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语文课堂教学案例与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内容摘要:“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把这一新的课程理念引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科学协调合理分组,既能让学生感到强烈的个人责任,又能让他们认识到互助合作的重要性。
具体指导,教会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主动探索、讨论交流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正文:“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的那种传道、授业、解惑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学生了。
教师要把开放的课堂还给学生,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学习语文重要方式之一。
因此,我们教师应深刻认识“自主、合作、探究”在学习语文中的意义和作用,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入课堂。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新的课程理念呢?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需求1、落实新课标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课程课标》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语文教学中的作品和价值只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
还有,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针对这种情况,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都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
另外,同样要重视语文的探究性学习,要把课文作为探究的对象,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社会调查、现场观察、采访、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之一。
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与实践,分析其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促进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尝试提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研究,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二、文献综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方式,已经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因此,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在国外,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证实了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例如,约翰逊兄弟(David W. Johnson & Roger T. Johnson)在其著作《合作学习》(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中,详细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国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也逐渐成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学者和一线教师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例如,王坦在《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一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一些一线教师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总结,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
要求老师要把开放的课堂还给学生,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会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新的课程理念呢?一、激发兴趣,自主学习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如教学第六册《松鼠》这课时,我出示课题后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我们来猜猜作者会围绕松鼠写些什么?顿时,课堂上,孩子们小手高举,气氛热烈,大家各抒己见。
我又把话题一转:下面我们来学课文,看看谁猜对了。
学生个个带着高涨的情绪投入了学习,使课堂“动”了起来。
其次,教师还应渗透学法,促使学生会自主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了学生的自学自悟,这样,学法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学习过程中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自然领悟并掌握。
二、激励创新,探究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
以往的课堂教学都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满堂课都是串讲串问,学生很难有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这样严重地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压制了学生的个性,新课标下的教学方式呼唤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
的确,一切探究创新的活动始于疑。
因此,在学生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教会学生质疑,如在教学中,可以对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生质疑:1、对课题质疑。
2、对词语质疑。
3、对课文不明白的地方质疑。
4、对课文特殊标点质疑。
5、对人物行为质疑。
6、对重复句子的质疑等等。
教师在课堂上有时还要对学生的提问做些补充,特别是那些能引发富有成效的研究活动的问题。
如教学第六册《莱特兄弟》这课时,师问:莱特兄弟童年的愿望那么美好,而且经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那你有什么愿望?你打算如何实现自己童年的愿望?“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想法,既对课本的知识进行了延伸,又对学生进行了理想主义教育。
语文实践课教学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学生能力的培养转变。
语文实践课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体验、运用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案例以某中学八年级语文实践课为例,分析教师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语文实践课的教学目标。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本次语文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为《荷塘月色》。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感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一段荷塘月色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荷塘月色的美景。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从视频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荷塘月色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起感受它的美。
”(2)自主学习教师布置以下学习任务:①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月色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②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对荷塘月色如此喜爱?③思考:荷塘月色与作者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3)合作探究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对课文进行探究。
例如,从修辞手法、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展示交流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探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总结和评价。
(5)总结升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荷塘月色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荷塘月色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景,我们要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并追求美好的生活。
”三、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明确本案例中,教师通过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欣赏荷塘月色,感悟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2. 教学方法多样教师采用了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体验、运用语言。
教学心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心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第一篇:教学心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心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培养孩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语文教学应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
语文教材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会做出许多有益的探索,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心去记住,并能以语言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语文教学中不只是单纯的就课本而讲课本,而应引导孩子们自主学习。
指导他们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
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其它学习资源来完成学习任务,利用图书、网络等搜集资料,拓展课外知识,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同时扩大自己的视野。
回想自己过去一年的语文教学,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说对孩子们要求的比较严格,然而现在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所忽视的是什么,孩子们的拓展能力,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应该在课堂中逐渐渗透积累的,一定要让孩子们对文章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这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紧记。
现今的语文提倡教学的大课堂。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
学习内容也要具有开放性。
不要拘泥于课本的教学,学科的教学,而应该有学科之间的渗透会更好,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有历史、社会的渗透,学生会更加喜欢内容丰富的课堂,更加喜欢课本以外的知识,对老师会更有钦佩感。
语文教学也提倡合作性。
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老师布置得教学任务。
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
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合作性主要表现在: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0篇)
⼩学语⽂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0篇)⼩学语⽂教学案例分析 ⼩学语⽂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0篇) 语⽂是⼩学教育的基本课程,语⽂课是所有学科中的⼀门基础性学科,强化⼩学语⽂知识,不仅可以锻炼学⽣的语⾔表达能⼒,⽽且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语⽂课教学案例有哪些呢?下⾯是的⼩学语⽂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0篇),欢迎阅读。
⼩学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20xx年版)指出,积极倡导⾃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发现语⾔规律,逐步掌握语⾔知识和语⾔技能。
课堂中利⽤⼩组合作学习能够提⾼单位时间中学⽣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语交际和解决问题本事的发展。
可是合作学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经常会流于形式。
所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需要亟待解决。
在这⼀背景下,我校语⽂教研组开展了《合作学习对⼩学⽣语⽂学习本事提⾼的影响研究》这⼀课题,有效的合作学习在我校得以推⼴。
⼆、案例的观察描述 本节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课时教学。
课前把学⽣按4⼈⼀⼩组,分成12组,以⼩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组内学⽣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的认知、情感、⾃信⼼、同伴关系等产⽣积极影响。
【合作⼀】学⽣⾃由朗读第⼀⾃然段,边读边思考“为了编写这部明史,谈迁付出了怎样的努⼒”,并⽤笔圈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体会,然后组内交流,最终全班以⼩组汇报。
组内成员都找出来关键词语,⼩组汇报后,教师引导学⽣体会这些数字背后的艰⾟,都凝聚着谈迁⼀腔的⼼⾎。
【合作⼆】学⽣在教师引导下学习第⼆⾃然段,《国榷》原稿被盗,对于这对于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简直就是飞来横祸、⼀场厄运。
学⽣⼩组合作交流探究“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重新站⽴起来”“假如你是谈迁,你会对⾃我说些什么”⼩组交流探究中,学⽣们想到了许多的名⾔警句以及应对困难决不退缩的历史⼈物。
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指导的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指导的研究实施方案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实际,可单一使用,也可结合使用,合力则更好。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据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选择教法、确定学法,不应千文一法,一概而论。
(一)不同语文课型的可行性探索1、阅读课文中的操作阅读课文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有相当的篇幅,是对讲读课文的巩固、补充、延伸,旨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其根本任务。
教学时主要是读,即泛读和精读,随机而用。
教学时,教师要自觉帮助小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默读、朗读、速读、跳读等阅读方法进行重认识性、理解性阅读(低年级),重评判性、创造性阅读(中高年级)。
教师应注重发展小学生的主体性,应当在小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激发、主动求知的方法和能力习得、主动求知的探索精神的培养等方面做好文章。
2、课外阅读中的应用《标准》十分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并分学段分期规定了相应的课外阅读量,重视语文积累。
这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拓展。
因而,教师要定位于学前指导,学中帮助,学后促进的角色,给小学生充分的自由和自主,从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出发,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丰富语文知识,积累语文技能,美化语文素养。
3、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尝试《标准》首创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是拓宽语文学习途径的现代性方法。
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在此仅论述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学习。
教学时,要强化过程,淡化结果;要着重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之形成及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开阔语文学习视野、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开辟语文学习途径,让生活成为课本,让语文融于生活。
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兴趣出发选题、定题,放手让家长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搜集、整合、处理信息,在合作中交流,达到“有心载花花自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理想境界,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和本领。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案例3篇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案例3篇篇一: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在尝试的过程中,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曾经迷茫过、徘徊过,也曾经步入了误区。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探索,有了些许的心得和体会。
以下是我在实践过程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案例及反思。
1.探究过程中的小组合作:请学生围绕问题“文章中让你最感动的是哪里?为什么?”展开讨论。
这个探究过程需要各组员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就问题展开讨论,所以小组成员需要适当搭配,否则有些学生会被冷落。
因此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
如主持人、记录员、汇报员、检查员等,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时有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负责小组全局、协调小组学习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检查员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组员各尽其职,完成探究。
在整个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必须起指导作用,否则学生小组合作效果不明显。
教师也可适当地激励学生:看看哪组配合得最好、发表得最有见解。
经过讨论,由汇报员汇报小组成员集体合作的结晶,其他各组补充或纠正。
反思: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
同时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
整个课堂人人参与学习、个个互动补充。
合作促进了互动,互动升华了兴趣。
2.表演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幸福在哪里》教学片段在教学《幸福在哪里》一文时,选择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的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八人小组内分好角色,由朗读到脱离课本。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幸福到底是什么?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各自寻找自己的有利证据,很好地理解了课文,掌握了文章的中心。
反思:合作学习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
并且强调,只有愿意学习,才能学得好。
在排演中,学生相互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
学生在趣味盎然、快乐无比的表演中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学习自觉性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研究一、基本观点本研究是基于现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还处于探索、实践、积累的阶段,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
为此,我们进行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
两年多来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探索出了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课堂“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利用资源、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汇报交流——教师点拨、评价总结——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通过研究,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开放、高效的理想趋势。
二、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目前,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正走向一种误区:多媒体教学仅仅是作为公开课、演示课而表演,教师成了表演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演员,而学生这一信息技术运用的主体反而成为观众。
这一方面是由于学校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不高的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也由于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还处于探索、实践、积累的阶段。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有效整合,构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探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模式就成为最为迫切的问题。
为此,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课堂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 具体内容如下:1、利用信息技术,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构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后形成的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图为:第一环节是“利用资源、创设情境”。
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动画、音频、视频等,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培养质疑习惯。
激发自主学习的愿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
三力课堂教学案例(2篇)
第1篇标题:三力课堂教学案例:以小学语文为例一、背景介绍三力课堂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讨如何运用三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某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为《草原》。
这是一篇描写草原风光和草原人民生活的优美散文,课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采用了三力课堂教学模式。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课文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原风光和草原人民的生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教学过程(1)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要求学生画出生字词,并用拼音注音。
然后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草原风光有哪些特点?草原人民的生活有哪些特色?(2)合作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刚才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3)展示分享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讨论成果。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补充完善。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4)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草原风光和草原人民的生活与我们城市生活有哪些不同?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草原环境?(5)总结评价教师对整节课进行总结,强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拓展延伸的重要性。
同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4.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三力课堂教学,教师发现以下优点:(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在自主学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生字词的学习,提高了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合作交流氛围浓厚。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保护草原环境的建议。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实践策略探究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实践策略探究发布时间:2023-05-10T03:21:02.954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5月作者:唐仁柳[导读]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这既是对双减政策的回应,又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其对学习的兴趣,促进语文学习效果。
(贵州省兴仁市第三小学)【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深入,教师应遵从有关规定,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学习的现状,接着阐述了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构建意义,最后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双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实践策略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3)5-008-02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这既是对双减政策的回应,又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其对学习的兴趣,促进语文学习效果。
双减的目标是要更好地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对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可以将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并积极地参加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在教师和同学的协助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并在课堂上创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从而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当前小学语文学习的现状首先,由于对双减政策认识不足,无法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应用于课堂上。
部分教师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习成绩看得高于一切,这种情况下,教师难免会产生一种对传统教育方法的依赖性。
除此之外,在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时候,老师仅仅是单纯的把它运用到了课堂上,没有把它与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很好地融合起来,造成了二者之间的隔阂。
这就使得“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不会被重视。
其次,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缺乏认真态度。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自主、合作、探求式学习是古代以来国际上诸多心思学派和教奇学派所共同认识并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它同时也对许多教学模式产生过决极影响并成为其理论内核。
在国内。
,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实行,自主、合牛、探求的学习方式曾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但是,在各种研讨中,人们对其理论研讨比较多,而对其与学科特点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研讨还太少。
如果我们不把自主、合作、探求式学习的理论迁移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那么再先进的理念也只能是一种空话。
因而,研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求的具体操作方法曾经成为当务之急。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开创一种开放、民主、合作、探求的新型教学模式,顺应新情势对我们的要求。
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以后,我努力摒弃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展语文课堂教学。
一、注重自主行为突出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先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先生的学习兴味,留意培养先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和习气,为先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先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先生选择合适本人占的学习方式。
”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先生的主体性具体表如今选捧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自主性是指在必然条件下,个人对于本人的活动具有安排和控制的权力和能力。
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首先表如今他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盲目积吸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点下独立地感知教材、学习教材深化地理解教材,把书本上的科学知识变成本人的精神财富,并能够运用于理论;其次,先生还能够把本人看作是教育对象,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安排、自我调理和控制,充分发挥本身的潜力,自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积吸向老师质疑、请教,以达到本人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自主、合作、探求式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其基本做法是师生互动,以教材为凭借,走向未知。
教师与先生平等合作,彼此作用,共同研讨教材,一道讨论新成绩。
三元课堂教学案例分析题(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三元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本案例将以某中学语文课堂为例,分析三元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二、案例描述某中学语文教师王老师在讲授《背影》这篇课文时,采用了三元课堂教学模式。
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阶段1. 课前准备:王老师提前将《背影》的课文内容、作者背景等资料发布在班级群中,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2. 预习任务:学生根据预习资料,梳理课文结构,分析作者情感,思考背影的意义。
3. 预习反馈:课堂上,王老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并对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
(二)合作学习阶段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人,每组选择一个与背影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2. 讨论任务:例如,探讨背影的象征意义、探讨背影对人物性格的影响、探讨背影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等。
3. 合作成果:每组学生完成讨论报告,包括讨论过程、主要观点、结论等。
(三)探究学习阶段1. 展示分享:每组学生代表本组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2. 教师点评:王老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3. 拓展延伸:王老师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背影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亲情、友情、师生情等。
三、案例分析(一)自主学习阶段在自主学习阶段,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种自主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合作学习阶段在合作学习阶段,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深入探讨了背影的象征意义、对人物性格的影响等,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学会了倾听、表达、交流等社交技能。
(三)探究学习阶段在探究学习阶段,学生通过展示分享,锻炼了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点评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小组协作学习活动案例研究
小学语文小组协作学习活动案例研究
活动背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协作能力,小组协作学习活动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通过一个小学语文小组协作
学习活动的案例研究,探讨其实施过程和效果。
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语文学习
的兴趣和能力。
活动内容
1. 小组组建: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性格特点,将学生分成若
干小组,每个小组人数不超过5人。
2. 活动主题:选择一个与语文课程内容相关的主题,例如《古
诗词欣赏》或《作文写作技巧》。
3. 学习资源准备:老师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籍,供学
生自行查阅和研究。
4. 学习任务分配: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
一个具体的子任务进行研究和准备。
5. 学习过程: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可以使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合作写作等方式进行学习。
6. 学习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口头报告、展示板、PPT等形式展示。
活动效果评估
1. 学习成果评估:通过小组展示和个人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知识掌握程度、表达能力和合作态度等。
2. 学生反馈评估:邀请学生对该活动进行评价,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以后的活动改进提供参考。
总结
小学语文小组协作学习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和培养协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实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全面发展。
然而,活动设计和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五篇范例)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五篇范例)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生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出现繁荣而热闹的景象,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可是,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式化《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被动的、单向的教学方式。
虽然现今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活动起来了,积极性和求知欲提高了,但是在合作和活动的背后隐藏着浮躁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没有被真正调动起来。
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随意性太强。
只重视合作学习的结果,缺少对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不利于合作意识的培养。
只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却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问题。
在交流学习心得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个别学生的合作学习,没有顾及大部分学生的感受。
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放任自流,形式化倾向严重。
二、语文课变为“表演”新课程改革,教师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课堂教学由过去的填鸭式灌输转变为热闹非凡的“表演”课。
语文课上又唱又跳,又写又画,好象学生的积极性被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发展。
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只是停留在语文的表面,没有深入到语文的本质,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表演”式的课堂,表面上是体现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可是,学生从课堂上收获甚少。
三、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抽象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把学生带进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活动案例解读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活动案例解读一、背景介绍在当今教育环境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案例旨在通过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活动,探讨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活动实施1. 分组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语文能力、性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2. 确定学习内容选取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语文素材,如成语故事、古诗、现代文等,确保内容既有教育意义,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3. 制定学习计划每个小组根据学习内容,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时间、学习任务分配等。
4.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按照学习计划,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到学习中。
5. 展示与评价每个小组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
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对展示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习内容的理解、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方面。
四、活动效果分析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在语文阅读理解、团队合作、自主学习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表现在:1. 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
2. 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沟通能力得到提升。
3.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锻炼。
五、活动总结本次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活动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和激励,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完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贡献力量。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人教版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人教版一、研究背景21世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知识经济加速到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竟争日趋激烈。
在这个以知识创新与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影响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我国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步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
进入21世纪,我们基础教育改革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的核心理念,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课程改革是一场学生对知识吸收方式的改革,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进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为此,学习已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在这一背景下,我校确立“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
二、研究目的1、顺应国际教育的发展世纪之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无论是反思本国教育的弊端,还是对教育发展提出新的目标要求,往往都是从基础教育改革入手,通过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的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些国家都基础教育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
伴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知识爆炸”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显然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这样简单地让学生获得“陈旧”的知识很难面向未来,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所以学校的教育不单是教给学生各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师以“授之以渔”的方式从事教育,学生就会具有学习的方法与能力,学生一旦拥有这种能力,知识的获取是无穷的。
浅谈语文课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浅谈语文课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丁秀荣2005、7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学生参与的程度如何,对提高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具有探究品质,是创新人才的本质特征之一。
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是教育创新不容忽视的价值取向。
探究性学习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很好的发展学生,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能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培养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保护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张扬他们的个性。
一、激发情感,创设探究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定环境中,一个人的情绪或感情可以传染给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感或感情.在课堂上,教师的情绪或感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很大影响,教师情绪饱满,学生学得也主动、也有精神。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精神萎靡不振,表情上严肃有余,感情上平淡冷漠,情绪上无精打采,那么必然会出现沉闷、冷漠、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必然会受到压抑。
我认识到,教师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时,我特别注意自己的情绪的控制和调节,极力抑制不利于良好课堂教学气氛的消极情绪.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草原》等课文时,我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努力渲染气氛,并借助插图、挂图描述情景,让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场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强烈感情。
在学习《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时,我怀着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资本主义的憎恨之情进行教学。
在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我的战友邱少云》等课文时,我怀着对英雄的无限崇敬之情进行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合作、探究语文课堂教学案例与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以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呢?
一、自主学习——从“被动”到“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这些命题,较之我们以往常说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更加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自主学习”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想学”、“会学”、“能学”。
1、“我要学”
“要我学”还是“我要学”,是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的分野。
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
家长的嘱咐,教师的督察、同学的竞争,包括掌声和小红花,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这些都是外在的动力。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在动力才是学习的关键。
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好的内在动力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是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
为此,教师
要通过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借助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语文教学中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比较好的做法。
如教《群鸟学世》,出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群鸟”是指哪些鸟,它们要学什么“艺”,向谁“学艺”,学会了没有
等。
老师及时把学生的问题用计算机输入,在大屏幕上显示,再由学生整理、归并,成为共同性的问题。
然后读课文,看我们自己经过努力解决了哪些,在解决了的问题上打勾。
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又提出新的问题,如“哪些鸟仍旧不会搭窝?哪些鸟搭的窝很粗糙?”教师引导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并分析原因。
最后,教师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情境:森林里举行“鸟居展”,很多鸟在小燕子的窝前流连忘返,希望小燕子介绍它的窝是怎样搭成的。
你能当小燕子来介绍一下吗?要是凤凰也来了“鸟居展”,小燕子会向她说些什么?在这些问题和任务的推动下,学生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我来选”
当今世界,呈现出多元多变多彩多险的特点,平衡而单一的局面被打破,不确定性正在增加。
“注重选择”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精神。
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做准备的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
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
比如这节课学的生字要不要抄,抄几遍,由学生自己决定,只要能把这些字记住就行。
有个班学古诗《泊船瓜州》,老师建议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于是有的吟诵,有的挥毫,有的绘画,有的表演,学生不仅兴趣盎然,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体验,自主选择的幅度就更大。
二、合作学习——从“个体”到“团队”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必须合作相处,才能在地球上同舟共济,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这种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今日世界,从人造卫星上天到人类基因图谱解密,没有一项重大科技成果不是科研人员通力合作的结果。
“团队精神”也是一种时代精神。
在现在我国家庭独生子女多的情况下,更需要对学生加强合作精神的教育。
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
为此,课前先建立合作小组,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人或6人的小组,再给组内成员每人一项职责。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可紧扣教材,选择重点、难点、疑点作为专题,运用研究性的阅读,分工合作,提高学生阅读课文的主动性、研究性和发现的能力。
如《田忌赛马》,要求先初读课文,找一个成语来概括田忌两次赛马过程,再抓“转败为胜”求疑设问,确定研究专题:同样的马,田忌为什么能“转败为胜”?然后分组合作,演示讨论,总结升华。
同样,《草船借箭》也可采用合作学习的研究性阅读,“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具体表现在哪?”这样,学生不仅在探究过程中满足了研究的需要体验到成功,更重要的是在探究中学会了怎样合作。
为了减少学生研究探索学习的难度,课堂上利用教材特点进行专题研究性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可是更多的在课外探究学习中要面对如何搜集处理信息,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如何创设愉悦的合作氛围。
为此要学生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寻求帮助,要热情地帮助他人排忧解难。
若自己拥有材料正是别人急需的,能成全他人的计划,使自己在学会探究的同时,更学会做人。
三、探究学习——从“接受”到“建构”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
提倡“探究性学习”,既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从民族和国家发展看,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兴起,创新成为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
如果学生仅仅满足于“接受”前人已有的知识而不会探索和创新,国家和民族就难以发展和振兴;从个人的前途看,在今天这个终身学习的社会里,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就难以与别人竞争,也难于生存和发展。
不过,小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有它的特殊性。
探究的对象绝大多数是人类已有的知识,包括课文中预知结论的再探索。
语文学科的探究性学习又有它自身
的学科特点。
比如,探究的内容是人文内涵和语言文字的结合;在探究过程中,更注重情感的投入和发展;探究的结果往往是多元的、个性化的,而不是惟一的。
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可以有多种做法。
有的是用一个大问题挈领全文,如《赤壁之战》中谁该记头功?通过探究认识周喻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有的是在某个教学环节安排探究性活动,如《五彩池》一文中,探讨池水美在哪;有的是把课内外结合起来,如学了《鸟的天堂》后,综合运用课文和课上材料,写一份“鸟的天堂”,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的研究报告。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不仅实现了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造,获得知识,形成了能力,掌握了方法,还亲自体验了失败的挫折和成功的欢乐,有助于他们态度、情感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
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习方式。
实践证明,多种情境的创设,营造与人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中提高能力。
学生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