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关于排他性和竞争性的4个概念
竞争性和排他性
非排他性
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 物品(无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精品课件
消费的非排他性
萨缪尔森的阐述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1)公共财产在技术上不易排除众多的受益人; (2)公共财产还具有不可拒绝性; (3)虽然在技术上可以实现排他性原则,但是排他的成本极高。
精品课件
牧场理论的关键性 两者的代价并非平等:牧羊人获得所有的利益,但是资源的亏损却是转嫁到所有 牧羊人的身上。因此,就理性观点考量,每一位牧羊人势必会衡量如此的效用, 进而增加一头头的羊只。但是当所有的牧羊人皆做出如此的结论,并且无限制的 放牧时,牧场负载力的耗损将是必然的后果。于是每一个个体依照理性反应所做 出的决定将会相同,毕竟获得的利益将永远大于利益的耗损。而无限制的放牧所 导致的损失便是外部性的一个例子。
精品课件
产权分割
所谓产权分割不仅是指所有权与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经营权等的 分离,而且也指某些产权项被进一步分解成更加具体的权能。
精品课件
环境资源的外部性与产权特征
因为环境资源是共有产权的资源,所以与环境资源有关的 外部性比现实中的具有直接因果关系的外部性特殊,其更 多地属于“公害”问题,外部性的内部化也更为复杂。
精品课件
1)众多产权主体的共有产权
2)无成本获 得
3)产权实施的非排他性
4)正的外部性
5)产权配置效率标准的特殊性
精品课件
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是一种涉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对资源分配有所冲突 的社会陷阱。 这个理论本身就如亚里士多德所言:“那由最大人数所共享的 事物,却只得到最少的照顾。”
精品课件
1958年起莫劳岛二氧化碳含量变化
论述类阅读:分类常依据两个指标:排他性和竞争性。排他性是就物品的所有权而言,物品产权主体能排
论述类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经济中的物品分类常依据两个指标:排他性和竞争性。
排他性是就物品的所有权而言,物品产权主体能排斥他人对物品的使用。
他人可以通过向产权主体付费获得物品的使用权,产权主体可因此而谋利。
竞争性是就物品的使用而言,物品在被一个人使用时他人就不能使用。
物品的竞争性越强,就越难以共享。
发展共享经济,需要产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随着技术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削弱产品使用的竞争性和提高产品的排他性成为可能,这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技术进步促成了共享平台的诞生。
共享平台主要通过四条途径削弱产品的竞争性。
第一,实现信息对称。
对于具有竞争性的产品而言,其竞争性只是就某一特定时间段而言,而在其他时间点,产品是不具有竞争性的。
共享平台通过发布何时何地谁有闲置物品、何时何地谁需要某物品等信息,便能互通有无,实现信息适时匹配。
第二,解决供需双方的信任问题。
共享平台出现以前,产品共享虽然存在,但范围有限,往往局限于亲友等熟悉的人之间。
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一窘境得到彻底改观。
人们可通过他人评价、信用积分等方式,大致了解供需双方的可信度。
第三,降低收费成本。
共享平台和线上支付出现之前,共享产品供给者对使用者收取费用所付出的成本,很可能远高于其共享收益。
但在现有技术的支持下,大多数共享产品单次收费的成本变得低廉,且收费便捷。
第四,共享平台设立了一些监督和惩罚机制,这有助于保障共享产品供给者和消费者双方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技术进步还降低了排他成本。
从前,电影、软件等知识产品,排他的难度很大。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识别这些产品的使用者和使用次数的成本就很低。
比如共享平台提供的电影,要么需要在网上播放,要么需要通过网络传播,这就可以让供应方跟踪其使用情况,降低排他成本。
降低排他成本对于知识密集型经济来说尤其重要。
实际上,知识是不具有竞争性的产品,可以共享,但以前可排他性很弱,无法收费或者收费成本很高,这就会导致知识产权被大量侵犯。
公共事业 管理概论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
公共事业组织与企业的区别
公共事业组织:一般并不追求收益 、提供的许多服务或商品具有独占性、收费通常以成本耗费为基础
企业:追求投资收益 、提供的服务或商品不具有独占性、以供求关系来确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2.2.2事业组织的职能优势
人力资本是由投资而形成的,强调以某种代价获得的能力或技能的价值,投资的代价可在提高生产力过程中以
更大的收益收回。因此劳动者将自己拥有的脑力和体力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参与价值创造,就要据此来获取相应
的劳动报酬和经济利益,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因索果的关系。
而人力资源则不同,作为一种资源,劳动者拥有的脑力和体力对价值的创造起了重要贡献作用,人力资源强调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创造能力,它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创造产品、创造财富,促进经济发展。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果溯因的。
动机分类法,生理、安全、交往、尊重、自我实现;
主体分类法,个人需要、群体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
公共需要不是个人需要的集合,也不是基于个人偏好的简单多数人的集团需要;
公共需要是相对独立于个人需要和群体需要的社会整体需要,是以社会共同体的利益为基本表现形式
的普遍需要;
公共需要本质上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生存发展所需的条件和利益。
1.2 公共需要的特征
客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提供的物质条件是公共需要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公共需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同时,公共需要也受到人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文化传统的影响,特定群体的利益诉求和消费偏好对特定时期公共需要的演变和表现甚至会起很大的作用。
社会性:公共需要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整体的共同需要,必然受特定社会条件制约,特定社会条件既表现在阶级性,也表现在民族性。
竞争性和排他性PPT课件
.
7
竞争性
竞争性是经济学中财产的一种特征。一件货品的竞争性由完全竞 争到非竞争不等。有竞争性的货品被消费者行使消费时,会限制 (或避免)其他消费者对该产品进行消费。或者说,一类财产无 法被其他消费者消费。
.
8
非竞争性
完全非竞争性的货品要增加产量时的成本是0。非竞争性不代表总 生产成本是0,只是额外增加产量时的成本是零。
.
19
牧场理论的关键性
两者的代价并非平等:牧羊人获得所有的利益,但是资源的亏损却是转嫁到所有 牧羊人的身上。因此,就理性观点考量,每一位牧羊人势必会衡量如此的效用, 进而增加一头头的羊只。但是当所有的牧羊人皆做出如此的结论,并且无限制的 放牧时,牧场负载力的耗损将是必然的后果。于是每一个个体依照理性反应所做 出的决定将会相同,毕竟获得的利益将永远大于利益的耗损。而无限制的放牧所 导致的损失便是外部性的一个例子。
竞争性 No 排他性 Image
.
1
No 排他性 1
2 竞争性
Imag3 e举例
公共财产 4
5 环境问题
.
2
一、排他性
是指一事物在一定范围内排斥另一事物的性质。
.
3
对象 生产者之间
生产者到消费 者 消费者之间
消费者到生产 者
积极 娱乐设施服务于就近的商业机构
私人森林允许自然爱好者在此野营
注射某些传染病疫苗可以减少周围 人群的患病威胁 消费者对产品的匿名回馈将提高该 产品的质量
“ ”
.
16
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是一种涉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对资源分配有所冲突 的社会陷阱。
这个理论本身就如亚里士多德所言: 那由最大人数所共享的 事物,却只得到最少的照顾。
文化管理学资料资料讲解
文化管理学资料资料讲解05725文化管理第一章文化事业管理概述1、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是一种以提升人们精神生活为目的的特殊产品,包括精神和物质两种形态,是以文化为实体,按照一定的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分配并且耗费一定成本的物品或服务。
2、文化产品按照公共性的不同分为: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3、公共物品一词最先见于西方经济学论著。
萨缪尔森认为,公共物品有如下两个特征:①非排他性。
②非竞争性。
4、有学者根据排他性和竞争性的有无,把物品分为四类:①纯公共物品,它同时兼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②具有排他性但没有竞争性的可收费物品;③物品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我们称之为公共资源;④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纯私人物品;在这四类物品中,可收费物品和公共资源可统称为准公共物品。
5、私人文化产品可通过竞争市场予以提供,而公共文化产品和准公共文化产品则需通过政府或由政府主导的机制提供。
6、公共文化产品一般分为两类:①是消费者无需支付费用或支付低于产品实际生产成本的费用就可以消费的产品。
②公共产品虽然也能够由私人提供,但由于其关系到国际民生或国家命脉,而不能交由私人提供。
7、准公共文化产品与垄断竞争行为:准公共文化产品是介于公共产品与竞争性产品之间的一个概念,它有很大的需求弹性,对准公共产品的消费必须通过有偿交换手段才能获得,消费者对这类产品消费不会产生“搭便车”的问题,因而生产者是有利可图的,不必由政府来经营。
与准公共文化产品相对应的就是其产品的提供者-垄断竞争型文化企业,对这类文化企业应该实现政府分开,独立经营、独立核算,推动其充分参与文化市场的竞争。
8、竞争性文化产品与竞争性行为:竞争性产品是应该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进行生产的产品,其产品数量众多,价格自由浮动,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具有完全的需求弹性,不存在“搭便车”问题。
9、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双重属性:①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商品属性:首先,它是一种劳动产品,生产过程中凝结了人类的一般劳动,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首先是关于排他性和竞争性的4个概念
首先是关于排他性和竞争性的4个概念在我们探讨经济和社会现象时,排他性和竞争性这两个概念常常被提及。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它们,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与之相关的四个概念。
排他性,简单来说,就是指一种物品或者服务能否被特定的个人或群体所独占。
比如说,你买了一辆私家车,只有你或者你授权的人能够使用它,其他人被排除在外,这就具有排他性。
而与之相对的是不具有排他性的情况,像公园里的公共长椅,任何人都可以坐,无法阻止他人使用。
竞争性,则侧重于描述当一个人使用某种物品或服务时,是否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或服务的享用。
以一个蛋糕为例,如果一个人吃了一块,那么留给其他人吃的部分就少了,这就是具有竞争性。
但像无线电广播,一个人收听并不会影响其他人同时收听,这就不具有竞争性。
接下来,我们把排他性和竞争性结合起来,就有了四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是私人物品,它既具有排他性又具有竞争性。
比如我们日常购买的衣服、食品等,这些物品只能由购买者使用,其他人无法随意享用,而且一个人的使用会减少其他人可获得的数量。
这种物品在市场经济中,通过价格机制来进行分配和调节。
第二种是公共物品,它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争性。
像国防服务,它为全体国民提供保护,无法排除任何人享受这种保护,同时一个人的享受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的受益。
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性质,其提供往往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而需要政府的参与和支持。
第三种是俱乐部物品,具有排他性但不具有竞争性。
比如一个会员制的健身房,只有会员可以进入使用,但一个会员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会员的使用机会。
这种物品可以通过收取会员费等方式来实现成本的回收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四种是公共资源,具有竞争性但不具有排他性。
比如公共牧场,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放牧,但随着放牧的人数增加,牧场的资源会逐渐减少,每个人能够获得的收益也会降低。
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公地悲剧”,即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约束,导致公共资源被过度使用和破坏。
理解这四个概念对于我们分析和解决许多现实问题都非常有帮助。
竞争性和排他性
PG为公共物品价格,Px表示私人物品价格,Ii为竞争性个人i的预算收入。它表 明,在社会竞争最优下,竞争性个人选择,使得公共物品与私人补品的边际替 代率只和等于其价格比。经过进一步验证,我们可以得出竞争性个人供给的公 共物品不足的结论。
精品课件
租金
经济学范畴,它的外延有一个逐步扩大的过程。它起源于李嘉图的地租理论, 李嘉图把租金定义为,没有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如土地)的报酬,租金是诱 使该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所必需的最小额外收益。 马歇尔拓展了租金的外延,把完全没有供给弹性扩大到短期内无供给弹性作为 租金产生的前提条件,并认为短期内缺乏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如建筑物、机 器、工具等资本品)所得之报酬称之为“准租金”。现代租金理论则泛指一切 生产要素的超边际收益。 上述对租金定义的描述,可以得出租金产生的两个条件:客观供给不能增加之 约束,或者人为供给之约束,即通过产权、垄断、配额等手段限制自然资源的 供给。
精品课件
若自然资源的开采无产权约束, 或者有产权主体众多,那么自然 资源只获得相当于马克思地租概 念中的级差地租,即途中的曲边 三角形PES的面积;另一方面, 对完全竞争的市场,不存在稀缺 或约束,所以没有纯稀缺租金或 者马克思的绝对地租,这表明: 没有产权、垄断和配额等约束, 绝对地租不存在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有的利益,但是资源的亏损却是转嫁到所有 牧羊人的身上。因此,就理性观点考量,每一位牧羊人势必会衡量如此的效用, 进而增加一头头的羊只。但是当所有的牧羊人皆做出如此的结论,并且无限制的 放牧时,牧场负载力的耗损将是必然的后果。于是每一个个体依照理性反应所做 出的决定将会相同,毕竟获得的利益将永远大于利益的耗损。而无限制的放牧所 导致的损失便是外部性的一个例子。
精品课件
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名词解释
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名词解释导言:在语言学和哲学领域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带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特征的名词。
这些名词在理解和使用中往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本文将探讨竞争性和排他性名词的含义,同时讨论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竞争性名词的解释竞争性名词是指那些用来描述在特定条件下两个或多个个体、团体或概念之间的竞争或竞争关系的名词。
这些名词常常涉及到资源的有限性或相互冲突的情况。
例如,"竞争"、"争夺"、"对抗"等单词往往与竞争性名词相关联。
竞争性名词的使用范围广泛,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在经济学中,竞争性名词如"市场竞争"、"企业竞争力"等用来描述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他们争夺市场份额和资源的竞争行为。
在体育领域,竞争性名词如"比赛"、"冠军"等描述运动员之间的激烈竞争和争夺胜利的局面。
此外,竞争性名词也常用于政治、教育和学术等领域。
竞争性名词的解释需要考虑到其背后的竞争动机和影响因素。
竞争性名词通常与激励、动力和成就相关联。
通过竞争,个体或团体通过努力和创新来争夺胜利、提升地位或获得资源。
然而,竞争同时也可能带来紧张、冲突和不公平等问题。
二、排他性名词的解释排他性名词是指那些用来描述在特定条件下只能属于某个个体、团体或概念的名词。
这些名词往往带有“独占”、“唯一”、“专有”等意味,暗示其他个体或团体被排斥在外。
排他性名词往往具有独特性、特权性或封闭性。
排他性名词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应用。
例如,"专利"、"专属权"等名词在法律和知识产权领域常用来描述某个人或组织对于特定发明或创作的独占权。
在社会组织中,排他性名词如"会员"、"专家"等用来界定特定身份或权威地位,将其他人排除在外。
《公共经济学》历年题目整理
《公共经济学》历年题目整理有一份试题(08-09年)(1、4、5为必选,2、3选一道作答)1.科斯定理的内容及其对矫治外部性的意义。
内容:(前提)在各方讨价还价的成本很低,而且资源所有者能够识别其财产受到损害的源头且能合法防止损害的条件下;只要有人拥有产权,不管是谁获得了产权,外部性的问题就会得到有效解决。
意义:1、只要产权确立,就不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2、按照科斯的思路,这有助于解决重大环境问题。
3、启迪人们采用创造市场的方式来解决外部性,而不是像庇古的观点一样由政府干预。
补充:外部性私人解决的另外两个方式:——合并:通过把相关各方合成一体而使外部性“内部化”,从而协调行动。
——社会习俗:某些社会习俗可以迫使人们在某些行为之前考虑其外部性可能带来的问题。
2.尼斯坎南模型及其意义。
略,见下。
3.唐斯模型及其意义。
略,见下。
4.税收的无关性定理及影响税收归宿的主要因素税收归宿与课税征收对象无关,取决于供求弹性。
影响税收归宿的主要因素:1、税收收入的用途。
2、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5.从《市场或政府》、《集体行动的逻辑》、《自由选择》、《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选择一本论述其主要的学术观点,并结合相关的理论分析政府失灵现象及其原因。
略,见下。
再一份试题1、4题必答,2、3题和5、6题中各选一道。
1、结合福利经济学两大定理,简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30%)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认为,在①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都是完全竞争的,即没有人拥有任何垄断权力;②每种商品都有市场——这两个条件之下,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就会出现。
尽管帕累托效率颇为吸引力,但并没有明确的理由可以作为伦理标准。
基于公平或其他某种标准,社会也许倾向于无效率的配置。
第一福利定理表明,运行良好的竞争制度会使某种配置在效用可能性曲线上。
然而没有理由认为,这种配置恰好使社会福利最大化。
我们的结论是,即使经济能产生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但是为了实现“公平”效用分配,政府的干预可能是必要的。
大学课程《公共经济学》4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
排他成本较低
排他成本高
共同消费 但受拥挤约束 边际使用成本低;
公共产品
1萨缪尔森(代表性定义): 全社会或某个集体共同消费的具有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2中国财政学教科书:用于满足社会公共
需要的物品或服务,称为公共产品。
3布坎南的定义(教材66-67)
混合产品(准公共物品)
兼具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特性 拥挤性的公共产品
➢全体一致同意规则(公平但缺乏效率) ➢多数投票规则(有效率但缺乏公平)
– 三分之二多数 – 简单多数
全体一致同意规则 (公平但缺乏效率)
➢最符合公共利益要求的投票规则,
但因其实质是一票否决制,故在 现实生活中很难实施
首先,它排除了个人的策略行为。
其次,一致同意实施成本过高,最终可能使达成集体决 策的代价超过其实施所带来的好处。
投票悖论(阿罗悖论the Paradox of Voting)
多数投票原则下,不能在多个备选方案中达成均衡而 在各种选择之间循环的现象被称为投票悖论
美国经济学家K.J.阿罗 (K.J.Arrow) 认为
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 规则
如果存在着至少三个可由 社会成员以任何方式自由 排序的备选方案,就可能 出现循环的选择结果
—公有资源
排他性的公共产品
—自然垄断物品
道路特性
竞争性?——仅当道路是拥挤的时候 排他性?——仅当道路收费时 四种可能性: 不拥挤也不收费:公共物品 不拥挤但收费:自然垄断 拥挤但不收费:公共资源 拥挤也收费:私人物品
7
公共物品与公有资源存在市场失灵 ——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公有资源却过度消费
第三,坚持一致同意规则的结果有可能达不成集体决策。
多数投票规则
公共产品的特性与有效供给
*
*
15 15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D= DA +DB
公共产品价格
P
PB
DB
PA
DA
O
Q
由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
可以知道,公共产品一
旦提供,所有的人都可
以等量享受其效用,因
此将个人对公共产品的
需求曲线纵向相加得到
S
社会总需求D= DA + DB
,由此可以得出社会成
员愿意为公共产品支付
• 研究者把知识转让给一个人之后,就不能阻止其继续传 播
• 知识的使用本身能够部分地透露出信息(例如,其他厂 商可以对新产品进行解剖,以获取关于生产工艺的知识 )
• 知识的购买者只有在获得“产品”之后,才能对其价格 进行估计,但是一旦他知道了所需的知识,就不会再付 钱
• 当知识出卖时,不可能所有的潜在生产者都在场。例如 ,我们都在使用微积分,但是都没有向牛顿和莱布尼茨 付费。
liuyi
Lecture-4
3
非排他性:指的是在技术上无法将不愿意付 款者排除在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 虽然技术上可以实现排他,但因排他成本太 高而不可能被采纳。
免费搭车
例如,一国的国防支出能够使每一位居住在 该国的公民或者居民都能受益,政府无法将 某一公民或者居民排除在国防支出的受益范 围之外。因此,无法通过收费实现排他的公 共产品不可能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得到供给 。
liuyi
Lecture-4
11
私人产品的有效供给
导出总需求 每个人的需求曲线表示对一单位边际商品的
支付意愿 私人物品:保持P不变,把个人的需求量加总
,得到总需求 称为水平加总\横向相加
财政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活动的第二阶段,是国家(政府)把筹集到的财政资金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分配活动,它也是政府履行其职能而支付的相应费用的资金,因此,财政资金既是动态的,也是静态的,财政支出通常也被称作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
2、转移性支出:是指财政支出中用于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单方面转移的支出,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支出。
其特点:政府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商品和劳务所得。
3、间接调控:就是通过税收、财政补贴、折旧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来制约非政府部门投资的条件,并通过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来调控非政府投资的方向、规模和结构。
4、价格补贴:因国家价格政策形成有关方面的利益变动而由国家给予的补贴。
5、税负转稼:是指纳税人交纳税款以后,通过一定方式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
即税款的法定纳税人不是税款的最终负担者。
6、税收饶让:也称税收抵免,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其纳税人在国外得到减免的那一部分所得税同样给予抵免待遇,不在按本国税法规定的税率补征。
7、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的无偿支出。
8、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其特点是是:在等价交换的原则下,财政一手付出了资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国家的职能。
9、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10、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的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11、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的、按照某种规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12、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它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
13、现收现付制:是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中的一项分类,是指当期的缴费收入全部用于支付当期的养老开支,不留或只留少的储备基金。
课后简答--财政学简答题答案
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
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
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
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
市场是一种结构精巧而且具有效率的商品交易机制,这已经为经济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经济发展史所证实,而且为各种经济学说所论证和肯定。
亚当·斯密将市场规律形容为“看不见的手”,认为不需要任何组织以任何方式的干预,市场就可以自动地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而且宣称当每个人在追求私人利益的同时,就会被这只手牵动着去实现社会福利。
简而言之,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帕累托效率标准(或帕累托最优状态)可以作为我们分析经济效率和财政效率的一个规范性参照标准。
2.什么是市场失灵?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
由于市场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所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3.参考图1—1,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
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一个简明的概括:“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竞争性和排他性
环 境 无 市 场
因进于
此入环
,市境
使场问
用。题
它”还
们“远
的清达
私 人 成 本 小 于 社 会 成 本 。 ”
洁 的 空 气 和 纯 净 的 水 没 有 市 场 价 格
不 到 完 美 , 因 为 只 有 部 分 自 然 资 源
认 为 : “ 市 场 经 济 的 价 格 系 统 关
高排
。除
其
他
人
消
费
这
一
(((萨
1 2 3
) 虽 然 在 技 术 上 可 以 实 现 排 他 性 原 则
) 公 共 财 产 还 具 有 不 可 拒 绝 性 ;
) 公 共 财 产 在 技 术 上 不 易 排 除 众 多 的
缪 尔 森 的 阐 述 具 有 三 个 方 面 的 含 义 :
消 费 的 非 排 他 性
决是非会征
定主竞共,
政动争同社
((((
二
1 2 3 4
)))) 同经价时 一济值间 公发观因 共展、素 财阶道。 产段德
、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在。观
不
。
同
的
国
家
、
地
区
之
间
的
重
要
性
排
序
可
能
不
同
。
他某而奥搭
们种坐尔便
就公享逊车
可共他(问
Mancur Olson 1965
不财人 题
劳,之 (
而但利
,受
但益
是人
排;
他
的
成
本
极
高
首先是关于排他性和竞争性的4个概念
首先是关于排他性和竞争性的4个概念在我们探讨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重要概念时,排他性和竞争性是经常会遇到的两个关键特性。
而围绕这两个特性,又衍生出了四个相关的概念,分别是私人物品、公共物品、俱乐部物品和公共资源。
接下来,让我们逐一深入了解这四个概念。
首先,私人物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类物品。
它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和竞争性。
排他性意味着只有支付了价格或者满足了特定条件的人才能获得和使用该物品,其他人被排除在外。
比如说,您在商店购买的面包,只有您支付了相应的价钱,您才能拥有并享用它,其他人无法在未经您同意的情况下获得。
竞争性则指的是一个人对该物品的使用会减少其他人对同一物品的使用机会。
还是以面包为例,如果您吃了这个面包,那么其他人就不能再吃这个面包了。
我们身边的大多数商品,如衣服、鞋子、手机等,都属于私人物品。
与私人物品相对的是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意味着要阻止任何人享受公共物品带来的好处是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比如,国防就是一个典型的公共物品。
无论您是否纳税,是否为国防做出了直接的贡献,您都能享受到国家国防带来的安全保障,无法将任何人排除在这种保护之外。
非竞争性则表示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效果或机会。
比如,城市中的路灯,无论有多少人受益于它的照明,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影响其他人使用路灯的照明效果。
俱乐部物品则具有排他性,但在一定程度上是非竞争性的。
排他性使得只有成为俱乐部成员或者支付了特定费用的人才能享用。
比如,一些高端健身房,只有缴纳了会员费的人才能进入使用其设施。
而在一定程度上的非竞争性表现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一个会员的使用并不会显著影响其他会员的使用体验。
但当会员数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可能会出现拥挤或服务质量下降的情况。
公共资源则是具有非排他性但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例如,公共牧场上的草,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放牧,但由于草的总量是有限的,一个人的过度放牧会减少其他人可以使用的牧草资源。
2018年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课后练习题11
2018年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课后练习题11(总分:170.00,做题时间:120分钟)一、概念题(总题数:9,分数:45.00)1.排他性(excludability)(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排他性指一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或服务时可以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的特性。
排他性是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之一。
生产者的排他原则有效时,生产者能够限制那些不为这种物品支付的消费者使用这种商品,消费者的排他性有效时,消费者在消费一种物品时,其他人能够被排除在外。
在排他性原则失效的地方.就会出现没有付出代价,却可以享受物品效用的“免费搭便车”现象。
)解析:2.消费中的竞争性(rivalry in consumption)(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消费中的竞争性指一种产品或服务被一个人消费从而减少了其他人消费的特性。
如果某人已经使用了某个商品(如某一火车座位).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则这种商品就具有消费中的竞争性。
市场机制只有在具备排他性和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私人物品的场合才真正起作用,才有效率。
)解析:3.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私人物品指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是供个人单独消费的物品。
私人物品是那种可得数量将随任何人对它的消费或使用的增加而减少的物品,它具有两个特征:第一是竞争性,如果某人已消费了某种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消费该商品;第二是排他性,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消费商品.其他人则不能。
2024年《土地管理学》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2024年《土地管理学》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一、单选题1.依据土地的特性,下列不属于土地特性的是()A、用途的多样性B、土地位置的固定性C、土地资源的配置D、土地的永久性参考答案:C解析:p3土地的基本特性:①土地是自然的产物②土地面积的有限性③土地的永久性④土地位置的固定性⑤土地用途的多样性2.下列不属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的是()?A、转包B、出租C、转让D、抵押参考答案:D解析:第十三章254页3.工业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为()A、70年B、50年C、40年D、100年参考答案:B解析:第十一章219页4.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重点是放活()A、所有权B、承包权C、L经营权D、受益权参考答案:C解析:p38。
三权分置即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
三权分置的重点是放活经营权。
5.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通过法定程序,将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为国有的行为称为()。
A、土地征收B、土地征用C、土地变更D、土地消灭参考答案:A6.下列不属于宅基地使用制度内容的是()?A、一户一宅,户有所居B、放活土地经营权C、宅基地审批权限为乡级人民政府D、宅基地建设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参考答案:B解析:第十三章256页7.在2004年《宪法》修正案以前,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的情形被称为()。
A、征收B、征用C、没收D、征购参考答案:B解析:原《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关于土地征用的规定,以及依据这一规定制定的《土地管理法》,没有区分土地征收和征用不同情形,统称征用”。
2004年《宪法》的修正案第二十条规定:《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
8.我国土地所有权分为()。
A、国有土地所有权和农民集体土地承包权B、国有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C、国家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城镇建设用地使用权D、集体十地所有权和国有十地使用权参考答案:B解析:p37第二段9.下列哪项不属于土地利用规划的一般目标?A、有效率B、公平性C、可持续性D、特殊性参考答案:D解析:P144土地利用规划的一般目标包括(1)有效率(2)公平性和可接受性(3)可持续性10.土地权属争议处理的方式不包括()?A、协商B、发生冲突C、政府处理D、诉讼参考答案:B11.土地资源的特性之中不包括()A、资源利用的多宜性B、资源系统的全球性C、资源分布的地域性D、资源持续的再生性参考答案:D解析:p3312.下列关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特征中哪项错误?A、取得的有偿性B、出让的计划性C、年期的无限性D、权利相对完整性参考答案:C解析:P217-218(1)地方政府代表国家作为出让主体(2)取得的有偿性(3)出让的计划性(4)年限的有限性(5)权利相对完整性(6)受让主体的相对广泛性13.征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分配,应经村民会议()以上成员或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名词解释
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名词解释在各个领域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特定的名词,这些名词往往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它们的内涵和背后的概念承载着深刻的思考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探讨并解释这些名词,并试图揭示它们对个体、组织和社会的影响。
一、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指对特定知识或创造性工作的法律保护和使用权。
它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征。
知识产权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类别,如专利、商标、著作权和商业秘密。
这些权利允许创造者或拥有者独占其创造或发现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并防止他人未经授权使用或复制。
知识产权的排他性体现在,一旦某一人或组织获得了专利权、商标注册或其他知识产权,其他人就无权在未得到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或复制。
这种排他性确保了创造者或拥有者对其创意、发明或工作的控制和投资回报。
同时,由于知识产权的竞争性,其他人被迫寻找新的创意和发明,以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培育了创新的环境和竞争的驱动力。
二、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是指不同企业、产品或服务之间的竞争关系。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企业通过提供更有吸引力的产品或服务来争夺客户,从而获取市场份额和利润。
市场竞争既具有排他性,也具有竞争性。
排他性表现在,每个企业都希望成为行业或市场的领导者。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会采取各种策略,如品牌推广、创新产品开发、市场定位等,以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客户。
排他性不仅体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反映在消费者之间的选择行为上,他们更愿意购买领先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也具有竞争性。
企业之间的竞争对于创新和效率的提升至关重要。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被迫不断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以保持竞争力。
这种竞争性有助于消费者获得更好的选择和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三、社会排斥社会排斥是社会中一些群体或个体对其他群体或个体的排斥或歧视现象。
这种排斥往往基于种族、性别、宗教、地域等因素。
社会排斥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和竞争性。
排他性体现在社会排斥导致了特定群体的边缘化和受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管0902 周斌200927920230
1.首先是关于排他性和竞争性的4个概念:
排他性:指某个消费者得到一种商品的消费权之后,就可以把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获得该商品的利益之外,私人产品在使用上具有排他性,是指这种物品具有可以阻止其他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
非排他性:指只要某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就不能排斥该社会任何人消费该种产品,从而任一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消费公共产品。
竞争性:指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减少其他人使用时该物品的特征。
非竞争性:指该产品被提供出来以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额外成本为零。
2.在人们用以消费的物品中,可以通过物品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征可以两两分组分
为4种,即: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而非排他性的公有资源,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自然垄断,既是非排他性又是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
因此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可以自然垄断为例,比如电信电力或者石油,在中国石油和电力是属于国家控制的重要资源,在中国国内石油公司和电信电力公司具有垄断地位,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对手和买方市场,增加一个消费者也不会减少其他人对于这些商品的消费,因此具有非竞争性,同时当消费者获得石油或者电信电力时,那消费者得到的便是个人消费品,导致其他人不能获得该商品(被买去的石油或者是电力)的消费利益,因此具有了排他性。
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可以公有资源为例,例如海洋中的渔业资源,由于海洋中的渔业资源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个体拥有者,属于集体资产,因此渔业资源并不会排斥任何人使用它,人人都可以利用该资源,例如捕鱼,养殖等等,因此具有非排他性,但是渔业资源并不是无穷无尽的,在一个捕鱼周期内,一个人的捕鱼养殖活动会减少该地区的渔业总量,减少了其他人使用的渔业资源,因而具有竞争性。
3.排他性强调的是排斥,对物品的占有权,竞争性强调的是以物品总体的有限性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