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答:(1)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即“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实践性本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志
复制网址隐藏签名档小字体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1
编辑 | 删除 | 权限设置 | 更多▼ 设置置顶
推荐日志
转到私密记事本
转载自 尘埃落定 转载于2009年12月17日 19:02 阅读(0) 评论(0)
分类: 天下杂侃 权限: 公开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思想学派和理论体系,但像马克思主义这样代表全世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同群众和实践密切结合、把严格的科学性和坚定的革命性高度结合在一起的学说是从来没有的。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
为什么年轻的马克思、恩格斯能创立马克思主义?仅仅因为他们聪颖过人吗?当然不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先驱者们都是才气横溢、光芒四射的人物。
恩格斯就说过黑格尔和圣西门是“两个最有天才的人物”,还赞扬黑格尔是“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
使马克思和恩格斯超出他们先驱者的,不只是他们个人的智慧和才能,而主要是他们所处的时代。
任何一种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只有当社会物质生活发展提出新任务时才能产生出来。
毛泽东同志指出:“由于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进到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均发展到了历史上未有过的水平,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因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
”这一科学论断不仅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而且对于概括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是适用的。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度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社会化生产和资本家占有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
经济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表现。
从1825年发生第一次危机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地受到危机的冲击。
在危机中,商业停顿、市场盈溢、产品滞销、银根奇紧、信用停止、工厂关门,好像是发生了社会大瘟疫。
这就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尖锐化,因而生产力起来反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
这种矛盾本身就孕育着解决矛盾的手段,蕴含着从科学理论上予以阐述的可能性。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尖锐起来了。
无产阶级已经从早期自发地反对个别企业主、破坏机器的斗争,发展到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政治罢工。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这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解决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起点问题,同时也是人们判断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是否仍然还具有科学意义、是否“过时”的依据。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要用唯物史观来说明。
任何一个理论体系或学说,最初总是由某位或某几位人物提出来。
在同样的时代,同一个国家中,为什么不是由别人,而是他或他们创立某种新的理论或学说?这显然同他或他们自身具有的条件有关,与其才智、学识、阅历有关。
但是,如果从人类思想史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时,必须与一定历史条件联系起来。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05页。
)在此恩格斯道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也讲清楚了人类思想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
一个新的学说之所以必然出现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其根源或基础是“物质的经济的事实”,即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另一方面,人类思想的发展又有连续性、继承性。
新学说的创立离不开前人提供的基础,都要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继承前人的思想精华。
新的理论体系同旧的理论体系的关系是一种扬弃关系,是批判继承关系。
惟有如此,人类思想才能不断进步,人类思想发展才能构成一条有源有流、滔滔不尽的长河。
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问题,我们应该按照恩格斯的上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经济事实”和“思想材料”两个方面来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概况长达150多年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是由不同历史时期特有的历史人物、历史文献及其相联系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所组成的。
它们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又不断创新发展,从不同方面对历史变革和历史经验作出深刻的理论分析和理论总结。
从宏观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大致划分为这样几个大的历史发展阶段:奠基阶段(1837-1895)、开拓阶段(1895-1917)、发展阶段(1917-1956)、创新阶段(1956-)。
马原(课堂笔记)说课讲解
马原(课堂笔记)绪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资本主义时代对马克思产生提供了经济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日趋激化,强烈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参加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并进行了理论创造。
二、马克思是科学与革命性的统一(基本内容、特点)1、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3、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特点是科学性和革命性。
4、马克思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世界万物的两大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人类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第一章一、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两方面内容:1、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本质,谁决定谁,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认为思维是世界本源,思维决定存在的标准是唯心的;反之是唯物的。
2、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或人类能否认识事物,本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认为思维能够反映存在或人类能够认识事物的观点是可知论,反之是不可知论。
一、哲学公式1、哲学=自然观(本质论、世界论)+社会历史观+认识论2、马哲=唯物论+辩证法=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论3、唯物论=物质论+意识论+运动论+时空论4、辩证法=两大特征+三大规律+n对范畴=(联系+发展)+(对立论+质变量变+肯定否定)+(原因结果+现象本质+形式内容+现实可能+必然偶然)5、唯物史论=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论=物主义的解释社会本质+结构+原因……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结构)一、世界的本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不是精神物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二、判断存在即是被感知1、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的观点,他认为客观存在是主观感觉的产物,主观感觉是客观存在的根源。
马原(课本)知识点
马原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1)社会根源: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首先是社会两极分化,工人极端困苦,社会一面是财富积累,另一面是贫困的增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其次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频繁爆发,每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都对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并迫切渴望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法国、英国、德国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思想根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三大思潮给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先进思想家们求索时代课题提供基础。
2.如何正确认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必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必定如此的、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体现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前途;偶然性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两者相连结而存在,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从真理的本性来看,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2)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3)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需要正确地理解已被实践所证实的理论作用。
4.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从本质上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看,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在当代中国,凡是拥护、参加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们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
马克思历史必然性和当代适用性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其之所以能够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自然科学条件和理论基础,也与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品质分不开的。
1.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
首先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迅速地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主义社会性的制度固有矛盾明朗化,尖锐化。
资本主义所因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开始激化,这一矛盾的加剧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它永远不能根治这种致命的绝症。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更加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这样,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一切都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
2.阶级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提出了反对私有制社会的战斗口号,提出建立人民宪章的主张。
这些斗争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标志着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为实现摧毁旧世界、创立新社会、变奴隶为主人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来指导。
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丰富经验,为这个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的产生标志着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发展为自为阶级。
3.自然科学前提。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
从十九世纪开始,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进入了整理材料、寻找内部联系和跨门类研究的阶段,形而上学的自然观逐渐被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缺口。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应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应性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具有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兴起、人类思想的缺陷和不足以及马克思、恩格斯个人都迫切需要一种科学理论的产生;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阶级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人类优秀思想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所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
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从而可见马克思主义即使是在当代也是很有适用性的。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①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从17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英法等西欧国家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使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
随后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迅速地发展起来。
但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出来。
资本主义所因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开始激化,这一矛盾的加剧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更加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这样,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一切都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
②工人运动的兴起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工人们还不成熟,尚不能把机器同利用机器剥削工人的资本主义制度区分开来。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社会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促使工人运动进入新的阶段。
工人阶级的人数得到迅速增加,并且逐步认识到联合起来的必要性。
工人阶级的组织性、觉悟性和战斗性也得到迅速提高,他们开始组织工会进行罢工,但是大都被资产阶级残酷地镇压了,因为无产阶级在实践上仍然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在思想方面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浅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当代适用性
浅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当代适用性摘要针对国际上某些呼声即马克思主义被宣称“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现时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受到质疑的现实,本文通过回顾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并从德里达关于马克思的幽灵论述出发,结合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中国现状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适用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有其必要性和积极意义。
按马克思陈述的一般历史发展规律,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应当经历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历史必然。
这是根据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然而中国社会由于其国情的特殊性,直接从封建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社会发展的断层。
表现在实际生活当中,即传统道德模式的缺失、价值标准改变、行为标准无所凭依、精神文化空虚等等问题。
而这一切都迫切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后盾或者说信仰来支撑。
无疑,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系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填补这一空缺。
虽然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哲学层面上亦摆脱不了因“高于生活”而带来的晦涩感,但却确有为新生代指引方向的作用和意义。
任何学说的产生都有其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存在至今日,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其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1。
19世纪的西方经历了一场经济上翻天覆地的变革。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无疑把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由该制度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引起了人类的普遍焦虑。
各位哲人在前人的基础上都对此系列问题进行了反思和研究并获得了成果。
包括孔德、韦伯、费尔巴哈、鲍威尔等等探究“人类将往何处去”的学说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在此时亦被推向历史长河的浪尖,就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分析为切入点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习题
绪论分析题1、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答:(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作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总之,现实实践的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
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2)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法国思想家J-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一口气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十大祸害:失业、公民参与国家民主生活权力的大量剥夺,无情的经济战争,社会权益得不到保障,外债和其他相关机制的恶化使人类大多数处于饥饿和绝望的境地,军火工业及其贸易,核武器的扩散,种族间的战争加剧,幽灵般的国家,国际法以及相关机构的非正义状态,随后,德里达指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现代人要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的激励,唯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才能使人们充分认识现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因此,我们的时代比任何其他时代都更需要这样的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马克思的幽灵。
2、简述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彻底的科学性。
而彻底的科学性就是与理论上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马克思主义创立是历史的必然
马克思主义创立是历史的必然马克思主义创立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发展壮大之下产生的。
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兴起使欧洲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飞速发展扩张,劳动者遭受着无情的剥削和压迫,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的大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和阶级矛盾使得从事生产的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这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历史的土壤。
正是在这种社会矛盾的压力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人类社会生产的实际和阶级斗争的活动,研究阶级社会的发展规律,总结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才得以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创立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它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总结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而且预言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到来。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全局出发,对社会历史与社会现实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是在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定的生产方式和阶级关系。
马克思主义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观点解释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阶级矛盾的本质,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进程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发展壮大、阶级矛盾尖锐化的时代环境下产生的;也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更是在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涌现的。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不仅标志着人类社会思想的历史进步,而且为人类社会的解放和发展指明了光明的前景。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具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使命,我们应当继续深入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文章结束】。
马克思原理绪论
(1)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对资本主义社会
的阶级关系及其经济根源作了初步的探讨分析。
大卫.李嘉图
亚当.斯密
(2)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对未来社会的作了天才的构想,对新的社会
制度产生的必然性问题进行了阐述。
圣西门
傅立叶
欧文
(3)德国古典哲学 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2、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
—— 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切理论和奋斗
都应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四) 马克思主义创立的 个人主观条件
1、一方面,马克思 和恩格斯具有科学家和思 想家的素质——进行艰辛 的理论探索。 2、另一方面,马克思 和恩格斯具有革命家和政 治家的素质——参加伟大 的革命实践
请同学们看看下面两段话,说明了他们的什么品格?
•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的理论表现。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 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 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
第三,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
• 马克思主义是始终自觉地与实践保持密 切联系的理论体系。它强调理论必须由 实践赋予活力,必须付诸于实践,发挥 指导实践的功能,并由实践来检验,由 实践来修正。 •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实践,其发展历程中 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也都与实践的要求 密切相关。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其之所以能够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自然科学条件和理论基础,也与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品质分不开的。
1.历史背景。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早工业革命兴起,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发展,也把资本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生产力巨大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地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
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2.阶级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无产阶级为实现摧毁旧世界、创立新社会、变奴隶为主人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来指导。
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丰富经验,为这个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的产生标志着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发展为自为阶级。
3.自然科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
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各种物质形态之间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为哲学总结自然现象以及认识它们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知识基础。
4.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先进思想成果的结晶,它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良传统。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三大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5.主观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既是学识渊博、思想敏锐的学者,也是伟大的革命家。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A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B?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先进思想成果的结晶,它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良传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则是德国的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近代哲学发展的最高形式,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黑格尔是辩证法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最大功绩就是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抛弃了它的形而上学,并根据新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材料,对它们进行革命的改造和发展,从而把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C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在当代的适用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在当代的适用性姓名:吴清杰学号:2015031448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如果谈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那么就不得不先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
“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揭示了历史发展的特定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这样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就显而易见的了。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间是十九世纪。
经过了工业革命,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十九世纪的西方世界正经历着一场经济上翻天覆地的变革,资本主义,这作为比以往任何制度更加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毫无疑问把历史的车轮向前推动了大大的一步。
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引起了社会的焦虑和思考。
哲学家们为此进行了不断地反思和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此时从资本主义固有矛盾这一点切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弊端不足,进而创立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迎合了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两极分化的问题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工业化程度的普及提升下愈加尖锐。
人反抗压迫的本性促使了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反抗和斗争。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最突出的矛盾,像中国古代的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而在这个时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是最突出的矛盾。
马克思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这一社会意识形态后,表露的是赤裸裸的鄙斥,转而投入无产阶级的怀抱,至此无产阶级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马恩对不同生活的经历激发了他们对于不同领域的认识,对前人的优秀成果批判吸收后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于德国古典哲学,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优选.)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word.。
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马克 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区别) ①在研究对象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 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第一次科学的确立 了哲驾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的不足。 ②在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 辩证唯物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的历史观的统一,是真正科 学的、完备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哲学体系。 ③在社会作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改造世界 的思想理论武器,改变了以往哲学都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 具的状况。 ④唯物史观的创立,使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各门学问从 此变成如同自然科学一样,具有精确的科学性。同时,唯 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发现)一起使 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 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 学,特别是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继承 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并创立了剩余价值论。 ③科学社会主义——来源于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是法国 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 此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偶然性) 1、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2、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3、勤奋、博学。 4、积极投身实践,改造主客观世界。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 义的产生。
(2)哲学基本问题及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 ①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 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 不同回答,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所有的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 不可知论:彻底的不可知论者(休谟)和不彻底的不可 知论者(康德)。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实践。 ②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 a、辩证法:用联系的、全面的、运动的、发展的眼光 看问题的世界观。 b、形而上学: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的世界观。
高教版《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3、[参考答案]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即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从新的实际出发,发扬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容易出现两种偏向,一种是自由化的态度,否定和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种是僵化的态度,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作出的个别结论,当作亘古不变的教条,照搬照套。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深刻变化的改革实践,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要警惕前一种偏向,更要特别注意防止后一种偏向,始终反对教条主义。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教条主义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左”的态度,它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以马克思主义“卫道士”自居,这就更带有迷惑性、欺骗性,危害也就更大。 理论来自实践,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也必须随之不断地完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这也正是这一科学理论永葆青春、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所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从来都是着眼于实际,着眼于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恩格斯曾经多次强调,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他说:“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一切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科学看待的人们,都应该也必然会采取这样的科学态度。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及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集中了亿万人民的智慧,汲取了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实践证明,坚持是发展的前提,不坚持,发展就是无源之水;发展则是坚持的延伸和保证,发展就是最好的坚持。这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兴起必然性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兴起必然性:(1)资本主义道路探索失败的历史指向①资本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败表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内部既无资产阶级理论生存的土壤,外部更无资产阶级理论生存的环境。
这作为一种历史基础的显现,为新的道路探索确立了历史指向。
②既然中国在承受着资本主义不够发展和严重的封建统治的痛苦,又承受国际资本主义发展和帝国主义侵略的灾难,那么,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文化传统(反封建)有揭示了资本主义罪恶及其历史终结(反资本主义)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就必将成为历史发展和社会基因转换的最终归结。
(2)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演进的内在导向。
①古代中国大同理想在近代的新表现: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大同书》;孙中山的民生空想社会主义。
这些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有想通的地方。
其思想核心是土地为本,强调解决农民和土地问题,强调按劳分配和人际平等,并把反帝、反封建任务明确提出而且注重实践。
②它们为近代中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追求美好理想、公有平等的理想环境,成为中国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重要思想来源,内在而直接的导向社会主义。
(3)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危机与中国启蒙运动的新取向。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西方文化的危机。
李大钊说:“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欧洲人自己亦对其文明之真价,不得不加以反省。
”“东洋文明衰颓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世界非有第三种文明崛起,不足于渡世危崖”。
②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弊病的大暴露,引起中国思想界深沉的反响,于是出现了启蒙思想的新取向,这就是趋向于互助进化,财产公有,世界主义,平民主义,大同主义。
这一新取向的发展使中国思想界直接趋向了社会主义。
③中国启蒙运动的新趋向:批判进化论;批判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向往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社会主义的风起云涌和十月革命的榜样。
⑤西方文明的危机使得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在世界范围风起云涌,中国思想界对此作出了直接的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B?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先进思想成果的结晶,它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良传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则是德国的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近代哲学发展的最高形式,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黑格尔是辩证法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最大功绩就是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抛弃了它的形而上学,并根据新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材料,对它们进行革命的改造和发展,从而把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C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D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一、概念: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二、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E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所谓真理的检验标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及符合的程度。
2、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只能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而能够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只有实践。
3、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正是实践这一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使人们的主观观念可以在现实中得到印证,是否符合客观实在,是否取得预想的向良性方向发展的结果,使它成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
F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答: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求得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过程。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是指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实践是具体的,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也必然是具体的。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历史的,是指实践总是发展的,认识要同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相符合。
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求人们,当实践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的时候,理论就应当随之而转变,否则就会犯思想落后于实际的错误;当实践的具体过程尚未结束,向另一具体过程推移转变的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如果人们硬要强制推移,把将来才能做的事情勉强拿到现在来做,企图超越历史阶段,就会犯冒险主义的错误G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3、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丛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