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我们的祖先是什么时候 开始过农耕生活的?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采集 狩猎
栽培农作物 和饲养动物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原始农业的兴起过程:
(1)时间:
①约2万年前,先民开始对野生植物进行管理。
②约1万年前,出现最早的人工栽培农作物, 长江中下游栽培水稻;北方栽培粟、黍;中 国是世界是最早栽培水稻、粟、黍的国家
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有石铲、石镰、石 斧等,这些属于新石器,半坡居民处于新石器时代。
石磨及磨棒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半坡居民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
人面鱼纹陶盆
鱼纹彩塑陶盆
半坡的彩陶文化
人面鱼纹彩陶盆
尖底瓶
鱼纹陶 盆
原始符号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半坡原始居民 会纺线、织布和制衣
半坡出土的纺锤
骨锥
问题思考:
三 、
黄河





生 活
半坡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生活年代 发现地区 生产工具 原始农业
原始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房屋样式
距今约6000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磨制石器、骨器等 种植粟和蔬菜(我国是世界 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猪、狗等家畜 彩陶、纺织、制衣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Biblioteka A.北京人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4.下列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的是
D ( ) A.农作物的种植
B.家畜饲养
C.磨制石器
D.火的使用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河姆渡人的房屋:干栏式建筑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02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02
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Fra bibliotek的比较类别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距今年代
生活区域
房屋建筑
原始农业
农作物
生产工具
原始畜牧业
原始手工业
距今约7000年
干栏式房屋、木结构水井
水稻
制作陶器(猪纹黑陶钵)、玉器和乐器骨哨,会雕刻(象牙雕刻)和使用天然漆
距今约6000年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还使用骨器、角器、弓箭、长矛、石球、渔叉、渔钩、渔网。
“耒耜”是何物 ?如何使用这种工具呢?
耒耜
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lěi sì)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原始生产工具的变革:打制石器—磨制石器】
制作陶器--思考陶器是怎么制造出来的?他的用途是什么?
人类用陶器烧煮食物、储存食物和饮用水;有利于人类定居,从事农业生产,陶器的制作和使用,对人类生活有重要意义。陶器的使用时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
舞蹈纹彩陶盆
鹳鱼石斧彩陶缸
船型彩陶壶
走向定居
农业发展
生产工具进步
制作彩陶
走向定居
生产力提高
贰—河姆渡人与稻田农业繁荣
贰、河姆渡人与稻田农业繁荣
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一次惊人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揭开了原始农耕居民生活的神秘面纱。 遗址总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 ,堆积厚度有4米,包含了大量遗存、遗骸、遗迹,以及数以千计的各式器具。 遗址上生活着的就是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居民。
壹: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贰:河姆渡人与稻田农业的繁荣叁: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壹—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壹、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10000年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_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_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
(3) 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运用雕刻技
术用象牙兽骨制成艺术品。
出土 稻谷
骨 耜
材料:大多由大型哺乳动物的肩胛骨 制成。
做工:肩胛骨的臼部锉削平整,骨板正中部凿一 道纵向浅凹槽,凹槽下端左右各凿一孔。
孔的作用是什么?
骨耜上 面用藤 条固定 一个木 柄,能 够提高 使用效 率。
用途:骨耜轻便、大小适中,可用来在稻田中平地、挖沟、引水、排水等。
【答案】D
基础巩固
2.在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舞阳贾湖 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这证实贾湖居民( )
A.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B.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C.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D.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
【答案】C
基础巩固
3.某考古学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掘过一座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目录
CONTENTS
壹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 荣
叁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1.农业起源: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
(1)
雏形:距今约2万年,对野生植物进 行管理
(2)
形成:距今约1万年,南北方同时出 现人工栽培农作物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 出土的炭化稻粒
完整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小罐罐。打开一看,
竟然是小米,只是没有米瓢。”文中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可
能房屋
C.砖木瓦房 D.干栏式房屋
【答案】B
基础巩固
4.20世纪50年代,半坡遗址发掘出46座房屋、出土大量生产工 具和生活用品,还有粟、菜籽遗存等。20世纪70年代,河姆渡 遗址发现20-50厘米厚的稻谷、谷壳、稻叶、茎秆和木屑、苇编 交互混杂的堆积层,最厚处达80厘米。以上材料可以证明( )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

二、先民家园
(二)仰韶文化的代表——半坡
仰韶文化时期是原始氏族社会的大发展时期。
• 仰韶文化发现了多处公共墓地,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无显著 差别,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阶级分化。
河 南
河南灵宝西 坡遗址的大

房子,可能

是氏族首领
西
居住或处理

事务的场所。

址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发现的大房子复原图
(一)稻作农业的代表——河姆渡
原始畜牧业
出土的陶猪
遗址中出土的猪下颌骨、狗面骨
刻有猪纹的陶盆
二、先民家园
(一)稻作农业的代表——河姆渡
原始手工业
玉器
陶器
漆碗
骨哨
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
二、先民家园
(二)仰韶文化的代表——半坡
根据教材第12页,完成表格
距今约6000年 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半地穴式圆型房屋
饰品,甚至还有透雕刻花的骨梳和象
牙雕筒等工艺品。它们与葬在同一墓
地而几乎一无所有的墓葬形成鲜明的
对比……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所处时间 距今约6300-4500年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于黄河下游
和淮河中下游地区 主要特征 制作出较为精致陶器
大汶口文化 涡纹彩陶壶
大汶口文化云 雷纹彩陶釡
三、满天星斗
3.
陶猪
有了固定
4. 的食物、
用品来源
陶罐
陶灶
定居生活
聚落发展
开始制作使用陶器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 发明。远古先民在生活中发
现泥土有可塑性,经过火烧后 会变得坚硬。于是,他们把用 泥捏成的容器放在火堆中烧,
最早的陶器出现了。陶器的 制作和使用,对人类的生 活有重要意义。

2024秋季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

2024秋季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

自己的活动来丰富生活,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 在原始农业、手工业、家畜饲养业相继得到一定的发展之后,人类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就日渐丰
富……氏族首领往往就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权力,想方设法化公为私……氏族社会的公有制便遭到破坏,私
有制便产生,进而导致阶级的产生。一旦阶级和阶级矛盾在氏族社会中出现,人类社会的历史,便开始向
考古学家还发现多处 仰韶文化的公共墓地, 其墓葬规模和随葬品 数量看不出显著差别
氏族成员之间地 位平等,没有明 显的贫富分化
山东章丘焦家遗址 出土的大汶口随葬 品——成套陶器
当时同一群体内部 已经出现了贫富分 化,加快了迈向文 明社会的步伐
拓展延伸:阅读材料,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
材料一 原始农耕的出现,使我们的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第一次通过
半坡人生活的黄河流域,冬季较冷,夏季较热,河 流较少,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有利于防寒保暖。
学习任务三
比较河姆渡人与半坡人
河姆渡人
半坡人
生活年代 生活地点 地处流域
距今约7000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长江流域
距今约6000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
黄河流域
不同点
原始 农作物 农业 农具
原始畜牧业
水稻 磨制石器,骨耜 以猪、狗为主
房屋建筑 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
粮食作物 生产工具 家畜饲养
生活用具
水稻 骨耜
以猪、狗为主 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 骨哨;象牙雕刻、漆器
学习任务二 房屋建筑——干栏式建筑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 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 了重要影响
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华师大版)(共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华师大版)(共

01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始大量开垦土地,种植作物,从而对
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生态平衡的破坏

02
大规模的农业活动导致森林砍伐、湿地破坏等,影响了生态系
统的平衡。
环境污染
03
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了
污染。
对现代农业的启示
保护生态环境
现代农业应该注重环境保护,采 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避免对生
智能农业的发展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农业和智能化管 理。
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
研发更高效、智能的农业机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的推广
注重生态平衡,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减少 化学农药使用。
循环农业的实施
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
农业工具的演变
石器工具
早期农业使用石器工具, 如石斧、石犁等。
青铜器工具
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 青铜器工具逐渐取代石器 工具。
铁器工具
铁器时代的到来,铁制农 具如铁犁、铁锄等得到广 泛应用,极大提高了农业 生产效率。
PART 03
原始农业的影响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02
随着人口增长和食物需求增加, 人类开始寻找更稳定的食物来源 ,原始农业应运而生。
农业起源的探索历程
农业起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 程,人类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发现
并掌握了种植和养殖技术。
考古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多学 科的研究成果为探索农业起源提
供了重要依据。
学术界对于农业起源的时间、地 点和方式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骨 耜
炭化稻谷
黑 陶
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 1.地点: 浙江余姚( 南方长江流域) • 2.时间: 约七千年前
•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耒耜 • 4.农作物: 水稻 • 5.定居生活: 干栏式房屋 • 6.原始饲养业: 猪 • 7.原始手工业: 陶器、玉器、原始乐器
西安半坡 出土
石磨盘
鱼钩
石斧
纺 轮
粟、菜籽
陶器
三、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 1.时间: 约五六千年前 • 2.地点: 陕西西安(北方黄河流域) •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石刀)、耒耜 • 4.农作物: 粟 • 5.原始饲养业: 猪、狗 • 6.定居生活: 半地穴式房屋 • 7.原始手工业: 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判断下面分别是哪个遗址的房屋,请说明各自特 点和判断依据。
原始农耕生活
学习目标导航
1
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2
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过程以及意义
3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比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
4
活状况,认识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
异同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思考: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
神农播种五谷
——
民,不至 农分足于 作地,神 古 。之于农 之
水稻(水田) 磨制石器、耒耜
粟(旱田) 磨制石器(石刀)、耒耜
原始饲养业

猪、狗
原始手工业 陶器、玉器、原始乐器 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建筑形式
干栏式房屋
半地穴式房屋
社会生活组织
(母系)氏族
(母系)氏族
相同点
都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应用纺织技术,使用磨制 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过定居生活,出现原始艺

人教统编2024年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

人教统编2024年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
半坡人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
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4)粮食作物:粟、黍
(5)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
半坡遗址出土的菜
(6)家畜饲养: 猪、狗
籽和粟的朽粒
半坡遗址石锛
(7)手工业:会制作陶器(陶彩) 乐器陶埙、 会纺纱、制衣
陕西半坡出土的 人面鱼纹彩陶盆
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半坡遗址陶埙
半坡遗址 陶纺轮
半坡遗址
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2、半坡遗址
自然地理环境不同 (气候条件不同)
(1)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雨
(2)时间: 距今约6000年
水充沛;北方气候寒冷 干燥。
(3)建筑: 半地穴式房屋 屋内有灶炕
为什么半坡人 与河姆渡人的 房屋形式不同?
半坡居民 半地穴 式房屋 复原图
农作物 种植
定居 生活
原始社会 生产力水平提高
磨制石器 制作陶器 饲养家畜
为古代文明 社会的形成 奠定了重要
基础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 猪纹黑陶钵
贾湖遗址出土的狗骨头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3、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
◐思考: 这些遗址的分布有何特点?
①分布广泛,数量多
②沿河流分布(如长江、黄河)
③呈现出星罗棋布、中原核 心、多元一体的特点
D 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生活方式的转变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3.(2024·重庆·中考真题)下表所列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
B 我国远古时期( )
遗址名称
时间
遗存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 浙江浦江桥头遗址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_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学课件】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_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学课件】


聚落的发展:


陕西临潼姜寨 遗址聚落模型

图(距今约
作 陶

6000多年前)
江西仙人洞遗址
河姆渡遗址出

复原陶罐
土的猪纹陶钵
一 农业的起源与定生活 2.原始人类的定居生活
读地图 观察并说出长江、黄河
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 址。
农业的起源和初步发展
一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2.原始人类的定居生活
1)原始农业的兴起时间和地区大约是什么时候和 哪些地方? 2)中国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有哪些?分别位于哪些 区域? 3)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发生过什么样的变化? 4)原始农业的兴起的标志有哪些? 5)原始农业的兴起对人类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
一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1.原始农业的起源
认识→管理→人工栽培
新课标新教材·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2022版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 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2012版)。
新课标新教材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CONTENTS
教学目标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二.稻作农业的繁荣
新课标新教材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稻作农业 的繁荣
二 稻作农业的繁荣 1.稻作农业
✉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经 济被称为:稻作农业
2.地理范围
✉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是我国 史前稻作农业经济大发展的区域。
3.代表遗址
✉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 河南中部的舞阳贾湖遗址。
河姆渡遗址 出土的稻谷
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考古 发现,为我们揭开了原始农耕居民生活 的神秘面纱。遗址总面积达4万多平方 米 ,包含了大量遗存、遗骸、遗迹, 以及数以千计的各式器具。遗址上生活 着的就是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居民。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设计说明原始社会时期,农业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祖先开始了定居生活,这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奠定了物质基础。

本课重在让学生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知道新石器时代的历史遗存,理解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阅读材料、归纳概括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原始农业和人类文明的形成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了解我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等基本史实,知道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

3.通过研读教材,并结合考古遗址,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归纳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不同之处。

4.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重点难点重点:河姆渡人、半坡人的农耕生活。

难点:原始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料研读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中国简史》(书目)。

2.影视作品:《二十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纪录片)。

(二)工具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教师让学生观看纪录片《二十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中有关河姆渡大发现的片段,使其初步了解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知道河姆渡、半坡、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等文化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文明形成产生的影响。

二、预习检查1.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表现有哪些?2.说说稻作农业的代表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3.说说粟作农业的代表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4.说说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呈现的特征。

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我们学过的古人类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取食物的?学生回答:采集、狩猎、渔猎。

教师提问: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人,仅靠大自然提供的食物生存,作为食物的“采集者”,你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回答: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很大;食物不充足,采集的食物数量有限;打猎时,生命常常受到威胁;没有固定的住所,经常要为了获取食物而搬家;等等。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统编版2024)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统编版2024)

半坡居民的生活
时间
距今约6000年
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铲
半坡遗址出土的鱼钩
生活地点 房屋建筑
黄河流域 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 圆形房屋复原图
生活设施
房屋、窖穴、壕沟、 墓地、窖场
粮食作物
粟、黍
生产工具 石器、骨器、角器、弓箭、 长矛、石球、鱼钩(叉)
家畜饲养
猪、狗
生活用具(手 陶器、装饰品、乐器、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
陶埙 (xūn)
石使磨用盘鱼钩作为渔 猎工具
骨鱼钩
有审美意识 家猪颌骨
贝饰
狗颌骨
能够制作乐器和 各种彩陶 人面鱼纹彩陶盆
已经会纺织制衣
已经能够种植蔬菜
从事农业生产,种
陶纺轮 骨针
植粟作为粮食作物
陶器表面绘出鱼、鸟、装花有等菜图籽案的的陶彩器陶是鸟仰鱼韶纹文彩化陶的葫重芦要瓶特征。炭化粟粒
三:仰韶文化与大汶口文化
结合地图和材料思考:中华文明在起源上 具有怎样的特点?
多元一体
重要遗址: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半坡)
大汶口文化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
一.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 3.原始农作兴起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的种植、 家畜饲养.聚落、 磨制工具的发展
植农 作 物 种
粟和稻
养家 畜 饲
陶猪
发聚 展落

器磨

仰韶文化彩陶的跨区域发展是我国史前文化大繁荣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黄中游地区史
前文化对周围影响的反映。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的大房子基址
三:仰韶文化与大汶口文化 3.大汶口遗址文化 →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快了文明社会的步伐。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学设计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学设计

七上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学设计导入:这福画指绘了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业活动场景。

农业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祖先开始了定居生活。

我国原始农业是怎样起源和发展的?我国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哪些对人类文明有更大意义的发明创造?这一时期的历史遗存又呈现出什么特点?自主学习:阅读课文p4-p7,找到以下问题答案:(3分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博物馆,探寻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生活有何不同?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的干栏式建筑有何特点?任务三:阅读相关史事和图片,指出山西、河南地区的仰韶文化有何突出特点?山东龙山文化有何突出特点?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任务一:我国原始农业是怎样起源和发展的?地位: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任务二: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教材,说说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包括哪些?原始农业的标志: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意义: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任务三:看图学史观察《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说出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思考我国原始农业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读图小技巧①观:细致观察标题、图例、地图元素②联:联系历史事件与地图信息③析:分析地图揭示的历史逻辑。

①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等②黄河流域:大汶口遗址、陶寺遗址、半坡遗址等特点一:分布比较广泛,数量多特点二:沿河流分布(如长江、黄河)二、农业的繁荣走进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生活生活合作探究一:通过AI技术走进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并参观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博物馆,探寻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生活有何不同?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对比下河姆渡和半坡人的不同:合作探究二:结合《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探究为什么河姆渡人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半坡人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结论:河姆渡人生活在南方,气候湿润,适宜水稻生长。

河姆渡人住在长江流域,气候潮湿,为了防潮,就建干栏式房屋结论:半坡人生活在北方,气候干燥,适宜旱地作物粟的生长。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





小试牛刀
1.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流域、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那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①农作物的出现 ②家禽、家畜的饲养 ③城市的出现 ④磨制工具 ⑤聚落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三)原始社会的分期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300万年
距今约1万年
距今约5000年
贰 稻作农业的繁荣
二、稻作农业的繁荣
经考古发现,中国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已有1万多处
半坡文化
多元一体
二、稻作农业的繁荣
1.稻作农业
✉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经济被称为:稻作农业
2.地理范围
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
水稻
骨耜
以猪、狗为主
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象牙雕刻、漆器
骨耜
二、稻作农业的繁荣
5.河姆渡人的房屋建筑
(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样式有何特点及意义?
相关史事
观看视频了解贾湖遗址
二、稻作农业的繁荣
二、稻作农业的繁荣
叁、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2、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和小麦 B.水稻和粟 C.小麦和粟 D.水稻和蔬菜
3、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原始农耕出现 B.火的使用 C.自然环境的变化 D.能建造房屋
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知识点

课文笔记: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原始农业的产生1. 农作物:稻、粟、黍2. 生产工具:石器、骨器3. 生产方式:刀耕火种二、原始农业的发展1. 农作物种类增多:黍、稷、粟、稻等2. 生产工具改进:耒耜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3. 耕作技术提高:深耕熟耘,使土地更加肥沃4. 水利设施建设:原始水利设施的出现,提高了抗旱能力三、原始农业的特点1. 粗放耕作:农业生产主要依赖自然条件,如天气、土壤等。

2. 简单协作: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的协作,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组织。

3. 原始农耕文化的形成: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原始农耕文化的形成,包括祭祀、礼仪、艺术等方面。

四、原始农业的影响1. 人口增长:原始农业的发展使得人们有了更多的食物来源,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2. 社会分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逐渐出现,人们开始从事专门的工作。

3. 私有制产生: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私有制也逐渐产生,人们开始拥有自己的财产。

4. 文明的形成:原始农业的发展为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思考题1. 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启示?答: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告诉我们,农业生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们今天的生活依赖于农业生产提供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

同时,原始农业的发展也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创新和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满足人们的需求。

此外,原始农业的发展还提示我们,要保护土地、水资源等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以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为什么说原始农业的发展为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答:原始农业的发展为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为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得人们有了更多的食物来源,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分工逐渐出现,人们开始从事专门的工作,私有制也逐渐产生。

这些变化为城市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文字、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统编版2024)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统编版2024)

小结
打制石器 (旧石器时代)
采集狩猎 迁徙
生产工具的 改进推动社
会发展
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
农耕 定居
生产工 具改进
生产力 发展
剩余产 品出现
生产资料私 有制产生
课堂反馈
1.(2024·山东潍坊·中考真题)下图是在浙江发现的一粒距今一万年的 碳化稻米。这一发现再次印证了( ) A.稻米是当时最主要的食物 B.水稻栽培起源于中国南方 C.南稻北粟局面已基本形成 D.使用未耜提高了水稻产量
大汶口遗址 出土的白陶鬶
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阅读课本P12,归纳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完成表格。4分钟
半坡人的生活
时 间 距今约6000年
生活地点 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房屋建筑 半地穴式建筑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粮食作物

生产工具 家畜饲养
磨制石器、弓箭、鱼钩(叉
) 猪、狗
生活用具
彩陶、装饰品、乐器、骨针 、骨锥、纺纶
①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根本原因)
②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阅读课本P11,归纳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完成表格。4分钟
河姆渡人的生活
时间 生活地点
距今约7000年 长江中下游浙江余姚
房屋建筑 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
粮食作物 水稻
骨 耜
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粟,磨制石器,彩陶,饲养
黄河中游 猪狗,”半地穴式房屋,乐器
使用磨制石器 饲养家畜
。 主要作物粟,家畜饲养业发
制作陶器
黄河下游
达;制陶技恭术喜有较达大成发成展就, :最强王者
晚期陶器上有原始文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思考讨论: 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河 姆渡人在生活中又学会了什么?河姆渡人种植
这种农作物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关系吗?为什
么?
原始农业 原始畜牧业
原始手工业
水稻
饲养 猪狗
纺织
制陶 黑陶
建筑
干栏式房屋
整理ppt
半坡和河姆渡遗址的异同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文化的异同)
遗址 名称
生活 自然环 建筑 区域 境特征 形式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整理ppt
三、 原始农耕的产生 1.北方
图片显示的是哪个地区? 适合种植什么作物?
——黄河中下游地区 粟、黍等旱地作物
整理ppt
原始农耕点穴下种想象图 木耒
整理ppt
2.南方 右图显示的是长江流域的
环境,你认为这地区适合种 植什么作物?
——水稻
整理ppt
3.农业工具
整理ppt
南方先民在建造 干栏式房屋时,使用 了卯榫工艺。你认为 这有何作用?
整理ppt
1、左图住房 样式叫什么? ——干栏式房屋
2、你认为这 是南方还是北方 的住房?理由是 什么?
整理ppt
榫卯
河姆渡遗址的榫(sǔn)卯建筑构件
整理ppt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草编残片 用于干栏式建筑铺垫地板
小结:河姆渡原始聚落(约7000年前)
整理ppt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河姆渡原始居民
活动时间 约7000年前
整理ppt
活动区域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农作物:水稻
河姆渡出土的炭化稻谷
整理ppt
图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 釜。从该文物上你可以知道哪些 历史事实?
——有些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釜, 外有火烧烟熏的痕迹,内有烧煳 的饭粒或“锅巴”,可见当时陶釜 是用来煮烧米饭的炊具。
物;②饲养猪、狗等家畜;③使用磨制石器, 陶器;④住半地穴式房屋,过定居和半定居生 活。
整理ppt
2、南方的农耕文化: 时间:距今约7000年前。 地区:长江下游。 生产、生活状况:①种植水稻;
②饲养猪、狗等家畜;③原始纺织业;④ 使用磨制石器、陶器;⑤住干栏式房屋。
代表:浙江河姆渡遗址。
整理ppt
•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
整理ppt
导入新课
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 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 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 有哪些不便之处?
整理ppt
在不断的劳动实践过程中,我国的原始 居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会了种植庄稼和 喂养家畜。出现了原始农业,即原始农耕 文化。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北方半坡遗址和 南方的河姆渡遗址。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一下这两个遗址的原始农耕文化。
3、南北农耕文明对比记忆表
北方的农耕文化代表—半坡遗址
类别 表现
原始农 原始畜 原始手工业

牧业 原始纺 原始制
织业 陶业
栽培谷 饲养猪、用纺轮
物粟、 狗
制作
黍和
麻布
蔬菜
制造彩 陶
原始建 筑业
建筑半 地穴 式房 屋
整理ppt
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河姆渡遗址
类别 原始农 原始畜 原始手工业

牧业
原始捕 原始制 原始建
石镰
收割庄稼
整理ppt
骨耜(s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耕种土地
整理ppt
石耜
这是原始农耕时代的石器。 与北京人的石器相比,他们有何 不同? ——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
整理ppt
这是陕西临潼姜寨原始聚落复原图。是 黄河流域保存较为完整的一个原始聚落遗址。
整理ppt
课堂小结
原始农业的产生
1、北方的农耕文化: 时间:距今8000年前后。 地区:黄河中下游。 生产、生活状况:①种植粟、黍等作
整理ppt
中国:世界上较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狗尾草
粟(谷子)
谷子属禾本科作物,脱壳前称为“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学名为“粟”。谷子 起源于黄河流域,由野生狗尾草进化而来。我国栽培谷子已有七千年以上的历史。古代甲骨 文称粟为“禾”,秦汉以粟为五谷之首(禾、稷、菽、麦、稻)。
整理ppt

炭化的粟和菜籽
原始 原始家畜 陶器
农耕 饲养业
制作
半坡 遗址
黄河 流域
河姆渡 长江 遗址 流域
少雨 干燥
半地 穴式

寒冷
多雨
湿润 干栏式 水稻
温暖
饲养 彩陶 家禽 饲养 家禽 黑陶
相同点
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建立了村 落,过定居生活,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整理ppt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有哪些区别?为什么会造成 这样的差别?
鱼业 陶业 筑业
表现 栽培水 饲养猪、渔猎


制造黑 建筑干

栏式
房屋
整理ppt
随堂训练
1、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 C)
整理ppt
讲授新课
一、半坡遗址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三、原始农耕的产生
整理ppt
学习目标
1、了解南北方原始聚落不同的生活状况 2、了解中国南北方农耕文化的异同
整理ppt
一、半坡遗址
整理ppt
半坡原始居民
活动时间 六七千年前
活动区域 陕西西安半坡
学习活动
走进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陕西西安半坡村原始社会聚落遗址
整理ppt
观察小口尖底瓶的吸水过程,想一想, 瓶子为什么被做成这个样子?
这说明了…..
整理ppt
半坡人从河水中取水用的尖底瓶其特点是: 小口、短颈、粗腹、尖底,腹部两侧一对环耳用 于穿绳。空陶瓶在水中自动下沉,注满水后,由 于重心转移,瓶口朝上竖起,再用绳将瓶吊出水 面,滴水不漏。
整理ppt
面对历史的印记,你的感悟…..
自学思考讨论: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半坡人在生
活中学会了什么?(学会了种植、饲养、制作什么、学会了 使用什么?半坡人种植这种农作物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关 系吗?为什么?
类 原始农业 原始畜牧 原始手工业


原始纺织业
原始制陶业 原始建筑业
表 现
粟,黍 饲养猪狗 和蔬菜
纺轮制作麻布
制造彩陶
建造半地 穴式房屋
试判断半坡出土的工具的用途, 推断半坡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整理ppt
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和骨 锥
他们用纺轮把麻纤维捻 成线,织成麻布,然后再用骨 锥等工具把兽皮和麻布缝合起 来。
整理ppt
1、左图住房 样式叫什么? ——半地穴式房屋
2、你认为这 是南方还是北方 的住房?理由是 什么?
整理ppt
小结:半坡原始聚落(距今六七千年)
农业方面:种植粟、麻 和蔬菜
整理ppt
石磨盘和磨棒 加工谷物 整理ppt
根据课文,发挥你的想像力, 回答下列问题:
1、此陶器叫什么? 半坡人的鱼纹彩陶盆
2、有什么用途?
3、盆上刻鱼说明了 什么?
4、你还知道哪些半 坡人制作的陶器?
整理ppt
1、这个陶器叫什么? ——半坡尖底瓶
2、半坡人为什么要设计这 样一个取水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