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
《统计学》(第7版)教学大纲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授课对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社会学专业、档案学专业、新闻学专业等开课学期:第3、4、5、6 学期学分:3~4 学分主讲教师:⋯⋯等指定教材: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编著,《统计学》(第7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年教学目的:《统计学》是为非统计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总课时约54 学时。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关统计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
使学生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
使学生能使用SPSS或Excel 等软件分析数据。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 1 章导论课时:1 周,共3 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统计及其应用领域一、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的概念。
描述统计。
推断统计。
二、统计的应用领域统计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
统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第二节统计数据的类型一、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
顺序数据。
数值型数据。
二、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观测数据。
实验数据。
三、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
第三节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一、总体和样本总体。
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样本。
样本量。
二、参数和统计量参数。
统计量。
三、变量变量。
变量的类型。
第 2 章数据的收集课时:1 周,共3 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数据来源一、数据的间接来源二手数据。
二、数据的直接来源调查数据。
实验数据。
第二节调查方法一、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概率抽样方法。
非概率抽样方法。
二、搜集数据的基本方法自填式。
面访式。
电话式。
数据搜集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实验方法一、实验组和对照组二、实验中的若干问题三、实验中的统计第三节数据的误差一、抽样误差二、非抽样误差三、误差的控制第 3 章数据的图表展示课时:1 周,共3 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数据的预处理一、数据审核原始数据的审核。
应用统计学大一课程
应用统计学大一课程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它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大一课程中,学生们将接触到应用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学会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应用统计学大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一、核心知识点1.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实验、文献资料等途径获取数据。
2.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分类、编码等处理。
3.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统计量,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4.推断性统计分析:运用概率论、抽样分布等知识,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和假设检验。
5.回归分析: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预测模型。
二、实用技能1.掌握Excel、SPSS等统计软件的使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学会绘制统计图表,清晰展示数据分布和分析结果。
3.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建议1.理解概念:认真学习统计学基本概念,如概率、抽样分布、假设检验等,为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2.动手实践:参与课堂实验和课后作业,充分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交流讨论:与同学、老师进行学术交流,提高自己对统计学的理解能力和实际应用水平。
四、资源推荐1.《应用统计学》教材:陈希孺著,详细介绍了应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统计学习方法》:李航著,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统计学习的基本原理和算法。
3.在线课程:Coursera、网易云课堂等平台提供丰富的统计学在线课程,可自主选择学习。
五、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应用统计学在大一课程中的实际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市场调查、产品质量检测、社会科学研究等。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统计学在各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学习应用统计学有助于培养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应用统计学大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和实用技能,学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应用统计学》实验教学大纲
《应用统计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实验课性质、目的、任务性质:该课程非独立设课,该课程以现代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为基本结构,为提供统计信息、应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决策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
本课程是进一步学习经济类、管理类相关专业课的必要前提。
目的:使学生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数据资料的搜集加工、分析及预测方法,本课程将着重培养学生用统计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数据处理,培养学生能用统计工具解决问题,为今后的工作、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任务:使学生掌握至少一种统计工具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训练学生的计算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体要求如下: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了解现有统计学计算工具,掌握经济管理中统计学方法利用软件及工具的使用;教学目标2:要求学生掌握同统计软件展示数据、用统计量描述数据、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应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3:要求学生了解SPSS\Excel软件的功能,掌握常用的SPSS\Excel过程,能够用SPSS\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描述和简单的统计分析;教学目标4:要求学生多人合作能够对来自于经济、医药、交通等领域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给出详实的分析报告。
(二)教学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四、教学内容(一)具体教学内容1.实验一:用图表和统计量表示数据(1)教学内容利用软件生成频数分布图、交叉频数分布表,茎叶图、多批数据箱线图、垂线图、误差图、散点图的制作(2)重点频数分布图、茎叶图、箱线图、误差图、散点图的制作(3)难点交叉频数分布表、多批数据箱线图、误差图的制作(4)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名称计算机(5)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可以支撑“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中的“指标点5.1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应用知识,培养计算机系统应用能力。
”2.实验二:概率分布(1)教学内容用SPSS软件绘制正态概率图,用Excel中的函数计算二项分布的概率、泊松分布概率、超几何分布概率、正态分布概率(2)重点正态概率分布图的绘制,二项分布概率、泊松分布概率、超几何分布概率的计算(3)难点泊松分布概率计算(4)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名称计算机(5)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可以支撑“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中的“指标点5.1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应用知识,培养计算机系统应用能力。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69111课程名称:应用统计学英文名称:Applied Statistics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32/2 (讲课学时:24 上机学时:8)适用专业:工业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应用统计学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讲授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特别侧重于统计方法在工业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木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正确地解释和使用常用的统计指标;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统计数据的能力;能够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工业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计算机对实际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基础。
要求学生在本课之前,掌握计算机基础相关技术、高等数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相关理论。
后续课程:质量管理、基础工业工程、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设计。
本课可为后续课程提供统计学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统计分析的主要理论与方法,掌握各种方法的应用条件,应用范围以及注意事项。
(毕业要求指标点2.1、2.2、23)2.培养学生掌握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特征数的描述统计方法,推断统计方法以及工业工程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毕业要求指标点4.1、4.2)3.培养学生应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要求指标点2.3、4.1、4.2)4.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
(毕业要求指标点5.1、5.2、5.3)五、其他教学环节无六、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平时作业、综合测试、上机以及期末考试等教学手段和形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讲授、提问、讨论、演示等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理解应用统计学中的各种理论方法,掌握应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掌握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特征数的描述统计方法,推断统计方法以及工业工程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
《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统计学是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采取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交替进行的方式,理论讲授部分主要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及预测,重点讲授各种统计方法,如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实验操作部分包括统计工作过程的实验、Excel等电子表格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统计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三个实验。
二、教学大纲1.教学目的开设此课旨在培养学生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方法及在Excel等统计软件中的运用,达到能应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2.教学要求(1)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备课,认真准备实验,对课程内容要融会贯通,切忌照本宣科。
授课在多媒体教室,结合典型实用案例和相关统计软件,理论讲授与上机操作交替进行。
做到授课内容与大纲相符,注重全程考核,最终成绩由考勤、调查方案设计、实验报告撰写、调查报告撰写、上机测试及期末考试构成,成绩评价体系标准真实、严谨、公平、公正、公开,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2)对学生的要求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熟练应用Excel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预备知识或先修课程要求先修课程包括《概论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等。
4.教学方式课程包括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两部分。
理论授课32学时,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实验操作24学时,包括统计工作过程实验、Excel等统计软件的运用及统计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引导、实地调查为辅。
5.实验环境和设备1)硬件环境:每个学生一台微型计算机。
2)软件环境:Windows 7、Office 2007(或以上版本)(Excel需安装数据分析及规划求解功能)软件包、卓越班学生还需SPSS、DPS软件包。
(完整word)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应用统计学》是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类及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的核心课程,是其它专业的选修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使学生掌握各种调查、各类数据的分析以及对未来前景预测的方法,本大纲将从实际应用入手,即在统计基础理论上重点阐述统计工作各阶段的实际操作方法,力求体现统计学的社会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特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灵活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全面提高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该课程的开出在经济学、经济数学基础、计算机基础课程之后。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不仅是为学习专业统计课程和计量经济课程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力求反映高职高专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方向,要求在教学工作中,紧密结合现实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吸取国内外统计科学研究新成果,不断提高本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本着简洁而具体的原则,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扩展知识面,以培养学生敏锐的定量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建议一、教学环节本课的教学主要面授系统讲授《应用统计学》教材,建议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和解答疑难问题,特别是作业练习的讲评和模拟实践的指导(包括上机操作)。
由于本课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学生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本课的成绩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即作业练习与实践考核成绩记入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二、学时分配本课课内学时: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具体如下表:学时分配表第三部分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统计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应认识并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明确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掌握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标志和指标,变异和变量等几组重要的概念,了解统计工作全过程。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简介、教案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31050课程名称:《统计学》总学时数:54实验或上机学时:12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基础、会计学。
后续课程: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
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搜集数据,分析数据,以便得出正确认识结论的方法论科学。
它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
本课程在非统计专业的本科教学中,一般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开设。
2、教学目标及意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
用统计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专业的应用技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同时,也为学习计量经济学、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其他分支学科课程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共计8章:第一章总论 Introduction第二章统计调查Statistical surveys第三章统计整理Statistical Date Arrangement第四章统计指标分析Statistical Indicator Analysis第五章统计抽样Sampling第六章统计相关与回归分析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第七章时间数列分析Time series analysis第八章统计指数Index numbers analysis教学要求:考虑到财经类专业把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内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This course is a basic course to teach the basic concepts and theories of statistics, and it’s an introductory course to learn more advanced statistics.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ideas and theories of statistics, which complement other courses of this major and constitute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this major together.Before learning applied statistics, the students should have completed the probabilistic part of college mathematics.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知识层面上了解应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 基本分析方法。
在技能层面上,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掌握应用统计学 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理解并识记应用统计学的有关基本概念
-1-
和范畴;掌握并能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 SPSS、STATA 软件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 计整理和一定的统计分析;掌握并应用该工具为自己所学专业服务,以提高科学研究和 实际工作能力。
在态度层面上,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到在在信息需求量日益增多、信息处理技术日 益复杂的形势下,统计方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地位越来越重要。 三、学习要求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应用统计学英文名称:Statistics in aplication学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16适用专业:经济学、管理学类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应用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论学科,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数量性的特征。
统计学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类和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商学院经济类、管理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
该课程以现代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基本结构,为提供统计信息、应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决策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
本科尘世进一步学习经济类、管理学类相关专业课的必要前提。
应用统计学从商学院个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出发,强调应用、注重实践,结合软件完成教学环节。
二、教学基本要求为了使学生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数据资料的搜集加工、分析及预测方法,本课程将在详细讲解统计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重点阐述统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力求体现统计学数量型与个款型相结合的特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比较系统的掌握统计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理解并识记统计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和范畴;掌握并能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一定的统计分析,使学生掌握并应用该工具为自己所学专业服务,以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统计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实践环节与社会经济实际及其他学科相结合,结合统计软件提高学生计算分析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应尽量详细完整,一般按章节、单元叙述为宜;说明每章的教学要求,即应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包括: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
参考格式:第1章绪论1.1 什么是统计学1.2统计学的主要范畴和统计学研究方法第2章统计数据的搜集2.1 统计数据的来源2.2统计数据的类型2.3常见的统计调查方法第3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3.1 统计数据的排序3.2 统计图与统计表第4章统计数据的描述4.1 统计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定4.2 统计数据离散程度的测定4.3 统计总体的偏态和峰度第5章概率和概率分布5.1 概率基础5.2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5.3 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第6章样本分布6.1 样本平均数分布与中心极限定理6.2 样本方差的分布规律6.3 双样本均值之差分布规律6.4 双样本方差之比的分布规律第7章参数估计7.1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7.2 均值、均值之差的区间估计7.3 方差、方差之比的区间估计第8章假设检验8.1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8.2 均值、均值之差的假设检验8.3 方差、方差之比的假设检验8.4 假设检验中的P-V alueχ检验第9章列联表分析及2χ检验的思想9.1 29.2关联性检验与独立性检验第10章方差分析10.1 方差分析基本思想10.2 单因素方差分析10.3 双因素方差分析第11章简单线性回归11.1 相关关系和回归11.2 回归方程的估计和检验11.3 回归方程的应用第12章多元回归分析12.1多元回归方程的估计和检验12.2 多元回归方程的应用与拓展四、课程考核方式该课程在经济学、管理学教学方案中为学位课程,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北师大应统大纲大数定律
北师大应统大纲大数定律(原创实用版)目录1.北京师范大学简介2.应统大纲的作用与重要性3.大数定律的概念与应用4.北师大应统大纲对大数定律的考核要求5.学习北师大应统大纲大数定律的意义与方法正文【北京师范大学简介】北京师范大学,简称北师大,位于北京市,是我国著名的“211 工程”和“985 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的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创建于 1902 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教学传统,是一所以师范为主,兼有文、理、工、管、法、教育等多个学科门类的全国重点大学。
在各个领域都有着优秀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应统大纲的作用与重要性】应统大纲,全称为应用统计学专业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是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教学的重要指导文件。
应统大纲对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考核方式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旨在规范和提高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统计人才。
对于学生而言,应统大纲是学习的重要参考,可以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大数定律的概念与应用】大数定律,是概率论中的一个重要定理,主要研究随机变量序列的收敛性和稳定性问题。
大数定律的核心思想是:当随机变量序列的样本容量无限增大时,其平均值趋于真实值。
在实际应用中,大数定律为风险管理、统计推断、可靠性分析等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
【北师大应统大纲对大数定律的考核要求】在北师大应统大纲中,大数定律作为应用统计学专业的重要知识点,有着明确的考核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大数定律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证明方法,理解大数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并能运用大数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北师大应统大纲大数定律的意义与方法】学习北师大应统大纲大数定律,对于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掌握大数定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随机变量序列的收敛性和稳定性问题,提高概率论的学习水平。
其次,大数定律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这一知识点可以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供理论支持。
应用数理统计教学大纲-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应用数理统计》教学大纲一、课程编码:22-025200-B01-17课内学时:48 学分: 3二、适用学科专业:应用统计三、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四、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1、了解统计的发展史;2、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3、掌握统计机器学习的若干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4、能够理论和实际结合,提升处理实际数据分析问题能力.五、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案例讨论与分析。
六、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第1章大数据与统计学3学时§1.1 什么是数据§1.2 什么是大数据案例: 布罗德街的水井案例: 啤酒与尿布案例: 谷歌流感预测§1.3 什么是统计学第2章批判性数据思维3学时§2.1 试验设计和抽样方法案例:物理防晒完胜化学防晒案例:罗斯福将败给兰登案例:高考状元的典型特征§2.2 统计分析案例:一杯红酒可以代替一小时健身案例:巧克力可以减肥案例:统计学与杀婴母亲第3章描述性统计6学时§ 3.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案例:平均数的发展史案例:平均工资的度量§ 3.2 统计图案例:丑图百讲§ 3.3 可视化案例:北京市空气质量报告第4章假设检验15学时§ 4.1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案例:Neyman与Fisher关于假设检验的分歧§ 4.2 p值案例:美国统计学会关于p值的六条准则案例:很多心理学论文重复检验失败案例: 统计误差§ 4.3 Bayes检验案例: Bayes身世之谜§4.4列联表中的独立性检验案例:药效问题中的Simpson悖论案例:性别歧视问题中的Simpson悖论第5章Bayes方法6学时§ 5.1 Bayes公式案例:失联搜救中的Bayes分析§5.2 朴素Bayes案例:垃圾邮件过滤§ 5.3 Bayes网第6章回归分析9学时§6.1 线性回归案例:北京市空气质量预测案例:北京市房价预测§6.2 Logistic回归案例:互联网征信中的信用评分模型案例:基于UBI的车险数据分析§6.3 Lasso回归第7章文本挖掘与社交网络分析6学时§7.1文本挖掘案例:旧报纸里的英国§ 7.2 社交网络分析案例:社交网络中我的标签是否会影响我的社交圈案例:唐朝诗人之间社交关系分析七、考核与成绩评定课程论文结合平时作业和考勤,成绩以百分制衡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应用统计是介绍基本统计理论和方法的课程。
它利用描述方法和推断方法相结合的形式,系统地介绍统计指标的设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进行展示,并据此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预测和决策。
因此,应用统计对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开设目的主要是便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分析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目标
应用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我们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关统计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
1、使学生了解统计在社会经济分析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基本内容;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知识,能够初步根据具体任务和条件从事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2、使学生在掌握统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很容易地理解其他课程中的一些数量分析方法,并能独立地完成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
3、能够熟练应用Excel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
四、课程实施
应用统计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一般情况下,每周安排3课时,共54课时,其中讲授54学时,实验0学时。
课时安排及教学方法表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
1. 朱洪文、宋力编《应用统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
2. 宋廷山、吴风庆编《应用统计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版。
四、课程评价
1.这门学科的评价依据是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考试方式、分制与分数解释。
理论课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
其中,平时成绩为30分,期终考试卷面为70分。
4.题型:单选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及简答题,计算分析题等。
A.单选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别程度)
例: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组,再按规模分组,这种分组属于()分组。
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分析分组D)结构分组
B.填空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某市商品销售额增长了7%,商品零售价格平均增长15%,则商品销售量增长。
C.判断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方差分析法是对多个正态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进行检验的统计方法。
( ) D.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程度)
例:1.参数估计
2.什么叫统计分组?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E.分析计算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学会程度)
例:某快餐店对顾客的平均花费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取了49名顾客构成一个简单随机样本,调查结果为:平均花费为8.6元,标准差为2.8 元。
试以95.45%的置信度估计:该快餐店顾客总体平均花费的置信区间及这天营业额的置信区间。
制定该课程标准小组成员:
审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