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成因的分析
高三二轮复习流水的侵蚀、堆积和冲淤对地形的影响及地貌形成过程课件
流水的侵蚀、堆积和冲淤对地形的 影响及地貌形成过程
专题讲练
1.(2020·课标全国Ⅰ)阅读图文形材成料,的完先成后下次列序要:求。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 材料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构动性成好平,顶喷山出的冷玄凝武后,岩形、成构平成坦台的地地的形单玄元武。岩如。 图岩平((的12所平顶))先指根示顶山后出据,山、次玄侵某 , 尖序武蚀海 及 顶,岩程拔 少 山并量 的5台度0海玄说0地 ,米拔武明形 指左岩9判0成 出右分0断的米以 构暴 蚀 山别理玄左来 成形露 轻 的理 平武右由因 台成时 , 玄岩的由 顶。于流 地间 构 武台玄: 山不水 、越 成 岩地武同地保侵平长台形上岩喷貌留蚀顶,尖,地成发侵台有顶而山形的时时蚀地较山发、期成玄间程的多,生尖。时武较海调度部的顶间岩晚拔查越分变山越;形发7严特0化的早成现0重征米。玄,。时左,,构武台间右说构成岩地最的明成台形受晚玄地岩平成武侵;、石顶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山顶的尖山玄顶、武山尖岩已顶形经山成没分时有布间台的最地原早的因。特。征,构成尖顶
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 的影响,
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 国地势第一阶梯)向云贵高原、四 川盆地(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构 造运动活跃,
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 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
p86
4.(2021·湖北高三零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瀑布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河床产生落差而形成。随着时间的推 移,瀑布最终消失。右图示意我国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天瀑”剖面及其 形成过程。 (1)从内外力作用和岩性等方面,说出“云台天瀑”的形成条件。 (2)结合图示,分析“云台天瀑”的形成过程。 (3)若“云台天瀑”最终消失,试推测其原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河流侵蚀岸和堆积岸的判断方法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河流侵蚀岸与堆积岸的判断方法一、典例剖析(1)河道平直段,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来判断。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道平直段的右岸,为侵蚀岸,坡度陡;左岸为堆积岸,坡度缓。
南半球相反。
(2)河道弯曲的河段,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来判断。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惯性,在惯性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
(3)根据聚落点和港口区位来判断。
河流堆积岸处泥沙沉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点;侵蚀岸处河道较深,且少泥沙淤积,可以筑港.据此可以推测河流侵蚀岸和堆积岸的分布。
二、例题分析(2019·福建省三明市质检)在河流中,被水流推动的物体重量与流速的6次方成正比。
某校地理野外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某河段进行野外实践活动考察,发现有的河段河床沉积物为鹅卵石,有的河段河床沉积物为细沙,有的河段河床沉积物为鹅卵石与细沙共存,并绘制了沿途河床的地形剖面图。
下图为所考察的河段及其沿途河床的地形剖面图。
据此完成1~2题。
1。
该小组考察过程中发现河床沉积物颗粒最大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
丁答案:C解析:河流水量越大,携带泥沙的能力越强,颗粒大的泥沙被冲得越远。
所以某地沉积物颗粒最大的时期,也就是水量最大的时期,丙地处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水量大,所以发现河床沉积物颗粒最大的地点是丙。
2。
乙地附近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显著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地势趋缓,搬运能力减弱B.位于凸岸,沉积作用显著C。
流量变化大,流速变化大D.降水变化大,侵蚀物质数量多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处是河流凸岸处,河流堆积作用明显,当河流流量大时,堆积物颗粒大,当河流流量小时,堆积物颗粒就小。
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说明河流在此处流量变化大,流速变化大,有时流量大,有时流量小,因而出现颗粒大的鹅卵石与颗粒小的细沙共存现象。
高中地理总复习课件 规范答题模板系列5 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成因的分析
可溶性石灰岩在暖湿气候条件下,与流水中含有 的CO2相遇,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蚀而形成 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 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2.堆积地貌成因解答模板
考向
关键词
答题思路
河流冲 积扇
山口、平缓、减慢 、堆积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 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 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析高考真题——知答题思路 分析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其答题思路为: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模板构建] 1.侵蚀地貌成因解答模板
考向
关键词
答题思路
河谷、沟谷 、峡谷
河床、冲蚀
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岩石、 暖湿的气候
携带、破坏
冰川堆 温度升高、冰川融化、 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
积地貌 冰碛地貌
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典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如下图所示),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 咸水湖。湖面海拔4 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 面积1 920多平方千米。流域冬季盛行西风,大风天气多。纳木错沿岸虽然河流众 多,但在入湖口处均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
河口三 大量泥沙、海水的 角洲 顶托、入海口
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 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 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风力堆 碎屑物质、阻挡、风速 积地貌 降低、堆积
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 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 ,如沙丘等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的形成原理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如下:
1.河流侵蚀地貌:在河流的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从而形成侵蚀地貌。
这种侵蚀作用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溯源侵蚀是指河水从上游向下游流动过程中,由于河水的冲刷作用,使得河床逐渐降低,进而侵蚀河岸,使河流向上游源头延伸。
下蚀是指河水对河床底部的冲刷作用,使河床逐渐降低,加深河流的纵剖面。
侧蚀则是指河水对河岸的冲刷作用,使河岸逐渐崩塌后退,拓宽河流的横剖面。
这些侵蚀作用在不同河段、不同时期的过程有明显差异,从而形成了各种侵蚀地貌,如河谷等。
2.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这些堆积地貌主要包括冲积扇、河漫滩和三角洲。
冲积扇通常出现在河流出山口处,由于河流流速减缓,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扇形地貌。
河漫滩则出现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在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三角洲则出现在河流入
海口的海滨地区,由于河流流速极缓,携带的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水顶托作用,形成三角洲。
总的来说,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与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密切相关。
这些地貌的形成过程不仅受到河流自身特性的影响,还受到地质、气候、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4.4 风力侵蚀地貌+堆积地貌
花岗岩 风化壳
风蚀柱
沙漠
风 是干旱、半干旱地区 地表形态的主要“雕刻师” 风力作用让地面受到破坏,形成风蚀地貌 风中挟带的沙粒在地面沉积,则形成各种风积地貌
锦绣地理微信公众号
二、风成地貌
1.概念: 指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地貌。分为风蚀地 貌和风积地貌。
2.分布: 集中分布在我国北方(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典型气候特征: 干燥多大风昼夜温差大
起沙条件 植被缺少、地表湿度小,无冰覆盖等
7.风沙危害与u 治理措施
(1)风沙活动的危害
沙埋
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
风蚀 污染大气
破坏建筑物;土壤肥力下降;大风袭击(毁坏房屋、刮翻火 车、摧毁电杆,造成人、畜伤亡)。
沙石、浮尘弥漫,空气浑浊,危害人体健康。
影响生产生活 影响交通出行与安全、室外作业等。
2024届高考一轮大单元专题复习
单元4:地球上的地貌
4.2 外力作用与地貌
锦绣地理微信公众号
课程标准 ①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②结合实例,解释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通过对课标及考情的分析,学习目标和备考建议如下:
学习目标: ①常见地貌的识别和描述常见地貌景观的特征。(重点) ②结合实例解释外力作用及其在地表形态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重难点) ③能辨析河流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常见的河流地貌,并能分析其形成条件。(重点) ④能合理推导和解释河流地貌的发育和演化过程。(难点) ⑤知道地貌观察的顺序,明确地貌观察的内容。(难点) 备考建议: 1. 高考这部分内容考察是对常见的地貌类型的判读和认识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分布区及自然环境特点, 特别要积累常见的地貌的主要典型分布地区的区域地理知识的积累。 2.高考这部分内容考查一般以景观示意图、示意图等地图形式出现,所以解题时要特别注重对景观示意图、 示意图等地图的仔细阅读,应用逻辑思维方法从中发现地貌判读的细节和推导分析其成因和演化过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考试试题解题思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试题解题思路一、知识讲解1.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题目的类型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一是判断影响侵蚀地貌或沉积地貌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二是分析形成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原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该地貌的;三是描述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
2.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题目成因的答题思路角度分析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其答题思路为:3.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模板二、经典高考试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解题流程】1.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1)材料中“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青藏铁路……”说明该地为青藏高原地区。
(2)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就地起沙”说明沙源不是大风从外地刮来的,而是本地产生。
沙源应该是来自错那湖东北部(铁路附近)沿岸地区,包括河流入湖处的河滩和湖水下降出露的湖滩。
2.从设问材料中获取信息设问中“冬春季”这个时间点,可知此时间河、湖水位低,河滩和湖滩出露泥沙面积大,成为沙源。
答案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
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
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河流侵蚀岸和堆积岸的判断方法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河流侵蚀岸与堆积岸的判断方法一、典例剖析(1)河道平直段,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来判断。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道平直段的右岸,为侵蚀岸,坡度陡;左岸为堆积岸,坡度缓。
南半球相反。
(2)河道弯曲的河段,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来判断。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惯性,在惯性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
(3)根据聚落点和港口区位来判断。
河流堆积岸处泥沙沉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点;侵蚀岸处河道较深,且少泥沙淤积,可以筑港。
据此可以推测河流侵蚀岸和堆积岸的分布。
二、例题分析(2019·福建省三明市质检)在河流中,被水流推动的物体重量与流速的6次方成正比。
某校地理野外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某河段进行野外实践活动考察,发现有的河段河床沉积物为鹅卵石,有的河段河床沉积物为细沙,有的河段河床沉积物为鹅卵石与细沙共存,并绘制了沿途河床的地形剖面图。
下图为所考察的河段及其沿途河床的地形剖面图。
据此完成1~2题。
1.该小组考察过程中发现河床沉积物颗粒最大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C解析:河流水量越大,携带泥沙的能力越强,颗粒大的泥沙被冲得越远。
所以某地沉积物颗粒最大的时期,也就是水量最大的时期,丙地处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水量大,所以发现河床沉积物颗粒最大的地点是丙。
2.乙地附近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显著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地势趋缓,搬运能力减弱B.位于凸岸,沉积作用显著C.流量变化大,流速变化大D.降水变化大,侵蚀物质数量多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处是河流凸岸处,河流堆积作用明显,当河流流量大时,堆积物颗粒大,当河流流量小时,堆积物颗粒就小。
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说明河流在此处流量变化大,流速变化大,有时流量大,有时流量小,因而出现颗粒大的鹅卵石与颗粒小的细沙共存现象。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一、典例引领由于河流的天然改道或改向使河道发生平面迁移的现象叫河道变迁。
单位时间内河道迁移的距离叫河道变迁速率。
平原上河道不断弯曲,洪水期间自然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河水逐渐干涸,河岸成为陡坎。
为了研究河道变迁情况,1968年,科研人员调查了北半球某河流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的分布,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四处数码所在区域,河道变迁速率最大的是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2.图中该河流在M处的流向是A.向北流B.向南流C.向西南流D.向西北流3.乙处的树龄大于甲处,原因最可能是乙处A.河漫滩面积较大B.积水时间较短C.位于河流下游D.河道形成较早【答案】1.B 2.D 3.B【解析】1.树木生长在河漫滩上,因此树龄的大小可反映该地河漫滩的形成时间,树龄相等的地区说明为同一个时段形成的河漫滩,树龄越大说明其所在的河漫滩形成时间越早。
图示树龄等值线每两条相邻的等值线间树龄都相差25年,即它们所在的河漫滩的形成时间差相同;河道变迁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河道迁移的距离”,则树龄等值线分布密度越大的地方,说明相同时间内河漫滩的变化范围越小,即相同时间内河道迁移距离小,而树龄等值线分布密度越小的地方,说明相同时间内河漫滩的变化范围越大,即相同时间内河道迁移距离大。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树龄等值线最稀疏、密度最小的地方是②处,故选B,A、C、D错。
2.注意图中指向标,右侧为正北,则图示区域左侧为正南、上侧为正西、下侧为正东;通常河流上游河道较窄,越向下游河道越宽,观察图示河流,河道左侧较窄、右侧较宽,可以推测河流流向大致为自南向北流;河漫滩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图中河漫滩主要分布于河流的西边(图示上侧),说明河流侵蚀的是东岸,且该地位于北半球,根据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右岸侵蚀)也可以推测出河流的流向大致为自南向北流;因此M段河流的流向是由东南流向西北,故选D,A、B、C错。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形成过程答题模板
侵蚀地貌堆积地貌形成过程答题模板侵蚀地貌是地球表面由风、水、冰等各种外力作用所造成的地貌形态。
与之相对的是堆积地貌,它是由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特征。
本文将探讨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并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入分析。
1. 侵蚀地貌的形成侵蚀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到自然力量的侵蚀作用。
当雨水集聚、流动,形成河流时,它会带走表面物质,逐渐形成了河谷和峡谷。
而风的侵蚀则主要体现在沙漠、草原和沿海地区。
风带走了表面的细沙和尘埃,形成了风蚀洞、沙丘等地貌特征。
冰川侵蚀也是地貌形成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因素。
冰川的流动会将岩石碾磨成碎片并带走,形成了冰川谷和冰川湖等特征。
2. 堆积地貌的形成堆积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沉积作用的影响。
当河流流经山地时,水流速度减慢,携带的泥沙、砾石等物质被沉积在河床上,逐渐形成河流沉积平原和三角洲。
冰川的融化也会导致冰后湖泊的形成,湖泊周围的岩石碎屑沉积,形成冰后湖泊平原。
海浪、潮汐等海洋作用也会使海岸线发生变化,形成沙滩和沿海平原。
3. 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关系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是互相影响、相互转化的过程。
侵蚀地貌形成的物质被带走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沉积,形成堆积地貌。
而堆积地貌的破坏和侵蚀也会改变原来的地貌形态。
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了山地,而河流的沉积作用又会形成河谷平原。
4. 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意义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代表了地球表面的动态变化。
通过研究它们,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和环境变化。
它们也对土地的利用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对侵蚀地貌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地质灾害,制定合理的防灾措施。
对堆积地貌的研究可以指导农业、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是自然界中的一种重要现象。
它们不仅反映了地球表面的变化,同时也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
我们应该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法则,努力保护和维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典例分析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风沙地貌发育普遍且典型,河岸两边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沙坡地独特景观。
以河漫滩为依托,沿山坡爬升,常形成高差大于200米的爬升沙丘。
是一条流淌在沙漠上的江,简称为“沙江”,两岸河谷平原宽广,形成辫状水系,中游汇集了几条主要支流。
流域内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流域土地总面积13.1%,且沙漠化具有继续发展的趋势。
这里阡陌相连,人烟稠密,是西藏最主要和最富庶的农业区。
左图示意雅鲁藏布江,右图为“沙江”景观。
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多形成辫状水系的原因。
【答案】洪水期含沙量大;洪水流出山口,河谷比较开阔,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流域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
【解析】辫状水系多形成于平坦开阔的河流中下游地区。
雅鲁藏布江洪水期含沙量大;洪水流出上游山口,进入比较开阔的河谷,这里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变换,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流域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
命题突破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1.河谷的发育河流的上游,往往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作用表现强烈,常形成峡谷、急流和瀑布;河流的下游,堆积作用明显。
2.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
跟踪训练下图中甲为常年有河水的河床,乙为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露出的河漫滩,丙为高度高于洪水期河流水位的阶地。
读图回答1—2题。
1.阶地一般是由河漫滩发育而来,当原来的河漫滩高出河流洪水期水位时便形成阶地。
那么河漫滩发育成阶地的原因可能是A.河流流量减少B.地壳抬升C.地壳下降D.植被破坏2.在图中,河谷的右侧较为陡峭,河谷的左侧较为和缓,这种河谷称为“不对称河谷”。
“不对称河谷”一般分布在河流的A.上游河源处B.山口冲积扇处C.中游的河流弯曲处D.河流入海口处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第1课时 河流侵蚀、堆积地貌
第1课时河流地貌一、河流侵蚀地貌1.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2.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强大的流水作用会侵蚀岩石,使岩石向着河流的上游方向逐渐消退,这是溯源侵蚀。
三峡横断面呈“U”形,属于“下蚀”;荆江河段的河流侵蚀属于侧蚀;二、河流堆积地貌1)在山区的谷口形成了洪积—冲积平原。
在山区地势较陡,河流或季节性的洪水在山区内水流速度很快,侵蚀作用剧烈,携带着大量砾石和泥沙。
但当水流流出谷口时,地势突然变得平缓,水道也变得开阔,因而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减弱,使得水流所携带的泥沙逐渐沉积下来,就形成了洪积扇或冲积扇。
由多个冲积扇或洪积扇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洪积—冲积平原。
洪积—冲积平原的形成过程: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降低—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堆积。
2)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而侧蚀作用较强。
由于河道弯曲,使得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的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当洪水季节到来时,河漫滩被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的形成过程: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3)河流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当河流入海时,如果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的形成过程:水下坡度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连接形成三角洲平原。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1、四大文明古国各属于什么大江大河的流域?中国——黄河流域;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古印度——印度河流域;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2、青藏高原上的聚落为什么沿河谷伸展?这与那里的自然条件有着怎样的关系呢?青藏高原由于海拔很高而寒冷,土壤贫瘠。
主观题常考的5-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主观题常考的15题型之五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题目[题型解读]1.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题目的类型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一是判断影响侵蚀地貌或沉积地貌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二是分析形成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原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该地貌的;三是描述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
2.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题目成因的答题思路分析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其答题思路为:[答题模板][2013·山东文综,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 mm 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 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图1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图1 图2指出图2中P 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6分)【思维流程】答案 冲积扇(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模板 应 用]1.[2014·新课标Ⅰ,36(1),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6分)答案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
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2013·课标Ⅱ,36(1),(3),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高三复习堆积地貌的知识点
高三复习堆积地貌的知识点地貌是地球表面的风化和侵蚀以及物质的运移所造成的地形特征。
在地理学中,地貌被分为多种类型,其中之一就是堆积地貌。
高三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堆积地貌的相关知识点,本文将对堆积地貌的定义、形成原因、主要类型以及对人类的影响进行论述。
一、堆积地貌的定义堆积地貌是指由风、水或冰等自然力量在地球表面沉积物质,形成的表面特征。
在地质长时间的作用下,沉积物层逐渐堆积形成不同形态的地形,从而形成丘陵、平原、河口等地形。
二、堆积地貌的形成原因1. 风力作用:风是堆积地貌形成的重要力量之一。
风能够携带大量的沙尘颗粒,当风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时,便会产生沉积作用,使得沙尘逐渐沉积形成丘陵、沙丘等地貌。
2. 水流作用:水是地表堆积地貌形成的主要力量。
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能够携带大量的悬浮颗粒和沉积物质,在特定的区域和流动条件下,这些物质会沉积并积累,形成河湖平原、三角洲等地貌。
3. 冰川作用:冰川是堆积地貌形成的重要力量之一。
冰川能够将大量的冰雪颗粒和碎石搬运至远离源头的地区,并在气候条件逐渐变暖的过程中开始融化沉积,形成冰碛、冰丘等地貌。
三、堆积地貌的主要类型1. 丘陵地貌:丘陵地貌主要由风、水等自然力量形成。
其特点是起伏不平,丘陵间谷的分布较为密集,地势较高。
2. 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大型河流、湖泊沉积物质所形成的宽阔平坦的地貌。
它分为河流平原、冲积平原、海岸平原等不同类型,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3. 河口地貌:河口地貌是河流在靠近海洋的地方形成的地貌。
河口地貌一般具有三角形的形状,由于沉积物的堆积,形成了丰富的河口湿地资源。
4. 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冰川长期的堆积和侵蚀结果,包括冰碛、冰丘、冰融湖等地貌类型。
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
四、堆积地貌对人类的影响1. 农业利用:许多堆积地貌类型的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丘陵、平原和河口地貌等被广泛用于种植农作物,为人类提供粮食和原材料。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河流的侵蚀和堆积地貌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地貌一、典例引领1.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
下图反映了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
据此回答(1)~(2)题。
(1)形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起伏大B.地面断裂下陷C.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2)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沉积地貌的是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C (2)B [第(1)题,图中河流形态呈蛇曲状,形成这种河流形态的主要原因是在河流弯曲处,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沉积,使河流的弯曲程度加大。
第(2)题,诗句中的“白鹭洲”属于流水沉积地貌。
] 二、考点透析1.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河流的侵蚀类型包括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三种类型,三种侵蚀类型对河流的影响各不相同。
具体如下表所示:2.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特点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三、题组训练某河谷一处高约二百米的巨大沉积岩崖壁上分布着许多直径小于一米的洞穴,河谷所在流域一直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
下图是“崖壁洞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洞穴成因最有可能与下图________景观的成因一致。
( )2.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A.年均河水位线在持续上升B.海拔越高,洞穴的年龄越轻C.海拔越高,岩层年龄越老D.高处洞穴较少,可能是久经外力作用而消失读“地貌模式图”,回答3~4题。
3.由图可知( )A.沉积物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C.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4.该地貌主要分布于( )A.河流入海口B.山间河谷出口C.大江大河中下游D.盆地中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5~6题。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典例分析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风沙地貌发育普遍且典型,河岸两边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沙坡地独特景观。
以河漫滩为依托,沿山坡爬升,常形成高差大于200米的爬升沙丘。
是一条流淌在沙漠上的江,简称为“沙江”,两岸河谷平原宽广,形成辫状水系,中游汇集了几条主要支流。
流域内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流域土地总面积13.1%,且沙漠化具有继续发展的趋势。
这里阡陌相连,人烟稠密,是西藏最主要和最富庶的农业区。
左图示意雅鲁藏布江,右图为“沙江”景观。
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多形成辫状水系的原因。
【答案】洪水期含沙量大;洪水流出山口,河谷比较开阔,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流域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
【解析】辫状水系多形成于平坦开阔的河流中下游地区。
雅鲁藏布江洪水期含沙量大;洪水流出上游山口,进入比较开阔的河谷,这里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变换,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流域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
命题突破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1.河谷的发育河流的上游,往往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作用表现强烈,常形成峡谷、急流和瀑布;河流的下游,堆积作用明显。
2.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
跟踪训练下图中甲为常年有河水的河床,乙为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露出的河漫滩,丙为高度高于洪水期河流水位的阶地。
读图回答1—2题。
1.阶地一般是由河漫滩发育而来,当原来的河漫滩高出河流洪水期水位时便形成阶地。
那么河漫滩发育成阶地的原因可能是A.河流流量减少B.地壳抬升C.地壳下降D.植被破坏2.在图中,河谷的右侧较为陡峭,河谷的左侧较为和缓,这种河谷称为“不对称河谷”。
“不对称河谷”一般分布在河流的A.上游河源处B.山口冲积扇处C.中游的河流弯曲处D.河流入海口处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成因分析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成因分析
侵蚀由于水的流动,带走了地球表面的土壤,使得土地变得贫瘠,岩石裸露,植被破坏,生态恶化,时间长了就改变的地貌。
侵蚀可分为风化、溶解、磨蚀、浪蚀、腐蚀和搬运作用。
这些会引起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又使得生态更加恶化。
于是土地退化,无法耕种。
植物死亡,地表裸露。
恶劣的生态又更导致气候的变化,使得整个人类生存的环境变坏。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3种:一是判断影响侵蚀地貌或沉积地貌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二是分析形成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原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该地貌的;三是描述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成因的分析
一、典例引领
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
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
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
读图回答问题。
(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
(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
(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
【答案】(1)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
(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
(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
【解析】(1)冰川是由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的条件是有降水(降雪)、气温低;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从地形入手分析该地气温高、降水少的原因。
(2)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自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
(3)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说明秋季此处玉多且出露河滩;结合河流夏季汛期搬运能力强,但此时河水水位高,不易发现河床中的玉石,而秋季水位下降,玉石出露分析即可。
二、考点讲解
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成因的分析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一是判断影响侵蚀地貌或沉积地貌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二是分析形成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原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该地貌的;三是描述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
分析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其答题思路为:
[模板构建]
1.侵蚀地貌成因解答模板
2.堆积地貌成因解答模板
三、考点训练
1.图中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A.背斜构造B.向斜构造C.断层构造D.板块构造
2.图中乙处河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风化作用
下图中甲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是“EF河段河床示意图”,丙是“河流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
据此完成3-5题。
3.甲图中AB段河流
()
A.由西北流向东南B.由东南流向西北C.水位A处低于 B处D.不能确定
4.丙图中河流出现最高水位时,可能是由于出现下列现象中的造成的()
A.气旋活动频繁B.梅雨连绵C.冰雪融化D.春雨霏霏
5.关于乙图中EF的河床剖面的描述及形成理由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E岸河床较缓,F岸河床较陡;②E岸河床较陡,F岸河床较缓;
③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发生偏向,F岸遭受冲蚀力大;
④由于该处河流是弯道,E岸遭受冲刷力大。
A.①③B.①④C.②④
D.②③
下图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等高距为50米,AB为空中索道,回答6—7题。
6.乘索道上行的方向是()
A.东北B.西南C.正北D.正南
7.图中索道AB的长度最接近(提示:AB图上距离约为6厘
米)()
A.280米B.310米C.350米D.380米
8.甲处断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28m B.18m C.65m
D.200m
9.图中有一瀑布,瀑布及其最佳观赏的位置分别是
A.甲、乙B.甲、丁C.乙、丙D.乙、丁
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及河流分布示意图,其中河流呈现“双沟同源”分布状况。
据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河流呈“双沟同源”分布的原因可能是()A.火山活动和流水侵蚀的影响B.地震和流水堆积的影响
C.泥石流和流水侵蚀的影响D.滑坡和流水堆积的影响
11.我国下列地区中,易形成此类地貌的是()
①三江并流地区;②三江源保护区;③东北五大连池地区;④东南丘陵地区。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下图为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至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
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正确的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乙甲
13.丙侵入岩脉应属于()
A.沉积岩B.岩浆岩C.变质岩D.资料不足,无法判断
14.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最有可能找出石油和天然气的是()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15.下列地貌成因搭配中错误的是
A.峡谷——流水侵蚀B.冲积扇——流水沉积
C.沙丘——流水沉积D.风蚀洼地——风力侵蚀
河流侵蚀作用在不同的阶段,同一河段的不同河岸表现不同。
据此回答2-4题。
16.下列地貌由河流侵蚀作用而形成的是
()
A.北美五大湖B.挪威峡湾海岸C.太湖平原D.科罗拉多大峡谷
17.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A.伸长、加深、展宽B.展宽、加深、伸长C.伸长、展宽、加深D.展宽、伸长、加深
18.河流在弯曲处的流水作用一般是
()
A.凹岸、凸岸均为侵蚀B.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C.凹岸侵蚀、凸岸堆积D.凸岸、凹岸均为堆积
二.综合题
19.下图所示为山东半岛某地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所代表的地貌类型与I、II、III地对应的正确顺序是I___、II____、III____。
(2)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请你为I、II、III区域的土地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3)简述I、II、III区域开发利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B【解析】甲处山地的地层有明显的向下弯曲,即为向斜。
2.A【解析】图中乙处河谷为河流流出山区后,向两侧展宽的侧蚀作用为主。
3.A【解析】据丙图可知,A水文站水量变化较大,B水文站水量较平稳,且两者之间有湖泊,可以得出A在B的上游,从而判断河流流向应为自西北流向东南。
4.B【解析】丙图中最高水位出现在6月,据锋面雨带移动规律,6月恰好是我国江淮地区进入梅雨季节,符合题意。
5.C【解析】考虑我国及流向、地转偏向力影响,F为凹岸,E为凸岸,图示相反,故应考虑河道弯曲,E岸侵蚀成凹岸,致河床较陡,河道弯曲可能与地形、地质或人为等因素有关。
6.C【解析】由B到A与图中指向标方向相同,即为由正南向正北。
7.B【解析】据比例尺1cm代表50米,BA为斜坡(高差为100米),则斜坡线长应为310米左右。
8.C【解析】甲处有两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为50m,则甲处断崖的相对高度取值范围为50m≤△H<150m。
9.D【解析】瀑布应出现于河流流经断崖处(乙),观赏瀑布应适当位置仰观(丁)。
10.C【解析】由于泥石流阻塞了河道,河水被迫分流,出现一条河流后分成两条河流现象。
11.D【解析】出现此类现象的地区多为多雨且地质灾害相对较多的山地丘陵区。
12.A【解析】从图中地层的顺序关系与侵入岩脉之间的交叉关系看,应先有褶皱、后有断层,最后丙侵入岩冲断乙附近地层,形成复杂的地质关系。
13.B【解析】侵入岩是岩浆岩的一种类型。
14.A【解析】丁处向斜,是地下水和煤的储藏处;甲处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理想储藏处;乙处断层,石油天然气不易储藏,丙处侵入岩,最可能有有色金属矿。
15.C【解析】沙丘是风力搬运与堆积而成。
16.D【解析】北美五大湖、挪威峡湾海岸均是冰川侵蚀而成;太湖平原是流水堆积而成;科罗拉多大峡谷是科罗拉多河侵蚀而成。
17.A【解析】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从方向性来看分别是向上游、向深处和向
两侧发展,即分别为伸长、加深和展宽。
18.C【解析】从发展的趋向看,河流在弯曲处的流水作用一般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19.【解析】河流上游山地丘陵区相对高度大,表现为河流的河谷深而窄;中游平原则表现为宽而浅的河谷断面;下游河口最常见的为河口三角洲;三段因果发展各自的产业类型,思路清晰;区域开发利用中的注意问题则要从逆向思维的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当今比较典型的现实问题作答。
【答案】(1)② ③ ①
(2)Ⅰ(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果业(建设水源林);Ⅱ(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种植业);Ⅲ(河口滩涂和海域)宜发展水产养殖业。
(3)Ⅰ(山地、丘陵)地区如植被破坏,将导致水土流失;Ⅱ(平原)地区如不合理灌溉将造成土地的次生盐渍化;Ⅲ(河口附近)地区过量抽取地下水,将出现海水倒灌(引发咸潮等),地下水质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