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摘要:高校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支主要队伍,两者
的协同育人对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合力教育、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教育和提
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起着关键作用。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
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涉及方方面面,就
学校而言,不应只是思政课教师承担此工作,专业课教师也应积极配合,优势互补,发挥实际作用。笔者将协同理论引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阐明当前两支队
伍协同教育存在的问题,探析两支队伍合力教育的路径选择,以促进高校思想政
治工作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专业教师;思政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抓手,坚持“立德树人”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专业教师既是与大学生接触最直接、对话最集中的教师群体之一,也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主要力量。专业课程思政
是课程思政系统中最为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部分心。因此,专业教师开展好课程思
政建设,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面、亲和力和持久性。该大学积极
开展课程思政系统建设,在专业课程中大力支持教师开展课程思政,“项目管理案例与实务”高年级研讨课就是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中的一门专业课。课程基于协同育人视角,不断创新授课理念和教学方法,广受学生好评,课程主讲
教师在全国课程思政会议上作为专业课教师代表进行了经验分享,得到专家和同
行们的一致赞赏。该门课程已逐步探索出一条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成功
路径。
一、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1、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合力教育。协同理论的第一个表现协同效应,是指许多子系统在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中互相促进,从而产生“1+1>2”的整体效应。思政课与专业课不是相互对立,而是辩证统一的。思政教学要及时吸纳最
新的研究成果,使思政课跟随时代步伐,更具有学术性。专业课在传授专业知识时,也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使专业课具有“思政味”。同时,专业课本身就
具有职业道德要求,有些专业课还传递着价值观、人生观、历史观。高校思政课
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有助于打造思政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形成的思想
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并配合思想政
治理论课,形成全员教育的协同效应,从而发挥所有课堂的教育功能,达到
“1+1>2”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协同效应第二个主要表现是伺服原理。
伺服原理是指快变量以慢变量为主,序参量支配子系统行为,最后达到系统演化
的全过程。高校大学生好奇心驱使大学生不断尝试新鲜事物,产生新颖有趣的各
类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及时把握大学生心理现状,通过学生喜欢看、能接受、易传播的话语表达,把抽象的道理讲具体、讲生动,提高大学生学习思
想政治教育的兴趣。还应当在学生好奇心无法满足,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专业知识、个性发展、职业规划等问题时,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共同把
学生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心理健康、关注热点等方面情况进行分享,分析研判
学生思想、学习与生活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把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课与思政课之间的关系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往往与思想政治教育息息相关,甚
至在某种程度上,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决定素质教育效果。事实上,开展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的道理就应该像大禹治水所用到的思想那样“: 堵不如导”,既然不能让学生打破这种传统思想,教师就可以通过探索专业课与思政课之间的关系,并在此
基础上将专业课与思政课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实现两者的“共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课与思政课
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专业课是思政课的基础。在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将专业课看成是思政课的基础。这是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学好专业课是他们在校期间最为重
要的任务,而只有学好了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他们才可能会将时间和精力
投入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但我们知道,像英语、高等数学等公共基础课一般都
是在开设专业课程之前就进行了授课,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往往与专业课同步,或
者要晚于专业课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重点和出发点并不相同,
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育人”为目的,通过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而帮助
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而专业课教育
则更具有“功利性”,通过教授给学生专业知识,使他们可以用知识组装自己的头脑,从而提高他们未来发展竞争力。从长远的发展目光来看,德育要比文化教育
更为重要。我国教育教学领域在很早之前就开始推崇着素质教育,而所谓的素质
教育则就是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养为核心,不再像传统的教育模式那样,只知道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德育过程。当然,文化教育与德育并不是
两个完全独立的部分,其或多或少总会存在着一些联系。正确处理好专业课与思
想政治课之间的关系,是保障两者能够同步发展的关键,也是发挥教育工作中“教书”与“育人”效能的关键所在。
2、思政课是提高专业课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学生非常渴望学习,那么其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就会非常理想。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根本就
没有学习的动力,而在教师和家长的压迫下被动的学习,那么其学习效率的学习
效果往往很难得到保证。学习不仅是学生的权利,同时也是他们的义务和基本责任,如果一个学生在他们最适宜的学习阶段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那么不仅
是对他们自己未来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同时也会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大学是一个非常自由、开放的场所,所以那些自制力比较差的学生往往会放
飞自我,似乎已经遗忘了曾经的那些豪云壮志,变得越来越堕落,沉迷于享受难
以自拔。虽然很多学校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珍惜宝贵的大
学时光而开设了新生研讨课等入学教育,但是这些入学教育的“保质期”一般都比
较短,根本就不能使其影响力维持到学生毕业。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必须
采取一种新的思想教育路线来引导学生学习,消除他们的“惰性”心理,端正他们
的学习态度。思政课就扮演了这么一个角色,使学生可以在入学一段时间以后通
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学习而起到警醒的作用,使他们可以及时醒悟、悬崖勒马。正是因为有思政课的存在,才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并且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专业课上。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思政课
是提高专业课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三、实现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措施
1、全面提高协同育人的认识。党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