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分析技术》_第二章 荧光信号机制

合集下载

荧光分析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荧光分析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荧光分析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荧光分析技术是一种分析和检测物质的方法,它不仅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而且还可以使用相对简单、易操作的设备和方法进行分析。

本文将探讨荧光分析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一. 荧光分析技术的原理荧光分析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吸收能量后,由激发态自发辐射发出荧光。

荧光发射的波长与物质的结构和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可以根据荧光发射的波长来分析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二. 荧光分析技术的方法荧光分析技术主要有荧光光谱分析、荧光显微镜、荧光免疫分析等几种。

1. 荧光光谱分析荧光光谱分析是一种利用荧光发射波长来分析物质的方法。

它通过激发样品,测量样品发出的荧光光谱来确定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荧光光谱分析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比如用于检测蛋白质和动物细胞等生物分子。

2. 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是一种利用荧光物质在显微镜下展现的亮度和颜色来观察样品的方法。

它可以将荧光染料标记在生物样品中,从而实现对生物分子和细胞的可视化。

荧光显微镜已经成为生物医学领域中最重要的观测手段之一,也是生物光学、光子学研究领域的必备工具。

3. 荧光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是一种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来检测分子的方法。

它通过将荧光标记的抗体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信号以检测分子。

荧光免疫分析主要用于医学诊断中的分子检测和细胞成像。

三. 荧光分析技术的应用荧光分析技术在许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主要涉及到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工业生产等方面。

1. 生物医学荧光分析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包括荧光显微镜观察生物结构、荧光免疫分析检测各种分子等。

2. 环境监测荧光分析技术可以将其应用于环境监测和环境污染控制。

比如用于污染物的快速检测、废水污染的监测、空气污染的监测等。

3. 食品安全检测荧光分析也可以用于食品安全检测,比如寻找食品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污染、病原体等。

4. 工业生产荧光分析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如半导体晶片生产、光学元器件制造等。

(完整word版)荧光机理

(完整word版)荧光机理

1光致电子转移(PET)递给荧光基团的键合基团(RecePtor),负责光吸收并产生荧光发射信号的荧光基团(Fluorophorc)—其荧光发射强度反映键合基团的结合状态,以及连接键合集团和荧光基团的连接基团(Spacer)。

键合基团和荧光基团通常为电子给体或者电子受体。

光致电子转移是指电子给体或电子受体受光激发后,激发态的电子给体与电子受体之间发生电子转移从而导致荧光的淬灭过程。

例如,当荧光分子传感器的键合基团是电子给体,荧光基团是电子受体时,具体PET作过程如下:在光激发下,具有电子给予能力的键合基团能够将其处于最高能级的电子转入激发态下荧光基团空出的电子轨道,使被光激发的电子无法直接跃迁巨}到原基态轨道发射荧光,从而导致荧光的淬灭;当键合基团与底物结合后,降低了键合基团的给电子能力,抑制了PET过程,荧光基团中被光激发的电子可以直接跃迁回到原基态轨道,从而增强了的荧光基团的荧光发射。

因此在未结合底物前,传感器分子表现为荧光淬灭,一旦键合基团与底物相结合,荧光基团就会发射荧光(见图)由于与客底物结合前后的荧光强度差别很大,呈现明显的“关”、“开”状态,因此这类荧光化学传感器又被称为荧光分子开关。

PET荧光分子传感器的作用机制可由前线轨道理论“来进一步说明(见图 1.5)。

2分子内电荷转移(ICT)ICT荧光化学传感器由推电子基团、吸电子基团通过p电子体系连接而成,在基态时表现为极化结构,一端为缺电子部分,另一端为富电子部分;而在光激发下,偶极矩增大,强化了这种极化特征,容易发生ICT过程(如图)。

ICT荧光化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有两种(见图l.7a):当底物是缺电子基团(阳离子)时,一种是底物与吸电子基团结合,将增大分子内电荷转移程度,导致荧光光谱红移;一种是底物与推电子基团结合,则使原来向共扼体系转移的孤对电子用于与阳离子形成配位键,导致ICT 推一拉电子的特征下降,导致荧光光谱蓝移。

当底物是富电子基团(阴离子)时,情况相反。

荧光分析原理

荧光分析原理

荧光分析原理荧光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它利用物质在受激光照射后产生的荧光现象来进行检测和分析。

荧光分析原理主要基于物质分子在受激光照射后吸收能量并发生激发态跃迁,然后再退回到基态时发射荧光的特性。

在荧光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样品发射的荧光强度、荧光寿命以及荧光光谱等参数来获取样品的信息,从而实现对样品的分析和检测。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荧光分析的基本原理。

当样品受到激发光照射后,其中的分子会吸收光子能量,使得分子内部的电子跃迁至高能级。

在这个高能级状态下,分子处于激发态,随后电子会自发跃迁至基态并释放出荧光光子。

这些荧光光子的能量和发射强度与样品的分子结构、组成以及环境有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荧光光子的特性来获取样品的信息。

在荧光分析中,我们通常会采用荧光光谱仪来进行测量。

荧光光谱仪可以通过激发光源激发样品,然后测量样品发射的荧光光子,从而得到样品的荧光光谱。

通过分析荧光光谱的特征峰值位置、强度以及荧光寿命等参数,我们可以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同时,荧光分析还可以结合荧光标记技术,将荧光标记物与待测物相结合,通过测量标记物的荧光信号来实现对待测物的检测和分析。

除了荧光光谱仪外,荧光显微镜也是荧光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

荧光显微镜可以通过激发光源激发样品,然后观察样品发射的荧光信号,从而实现对样品的显微观察和分析。

通过荧光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样品中荧光标记物的分布、形态以及数量,从而获取样品的相关信息。

总的来说,荧光分析原理是基于物质在受激光照射后产生荧光现象的特性而建立的。

通过测量样品发射的荧光光子的特性,我们可以获取样品的信息,实现对样品的分析和检测。

荧光分析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材料科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为科研和工程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手段。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对荧光分析原理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荧光分析报告

荧光分析报告

荧光分析报告1. 引言荧光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通过测量物质在激发后发射的荧光信号来获取样品的信息。

荧光分析具有高灵敏度、选择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本报告将介绍荧光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2. 荧光分析原理荧光是物质在吸收光的激发下,在短时间内发射出的较长波长的光。

荧光分析基于荧光现象,通过测量样品在受到特定波长的光激发后发射的荧光强度和发射光谱来获取样品的信息。

荧光分析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光激发:选择合适的激发光源,使样品能够吸收到能量并激发到激发态。

- 荧光发射:样品在激发后返回基态时,会发射出荧光光子。

- 光谱测量:使用荧光光谱仪测量样品发射的荧光光谱,得到荧光光谱图。

- 数据分析:通过荧光强度的变化及光谱特征进行数据分析,得到样品的相关信息。

3. 荧光分析方法荧光分析方法根据不同的样品性质和分析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荧光分析方法:3.1. 基础荧光分析基础荧光分析是最常用的荧光分析方法之一,适用于测定大多数荧光活性物质。

该方法使用单一激发波长并测量发射荧光的强度。

通过比较样品荧光与标准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可以确定样品中活性物质的含量。

3.2. 差异荧光分析差异荧光分析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确定不同组分的荧光信号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选择多个激发波长并测量不同组分的发射荧光强度,得到差异荧光光谱。

通过分析差异光谱图,可以确定样品中的各个组分并进行定量分析。

3.3.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样品中荧光发射的时间特征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使用高速光学器件和荧光探针,可以测量样品在激发后的荧光发射延迟时间和寿命。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广泛应用,可以用于研究荧光探针的性质、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等。

3.4. 共振能量转移荧光分析共振能量转移荧光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分子间距离和分子相互作用的方法。

X射线荧光分析 PPT课件

X射线荧光分析 PPT课件
灵敏度比其他光学光谱差些,一般达 ppm级,但非金属元素除外。
2.5.X射线荧光衍射的应用
2.5.1定性分析 X射线荧光的定性分析是根据选用的分
析晶体(d值已知)与实测的2θ角,用布拉 格 公 式 计 算 出 波 长 , 然 后 查 谱 成 → 2θ 或 2θ→谱线表。谱线→2θ表按原子序数的增 大而排列;2θ→谱线表按波长和2θ增加的 顺序排列。 对于能谱散谱,可从显示器上直接读出 峰的能量,再查阅能量表。
转动速率的二倍,使检测器始终对准衍射
光束。这里的2θ角很重要,在定性分析中
就是通过测量2θ角来计算波长,再查波长
-2θ表进行确证的。
2.3.3.探测系统
X荧光被分光后,就要进
入检测系统进行测定。常用的有
正比计数器、闪烁计数器和半导
体探测器等几种。
2.3.4.记录系统
从检测器得到的信号经放大器放大,然后
率问题。
若平均每一百个铜原子发生K激发 时,能发出44个铜K系光子,则 ωK=0.44,那么余下的66个是什么呢?
如果以A表示俄歇电子的几 率,ω表示荧光X射线的发射几 率,两者之间的关系应为:
A+ω=1
A与ω与元素的原子序有关, 图2-2给出了A 和ω随原子序变 化的曲线。
图2-2 A和ω随原子序数变化的曲线
素的种类。
现在除了超轻元素外,极大部分元素的特
征波长都已测出并列表。
X射线荧光的定量分析是测
定样品谱线的强度,并与标样的统
一波长的谱线强度进行比较。
X射线荧光强度与荧光量子
效率、激发的初级X射线的强度、
原子或分子的浓度、俄歇效应、基
体效应等因素有关。
2.3.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结构

荧光分析法检测原理及应用举例

荧光分析法检测原理及应用举例

1荧光定义某些化学物质从外界吸收并储存能量而进入激发态,当其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过剩的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放射出去即发光,称之为荧光。

可产生荧光的分子或原子在接受能量后引起发光,供能一旦停止,荧光现象随之消失。

2荧光分类由化学反应引起的荧光称为化学荧光,由光激发引起的荧光称为光致荧光,课题主要研究光致荧光。

按产生荧光的基本微粒不同,荧光可分为原子荧光、X 射线荧光和分子荧光,课题主要研究分子荧光。

3光致荧光机理某一波长的光照射在分子上,分子对此光有吸收作用,光能量被分子所吸收,分子具有的能量使分子的能级由最低的基态能级上升至较高的各个激发态的不同振动能级,称为跃迁。

分子在各个激发态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并随时在激发态的不同振动能级下降至基态,在下降过程中,分子产生发光现象,此过程为释放能量的过程,即为光致荧光的机理。

光致荧光的过程按照时间顺序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3.1 分子受激发过程在波长为10~400nm的紫外区或390~780nm的可见光区,光具有较高的能量,当某一特征波长的光照射分子时,是的分子会吸收此特征波长的光能量,能量由光传递到分子上,此过程为分子受激发过程。

分子中的电子会出现跃迁过程,在稳定的基态向不稳定的激发态跃迁。

跃迁所需要的能量为跃迁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即为吸收光的能量。

分子跃迁至不稳定的激发态中即为电子激发态分子。

在电子激发态中,存在多重态。

多重态表示为2S+1。

S为0或1,它表示电子在自转过程中,具有的角动量的代数和。

S=0表示所有电子自旋的角动量代数和为0,即所有电子都是自旋配对的,那么2S+1=1,电子所处的激发态为单重态,用S i表示,由此可推出,S0即为基态的单重态,S1为第一跃迁能级激发态的单重态,S2为第二跃迁能级激发态的单重态。

S=1表示电子的自旋方向不能配对,说明电子在跃迁过程中自旋方向有变化,存在不配对的电子为2个,2S+1=3,电子在激发态中位于第三振动能级,称为三重态,用T i来表示,T1即为第一激发态中的三重态,T2即为第二激发态中的三重态,以此类推。

荧光光谱分析 (2)

荧光光谱分析 (2)

荧光光谱分析简介荧光光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光谱分析技术,通过测量样品在受到激发光照射后所发出的荧光信号的强度和波长分布,来研究样品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荧光光谱分析在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化学、生物学、环境监测等。

本文将介绍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以及应用案例。

基本原理荧光现象是由于样品受到激发能量后,部分能量被吸收并在一个瞬间转移到高能级,然后又以瞬间转移到低能级,释放出光子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光子具有特定的波长和能量,呈现出荧光光谱。

荧光光谱分析基于以下几个原理:激发和发射在荧光光谱分析中,首先需要将样品激发到高能级,通常通过照射样品的方式来提供激发能量。

激发光通常具有较长的波长,而样品发出的荧光光通常具有较短的波长。

荧光强度荧光光谱分析中的参数之一是荧光强度,即荧光信号的强度。

荧光强度与样品中荧光物质的浓度以及与激发光和发射光的相互作用有关。

通过测量荧光强度的变化,可以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

荧光光谱荧光光谱是描述样品在不同波长下发出的荧光信号强度的分布。

荧光光谱可以帮助识别样品中存在的物质种类以及研究样品的物化性质。

通过比较不同样品的荧光光谱,可以进行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仪器设备荧光光谱分析需要使用特定的仪器设备来测量荧光信号的强度和波长分布。

以下是常用的荧光光谱分析仪器设备:荧光光谱仪荧光光谱仪是进行荧光光谱分析的主要仪器设备。

它包括激发光源、样品室、光束分析装置和荧光信号检测器等部分。

荧光光谱仪可以通过控制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以及选择荧光信号的波长范围来测量样品的荧光光谱。

光源荧光光谱仪需要使用特定波长的光源来激发样品。

常用的光源包括氘灯、汞灯和氙灯等。

不同的光源具有不同的激发波长范围,根据待测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光源。

样品室样品室是放置样品的区域,通常是一个具有特定光学性质的室内空间。

样品室需要合适的设计,以保证光线与样品的相互作用最大化,并尽量减少误差和干扰。

光束分析装置光束分析装置用于对荧光光束进行光谱分析和测量。

荧光分析法的原理和应用实例

荧光分析法的原理和应用实例

荧光分析法的原理和应用实例一、荧光分析法的原理荧光分析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在激发状态下发射特定波长的荧光光子进行分析的方法。

其原理基于分子从基态被激发到激发态产生荧光,然后通过检测荧光的强度或波长来定量或鉴定物质的方法。

1. 激发和荧光现象荧光现象是一种电子在激发态能级上吸收能量,由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发射光子的现象。

当物质受到激发时,其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吸收外界能量,形成激发态的物质。

随后,这些激发态的电子会以不同的途径返回基态,释放出能量并发射光子,产生荧光现象。

2. 荧光的特性荧光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 荧光是无热的,表示物质在感光过程中不会产生热量。

- 荧光是瞬时的,表示荧光的发射时间极短,一般为纳秒级别。

- 荧光的发射波长大于激发波长,表示物质在激发后发射的光子具有较长的波长。

- 荧光的强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因此荧光法可用于定量分析。

3. 荧光分析法的基本步骤荧光分析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样品制备:将待测物质制备成适合荧光分析的样品。

2. 激发:通过合适的激发波长和光源,将样品中的荧光物质激发至激发态。

3. 荧光检测:利用荧光检测仪器测量样品发射的荧光强度或荧光波长。

4. 数据分析:根据测得的荧光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定量或鉴定结果。

二、荧光分析法的应用实例荧光分析法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例子。

1. 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荧光分析法在生物医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荧光标记和荧光定量分析。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将药物或特定分子标记为荧光物质,通过观察标记物在组织或细胞中的分布和浓度变化来研究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

荧光定量分析则可用于测量生物体内的特定分子浓度,如检测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或病原体的存在。

2. 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荧光分析法在环境监测领域中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通过标记环境中的特定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或有机污染物,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荧光分析法监测水体、空气或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从而评估环境质量和生态风险。

《荧光分析法》课件

《荧光分析法》课件

通过改进技术手段,实现多组分的同步检 测,提高检测效率。
微型化与便携化
智能化与自动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荧光分析仪器将更加微 型化和便携化,方便现场快速检测。
结合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实现荧光分 析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减少人为误差和操 作复杂度。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成和含量。
荧光分析法的应用领域
环境监测
荧光分析法可以用于检测水体 、土壤和空气中的污染物,如
重金属、有机物和农药等。
生物医学研究
荧光分析法可以用于检测生物 体内的标记物、蛋白质、核酸 和细胞等,有助于生物医学研 究和诊断。
食品安全检测
荧光分析法可以用于检测食品 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和有害 物质等,保障食品安全。
高特异性
荧光分析法可以针对特定的化学物质 或生物分子,提供高度特异性的检测, 降低误报率。
可视化结果
荧光分析法的结果可以通过肉眼直接 观察或使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方 便快捷。
应用广泛
荧光分析法可以应用于多种领域,如 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
荧光分析法的缺点
01
02
03
04
样品处理复杂
荧光分析法通常需要对待测样 品进行预处理,如提取、纯化
荧光寿命的测量
通过测量荧光物质在激发光停止后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了解荧光物质从 激发态回到基态的速率常数和荧光寿命。
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的测量
通过测量不同时间点的荧光光谱,可以了解荧光物质在激发态的动态过程和能量 转移过程。
荧光量子产率的实验技术
荧光量子产率的测量
通过测量荧光物质在特定波长激发下的荧光发射光子数和激发光子数,可以计算出荧光量子产率,了 解荧光物质的光致发光效率。

荧光分析法基本原理和定量分析方法最新优质PPT课件

荧光分析法基本原理和定量分析方法最新优质PPT课件
瑞利光:光子和物质发生弹性碰撞,不发生能量交换,只 是光子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其波长与入射光波长相同。
拉曼光:√光子和物质发生弹性碰撞,发生能量交换,光子 把部分能量转移给物质分子或从物质分子获得部分能量。从 而发射出比入射光稍长或稍短的光。
散射光对荧光测定有干扰,尤其是波长比入射光波长更长
的拉曼光,与荧光波长接近,对测定的干扰大,必须采取
波士顿大学和伍兹霍尔海洋生物 大的癌症肿瘤、跟踪阿尔茨海默氏症
实验所工作。他1962年从一种 对大脑造成的损害、观察有害细菌的
水母中发现了荧光蛋白,被誉为 生长,或是探究老鼠胚胎中的胰腺如
生物发光研究第一人。
何产生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
·沙尔菲马丁·沙尔菲出生于194761岁,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 教授。他获奖的主要贡献在于向人们展示了绿色荧光蛋白作为发 光的遗传标签的作用,这一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生理学和医学等领 域。
磷光光谱
200 260 320 380 440 500 560 620 室温下菲的乙醇溶液荧(磷)光光谱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关系√
a. Stokes位移 荧光光谱总是位于物质激发光谱的长波一侧,即荧光波
长大于激发光波长的现象。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之间的波长差值: 振动弛豫、外转换等无辐射跃迁损失了部分能量。
26
2.温度的影响 荧光强度对温度变化敏感,温度增加,分子运动速度加
快,分子间碰撞的几率增加,外转换去活的几率增加,荧光 效率降低。例如荧光素钠的乙醇溶液,在0℃以下,温度每降 低10℃,? f增加3%,在?80℃时, ? f为1。
27
3. 溶液pH
对酸碱化合物,溶液pH的影响较大,需要严格控制; 当荧光物质本身是弱酸或弱碱时,溶液的pH值对该荧光物质的 荧光强度有较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在不同酸度中分子和离子间的 平衡改变,离子结构发生变化,因此荧光强度也有差异。每一种荧 光物质都有它最适宜的发射荧光的存在形式,也就是有它最适宜的 pH值范围。例如苯胺在不同pH值下有下列平衡关系:

荧光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荧光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荧光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应用1. 荧光分析方法的原理荧光分析方法是一种基于荧光现象的分析技术,通过测量荧光发射的强度和光谱特性,用来确定样品中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和性质。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能级跃迁荧光分析的原理基于物质分子或原子的能级跃迁。

当外界射入的光激发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使其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随后电子再跃迁回基态,释放出荧光。

荧光分析的关键就是通过测量荧光发射的强度和光谱特性来确定物质的种类和浓度。

1.2 激发光和荧光光谱激发光是用来激发分析物质产生荧光的光源,它通常是具有特定波长的光。

荧光光谱是指物质在激发光作用下所发出的荧光的光谱图。

荧光光谱是物质的特征之一,通过测量荧光光谱可以得到物质的光谱特性和结构信息。

1.3 荧光发射和荧光强度荧光发射是指物质在激发光的作用下所发出的荧光。

荧光强度是指荧光发射的强度,它与样品中分析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关系。

通过测量荧光发射的强度可以确定样品中分析物质的浓度。

2. 荧光分析方法的应用荧光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2.1 生物医学分析荧光分析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荧光标记的技术,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定量和检测。

比如,荧光标记的抗体可以用于检测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质,荧光染料可以用于细胞活性检测和分析等。

2.2 环境监测荧光分析方法在环境监测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可以利用荧光染料来检测水中的污染物,通过测量荧光强度来确定污染物的浓度和类型。

此外,荧光标记的纳米颗粒也可用于检测空气中的微量有害物质。

2.3 食品安全检测荧光分析方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荧光光谱和荧光强度的测量,可以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2.4 材料分析荧光分析方法在材料分析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荧光光谱的测量,可以研究材料的荧光性质、结构和性能。

荧光分析技术可用于材料的表征、质量控制和研发等方面。

荧光分析法原理

荧光分析法原理

荧光分析法原理荧光分析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在激发光源作用下发出的荧光信号来分析物质的方法。

荧光分析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非破坏性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荧光分析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荧光分析法的原理是基于分子在受到激发光源激发后,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再返回到基态时所发出的荧光信号。

在激发光源的作用下,物质中的分子吸收能量,电子跃迁至激发态,当电子返回到基态时,会放出能量,这种能量以荧光的形式发出。

荧光分析法通过测量样品发出的荧光强度来定量分析样品中的物质成分。

荧光分析法的原理主要包括激发光源、激发光源与样品的相互作用、样品的荧光发射及荧光信号的检测。

首先,激发光源通过特定波长的光激发样品中的分子,使其跃迁至激发态;然后,样品中的分子在激发态停留的时间极短,通常为纳秒量级,之后返回到基态时会释放出荧光;最后,荧光信号通过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和记录。

荧光分析法通常需要使用荧光光谱仪进行测量,通过记录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荧光强度来获取样品的荧光光谱,从而进行定量分析。

荧光分析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因为荧光信号的强度和物质的浓度呈线性关系,而且荧光信号通常远远高于背景信号,因此可以检测到极低浓度的物质。

同时,荧光分析法还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激发波长和检测波长来对不同物质进行区分。

另外,荧光分析法还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分析方法,对样品的破坏很小,适用于对样品进行多次检测的情况。

荧光分析法在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医药领域,荧光分析法常用于药物分析、蛋白质检测、细胞成像等方面;在环境监测领域,荧光分析法可用于水质、大气、土壤等环境样品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在食品安全领域,荧光分析法可以用于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如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

总之,荧光分析法作为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非破坏性的分析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荧光分析法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为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提供更多的保障。

《荧光分析技术》_第二章 荧光信号机制

《荧光分析技术》_第二章 荧光信号机制
有哪些荧光团常用来设计FRET荧光探针的能量供体、受体?
特殊情况: 增强型FRET荧光探针! 当能量受体是一个无荧光的基团(Quencher)时,供体能量荧光被淬灭, 探针无荧光;当能量受体被破坏/移除后,探针荧光恢复。
Turn-on FRET-based Cys 探针
4, 共价键能量转移 (TBET, Through-Bond Energy Transfer)
3、化学计量计法: 是利用探针分子与识别客体之间特异不可逆的化学反应前后产生荧光信 号的不同而对分析对象进行检测的一类探针。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类是目标分子和探针 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后通过共价键相连接;另一类是目标离子催化了一个化学反应。
第一类:
Cys fluorescent probe
第二类:
+
分析物与供电子作用的ICT荧光机制示意图
光谱蓝移
OR
荧光淬灭
情况二:拉电子基团和分析物结合,会增强其拉供电子的能力,使得整个体系电荷分 离程度增强了,导致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红移 (Red shift)。
光谱红移
分析物与拉电子作用的ICT荧光机制示意图
以上情况主要是针对金属离子探针。若拉电子基团与分析物作用之后拉电 子能力减弱,会导致光谱蓝移。
基于ICT机理的ClO-荧光探针 基于ICT机理的甲醛荧光探针
基于ICT机理的ClO-荧光探针
基于ICT机理的Pd0荧光探针
基于ICT机理的GSH荧光探针 基于ICT机理的GSH荧光探针
常见用于设计ICT机制荧光探针的荧光染料有哪些?
具有强推拉体系的荧光团,比如香豆素、萘、萘酰亚胺、苯并 恶二唑、菲咪唑等。
D到A的非辐射能量转移,从而发射出受体A荧光团的荧光。
FRET发生所具备的条件:

荧光分析原理

荧光分析原理

荧光分析原理荧光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它利用物质在受到激发后发出的荧光信号来进行分析。

荧光分析原理主要包括激发光源、激发光源与样品的相互作用、样品的荧光发射、荧光信号的检测和信号处理等几个方面。

首先,激发光源是荧光分析的基础。

激发光源通常采用紫外光、蓝光或激光等具有较高能量的光源,以激发样品中的分子或原子。

在激发过程中,样品吸收激发光的能量,内部电子跃迁至激发态,形成激发态分子或原子。

其次,激发光源与样品的相互作用是荧光分析的关键环节。

在激发光源的作用下,样品中的分子或原子处于激发态,此时它们具有较高的能量。

在激发态分子或原子回到基态时,会以荧光的形式释放出能量。

这种荧光信号的强度和波长可以反映样品的特性,如含量、结构等。

接着,样品的荧光发射是荧光分析的重要环节。

样品经过激发后,会发出特定波长的荧光信号。

这种荧光信号的强度与样品中的目标成分的含量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测量荧光信号的强度来确定样品中目标成分的含量。

荧光信号的检测和信号处理是荧光分析的关键步骤。

荧光信号可以通过光电倍增管、光电二极管等光学检测器进行检测,然后经过信号放大、滤波、数字化等处理,最终得到准确的荧光信号数据。

总的来说,荧光分析原理是基于样品在受到激发后发出的荧光信号来进行分析的。

通过合理选择激发光源、优化激发光源与样品的相互作用、精确测量样品的荧光发射信号以及进行合理的信号处理,可以实现对样品中目标成分的快速、准确分析。

荧光分析技术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荧光探针、荧光标记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荧光分析原理也在不断完善和拓展,为各个领域的分析提供了更加灵活、高效的分析手段。

荧光分析法检测原理及应用举例

荧光分析法检测原理及应用举例

荧光分析法检测原理及应用举例荧光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根据样品在受到激发光后所发射出的荧光信号来进行分析。

荧光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快速等优点,适用于各种领域的分析和检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荧光分析法的检测原理,并给出几个应用举例。

荧光分析法的原理主要包括荧光激发和荧光发射两个过程。

在荧光激发过程中,样品受到吸收光束的照射后,其中的一些分子受到激发,处于高激发能级。

在随后的荧光发射过程中,这些激发分子会从高激发能级跃迁到低激发能级,释放出能量的同时发出特定波长的荧光光谱。

通过测量样品发出的荧光光谱,可以确定样品的成分以及其含量。

以下是几个荧光分析法的应用举例:1.荧光酶标技术:荧光酶标技术是生物荧光分析法中的一种重要应用。

通过将荧光标记在特定的抗体、蛋白质或核酸上,可以实现对患者样品中特定生物分子的检测。

例如,在临床诊断领域中,可以利用荧光酶标技术检测病原体的存在,并通过荧光信号的强弱来确定病菌的数量。

2.荧光染料的分析:荧光染料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中的分析和检测。

例如,在环境监测中,可以使用荧光染料来检测水体或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

荧光染料在分析过程中的发光特性可以提供非常灵敏和选择性的检测结果。

3.荧光显微镜技术:荧光显微镜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

通过给样品标记荧光探针,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样品的荧光信号来研究细胞结构、蛋白质相互作用等生物过程。

荧光显微镜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细菌感染、癌细胞等疾病的诊断和研究。

4.荧光透射谱分析:荧光透射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荧光分析技术,可以用于分析各种化合物的组成和浓度。

例如,在食品安全领域,可以通过荧光透射谱分析来检测食品中的有害添加物,如亚硝酸盐、农药残留等。

通过测量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荧光强度,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样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除了以上几个应用举例外,荧光分析法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药物研发、生物学研究等领域。

荧光分析法的原理

荧光分析法的原理

荧光分析法的原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荧光的基本原理。

当物质受到紫外光、可见光或者X
射线等能量较高的光照射后,其中的某些分子会吸收能量并处于激发态,随后这些分子会从激发态返回到基态,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发射。

在这个过程中,分子会发出比激发光具有较长波长的光,这种现象就是荧光。

不同的物质受到不同波长的激发光后会发出特定波长的荧光,因此荧光分析法可以根据荧光的特性来进行物质的检测和分析。

在荧光分析法中,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激发光源,激发光的波长应该能够使目
标物质产生最大的荧光强度。

接着,样品受到激发光照射后会产生荧光信号,荧光信号经过适当的光学系统收集后,可以通过荧光光度计或者荧光显微镜等设备进行检测和测量。

荧光分析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

荧光分析法的原理虽然简单,但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样品的制备、光学系统的设计、荧光信号的检测等。

同时,荧光分析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可能受到背景干扰、荧光淬灭等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荧光分析方法,并进行适当的优化和校正。

总之,荧光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其原理基于物质受激后发出的荧光
特性,可以用于各种物质的检测和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充分理解其原理,合理选择实验条件,并结合其他分析手段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希望本文对荧光分析法的原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荧光分析原理和应用的关系

荧光分析原理和应用的关系

荧光分析原理和应用的关系一、荧光分析的原理荧光分析是一种利用物质发射和吸收荧光来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

其原理基于物质在受激态和基态之间能量差的转换,从而引发荧光的发射。

1. 激发过程在荧光分析中,首先需要通过某种方法将分析物激发到受激态。

常用的方法包括光激发、电子束激发和化学激发等。

其中,光激发是最常见的方法,通过用适当波长和强度的光照射样品,使分析物中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2. 能量差转换一旦分析物被激发到受激态,它们会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回到基态。

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会释放出能量,产生荧光发射。

这种能量差转换的过程是荧光分析的核心原理。

3. 荧光信号的捕捉荧光信号的捕捉是荧光分析的关键步骤。

一般来说,荧光分析使用荧光光谱仪来测量和记录荧光信号。

荧光光谱仪能精确地测量荧光信号的强度和波长,从而实现对样品中分析物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二、荧光分析的应用荧光分析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和例子。

1. 生物医学领域在生物医学领域,荧光分析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生物标记和细胞成像等方面。

例如,荧光染料可以用于标记特定的蛋白质或细胞结构,从而可以观察其在细胞中的行为和定位。

2. 环境监测荧光分析在环境监测中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荧光检测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水体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等。

通过测量污染物发出的荧光信号,可以对水质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

3. 食品安全检测荧光分析在食品安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可以利用荧光探针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添加剂等。

这种方法快速、灵敏,可以对食品进行迅速的安全性评估。

4. 材料科学研究在材料科学研究中,荧光分析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光学性质、表面等。

例如,可以利用荧光探针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从而研究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5. 无机化学分析荧光分析在无机化学中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可以利用荧光探针和配体对金属离子进行检测和分析。

这种方法简便、灵敏,可以应用于环境样品和生物样品中金属离子的检测。

《荧光分析法》PPT课件

《荧光分析法》PPT课件

3〕外部能量转换 激发态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他溶质分子碰撞以热
的形式释放能量。发生在第一激发态或发三重态 最低振动能级向基态转换的过程。 4〕体系间跨越
不同多重态,有重叠的振动能级,分子由激发单重态 跨越到激发三重态的过程,电子自旋反转。
5〕荧光发射:电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 (S1 → S0)发射荧光的过程约为: 10-7~10 -9 s 。由于振动 弛豫和内转换损失局部能量,发射荧光的能量比分子吸收的能 量小,波长要长; 6〕磷光发射:电子由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 〔 T1 → S0跃迁〕;磷光能量更低,波长更长。 发光速度很慢: 10-4~10 s ,光照停顿后,可持续一段时间
2.荧光的产生
吸收紫外可见光,基态电子跃迁到单重激发态 的各个不同能级上。激发态不稳定,释放能量 返回基态。发射荧光是其中一条途径。
hγ(荧光)
几率小(禁阻)
10-8s
hγ(磷光)
10-4~10s 能量: S2 >T2 > S1 > T1 > S0
1〕振动弛豫 激发态分子通过与溶剂分子碰撞而将局部能量传
受激分子S1 系间窜跃 T1 振动弛豫 T1的最低振动能级
磷光 单重基态(s0)
〔二〕荧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1.激发光谱:
表示不同激发波长的辐射引起物质发 射某一波长荧光的相对效率。 荧光强度〔F〕与激发波长〔λex〕 的关系曲线。 2.发射光谱〔荧光光谱〕: 保持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 测定发射的荧光在各个波长下的相对强度, 记录荧光强度〔F〕对发射波长〔λem〕 的关系曲线。
2.分子构造与荧光的关系 1〕跃迁类型: π → π* 的荧光效率高,有较强紫外 吸收,有利于荧光的产生; 2〕共轭效应:提高共轭度有利于增加荧光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化学计量计法: 是利用探针分子与识别客体之间特异不可逆的化学反应前后产生荧光信 号的不同而对分析对象进行检测的一类探针。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类是目标分子和探针 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后通过共价键相连接;另一类是目标离子催化了一个化学反应。
第一类:
Cys fluorescent probe
第二类:
+
3,按发射波长类型:可见光(Visible light)和近红外(Near-infrared)荧光探针;
Visible light probe (350-650 nm)
Near-infrared probe (650-900 nm)
4,按激发光类型:单光子(One-photon)、双光子(Two-photon)和上转换荧光探针。
Normalied absorption
600
设计FRET荧光探针的策略:
(1)通过调节能量受体 A的 摩尔吸光系数来改变其吸收 光谱与能量供体发射光谱的 重叠效率,以达到调控 FRET ; (2)通过调节能量受体A与 能量供体 D 之间的距离来调 控FRET; ( 3 )通过调节能量受体 A 的吸收波长来改变其吸收 光谱与能量供体发射光谱 的重叠效率,以达到调控 FRET;
在设计金属离子荧光探针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Zn2+ fluorescent probe
受体分子的识别基团:受体分子的识别基团设计以软硬酸碱理论、配位作用以及超分子作用力(如氢键、 范德华力等)作为理论指导,多选择含氮、硫、磷杂环化合物作为识别分子。
2、置换法:是利用识别基团分别与荧光基团和被分析物结合能力的不同来实现 对被分析物的检测。
第二章 荧光信号机制
2.1 荧光探针
2.2 荧光信号机制
2.1 荧光探针 (Fluorescent probe)
定义:建立在光谱化学和化学波导与量测技术
基础上的将分析对象的化学信息以荧光信号表 达的传感装置。信号表达包括荧光的增强或减 弱、光谱的移动、荧光寿命的变化等。 报告基团 Fluorophore 连接基团 Spacer 识别基团 Receptor
常见用于设计ICT机制荧光探针的荧光染料有哪些?
具有强推拉体系的荧光团,比如香豆素、萘、萘酰亚胺、苯并 恶二唑、菲咪唑等。
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FRET,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指一个荧光体系含有两个荧光团,一个充当能量供体(Donor, D), 另一个为能量受体(Acceptor, A),当用供体D的激发去激发荧光体系时,可以发生从 D到A的非辐射能量转移,从而发射出受体A荧光团的荧光。
TBET能量体系与FRET能量体系不同,不要求能量供体的发射光谱与能量受体的吸
收光谱有一定程度的重叠,它是能量供体与能量受体经过共轭键连接,将供体能 量通过键直接传递到受体,但是能量供体与受体不共平面。在荧光光谱中体现为, 激发能量供体,显示能量受体荧光发射峰。
Normalied intensity
Absorption Emission (Donor) (Donor) Absorption (Acceptor) Emission (Acceptor)
FRET发生所具备的条件:
FRET
( 1 )能量供体荧光团 D 的荧光发 射位于短波长处,且发射光谱和能 R J 量受体荧光团 A 的吸收光谱有一定 donor acceptor 500 550 重叠,能量受体能够在能量供体的 Wavelength, nm FRET荧光机制示意图 发射波长处吸收能量; (2)能量供体与能量受体相隔的 能量传递效率: 距离为10-100 Å 。 (3)供体和受体能量转移偶极子的 E = [(Fdonor − Fdonor in cassette)/Fdonor] × 100% 方向必须近似地平行。
构成:1.识别结合基团(R),能选择性地与被
分析物结合,并使传感器所处的化学环境发生 改变。2.信号报告基团(F),把识别基团与被 分析物结合引起的化学环境变化转变为容易观 察到的输出信号。3.连接基团(S),将信号报 图1,荧光探针的结构
告基团和识别结合基团连接起来。
分类:
1,按发光材料类型:小分子有机荧光探针(Chemosensor)、生物荧光探针(Biosensor)
析物结合后,PET过程受阻,荧光基团的荧光得以恢复。
PET荧光探针光谱 变化的特点:
只有荧光强度的变化, 没有波长的移动。
PET荧光信号机制示意图
PET过程可以用前线轨道理论具体解释:若识别基团的HOMO或LOMO轨道 介于荧光团两轨道能量之间,此时就可以发生识别基团与荧光团之间的电子转移 而导致荧光的猝灭;当识别基团与分析物结合后,HOMO轨道能量降低或LUMO 轨道能量升高,使PET受阻,激发态电子可以返回基态,荧光恢复。根据荧光团
有哪些荧光团常用来设计FRET荧光探针的能量供体、受体?
特殊情况: 增强型FRET荧光探针!
当能量受体是一个无荧光的基团(Quencher)时,供体能量荧光被淬灭, 探针无荧光;当能量受体被破坏/移除后,探针荧光恢复。
Turn-on FRET-based Cys 探针
4, 共价键能量转移 (TBET, Through-Bond Energy Transfer)
策略一:基于Coumarin-Rhodamine的FRET荧光探针
第一代:
基于FRET机理的Hg2+荧光探针
第二代:
基于FRET机理的Cu2+荧光探针
第三代:
基于FRET机理的Cu2+荧光探针
基于其他以Rhodamine为能量受体的FRET荧光探针
基于FITC-Rho平台的FRET pH探针
情况一:供电子基团和分析物结合,会减弱其推供电子的能力,使得整个体系电荷分 离程度减弱了,导致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蓝移 (Blue shift)。
光谱蓝移
OR
荧光淬灭
分析物与供电子作用的ICT荧光机制示意图
情况二:拉电子基团和分析物结合,会增强其拉供电子的能力,使得整个体系电荷分 离程度增强了,导致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红移 (Red shift)。
和纳米荧光探针(Nanosensor);
Chemosensor
Biosensor
Nanosensor
2,按发射信号类型:增强/淬灭型(Turn-on/off)和比率型(Ratiometric)荧光探针;
Turn-on fluorescent probe
Ratiometric fluorescent probe
One-photon probe
Two-photon probe
荧光探针的优点:
• 灵敏度高 检测限低至纳摩尔级别 • 选择性好 对特定分析物有响应
• • • • • •
响应时间短 使用方便、成本低 荧光光谱仪、便携式三用紫外仪 实时监测 检测不同时段的信号变化 原位检测 精准检测 可视化检测 肉眼观察或荧光信号具体化 非破坏性检测 保持生物样本的完整性
基于BOD-FITC平台的FRET Cys探针
策略二:通过调节A-D距离的FRET荧光探针
策略三:通过调节吸收波长的FRET荧光探针
基于Cou-Nap平台的FRET H2S探针
基于Cou-SBD平台的FRET Cys探针
基于FRET的荧光探针的特征?
1,具有双荧光团;2,单激发波长和双发射带的比率信号; 3,pseudo-Stokes shift较大。
1, 光诱导电子转移 (PET,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光诱导电子转移是指电子给体或电子受体受光激发后,激发态的电子给体与电子受 体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识别基团与被分析物结合之前,荧光基团受激发,最终被 光激发到激发态的电子不能跃迁到基态,使得荧光基团的荧光淬灭。而识别基团与被分
基于Nap-Rho平台的FRET pH探针
基于BOD-Rho平台的FRET Au3+探针
基于NT-Rho平台的FRET Au3+探针
基于QNL-Rho平台的FRET Au3+探针
基于DNS-Rho平台的FRET Au3+探针
以Fluorescein为能量受体的FRET荧光探针
H2O2
基于Cou-FITC平台的FRET H2O2探针
光谱红移
分析物与拉电子作用的ICT荧光机制示意图
以上情况主要是针对金属离子探针。若拉电子基团与分析物作用之后拉电 子能力减弱,会导致光谱蓝移。
实例:ICT配位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
基于ICT机理的Zn2+荧光探针
基于ICT机理的Zn2+荧光探针
基于PET机理的Zn2+荧光探针
基于PET和ICT荧光机制配位型金 属离子探针的识别基团的差别?
前者以非共轭键连接荧光团, 后者直接连接在荧光团上。
基于ICT机理的Zn2+荧光探针
化学反应型ICT荧光探针
基于ICT机理的ClO-荧光探针
基于ICT机理的甲醛荧光探针
基于ICT机理的ClO-荧光探针
基于ICT机理的Pd0荧光探针
基于ICT机理的GSH荧光探针
基于ICT机理的GSH荧光探针
d-PET
基于d-PET机理的Cys荧光探针
2, 分子内电荷转移 (ICT,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分子内电荷转移是指分子在激发态时发生分子内电子转移,造成正负电荷分离,
形成分子电荷转移态。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分子通常是荧光团上同时连有供电子
基团(电子给体,Donor)和吸电子基团(电子受体,Acceptor), 通过π键提供电子转移的 通道,形成强的推-拉作用的共轭体系,其吸电子基团或推电子基团本身充当识别基 团的一部分。 当识别基团和被分析物结合后,作为识别基团的供电子部分或拉电子部分的推拉电 能力发生的改变,整个体系的的π电子结构重新分布,荧光团的推-拉作用被抑制或强化, 从而导致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发生变化,主要是光谱红移或蓝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