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高高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及其文化隐喻: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第五代电影导演张艺谋继《红高粱》(1987)、《代号“美洲豹”》(1989)、《菊豆》(1990)之后执导的第四部影片,它自1991年9月于加拿大首映后,便以创新的电影意象震撼了世界影坛,接连获得多种国际电影节重要奖项。

《大红灯笼高高挂》所获奖项:1991年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之一;1991年意大利第4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国际影评人协会大奖、天主教影评人协会大奖、金格利造型特别奖和艾维拉诺塔特别奖;1992年美国第6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1992年意大利全国奥斯卡奖(大卫奖)最佳外语片提名、最佳外语片女主角提名(巩俐);1992年意大利米兰电影协会颁发的观众评议本年度最佳外语片第一名;1992年英国全国电影奥斯卡奖最佳外语

片奖。

小说到电影情节的修改及其文化隐喻:

修改1

开头:小说中颂莲突出被动的色彩,父亲猝死、继母摊牌,被抬到陈家

电影中颂莲自己走着去(更具意味、以离家出走的姿态回到传统黑暗中)

修改2

拟风俗:挂灯、点灯、灭灯、封灯、梳头更衣、捶脚、点菜、请安、到大门口听招呼等一系列仪式。而以大红灯笼核心,大红灯笼亦即“老规矩”(父权制)的象征与权位等价物,代表男性权力意志的施用和对女性的施控。制度对女人的压抑和塑造。

尤其是颂莲、雁儿对捶脚、点灯的迷恋,颂莲由原来不习惯到迷恋,影片最深刻之处在于写出父权制度对女性的塑造、精神的控制、对人性的异化(规训),这方面要超过小说。

但这样的修改和带来极大的负面性东西,激发了观众的猎奇心理、还是东方主义的文化奇观,而点灯、封灯背后的深厚的文化象征意味被忽略了。

修改3

颂莲假装怀孕:为了生存:向雁儿示威,报复卓云(捏背),也为了点灯、捶脚、点菜的特权。这种邀宠的方式与小说中的邀宠完全不同,她完全被陈家的规矩所驯化。在这种方式中颂莲作为知识女性的身份完全被抹去,与旧式女人毫无二致。

修改4

颂莲对雁儿的报复方式不同:

小说中颂莲强迫雁儿吃草纸,这种方式带着有悖“规矩”的偏执、阴鸷。

电影中是娴熟地借用陈家“规矩”来置雁儿于死地。

影片中的颂莲看起来似乎更具反抗性:但这种反抗是一种生存本能的反抗、充满野性。小说中的颂莲敏于感受(极富先锋色彩的潜意识、直觉),怯于行动。但电影中颂莲更多是外部行动。

总之,颂莲的内心世界被削弱了。小说中的颂莲是主动退出旧式女人的生存模式,而电影中颂莲是作为失败者被动退出。新女性、知识女性色彩被淡化。

当然,小说中丰富精神主观内容很难用电影语言表现。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修改5

环境的改变:南方颓圮的后花园变成北方凝固、沉重、封闭的四合院(山西四合院),前者颓败,后者更凸显建筑本身的权威、对人形成一种心理控制。

修改6

色彩蒙太奇手法:(张惯用手法)

《大红灯笼高高挂》运用冷暖两极对立

的红、蓝色彩作为全片色彩基调。影片以红色基调展示灯笼高挂的胜景、颂莲的洞房夜、雁儿的婚礼屋、梅珊死后房中的“闹鬼”、五太太娶进的婚典,既从正向表现如火的青春、炽热的情绪、涌动的欲望、复仇的怒火,又反过来去表现这红色调在陈府所潜隐的杀机与恐怖。至于夜间显现的由灯笼框出的口字形庭院轮廓、雁儿长跪并栽倒于雪地、杀害梅珊时的雪中宅院楼台及死人屋、影片结尾颂莲犹如笼中困兽等场景,均以蓝色基调表现,再辅以封灯的黑布套和黑衣人,这冷色调则令人生理与心理收缩,不寒而栗。

全球化唤起地域性的民族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