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性非竞争性

合集下载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

请举例说明为什么市场机制不能自发地提供公共产品。

答: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两个基本特征,非排他性是指由于公共产品的消费是集体进行的,其效用在不同消费者之间不能分割,排除任何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都是不可能的或者费用过于高昂。

非竞争性是指由于公共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均为零,任何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

非排除性决定了提供公共产品不可能获得任何收益,而非竞争性决定了公共产品应该免费提供,因此靠市场机制提供公共产品是不可能的,需要公共经济部门的介入。

例如,修建堤坝可以减少一个地区遭遇洪水时的损失,从而使这个地区的人们受益,但是如果有人出资造成了堤坝,即使不付钱的社会成员也照样能享受堤坝的好处。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人人都不想付钱建堤坝。

因为每个人都想不支付任何成本或者支付很低的成本来享受公共产品,这就产生了搭便车的行为,如果有很多搭便车者,那么堤坝就无法建造起来公共经济主体多中心趋势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释这种现象?答:公共经济主体多中心趋势的出现,原因是复杂的,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共经济活动中广泛存在的“政府失败”现象。

福利经济学家往往把政府作为一种外生变量,即不存在交易成本问题。

而实际上政府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如同市场制度一样,同样是内生变量,其自身的运行以及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同样存在交易成本问题。

官员也是理性经济人,公共经济活动中也难免存在特殊利益集团的“寻租”现象。

公共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大,使政府财政难以为继。

其次,人们对公共经济尤其是公共产品的认识不断变化。

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就为其他主体参与到公共经济活动中提供了理论基础技术上的可能性。

再次,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其他主体参与公共经济活动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

最后,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对国际合作机制的强调。

在全球化背景下,建立某种基于公正原则的超国家机制以联合各个国家参与国际公共经济问题的治理已是必然趋势。

关于招标、询价、谈判等采购方式的操作区别说明

关于招标、询价、谈判等采购方式的操作区别说明
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询价比选、竞争性谈判、非竞争性谈判操作上的区别如下:
采购方式
供应商范围
报价
适用范围
招标
公开招标
不少于3家
一次报价
依法必须招标价
询价
不少于3家
一次报价
技术标准规格统一的现成货物和服务
竞争性谈判
不少于2家
(政府采购要求不少于3家)
多次报价
对产品缺少了解、难以描述其技术标准规格等需求
非竞争性谈判
(定向谈判、单一来源采购)
1家
多次报价
扩容/原有系统配套性
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抢险救灾(不可预见的紧急采购)等

竞争性和排他性

竞争性和排他性
精品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影响因素分析
(1)时间因素。 (2)价值观、道德观。 (3)经济发展阶段。 (4)同一公共财产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的重要性排序可能不同。
精品课件
搭便车问题
搭便车问题(free rider problem)由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曼 柯·奥尔逊(Mancur Olson)于1965年提出。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 本而坐享他人之利。是一种发生在公共财产上的问题。指一些人需 要某种公共财,但事先宣称自己并无需要,在别人付出代价去取得 后,他们就可不劳而获的享受成果。
精品课件
环境资源的外部性与产权特征
因为环境资源是共有产权的资源,所以与环境资源有关的 外部性比现实中的具有直接因果关系的外部性特殊,其更 多地属于“公害”问题,外部性的内部化也更为复杂。
精品课件
1)众多产权主体的共有产权
2)无成本获 得
3)产权实施的非排他性
4)正的外部性
5)产权配置效率标准的特殊性
上流工厂有毒化学污染会威胁 下流的渔业生产
工业空气污染导致当地居民肺 病率上升
在餐厅里的吸烟者会影响其他 顾客的心情
野地狩猎会扰乱附近农场的畜 牧生产
精品课件
排他性原则
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 生产者的排他原则有效时:生产者能够限制那些不为这种物品支付的消费者使用这种 商品。 消费者的排他性有效时:消费者在消费一种物品时,其他人能够被排除在外。
全球大气空间在第三种状态下的大气即经过治理被重新提供的安全大气环境是公共财产资源在其最初被供给的时期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如果某个国家不参与气候治理安全的大气环境也会被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国家所提供
竞争性 No 排他性 Image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

非排他性意味着无法阻止任何人使用该物品,非竞争性则表示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

公共物品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国防。

国防为整个国家的公民提供安全保障,无法将任何一个人排除在这种保护之外,而且一个人的享受并不会减少其他人所能获得的保护程度。

再比如灯塔。

灯塔为海上的船只指引方向,无论有多少船只受益于灯塔的指引,都不会影响其他船只对灯塔服务的享受,并且也很难阻止某一艘船使用灯塔的照明。

公共物品在提供和分配上存在一些特殊的问题。

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市场机制往往无法有效地提供足够数量的公共物品。

因为私人提供者很难从公共物品的提供中获得足够的回报,从而缺乏提供的动力。

这就导致了公共物品的供应可能不足,需要政府介入来提供。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等手段筹集资金,然后提供公共物品,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外部性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

正外部性的例子比如教育。

一个人接受教育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收入和生活质量,还能为社会带来好处,如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和创新能力。

负外部性的例子比如工厂的污染排放。

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会对周围的环境和居民的健康造成损害,但工厂可能并不会承担这些全部的成本。

外部性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在存在负外部性的情况下,生产者往往会过度生产,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对社会造成的全部成本。

而在存在正外部性的情况下,生产者可能会生产不足,因为他们无法获得全部的收益。

为了解决外部性问题,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比如对产生负外部性的行为征税,使生产者承担更多的成本,从而减少其产量;对产生正外部性的行为给予补贴,以鼓励更多的生产。

三、公共物品与外部性例题例 1:假设一个小镇上有两个居民,A 和 B。

他们正在考虑是否共同出资修建一个公园。

修建公园的成本是 1000 元,A 对公园的价值评估是 600 元,B 对公园的价值评估是 500 元。

inhibitor 作用机制

inhibitor 作用机制

inhibitor 作用机制概述:在生物学中,inhibitor(抑制剂)是指一种物质,能够抑制或减缓特定酶的活性或其他生物过程的进行。

通过干扰特定的生物活性,抑制剂在许多生物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inhibitor的作用机制。

1. 理解酶的功能酶是生物体内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能够催化化学反应的进行,加速特定物质的转化。

酶在细胞内起着调控和促进代谢反应的作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关键。

2. inhibitor的分类根据其作用方式和机制,inhibitor可分为竞争性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剂和混合型抑制剂。

- 竞争性抑制剂: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底物结合位点相似,与底物竞争结合,从而阻止底物与酶发生反应。

竞争性抑制剂的结合可被底物解除,因此其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增加底物浓度来逆转。

- 非竞争性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底物结合位点不同,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从而干扰酶的活性。

与竞争性抑制剂不同,非竞争性抑制剂的结合无法被底物解除,因此无法通过增加底物浓度来逆转其抑制作用。

- 混合型抑制剂:混合型抑制剂同时与酶的底物结合位点和非底物结合位点相互作用,从而发挥其抑制作用。

混合型抑制剂的抑制作用既可被底物解除,也可被非底物解除。

3. inhibitor的作用机制不同类型的inhibitor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其作用。

- 竞争性抑制剂:竞争性抑制剂通过与酶的底物结合位点竞争结合,阻止底物进入酶的活性中心,从而减缓酶催化反应的速率。

竞争性抑制剂的存在增加了底物与酶结合的亲和力,但不影响酶的催化效率。

- 非竞争性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剂通过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改变酶的构象或阻止酶-底物复合物解离,从而抑制酶的活性。

与竞争性抑制剂不同,非竞争性抑制剂的结合不依赖于底物浓度,因此无法通过增加底物浓度来逆转其抑制作用。

- 混合型抑制剂:混合型抑制剂通过同时与酶的底物结合位点和非底物结合位点相互作用,改变酶的构象或阻止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酶的活性。

首先是关于排他性和竞争性的4个概念

首先是关于排他性和竞争性的4个概念

政管0902 周斌2009279202301.首先是关于排他性和竞争性的4个概念:排他性:指某个消费者得到一种商品的消费权之后,就可以把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获得该商品的利益之外,私人产品在使用上具有排他性,是指这种物品具有可以阻止其他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

非排他性:指只要某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就不能排斥该社会任何人消费该种产品,从而任一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消费公共产品。

竞争性:指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减少其他人使用时该物品的特征。

非竞争性:指该产品被提供出来以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额外成本为零。

2.在人们用以消费的物品中,可以通过物品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征可以两两分组分为4种,即: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而非排他性的公有资源,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自然垄断,既是非排他性又是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

因此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可以自然垄断为例,比如电信电力或者石油,在中国石油和电力是属于国家控制的重要资源,在中国国内石油公司和电信电力公司具有垄断地位,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对手和买方市场,增加一个消费者也不会减少其他人对于这些商品的消费,因此具有非竞争性,同时当消费者获得石油或者电信电力时,那消费者得到的便是个人消费品,导致其他人不能获得该商品(被买去的石油或者是电力)的消费利益,因此具有了排他性。

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可以公有资源为例,例如海洋中的渔业资源,由于海洋中的渔业资源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个体拥有者,属于集体资产,因此渔业资源并不会排斥任何人使用它,人人都可以利用该资源,例如捕鱼,养殖等等,因此具有非排他性,但是渔业资源并不是无穷无尽的,在一个捕鱼周期内,一个人的捕鱼养殖活动会减少该地区的渔业总量,减少了其他人使用的渔业资源,因而具有竞争性。

3.排他性强调的是排斥,对物品的占有权,竞争性强调的是以物品总体的有限性为基础。

受体阻断药名词解释

受体阻断药名词解释

受体阻断药名词解释受体阻断药,也被称为受体拮抗剂,是一种药物,通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并阻断其活性,来发挥治疗作用。

这些受体通常是位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它们与生物体内的信号物质结合,进而触发特定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

受体阻断药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其作用:1. 竞争性阻断:受体阻断药与信号分子竞争结合至受体,从而阻断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减少了信号分子对受体的刺激作用。

竞争性阻断的特点是,受体阻断药与信号分子结合后可以解离,使得受体恢复对其他信号分子的敏感性。

著名的竞争性受体阻断药包括贝他受体阻断剂和组胺H1受体阻断剂。

2. 非竞争性阻断:受体阻断药在与受体结合后,形成与受体结合后一直有效的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通常是不可逆的,使得受体无法再与其他信号分子结合。

非竞争性阻断的特点是,受体阻断药的效应在细胞内长时间持续,只有通过合成新的受体才能恢复细胞对信号分子的敏感性。

著名的非竞争性受体阻断药包括乙醇和硫醇。

3. 功能性拮抗:受体阻断药通过改变受体的构象或调整信号分子的激活途径,使得受体无法正常传递信号。

这种方式一般是通过协同作用的方式实现的,即受体阻断药和信号分子同时作用于受体,通过改变信号分子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来抑制或增强信号的传递效应。

著名的功能性拮抗药物包括抑制剂和激动剂。

受体阻断药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治疗中,包括高血压、心绞痛、哮喘、精神疾病等。

其中,贝他受体阻断剂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通过阻断贝他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负荷,从而降低血压和心绞痛发作的概率。

组胺H1受体阻断剂则用于治疗过敏反应,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减少组胺与受体的结合,从而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此外,抗精神病药物也是受体阻断药的一种,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来治疗精神分裂症,减少多巴胺的活性,从而减轻精神症状。

总结起来,受体阻断药是一类通过与特定受体结合并阻断其活性的药物,可以通过竞争性阻断、非竞争性阻断和功能性拮抗来发挥治疗作用,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心绞痛、过敏反应、精神疾病等疾病的治疗中。

公共产品的特性与有效供给

公共产品的特性与有效供给
得到价格 垂直加总\纵向相加
*
*
15 15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D= DA +DB
公共产品价格
P
PB
DB
PA
DA
O
Q
由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
可以知道,公共产品一
旦提供,所有的人都可
以等量享受其效用,因
此将个人对公共产品的
需求曲线纵向相加得到
S
社会总需求D= DA + DB
,由此可以得出社会成
员愿意为公共产品支付
• 研究者把知识转让给一个人之后,就不能阻止其继续传 播
• 知识的使用本身能够部分地透露出信息(例如,其他厂 商可以对新产品进行解剖,以获取关于生产工艺的知识 )
• 知识的购买者只有在获得“产品”之后,才能对其价格 进行估计,但是一旦他知道了所需的知识,就不会再付 钱
• 当知识出卖时,不可能所有的潜在生产者都在场。例如 ,我们都在使用微积分,但是都没有向牛顿和莱布尼茨 付费。
liuyi
Lecture-4
3
非排他性:指的是在技术上无法将不愿意付 款者排除在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 虽然技术上可以实现排他,但因排他成本太 高而不可能被采纳。
免费搭车
例如,一国的国防支出能够使每一位居住在 该国的公民或者居民都能受益,政府无法将 某一公民或者居民排除在国防支出的受益范 围之外。因此,无法通过收费实现排他的公 共产品不可能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得到供给 。
liuyi
Lecture-4
11
私人产品的有效供给
导出总需求 每个人的需求曲线表示对一单位边际商品的
支付意愿 私人物品:保持P不变,把个人的需求量加总
,得到总需求 称为水平加总\横向相加

公共物品的经济学解释

公共物品的经济学解释

公共物品的经济学解释公共物品的定义与特征公共物品是一种具有特定特征的物品或者服务,其主要特点包括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意味着一旦公共物品被提供,任何人都无法被排除在使用之外;而非竞争性则表示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该物品的机会。

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重要特征。

例如,国家防御就是一个典型的公共物品。

当国家提供安全保障时,每个公民都能够享受到这一服务,而不管他们是否为此付费。

这种特性使得公共物品在市场中难以通过常规手段进行管理和分配。

非竞争性非竞争性体现了公共物品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以公共公园为例,某个人享受公园的设施,如绿地、步道等,并不会影响其他人享受这些设施的能力。

这就导致了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理论上是无限的,而它的供给却可能是有限的。

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由于公共物品的这些特点,市场机制往往无法有效地提供这些物品或服务,这种现象被称为市场失灵。

当私人企业试图生产公共物品时,它们面临着“搭便车”问题。

搭便车现象指的是人们可以在不支付任何代价的情况下利用公共物品,导致私人企业缺乏足够的经济激励去投资提供这些服务。

搭便车问题搭便车行为对公共物品供给产生了显著影响。

假设一个城市希望建立一个全新的公园。

如果这个项目完全依赖于市场机制,开发商可能会考虑到有些人会不愿意付款,但依然会享用公园带来的福利。

因此,私人企业往往会推迟投资建设,因为他们担心无法收回成本。

自愿提供 vs 强制提供为了克服搭便车现象,政府常常通过强制性的方式来提供公共物品。

例如,通过征税等方式,政府可以确保每个居民为共同消费的资源(如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等)支付一定的费用,从而确保这些资源能够公平、高效地得到提供。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外部性是经济学中描述一个人的行为对未参与者产生影响的一种现象。

对应于公共物品的话题,外部性的存在对社会福利和资源配置产生了深远影响。

正外部性公共物品通常伴随着正外部性的存在。

例如,一个干净、维护良好的城市公园不仅能够为直接使用者带来快乐和健康,而且提升了周边区域的美观度,有助于提高房地产价格。

药理学简答题12974

药理学简答题12974

1.竞争性拮抗剂与非竞争性拮抗剂的特点与区别是什么?相同点:拮抗药对受体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

拮抗药本身没有内在活性不能产生效应,但可阻断激动药产生兴奋效应或抑制效应。

区别:一、竞争性拮抗剂特点:1.与相应激动药竞争受体的相同位点。

2.竞争性拮抗作用是可逆的。

3.拮抗药剂量增大,激动剂的效价强度降低,但是不影响激动剂的最大效应。

二、非竞争性拮抗剂的特点:1.与受体的结合是难逆的。

2.增加激动剂的浓度不能取消非竞争性拮抗剂的作用。

3.非竞争性拮抗剂量增大,会降低激动药的最大效应。

2.什么叫药物的首过效应?如何避免首过效应?答: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得途径主要是通过黏膜毛细血管,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

多数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因经过肝脏的药物代谢酶系统的灭活代谢,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这个过程称为首过效应或首过消除。

舌下含服、经肛门灌肠或给予栓剂,其吸收药物大部分可避过肝门静脉,使肝肠代谢药物减少,可避免或部分避免首过消除。

3.比较药物零级动力学与一级动力学消除的不同点?a.一级动力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药物的吸收或消除是按比例进行的药物转运过程。

药物的转运与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属于线性动力学过程。

药物的消除半衰期不随剂量的不同而改变,AUC与剂量成正比,平均稳态浓度与剂量成正比。

b.零级动力学是指单位时间内吸收或消除相等量的药物。

药物的转运或消除速率血药浓度无关,转运速率只取决于转运载体或酶的水平。

属于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药物的消除半衰期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延长,AUC与剂量不成正比,当剂量增加,AUC显著增加,平均稳态浓度与剂量不成正比。

c.一级动力学的消除规律是:按恒比规律。

零级动力学的消除规律是:按恒量消除。

一级动力学的半衰期恒定,不随血药浓度改变而改变。

零级动力学的半衰期收血药浓度影响,浓度高,半衰期长。

一级动力学是大多数药物消除的形式。

零级动力学是少数药物的消除形式。

4.什么是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

非竞争性拮抗药

非竞争性拮抗药

非竞争性拮抗药
摘要:非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并用时,使亲和力与活性均降低,即不仅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右移,而且也降低其最大效能。

这种拮抗药于受体结合是不可逆的,或者能引起受体的构型改变,从而干扰激动药与受体正常结合,而且激动药不能竞争性的克服此种干扰。

关键词:非竞争性拮抗药、受体、杀虫剂
一、非竞争性拮抗药特点:①不是与激动药竞争相同的受体②.与相应受体结合非常牢固③.与受体结合后分解很慢或不可逆转④使量效曲线高度下降⑤.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
二、非竞争性拮抗药与竞争性拮抗药的区别:
1、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竞争同一受体,可逆性结合;降低其亲和力,而不改变内在活性;增加激动药剂量后量效曲线平行右移
2、在拮抗药作用下,激动药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均降低,增加剂量也不能恢复到无拮抗药时的Emax
竞争性拮抗药特点:
①与相应激动药竞争受体的相同位点;
②竞争性拮抗作用是可逆的;
③图3-4所示对于竞争性拮抗药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自A右移至
B,拮抗药剂量增大,则曲线右移多,但不影响激动剂的最大
效应,表观上显示激动剂的效价强度减低。

非竞争性拮抗药特点:
①与受体结合是难逆的
②增加激动剂的浓度不能取消非竞争性拮抗药的作用
③如图3-4所示非竞争性拮抗药的作用特点是降低激动药的最大
效应,曲线自A转变为C,非竞争性拮抗药剂量继续增大时,则转变为C’。

三、GABAa非竞争性拮抗药研究进展:
在此我简单介绍昆虫GAB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药
四、展望。

财政学名词定义

财政学名词定义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力量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是指该产品被提供出来以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额外成本为零,换句话说,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与排他性相对应的。

排他性是指排斥他人消费的可能性,即如你在使用一件产品时别人就不能使用,或当你能完全拥有一件产品时,别人就不能拥有。

混合物品:混合物品(mixed goods)即同时具有使用或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与收益上的排他性的公共产品。

搭便车: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所谓”搭便车现象”现象是指某种事情产生了正外部性,所谓外部性是指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

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public finance expenditure)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瓦格纳法则:19世纪80年代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瓦格纳在对许多国家公共支出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一著名的瓦格纳法则。

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这一思想是瓦格纳提出的,又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原理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

梯度渐进增长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正常年份公共支出呈现一种渐进的上升趋势,但当社会经历“剧变”(如战争、经济大危机或严重灾害)时,公共支出会急剧上升;当“剧变”期结束之后,公共支出水平会下降,但不会低于原来的水平。

公共物品理论

公共物品理论

3.混合公共物品
现实生活中像国防,校园广播这样的纯公共物品并不多见,大多数都是混合公共物品。
公共资源
俱乐部物品
公共资源(拥挤性公共物品)
• 定义: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混合物品。 —某些混合物品,当使用人数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出现部分的竞争性,即一个人对 该物品的消费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会产生拥挤问题。因此,也被称为“拥挤 性公共物品”。 —一个人对物品的消费所引起的另一个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被称为拥挤成本。在
• 布坎南在《民主财政论》一书中指出,“任何集团或者社团因为任何原因通过 集体组织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都被定义为公共物品。”
二.公共物品的性质
• 1.非竞争性(消费上的非竞争性) 即一定数量的公共产品一旦被提供出来,多一个人来消费它的额外资源成本为零。
有时候也被称为“边际成本为零”。
注意:

这里的零边际成本是指多一个人来消费同样的数量的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2.哈丁的公地悲剧
• “公地悲剧”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的断言:“凡是属于最 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 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 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物。”

英国科学家哈丁首次提出了“公地的悲剧”这一概念并通过形象的例子对此 加以解释:
四.公共物品供给理论
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搭便车问题)
哈丁的“公地悲剧”
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物治理之道”
1.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
传统的社会理论家研究集团行为时认为,组织或者集团的存在是为了维护其成 员的共同利益,而它们也能有效的做到这一点。
而奥尔森从经济学的个人主义视角出发,首先假定每个人都是理性人,而理性

肌肉松弛药竞争性与非竞争性作用机制有何不同

肌肉松弛药竞争性与非竞争性作用机制有何不同

肌肉松弛药竞争性与非竞争性作用机制有何不同【术语与解答】①肌肉松弛药是一类作用于骨骼肌最小功能单元(神经-肌肉接头)的药物,该类药物与神经-肌肉接头后膜的N2型乙酰胆碱受体(AChR)具有亲和力,加之竞争AChR能力比乙酰胆碱(ACh)强,故能特异性阻断ACh与AChR的结合,致使ACh在神经-肌肉间的兴奋性传导丧失,从而产生骨骼肌松弛作用;②肌松药根据其作用机制不同,可分为去极化肌松药与非去极化肌松药两大类,前者(琥珀胆碱)有着与ACh相似的作用,结合AChR 后,能较持久的产生去极化效应,同时致使神经-肌肉接头后膜的AChR不能对来自神经-肌肉接头间隙的ACh起反应;而后者(非去极化类肌松药)则能竞争性地阻断ACh的去极化作用,而产生该类型肌松药特有的非去极化阻滞;③目前用于临床的去极化肌松药只有琥珀胆碱,而广泛应用的以及新研制的肌松药均为非去极化类肌松药;④一般而言,肌松药的作用机制主要是竞争性阻滞,少数则为非竞争性阻滞。

1. 竞争性阻滞①去极化肌松药与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主要作用部位均为神经-肌肉接头后膜的AChR,两者都比ACh竞争AChR的能力强大,故可领先占有AChR;②虽肌松药能竞争性占有AChR,但这种结合是暂时性、可逆性的结合;③去极化或非去极化肌松药与接头后膜的AChR结合后,产生的阻滞机制有所不同。

(1)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机制:①琥珀胆碱有着与ACh相似的分子结构,与AChR结合后,产生与ACh相似但较持久的去极化作用;②琥珀胆碱不在神经-肌肉接头间隙被乙酰胆碱酯酶所水解,故从AChR脱落的肌松药分子还可重新与AChR再次结合,从而致使终板膜持续性去极化;③在琥珀胆碱与接头后膜的AChR结合期间(两者亲和力高),接头后膜的AChR对来自接头间隙的ACh不再具有结合能力,此时的神经-肌肉接头继续保持着去极化阻滞作用,从而机体的肌肉张力降低、消失和肌松效应延长;④去极化肌松药对骨骼肌具有双向效应,先出现肌肉呈束状收缩,继之骨骼肌松弛;⑤琥珀胆碱虽不能被接头间隙内的乙酰胆碱酯酶(真性胆碱酯酶)所水解,但可通过扩散或顺着浓度差而向血浆中转移,进入血浆和肝血流的琥珀胆碱则被血浆胆碱酯酶(假性胆碱酯酶)全部水解为琥珀酸和胆碱(极少量琥珀胆碱以原形经肾脏随尿排出),最终使琥珀胆碱的浓度逐渐下降而代谢、排泄,当接头后膜AChR的琥珀胆碱不断消除,则使终板膜的持续去极化可逐渐转归,并恢复其生理性复极化;⑥琥珀胆碱具有Ⅰ相阻滞作用,因琥珀胆碱分子构型与乙酰胆碱相似,与神经-肌肉接头后膜的AChR结合后,可使终板膜产生去极化效应,骨骼肌先成束状收缩,而后呈现肌肉松弛,该终板膜持续性去极化称为Ⅰ相阻滞。

经济学中的公共物品与集体行为

经济学中的公共物品与集体行为

经济学中的公共物品与集体行为公共物品是指供给一人即可供给所有人,并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效果的物品。

而集体行为则是指个体行为的总和所产生的效果。

在经济学中,公共物品和集体行为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公共物品的特点公共物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非竞争性: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效果。

2. 不排除性:无法排除任何个体使用公共物品。

3. 具有非独占性: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享受到公共物品带来的效果。

二、公共物品的分类根据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除性的程度,公共物品可以分为四类:1. 完全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除性的物品,如太阳光、空气。

2. 俱乐部公共物品:具有排除性但无竞争性的物品,如私人会所。

3. 共同消费物品:具有竞争性但无排除性的物品,如广场上的表演。

4. 私人物品:既有竞争性又有排除性的物品,如食品、衣物。

三、集体行为的意义集体行为指的是个体行为的总和所产生的效果。

在经济学中,集体行为具有以下几个意义:1. 共同利益:集体行为可以实现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2. 经济效益:集体行为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3. 社会规范:集体行为可以塑造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维护社会秩序。

四、公共物品与集体行为的关系公共物品和集体行为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1. 共同需求:公共物品的供给需要通过集体行为来实现,个体需要共同行动才能获得公共物品的效果。

2. 共同责任: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除性和非独占性,个体需要共同承担公共物品的提供成本和维护责任。

3. 利益博弈:在公共物品的供给中,个体可能因自利而不愿参与集体行动,从而产生利益博弈和自由骑车现象。

五、公共物品与集体行为的应用公共物品和集体行为的理论在社会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1. 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是典型的公共物品和集体行为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和承担责任。

2. 公共设施建设:公共设施的建设需要通过集体行为来实现,如市政道路、公园等。

竞争性非竞争性

竞争性非竞争性

当增加一个公共商品的消费者时, 非竞争性 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对该商品的消
费水平。
非排他性的表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① 在技术上不易排他。如国防、公共卫生 、环境保护等。
② 在技术上可以排他,但从效率角度看却 不必要排他。如游人较少的公园。
非竞争性的表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① 增加单位公共产品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 零。即:一旦既定的公共产品被提供, 增加一定数量的公共产品消费者不需要 增加供给或成本。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第三节 公共商品提供
一、公共商品的消费与提供
私人商品市场,消费者从消费一种商品 中获得的边际效用与为取得这种商品所支 付的边际成本相等,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 配置。 如果边际效用小于边际成本: 如果边际效用大于边际成本: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5.成就需求 4.尊重需求 3.社交需求 2.安全需求 1.生理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① 人类的需求一般呈阶梯性 向上的倾向。
② 只有在低层次需求获得相 对满足后,会产生较高层 次的需求。
③ 高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 ,低层次的需求仍然继续 存在,只是对行为的影响 作用降低了。
公共需求的概念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公共商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导致公 共商品消费存在两大问题
①公共商品定价困难:非竞争性导致边际 成本为零。非排他性导致消费者可以“ 搭便车”,不愿显示真实偏好。
②公共商品供给困难:公共商品定价困难 ,且没有相应的成本补偿机制,就无法 供给足额的公共商品,公共需求无法得 到满足。
② 当g为纯私人商品时,a = 1 ,则 Na =N ,这时 ,每个人从商品g中得到的效用为G/N。消费 人数的增加将导致每个人的效用以相同比例 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公共需求的整体性。不仅是既定区域内众 多个人的需求,也是众多个人(或所有人 )不可能分散或单独得到满足的需求。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公共安全的需求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二、公共商品的定义
满足公共需求的物品就是公共商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对纯公共商品而言, X Xi
对于任何一个消费者来说,他消费的 商品的数量就是所有消费者消费该商品 的总量。这意味着纯公共商品没有可分 性和可加性。
当增加一个公共商品的消费者时, 非竞争性 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对该商品的消
费水平。
非排他性的表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① 在技术上不易排他。如国防、公共卫生 、环境保护等。
② 在技术上可以排他,但从效率角度看却 不必要排他。如游人珍
① 增加单位公共产品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 零。即:一旦既定的公共产品被提供, 增加一定数量的公共产品消费者不需要 增加供给或成本。
竞争性
排他性
私人商品 (面包、手机)
非排他性
混合商品 (拥挤的马路)
非竞争性
混合商品 (有线电视)
公共商品 (国防、司法)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五、公共商品按地域分类
全球性或国际 性公共产品
多国公民同时享用的公共产品,其收益 外溢到其他国家,比如大气层的保护
全国性 公共产品
区域性 公共产品
地方性 公共产品
国防-全国性公共产品 街灯-地方性公共产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案例讨论:带薪休假制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第二节 公共需求的决定:公共选择
一、公共选择的基本问题
你可以很容易对自己选择吃的食物、做 的事情、买的衣服做出决策,但是,如果 你被委派为班上所有同学去买统一的表演 服装,你的决策是否变得很困难? 这就面临公共选择的问题。
② 当g为纯私人商品时,a = 1 ,则 Na =N ,这时 ,每个人从商品g中得到的效用为G/N。消费 人数的增加将导致每个人的效用以相同比例 减少。
③ 当g为混合商品时,0 a 1 ,这时,每个人获 得的效用将会随消费人口的增加而减少,但 效用减少的比例小于消费人口增加的比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对纯私人商品而言,
n
X Xi i1
某一种商品的总量等于所有消费者拥 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的总和,这意味 着纯私人商品具有可分性和可加性。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三、公共商品的特征
公共商品有两个基本特征:
非排他性
一个人对一种公共商品的消费无法 排斥他人对同一个商品的消费。
指一国公民都能毫无额外成本地享用的 公共产品,如国防、法律制度等
指某一地区的居民能够享用的公共产品 ,如“三峡工程”的建成将使整个长江 流域特别是靠近三峡的几个省区受益
指某一地方(如城镇、街道)的居民可 以享用的公共产品,如街灯使附近的居 民受益最大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大气层保护-全球性公共产品
投票是在最大程度上表现了公众偏好。 无论一个国家的选举制度如何,总是把一
个被法律认可的民主选举结果看做是一种 公众的集体偏好和社会选择,并将此作为 制定公共政策的依据。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二、公共选择的投票规则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公共选择的基本问题:如何从个人偏好 得出社会偏好。
公共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所做出的决 策应达到社会整体效用的最大化,或促 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
公共选择的多种依据
① 习惯或宗教法典 伊斯兰教法根据《古兰 经》和可靠圣训的相关 内容,对人民日常生活 和行为作出法律规定, 内容涵盖政治、经济、 文化、商业、金融、合 同、性别、婚姻、财产 和社会问题等。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 求。
① 不是抽象需求,而是个人所具有的真实 需求。
② 不是单个人的需求或少数人的需求,而 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多数人的需求。
③ 是一种整体需求。
公共需求的特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① 公共需求满足的受益外在性。在一个人的 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其他人也可从中受 益。
5.成就需求 4.尊重需求 3.社交需求 2.安全需求 1.生理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① 人类的需求一般呈阶梯性 向上的倾向。
② 只有在低层次需求获得相 对满足后,会产生较高层 次的需求。
③ 高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 ,低层次的需求仍然继续 存在,只是对行为的影响 作用降低了。
公共需求的概念
断桥美景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四、基于拥挤函数的商品分类
从拥挤函数看商品属性
Ug=
G Na
Ug:表示单个人消费商品g的效用
G:表示商品g的总效用
N:表示消费商品g的人数
a:拥挤系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① 当g为纯公共商品时,a = 0 ,则Na =1 ,这时 ,每个人从商品g中得到的效用不受消费者人 数的影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公共选择的多种依据 ② 独裁者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公共选择的多种依据 ③ 集中计划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公共选择的多种依据 ④ 公众投票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投票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公共选择方式。 在投票选择的情况下,有理由认为,多数
第一章 公共需求
第一节 公共需求与公共商品 第二节 公共需求的决定:公共选择 第三节 公共商品的提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第一节 公共需求与公共商品
一、私人需求与公共需求
私人需求,由单个人内在产生的、不依 赖于他人而独立存在并得以满足的个人需 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② 但是,这一结论的有效性是基于特定商 品的既定技术条件,并以公共产品的“ 最大技术供给量”为前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公共商品与私人商品的界限并非绝对
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消费的非竞争性 是公共商品最重要的标志。
当一种商品趋于变成私人商品时,其主 要特征首先表现为逐渐增加的消费竞争 性,此外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排 他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