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登高》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8.2《登高》课件12张 优秀公开课获奖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深度探究 思考1:阅读诗歌的前两联,完成下面表格
意象
特点
意象
特点
语言特点 画面
意境
深度探究 思考1:阅读诗歌的前两联,完成下面表格
意象
特点
意象
风
急
天
猿
哀
渚
沙
白
鸟
落木
萧萧
长江
语言特点
凝练准确,精于炼字
描摹出了一幅秋风萧萧,万木凋零,江
画面 水滔滔,落叶飘飘,鸟鸣猿哀秋肃临天 意境
下的秋景图
特点 高 清 飞回 滚滚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 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 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 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年)在夔州所作。写这首 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藩镇势力又乘隙 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 下,杜甫只能继续漂泊,许多的因素造成了他的郁闷,有 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有个人的多病、未酬的壮志, 以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郁闷, 他抱病登台,但反而是愁上加愁,更增添了新的悲哀。当 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 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 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
深度探究
思考3:有这么一种说法,说颈联十四个字写出了八重悲, 你如何解读? 明确 ① “万里”:诗人远离家乡,与亲人音讯隔绝。 ② “悲秋”:秋季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给人一种凄 凉之感。 ③ “作客”:客居他乡。 ④ “常”:客居他乡时间之久,悲上加悲。 ⑤ “百年”:一辈子,晚年。 ⑥ “多病”:百病缠身,病痛对身体的折磨。 ⑦ “登台”:之前说过是九月九的习俗。 ⑧ “独”:祈求长寿的竟是孤单一人。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一)《登高》课件
资料助学 整体感知 2.写作背景: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登高》是杜甫大历二年(767年)秋在夔州所作。当时,安史之 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 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 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 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 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 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资料助学 整体感知 新知讲学 3.文化常识——律诗的格律:
课堂总结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 都有严格规定。①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 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②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 中间不得换韵。③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④每首中间两联 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资料助学 整体感知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渚清沙白鸟飞回
冷色调上给人一 种清冷的感觉。
在空中盘旋,急风 猛烈,无处停息,诗人 处境与在急风中低徊盘 旋的鸟相似。以鸟自况, 孤独无依。
资料助学 整体感知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3.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 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这些都是夔州三峡秋季的 景物,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雄浑 高远,肃杀凄凉。
资料助学 整体感知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不尽长江滚滚来
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 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穷之感! 在无穷、永恒的时间前,凸显人之 渺小!
资料助学 整体感知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诗歌,体会诗人沉郁苦痛的思想感情。
2.诵读并改写诗歌,学习杜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恢宏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首联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的沉郁悲凉的基调。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恢宏的艺术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创作背景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
可杜甫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
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
重阳登高,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无心游赏,触景伤怀,写下了这千古传唱的诗篇《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无限悲苦。
2.作品特点: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属于近体诗。
在章法上,它突破了一般律诗只有中间两联对偶的写法,而是四联皆对偶,被誉为“古今律诗第一”。
二自读全诗1.诵读课文先听配乐朗诵录音,再正音正字,然后诵读课文。
2.注音渚(zhǔ)清作(zu)客霜鬓(bìn)浊(zhuó)酒3.词语注解①渚:水中的小洲。
②落木:落叶。
③萧萧:落叶纷纷的肃杀凄凉景象。
④作客:客居他乡。
⑤百年:犹言一生。
⑥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⑦苦恨:甚恨,心中的恨事很多。
部编版高中必修上册《登高》课件(共14张PPT).ppt
忧国忧民 心怀天下
品读诗歌
4.联系当时诗人所处环境,说说尾联中“艰难”二字的含义。
5.用自己的话说说如何理解“苦”和“新停”二字。
6.此时是重阳节,按习俗应该喝酒赏菊花。酒是中国人的最 爱,似乎惟有酒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或喜或悲的感情。杜甫 这个人特别爱喝酒,无论高兴还是伤悲都要来上一口。在我 们学过的杜甫的诗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写到喝酒了。“白 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但是现在的杜甫却不能 喝酒了,这是为什么呢?
登高
杜甫
学习目标
1、品读诗歌,从意向意境特点、语言特点、情感 内容角度,体会诗人“沉郁顿挫”的诗风。
2、赏析诗歌,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 受杜甫的爱国主义情感。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 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 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 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生平诗歌创作研究 资料生平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 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他祖上还有西晋著名 将领、镇南人将军杜预。
品读诗歌
2.颔联写了几种意象?体会意象的选择之妙。
落木、长江 落木: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风飒飒兮木萧萧”——《九歌·山鬼》 “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意,传达出年华易逝的感慨。
长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 “不尽长江”是为时间无穷,历史长河永不停息,人的生命显 得尤为短暂。
总结: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为全诗奠定了沉郁、 凄清、悲怆的感情基调。
部编版 必修一 《登高》优秀课件 ppt
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 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在写景之中,又有声 (风声猿啼声)有色(沙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 静(沙渚),有局部景(首联),有整体景(颔联)。而 且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都是 写江景。
在抒情上,颈联的“万里”与“百年”又与颔联的
同时诗中又多用双声迭字,旋律优美,音节和谐,
大大加强了诗的音乐美。如尾联“艰难苦恨”四字,在句 法上是并列结构,在声调上却具有抑扬顿挫四声的特色, 读时应一字一顿;“潦倒”“新停”为双声迭韵,在声调 上又有“上”“平”之分,故音节显得特别铿锵嘹亮,读 时应两字一顿。“繁霜鬓”对“浊酒杯”,其声调的妙用, 也在所谓“抑扬抗坠之间”。读者密咏恬吟,就能在深沉 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不 尽 长 江 滚 滚 来
万 里 悲 秋 常 作 客
百 年 多 病 独 登 台
艰 难 苦 恨 繁 霜 鬓
潦 倒 新 停 浊 酒 杯
1、理性的把握:理解诗人,理解诗 的内涵,必须走进诗人内心中去。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2、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 动作、音乐
杜甫 (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 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 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 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 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 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高》ppt课件
•导 入
• 积累杜甫名句,导入新课。 •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2.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 春日忆李白》 • 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白》 • 4.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戏为六绝句》 • 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蜀相》
• 无边、萧萧下 —— 此句写山景。 “无边”写落叶之多, “萧萧”写落叶之声。纷纷飘落的黄叶,不能不让 人联想到人生的短暂,也不能不让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想到自己和这黄叶一样,快要结束的短暂的一 生,是多么的悲凉啊!这写出了秋景的萧索。
• 不尽、滚滚 —— 此句写江景。 “不尽”写出了江水的源远流长, “滚滚”写出了江水的滔滔气势。永不停 息的江水,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永恒。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短暂的人生,在永恒的时间面前越显得短 暂。
9
• 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度关陇,客秦州,寓同谷,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曾在剑南节 度 使 严 武 幕 中 任 职 节 度 参 谋 、 检 校 工 部 员 外 郎 。 永 泰 元 年 ( 7 6 5 ) , 他 打 算 离 蜀 东 去 , 途 中 留 滞 夔 州 二 年。 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后死于赴郴州途中。有《杜少陵集 》。
7
• 14.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望岳》 • 16.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秋兴》 • 17.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曲江》 • 18.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 • 19.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 • 2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弟舍》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群文阅读课件25张
补充(面对失意的诗歌)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补充(面对失意的诗歌)
破阵子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 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群文阅读
导入
人生失意时,有人永远浪漫,有人忧国忧民,有人同病 相怜。他们身上有时代的影子,也有自己经历的投影。群 文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对 人生失意会有更深入的认识,能更加积极地应对人生失意。
学习目标
1.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时代、人生经历的异同; 2.鉴赏《梦游》《登高》《琵琶行》的写作缘由、写作 内容的异同; 3.赏析三首诗歌艺术手法的异同; 4.体会三个诗人面对失意不同的人生态度,学会积极面 对人生。
《登高》描写秋日长江之景,抒发老病孤独忧国忧民之 感。
《琵琶并序》叙述自己与琵琶女的相遇、听曲、互诉 身世等内容。
比较诗歌内容
《梦游天姥吟留别》,所叙之事是离别之事、梦游之事。 《登高》,所叙之事是重阳节独自登高。 《琵琶行并序》,所叙之事是与友人离别、偶遇琵琶女。
比较诗歌内容
《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之景雄奇瑰丽。 《登高》,长江秋日之景浓郁悲凉、雄浑壮阔。 《琵琶行并序》,浔阳江头秋日萧瑟。
朗读三首诗歌,感受不同的语言风格
1.《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杂言古诗,《登高》是七言律 诗,《琵琶行并序》是七言歌行。
2.李白诗浪漫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白居易诗明白晓 畅。
比较李白、杜甫、白居易
1.李白(701-762.12),唐代浪漫主义伟大诗人,被称为 “诗仙”。《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诗人被“赐金放还” 以后,游东鲁与朋友分别之时。
《登高》部编高中新教材课件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作客:漂泊他乡,流浪他乡。
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 为祈求长寿,全家人一起去。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1)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 是什么呢? ——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 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
(2)苦、恨是什么意思?
——极、非常。遗憾。 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中很朴实地抒写了对兄弟们的怀念。 全诗主客相契,情景交融,“每逢佳节倍 思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写出了人们共 通的感情。
3表达自我的人生理想与胸襟抱负。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猿鸣”、 “飞鸟”、“落叶”、“长江”这四个 意象?
猿鸣——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
飞鸟——在喻空孤中 独盘无旋依,。说明它无处停息,比
落木—— 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的 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长江—— 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三、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 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 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 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 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 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
【新教材】8.2《登高》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上册
【看注释口译诗意】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着霜雪。繁,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 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 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 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 一”的旷世之作。
【诵读诗歌,把握节奏】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成都杜甫草堂里挂着郭沫若写的一副对 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16个字是对杜诗很好的概括。
杜甫草堂
首联
写景
登
借 景
高抒
颔联
情
杜 甫
寓
颈联
情 抒情
于
景
尾联
仰望: 云天-秋风 俯视: 江水-渚洲
仰望: 无边-落叶
俯视: 不尽-江水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悲
苦恨霜鬓
秋
新停酒杯
凄清萧条
景象苍凉
眼
前
画面开阔 意境雄浑
景
漂泊之苦
客居之愁
心
多病之身
《登高》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
“沉郁”
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 沉、深挚。
➢ 在满头白发中,我看到杜甫独自登台时那蹒跚的脚步 ,我看 到杜甫登高望远时那浑浊的双眼 ,我看到杜甫遥望长安时那 跳动的心脏 。
➢在浊酒杯中,我品出了杜甫壮志未酬的不甘 ,我品出了杜甫身 世不幸的悲哀,我品出了杜甫忧国忧民的热忱 。
作业:
朗读并流利地背诵《登高》,把握其中的意境与情感。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 在夔州。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 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 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 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名家评论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人生阶段
⑵困守长安时期 (35-44岁)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 字》
杜甫人生阶段
⑶陷贼和为官时期 (45至48岁)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转,转向个人,记叙抒情,愁苦)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合)
“顿挫”
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 化的多端、转换穿插的波澜壮阔以及韵律变化等。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起,起于题目,写景含情,实写, 肃杀凄凉)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高》优质教学课件
背景
音乐
二泉
2.诵读。
映月
(1)诗歌诵读要求:
一读准字音,二把握节奏,三注意轻重,四读出感情。
(2)学生诵读。
(3)小组间点评并诵读。
(4)齐读诗歌。
活动三:诵读诗歌,品味文本
1.前两联是诗人的所见所闻。谈谈登高所见、所闻触发了诗人哪些思 考与感慨。
首联 近景
急风、蓝天、清渚、白沙 猿、鸟
无生命的 有生命的
活动三:诵读诗歌,品味文本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就像奔腾的 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而永远流淌不止的整个长江,又多么像 永恒的时间。短暂的人生,在永恒的时间面前越发显得短暂,两 相比较,就更让人感慨万端了。这句诗,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 是因为诗句情感悲凉而不哀怨,感伤而不消沉,很好地表现了杜 甫的诗歌风格,那就是苍凉、雄浑、沉郁、悲壮。
活动三:诵读诗歌,品味文本
3.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写山景,“无边”写落叶之多,“萧萧”写落叶之声。 在秋风中纷纷飘落的黄叶,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人生的短暂,而身心交瘁的诗人 更不能不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当诗人想到,在这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自己也将 要像这随风飘零的黄叶一样,结束这短暂的一生,这样的联想是多么的悲凉啊。 在下一句中,诗人由写山景,又转为写江景。“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尽” 呼应前面的“无边”,写出了江水的源远流长;“滚滚”呼应前面的萧萧”, 写出了江水的滔滔气势。而这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不能不让人既联想 到时光的易逝,又联想到时间的永恒。
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的感觉,容易使人产生人 生迟暮,功业难成的联想,但也催人奋进,令人振作。
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 更加沉郁厚重。
部编版语文《登高》优秀教学课件
诗
代表作品:
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风
格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杜甫诗歌的主要思想: 1、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同情。 2、忧国忧民,表现出深挚的爱国情感。 3、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恶 之情。 4、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 首联对仗且有句中对 • 颔联对仗 • 颈联对仗 • 尾联对仗
•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 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 八句皆对仗,这在古诗中是极为少见的。律诗只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但 在《登高》诗中,首联和尾联也是对仗的。不仅是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 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 “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风 天 猿啸 渚 沙 鸟 急高 哀 清白 飞回
诗人为何选择这些意象入诗?
急风,使人感到寒冷——身体,心灵。 高天,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渚清沙白,冷色调,凄凉、伤感。
飞鸟,是一种什么处境的鸟?
毛泽东笔下写过一种鸟,“鹰击长空”;诗人张籍也写 过一种鸟,“鸟鸣山更幽”。它们和杜甫笔下的鸟有什么不 同吗?
• 此诗押灰韵 • 首句入韵,仄起平收。第一、
二、四、六、八句押韵。
• 平声:阴平,阳平 • 仄声:上声,去声,入声
平仄分析
• 风急天高猿啸哀, • 平仄平平平仄平
红 色
• 渚清沙白鸟飞回。 • 仄平平仄仄平平
字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平平仄仄平平仄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仄仄平平仄仄平
《登高》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PPT
【新教材】《登高》课件高中语文统 编版必 修上册P PT
【新教材】《登高》课件高中语文统 编版必 修上册P PT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为教材中给出的注释作笺】 艰难苦恨繁霜鬓:意思是,一生艰难,常常抱恨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
艰难,指自己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难。苦恨,极恨。繁霜鬓,像浓霜一样 的鬓发。 【笺】:
【新教材】《登高》课件高中语文统 编版必 修上册P PT
【新教材】《登高》课件高中语文统 编版必 修上册P PT 【新教材】《登高》课件高中语文统 编版必 修上册P PT
【新教材】《登高》课件高中语文统 编版必 修上册P PT
【潦倒新停浊酒杯】的链接材料 “时公以肺疾断酒,曰新停”。
(一) —— 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朱鹤龄语
【新教材】《登高》课件高中语文统 编版必 修上册P PT
【新教材】《登高》课件高中语文统 编版必 修上册P PT 【新教材】《登高》课件高中语文统 编版必 修上册P PT
以他之生命,来触动我之生命。
王嗣奭 《杜 臆》
浦起龙 《读杜心解》
千
家
杨 伦 《杜诗镜诠》
注
杜
钱谦益 《钱注杜诗》
仇兆鳌 《杜诗详注》
(二)
假如杜甫确因肺病而戒酒,那么选用“久停一词,不就更加贴切吗?当然,做此改动诗句 会出现“犯孤平”的毛病,然而以杜甫的精湛诗技,解决它岂不是轻而易举的?
“潦倒”一词究竟如何解释为妥?
【新教材】《登高》课件高中语文统 编版必 修上册P PT
【新教材】《登高》课件高中语文统 编版必 修上册P PT
——摘自杨秋荣《对杜甫<登高>的误读与新解》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8课 登高 教学课件
《登高》从“哀”字开始押韵,一韵到底
调平仄。诗句中每个字用(一、二)平声或(三、四)仄声,都有基本的规定。 讲对仗。律诗的首尾两联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对仗又分为工对、宽对等。工对要求
词性和意义严格对偶,宽对只要求词性相近、意义大体相对即可。
无亲朋也
第九页,共十五页。
对于首、颔联,学界常用“一密一疏”来评价两联关系,你能理解 这个评价吗?(试试看从意象的数量以及作用上把握)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秋空高远明净,更显人渺小孤单。
秋气逼人,天气 寒冷,内心凄凉。
冷色调上给人一种 清冷的感觉。
为景物蒙上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
在空中盘旋,急风猛烈,无处停息,诗 人处境与在急风中低徊盘旋的鸟相似。 以鸟自况,孤独无依。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水中陆地、水落而出的白沙、 低飞盘旋的水鸟。
第十页,共十五页。
请再读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第十一页,共十五页。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01
对于首、颔联,学界常用“一密一疏”来评价两联关系,你能理
解这个评价吗?(试试看从意象的数量以及作用上把握)
02
第七页,共十五页。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第三单元 古 诗 词
第8课 登 高
新教材登高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PPT
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 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 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这两联浑然一体,境界深远,营 造出雄浑苍凉、深邃悠远的意境,渲染了诗人登高望远
的无尽悲凉之情。 手法: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常年到处漂泊,作客他乡,于秋天更添悲凉,晚 年多灾多病,今天又独自登临高台。
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给人的感受是怎样的?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苦恨:恨国家动荡不安,恨自己人到暮年,不能为国家效力,恨自己壮志难酬!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中低徊盘旋的鸟相似。以鸟自况,孤独无依
意象、意境
意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 想感情与 客观物象 融合形成 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 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 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 艺术境界
•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 染了怎样的氛围?
•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 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
国家效力,恨自己壮志难酬!
• 颈联二句写出“国事艰难,壮志未酬。人生潦倒,销愁无途”
• 你从这首诗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的杜甫形象? 这给你哪些启发或感悟?
2“古、诗从”意又象称入“手古,体赏诗析”本,诗是情相景对交于融格等律手严法格的的运“用近,体理诗解”杜而甫言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时代环境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风 天急高/:天天高地/猿高/啸远哀广,阔渚,清更/沙显白人/鸟渺/飞小回孤。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离家万里,漂泊他乡 晚年多病,孤苦无依
颠沛流离、困顿潦倒。诗中反映的虽 是诗人的个人遭遇,但我们从中却可以窥 见战乱时代广大人民的苦难。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罗大经认为此诗有八悲,曲尽人生之悲怀
一悲:万里,地之远也
语
二悲:秋,时之惨也
言
三悲:作客,羁旅也
精
无边落木萧萧下
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就像这飘零的落叶,四处漂泊, 而黄叶飘落,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
却没有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之情!
不尽长江滚滚来
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 无穷之感!在无穷、永恒的时间前,更显人之渺小!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生命短暂,时间无穷,历史长河永不停息。上 下两句互相对比,相互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 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苦恨:恨国家动荡不安,恨自己人到暮年, 不能为国家效力,恨自己壮志难酬!
国事艰难,壮志未酬
人生潦倒,销愁无途
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杜甫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忠君爱国、关心 民生疾苦是他思想的核心。“安得广厦千万 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诗圣” 杜甫无论穷达,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代表作:《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 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当时杜甫身居夔州, 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 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 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 的感慨,体现了杜甫诗歌 “沉郁顿挫”的风 格。
触景生情 四悲:常作客,久旅也
五悲:百年,迟暮也
炼 高
度
六悲:多病,衰集也
浓
七悲:台,高迥处也
缩
八悲:独登台,无亲朋也
尾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 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艰难:国事艰难,人生潦倒。既是国家,也 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 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忧国忧民,为国 家破亡忧心如焚。
四句八景,语言凝练
明确手:法天:高风情急景,猿交啸融声、声似寓乎情蕴于含着景无限的
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无 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 滚而来。这两联浑然一体,境界深远,营造 出雄浑苍凉深邃悠远的意境,渲染了诗人登 高望远的无尽悲凉之情。
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 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 低飞盘旋的水鸟。
这些都是夔州三峡秋季的景物,形象 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 境界雄浑高远,肃杀凄凉。
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滚滚 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意象。这对于飘 零流落在外,又是一个现实主义有阔大胸 襟的诗人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
“二二二一”, 也可根据意义有一些变化, 为“二二一二”
语言韵律屈折有力——顿挫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任务
自 读
: 小组分工合作简单翻译 诗歌内容。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找出你最喜欢的词加以分析)
风急天高猿啸哀,
为景物蒙上了一
渚清沙白鸟飞回。
层悲怆、凄凉的 色彩
秋气逼人,天气 寒冷,内心凄凉
冷色调上给人一 种清冷的感觉
在空中盘旋,急风猛烈, 无处停息,诗人处境与 在急风中低徊盘旋的鸟 相似(孤独无依)
天地高远广阔,更显 人渺小孤单。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出现六个特写镜头 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意境)
小结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 气势恢弘的七言律诗。
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 触之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充分表达了 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 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尽显 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登高
仰观 云天秋风
首联 俯察 江水洲渚
写景
仰观 无边的落木
意境:苍凉、雄浑而壮阔
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作为一个现实主义 诗人,虽有无奈,他仍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有一种宏大的气势。
情感:豁达、坦荡、开阔的胸襟
沉郁而悲壮
总结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四句重在写景,运用哪些意象?营造了一 种怎样的意境?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雪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楚、愁苦、孤寂
首联颔联共选取了几种意象? 急 高 哀清白 飞
风、 天、 猿、 渚、 沙、鸟 落木 萧萧 长江 滚滚
重点意象赏析:急风、高天、哀猿、清渚、
白沙、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小组探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杜析景、境、情三者之间的关 系。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4、探究诗人悲秋的根本原因。
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 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曾 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从开元盛世 到安史之乱,他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 程,作品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 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 集》。
颔联 俯察 不尽的江水
悲秋作客
颈联 多病登台
抒情
尾联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带着对本诗的理解, 齐读全诗,争取背诵。
学完本诗,我们收获了什么?给我们的启示?
各抒己见: 学到了诗词鉴赏的方法,通过意象,
任务:
范
1.正音、断句;
读
2.初步感受诗歌情感基
调。
二、听读诗歌,把握节奏。
《登高 》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节奏: 七律一般二四六分明(平仄),节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