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代数课程目标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课程目标解读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具体目标:

1. 数的认识

●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 数的运算

●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

一位数的除法。

●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 常见的量

●在现实的情景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判断平年和闰年。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克、千克、吨和长度单位米、分米、厘

米、,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 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案例一: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分析

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教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和技能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根据课标的要求,案例中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让学生会用“凑十法”来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一年级儿童认知结构里具体思维是主要特点,他们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并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做到运用自如,才会顺利的迁移到8加几、7加几、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和如何凑“十”是教学难点。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8单元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找规律”、“统计”等内容,认识掌握了两位数的组成,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排列、迁移、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渗透排列组合、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开端,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复杂一点的排列组合、可能性、运筹、等量交换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因此,教学的重点是进行简单的排列组合活动,教学的难点是发现摆数的规律和顺序。根据课标的要求,案例中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经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学习“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分析

本案例共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即:同静——同动——同静——同动。第一个“同静”环节以学生的小组活动和自主学习为主。一年级教学通过观察“参观运动会”的情境图,从学生熟悉的运动会场景引入,引导学生发现并合作解决问题;二年级通过“用卡片摆数”的操作活动,初步学习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探究组数的方法和顺序。第一个“同动”环节以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讲解、演示活动为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一年级反馈的每种算法进行比较,发现“凑十法”,并把这种方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帮助学生建立转化思想,理解转化过程及方法;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反馈结果,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移动卡片发现摆数的规律和顺序。第二个“同静”环节以学生的小组活动为主。一年级通过“摆圆片”操作活动,直观地感受“凑十法”,进一步体验转化思想;二年级通过“握手”游戏活动,体会如何有序地进行组数。第二个“同动”环节以学生的活动展示和教师的演示讲解活动为主。教师结合

两个年级学生活动结果的展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指导学生有序地握手,并按握手的顺序写出组成的数。在具体的活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一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期提问题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一年级教学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以一些问题提示要观察的一些信息:运动场上有哪些比赛小组,每个比赛小组有几位运动员,有多少盒饮料等;接着在小组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有关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2.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一年级教学的主要知识目标。教学的第一个“同静”环节中,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在第二个“同动”的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各种算法,在师生的互动中让学生逐步明确:用看图数数的方法虽然能计算出9+4=13,但是如果不看图就很难求出9+4=13;用板手指计算太慢了,如果数比较大就很难操作;用摆小棒(或摆圆片)的方法计算比较直观,但如果没有小棒就没有办法算了。最后教师通过画思维图,引导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再进行计算,使学生很快发现最简便的方法——凑十法,并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

9+4

1+39+4=9+1+3=10+3=13

10+3

13

3.一年级进行“摆圆片”操作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凑十法”。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活动之中,并进行重点指导。让学生用两种颜色的圆片数分别表示每个算式中的两个加数,根据两个加数的多少摆两行圆片,再将一行的圆片分成两部分,把一部分圆片移动到另一行,使另一行的圆片凑成10个,再计算出两行圆片的总个数。如:9+4

9:○○○○○○○○○

4:●●●●

将第二行的4个圆片分成1和3,把1个移到第一行中,凑成10个。

10:○○○○○○○○○●

3:●●●

10个圆片加3个圆片一共是13个圆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