。

2010年修订版《指南》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提出符合我国人群特点的防治策略,从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和病人规范化管理入手,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和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努力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2010年修订版《指南》保留了以往指南的合理部分,更新了部分观念,增加了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等“特殊人群”章节。

指出应对高血压患者全面检查评估,根据患者心血管总危险度决定治疗措施。

强调高血压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强调长期平稳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强调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是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关键。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特别是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戈瘦克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诊疗是一个复杂而且需要长期进行的过程,本文旨在通过介绍高血压的基层诊疗指南,为广大患者提供的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1、高血压患者调查高血压的诊断取决于严密的高血压患者的调查。

应调查患者年龄、性别、职业、体重、身高、饮食习惯、高血压的家族史、饮酒习惯、兴奋剂的使用、药物过敏史等临床信息。

2、基本检查基本检查应包括身高、体重、心率、呼吸、口唇、牙龈、舌苔等口腔检查、颈动脉和颈静脉听诊、心跳、心音、肺部和腹部检查、四肢的浮肿和动脉搏动触诊、视力和眼底检查、尿蛋白定量、尿酸、血锌、血钾降低时收缩压、晨起时空腹血糖(FPG),实施完整的心电图和胸部X线检查,检查肾功能、肝功能、血清脂肪、尿素、肌酐和电解质,及必要的其他检查。

3、目标收缩压和舒张压目标收缩压须在瞬时的条件下保持在130mmHg以下,目标舒张压须保持在80-85mmHg。

4、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适用于下列情况之一:(1)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注:出现高危因素的病例应严格控制血压水平)(2)收缩压≥10mmHg、舒张压≥5mmHg的波动(3)骨质疏松、心脏衰竭、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等4种。

在基层诊疗中,主要选用单一药物或联合治疗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肥胖程度、基础疾病和体检结果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

5、其他干预措施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患者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生活。

这包括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控制饮食、戒烟、戒酒、控制体重等。

6、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高血压患者长期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患者应认识到长期服药的重要性,理解药物的剂量和作用机制,并且定期复诊,跟踪检查血压和身体指标的变化。

2019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解读

2019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解读
• 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 6g
• 注意隐性盐的摄入
“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
——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
02
控制体重
• BMI<24kg/m2 • 腰围:男性<90cm;女
性<85cm
03
规律运动
• 中等强度运动 • 每次30min • 每周5~7次
04
戒烟
• 科学戒烟, • 避免被动吸烟
限制饮酒 05
➢ 诊断不确定或怀疑“白大衣高血压“:有条件的可结合动态血压监 测或家庭自测血压辅助诊断。无条件的,建议转诊
➢ 注意鉴别伴有紧急或危重情况、怀疑继发性高血压等需转诊的情况
特殊 定义
• 白大衣高血压:反复出现的诊室血压升高,而诊室外的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 自测血压正常
•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90mmHg
• 家庭医生为经国家统一考核合格的医务人员
组建 高血压 管理团队
• 血压计 ✓ 推荐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 允许使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
• 其他应配备设备 ✓ 身高体重计 ✓ 血常规分析仪 ✓ 尿常规分析仪等
配置基 本设备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
保障 基本药物
五大类降压药 • ACEI 和ARB(至少具备一种) • β 受体阻滞剂 • CCB • 利尿剂
SBP ≥180和/或DBP≥110mmHg



安静休息后

复测仍未下降

随诊
评估:病史、查体、辅助检查
确诊高血压
SBP<160 且 DBP<100mmHg 且无合并症
可选择
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最多3 个月
否 达标

2019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

2019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

2019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当前,估计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达2、45 亿,已成为我国家庭与社会的沉重负担。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及长期随访管理工作。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的制定,可有效支持基层高血压管理。

该指南涵盖概述,病因学,病理生理机制,诊断、风险分层与转诊,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高血压急症与亚急症的急诊处置以及疾病管理等内容,本文仅就指南的要点部分进行阐述。

治疗改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干预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包括正常高值者与需要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都就是合理、有效的治疗,目的就是降低血压、控制其她危险因素与临床情况。

➤生活方式干预对降低血压与心血管危险的作用肯定,所有患者都应采用,主要措施包括:(1)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6 g,增加钾摄入。

(2)合理膳食。

(3)控制体重,BMI<24 kg/m2;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

(4)不吸烟,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5)不饮或限制饮酒。

(6)增加运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4~7次;每次持续30~60 min。

(7)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与良好睡眠。

降压药应用的基本原则➤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物【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均可作为初始治疗用药,建议根据特殊人群的类型、合并症,选择针对性药物个体化治疗。

➤应根据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选择初始单药或联合治疗。

➤一般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老年人及高龄老年人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有效治疗剂量。

根据需要,可逐渐增加剂量。

➤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24 h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对SBP≥160 mmHg与/或DBP≥100 mmHg、SBP高于目标血压20 mmHg与/或DBP高于目标血压值10 mmHg或高危及以上患者,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联合降压治疗,包括自由联合或单片复方制剂。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一、背景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为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高血压的诊疗水平,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介绍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

二、高血压的定义和诊断标准高血压是指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根据血压水平的高低,可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

三、高血压的病因和危险因素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因包括遗传因素、体重大小、饮食习惯、生活规律、心理状态和药物等;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因大多数是因为肾血管狭窄或者是实质性病变等原因导致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从而引起高血压。

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肥胖、长期精神紧张、酗酒、吸烟等。

四、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高血压可分为缓进型高血压和急进型高血压。

缓进型高血压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胸闷等症状。

急进型高血压起病急骤,多见于中青年患者,血压明显升高,可出现头痛、呕吐、心力衰竭等症状。

高血压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等。

五、高血压的治疗和管理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减少盐的摄入、增加运动量、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药物治疗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并定期监测血压,根据血压变化调整用药。

同时应加强患者的管理和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六、总结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对高血压的诊疗和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高血压的认识和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高血压诊疗指南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健康。

为了更好地诊断、治疗和管理高血压,各国医学专家和医疗机构纷纷制定了高血压诊疗指南,以规范医疗行为和提高治疗效果。

2019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

2019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

2019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当前,估计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达2。

45亿,已成为我国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及长期随访管理工作。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的制定可有效支持基层高血压管理。

该指南涵盖概述,病因学,病理生理机制,诊断、风险分层与转诊,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的急诊处置以及疾病管理等内容,本文仅就指南的要点部分进行阐述。

治疗改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干预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包括正常高值者和需要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都是合理、有效的治疗,目的是降低血压、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生活方式干预对降低血压和心血管危险的作用肯定,所有患者都应采用,主要措施包括:(1)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6g,增加钾摄入.(2)合理膳食。

(3)控制体重,BMI〈24kg/m2;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4)不吸烟,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5)不饮或限制饮酒.(6)增加运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4~7次;每次持续30〜60min。

(7)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睡眠.降压药应用的基本原则>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物【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和卜受体阻滞剂】均可作为初始治疗用药,建议根据特殊人群的类型、合并症,选择针对性药物个体化治疗。

>应根据血压水平和心血管风险选择初始单药或联合治疗。

> 一般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老年人及高龄老年人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有效治疗剂量。

根据需要,可逐渐增加剂量.>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24h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 对SBPN160mmHg和/或DBP>100mmHg、SBP高于目标血压20mmHg和/或DBP咼于目标血压值10mmHg或咼危及以上患者,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联合降压治疗,包括自由联合或单片复方制剂。

2019年版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9年版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9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9 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是增长态势,每5 个成人中2 人患高血压;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 亿;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

★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心脏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控制高血压可遏制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的增长态势。

★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区。

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降压治疗要使血压达标,以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总危险。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需根据心血管总危险度,决定治疗措施。

应关注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我国每年新发生高血压1000 万人,对正常高值血压等高血压的易患人群,应改善不良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140/90 mmHg 以下;高危患者血压目标是130/80 mmHg 以下。

在可耐受前提下,逐步降压达标。

★我国常用的钙拮抗剂、ACEI、ARB、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及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

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达标。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限盐限酒,控制体重,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关注少儿高血压,预防关口前移;重视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与诊治。

★加强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工作,定期测量血压、规范化管理和合理用药,是改善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根本。

高血压已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范畴新指南修订组织单位包括卫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卫生部疾控局的加入,体现了政府对中国高血压指南修订的重视,表明了政府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加,部分省市调查目前成人患病率达25%,全国至少有2亿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是我国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70%脑卒中和50%心肌梗死的发病与高血压相关。

政府主导的新医改中,已将高血压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范畴,表明了政府对控制高血压的决心和具体措施。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解读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解读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解读近年来,高血压逐渐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其中不乏中国国内的高血压患者。

据2019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达到了28.5%,其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并发布了《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现在,我们将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以期更好地促进基层高血压防治。

一、指南的指导意义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是针对我国特定国情和医疗体系,总结国内外研究和临床实践,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一种新的诊疗方案。

它提出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血压控制目标、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还强调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合作,及患者自我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预等方面。

指南的发布,一方面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规范了高血压防治的管理方法,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增强了患者的健康意识。

因此,这份指南可以引导医生更好地接收和执行国家的诊断标准,加强药物治疗的监控和评价,并做到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并重。

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指南中提出,高血压诊断的标准为血压≥140/90mmHg,而在根据高血压诊断时,必须在高血压的定义基础上考虑年龄、性别和疾病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具体来说,50-59岁的人群,收缩压(SBP)在140-149mmHg和舒张压(DBP)在90-99mmHg之间是高血压前期;SBP在150-159mmHg和/或DBP在100-109mmHg是一级高血压;SBP≥160mmHg和/或DBP≥110mmHg属于二级高血压。

60岁以上及病理证实的高血压,SBP在140-159mmHg和/或DBP在90-99mmHg属于一级高血压;SBP≥160mmHg和/或DBP≥100mmHg则是二级高血压。

慢性肾脏病患者SBP≥130mmHg和/或DBP≥80mmHg则为高血压。

基于上述标准,医生可以更准确、更科学地进行高血压的诊断。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在基层医疗中,对于高血压的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高血压的基层诊疗相关知识。

一、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

高血压通常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 3 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原因不明而以血压高于正常值为主要特征的心血管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 90%以上。

继发性高血压则是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病变等。

二、高血压的症状与危害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起病隐匿,缺少典型的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头胀、耳鸣、鼻出血、颈项发紧、乏力、心悸、视物模糊等。

然而,这些症状并非高血压所特有,且往往在血压显著升高时才出现。

高血压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造成损害。

例如,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损害肾脏功能,导致慢性肾脏病;还可能影响眼底动脉,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三、高血压的诊断在基层医疗中,诊断高血压主要依靠测量血压。

测量血压前,患者应安静休息至少 5 分钟。

测量时应选择合适的血压计,通常推荐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测量位置一般为右上臂,测量次数应不少于 2 次,每次间隔 1-2 分钟。

若两次测量结果差异较大,应再次测量。

除了测量血压外,医生还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家族史、生活方式(如饮食、运动、吸烟、饮酒等)、既往疾病史等。

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如测量身高、体重、腰围,检查心肺、眼底等,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

对于初次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建议进行一些基本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肾功能、电解质等,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高血压护理的八大要点

高血压护理的八大要点

高血压护理的八大要点高血压作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群体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促使大多数老年人在听到高血压这一疾病时闻风变色,且该疾病具有引发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

为减少高血压对患者产生的危害,应在对高血压疾病形成正确认知的前提下,对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科学依据,对患者予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本文就针对高血压护理的八大要点进行总结。

一、高血压1.何为高血压?据2019年发布的《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指出,患者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前提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

SBP≥140 mmHg和DBP<90 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 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与提升,加之高血压对各类心血管病患者造成的危险程度存在差异,致使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形成了相应的血压分层概念。

2.高血压的危害首先,高血压作为一种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的心血管综合征,按照其发病机制不同被分为两种病理类型,即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其中继发性高血压又被称为症状性高血压,是指发病原因明确的一种高血压,会导致患者出现血压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现象。

而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该类型的临床主要特征为血压升高,据相关研究结果数据显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占高血压患者总数量的90%以上。

且据当前临床经验显示,肥胖、情绪起伏大、年龄增长、不良生活习惯及遗传等均是诱发高血压的主要致病因素,且高血压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头痛、易产生疲劳感及精神状态敏感等症状,并且高血压具有引发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脑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及高血压危象等并发症的风险,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进一步威胁。

1.高血压的治疗措施专业研究显示,针对高血压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即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对年龄、发病原因、病理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患者选择适宜的降压药,如针对无并发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对其予以噻嗪类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进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义高血压定义: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DBP)mmHg≥90mmHg。

SBP≥140mmHg和DBP<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二)分类根据血压升高水平,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

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见表1。

(三)流行病学中国高血压调查最新数据显示,2012-2015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标化率23.2%),与既往调查比较,患病率总体呈增高趋势。

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5%,46.1%和16.9%,较1991年和2002年明显增高。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冠心病事件也明显增多,其他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终末期肾病。

高钠、低钾膳食,超重与肥胖,过量饮酒和长期精神紧张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其中高钠、低钾膳食以及超重与高血压关系最大,另外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以及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调查发现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平均烹调盐Et摄入量为10.5g,虽低于1992年的12.9g和2002年的12.0g,但较推荐盐摄入量水平依旧高75.0%。

近年来,我国人群中超重和肥胖比例明显增加,35~64岁中年人超重率为38.8%,肥胖率为20.2%,超重组和肥胖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体重正常组的1.16~1.28。

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关联最显著。

三、病理生理机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血压的调节受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的影响以及很多解剖、生理、生化方面的因素影响,基本的血液动力学特征表现见图1。

(一)遗传的影响高血压具有家族聚集性,估计遗传因素对血压的变异影响占30%~50%,但血压终究是一种表型,是环境与多种遗传基因表达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目前有关基因多态性与血压的关联性的候选基因多直接或间接与控制肾脏钠的重吸收有关,如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基因、α-内收蛋白基因等。

(二)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增加主要是在高血压发病的初始阶段,此阶段的心率增加也是高动力循环的表现,促进心输出量增加;其次是通过促进心输出量增加而致循环血量增加。

一旦高血压呈持续状态,机体的自动调节机制使心输出量不再增高或恢复至正常状态,同时促进外周阻力增高,为血压持续升高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钠摄入的影响钠摄入增多引起血压增高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心脏前负荷,促进心输出量增加。

高钠摄入可激活加压机制,包括细胞内钙增加、胰岛素抵抗、心房利钠肽的矛盾升高,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上调。

钠敏感性增高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高。

(四)水钠潴留实验研究证明,高血压发生过程中的肾脏本身的排钠异常起到重要作用。

高血压人群中存在肾单位异质性,存在排钠降低的肾单位和已适应高滤过、高利尿钠的肾单位;肾素在前者分泌增高,在后者分泌降低;不适当的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削弱钠排泄;随年龄增高,肾单位数目降低,缺血也削弱钠排泄。

(五)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RAS中,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作用下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Ⅰ,后者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作用下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通过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产生活性作用,其作用主要在于促进动脉血管收缩,促进心肌收缩增强,提高心输出量;促进肾脏水钠重吸收增加,促进肾上腺皮质醛固酮分泌增加,而醛固酮的作用在于促进钠的潴留。

因此RAS作用于多器官,对血压的升高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六)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不但对高血压形成的早期阶段起作用,也参与高钠、肥胖、缺少活动等因素引起的高血压。

RAS与交感神经系统产生交互作用,促进血压水平增高。

(七)动脉血管重构大动脉的弹性减弱、僵硬程度增高是引起收缩压增高、脉压降低的主要原因,在老年患者尤其明显。

阻力动脉和小动脉的重塑和管壁增厚导致外周阻力增高,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高血压,均由于外周阻力增加而长期维持。

四、诊断、风险分层与转诊(一)诊断步骤高血压的诊断包括以下三方面:1.确立高血压诊断,确定血压水平分级。

2.判断高血压的原因,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

3.寻找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从而做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综合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程度,指导诊断与治疗。

(二)诊断依据1.病史及临床表现:(1)病史:①家族史:询问患者有无高血压家族史,一级亲属是否有发生心脑血管病事件病史和发病时的年龄。

②病程:初次发现或诊断高血压的时间。

③高血压治疗经过:说明既往及目前使用的降压药物种类、剂量、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

④既往疾病史:着重询问目前及既往有无脑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外周血管病、糖尿病、痛风、血脂异常、肾脏疾病和性功能异常等症状及治疗情况。

⑤临床症状:表现各异,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特异性症状。

询问是否有头痛、头晕、恶心、颈项强直以及夜尿多、无力、发作性软瘫等;阵发性头痛、心悸、多汗;打鼾伴有呼吸暂停和胸闷气短等可疑继发性高血压的症状。

⑥生活方式:盐、酒及脂肪的摄入量,吸烟状况、体力活动量,体重变化及睡眠习惯等。

⑦心理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情况、工作环境、工作和生活经历事件、文化程度以及有无精神创伤史等。

(2)查体:测量血压、脉率、BMI、腰围及臀围;观察有无满月脸、突眼征或下肢水肿;听诊颈动脉、胸主动脉、腹部动脉和股动脉有无杂音;全面的心肺检查,检查四肢动脉搏动和神经系统体征。

在临床和人群防治工作中,血压测量主要采用诊室血压和诊室外血压测量,后者包括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和家庭血压监测(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HBPM)。

①诊室血压: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规范测量,是目前诊断高血压、对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

诊室血压诊断高血压标准: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

②ABPM:目前临床上ABPM主要用于诊断白大衣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和单纯夜间高血压;观察异常的血压节律与变异;评估降压疗效、全时间段(包括清晨、睡眠期间)的血压控制。

ABPM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4h平均SBP≥130mmHg和/或DBP≥80mmHg,白天平均SBP≥135mmHg和/或DBP≥85mmHg,夜间平均SBP≥120mmHg和,或DBP≥70mmHg。

③HBPM:HBPM用于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监测,以便鉴别白大衣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和难治性高血压,评价血压长时变异,辅助评价降压疗效,预测心血管风险及预后等。

HBPM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平均SBP≥135mmHg和/或DBP≥85mmHg。

HBPM由被测量者自我测量,也可由家庭成员协助完成,又称自测血压或家庭血压测量。

HBPM有助于增强患者健康参与意识,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适合患者长期血压监测。

随着血压遥测技术和设备的进展,基于互联网的家庭血压远程监测和管理可望成为未来血压管理新模式,但还需更多研究提供有效性和卫生经济学证据。

并且,这些自我监测血压的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如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患者对血压的过度关注,频繁测量,引起血压波动。

2.辅助检查:(1)基本项目:血生化(血钾、血钠、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和肌酐)、血常规、尿液分析(尿蛋白、尿糖和尿沉渣镜检)、心电图等。

(2)推荐项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蛋白定量、糖化血红蛋白、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高敏CRP、超声心动图、颈动脉B型超声、眼底以及x线胸片等。

(3)选择项目:主要涉及基层医院不能做,但临床需要依此进行危险分层的检验,以及与继发性高血压有关的检查。

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有血压中重度增高、夜尿增加或有乏力症状),可查血浆肾素活性或肾素浓度,血和尿醛固酮,以及24h尿钠、尿钾;皮质醇增多症(出现满月脸、水牛背、向心型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可查血和尿皮质醇;嗜铬细胞瘤(出现阵发性血压增高、心慌的高血压患者)可查血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及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血或尿儿茶酚胺;肾动脉狭窄所致高血压(年轻、血压增高较明显者)可查肾素、肾动脉及心脏超声或肾动脉及大血管造影;睡眠呼吸暂停(夜间打鼾或有呼吸暂停的高血压患者)可进行睡眠呼吸监测;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应的心脏超声、肾功能或认知功能筛查等检查。

CT(或PET-CT)或MRI多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嗜铬细胞瘤的检查。

有上述相关继发性高血压症状和体征时,首先是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识别,一般均建议转到上级医院进行检查。

(三)高血压的心血管风险分层高血压是心血管综合征,即大部分高血压患者还存在血压升高以外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因此,高血压患者的诊治不能只根据血压水平,需对患者的心血管综合风险进行评估并分层,这有利于确定启动降压治疗时机,优化降压治疗方案,确立更合适的血压控制目标,进行患者的综合管理。

1.简易心血管分层方法:高血压危险评估的临床路径见图2。

2.全面风险分层方法:血压升高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和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见表2、3。

(四)转诊建议1.社区初诊高血压转出条件:(1)合并严重的临床情况或靶器官损害需进一步评估治疗。

(2)怀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3)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4)高血压急症及亚急症。

2.社区随诊高血压转出条件:(1)难治性高血压。

(2)随访过程中出现新的严重临床疾患或原有疾病加重。

(3)患者服降压药后出现不能解释或难以处理的不良反应。

(4)高血压伴发多重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而处理困难者。

五、治疗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是控制高血压,降低高血压的心、脑、肾与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总危险。

应根据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和总体风险水平,决定给予改善生活方式和降压药物的时机与强度;同时干预检出的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并存的临床疾病。

鉴于我国高血压患者的以卒中并发症为主仍未根本改变的局面,条件允许情况下,应采取强化降压治疗策略。

(一)改善生活方式1.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为预防高血压和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钠的摄入量减少至2400mg/d(6g氯化钠)。

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采取各种措施,限制钠盐摄入量。

主要措施包括:(1)减少烹调用盐及含钠高的调味品(包括味精、酱油)。

(2)避免或减少含钠盐量较高的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各类炒货和腌制品。

(3)烹调时尽可能使用定量盐勺,起到警示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