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

合集下载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版部编)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版部编)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田园生活”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4篇课文。

文章语言优美,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

《古诗词三首》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田园风光图;《乡下人家》描写了自然和谐、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天窗》描写了乡下屋顶上小小的天窗带给孩子们的美丽、神奇的想象;《三月桃花水》抒发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目标古诗词三首21.认识2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3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词三首》。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积累优美的句段,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5.自主阅读《三月桃花水》,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

乡下人家 2 天窗 2 三月桃花水 1 习作 21.转述时要注意人称的转换,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把“我的乐园”介绍给同学,表达出自己快乐的感受。

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2.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策略1.朗读入意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先引导学生熟读诗词,再借助文字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

2.想象入情境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再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入情入境。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宿新市徐公店》课时目标1.认识“徐、篱、疏”3个生字,会写“宿、徐、篱、疏”4个字。

1《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案:《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词三首》,使学生能够理解诗词的大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感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会珍惜幸福的生活,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1. 学习《古诗词三首》的诗词语言,理解诗词的意境。

2. 通过朗读、感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诗词的大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难点:感悟诗词的意境,理解诗中的关键字词。

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诗词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诗词,通过朗读、问答等形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简介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

二、学习诗词一《乡村四月》(10分钟)1. 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词大意。

2. 教师讲解诗词内容,解析关键字词。

3. 学生朗读诗词,体会作者情感。

三、学习诗词二《渔歌子》(10分钟)1. 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词大意。

2. 教师讲解诗词内容,解析关键字词。

3. 学生朗读诗词,体会作者情感。

四、学习诗词三《所见》(10分钟)1. 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词大意。

2. 教师讲解诗词内容,解析关键字词。

3. 学生朗读诗词,体会作者情感。

2. 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词中的画面。

3. 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诗词,分享感受。

板书设计:《古诗词三首》一、《乡村四月》二、《渔歌子》三、《所见》作业设计:1. 熟读《古诗词三首》,理解诗词大意。

2. 结合诗词内容,发挥想象,画出你心中的诗词画面。

3. 选择一首你喜欢的古诗词,分享你的感受。

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在教学内容部分,对于《古诗词三首》的具体内容没有详细阐述。

补充说明:《古诗词三首》分别是宋代诗人翁卷的《乡村四月》,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以及清代诗人袁枚的《所见》。

这三首诗词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季节的乡村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情景,以及诗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二首古诗《静夜思》。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学生们将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同时提高对古典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静夜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朗读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古诗的意境理解:由于古诗表达方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诗歌韵律的把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对小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反复朗读和指导来掌握。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朗读:学生集体朗读《静夜思》,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3. 讲解:教师对古诗进行逐句讲解,解释诗句中的难点和意境。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5. 背诵:学生独立背诵《静夜思》。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静夜思》2. 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仿佛是地上的霜。

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故乡。

4. 诗句解释:解释诗句中的难点和意境。

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静夜思》。

作业设计1. 背诵《静夜思》。

2. 写一篇关于《静夜思》的感受和理解的短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朗读等方式,使学生理解了《静夜思》的意境和情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同时,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四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四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教材简析】《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的心境。

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好教材。

此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锤炼历来被人所称道,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诗中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游子的心。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

词风缠绵而不颓废,清丽自然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意境也由此更加深长。

选编这三首诗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几首诗词的对比诵读,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设计理念】追求古诗学习的人文性、个性化。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提升感悟内涵,达到入情,悟情,融情,升情的目的。

【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括《咏柳》、《春晓》、《绝句》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春天的景色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方面仍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深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情感。

2.难点:领悟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意境,发挥想象,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春天世界。

2.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深入剖析古诗的意境和内涵。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古诗文本、图片、音乐等的课件。

2.资料:收集与春天相关的图片、诗歌等资料,用于展示和拓展。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如柳树、花朵等,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魅力。

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逐一向学生展示三首古诗《咏柳》、《春晓》、《绝句》,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和作者。

3.朗读与背诵(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注意停顿、语气等。

然后,学生进行背诵,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反思)

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能读懂古诗词,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词的意思。

4.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春夏时节的美丽景色。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词描绘的情景。

2.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春夏时节的美丽景色。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描写夏天的吗?今天,我们就跟随宋代诗人范成大走进他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气息!(板书课题,释题,简介作者)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读古诗,字音读正确,学习生字词。

2.齐读,划停顿节奏。

(教师正音,指导学生注意读出诗的节奏)3.多种形式读古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夏季)4.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5.教师指导部分词语。

6.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指名说,同桌互相说)7.再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师生齐读)三、细读古诗,深入探究1.出示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学生说诗句的意思。

(正值江南初夏时节,梅子金黄杏子也成熟了,麦花雪白雪白的,金黄的油菜花稀稀落落。

)(2)诗句中描述了哪几种景物?这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师:多美的景色呀! 诗人把它凝练成一句诗就是——(生接读:“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你看,诗人就是这样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短短的两句诗,就勾勒出了如此美妙的景色。

(用换字法体会“肥”“稀”这两个字的精妙之处。

)(3)现在,谁来把这句诗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从你的朗读声中也感受到这种美。

2.出示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指名说诗意。

(夏天日长,篱笆边无人过往,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翩翩飞舞。

)(2)为什么篱笆边没有行人,他们都到哪儿去了?(引导学生结合“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即夏天人们的劳动情况进行充分的讨论、想象,感受农民的辛苦)师:初夏时节,田野里风光如画,农民辛勤忙碌,蜻蜓和蝴蝶在庭院里自由自在,上下翻飞。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1. 古诗词三首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杨万里,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

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

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

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闭门谢客。

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栻介绍,才得接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2)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2)

吗?预设: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

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

“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宿新市徐公店: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4.读诗题。

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宿/新市/徐公店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

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

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借助课文注释及其他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生字①注意读准平舌音“宿”,翘舌音“疏”,边音“篱”②指导书写“篱、疏”注意“篱”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倒数第二笔是撇折。

“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一笔是横撇,下面的“止”最后一笔横要变成提。

鼓励学生自主预习课文,解决字词障碍,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

(2)词语理解。

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疏疏:稀疏。

阴:树荫。

三、图文结合,初读感知1.了解景物。

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

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预设:杨万里在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篱笆)“树”“菜花”(油菜花)“儿童”“黄蝶”;预设: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篱落”指的就是篱笆;“树头”是指树枝上。

1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 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词。

理解诗词的大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渔歌子》、《望洞庭》。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词。

难点:理解诗词的大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古诗词文本3. 相关背景资料图片4. 音频资料(古诗词朗诵)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

2. 简介本节课将要学习的《乡村四月》、《渔歌子》、《望洞庭》三首诗词的背景。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三首诗词,注意诗词的节奏、韵律。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理解诗词的大意。

三、合作探究(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四、课堂展示(10分钟)1.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课堂展示,可以采用朗诵、表演、绘画等形式。

2. 教师点评、指导。

2. 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古诗词的积累和创作。

板书设计:1.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作业设计:1. 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词。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赏析,写一篇短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古诗词的韵味和美感。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 精品教案设计(含板书和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 精品教案设计(含板书和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读写“宿”字。

“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再齐读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

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

(出示朗读的节奏)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清平乐·村居》中的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清平乐·村居》,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3.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关注诗词,想象画面,能描述出词中呈现的情景。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背背默默,巩固提升。

(1)检查《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的背诵情况。

背给家长听一听。

(2)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默给家长看一看。

2.由诗及词,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词。

请大家快速地看一下课文,说一说诗和词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预设:题目不同:“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句式不同:词分上阕和下阕(或上片和下片)两部分,每句字数不同。

二、初读宋词,疏通字句1.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一下对辛弃疾的了解情况。

预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投归南宋。

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富有爱国热情。

有《稼轩长短句》传世。

(2)简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清平乐·村居》是作者晚年遭受朝廷中的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

2.通读全词,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词,注意读好每句的节奏。

预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引导学习生字。

“锄”可用熟字“加一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需特别注意这里的“剥”字,在文中读“bō”。

“剥bō”是文读,义同“剥bāo”,“剥bāo”是白读,用于口语,如“剥皮、剥花生”等。

另外,这首词中有两个较为特殊的字音:“乐yuè、亡wú”,引导学生关注并读准。

1《古诗词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1《古诗词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说明:教学设计一基于学情起点,引导学生学会想象和表达画面,初步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时依照古典诗词教学的一般步骤,设计了诵读古诗、理解大意、想象画面、拓展延伸的教学板块,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了解古诗,感受古诗内在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对诗句所描述的画面展开想象,感受杨万里目睹暮春时新绿景色和儿童“追蝶”时的快乐与兴奋之情,感受范成大诗中田园生活的忙碌与闲趣。

《清平乐·村居》的教学立足于学生初次接触宋词,从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含义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想象并表达村居画面,体会词作中蕴藏的情感。

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杂、篱”2个字,会写“杂、稀”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背诵这首诗。

3.能想象并说出诗歌表现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感受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营造氛围引入:今天,我们将开始新学期、新的单元的学习。

在这里,我们会偶遇纯朴的乡村,那一道道独特的风景,那一幅幅和谐的画卷,定会带给你别样的感受。

板书《四时田园杂兴》诗题,学生齐读诗题。

二、理解诗题,初读古诗1.借助注释,理解诗题。

(1)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注释理解:“四时”,指四个季节,即春夏秋冬;“杂”,平舌音;“兴”在这里读第四声;“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2)介绍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系列古诗:范成大看遍了乡村四季不同的景色,写了一系列的《四时田园杂兴》,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的是初夏时节。

2.自由朗读。

(1)扫除读诗障碍,重点指导:篱:教写“篱”字,引导学生关注竹字头,出示图片理解词义。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教案2023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教案2023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教案2023教学内容本课为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继第一课时对古诗词的基本理解之后,深入学习三首古诗的意境、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所选古诗词为《春晓》、《静夜思》和《寻隐者不遇》,均出自唐宋时期著名诗人,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所选古诗词,理解诗句中的生字词,掌握古诗词的基本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教学难点1. 词语理解:古诗词中的一些词汇与现代汉语的用法有所不同,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词语的古义。

2. 意境体会: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深层次情感和意境,特别是对诗中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

3. 文化背景:介绍唐宋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词的背景资料、插图和朗读示范。

2. 古诗词文本:每位学生一份,确保人手一册。

3. 绘画材料:供学生创作诗词插画使用。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第一课时所学内容,以一首简短的古诗引入新课。

2. 朗读与解析: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词,逐句解析诗句含义,讲解生字词。

3. 情境体验:通过音乐、图片等辅助手段,创设与古诗词相匹配的情境,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

4. 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首古诗进行深入研究,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5.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以绘画或写作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6. 总结与反馈: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学生反馈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 核心内容:三首古诗的标题、作者、生字词、韵律特点、意境和文化背景。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精品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精品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茅、檐”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清平乐·村居》,并背诵这首词。

3.能想象这首词描绘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重点】能想象这首词描绘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难点】能想象这首词描绘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复习导入,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相机评价。

(板书:古诗词三首)(1)听写上节课学写的8个字。

(2)指名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

(3)全班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2.引导: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两位南宋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

南宋时期还有位大词人辛弃疾,他在农村一住就是二十多年,写下了很多描绘乡村生活的词。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1)教师出示整首词,学生齐读。

引导: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预设1:题目的写法不同。

预设2:前面两首古诗每句字数一致,这首词的句子有长有短。

预设3:前面两首诗不分段,这首词分为上下两段。

(2)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对词有初步的认识。

补充资料: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分隔号将词牌和题目分开;词的句子有长有短;词分上阕和下阕两个部分。

(板书:上阕下阕)3.过渡:大词人辛弃疾在《清平乐·村居》中为我们描绘了哪些画面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词去看看吧!设计意图: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观察先让学生自主发现词和古诗的不同之处,再结合资料,引导学生对词这种文学体裁有初步的认识。

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读好整首词的停顿,并结合词的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清平乐·村居》的大意。

2.探究过程(1)引导学生读好整首词的停顿。

(2)借助词的注释,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意。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⑵、理解“看不厌”: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⑶、品析: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

而神总是“超凡”的,神总是“脱俗”的。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词:《春晓》、《鸟鸣涧》和《宿建德江》。

这三首诗都是描绘大自然美景和诗人内心情感的优秀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同时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词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古诗词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图片、音乐等素材。

2.教材:准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词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词,引导学生跟随课件朗读,注意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解释生词和句子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古诗词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古诗词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内容概述】【单元核心目标】1. 在活动体验中,能根据要求提取语言文字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初识表达思想感情的关键语句。

2.在阅读的引领下,能写出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注意用关键语句表达情感,将自己的快乐融入习作,写出乐园“乐”在哪里。

【单元任务群目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1.认识20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26个词语。

2.朗读并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卜算子·咏梅》。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1.能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想象体会句中的画面和情境。

3.能认真倾听,记住别人话语的要点,并准确转述。

4.能读懂书面通知要求,根据对象进行转述。

5.能联系语境,展开联想,选择词语说一说乡村或城市生活。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1.推荐阅读:《春种秋收》《像风一样奔跑》。

2.实践活动:(1)让学生亲身走进乡村,感受生活的美丽景致,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2)根据通知要求及对象正确转述。

【单元任务群设计】1 古诗词三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乡村生活独特、迷人的景致,丰富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感受乡村生活的魅力,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能根据课文描绘的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思维能力:学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审美创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关键语句表达情感的,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前解析】本课由三首古诗词构成,前两首分别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及杨万里的名作。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选自《四时田园杂兴》,《四时田园杂兴》共有六十首,全诗都是写景,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诗句浅近通俗,却意境悠远。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整首诗给人留下了无尽想象的空间。

1《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1《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教案:《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词三首》;理解每首诗词的大意和意境,体会诗词中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和美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古诗词三首》:包括《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词三首》;理解每首诗词的大意和意境。

难点:理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诗词文本;3. 相关图片或插图;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习《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的诗词内容。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三首古诗词?谁能背诵其中的一首?二、朗读与背诵(10分钟)1. 引导学生正确朗读《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

2. 鼓励学生背诵这三首诗词,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三、理解与欣赏(10分钟)1. 针对每首诗词,引导学生理解其大意和意境,解释生词和难句。

2. 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美感。

四、合作探讨(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词进行讨论。

2. 引导学生从词汇、句式、意境等方面分析诗词的亮点和特点。

3.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五、作业设计(5分钟)1. 要求学生回家后复习《古诗词三首》,熟练朗读和背诵。

2. 选择其中一首诗词,用作文或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课堂实时进行)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理解和欣赏《古诗词三首》,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古诗词三首”,包括《春晓》、《寻隐者不遇》和《题临安邸》。

通过对这三首古诗词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并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字词解释、诗句翻译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古诗词中的生僻字词解释和诗句翻译。

2. 对古诗词主题思想和情感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古诗词讲解资料、板书工具。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古诗词,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朗读:让学生齐读三首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3. 讲解:逐句讲解古诗词的字词解释、诗句翻译和主题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4. 讨论:分组讨论古诗词中的难点和重点,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板书设计1.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2. 内容:三首古诗词的题目、作者、字词解释、诗句翻译、主题思想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词。

2. 摘抄三首古诗词中的优美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3. 搜集其他古诗词,与同学分享并互相学习。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三首古诗词的内涵,提高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同时,课后作业的设置也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难点需重点关注的细节在上述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清平乐·村居》中的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清平乐·村居》,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重点)。

3.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关注诗词,想象画面,能描述出词中呈现的情景(难点)。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背背默默,巩固提升。

(1)检查《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的背诵情况。

背给家长听一听。

(2)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默给家长看一看。

2.由诗及词,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词。

请大家快速地看一下课文,说一说诗和词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预设:题目不同:“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句式不同:词分
上阕和下阕(或上片和下片)两部分,每句字数不同。

二、初读宋词,疏通字句
1.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一下对辛弃疾的了解情况。

预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投归南宋。

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
关方略,均未被采纳。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
以豪放为主,富有爱国热情。

有《稼轩长短句》传世。

(2)简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清平乐·村居》是作者晚年遭受朝廷中的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
归隐江西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

2.通读全词,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词,注意读好每句的节奏。

预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引导学习生字。

“锄”可用熟字“加一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需特别注意这里的“剥”字,
在文中读“bō”。

“剥bō”是文读,义同“剥bāo”,“剥bāo”是白读,用于口语,如“剥皮、剥花生”等。

另外,这首词中有两个较为特殊的字音:“乐yuè、亡wú”,引导学生关注并读准。

三、精读宋词,展开想象
1.读自悟,品词析句。

(1)学生自主、自由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注释或查字典,初步了解
词句的意思。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①谈谈读懂了哪些词句;②试着说说词中描写的景象。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进行交流。

预设:茅檐:茅屋。

相媚好:互相逗趣、取乐。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
顽皮、淘气。

词中所描写的景象大致是这样的:一座低低的茅屋前流过一条清清的小溪,溪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

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妇,正带着微醉的神态,
用吴地的口音亲亲热热地逗趣、取乐。

大儿子正在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最讨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十分顽皮,瞧,他正躺在小溪边
剥着莲蓬吃呢。

2.展开想象,描述画面。

(1)引导学生根据词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一下当时的场景:从一个“醉”字,联想词中描写的老爷爷老奶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大儿子、二儿子在劳动,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从一个“卧”字可以想象小儿时而仰卧,时而侧卧,时而俯卧等,一副顽皮天真的可爱样儿,他调皮地吃着莲蓬,又有哪些小心思呢?
通观全词,你是否发现词中的小溪是一根线,串起了整首词,人物的活动都是在小溪边展开的,那这又是一条怎样的小溪呢?
(2)学生先自己想象,整理语句,然后交流。

预设: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从村头缓缓流过,溪边的绿茵茵的小草,草地后边有一所小房子。

房子的屋檐虽然低小,但是房顶上却爬满了瓜藤。

屋边种满了花草树木。

屋子里飘来了一阵阵酒香,原来是一对老夫妻坐在床边喝酒。

老翁和老妇用好听的当地方言互相打趣儿。

“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儿子就长大了,懂事了。

我变成了满脸皱纹的老太婆了,你也变成了白头翁了。

”老妇一边说一边指自己的脸蛋和老翁的头发。

“是啊,这么多年来我们养大三个孩子历尽了多少艰辛,如今孩子长大了,
我们可以享福了。

虽然我们老了,但你的笑容仍然那么美,你仍然是我亲爱的孩子他娘。

”老翁深情地看着老伴说道。

“三个孩子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啊!老大憨厚勤快就像你,老二心灵手巧就像我,老小年纪尚小,虽然还贪玩调皮些,但聪明伶俐,很讨人喜欢,是我们的开
心果。

”说起孩子,老妇脸上写写满自豪与满足。

“对,感谢您为我生下三个宝贝。

干杯!”老翁高兴地举杯。

老翁老妇边喝酒边尽兴地聊天。

屋外头烈日当空,大儿子在田地里锄草,虽说是汗流浃背,但他很愉快地劳动着。

二儿子在树阴下专心致志地编织着鸡笼。

而小儿子呢,他趴在溪边剥莲蓬呢。

这样安逸平静的生活真是让人欢喜呀!现在有多少人能安详平和地度过这样的一天呢?今天的亲眼所见可真是美好啊。

辛弃疾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清平乐·村居》。

四、注重积累,适度拓展
1.指导写字,检查背诵。

(1)易错字书写时,学生之间要及时的“友情提醒”。

预设:“茅”字第五画是点,别丢了。

教“檐”字时可配以插图,先引导学生找找“檐”在房屋建筑中的位置,注意右边的“”要紧凑,从上、左包住“言”。

写“锄”字时要注意左右笔画的穿插。

(2)学生自由背诵《清平乐·村居》。

引导学生联系画面来背诵。

2.适度拓展,丰富认识。

再来读一首辛弃疾写乡村生活的词,进一步感受词人笔下乡村生活的恬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颗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板书设计】
1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翁媪相媚好中儿织鸡笼溪草青青小儿剥莲蓬
大儿锄豆其乐融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