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
论张爱玲作品的悲剧意蕴
论张爱玲作品的悲剧意蕴摘要本文将联系《小团圆》一书,以主要角色“九莉”的遭遇同张爱玲本人的情感生活作为观照,通过分析张爱玲本身坎坷的生活经历,列举其作品当中主要角色的命运及其所表达的悲剧意蕴。
总结论述张爱玲作品中人物角色尤其是女性人物荒凉意味的根源。
关键词:张爱玲小团圆悲剧意蕴女性一、从《小团圆》看张爱玲(一)冷漠的家庭关系张爱玲的一生确实遭受过许多艰辛,每种痛苦的体验都催生出她性格当中的苍凉和绝望,她渴望爱的欲望十分强烈,却偏偏遭遇无数次来自心灵的创伤,心中充满对来自封建腐朽家庭的怨恨和敌视。
《小团圆》里,二叔二婶就是影射其父母,她作为一个“过继”了的孩子,不能直认自己的亲生父母,在小说中,九莉拒绝满足母亲临终相见的愿望,甚至以还钱去伤害她,彷佛就是要给母亲最后的报复。
张爱玲对母亲的愤怒是源于更深沉的爱,当这些爱被撕毁了,也就全部转化为霸道的恨。
由此,张爱玲也就慢慢积累了对母亲的怨恨。
也许如此冷漠的母女关系和报复心理,仅仅源于最单纯而浓烈的爱。
(二)坎坷的求学之路造成张爱玲悲苦人生的还有那段不堪回首的求学记忆,她家学渊源,一直顶着“天才”光环的她,不甘心葬送在没落的时代和禁锢的家庭中。
张爱玲原本在伦敦大学入学考试中获得第一名,却因为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不得不移居香港,后来又因战火将学校所有档案记录全都销毁,她三年的努力付之一炬。
她再次绝望了,她不再对虚无缥缈的未来过多幻想,而是执着眼前,只相信此刻手中所能把握的一切。
(三)绝望的爱情悲剧至于和胡兰成的一场倾世之恋,自然是张爱玲一生中刻骨铭心的痛,在爱情面前,她很低微,为了那个寡情薄幸的人一度低到尘埃里去;她很热烈,在烽火乱世中毅然跨越千山万水只为了见到那个倾心所爱的男人,在他冷酷可笑的背叛里,她选择决绝地转身,这种爱如同自我的毁灭。
在《小团圆》中,她也只是把和胡兰成的这段过往一一坦白,并没有丑化和过分渲染,保持了一如既往的坦然姿态。
二、女性命运与个体生命的悲剧十八岁的年纪却已然写下: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里面爬满虱子。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学生姓名学号类型网络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层次专升本指导教师日期目录摘要 (3)一、绪论 (4)二、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 (4)(一)人物创造 (6)(二)语言描写 (12)(三)意象象征 (14)三、结论 (17)四、参考文献 (18)六、致谢 (19)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摘要张爱玲是现代小说史上的重要作家。
本文从人物创造、语言描写、意象象征三个角度去谈这个问题。
第一人物创造,小说的成就,是以人物为准,不仗着事实。
”张爱玲在创造意境时, 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 当她用意象来形容人物及各种各样的场景时, 亦同样处处妙笔生花。
作者创造的这些众多人物形象群像,组合在一起,完全就是作者的形象——作者通过作品再塑了自身。
第二语言描写,她的思想与语言,都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架设起了一座桥,同时留下了成熟的写作技巧,可供参考与学习。
第三意象象征,张爱玲营造的意象,既有层出不穷的创新,又有不厌其烦的袭旧,在新旧雅俗之间游刃有余,而且,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月亮”、“镜子”,还是“墙”和“乌壳虫”,都是与作品"苍凉"的主调是一致的。
关键词:张爱玲;人物创造;语言描写;意象象征一、绪论张爱玲是一个天才的作家,天才的作家往往是孤独的。
张爱玲的小说很少写英雄豪杰之类的大主题,更不会涉及敏感的政治,她只写城市小资男女的日常生活,主要是恋爱与婚姻生活。
她善于在平常生活中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却又能保持清醒,不陷入小说人物的情感中。
她的文字优雅而舒畅,看起来是一种享受。
读她的小说,你仿佛看到一个优雅的小资女人在冷冷地看着这个世界,嘴角挂着淡淡的嘲笑味道。
可就是这样一个前半生异常成功的女人,后半生却是沉寂的,连死都是静悄悄的,不惊动身边任何人。
二、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1920年,张爱玲降生于一个望族世家。
贵族的出身使她的血液里不可避免的闪着贵族的色彩。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一、绝望和苍凉在张爱玲的作品里,绝望与苍凉充斥其中,很少有大团圆的结局。
这是张爱玲的创作风格,张爱玲作为一个女性书写者,她以老辣犀利的笔触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以独有的绝望和苍凉的人生意识揭示了她们的生存困境,表现了她们面对这种困境时的异化以及抗争。
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探索,张爱玲的贡献主要表现为:挖掘女性不能脱离困境的原因,揭示女性在经济、精神上的难以自立,展现女性个性解放的艰难。
女儿,阴影下的生存与毁灭张爱玲自小生活在一个充满遗少气氛和现代文明相交杂的环境中。
父亲是一个典型的旧式文人加大家族浪荡子式的人物,而母亲和姑姑则是接受了西方文明洗礼的新代人物。
面对这样一种新旧文明“犯冲”的状况,她深深体味到自我在家庭中,她所属的那个没落阶层在社会中,人类在荒凉的时空背景中等诸种失落:这种失落感构成作者的情绪基调,笼罩在作品中,使人物的内心体验都呈现出宿命的虚无感,形成了她作品主题的总特色:悲观、虚无。
我们知道,作家童年的性经验缺失对于作家以后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爱玲自小在豪门巨族中过着孤独而凄凉的生活。
旧式豪门巨族的腐朽生活在她面前上演了一幅幅鸦片烟、姨太太、争遗产、狎妓的丑剧,同时她又经历了父母离异的痛苦,16岁时在“继母”的统治下讨生活。
其间曾被父亲幽禁,“他扬言要用手枪打死我。
”逃离之后,进入母亲的家。
虽然精神上比以前要充实一些,但每每陷入物质困境。
有着彻骨经验的作者,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内容也是极为深刻的。
作为一个爸爸不疼妈妈不爱的女儿,张爱玲笔下的女儿几乎都是不幸的。
川嫦死去的原因绝望和苍凉是张爱玲作品的底色,也是其笔下女性形象表现出的共同的生存状态。
她们一直笼罩在绝望的挣扎和苍凉的人生况味之中。
自私,是人性的魔障,也是血缘亲情的天敌。
张爱玲尖刻地挑剔着人的生存世相后面隐藏的人性真相,她总是能够发现种种装饰性表象后面隐藏的空虚、自私、盲目。
“为门第所限,郑家的女儿不能当女店员,女打字员,做‘女结婚员’是她们唯一的选择。
论张爱玲笔下女性悲剧命运
前言张爱玲是“一个对人生充满悲剧感的的人”。
她的小说主要以婚姻和爱情为主题,几乎都揭示女性的悲剧命运。
张爱玲以一种女性的细腻的观察角度,去洞察世间男女在现实生活中的挣扎、妥协与堕落,她善于把时代、国家等一些大事情都淡化在日常的生活琐事中,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就在这平凡而又琐碎的生活中演绎着自己的悲剧,她们的悲剧不能归责于具体的人或事,似乎是是一种命运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甚至于她们在承受自己悲剧的同时,也在缔造着别人的悲剧,周而复始,延续不断。
一、张爱玲笔下女性悲剧命运(一)女性的生存悲剧张爱玲笔下女性的悲剧寄托了作为一个敏感自省的现代人,对个体生命中的生存寂寞与生存痛苦以及恐怖的深刻感悟,也是她对生命悲剧性的理性认知。
她不动声色地讲述着现代人一个又一个在黑暗中坠落毁灭的凄凉故事,还这个无聊又无奈的世界以无奈而又无聊的本来面目,渲染着不安与恐惧、凄惶与悲伤的气氛,悲从中来。
这种生存悲剧的实质便是个人欲望与他人存在利益的冲突。
她于是用瑰丽的文字精雕细琢女人生命和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压抑、伤痛、畸形和无聊。
在《倾城之恋》中,张爱玲借范柳原之口道出了“根本你以为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
[1]白流苏一上场就展示了自己冷酷自私的婚姻观,为了逃离寄食娘家,遭人白眼的处境,为了求得经济上的依附,她抛弃了诗礼人家的矜持含蓄的姿态,以“快、准、狠”的方式从妹妹手中抢走了范柳原,她非常清醒的看到了自己已站在青春的尾巴上,再不搏一把将永无出头之日时,于是大胆的决定用残余的青春做最后一次的赌注。
在白流苏那里,爱情早已扭曲,成为她获得赖以生存的婚姻工具,然而,面对最终成就的婚姻,白流苏心中反而升起了弥漫难散的惆怅与凄凉。
一场倾城之恋,就这样向白流苏和人们昭示了更广泛更普遍的人生命运的不可靠。
即使像葛薇龙这样的比一般“女结婚员”更独立的精神,受过新思想教育,对她所出身的家庭更有叛逆性,她甚至希望寻找到浪漫的爱的女性最终是同样的命运,没落世家的经济的贫穷,迫使她走进了她反感的姑妈的府邸,她之后的堕落,每一步都与虚荣心与贪图物欲密切相关,对优裕的物质生活的眷恋,对纨绔子弟的爱慕,使她完全成为了梁太太和乔琪乔的俘虏,灵魂已不再是自己的主人,她那一点点单纯,脆弱的理想已经完全被强大的物质欲所征服。
论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心理分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论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心理分析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张爱玲文学诞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的沦陷区上海,长期以来,如同她诞生的那段特殊的时间和空间一样,它存在于中国的政治话语体制以外,在香港、台湾及海外华人中延续着生命。
80年代中期以后,张爱玲文学像不死鸟一样飞回故乡上海。
在中国本土再生,被越来越多的读者认识和喜爱。
1995年中秋,张爱玲在海外逝世,大陆“张爱玲热”再度掀起,理论界对张爱玲研究更成为一个热点,变成了“显学”,许多研究专著和传记陆续出版。
女人写女人的女性文学始自“五四”,与丁玲、庐隐等第一代女作家笔下有着一种觉醒了的女性意识的新女性形象不同,张爱玲的《传奇》更注重于女性内审趋向。
她既忠实于她生存的那个时代,几笔便勾勒出由于时局的动荡给予女性的不安和危险感,她又不只限于那个时代,“几千年的历史所造成的生生世世为男性附庸的女性世相被展示得淋漓尽致”,《传奇》中更多地是对女性自身从古老历史代代留传下来的传统意识的根本扬弃和批判。
文学史上美好的女性形象比比皆是,冰心曾吟诵过:“女人是爱的化身”,“爱情是女人生命整个的存在”。
然而,甜美的牧歌、圣洁的女性,在张爱玲的笔下却难觅踪迹。
张爱玲的小说中,既没有缠绵的柔肠,也没有摄人心魄的炽情,更不见魂牵梦萦的纯情和赤诚挚爱的真情。
无论是豪门闺秀、望族小姐,还是寻常人家的女儿,大多数少了女孩的纯洁、天真和浪漫,多了妇人的实际、世故和势利,她们时刻盘算着、算计着得失,这些世俗化的女性与传统标准的女性格格不入。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女性应该是温顺、善良、驯服、妩媚、聪明、美丽的。
然而,张爱玲笔下的女性,虽然不乏姣美的容貌,但绝非神圣、纯洁,而是或糊涂、或自私、或卑琐、或病态、或兼而有之的有着丑恶灵魂的女性。
对于这些人物,作家没有简单地按传统标准来否定,她在《张爱玲散文全编》中说:“我写的那些人,他们有什么不好我都能够原谅,有时候还有些喜爱,就因为他们存在,他们是真的”。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答辩陈词
答辩陈词尊敬的各位答辩老师:大家好!我是12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邵敏,我的论文题目是《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
本论文是在张洪海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完成的,在此向张洪海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并向今天不辞辛苦来参加我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谢谢各位老师!首先,我要谈一下本篇论文选题的原因及意义。
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蹂躏,国家主权和国民人权被侵略者肆意践踏,资源财富遭受榨取和掠夺,国家的经济命脉岌岌可危,而本国的统治集团腐朽衰弱,民不聊生。
中国社会的积贫积弱,已经到了极其严重和严峻的时刻,因此三十年的主流文学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吹奏起消灭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时代号角。
郭沫若的《女神》、鲁迅的《呐喊》、茅盾的《子夜》、巴金的《激流》都是其中嘹亮的音符。
在现代文学这种宏大叙事的时代浪潮中,普通凡人的日常生活、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都被不假思索地忽略了,被毫无疑义地边缘化了,甚至成了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文学”,颇有俗气之嫌。
在这样的潮流里,只有少数作家把普通民众视为自己的读者,把自己的创作维系在普通人和平凡人生上面,张爱玲就是其中十分突出的一个。
翻开张爱玲的小说,扑面而来的便是那震撼人心的苍凉悲剧,因此本论文以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为角度,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其小说的悲剧性。
在那个“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的时代,普通凡人承受着时代的重负,最能反映时代生活的艰难可怕的面貌。
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里,能过最直接把握到时代的真实基本脉搏,从而也就表现了时代的本质。
因此,张爱玲把视角投向了这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他们不及英雄有力,但却是认真的、真实的;他们没有悲壮,只有苍凉。
张爱玲以她那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段段沪港传奇,描绘了沪港两地男女间那千疮百孔的经历,充满了生存的困惑、苍凉和生命中惘惘的威胁,并留给世人那挥之不去的“苍凉的启示”,使我们不禁思考,在大的灾难面前,英雄们会在希望中徘徊,在绝望中反抗,甚至壮烈的牺牲、慷慨就义,但毕竟英雄只不过是极少数人,大多数还是那些普通的凡人,面对困难可灾难的到来,他们更多的是选择默默地承受,成为广大的负荷者,这些普通的凡人更应该成为我们所关注的对象。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引言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其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矛盾和女性的处境,刻画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本文将就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展开探讨。
女性在张爱玲小说中的形象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既有清纯可爱的女孩儿,也有沉醉于荒淫生活的女人;既有受尽折磨却坚强自立的女性,也有被爱情瑟缩的女子。
女性形象鲜明生动,风格独特,表现出了张爱玲作为一位女作家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洞察力。
女性处于社会角色的矛盾在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处境经常是比较不利的。
与传统观念相比,现代社会更加重视女性的自主和地位,但是张爱玲的小说中却常常强调女性处于社会角色的矛盾,既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的影响,又受到了西方社会文化的反传统影响。
她们内心深处的矛盾不断地影响着她们的日常生活,这种矛盾和冲突是张爱玲小说中重要的主题之一。
女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张爱玲的小说中,女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经常是女性形象的突出特点之一。
她们在爱情中得到了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彰显,罔顾一切地追求爱情。
但是,爱情也常常成为了女性的枷锁,使她们处于弱势和被动状态。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被爱情所束缚,也因此承受着爱情所带来的种种痛苦。
女性独立自主的追求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常常表现出对独立自主的追求。
她们希望摆脱传统社会中缺乏独立自主的女性角色模式,表达出一种破除束缚的冲动和独立自主的精神,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通途。
因此,张爱玲小说中一些女性经常具有一种表现出女性个性和独立性的倾向。
结语张爱玲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塑造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深刻揭示了现代女性的处境和矛盾。
女性意识是张爱玲小说中重要的主题之一,引起了深刻的反思和讨论。
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女性意识在张爱玲小说中的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深刻探讨现代女性自我实现和价值的探索。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张爱玲是一位20世纪40年代在上海孤岛成名的女性作家,也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她经历四十年代的昙花一现和五十年代后漂泊海外自甘寂寞,至八十年代的张爱玲热。
张爱玲有言“悲凉是一种完成】。
”在这里笔者对其一生及其创作中所特有的悲剧意识进行了探索,解读其作品形成的社会历史根源及其对作家一生的影响。
一、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的形成原因张爱玲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她的童年以及婚姻的不幸和她所接触的周围环境,酿成了她的悲剧的人生观,同时也酿成她小说的悲剧创作意识。
1.张爱玲家庭经历的影响人的一生中对人个性形成最重要的阶段当然是童年和少年时期,同时它也对作家作品风格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而家庭又是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在人生可塑性最强的阶段,作家所接触的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兴趣爱好,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家个性和特色的形成。
张爱玲出生在一个有着显赫家庭背景的世家里,其外曾祖父是李鸿章,祖父是清末大臣张佩伦,母亲黄逸梵是个名门闺秀。
尽管张爱玲出生在这样的贵族家庭里,但她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并未获得一般人想象中的幸福。
这主要源于她父母不幸的婚姻。
张爱玲的父亲依靠祖上的财产过着奢侈的生活,在与黄逸梵结婚后不久,便开始了养姨太太、赌钱和吸大烟的生活,一步步堕落下去。
而黄逸梵决定抛夫别子,赴洋留学。
后来她从国外回来,曾试图挽救这个濒临破裂的家庭,然而她并没有成功。
从生活方式的不同乃至思想的迥异,发展到家庭无休止的争吵,最终导致了离婚。
父母不幸的婚姻,在张爱玲幼小的心灵里过早地投下了重重阴影,无论是谁,在童年这个本该需要父母爱护的时候却被遗忘一旁,看着父母之间的战争应该是惊恐的、无助的,也许就是在这一时期,幼小的张爱玲,感受到人生的悲,世事的难和时事的艰辛,这对其童年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同时张爱玲父母的离婚,也导致她与弟弟的归属权和抚养权的问题,结果是她俩被判为父亲监护和抚养。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一、冷静中窥伺人性用两个字来形容张爱玲的小说,就是冷静。
她似乎总站在第三者的视角,以局外人的态度冷静的陈述现实和现实中的人性表露。
【冷静的语言叙述现实】张爱玲小说中的语言之精准,词句之凝练,“前人之述备矣”,在此不多加评论,只说她冷静的风格。
文字似乎不能用冷静来形容,但是除了这两个字,不能更恰当的形容张爱玲的文字。
以局外人的视角冷眼旁观事态的进展,冷静的叙述。
无论多么残酷的现实,多么激烈的争斗,多么凄美的爱情,在张爱玲笔下,一律冷静。
而这冷静中流露出的冷酷,更让人心生寒意。
现实的威力在她冷静的叙述中表露无疑。
美好的情感在现实残酷的扼杀下毁于一旦。
在她冷静的语调中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以讲故事的口吻来讲述现实,冷静的话语来叙述,对于现实的残酷的表达,其效果比激烈的控诉更加明显。
【冷静的现实顺延人性】冷静的语言叙述残酷的现实,这现实也显得冷静起来。
虽然残酷,却是再自然不过,似乎不这样便违背了自然规律一般。
在这残酷而冷静的现实中,人性的弱点一览无余。
现实的残酷促使人性发生畸变也是顺理成章。
【解释】:览:看;余:剩余。
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
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代表人物便是《金锁记》中的七巧。
七巧原是麻油店中的女儿,嫁给了姜家身残病弱的二少爷。
因此毁了她的一生。
平凡人家的女儿嫁进大户人家,生活上的不习惯,个性的倔强,使她的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爱玲对于她婚后五年的生活没有多加描述,只从五年后说起。
然而七巧生活的压抑也可以想象。
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中,人性的扭曲与畸形是在所难免的。
七巧心里还存着对幸福的渴望,然而现实的残酷又让她不得不防。
严苛的现实逼得她的人格发生巨大的转变,她只识得金钱了。
人性发生巨大的扭曲与变化,在这冷静而残酷的现实中也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似乎不发生变化,倒不正常了。
在这现实中,人性的转变是再自然不过的。
二、在时事中随波逐流的情感张爱玲笔下的爱情故事,极少有喜剧,即便是有了一个好些的结局,其过程也必是曲折的,不肯顺顺当当的让人家在一起。
本科毕业论文-论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论文题目论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院人文学院年级2013级专业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学术诚信承诺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佳木斯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佳木斯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签名:___________ 导师签名: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摘要在二十世纪,我国文坛中非常出色的女性代表作家之一就是张爱玲。
张爱玲年少成名,她把她的细腻情感诉诸笔端,将大千世界勾勒成一幅幅醉人的画卷。
这些画卷虽然没有波澜壮阔、一泻千里,但都能给人无尽的回味。
张爱玲这一生创作的作品非常多,诗集、散文、小说数不胜数,其中要数她的小说在文坛的地位成就最高。
张爱玲曾被评论为是“一个写爱情小说的作家”,然而,其作品的意蕴没有完全停留于爱情的层面。
有些作品虽然风花雪月,却从深层次进行了现实的揭露。
本文拟突破传统的只是单独进行男性或者女性研究的界限,对张爱玲小说中的各类人物形象进行一次比较系统而深入的把握,分别从新旧杂交式的人物形象、洋派人物形象以及没落贵族的人物形象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人物形象、女性人物形象,希望能够总结出人物形象的类型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
同时,结合张爱玲所处的特殊的社会现状,以及家庭中西方教育结合的方式对她的影响和她个人原因来探究其所写人物形象出现的原因。
关键词:张爱玲;人物形象;新旧交杂式;洋派;没落贵族;成因Abstract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one of the very outstanding women in our literary world is Zhang Ailing. Zhang AilingSince childhood has become very famous, she took her delicate emotions resorted to the pen, the world into a picture of intoxicating picture. Although these pictures are not magnificent, blew out, but can give endless memorable. Zhang Ailing works in this life is very much, poetry, prose, novel countless, of which her novels in the literary position of the highest achievements. Zhang Ailing has been commented as "a writer writing love novels", however, the meaning of her works did not completely stay in the level of love. Although some works of romantic, but from the deep level of the reality of the exposed.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only male or female research boundaries, Zhang Ailing novels in a variety of characters in a more systematic and in-depth grasp, respectively, from the old and new hybrid characters, foreign characters and the decline of the nobility The image of the male characters in Zhang Ailing 's novels, the characters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racters.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he special social status of Zhang Ailing, as well as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education in the way of her influence and her personal reasons to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the characters they appear.Key words:Zhang Ailing; character image; new and old cross-style; Westernization; decline aristocracy; reason目录摘要 ............................................................................................................................... Abstract ..............................................................................................................................一、绪论............................................................................................................................(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1.研究目的...........................................................................................................2.研究意义...........................................................................................................(三)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文献综述....................................................................................................2.国内文献综述....................................................................................................(四)研究的主要内容................................................................................................二、张爱玲及其作品 ..........................................................................................................(一)张爱玲个人经历................................................................................................(二)张爱玲的作品 ...................................................................................................三、张爱玲小说中人物形象................................................................................................(一)张爱玲小说中新旧杂交式的人物形象 ................................................................1. 新旧杂交式的男性形象 ....................................................................................2. 新旧杂交式的女性形象 ....................................................................................(二)张爱玲小说中的洋派人物形象...........................................................................1.张爱玲小说中的洋派男性形象 ...........................................................................2.张爱玲小说中的洋派女性形象 ...........................................................................(三)张爱玲小说中的没落贵族人物形象....................................................................1.张爱玲小说中的没落贵族男性形象 ....................................................................2.张爱玲小说中的没落贵族女性形象 ....................................................................四、张爱玲小说人物形象形成的原因..................................................................................(一)社会原因 ..........................................................................................................(二)家庭原因 ..........................................................................................................(三)个人原因 ..........................................................................................................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 附录二 ...............................................................................................................................一、绪论自从20世纪80年代大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两岸的文化交流建设逐渐增强,张爱玲的作品也开始颇有风靡全中国的态势。
论张爱玲悲剧开题报告
论张爱玲悲剧开题报告引言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情感描写而著名。
她的作品中经常出现悲剧元素,揭示了个人命运的悲剧性。
本文将对张爱玲悲剧的特点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她作品中悲剧元素的影响。
张爱玲悲剧的特点张爱玲的作品以悲剧为主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内外矛盾张爱玲作品中的悲剧常常是由个人内心和外界环境的矛盾冲突引发的。
她刻画了人物内心的挣扎和冲突,揭示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己之间的矛盾。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主人公琪莉的内心矛盾和外界压力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
2. 命运的无情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命运对人物的安排往往是无情的。
她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展示了命运对个人造成的伤害和不公平。
在《倾城之恋》中,主人公苏童与白流苏的爱情被命运所阻挠,最终导致了他们的悲剧结局。
3. 悲剧中的美尽管张爱玲的作品充满了悲剧元素,但她通过对情感的细腻描写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使悲剧成为一种美。
悲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让人深受触动,产生共鸣。
无论是《色戒》中的王佳芝,还是《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琪莉,都是让人难以忘怀的形象。
张爱玲悲剧的原因张爱玲作品中的悲剧元素并非偶然出现,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个人命运的无力张爱玲将个人命运的无力作为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她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个人在命运面前力量的无能为力,无法抵挡命运的摧残。
这种无力感使人物陷入了悲剧的深渊。
2. 社会环境的制约张爱玲的作品中,社会环境对个人命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传统社会的束缚和道德规范限制了人物的行动和选择,使他们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
她通过对社会环境的描写,展示了社会对个人命运的制约。
3. 人性的弱点张爱玲揭示了人性的弱点是导致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物因为自私、贪婪、欲望等弱点而走向自己的悲剧命运。
她通过对人物心理的剖析,呈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
张爱玲悲剧的影响张爱玲作品中的悲剧元素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对现实的反思张爱玲的悲剧作品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和不公平现象,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开题报告《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
水晶有幸与张爱玲在美国进行了长达七小时的长谈。他于 1973 年出版的《张爱玲小说艺术》,获 得了很高的评价,这部论著主要研究讨论张氏小说的象征与意境,有不少新见,对我们研究张爱玲小 说悲剧性的艺术表现有很大的帮助。
(二)60 至 80 年代 海外与港台:1961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夏志清教授的英文本《中国现代小说 史》出版,张爱玲第一次被写进文学史。夏志清认为“张爱玲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他 准确把握张爱玲小说的特色在于“强烈的历史意识、丰富的想象、对人情风俗的熟练处理、对人物性 格的深刻揭发等”。这些对我们研究张爱玲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艺术表现有很重大的借鉴意义。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典藏全集[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10:1~111. [2]张爱玲.自己的文章[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5~162. [3]周芬伶.艳异——张爱玲与中国文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5:203~290. [4]钱虹.文学与性别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4:45~48. [5]贾月玲.理梅.张爱玲情感世界的伤痕[M].北京.知识出版社.2011.1:8~41. [6]庄颖超.苍凉与华美:张爱玲论述[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12:2~270. [7]夏世清.色戒: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前世今生[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191~192. [8]刘川鄂.张爱玲之谜[M].北京.中国书店.2007.1:33~177. [9]任茹.王艳.张爱玲传[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0.12:95~186. [10]傅雷.傅雷经典作品[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9:154~166. [11]裴效准.红楼梦全解本[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5:35. [12]杨黎丽.爱的缺失与张爱玲文本的悲剧性[D].郑州.郑州大学.2007. [13]于婧.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D].兰州.兰州大学.2011. [14]杨美芬.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蕴[D].西安.西北大学.2007. [15] Hoyan, Carole H.F. The life and works of Zhang Ailing : a critical study[M]. Columbia. 1996:4~25.
论张爱玲作品独特魅力
论张爱玲作品的独特魅力一、特殊环境中的文学现象张爱玲的成功出名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上海沦陷,日本侵略者和汪精卫政权把新文学传统一刀切断,只要不反对他们,有点文学艺术粉饰太平,他们是求之不得,这就给张爱玲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
而且在新文学的启蒙传统遭到空前抑制,一些坚持知识分子社会大众立场的精英们只能韬光养晦的时候,她却独独开辟出一条通向都市民间的道路,写出传世之作。
张爱玲是新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在她接受现代化教育学习中英文写作的阶段,正是五四新文化发展到辉煌的三十年代,她不可能回避新文化给以她的巨大影响。
张爱玲是以《沉香屑第一炉香》在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上一炮走红,它探讨了青年女性面对都市文明诱惑的病态心理,我们在“葛薇龙在物质诱惑下纯洁外衣一层层褪去时不能不想到陈白露的遭遇,在她被受到西方文明影响的男子所激起的性的烦躁时也不能不想到莎菲的悲剧。
《沉香屑第二炉香》罗教授的隐私不幸被周围社会舆论所传播,以至逼上绝路的悲剧故事,已经几近于鲁迅小说里对社会舆论的愤怒控诉了。
即使在张爱玲小试锋芒的处女作里,也能在新文学史上有明确的定位。
二、不同凡响的都市民间文化形态张爱玲使现代都市通俗小说的品质得以提升。
在现代都市中,民间文化的价值本来就是虚拟的,其实所有的民间形态都不过是市民们从其家族历史中带过来的文化陈迹,民初的现代都市通俗小说就是从传统文本里抓来这些陈迹,却不断真正代表都市市民在现代化过程中真实的精神状态。
而张爱玲对现代都市文学的贡献是她把虚拟的都市民间场景:衰败的旧家庭,没落的贵族女人,小奸小坏的小市民日常生活,与新文学传统中作家对人性的深切关注和对时代变动中道德精神的准确把握成功地结合起来,再现出都市民间文化精神。
她不是直接描写都市市民的生活细节而是抓住了社会大变动给一部分市民阶层带来的精神恐慌,提升出一个时代的特征:乱世。
那些乱世男女的故事深深打动了都市动荡环境下的市民们。
而且,这种乱世感对张爱玲来说是真实的,因而,及时行乐,个人至上的世纪末情绪和通过古老家族的衰败隐喻着传统道德价值没落,这是她小说的两大主题。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文化冲突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文化冲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在她的小说中,经常探讨文化冲突的问题。
这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张爱玲小说中的文化冲突,分别是个人与家庭、城市与乡村、东方与西方。
个人与家庭张爱玲的小说中经常探讨个人与家庭之间的矛盾。
在《色,戒》中,王佳芝因为自己对国民政府的仇恨而向日本军统出卖了她的同胞,最终引起了她和母亲的矛盾。
王佳芝的个人意志和家庭责任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张爱玲对于“个人主义”和“家庭责任”之间的文化冲突的探索。
另一方面,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小说主人公杨乐和萧红两位女性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家庭文化。
杨乐的家庭文化强调资本主义思想和西方现代化观念,而萧红的家庭文化则深受传统中国儒家思想影响。
两个家庭文化的矛盾表现在杨乐试图让李夫人摆脱“旧思想”的束缚,追求自由、功能化,同时萧红向李夫人表示“有些旧的观念才是保持婚姻合法的关键”。
城市与乡村张爱玲的小说中也探讨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文化冲突。
在《钱钟书、张爱玲一家》中,小说描述了钱钟书和张爱玲在乡村度过的生活,两位知识分子对乡村生活的不适和文化的落差,反映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巨大差异。
此外,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小说描述了碎片化的上海城市生活,城市生活中的不安和困惑。
这种不安和困惑与传统的中国文化和社会价值观之间的矛盾有关。
东方与西方张爱玲小说中最常见的文化冲突是东方和西方之间的矛盾。
在《金锁记》中,小说主人公程心意在与西方人交往中,感受到文化差异的困惑。
西方生活方式和传统的中国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使程心意的文化认同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在《色,戒》中,王佳芝对于西方文化的迷恋和东方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张爱玲小说中的文化冲突,多是围绕个人和家庭、城市和乡村、东方和西方之间的关系展开的。
这些矛盾和冲突,既是张爱玲个人文化认同的一部分,也是她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反思和思考,深刻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文化冲突与碰撞。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任性率真的女作家,她执着地关注世俗的生活状态,尤其关注女性命运。
她的小说塑造了众多各具个性、命运悲凉的女性形象,挖掘出了她们蕴藏的觉醒意识,揭示了她们的女性意识在“洋场社会”的浸渍、“男权体制”的淫威、金钱“枷锁”的束缚中泯灭,希望女性能以独立的姿态自在地生存。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女性意识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
20 世纪40年代初,她以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名震文坛,成为了红极一时的女才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光辉绚丽的一页。
张爱玲小说所迸发的文学才情,她那独特的写作视角,以及她与文学潮汐的暗合,都使得张爱玲倍受世人的关注。
海外华人学者夏志清在其《中国现代小说史》中高度评价,“张爱玲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
[1]而在王一川等人编写的《20 世纪文学大师文库•小说卷》中,张爱玲名列第八,仅次于鲁迅、沈从文、巴金、金庸、老舍、郁达夫、王蒙。
为此毫不夸张的说,张爱玲是自“五四”以来最为优秀的女性主义作家之一。
她脱离了五四时期丁玲、冰心等女作家的写作套路,另辟蹊径,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观察和剖析宗法男权社会中女人的众生相及她们殊途同归的被压迫命运,体现了一位女作家非比寻常的洞察力和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怀。
同时,她摆脱了五四以来对男女平等的神话描述,抛弃了那种南辕北辙的女权主义追求,转而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女性位置。
她抛弃了五四时期男权中心的文化传统,自出机杼,创造出自我独特的语言表达。
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作家流露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
作家的这种女性意识并不同于冰心的博爱,也不同于丁玲的冷峻,它更强调一种否定精神,这种否定精神包括了作家对男性权威的否定,也包括了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否定,它有非同一般的勇气和敢于直面人生的“自审”意识。
所以当我们今天再次“借助古老的记忆”重新解读她的作品时,我们的灵魂仍会被深深地震撼着,仍受到强烈的撞击,我们无法不惊叹于她的才华、她那颗“冷酷”的心、她留下的那些深远的启迪。
论张爱玲小说的文学成就及影响
论张爱玲小说的文学成就及影响论张爱玲小说的文学成就及影响摘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并带有传奇色彩的作家。
其小说创作是现代文学的巨大收获。
其文学成就表现为拓展了女性批判新视野和女性文学的新天地,创造了写实小说的新高,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是一位具有文学史意义的作家。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文学成就文学影响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具魅力的作家,其小说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和语言技巧无不显现出个人的特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拓展了女性批判新视野和女性文学的新天地女性文学像一条小溪流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若断若续地流淌着。
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掀起了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的高潮,也给女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冰心、庐隐、丁玲等一批才华横溢的女作家脱颖而出。
她们冲破了传统文化禁忌,以女性视角观察女人、写女人,塑造了许许多多的女性形象。
冰心等作家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都是慈祥的母亲和贤惠的妻子,其道德审美观念仍是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价值观。
丁玲等作家的作品中则塑造了一些以民族兴亡为己任的走出封建家庭,投身革命的女性,虽然表面上获得了与男人平等的待遇,实际上却放弃了自我。
与丁玲、冰心等女性作家相比,张爱玲的小说具有更为鲜明的女性主义特征。
20世纪40年代的张爱玲远离抗日救国的主流话语,把眼光投向了“婚姻、爱情、家庭、女人的挫折、女人的处境——一个充满女性气息的世界”[1]。
其小说集《传奇》刻画了一大群真实地生存于男权文化之下的女性群像。
在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中,没有一个人像张爱玲一样,从女性本体出发,怀着对经济和精神上缺乏独立自主女性的深切同情和关注,孜孜于女性悲惨命运的写作。
通过对一系列女性殊途同归的可悲命运的描写,既揭示了男权社会制度、传统文化及习俗对女性的摧残,更将笔触深入到女性精神世界,从女人原罪意识出发,对女性自身的人格弱点进行了思索与批判,开启女性批判立场。
论张爱玲(胡兰成)
正如少年人讲话爱抢先,觉得自己要说的话太多太兴奋到不可抑止,至于来不及也没有空隙容许他倾听对方的说话,而常常无礼地加以打断一样,张爱玲先生由于青春的力的奔放,往往不能抑止自己去尊重外界的事物,甚至于还加以蹂躏。她知道的不多,然而并不因此而贫乏,正因为她自身就是生命的泉源。倒是外界的事物在她看来成为贫乏的,不够用来说明她所要说明的东西,她并且烦恼于一切语言文字的贫乏。这使她宁愿择取古典的东西做材料,而以图案画的手法来表现。因为古典的东西离现实愈远,她愈有创造美丽的幻想的自由,而图案画的手法愈抽象,也愈能放恣地发挥她的才气,并且表现她对于美寄以宗教般的虔诚。
她就是这样:「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基督在鸡鸣之前祈祷三次:「主呵,如果可以移开这杯子,让它移开吧,」而终于说:「既是主的意思,我将喝干它。」于是他走向十字架,饶恕了钉死他的人们,并且给钉死在他旁边的两个强盗祝福。她就是这样,总觉得对于这世界爱之不尽。
她的这性格,在和她接近之后,我渐渐了解了。初初一看,似乎她之为人和她的作品是不相似的。因为,倘以为她为骄傲,则骄傲是排斥外界的,倘以为她为谦逊,则谦逊也是排斥外界的,而她的作品却又那么的深入人生。但我随即发现,她是谦逊而放恣。她的谦逊不是拘谨,放恣也不是骄傲。一次她说:「将来的世界应当是男性的」,那意思,就是她在沉香屑里说的「那是个淡色的,高音的世界,到处是光与音乐」。她还是孩于的时候,就曾经想以隋唐的时代做背景写一篇小说,后来在回忆中说道:「对于我,隋唐年间是个橙红的时代」。她还是十几岁的时候写过一篇霸王与虞姬,有这样的句子:借项羽的口说道:「我们是被猎了,但我倒转要做猎者」。从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她具有基督的女性美,同时具有古希猎的英雄的男性美。她的调子是阴暗而又明亮的。她见了人,很重礼数,很拘谨似的,其实这礼数与拘谨正是她所缺乏的,可以看出她的努力想补救,带点慌张的天真,与被抑制着的有余的放恣。有一次,几个人在一道,她正讲究着礼数,却随即为了替一个人辩护,而激越了,几乎是固执地。她是倔强的。
论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
四、艺术手法的创新
1、小说风格
张爱玲的小说风格独特,她以细腻的笔触、深沉的情感描绘生活琐碎中的细 节,用极具张力的文字展现女性的情感世界。同时,她的小说中充满了象征和隐 喻,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红白玫瑰”象征着女性的两种命运,使读者在 解读作品时感受到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
2、语言运用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角色,虽然身处困境,却始终未放弃对生活和爱情的追求。 她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去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确定性,并坚信我们能够找到 属于自己的幸福。
总之,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是她作品中的重要主题之一。她通过细腻 的笔触和深入人心的情节,展示了女性的柔弱与坚韧,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残酷 现实。这种悲剧意识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对于我们理解和女性的生活 与情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今天这个日益重视多元性和包容性的社会,我们 应该更加女性的地位和权益,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自由和平等的环境中绽放自己的 光彩。
尽管如此,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仍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她以 独特的艺术手法揭示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引发了我们对女性地位和命 运的与思考。这不仅对当代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我们理解和女性 的生活与情感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面临各种压力与挑战,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 坚强和勇敢。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同时, 我们还应该并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和命运,不论性别、年龄或背景。
五、张爱玲的意义和影响
1、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女作家,她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她的后期小说深入剖析了女性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现了当时社会的 复杂性。因此,她的作品一直被文学界所推崇,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论张爱玲-夏志清
论张爱玲——夏志清美国报界每季都要挑出十几本新出的小说,乱捧一阵;因此,报界的捧场,也不足以使大众注意到这本书的价值。
除了报界的好评以外,美国文坛对这本书似乎不加注意。
《秧歌》真正的价值,迄今无人讨论;作者的生平和她的文学生涯,美国也无人研究。
但是对于一个研究现代中国文学的人来说,张爱玲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
仅以短篇小说而论,她的成就堪与英美现代女文豪如曼殊菲儿(Katherine Mansfield)、安泡特(Katherine Anne Por tor)、韦尔蒂(Eudora Welty)、麦克勒斯(Carson McCullers)之流)相比,有些地方,她恐怕还要高明一筹。
张爱玲的家世和大多数中国现代作家不同:她出身阀阅门第,她家既有前朝的豪华,又复很早接受了西洋文化。
从她两篇自传性质的散文(《私语》和《童言无忌》)看来,她的父亲该是名门之后,而且和满清宫廷关系也颇密切。
他对于西洋文学,似乎也略有认识(张爱玲有一天发现她父亲的藏书中有一本萧伯纳的Heart break House,上面有他的英文签名,并用英文写下购买年月等)。
可是张老先生既然享有中国旧派绅士的特权,难免也沾染上绅土的恶习。
她的母亲在当时应该算是一个了不起的女子:张爱玲年龄还很小的时候,她母亲和她姑姑姐妹二人到欧洲留学去了。
她恐怕是对家庭不满,才肯抛下儿女,远涉重洋去读书的。
她丈夫抽上了鸦片,而且讨了一个姨太太。
母亲虽然不在身边,张爱玲的童年生活相必过得还有趣。
她常常看到穿得花枝招展的妓女,到她父亲的宴会卜来(出条子)。
她有个弟弟,年龄比她小一岁;弟弟的性格比较柔弱,在腐化的环境中,难以上进。
张爱玲八岁那年,母亲游学归来,她家也从天津搬到了上海。
她父亲那时痛改前非,把姨太太遣走,而且拼了命把鸦片戒掉。
父母既已言归于好,张爱玲的生活也就恢复正常。
可是不久父亲故态复萌,母亲忍无可忍,毅然办理离婚手续之后,再度去法国。
张爱玲那时在中学读书,知识已开,更感觉到失掉母爱的痛苦;但是好在她姑姑这次没有跟去,还可以给她一点安慰。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谈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对于现在女性权利日渐上升的社会现实,女性已经成为溶解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营养液了,发掘女性观,女性思想的精华、变化却无疑是一大热点.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是纷繁驳杂的,但是却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具有很多的相同和相似的,因为他们似乎生来就是为了最终走向一段悲剧。
在她的作品中,主要刻画的是旧上海的都市女人,她们都是古老与繁华不太协调的糅合,她们的命运一般以悲剧收场。
综观她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变态型的女性: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这一类型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曹七巧就是一个典型的变态型的女性。
可以说曹七巧许多举动都是她性欲得不到满足的一种折射。
虽说这与她从小生活在麻油店里没有受到良好的教养有关,其实也更是七巧借助言语对她性苦闷的一种宣泄,她也只能从言语的放荡中来获得快感。
七巧的内心里是渴望有正常人一样的私生活的,可是现实偏偏不让她如愿,因此她的言语就有意无意受了性压抑的支配。
七巧的反常行为似乎不可理喻,其实都是根源她不幸的婚姻及由此导致的变态性格。
恶性膨胀的变态心理,使她根本漠视、无法容忍下一辈正当的个人生活。
这不是曹七巧一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有多少像她一样的女子由于封建的门第家族观念及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被迫走进畸形的婚姻,最终成为社会的变种。
二、可怜的依附型的女性:性别悲剧的角色象征这类女性心甘情愿地被囚禁被封闭在家庭的城堡之中,依附于丈夫或依附于“物质”,以“物质金钱”为第一位作为择爱的目的与标准。
失去了追求自由的勇气和力量,成为了一只又一只“绣在屏风上的鸟”。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虽然受过西洋教育,在骨子里面仍是浓厚的封建意识,逃脱不了“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旧式婚姻模式,把寻找经济靠山作为择爱的目的和标准,资产阶级的金钱观、价值观与封建婚姻观竟然奇特地吻合了。
在金钱和色相的等价交换之中,白流苏牺牲了“淑女”身份和青春投入了范柳原的怀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之变态形象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姓名:伦洪坚准考证号:082311100099摘要:中篇小说《金锁记》写于1943年,作者:张爱玲,祖籍河北丰润,一九二一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封建家庭。
《金锁记》惊心动魄地表现了金钱对人的奴役。
女主人公曹七巧原是开麻油小店小老板的女儿,贪财的哥嫂把她嫁给了姜公馆里生着痨病的二少爷。
她为钱而舍情,身心煎熬而至变态。
关键词:张爱玲,金锁记,曹七巧,变态。
一代才女张爱玲,其童年时代不是金色光环笼罩下的张公馆的小天使,不是在纯情母爱宠幸中的小公主,不是四邻夸耀的小宝贝,不是老师引为自傲的小精灵,她是一个没有父爱的名门千金,少有母爱的富家小姐。
如果说贫困使人因皮肉之苦而发出对不公道世界的诅咒的话,那么无爱则使人倍感生命的孤独和情感的扭曲。
贫穷只能带来心酸感,而优裕的家境使她产生了优越的感伤。
在她柔软的心灵中始终有一个巨大的落差。
不幸是作家的摇篮,痛苦是智慧的母亲。
张爱玲正是在不幸和痛苦中诞生的作家。
她后来的作品直接间接的来自童年记忆:洋场和洋场阔少、公馆和公馆里的遗老、鸦片和吸鸦片的太太、古董和古董般的老婴孩、旧家具和随家具的老去而长成的女性、舞场和舞场上的调情、电车和电车中邂逅,无不打上早年生活的印记。
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原型,也可在她家的生活环境中找到。
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中有一篇杰作叫《金锁记》。
女主人公曹七巧以“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毁杀了女儿长安的爱情,破灭了“她星光下的乱梦”。
张爱玲成长的时期,是旧中国社会最不安定的年代。
土地是封建世家安身立命的基础。
他们尽管躲进租界,有田有地还是他们足以傲人的地方。
是他们不得不将它变卖。
小说《金锁记》中姜季泽和二嫂七巧之间的对话便说明了问题所在。
①夏志清教授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一书中赞誉《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2迅雨○3认为《金锁记》的完满,“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4傅雷在他的文章《论张爱玲的小说》中,以他特有的、对艺术严肃认真的态度,称张爱玲写的《金锁记》是在“一个低气压的时代,水土特别不相宜的地方”开出的奇葩,将之与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相比。
在剖析《金锁记》时,傅雷对张爱玲人物的塑造、悲剧气氛的营造均给予极高评价;此外,对小说结构、节奏、色彩方面的成就也给予充分肯定。
他特别强调了小说中技巧的运用:第一,是心理分析。
傅雷认为张爱玲利用暗示,将动作、言语、心理打成了一片,如曹七巧的病态心理描写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曹七巧的女儿长安与童世舫的定情,用衣裙与移动的脚、女子的粉香、男人的淡巴菰气、寂寞走不完的长廊,虽没有对话,但几笔就将两个不调和男女微妙表现得入木三分。
第二,是节略的运用。
傅雷赞叹道:“这是电影的手法:空间与时间,模模糊糊淡了下去,又隐隐约约浮了上来。
巧妙的转调技术。
”第三,傅雷肯定了作者的风格:新旧文字的糅合,新旧意境的交错,色彩鲜明,既收得进又泼得出,痛快利落,仿佛天造地设的好文章。
《金锁记》开头介绍“那两年正忙着换朝代,姜公馆避兵到上海来”,“换朝代”指的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姜公馆”则是以李鸿章次子李经述的李公馆为原型。
李经述共有四个儿子,依次是国杰、国燕、国煦和国熊。
其中三爷国煦是天生的残疾。
《金锁记》采取了类似的布局;官宦世家姜家是三弟兄。
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嫁给二爷已有五年,并生了一子长白,一女长安。
而真实的李国煦也一如小说所写,因为得了骨痨,攀不上好亲经亲戚出主意,从安徽乡下找了个女子,好接续香火。
○5七巧脱胎于李国杰天生软骨的三弟媳妇。
七巧的儿女长白长安有张爱玲表哥李玉良、康姐姐的影子。
有人说张爱玲把李家不为人知的丑陋一面写进了历史,世世代代还要接受批评。
可见小说来源于现实,揭示的是一个社会现象。
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是一个疯狂的世界,丈夫不像丈夫,婆婆不像婆婆”。
《金锁记》是描写变态心理的令人颤栗之作。
它是以第三人称的全知叙事方式一步一步推演主人公的性格发展,一级一级地把曹七巧推向没有光的所在。
其发展脉络之清晰、性格描写之细致、心里剖析之直接和犀利,在现代小说中难有匹敌之作。
曹七巧算不得闺秀千金,她是开麻油店的小老板的女儿。
父母早亡了,她也要上店铺去做小本生意,因而粗朴活泼、不忌生冷。
她本应是某一强悍的体力劳动者的妻子,过粗茶淡饭的生活,虽会遇到不少磨难,但也有门当户对、知足乐命的心安理得。
不幸的是,她误入高宅大院,被贪财的哥嫂嫁给了姜公馆的二少爷做偏房。
丈夫是的痨病鬼,使她无爱欲之满足,连她自己也不明白怎样生下了一儿一女。
她门第差、出语粗俗,被家人瞧不起。
很自然地,她对家中的三少爷姜季泽有了点意思。
姜季泽本是好沾花惹草的花花公子,但谨严叔嫂之防,对七巧只是语言和小动作,并不轻举妄动。
这是七巧生活中金钱和爱情的第一级冲突,婚姻制度、等级观念、伦常之道是冲突的基因。
钱欲未满足,情欲也未满足,这个充满普通的生活欲望的女子变得更加泼悍了。
在双重煎熬下,叫她如何不疯疯傻傻呢?十年之后,姜公馆分了家,成了寡妇的七巧另有公馆过日子。
她也有了钱,但金钱并非她未能满足的情欲的代替品,而是一副光亮而沉重的枷锁,锁住了爱情,也锁住了下一代。
金钱对她不再是贪婪的补偿物,而是变态的占有品和报复的法宝。
她的生活中不再有鲜红的色彩,只剩下铜锈斑斑。
一天,姜季泽造访,使她旧情萌动,但转念疑心他是来骗钱的,一气之下把他赶走了。
“季泽走了。
丫头老妈子也都给七巧骂跑了。
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
真长,这寂寞的一刹那。
七巧扶着头站着,倏地掉转身上楼去,提着裙子,性急慌忙,跌跌绊绊,不住地撞到那阴暗的绿粉墙上,佛青袄子上大块的淡色的灰。
她要在楼上的窗户里再看他一眼。
无论如何,她从前爱过他。
他的爱给了她无穷的痛苦。
单只这一点,就使他值得留恋。
多少回了,为了要按捺住自己,她迸得全身的筋骨与牙根都酸楚了。
今天完全是她的错。
他不是个好人,她又不是不知道。
她要他就得装糊涂,就得容忍他的坏。
她为什么要戳穿他?人生在世,还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归根到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这是屡被研究者引用的一段文字,它被视为中国现代小说中表现金钱与爱情冲突的最精彩的心理描写。
任何一位读者读到这里都会砰然心动,感服不已的吧?一个女人被情欲折磨到这地步,她的任何阴狠毒辣都是可以原谅的吧?这是曹七巧性格中的第二级冲突,作者把它表现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指出,一般作家写到这一步,已是非常优秀的小说了。
他很佩服张爱玲还写了后一半的故事,由中年而老年的七巧的生活和性格。
季泽从七巧的生活中消失了,但他的影子还在。
她的儿子长白跟季泽学会了堕落,使她又一次感到了恐慌。
这是她身边的最后一个男人,虽然他同时也是她儿子。
她以给长白娶媳妇的方式管住他,但又不让儿子与另一个女人有正常的生活和快乐。
她处处亲近长白,要长白给她烧烟泡,陪她通宵聊天,要长白讲小夫妻的性生活以取乐。
她不能让这最后一个男人从身边溜走,也不能让任何别的女人快乐。
如此母亲、如此婆婆,在常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她不是常态而是病态的——一种对儿子的变相霸占。
媳妇心如死灰,终于忍受不了如此折磨而自尽。
七巧自然也不会放过女儿长安。
这个瘦弱的忧郁的女子,与童世舫的爱是生命中唯一的火花,但很快被熄灭殆尽。
七巧以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毁掉了女儿的爱情。
这种行为出自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的嫉妒,嫉妒到女儿头上,当然也是变态的。
七巧对儿子女儿的态度和行为,是《金锁记》中最高级的冲突。
表面上已不热烈,但是一种白热化的冷,它的强度和张力达到极致。
七巧这个黄金枷锁中的奴隶至此已成为一个狠毒异常、残害人命的暴君。
她极其尖酸刻薄让人厌恶,她在报复这个不公平的社会,给她身边的人无限的痛苦。
也许她并没想过要报复自己的儿女,但却成了牺牲品,他们一生的幸福就断送在她手上,她是他们一切悲剧的根源!尤其是她的女儿长安,一段美好的婚姻就被她活活拆散了,我们同情长安,但我更同情七巧!她所受的痛苦绝不比长安少啊。
其实曹七巧也是一位受害者。
她的梦想是非常单纯的,她跟每一位少女一样,只想要一个真心待她的男人。
可是她哥哥出卖了她,她的丈夫拖累了她,她自己喜欢的男人(姜季泽)不了解她,正如舒婷所说那样:“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
”更重要的是,她在姜家根本得不到尊重,他们都不要与她交往。
她在姜老太太和其他两房面前讨好,仅仅只想于他们打好关系,提高点自己的地位,可是事情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她受到了全府里人鄙视与冷漠。
可以说她采取的方式错了,但不可以说她这个人错了。
其实她天性并不是为钱才来姜家的,她的美丽的青春却被别人断送了,耗费在了似水的岁月里了,她只想用一些东西补偿自己,让自己有活下去的希望,所以她特别看重家里人能来看她,虽然她也知道她的一生毁灭是与这些人有关的,所以她看重了钱,也确实她最应该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她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乖戾和守旧,这与中国传统思想对地层人民的影响是最深的最牢固的(那些王公贵族们虽然也在其中,但是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毕竟要强些,而且都懂得趋炎附势;奴仆们是只要这些不威胁到自己,也乐意接受它们的),也与她的经历有关,因此她把旧东西保留了下来。
可是毕竟它们是旧的,它们可以通过人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而新思想,新观念正在向人们走来,成为了一种新思潮。
在社会发展着,向上的积极的事物在不断地出现,这些新事物是容不得旧的腐朽的东西继续存在的,因此新的与旧的必须来个彻底的了断(芝寿死了,娟姑娘也死了,童世舫离开了长安)。
曹七巧是旧时代的受害者,继承者,执行者,她的灾难是深重的。
她犹如一朵凄美的玫瑰,虽然失色,伤害人,但教会了后来者起来反抗。
七巧的人生境遇是无比惨淡的,且不说妯娌,就是丫鬟都是瞧不起她的。
嫁进姜家的日子里,她的青春的律动受到了抑制,而爱情对于她更是遥不可及的。
生命对于她已转向虚无,她也清醒地意识到人生在世还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她并不愚钝,有着疯子的审慎与机智,一切的一切把她逼至不堪的境地,以致身陷生命的泥淖,愈陷愈深,终至沉沦。
她的命运依稀与《雷雨》中的蘩漪有些许交集,而不同的是她是个连情欲都无法担当的人,后者却是个敢爱敢恨的人。
七巧是可悲的,硬是在金钱的枷锁中结束了那一点温柔的记忆。
当她揭穿姜季泽情感谎言的那一刻,她身上仅存的一点点对人性美好的憧憬也随之流走。
她对她的人生彻底绝望而又找不到宣泄的出口,自此一个彻底的疯子诞生。
当她以其变态的方式去折磨自己的骨肉,以其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割刺着骨肉至亲时,让人质疑母爱这一人类最高尚最伟大的情感。
文中长安两次重大的牺牲,两次委曲求全,美丽而苍凉的手势,读后甚是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