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
1.生产方式
答:生产方式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必须获得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这种谋得物质资料的方式,马克思称之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不存在没有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也不存在没有生产关系的生产力。
一定的生产力和一定的生产关系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一定的生产方式。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起决定作用。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基本上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社会思想和社会文化,即有什么样的社会。
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整个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
2.物化劳动
答:物化劳动即死劳动,是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
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
从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来看,所消耗的生产资料是物化劳动的耗费,是旧价值的转移;科学技术则是一种物化劳动的形式,商品的新价值只能由活劳动所创造,而物化劳动形式的科技本身不创造新价值。
3.绝对剩余价值
答:绝对剩余价值指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工作日是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就会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
此外,提高劳动强度也是资本家用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常用手段。
它表现为在内涵上增加劳动量,从而增加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量。
4.资本原始积累
答:资本原始积累是新兴资产阶级运用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使他们沦为无产者,而把财富集中到自己手中并使之转化为资本。
所谓原始积累的过程,只不过是通过暴力来实现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历史过程,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初始资本的形成过程,不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资本积累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使直接生产者转为雇佣工人的主要方式,它是形成资本原始积累全过程的基础。
对货币财富的剥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因素,这是通过殖民制度、国债、重税、保护关税和商业战争等暴力手段进行的。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
5.按生产要素分配
答: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指按投入的生产要素的贡献向要素投入者支付报酬。
生产要素,指的是资本、技术、土地、房屋、生产工具、经营者才能等。
所谓生产要素的贡献,指它投入生产经营后所起的作用,所带来的收益。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要求是:按照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分配社会财富。
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在分配领域的实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通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实现的一种通行的分配方式。
在实际生活中,生产要素的贡献有时很难计算,于是便以投入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来替代,作为支付报酬的标准。
6.社会保障制度
答:社会保障制度指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而建立的一种安全制度。
各项不同性质、作用和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构成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它主要是由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安置等制度组成。
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包括对军人和军烈属的优待安抚工作。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是有主有次、相辅相成的。
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为主,以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为辅。
二、简答题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生产力是指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变化。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化,一般总是先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开始的。
生产力的发展,使旧的生产关系与它不相适应,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从而引起生产关系的相应变化。
从根本上说,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它相适应。
历史上每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归根到底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有反作用。
生产关系不是消极和被动的因素。
它一旦形成,便会积极地反作用于生产力。
同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落后或者超前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生产关系不能过分长久地处于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状态,迟早要被能适应生产力性质的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为什么说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答: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格或价格的原因在于:
(1)工资形式给人以假象,似乎是工人进行劳动,投资者根据劳动付给的报酬,多劳多得,工资的本质就是劳动的价值和价格。
实际上,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只是一种虚幻的外观或现象。
若把经济现象当作经济本质,则是一种不正确的说法。
这是因为:
①如果劳动是商品,价值量就无法计算。
商品价值是耗费在商品生产上的抽象劳动的凝结,商品的价值量是用它所包含的劳动量来计量的。
如果说劳动是商品,它有价值,那么劳动的价值由劳动来决定的说法,是毫无意义的同义语反复。
②劳动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不能作为商品出卖。
假如劳动能够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卖,它必须在出卖前就已经存在。
但是,当工人以卖者的身份走进资本家的工厂时,劳动过程还没有开始。
当劳动过程开始时,劳动已不再属于工人,也就不能再被工人出卖了。
在出卖以前能够独立存在的劳动,只有物化劳动,即以劳动产品形式存在的劳动,而如果出卖的是这个东西,那么,他出卖的就是商品而不是劳动了。
③把劳动看作商品,不是违反价值规律,就是违背剩余价值规律。
假定劳动是商品,资本家用货币(物化劳动)同作为商品的活劳动直接交换,只能发生两种情况:一是如果要获得剩余价值,只能实行不等价交换,这就违反了价值规律的要求;二是等价交换,这就不能获得剩余价值,就否定了剩余价值规律的存在。
(2)劳动不是商品,劳动力才是商品,劳动者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因此,工资不过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工资的特点及其支付形式本身产生的。
这是因为:
①工人的劳动能力存在于活的人体内,使用前看不见,人们看到的只是生产过程中一定时间的劳动,因此工人出卖的虽然是一定时间的劳动力,但看起来好像是一定时间的劳动,于是工资就好像是劳动的价格。
②在劳动力的买卖上,货币是充当支付手段,因为资本家通常在工劳动以后才支付工资。
这使人们误认为它不是对劳动力而是对劳动的支付。
③在工资形式的实际运动中,也显示出许多现象,似乎企业支付给工人的不是劳动力的价值,而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例如,工人为企业劳动的时间越长,或生产产品件数越多,得到的工资也越多;劳动的强度不同,劳动熟练程度不同,得到的工资也不相同。
④劳动对工人来说,是作为谋生的手段,所以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工资,往往也看作
是他的劳动换来的。
总之,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马克思在将劳动和劳动力加以区分的基础上,创造了科学的工资理论。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组织(无政府)状态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是诱发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也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经济不断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的。
而这一基本矛盾又是经济危机的深层原因或根源。
(1)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经济无组织状态的矛盾会不断激化。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并且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和打败竞争对手,就要不断地加强和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随着资本主义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管理上的应用,资本主义企业在内部表现出较高的计划性和组织性。
但是,这些资本的所有者并不是按社会的需要来组织生产,而是根据自己的私利来组织生产。
由于生产资料是私人所有,因而资本家只关心自己所属企业的生产、技术、组织效率和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利润的最大化。
这样整个社会就不可能形成统一计划和管理,从而处于无序或半无政府状态中,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组织状态的矛盾。
(2)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会不断激化。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要求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工艺过程中的迅速应用,又为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