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路径探索
协同育人理念下“五维一体”协调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协同育人理念下“五维一体”协调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孤岛”困境,以辅导员为主体的学工线与专业课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线“两张皮”现象未能根本改变,体现在:队伍建设上,教师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有待提升;管理机制上,多部门合力推进师资队伍协同育人存在障碍。
辅导员队伍和专业教师队伍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力量,两者在工作目标具有一致性,教育过程具有融惯性,工作方法具有借鉴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班主任工作、心理咨询、就业指导服务、党团组织生活以及社会实践等五个维度协调育人。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抓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组织好。
组织建设一支专业素养过硬、师德师风优良、合作配合的师资队伍是构建高校“三全育人”“大思政”、“大学工”工作格局至关重要。
针对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以辅导员为主体的学工线和专业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线分工少合作的“冷战”僵局,一些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主动施教或服务意识缺乏,这与学生日益增长的解困、需要教育满足却不能得到满足的需求相矛盾,辅导员受限于学科背景以及对某一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研究,很难在专业导航与学科前沿等方面给与学生直接的指导帮助,辅导员仅限在第二、三课堂给与学生直接的引导和教诲,产生这种状况最重要原因就是高校对德育领域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缺乏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既存在于以专业教师为主要施教主体的课堂教学,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于大学生第二和第三课堂,涵盖学业、文体活动、实践组织、就业择业、心理咨询、实习实训诸多方面。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专业教师是组织者和实施者,辅导员是第一课堂教学之外的施教者,专业教和辅导员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大主体力量,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外自主研究、人际交往等感受高校专业学习和生活,体验高校教育的合力与目标。
但是,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存在“孤岛困境”,出现对立、不合作的“冷战”僵局,极大阻碍了“三全育人”和“大学工”、“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建设。
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分析
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分析一、引言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他们共同参与学生的教育和成长过程,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而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协同育人更是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本文旨在对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进行深入分析,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发。
二、班主任辅导员的作用1.情感关怀班主任辅导员在学生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学生最亲近的人,负责照顾学生的日常生活,并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辅导员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情感关怀,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解决情感问题,鼓励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2.学业指导班主任辅导员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情感,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业。
他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业目标。
3.家校沟通班主任辅导员还需要积极参与学生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协助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使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得到双重的支持和鼓励。
三、专业课教师的作用1.学科指导专业课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主要引导者,在学科教学中,他们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他们能够引领学生了解各学科的知识架构,掌握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2.学术培养专业课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使学生具有独立探索学术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和习惯,塑造学生的学术品格。
3.就业指导专业课教师还要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帮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自己的职业路径。
1. 全面培养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育人工作,能够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
班主任辅导员重视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专业课教师重视学生的学术素养和专业能力,两者的共同努力,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双方工作职责和角色定位的差异,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育人工作中尚存在一定的脱节和矛盾。
如何促进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围绕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展开讨论。
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情感上的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而专业课教师则主要负责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在传统观念中,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工作职责被划分得十分明确,他们在育人工作中往往各自为政,很少进行协同合作。
这种分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造成了不少问题。
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上遇到问题时,辅导员常常会过分依赖专业课教师来解决,专业课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却很难对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问题进行有效的干预。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应积极探索分工协同的育人模式。
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应加强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育人,共同服务学生。
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可以建立沟通交流的渠道,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通过协商、合作解决学生的学业和生活问题。
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可以共同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培养。
通过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合作,为学生创造更为全面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养。
在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比较成功的实践探索。
有的高校建立了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
在这些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常常会定期进行协商、交流,共同制定学生的成长发展计划,并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全方位的关注。
他们通过相互配合,形成了育人合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些高校还利用课程整合的方式促进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
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分析
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分析高校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是学生教育过程中两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两者的职责和任务有所不同,但是在育人方面需要协同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
首先,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育人方面的任务与职责不同。
班主任辅导员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负责人,主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辅导、生涯规划等方面。
他们需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并负责执行,同时与家长、社会等各方面密切合作,协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专业课教师则主要负责传授给学生相应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他们的教学目标是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标准。
在育人方面,班主任辅导员需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关注每个学生的情况,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规划,促进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专业课教师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传授知识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思考和创新。
其次,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需要协作合作,共同育人。
两者之间的协同合作能够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更具启发性的学习方法和环境。
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可以紧密合作,进行教育和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与评估,协调学生学业发展和思想上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教育资源的各项职能。
在协同合作方面,班主任辅导员可以与专业课教师进行密切联系和沟通,了解学生在不同学科中的学习现状和需要,注重学生在关键时刻的教育和管理。
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班主任辅导员可以与相应的专业课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科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
而专业课教师也可以向班主任辅导员反馈学生在学科方面的学习情况、学习习惯、健康状况和状态等,以帮助班主任辅导员更好地进行心理辅导、关注全面发展。
最后,高校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育人方面的协同合作,需要有适当的机制和制度保障。
“双创”教育背景下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探究
“双创”教育背景下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探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这种背景下,“双创”教育(即创新创业教育)应运而生,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这一过程中,专业教师与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责任。
探讨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在“双创”教育背景下协同育人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层面来看,研究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校在“双创”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着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分工不明确、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可以为高校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协同育人机制,从而提高“双创”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从实践层面来看,研究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有助于提升高校“双创”教育水平。
我国高校在“双创”教育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足、创新创业项目实施困难等。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可以为高校提供更加有效的协同育人策略,从而推动高校“双创”教育的全面发展。
研究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在“双创”教育背景下协同育人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这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还可以提升高校“双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1. “双创”教育政策的提出和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各国纷纷提出了“双创”(创新创业)教育政策。
自2015年起,国家层面就开始大力推行“双创”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双创”教育政策的提出,源于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反思和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双创”教育背景下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探究
“双创”教育背景下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探究作者:刘圆圆任龙静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4年第22期[摘要]“双创”教育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
如何在高校中将“双创”热潮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每一位学生学有所成,有所创、有所为,已成为教育者亟待解答的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针对这一问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这是对高校教育改革的明确指导,也是对当前教育背景下的有益补充。
新的指导意见不仅提倡创新创业,更强调将其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与专业知识的教授相结合,实现学以致用。
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双创”教育背景下,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如何协同育人,如何構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双创”教育;专业教师;辅导员;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2-0053-04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及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应用型、复合型的创新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社会的青睐。
这意味着,高校教育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如何将这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每一位教育者应关心的话题。
一、“双创”教育背景下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内在逻辑(一)教育对象与目标的高度一致性“双创”政策的实施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1-3]。
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角色在“双创”教育背景下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更是学生成长的伴随者。
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双创”教育服务,这要求其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走向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大学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实践与反思
大学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实践与反思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大学专业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要指导者,负责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而辅导员则是学生综合发展的指导者,负责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培养。
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的协同育人,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教育和指导,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可以通过合作教学的方式进行协同育人。
专业课教师可以邀请辅导员参与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指导。
在管理学专业的课程中,专业课教师可以邀请心理辅导员参与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
辅导员可以向专业课教师提供学生的心理健康信息和需求,指导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课后辅导中,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协同育人。
专业课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反馈给辅导员,由辅导员进行个别辅导和心理疏导。
在数学专业的课后辅导中,专业课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困惑和情绪问题反馈给辅导员,辅导员可以针对性地提供学习方法和心理疏导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和情绪压力。
在实践中发现,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之间的沟通合作不够紧密,导致协同育人的效果不佳。
教师和辅导员应加强沟通交流,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责任,确保共同育人目标的一致性和协同性。
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之间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差异较大,导致协同育人的难度增加。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和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互补,可以通过培训和交流来提高双方的专业素养和协同能力。
对于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反思,首先需要明确协同育人的目标和意义。
协同育人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需要建立协同育人的机制和平台,加强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合作和交流。
这可以通过建立协同育人的团队和机构,建立协同育人的工作坊和讨论会等方式来实现。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高校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上,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学生教育工作中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责任,但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学生需求的变化,协同育人已经成为高校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过去,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生活管理和心理健康,而专业课教师则注重学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高校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只有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合作,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探索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方式和方法,实现他们的角色互补和协同合作,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通过这样的协同育人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2000字】1.2 目的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引言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目的在于通过辅导员和教师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全面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能,健康成长。
通过协同育人,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生活、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发展,使他们在面对未来社会竞争时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辅导员和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可以有效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本次论文的探讨,旨在探究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意义和作用,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其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3 意义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协同育人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帮助他们在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上全面发展。
通过辅导员和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是当前高校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工作者们开始意识到单一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
传统的分科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上的不足,缺乏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旨在整合学生的学术学习、心理健康、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资源,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辅导员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扮演着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专业课教师则负责传授学科知识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二者的协同合作可以有效弥补彼此的不足,实现育人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通过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合作,学生可以更全面地获取知识,更充分地发展个人潜能,更有利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探索和实践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已成为当下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1.2 问题提出在当今高校教育中,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已经逐渐受到重视。
在实践中发现,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工不清和合作不足的现象。
这就引发了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更好地协同育人,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教育?这不仅涉及到高校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更关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急需研究和探讨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模式和路径,以期为高校教育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正是一个可以引发深入思考和讨论的话题,也是我们本文要探讨的重点内容之一。
1.3 目的引言:本文旨在探讨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旨在深入探讨他们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合作模式、意义和效果评估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这一话题的研究,旨在进一步强调协同育人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加强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之间的合作,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本文旨在从实践案例和经验中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做法和方法,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分析
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分析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素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育人工作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两者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能够实现育人目标的最大化。
班主任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纵向管家”,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他们负责管理班级,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协调解决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而专业课教师则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人员,他们负责教授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之间的合作应当建立在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班主任辅导员可以向专业课教师提供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成长需求,帮助专业课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专业课教师则可以向班主任辅导员提供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班主任辅导员更好地管理和辅导学生。
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育人工作中具有不同的优势和专长。
班主任辅导员通常对学生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能,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和培养自己的优势。
专业课教师则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着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协同育人中应综合利用各自的优势和专长,相互支持和补充,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机会和资源。
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育人工作中需要加强沟通和合作。
沟通是任何合作的基础,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应加强信息交流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协同设计和实施育人方案。
在具体的育人工作中,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可以共同组织班级活动、开展学业指导和生涯规划等,通过互相配合和协调,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指导。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随着教育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高校教育在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上也在不断探索与实践。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也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本文将探讨这种新模式的价值和意义,并分析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之策。
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而辅导员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理健康等问题。
两者合作可以让学生在专业技能的也能够平衡发展自己的人格,提升综合素质。
2.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与辅导员合作,设计更加接地气、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 建立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的沟通机制建立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的沟通机制是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才能够让双方更好地合作,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2. 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可以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活动。
专业课教师可以邀请辅导员为学生上一堂心理健康课程,辅导员也可以请专业课教师为学生讲授一些实用的专业知识。
通过此类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建立学生发展档案在实践中,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可以建立学生发展档案,共同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指导。
这样一来,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双方都可以对学生作出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三、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1. 沟通不畅在实践中,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沟通可能会存在不畅的情况。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沟通渠道和定期的沟通会议等方式,加强双方的沟通,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工作分工不清在实践中,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的工作分工可能会不清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工作分工制度和明确双方的职责范围等方式,使双方的工作更加有序和高效。
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分析
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分析1. 引言1.1 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重要性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在当今高校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虽然各自有不同的职责和任务,但二者的协同育人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可以更全面地关注学生的发展。
班主任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包括学业成绩、心理健康、价值观培养等方面;而专业课教师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
二者的协同育人可以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充分关注和指导,实现全面发展。
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可以提供更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可以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学生需求的辅导和帮助;而专业课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二者的协同育人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加细致和个性化的教育。
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指导和教育。
只有二者通力合作,共同育人,才能使学生在高校阶段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1.2 现状分析目前,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工作存在一些现状。
由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更加全面和多样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的发展需求。
高校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需要更加密切地合作,共同育人,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目前高校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分工不清、沟通不畅的现象。
专业课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专业知识的传授,而班主任辅导员则更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心理健康。
由于各自工作重心不同,导致协同育人工作存在一定的障碍和不协调性。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本文的重要部分之一。
通过对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分析,旨在探讨两者之间合作育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路径探讨
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路径探讨摘要: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路径。
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平台,加强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动学习。
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与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构建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激励教师与辅导员积极参与协同育人工作,并保证其工作的公正与准确性。
加强学校管理,为教师与辅导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营造有利于协同育人的氛围和条件。
关键词:高效思政;协同育人;角色定位一、高校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现状(一)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工作现状高校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工作现状如下: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在育人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不够清晰。
由于角色重叠和定位不明确,思政教师和辅导员之间存在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的现象。
协同育人的机制不够完善。
学校在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方面缺乏明确的工作机制和流程,导致协同育人工作无法高效地展开。
再次,教师和辅导员之间的协作互动不够紧密。
思政教师和辅导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无法充分利用彼此的专业优势,影响了育人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应加强对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划分的培训与引导,建立起健全的协同育人机制,并积极推动思政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实现协同育人工作的良性循环。
(二)思政教师与辅导员自身职权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路径探讨高校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现状思政教师与辅导员自身职权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在高校中担负着不同的职责和任务。
思政教师负责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而辅导员则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生涯规划以及综合素质拓展。
虽然两者职责不同,但是在育人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交集和互补。
思政教师和辅导员都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他们可以通过密切的合作与协调,在思政课教学中共同引领学生的成长,促进其全面发展。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育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而专业课教师则是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指导者。
如何让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共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呢?本文试探讨一下相关做法和实践。
一、定位职责,合理分工高校辅导员是大学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人员,其职责主要包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指导、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工作。
而专业课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因此,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要合理分工,避免相互干扰或任务重叠。
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双向引导的方式,将学生的问题引导到相关的领域中寻找解决方案,让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各承担相应的职责。
二、加强合作交流,衔接育人环节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应该积极加强合作交流,深入了解彼此的工作。
对于具体的问题,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状态等方面的情况,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心理健康。
而专业课教师则可以借助高校辅导员的帮助,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更好地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三、创新育人方式,提高育人效果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应当在育人方式上进行创新,不断提高育人的效果。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个性化教育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针对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进行精准的指导。
同时,也可以引入先进的育人理念和方法,比如使用在线教育平台,开展学习者导向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育质量。
四、建立完善的育人机制,提高育人管理水平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应该共同参与和建立完善的育人机制,借助育人管理模式的优化和升级,提高育人工作的管理水平。
例如,可以采用区域联动、跨学科合作等方式,协同完成不同领域的育人任务;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开展实习、科研、社会实践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铺平道路。
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分析
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分析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教育肩负了更多的社会责任,要求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
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育人中各有侧重,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需要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育人侧重点不同高校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主要侧重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化课指导和综合素质拓展等方面。
他们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导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
在文化课指导方面,班主任辅导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指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此外,他们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综合素质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专业课教师主要关注学生的学科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
他们需要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
专业课教师还须关注学生的专业实践,帮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二、协作策略不同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协同育人中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作为班主任辅导员,他们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建议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和自我提高意识的发展。
对于出现心理问题或状况的学生,班主任辅导员应该及时发现和解决,并提醒专业课教师,以便教师能进行更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而专业课教师则应该在开展学科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理论上理解并运用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协同特点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工作中的协同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相互支持。
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应该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在工作中相互配合、协作、交流,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2. 互相借鉴。
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应该互相了解对方的工作和需求,借鉴对方的经验和技巧,用自己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来指导他人的工作。
浅析独立学院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
浅析独立学院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摘要: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不仅需要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日常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两个教育主体优势互补、协同育人,实现独立学院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两支队伍优势互补的作用,形成协同联动的共振效应。
关键词:协同育人辅导员教师协同育人是通过环境条件的改变,使得新的序参量出现而形成各育人目标相互配合,促使各行政部门、各职能部门之间工作的有序开展,并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发挥系统功能效益最大化。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不仅仅需要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日常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两个教育主体优势互补、协同育人,对学生深入了解,对其精准指导,才能取得两大主体“1+1>2”的效果。
一、独立学院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1、独立学院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可以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大学生在个人需求、价值观、理想信念、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个性化特征逐渐突出。
当前,部分大学生年龄偏小,自我管理能力相对不足,需要独立学院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共同引导教育。
社会的进步让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与之前不同,在社会环境的冲击下逐渐形成个性化的发展。
独立学院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不仅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同时也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能力培养以及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
独立学院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是独立学院教育工作中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两支队伍,在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扮演重要的不同的角色。
基于此,独立学院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可以从各方面做好对学生指导、引导、督导等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能更好地成长、成才。
2、独立学院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是促进独立学院办学创新的需要。
独立学院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工作对象都是学生,具有工作的同一性;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具有相应的交叉性和互补性;在培养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本科新生思政工作三全育人体系建设路径探索——以辅导员—学术导师—班主任—兼职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为例
2024年第10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本科新生思政工作三全育人体系建设路径探索 以辅导员 学术导师 班主任 兼职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为例杨慧蓉(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00)摘㊀要:本科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㊂本科新生处于从高中向大学过渡的关键阶段,其环境适应情况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活与未来成长㊂本文根据工作实际,针对本科新生的特点,探索出辅导员 班主任 学术导师 兼职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完善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㊂关键词:本科新生;思政;全员育人;学术导师中图分类号:F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10.0410㊀前言大一是大学生形成价值观㊁学会自我规划人生的关键时期,是大学生转变学习方法㊁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学生奠定专业学习基础㊁丰富通识知识储备的关键时期,各个高校十分重视本科新生的培养教育㊂面对日益复杂的大学生活,由于身份的特殊性,本科新生普遍存在环境适应问题,如饮食㊁语言㊁气候等自然问题以及睡眠颠倒㊁寝室关系㊁时间管理等生活问题,甚至出现大规模挂科㊁沉迷游戏㊁心理压力过大导致抑郁等问题㊂研究表明,大学生能否出色地完成学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第一年的经历㊂李颖等人通过个案访谈和调查研究发现,大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学生大部分都没能在入学之初很好地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换,引发很多后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最终影响大学的学业乃至未来在社会中的发展㊂明确本科新生环境适应问题现状,梳理影响本科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多种因素,探索出针对性的解决机制,对于新形势下提升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完善 三全育人 协同育人体系,最终帮助本科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具有重要意义㊂1㊀本科新生环境适应问题现状及成因针对本科新生环境适应问题,哈尔滨商业大学赵金梅等的总结较为全面,将本科新生环境适应问题分为生活方式改变㊁学习方式改变㊁管理方式改变和目标选择多元化带来的环境不适应四大类㊂引起本科新生环境适应问题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㊂外部环境很多学生上大学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自由,包括管理上的自由和选择上的自由㊂大学学习模式与中学大不相同,不依靠类似中学老师们的 强制 ,全在于同学们的自觉,面对五彩缤纷的大学生活和眼花缭乱的娱乐选择,在时间安排完全自由的情况下,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往往会选择逐步堕落,且堕落往往具有群体性,一个寝室和一个班级有时就会因为学风较差,反向攀比导致游戏技术越来越高,学业成绩越来越差㊂同时,针对不同的选择,如课程选择㊁专业方向选择,社团活动选择等,缺乏可以有效咨询的渠道,而当前配备的学生管理体系恰恰缺乏这些部分㊂内部因素在上大学之前,同学们的目标往往都是 上一个好大学 ,并为此不断努力学习,取得好的成绩㊂初入大学后,大多数同学都会存在一段目标缺失的 迷茫期 ,只有通过对自己的不断探索和不断地尝试才能尽快度过这一时期,而对于自身的不了解也会造成自身管理能力的缺失,缺乏自制力也是造成本科新生环境适应问题的重要因素㊂同时,在培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沟通交流㊁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了解专业㊁了解外部环境的主观能动性,而缺乏这些能力在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都是致命的㊂本科新生来自五湖四海,各地的自然环境㊁气候条件㊁饮食习惯㊁地域文化甚至是方言都大不相同,在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往往会产生大学之前从未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无法解决,也会对本科新生的心理状态等造成极大的挑战㊂此外,作为高校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主力军的辅导员工作类型复杂,匹配学生数目多,任务繁重,对特定专业知识情况了解有限,身为专业教师的班主任同时承担教学㊁科研和班级工作,对于思政教育工作经验较少,两者工作范围虽相互补充,但在全方位育人方面仍存在诸多漏洞㊂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探索出 辅导员 学术导师 班主任 兼职辅导员 协同育人机制,针对影响本科新生环境适应问题的诸多因素提供了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也为全员育人体系进行了有机补充㊂2㊀辅导员 学术导师 班主任 兼职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路径在高等院校,按照1ʒ200的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并为每一个专业班级配备1名专业教师作为班主任,是目前最为普遍大学生管理工作形式㊂在此基础上,我们以浙江大学药学院2019级㊁2020和2021级本科新生为例,为每个新生班级配备1名学术导师,并配备1名兼职辅导员辅助各项工作的开展㊂根据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任务和内容要求,专职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㊁班级管理和辅导咨询服务三大块工作㊂专职辅导员协调做好各班级学术导师㊁班主任和兼职辅导员的工作联络与对接,是辅导㊃321㊃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10期员 学术导师 班主任 兼职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的核心纽带㊂学术导师㊁班主任㊁兼职辅导员和各专业班级的学生骨干共同组成了各班级的思政工作力量㊂班主任是各班级的核心,协调学术导师和兼职辅导员各有侧重地开展工作㊂班主任主要负责引导新生角色转变㊁学风建设和专业教育,在班级日常工作的管理上协助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㊂在班主任的选择上一般为青年专业教师,相比资深教授,青年教师与新生的年龄差距相对较小,且工作动力充足,在工作方式上往往具有独特的创新性㊂学术导师由学院的资深教授担任,在选择上一般为各专业方向的学科带头人㊁资深学者等㊂学术导师在各自专业领域深耕数十年,对于领域的发展具备独到的见解,对于引领本科新生提前接触科学研究,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发挥着重要作用㊂学术导师可以站在国家战略高度上指导学生熟悉本专业,向学生介绍学科专业特点㊁发展动态和社会需求,弥补青年班主任可能存在的对专业指导不够深刻的情况,加强本科新生的专业认同度㊂学术导师教育经验丰富,可以结合数十年的自身经历向本科新生分享人生经验,且普遍具备班主任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指导青年班主任提升班级管理能力㊂兼职辅导员由具备丰富学生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党员担任㊂兼职辅导员同时具备辅导员㊁学长和朋友三重身份㊂学生是最懂学生的人,鉴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兼职辅导员可以在思想政治㊁学风建设㊁职业规划㊁大学生活㊁和心理健康多个层面辅助辅导员㊁学术导师和班主任开展工作,成为全方位协调育人机制中的重要一环㊂兼职辅导员往往是具备多年党龄的学生党员,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㊁进行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发挥朋辈宣讲的作用,用最贴近新生的语言,帮助本科新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㊂由于刚刚经历过本科生活,兼职辅导员可以站在学长的角度为作为本科新生的学弟学妹进行学业辅导和选课指导,树立优良学风,坚定专业理想㊂兼职辅导员也可以站在过来人的角度,为大家分享学生工作,社团活动,文体活动,衣食住行㊁职业规划的经验㊂兼职辅导员往往只比本科新生大四㊁五岁,作为同一代人,兼职辅导员更容易成为本科新生的知心朋友,帮助本科新生正确处理心理压力,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㊂3 辅导员 学术导师 班主任 兼职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的具体做法辅导员 学术导师 班主任 兼职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运行需要分工写作的各位老师相互配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基于本科新生特点与需求,结合所在专业特点,全过程实时在线,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㊂以浙江大学药学院为例,在本科新生入学前,学院会召开专题交流分享会,选树育人典型,形成良好氛围,邀请辅导员和各新生班级即将上任的学术导师㊁班主任和兼职辅导员进行沟通与交流,明确职责与分工;邀请已担任过1年以上的学术导师㊁班主任和兼职辅导员代表进行经验分享,针对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题探讨,针对好的做法寻找进一步优化的方法㊂同时,在上任前针对学术导师㊁班主任和兼职辅导员分别开展专项培训,在工作过程中以讲座和沙龙的方式开展理论培训与实务培训,每月定期召开例会实时交流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提升工作能力㊂根据本科新生成长的特点,学术导师从多个角度引领学生成长与发展,将全过程培养融入学生发展的各项环节,践行 三个全覆盖 ㊂首先,践行开展学风建设全覆盖,在班主任的组织下,面向班级,组织 学风建设 主题班会,引导本科新生面临初入大学的多种选择与诱惑,仍然要以学业为重,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面向全体学生,举办 与未来对话 学术导师见面会 ,来自不同专业方向的学术导师会从不同角度解读国家政策㊁行业前景和学科特色,不断拓宽学生的专业认知和科学视野㊂第二,践行科研活动与学术交流全覆盖,由于学术导师均为各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可以更好地汇聚教室力量与学术资源,面向本科新生设立 专业节 实验室开放日 等,动员实验室青年教师和在读研究生,用最形象的方式向本科新生介绍专业发展与科研生活,不断提升学生的学术兴趣和科研能力㊂最后,践行日常学习师生双向沟通全覆盖,针对班级内的学生,通过班会和一对一方式进行日常交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指导;面向全体学生,每周固定时间和地点设定 OFFICE HOURS ,并注明每位学术导师专业领域和擅长解决的问题,通过新媒体方式进行定期发布,鼓励同学们根据自身需求,寻找合适的老师进行答疑解惑,在双向沟通中实现健康成长㊂基于 辅导员+学长+朋友 的三重身份,兼职辅导员深入同学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㊂在党建引领方面,兼职辅导员面向学生开展理想信念宣讲,与班级内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开展谈话,引领大家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指导团支部的推优入党工作并担任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每月定期组织并参加班级同学的党章学习小组学习活动,讲述党的知识,并解答同学们对于理论学习和入党流程等问题的疑惑;带领同学们到革命圣地和纪念馆开展实践学习,亲身体验老一辈的革命精神㊂在学业科研方面,帮助同学们解答课程作业中遇到的问题,邀请优秀学长学姐进行学习和科研经验分享,并作为研究生学长,带领班级学生进入实验室,手把手开展简单的实验教学,让同学们对于真实的科研生活产生感性认识㊂在日常生活方面,每月走访学生寝室,或以寝室为单位邀请同学们进行下午茶等交流活动,针对不同同学的特点,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一对一的深度谈心交流,记录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针对同学的共性问题在班会上进行统一解决,针对同学的个别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引导和建议㊂在社团工作方面,一方面指导并带领学生们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第二㊁三课堂活动,指导同学参与校内的 大学生素质提升计划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以及 班级素质㊃421㊃2024年第10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拓展训练提升计划 等,并组建团队,带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比赛,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完成能力与素质的提升㊂最后,要做好顶层设计㊁做好政策引导,通过总结与研讨,不断完善育人联动机制㊂出台‘浙江大学药学院本科生班主任工作管理规定“‘药学院班主任育人实践工作优化方案“‘药学院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协同育人机制开展常态化㊁制度化㊂同时,做好育人过程中监控㊂在育人机制开展过程中,定期以 疑惑信箱 心灵树洞 ㊁问卷调研等方式,及时了解本科新生的成长需求以及育人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例会过程中通过研讨加以改进,并通过新媒体等方式及时反馈给同学们,在每学年末召开总结研讨会,总结经验,撰写优秀案例㊂完善奖励制度,规范评价体系,推动育人工作与专业教师课时数互通互算,与教师职称评定相挂钩,让为党育人㊁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成为全院教职工的自觉行动;推动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工作经历与研究生评奖评优相挂钩,鼓励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参与到学院思政工作中来,引导大家在做好科研学习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服务同学,实现学习工作经验的 以老带新 和服务奉献精神的 代代相传 ㊂4㊀协同育人机制在本科新生环境适应问题中的成效体现辅导员 学术导师 班主任 兼职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是对 三全育人 体系的有机补充㊂通过协同育人机制,辅导员㊁学术导师㊁班主任和兼职辅导员之间相互配合,在工作职责上略有交叉而又相辅相成,擅长的领域相互补充,工作效率大大提升㊂研究者通过对近3年298名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学生分为A组(对照组,无兼职辅导员和学术导师)㊁B组(有兼职辅导员,无学术导师)和C组(同时有学术导师和兼职辅导员)三个群体㊂通过对比发现,在新机制运行下,与A组相比,本科新生对自身成绩的满意度平均打分(五分制)从2.78提升到3.51,生活满意度从3.38提升到3.71,学生活动参与情况平均满意度从3.64提升到4.15,至少挂一门科目的学生比例从15%降低到5%,严重沉迷游戏的人数从30人大大下降到7人㊂在学术导师制度方面,在上一学年中,每位学生与学术导师平均见面次数为5.9次,对于学术导师本身及其工作均给予正面评价㊂95%的同学认为学术导师制度在学业㊁科研㊁专业认同㊁个人规划等方面对自己产生了帮助㊂与A组和B组相比,C组具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学生数从37%提升到48%,对于专业有深入了解和较为了解的学生数从22%提升到53%㊂所有学生均认为学术导师制度应当推广,并提出了诸多建议,普遍希望可以增加与学术导师交流见面的次数或每月安排固定的时间开展师生交流㊂此外,部分同学认为增加学术导师数目,减少每位学术导师结对的学生数,对于学术学业和生活的指导可以更加全面;通过举办学术导师交换体验活动也可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触到不同专业背景的学术导师,增加学生对于专业多方向的全面了解㊂此外,学生们认为可以创新交流形式,除传统谈话外,可以采取咖啡吧交流㊁小范围交流㊁共同参加户外活动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等交流形式,进一步增进师生交流,完善学术导师制度㊂在兼职辅导员制度方面,兼职辅导员由于其特殊性,成功融入本科新生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们在遇到问题时会积极寻找兼职辅导员进行解决㊂在理想信念方面,大多数同学都端正了自己的入党动机,与A 组相比,B组同学中认为自己理想信念得到提升的学生比率从66%提高到75%,以浙江大学药学院学生为例,本科新生的入党申请书递交率同比增长了20%㊂在组织社团的选择过程中,在兼职辅导员的引导帮助下,积极加入组织社团的学生数同比提高15%,也为学院的学生组织培养出大批后备骨干㊂通过兼职辅导员每月一次的走寝与每段学期一次的谈话,同学们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参考兼职辅导员的经验找到最高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也解决了同学们的诸多心理问题,出现抑郁情绪的学生比例下降20%,减少了由于心理压力造成的不适情况的出现㊂5㊀结语在新形势下,针对本科新生的环境适应问题,辅导员㊁学术导师㊁班主任和兼职辅导员各司其职,从思想政治㊁职业规划㊁学风建设㊁心理健康㊁生活指导等多个角度为初入大学的本科新生提供全方位引领与帮助,助力本科新生过好大学生活,为未来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㊂辅导员 学术导师 班主任 兼职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是对全方位育人体系的一次探索和有机补充,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提升本科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贡献力量㊂参考文献[1]邵兵,赵希文,杨海,等.基础学部模式下高校新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探索与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4,(010): 85-89.[2]闫海水.大学新生教育 前置 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06):88-90.[3]王颖,张晓怡,王建民,等.本科生导师指导对新生大学适应性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应用心理学, 2017,23(02):143-151.[4]李颖,高春娣.基于生涯发展理论的大学新生教育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6).[5]赵金梅,赖宏志,王洪斌,等.大一新生环境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106-108. [6]景鹏.大学新生学风建设中的辅导员-班导师协同工作探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8(2):5.㊃521㊃。
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分析
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分析【摘要】高校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各自重要的角色和责任。
本文从高校班主任的角色与责任、专业课教师的功能与使命以及协同育人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针对合作模式与方法和育人效果评估,提出了有效的合作方式和评估方法。
在总结了班主任与教师联动的育人模式,探讨了合作共赢的发展路径,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之间的合作,提升育人效果,实现教育目标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合作模式、育人效果评估、联动育人模式、合作共赢、发展趋势、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学生成长。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分析引言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育人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关键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使命。
传统上,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生活和心理健康的指导,而专业课教师则专注于学科知识的传授。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协同育人成为了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由于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在学生教育中的不同角色和职责,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和沟通不畅的情况。
如何实现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之间的有效协同育人,成为了当前高校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并提出合作模式与方法,进一步评估其育人效果,为实现班主任与教师联动的育人模式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及具体方式,旨在引起社会对于育人工作的重视。
通过深入分析班主任与教师的角色与责任,以及协同育人的方法和效果评估,旨在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通过研究合作模式与方法,探讨如何实现班主任与教师的良好合作,以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为构建班主任与教师联动的育人模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和智力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作出贡献。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研究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研究摘要:高校是我国实施人才培养、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地,也是育人的重要摇篮,集中全部教育教学资源达到全员协同育人的目的是高校面临且必须完成的重大课题。
“课程思政”背景下,构建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共同体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基石。
基于此,对“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引言《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针对人才培养体系,有必要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等多个角度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将所有课程的原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保障所有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共同开展并前进,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这两者融合在一起,构成协同效应,打造系统完善的育人格局。
以此为前提,科学合理的处理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各自发挥自身的责任,完成自身的使命,推动双方的融合,培养优秀的人才,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这对于高校而言至关重要。
一、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意义(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坚持立德树人,就是把握育人和育才的统一,使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共促进、齐提升。
专业课教师要善于发现专业学习内容中存在的思政元素,用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塑造正确的价值取向。
辅导员要积极参与教学一线,重视第一课堂思政教育,和专业课教师一起做好教学工作。
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提升课程和思政相互融合的有效性和教育的针对性。
同时,专业课教师要参与第二课堂的学生活动,用专业知识和理论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辅导员要定期了解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问题与需求,及时与专业课教师有效沟通,改进教学方式。
辅导员要做专业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促进师生沟通交流。
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要从专业教学、思政教育的角度构建课堂教学,既要重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也要让学生学会、学懂、学通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发挥专业知识的力量为社会做贡献。
高校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意义困境与策略
高校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意义困境与策略高校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协同育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困境。
如果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协同工作,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推动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协同育人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各自具备不同专业背景和教育资源,在育人工作中互补互助。
任课教师对于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有着独特的优势,而辅导员则更擅长学生心理健康、责任感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两者协同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实现整体素质的培养。
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协同育人有利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更容易从学生的学业成绩、课堂表现等方面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优势;而辅导员则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能够通过心理测试、职业规划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辅助。
通过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掘和培养自己的潜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协同育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任课教师注重的是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辅导员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辅导员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培训、讲座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教育工作的分工不够明确,导致职责边界模糊。
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在育人工作中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叠,不同的教师对育人目标和方式也有不同的理解。
这就要求学校明确教职工的育人职责和工作内容,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各方在育人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和沟通渠道,限制了协同育人的效果。
辅导员和任课教师之间的配合和共同合作需要一个衔接的平台,以便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的开展。
学校可以建立育人工作的管理团队,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流程,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和交流,提高育人工作的协同效果。
协同育人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知识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路径探索
[摘要]高校所开展的思政教育工作是贯穿至人才培养的整个方案全过程,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共同构成了教育的两支队伍,在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以协同育人为主,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从双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本文以大思政视域下辅导员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的政治发展为研究,探究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变革创新,通过加强辅导源于专业教师两支队伍的结合,实施长期有效的全方位协同育人。
[关键词]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教育改革
高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立德树人为工作根本,思政教育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于对高校学生的全方位育人,全面育人的高校教育新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的教师团队是专业教师与辅导员,专业教师主要负责与学生的课堂学习中的系统性知识传授,辅导员则是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管理与教育,给予学生更多情感认知,通过学习与生活营造良好的政治教育环境来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情感认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虽然两只教师团队所开展的教育工作室有所差别的,但最终目的都是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因此也为两只教师团队开展协同育人提供了基础。
一、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加强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协作性是提高教育有效的必然要求,高校教育目标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是教育教学的根本要求。
思政教育课程则是开展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社会价值观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
作为思想政治学习的主要渠道,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是可以添加更多丰富多彩的趣味性教学活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以主题班会,户外拓展,社区活动等,很多人说你该些活动内容都可以充分的发挥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的作用。
通过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两支教师队伍的有效配合,对学生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完成互补性教育,以不同的教育视角,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强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知行统一。
辅导员与专业
教师团队的融合做好了联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教师通过对学生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满足学生的成长学习需求。
学生的思想政治发展是有所差异的,因此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观察,对于学生有问题时要做出及时的疏导。
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两支团队在日常教学时也要加强彼此间的沟通,通过协调合作,充分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制定更符合学生专业发展的教育方案。
教师团队的协同育人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提高具有更有效性。
二、思政视域下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团队工作重心有所区别。
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两制教师团队在具体开展工作时的工作中心是有所区别的。
辅导员主要负责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的身体安全心理安全的问题跟踪,要时刻注意学生安全动态,除此以外还要负责完成学生的党建工作,团学活动等。
辅导员在高校教育中所承担的工作内容繁杂,工作忙碌。
辅导员在针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时,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侧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重点环节在育人。
专业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理论教学老师,日常的工作内容更注重的是对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与研究,教师也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放在理论知识传授上,学生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可以加强个人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在此过程中专业教师更注重的是教学环节,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培育过程。
两只教师工作团队的重点的偏差下所开展的教学理念是有所区别的,教师队伍教学模式的差异为协同育人教育带来了一定阻碍。
(二)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交流沟通不足。
辅导员的工作更多是围绕着学生的日常生活所开展,对高校的辅导员进行相关数据统计所显示百分之七十左右的辅导员的教育背景都不是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或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
辅导员自身缺乏足够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因此无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做出系统化的指导。
相对比专业教师,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受大学课程限制会更少。
因为缺乏与学生的足够交流沟通,因此无法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变化与意识形态认知做出完全的把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很难把握学生的思想政治发展动态,这会大幅度较低理论知识课程学习效率,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课堂的主要内容只是单纯的理论灌输,学生长时间会对过于单调的课程产生心理的抵触。
在此种状况下,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像两条平行
线,不会产生过多的交流,在各自的学生教育体系下,完成教育工作任务。
但新时代的教育理念的创新使高校对思想政治育人有了全新认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系统化的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两只教师团队,缺乏日常沟通交流相互,这对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发展促进有一定的时效性影响。
(三)协同育人机制有待完善加强。
两只教师工作团队的工作重点核心不同,因此高校在对教师团队进行划分时,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属于不同的工作管理体系。
而针对不同体系高校所开展的考核机制考核内容也是有区别的,这缺乏协同育人机制的统一协同考核。
辅导员的工作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因此对辅导员的考核工作主要分为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过程考核是辅导员工作中的常规考核内容,如对学生的考勤检查学生的在校心理与身体安全状况等,目标考核则是对辅导员的工作完成度的考核,两项考核内容对于辅导员的个人评价具有直接关系。
对专业教师所开展的考核主要是通过教务科,教师的工作重点依然在科研教学任务中,因此教师的科研成果是考核重点,教师个人的职称评定也同样重要,但在此过程中就弱化了对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与教育的分离是目前高校普遍所存在的问题,过于分离的教学内容无法对学校的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调用。
理论与实践环节过于分离,并没有合成共同教学的机制。
高校针对两只教师团队所采取的考核机制的差异性,会在两只教师团队之间形成教育壁垒,缺乏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三、思政视域下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的工作开展
(一)提高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思政教育的配合。
思政教育是贯穿人才培养整个过程的教育工作,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要充分的认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非是短期的教学内容,而是对学生的长期性培养,因此高校要充分的认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是立得树人。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工作核心是专业教师,而忽略了辅导员在其中的重要性,将两只教师队伍的工作的划分过于明显。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两支队伍都有明显的教育优缺点,过于专注自身领域发展无法做好协同育人发展,更无法形成对学生教育的合力。
(二)构建专业教师与辅导员沟通平台。
专业课教师要加强对当下时事新闻热点的研究,对于教学课程方案进行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专业教师与辅导员之间加强沟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最新
思想动态,教师根据辅导员所反馈的学生状况,进行课堂教学方案的调整,达到对教学课堂优化的目的。
在加强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沟通时,可以建立多元化的沟通平台,丰富两支教师队伍之间的沟通渠道。
高校通过加强对协同育人平台的建设,最大程度上发挥协同育人的工作成果。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移动媒体的进步,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应加强对社交媒体媒介的运用,将学生辅导员专业三个主体间进行紧密相连,在网络平台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提出问题,教师对问题做出及时解决,当发现学生心理状况出现问题时辅导员也可以对学生做更为及时的疏导。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加强了协同育人教育模式的教育效果。
四、结语
大思政视阈下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协同育人发展是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途径,同时也加强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的适应。
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时应要加强对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之间的配合,在教师的引导下,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为教育学习目的。
高校应加强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发展理念,通过两支教师队伍的合力,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J].文教资料,2018(14):78-79.
[2]高阳.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模式思考[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18):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