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案

合集下载

第1课时 2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1课时 2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1课时 2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数数,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2. 让学生能够用数字表示20以内的数,并能够读写。

3. 培养学生对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1. 正确地数数。

2. 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3. 用数字表示20以内的数,并能够读写。

教学难点:1. 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2. 用数字表示20以内的数,并能够读写。

教学准备:1. 教学卡片。

2. 数字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的名称。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数数,从1数到20。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字模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找出20以内的数。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找到的数,并说出数的顺序和大小。

3. 教师总结并板书20以内的数,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读写。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说出数字的名称。

2. 教师说出一个数,让学生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3. 学生分组比赛,看谁找得快。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并说出数的名称。

2. 学生自己找一些物品,数一数有多少个,并说出数的名称。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说出20以内的数。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明确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让学生对20以内的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20以内数的认识。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环节,因为这是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数的认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探究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探究环节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数字模型,这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因为通过观察,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数的形象,这对于他们理解和记忆数是有帮助的。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课时 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案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课时   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案

第三课时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内容教材65~66页由数量的多少到数的大小比较并用符号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提示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在日常生活中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

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嘴描述,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猜想、交流等数学活动,了解11到20之间都有哪些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由数量的多少到数的大小比较并用符号表示的过程,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

重点、难点重点: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难点:经历将生活经验抽象为“>”、“<”的过程,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主题图、课件、20根小棒。

学具准备:20根小棒、40块糖(或用其它易找到的东西代替)。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做一个猜小棒的游戏,你们高兴吗?(板书: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导入,在上课一开始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求新知。

(一)猜一猜。

(出示课件:兔博士和教材65页覆盖部分小棒的图)师:你看到了什么?生1:有1捆小棒,也就是10根小棒。

生2:有1捆小棒和1根小棒合起来是11根小棒,还有一张纸。

师:同学们,在这张纸的下面还盖住了一些小棒,而所有的小棒合在一起表示11~20之间的数,你能猜出,纸片盖住的小棒最多有几根,最少有几根,可能是几根吗?(给学生充分时间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对于描述不清的及时进行指导)生1:因为所有的小棒合在一起表示11~20之间的数,我们看到的是11根小棒,所以纸片盖住的小棒最多有9根。

小棒总数量可以用数字20来表示。

生2:纸片盖住的小棒最少是0根小棒。

这个数是11.生3:可能是4根,这个数是15.......师(揭开谜底17根):你猜对了吗?猜对的请举手,猜的不对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猜多了还是猜少了。

小学一年级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的数学教案精选10篇

小学一年级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的数学教案精选10篇

小学一年级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的数学教案精选10篇小学一年级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的数学教案 1一、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知道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的数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经历对数的顺序的探究过程,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知道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的数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小朋友们前面学过了数数,谁能从38数到52?抽学生数数。

同桌的学生相互数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的顺序。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1、发现数的排列规律出示例1数字图片。

教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请你将教科书9页的例1的表格补充完整,看谁填得又对又快,开始。

学生填完以后抽一名学生把结果展示出来,进行集体订正。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张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结果,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发现,学生可能主要有这样几个发现:(1)横着看。

从左往右看,前一个数都比后一个数少1,反之多1。

从第二排起,每一排上的数除了最后1个数以外,十位上的数都是相同的。

(2)竖着看。

从上往下看,下一个数比上一个数多10,反之减少。

每一竖列个位上的数相同。

(3)斜着看。

有一斜行是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都是相同的数。

每一斜行都有一些排列规律。

也许学生还有其他的发现,只要学生说得有理,都可以给予肯定。

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下面我们就运这些规律来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39。

如果不看书上的表格,你知道39的左面是哪一个数吗?右面、上面和下面呢?要求学生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说出:39的左面是38,右面是40,上面是29,下面是49。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刚才我们在按顺序从1数到100时,你能发现哪些数小,哪些数大吗?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不难发现在按顺序从1数到100时越往后数数就越大。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20以内数的排列(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20以内数的排列(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20以内数的排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材的第一章第四节,即20以内数的排列。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数的顺序,掌握2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学会用数序表示数,以及认识自然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能用数序表示数。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运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2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自然数的大小比较。

2. 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能用数序表示数,认识自然数的大小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小黑板、粉笔、课件等。

2. 学具:学生数学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座位排列,发现座位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

2. 讲解数序:用数字卡片展示20以内的数,引导学生认识数序,并学会用数序表示数。

3. 排列规律:让学生观察数序,发现数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

4. 自然数大小比较:通过举例,让学生学会用自然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数的排列顺序: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 自然数大小比较:a. 10 < 12 b. 15 > 13 c. 18 = 18七、作业设计2. 答案:5、12、18、2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要求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如:尝试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掌握2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学会用数序表示数,以及认识自然数的大小比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3 20以内各数的大小比较-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3 20以内各数的大小比较-冀教版

教案:20以内各数的大小比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正确比较20以内的数的大小。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 运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正确比较20以内的数的大小。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题、学生用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同学们,你们家里有几口人?你们学校有多少学生?2. 探究新知(1)教师讲解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 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对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程度。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给予评价。

4. 应用拓展(1)教师创设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答案。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给予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1.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先比较十位数,十位数大的数就大;如果十位数相同,再比较个位数,个位数大的数就大。

2. 比较多个数的大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依次排列。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 观察生活中的大小比较现象,与家长或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应用拓展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注重评价学生的答案,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练习数数和数的大小比较。
师:大家先猜一猜有多少,再数一数。看看你猜的结果与实际数的是不是一样,然后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
2、练一练第2题,提出“写出比10大比17小的数”的要求,先让学生试着写然后再交流。
进一步考察学生对大、小意义的理解,渗透之间的思想。
师:同学们会用自己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了,现在老师提一个比较难的要求:你能写出比10大比17小的数吗?试一试。
师:我想好一个数,这个数比10大,比20小,你们猜我想的是哪个数?
学生可能猜出各种结果,教师在与学生对话中进行猜数方法的引导。 如:生:13;
师:小了。
生:15
师:还小。
生:18
师:大了点。
生:17
师:还大。
生:那就只有16了。
师:同学们看着老师拿的小棒,都能看出是多少根小棒,调皮的兔博士给同学们出了一个难题
小黑板(出示图)。
师:兔博士告诉大家这些小棒最多是20根,猜一猜纸片盖住的小棒可能是几根?
学生可能说到:
●纸片盖住的可能是4根,10根加上4根,再加上1根是15根。
●盖住的可能一根也没有,10根加上0根,再加上1根是11根。
小棒、小黑板、呈现两组糖块图。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
教师左手拿一捆(10根)小棒,右手不断变化小棒根数,让学生说出一共有多少根和数的组成。
通过师生操作交流经历复习11~20各数及数的组成,为下一步猜数游戏做铺垫。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数的组成,同学们看老师两只手中一共拿着多少根小棒?
既是学习结果的检验,又是比较方法的相互学习和提高。
师:大家汇报一下填的结果,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认识20以内的数字教案

认识20以内的数字教案

认识20以内的数字教案认识20以内的数字教案【篇一: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但对于数的概念和数的组成未必都清楚。

所以,重点是让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认识计数单位“一”、“十。

通过本单元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重点和难点:通过操作,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先让学生说图意,教师再小结。

(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问:图中有什么呢?(人、树、车…)有多少?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1—20各数【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让学生数数,教师也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二、新课展开1、数数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棒。

猜一猜,有几根?学生:猜。

(10根、12根、…)师:到底有几根?怎么办?生:数师:让学生数12小棒。

(一根一根地数;两根两根地数;五根五根地数;…)师:有什么好办法使人一眼就看出是12根小棒呢?生:捆小棒。

先把十根捆成一捆,再加2根就是12根。

学生每人拿出12根小棒,操作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过程。

师生一起总结好方法。

(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一个十是10 )接着练习数数,数到20.(指名数,同桌数)【设计意图:通过猜猜根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比大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能够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的符号进行比较。

3.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掌握比大小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
1.比大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的符号进行比较。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大小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谈谈这些物品的大小。

然后问学生如何判断哪个物品更大,引入比大小的概念。

2. 讲解比大小的概念
教师通过简单的例子,向学生介绍比大小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大于”、“小于”的含义。

3. 比较练习
教师设计一些比大小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来填写相应的符号,“>”、“<”或“=”。

4. 实际操作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比大小的实际操作,比较不同长度的绳子,不同大小的图形等,加深对比大小概念的理解。

5. 巩固练习
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比大小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多加练习和引导。

下节课将结合更多实际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大小的方法与技巧。

以上为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希望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保持作业整洁。
2.家长协助监督,关注学生的作业进度和完成质量,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3.学生应自主检查作业,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业反馈:
1.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2.对作业完成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讲解比较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数的大小是由数位决定的,数位越高的数越大。
3.举例说明: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如身高、体重、年龄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大小比较的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
a.你还能想到哪些生活中可以用数的大小比较的例子?
b.如何快速准确地比较两个20以内的数的大小?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运用数的大小比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排序、选择等。
3.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排列顺序,培养学生对数的序列的敏感性。
(二)过程与方法
2.新课:运用教具,直观演示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总结出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3.练习: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比较能力。
4.应用:将数的大小比较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数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b.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
5.评价与反馈:
a.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2024年秋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 4.4 20以内数的顺序(教案)

2024年秋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 4.4 20以内数的顺序(教案)

第4课时2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内容教科书P78例3,完成教科书P78“做一做”第1~3题。

▶教学目标1.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能在直尺上准确找出数的位置,会比较数的大小。

2.会根据数的排列规律找相邻数、中间数以及相近数。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0~20的数字卡片、直尺。

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着大家一起去数宝宝们的王国里探险,你们想不想去?【学情预设】想去。

师:数和数之间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奥秘呢?让我们一起出发吧!【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采用这样的情境导入能更快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让他们产生想学、乐学的心态。

师:(课件出示5、3、1、4、2、0)同学们,快看!谁来啦?【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大声读出屏幕上出现的数。

师: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吗?学生举手,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按顺序贴出0~5的数字卡片。

(课件出示0、1、2、3、4、5排成一队)师:你真是一个听讲认真的孩子,这么快就按要求完成任务了。

请同学们想一想,数宝宝5的后面是谁?【学情预设】5后面是6。

师:你能接着数出5后面的5个数吗?【学情预设】5后面接着数的5个数是6、7、8、9、10。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贴出6~10的数字卡片,课件出示6、7、8、9、10依次排在5后面)师:我们发现这些数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0以内数的顺序。

(板书课题:20以内数的顺序)师:请同学们大声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数的顺序,从而类比迁移,引出新知。

二、探究新知1.用卡片帮助学生建立理解数的顺序。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这些数之间有什么奥秘吗?【学情预设】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从0到10,数一个比一个大。

苏教版数学一下3.6《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下3.6《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下3.6《比较数的大小》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6节《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数数、识数的基础,对于简单的数的大小比较,如10以内的数,学生已经能够在生活中运用。

但是对于稍微复杂一些的数的大小比较,如20以内、50以内等,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的数的大小比较开始,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更复杂数的比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大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教学卡片、小奖品等。

2.学具: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水果、动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图片中的物品数量。

然后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如比较苹果和橙子的数量,让学生初步感受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如10以内的数,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数字卡片,要求学生用比较大小的方法,判断卡片中的数的大小关系。

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比较大小的速度快。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大小》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大小》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大小》教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大小》教案(精选10篇)教案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而应该是在学科基本的知识框架基础上,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

以下是“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大小》教案”,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大小》教案 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2、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87、70、62、15、6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

(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2、第43页“做一做”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第3题: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15、17、45四、结课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认识20以内的数字教案

认识20以内的数字教案

认识20以内的数字教案认识20以内的数字教案【篇一: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但对于数的概念和数的组成未必都清楚。

所以,重点是让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认识计数单位“一”、“十。

通过本单元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重点和难点:通过操作,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先让学生说图意,教师再小结。

(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问:图中有什么呢?(人、树、车…)有多少?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1—20各数【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让学生数数,教师也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二、新课展开1、数数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棒。

猜一猜,有几根?学生:猜。

(10根、12根、…)师:到底有几根?怎么办?生:数师:让学生数12小棒。

(一根一根地数;两根两根地数;五根五根地数;…)师:有什么好办法使人一眼就看出是12根小棒呢?生:捆小棒。

先把十根捆成一捆,再加2根就是12根。

学生每人拿出12根小棒,操作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过程。

师生一起总结好方法。

(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一个十是10 )接着练习数数,数到20.(指名数,同桌数)【设计意图:通过猜猜根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比较大小教案一年级数学

比较大小教案一年级数学

比较大小教案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教案一年级数学篇1教学内容:教材38-40页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1、数数:从100倒数到50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你是怎样想的?”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

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1、教学例七:(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

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

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3、比大小。

(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小结方法。

(2)十位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小结方法。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精品】《20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教案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精品】《20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教案

小学-数学-打印版小学-数学-打印版 1 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材分析:教材首先设计了“猜一猜,纸片盖住的小棒可能是几根”的问题,这是一个答案不唯一的内容。

设计该题的主要目的:一方面加深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有些问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同时,为学习11~20各数的大小比较做铺垫。

这样的问题,学生初次学习,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对问题加以解释。

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再交流。

接着通过“谁的糖块多,谁的糖块少”的问题,引出数的大小比较。

把语言描述和符号表示对应地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体会符号和生活经验的联系,增加数感。

素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11到20之间都有哪些数。

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在猜想、交流等数学活动中,经历将生活经验抽象为的过程。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

三、教学重点:知道11~20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用小棒表示数,同学们还记得吗?请同学们拿出小棒,今天我们还要用到它。

(二)做游戏。

以同桌为单位,做猜小棒有多少根的游戏,小棒的数量在11~20之间,并引导同学们比较猜的数和实际的数谁大谁小?(三)引导自学。

让同学们看书中的两幅图,交流讨论并质疑答疑。

(四)专项训练。

82页试一试。

(五)综合训练。

练一练1、2.(六)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课后反思:。

2024年《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教案设计

2024年《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教案设计

2024年《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章《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2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并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形成数感。

2. 使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能正确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2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重点:数的顺序和大小,以及加减法的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挂图、计算器、PPT。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幅动物园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画面中的动物数量,引出20以内数的认识。

2. 新课:(2)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例题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学会计算。

3. 例题讲解:以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互相检查练习结果。

六、板书设计1. 《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2. 内容:(1)数的顺序和大小(2)2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3)例题及解答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请在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

(2)计算题:计算下列各题。

(3)应用题:根据题目要求,列式计算。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课后反思,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

(2)设计更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的三条具体要求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6.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7. 作业设计的题目类型和答案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重点关注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这一章节的详细内容。

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比较2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2.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能比较更多的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更多的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比较图形印刷版。

教学方法课前准备、情境教学。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5分钟)1.教师出示三个卡片,在卡片上分别写有“大,小,相等”三个字,问学生这三个字都是什么意思,老师解释其含义。

2.教师出示比较图形印刷板,通过对图形的大小比较让学生认识大、小的概念。

提出问题(5分钟)教师给学生出示两个数,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若不会比较则指导学生用大小数值相减法比较。

让学生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具有探索和发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合作探究(15分钟)教师抽取几名同学,让他们依据小桥流水和桃花源的所提供的数字比较大小,并让节目组成员完成翻转卡牌比大小的游戏。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孩子们相互小组内角色扮演者,一人念出一串数字,另一人根据数字的大小来对比大小并做出反应。

讲解归纳(10分钟)1.将上述过程中学生的比较方法写在黑板上,再让学生观察比较方法,开展讨论,并做相关的总结。

例如:–数字相等;–用手指、桥牌图形进行比较;–大小数值相减法;–用数字序列图形进行比较2.通过这些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排序和比较大小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大脑记忆和思维的速度等素质。

拓展活动(10分钟)1.让学生自己思考一个问题:在20以内有多少个数可以排列组合,让学生分组来完成比较大小的筛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2.让孩子们尝试采用数码绘图的方式来比较大小,体验数字化的魅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兴趣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堂评价(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五个数值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大、小和相等的数字进行判别以及比较,检测教学效果。

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比较20以内数字大小的方法和技巧,加深了学生对于数字大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培养了学生进行数值排序和快速比较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字变化的灵活应变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方法
师生互议
教学准备
课件、20根小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时间
项 目
预设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一起 做一个猜小棒的游戏,你们高兴吗?(板书:比较20以内 数的大小)
二、探求新知。
(一)猜一猜。
(出示课件:兔博士和教材65页覆盖部分小棒的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1:有1捆小棒,也就是10根小棒。
教 学 过 程
生2:有1捆小棒和1根小棒合起来是11根小棒,还 有一张纸。
师:同学们,在这张纸的下面还盖住了一些小棒,而 所有的小棒合在一起表示11~20之间的数,你能猜出,纸 片盖住的小棒最多有几根,最少有几根,可能是几根吗?
(给学生充分时间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并说一 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对于描述不清的及时进行指导)
(出示两幅糖果示意图或两堆糖果实物)
(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时间,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生:先数一数他们每人分得了几块糖,再比一比就知 道谁分得的糖多,谁分得的糖少了。
(请两名学生到前面来数糖)
生1:红红有15块糖,聪聪有18块糖。
生2:红红的糖比聪聪的少。
生3:聪聪的糖比红红的多。
师:你能用算式来表达红红和聪聪的糖数量之间的关 系吗?
生1:因为所有的小棒合在一起表示11~20之间的数, 我们看到的是11根小棒,所以纸片盖住的小棒最多有9根。 小棒总数量可以用数字20来表示。
生2:纸片盖住的小棒最少是0根小棒。这个数是11.
生3:可能是4根,这个数是15.
师(揭开谜底17根):你猜对了吗?猜对的请举手, 猜的不对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猜多了还是猜少了。
生1:红红的糖比聪聪的少,可以用算式15<18来表 示。
生2:聪聪的糖比红红的多,可以用算式18>15来表 示。
师:你们真了不起!15块比18块糖少,就是15比18少,也就是15比18小,用<表示出来是15<18;18块比15块糖多,就是18比15多,也就是18比15大,用>表示出来是18>15.
(可以适当把Leabharlann 块做一定的调整再让学生比较大小) 三、巩固知新。
(3)指名学生读出自己的答案。
设计意图: 教师要用激励性的话语,满足学生的心理
板 书 设 计
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15<1818>15
课 后 反 思
1.试一试(教材第66页)。 (1)出示示意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从示意图中了解 到哪些数学信息?
(2)指导学生把答案直接写在书上,然后交流说一说 是怎样想的。
(3)指名学生读出自己的答案。
2.练一练,第2题。
(1)出示示意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从示意图中了解 到哪些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 交流。
课题
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成员
教学目标
1.在猜想、交流等数学活动,了解11到20之间都有哪些数。
2.经历由数量的多少到数的大小比较并用符号表示的过程, 会比较20以内数的 大小。
教学重点
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经历将生活经验抽象为“>” 、“<”的过程,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学会比较的方法。
(给学生充分时间交流,对于描述不清的及时进行指 导)
(二)比一比。
师:刚才猜小棒的游戏中,同学们表现的特别棒,所 以现在兔博士还想请你们帮个忙,你们愿意吗?
生:我们愿意帮忙。
(出示两堆糖) 师:红红和聪聪每人分得一堆糖,他们俩儿吵起来了, 都说自己分得的糖多,你们能不能和兔博士来帮帮他们俩 儿呀?你想怎么帮他们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