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生理学与养生之道

合集下载

中医生理学与养生之道

中医生理学与养生之道

姓名:屈波学号:P092214447班级:3班年级:2009级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成绩:1、自主睡眠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1年起将每年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睡得香”定为人体健康标准之一。

睡眠是恢复疲劳的最好时刻,是增强抵抗力,提高免疫力功能最重要时刻,是人体细胞修复再生的重要时刻。

睡得香,从不违背人体生物钟;睡得快则神经系统兴奋抑制协调好,清醒时便能神足气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好。

很多中小学生严重睡眠不足,影响生长发育。

不少中青年人习惯熬夜看电视,更有人沉浸于搓麻、玩电子游戏、或者夜间超负荷加班,此而带来的失眠现象达42、5%。

这些人脸色发青,眼圈发黑,不仅白天精神不振,影响工作学习,甚至出现心理障碍,精神抑郁或烦躁暴怒。

失眠的人智力、记忆力明显下降、免疫功能低下易衰老,其衰老的速度是正常人的2.5倍,可见睡眠时人之大事。

睡眠的效果不仅决定于时间的长短,更重要的是要看黄金时间睡眠的质量,睡眠的最佳时间是“亥、子、丑”三个时辰,即按中医圣贤发现的这一养生规律,每月的十二个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相对应,一个时刻、一个脏器在工作。

亥时(21:00~23:00)是三焦经最旺,三焦是人体最大的腑,有主持清气、通调水道的作用。

子时(23:00~1:00)胆经最旺。

胆汁需要新陈代谢。

人在子时睡觉,胆才能完成代谢。

胆主脑,胆汁有多清,大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

反之,长期子时不入睡者气色清白易患胆囊炎,结石一类病证。

丑时(1:00~3:00)肝经最旺。

《黄帝内经》讲“人卧则血归于肝”。

现代医学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流经肝的藏血量增加有益于提高肝细胞的再生能力,增强肝的解毒能力。

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素的代谢。

人在夜晚睡睡时分泌的生长激素是白天的7倍,睡眠好的人容光焕发,面色红润便是其中的奥妙。

黄金时刻的高质量睡眠可使体内免疫物质的分泌量增加,白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增加而提高免疫能力、抵御病魔的侵袭,更为神奇的是可防癌。

中医养生常识有哪些_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中医养生常识有哪些_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中医养生常识有哪些_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中医是我国的国粹,中医在调理、预防以及治疗疾病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也非常多,而且特别的是不同体质人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养生常识,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1.静神养生中医提倡“以静制动”,尤其在炎炎夏日,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安心静气,可以使我们形成一种良好情绪,从而找到健康力量的关键。

2.运动养生运动可以强身健体,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口气吃不成胖子,运动不足或者劳累过度,都可能造成“劳伤”,使身体不能达到一个良好平衡状态,更别说强身健体了。

3.饮食养生饮食养生估计是每个爱吃的人都喜欢的一种养生方式了,但是要做到荤素搭配、合理饮食、五味调和、均匀的摄取食物中的营养,吃饭的时候也不要吃的太快太饱,也不要接触太多的寒凉类的食物。

4.进补养生通过一定的滋补药物也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比如现在市面上大受欢迎的“祝你幸福”养生酒,这是一种以多种纯中药为原料经过现代技术酿造而成的养生酒,能够清除体内毒素,增强体质,尤其对于前列腺及中老年夜尿频多有显著效果。

像这种中医养生药酒,需要的朋友可以每天适当饮用,滋养精气。

5.经络养生经络是遍布人体的一个网络系统,中医上通过刺激、按摩、针灸等方法来把各个穴位打通,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人体内分泌,增强血液循环的作用。

6.顺时养生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中医非常讲究每个节气的养生方,老百姓非常习惯每个节气吃不一样的食物,做不一样的事情,这就是“顺时养生法则”,因时制宜的调节自己的生活习惯,学会遵循万物生长的统一规律。

除了以上这些养生方法,中医学还提倡固精养生、修身养生、调气养生、减毒养生、沐浴养生等各种方法,我们无须墨守成规的选择一种养生方法,可以根据自己切实情况多种方式结合,比如老年朋友可以静神养生,年轻人可运动养生,女性朋友可以饮食养生等,养生保健不仅是为了让我们形成一个健康的体魄,还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只有先热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热爱生活。

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就中医而言,“养生之道”应该是养“生、长、收、藏”之道,广义的是更多地指养护生命的意思。

而生命轨迹是应该呈曲线,有起有落的。

这才是:顺应天地的养生之道。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希望对你有用!黄帝内经养生道家始祖黄帝所著《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影响世界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内容大致包括摄生(养生、预防)、阴阳、藏象(脏腑之生理、病理反映,并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之功能)、经络(十二经、奇经八脉)、论治(包括治则和治法,治法如针、砭、灸、汤药、药酒、按摩、纳气、温熨及贴药等外法)、药性理论、天时应象运气学说等。

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被称为医之始祖《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形成医学家所特有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

《内经》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举凡人与自然、摄生、防治病、生理、脏腑、经络、病证、诊断治疗、中药、方剂、针刺灸熨、导引、按挢,以及五运六气七十二候等等学说莫不赅备,堪称中医理论的渊源。

除医学理论外,又广泛涉及到天文、地理、气象、物候、历算、哲学等许多方面,因此说是我国先秦时代的百科全书,是一部综合论述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也是现代中医学研究发展的可靠基石。

《内经》一书中还有许多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内容,涉及四季养生方法、预防、针灸、调摄等诸多方面,至今都有效地指导着人们的防病治病。

特别是其中的“治未病”思想,在当前更为世人关注和瞩目。

而且,还将一如继往地继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保驾护航。

《黄帝内经》还蕴藏了很多哲理科学,主张以医道医德尽显人道品德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恬淡虚无的道家养生观。

黄帝内经饮食养生民以食为天古人云:民以食为天。

饮食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与健康也是密切相关的。

中医理疗以及养生之道

中医理疗以及养生之道

中医理疗以及养生之道砭石疗法“砭石疗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非药物疗法。

砭石与经络及俞穴相结合,可促进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 砭石疗法采用的泗滨浮石具有微晶结构、超声波脉冲及远红外线三大特点。

现代人的根据需要应用泗滨浮石砭板、砭锤、砭棍、砭、电热砭、圆砭、砭袜、砭石耳塞等新砭具,具有温助阳气.养筋荣脉:宣导气血。

疏通经络:逐寒祛湿,消痹止痛;祛瘀止痛,清热消肿:潜阳安神,止悸定惊等功能.平衡火罐疗法平衡火罐疗法“平衡火罐疗法”主要运用闪罐、走罐、飞罐、旋罐、抖罐、振罐、针罐、药罐等手法,选择相对修复病变起平衡作用的特定部位,实施熨刮、牵拉、挤压、弹拨等良性刺激,利用火罐的温热效应,连续不问断地向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反馈信息,使机体相应修复到平衡状态.平衡火罐通过以上良性刺激及火罐的温热效应,调理全身脏腑,疏通经络,从而达到调理肝脾肾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

火罐疗法“火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

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火罐常用于治疗腰背痛、颈肩痛、风湿痛、落枕、感冒、消化不良、失眠和更年期综合征等。

温箱灸疗法“温箱灸疗法”是用艾绒做成艾条,放于灸箱中,放置在穴位上(或疼痛部位)熏炙的一种治疗方法。

由于艾叶性温而昧芳香,炙以火燃艾。

烘灼俞穴,借炙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感传从而达到温经通络、祛寒除湿、回阳救逆、强壮保健等作用。

胃脘痛泄泻、疮疡久溃不敛、月经不调、中气不足、脏腑下垂疾病:如子宫脱垂、胃下垂、脱肛、肾下垂、习惯性流产者有良好疗效。

热敏灸疗法“热敏灸疗法”是在“热敏点"进行集中灸疗的一种灸法。

“热敏点"是灸疗的最佳治疗点:用艾条灸病人体表的“热敏化穴”.激发病人的经络感传现象,促进经气运行,使气至病所,从而达到高效、速效的治疗效果。

人体腧穴存在静息态和敏化态两种功能态,而敏化的腧穴最具穴效特异性;经研究表明热敏灸疗像针刺一样,可以产生经络感传现象,而一旦出现经络感传.疗效便会随之大幅度提高。

浅谈中医学的养生之道

浅谈中医学的养生之道

浅谈中医学的养生之道摘要中医学的养生之道是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了解了中医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内涵之后,采用饮食、起居、运动等养生方法,借以保持人体内部以及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阴阳平衡,达到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廷年益寿的目的。

关键词中医学;养生;预防;增进健康“中医”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最重要的遗产之一,它为我们的先人解决了无数的痛病,保证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

中医学的养生之道是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教人如何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

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也随之而来,高龄老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来自慢性病的医疗及保健问题。

而中医“治于未病”的自然方法,很可能是解决老年化人群健康的一个重要方法。

养生的目的是为了健康长寿。

那么如何养生?中医学在这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即顺其自然的、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符合生命规律、符合自然顺序的养生方法和理论是中医养生的核心,是最经济有效的养生之道。

中医学养生理论方法是在中国哲学的方法指导下建立的。

“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中医讲求“人身难得。

真法难闻,中国难生”,即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静下心来,关注我们内心的生活,修身的同时修心。

1现今,大多数人对养生很投入,但由于不懂得中医学。

不理解中医治未病的宗旨,结果,虽然投入大,但效果甚微,并没有远离疾病获得健康,所以下面结合中医基本理论,浅谈养生之道。

1.1中医学的养生之道,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

所以必须先了解五脏六腑及五行。

1.1.1五脏:心、肝、脾、肺、肾1.1.2六腑:膀胱、大肠、胃、胆、小肠、三焦1.1.3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木性具有生发条达的特点,火性具有热烈向上的特点,土性具有长养化育的特点,金性具有情境手杀的特点。

木行:春天,东方,主生发,在脏为肝;火行:夏天,南方。

主生长,在脏为心;土行:土旺四季,主运化,中位,在脏为脾;金行:秋季,西方,主收敛,在脏为肺;水行:冬季,北方,主收藏。

中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长寿之道知识

中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长寿之道知识

中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长寿之道知识养生是保护生命、延年益寿。

我国中医学十分重视预防保健,称为养生,通过精神调养、食疗药膳、养生功法等等整体综合措施。

达到体质增强、防治疾病、防止衰老,延长生命的目的。

以德养生养生先养德。

揣几本美德书刊、交几位良师益友、添几种高雅爱好、多参加公益活动、多几份道德储蓄,使道德养生形成了彩虹般春意盎然的人生风景线。

勤于动脑“心为君主之官”,中医所说的“心”与西医所说的“大脑”有相通之处,大脑乃生命的活动中枢,五脏六腑的功能及肢体活动都由大脑控制,只有大脑健康,才有可能长寿。

动以养生养生运动如打太极拳、散步,都是不错的选择,坚持做这些比较舒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衰老。

节制饮食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只有节制饮食,爱护脾胃,脾胃才能不生病,从而吸收足够的营养来补充元气,维护人体的健康。

中药保健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

中药相对于西药的毒副作用较小。

养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养生是我们的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认真总结生命经验的结果。

老年人腿脚部的保健小秘招!现在医学发展快,身体的保健方法许多。

现在我就介绍局部的身体腿和脚部的保健小绝招。

有兴趣的话无妨跟我学一学。

干洗脚用双手紧抱一侧大腿根,稍用力从大腿根向下按摩之足踝,再从足踝往回按摩之大腿根。

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另一条腿。

重复10~20遍。

这样可使关节灵活、腿肌能力增强,还可预防小腿静脉曲张、下肢水肿及肌肉萎缩等。

甩腿尖用力向后,脚面绷直,腿也伸直。

两条腿轮换甩动,每次甩80~100下为宜。

此法可防下肢萎缩、软弱无力,或腿脚麻木、腿抽筋等症。

揉腿肚以两手夹紧小腿肚子,旋转揉动,每次揉动20~30次,然后两腿交换揉动。

此法能疏通血脉,加强腿的力量,防止腿脚酸痛和乏力。

扭膝两足平行靠拢,屈膝微向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顺时针扭数10次,然后再逆时针扭动。

中医养生原则

中医养生原则

中医养生基本原则——保养正气,慎避邪气
三、清静养神,真气从之
《素问.移精变气论》:“得神则昌,失神则亡”
“静神”指精神专一,屏除杂念及神用不过。它有
两层含义:一是机体不可过劳;二是指心不轻动,
以便保持生理和心理的平衡。
清静养神的方法:少私寡欲、调摄情志、顺应四时 、常练静功等。
中医养生基本原则——保养正气,慎避邪气 四、慎避邪气,正气安和
腰部(肾俞)按摩法: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 别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 感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可补肾纳气
脚心(涌泉)按摩法:每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再
用手互相擦热后,用左手心按摩右脚心,右手心按
摩左脚心,每次100次以上,以搓热双脚为宜。此法 有强肾滋阴降火之功效。
食不节,杀人顷刻”。《退庵随笔》:“所食
欲多,心愈塞,年愈损”.美国抗衰老专家希尔
严肃地指出:“长期饱食是用牙为自己掘墓。”
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
别占总能量的30%、40%、30%为宜。
中医养生基本原则——保养正气,慎避邪气
按摩、艾灸足三里: • 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脊外一横指。 • 理脾胃、调气血、助消化、补虚弱。 强壮保健要穴。《外台秘要》: “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 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
《素问.玉机真脏论》:“邪气胜者,精气衰也” 邪气是机体发病的触发因素,应避免六淫入侵、七 情内伤、饮食劳伤、金刃外伤、虫兽灾害等,使正 气安和,不受损耗。
中医养生基本原则
第二节
天人相应,和谐统一
中医养生基本原则——天人相应,和谐统一
一、积极主动,顺应自然
“天”-----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000字中医养生之道论文该怎么写

1000字中医养生之道论文该怎么写

1000字中医养生之道论文该怎么写中医养生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疗活动,那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该怎么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范文篇一:《中医养生浅说》一、养生之要,首当养心中医认为,心者,五脏六腑之主。

心主神明。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然出之于脑,实赖心脏所主宰。

心者,君火也,人身之活动生机,气机运行的推动力无不凭借心火的温煦推动。

我此处所讲的心,主要指一个人的思维、心态、乃至于智慧。

一个能够自觉保有长久健康的人必然是一个不乏智慧的人,这不光指他掌握保健养生的知识,更在于其为人处世,其品格、涵养、胸怀,都必然同时具备了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素质。

内经上说,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正气存内,邪安从来?而一个人,若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其实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对于人生的得失荣辱都能够正确看待,拿得起更放得下。

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真实要义,分得清生命中的轻重缓急,并具备良好的情绪掌控的能力,或者说,思想深处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能使得心如寒潭鹤影,事来心随现,事去心随空,不会让心理活动超越自身可以承受的限度,甚至于发展成为挥之不去妨碍心理健康的阴影。

中医说,怒则气逆,伤肝,喜则气缓,伤心,思则气结,伤脾,悲则气消,伤肺,惊恐则气下,伤肾。

总之,情志的变化超过正常的度,都可以转化为危害健康的致病因子。

而要获得能够宠辱不惊,临危不乱的定力,谈何容易。

医生经常在临床工作中告诫病人条畅情志、心态平和等等,往往会被病人一笑置之。

因为在很多人的认识里边,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人,其实从来没有真正意识到可以通过提升个人的涵养,完善自己的人格最终可以改善自己的性情,从而对自己的健康有所贡献。

养心,不光是预防心理疾病,现代心身医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几乎所有的躯体上慢性疾病的发生都和我们的心理失衡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中医生理学与养生之道

中医生理学与养生之道

中医解梦
一、阴阳、上下、饥饱 正常人阴阳平和、上下协调、饥 饱适中,无过无不及(无梦或日有所 思、夜有所梦)。 阴盛梦水(涉大水恐惧)、阳盛 梦火(大火燔灼)、阴阳俱盛梦杀 (相杀毁伤);上盛梦飞、下盛梦 堕;饱甚梦予、饥甚梦取。
中医解梦
二、五行 正常人五行均衡、相生相克, 无过无不及。 肝气盛梦怒、肺气盛梦哭、心 气盛梦笑、脾气盛梦歌、肾气盛梦 舞。
第一节:五脏六腑
4、肺脏:五脏之一 (3)肺在五脏六腑中的地位: 《素问》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 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肺 舍魄”。“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在古人 看来,人之魄住在肺中,是人类整体意识 (总体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肺魄” 在“心神”的指导下以百官之首——宰相的 身份活动于人体之内,为“心神”这位“人 身之君”制定大政方针,以便治理人身这个 国家。


众所周知,祖国的传统医学(中医 学)源远流长、历千年而不衰;祖国的 传统文化(儒道佛)博大精深、跨百代 而不老。为什么? 就是因为中医的理论简而明、中医 的实践奇而久;就是因为圣人的学说奥 而雅、圣人的道术正而惠。
中医生理学与养生之道
内容简介: 一、传统医学中的五脏六腑。 二、传统医学中的四肢百骸。 三、传统医学中的奇恒之腑。 四、养生之道的修身部分。 五、养生之道的修心部分。 六、颅脑与腹脑之比较。
物 质 之 心
第一节:五脏六腑
一、五脏:(心、肝、脾、肺、肾) 1、心脏:五脏之首 (2)精神之心: 即所谓“神明心”,指具有不可解剖 特性的虚体心脏,人的意识之心。神明心 常居肉团心中,偶居他处,如脑中、五官 中、胸腹中、手足中等。神明心无形无体、 可大可小,像七十二变的孙大圣。主要的 生理功能是克制、管理、协调人体七种情 绪中的喜悦情绪。

中医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之道1 中医养生之道中国的中医养生法几千年来都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养生方式,经历时间的考验,证明其具有相当的实效。

“以阴补阳,以柔克刚”的理论,根植于从不同风土气候氛围下,通过实践归纳出来的精华,弝传千秋。

中医养生首先要跟据一个人的体质构型特点来合理配餐,按药补不能过多,要选择柔性的、和谐的中药,避免给身体带来太多的刺激。

在饮食上,要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紫菜、海带、鱼、虾、藕等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多吃高纤维食物,这些食物对人体健康有着良好的帮助。

此外,中医养生法还提倡积极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运用运动、瑜伽、太极拳和散步等,帮助人们改善身体疾病,同时能够调和内分泌,保持良好的情绪。

最好多去野外活动,可以大大增加空气中新鲜气体的吸收,有利于身体健康。

2 中医养生之道的运用保持良好的心态是中医养生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心态积极,脑海中就会涌入正面的思想,一切都会随之变得积极向上,身体健康就会自然而然的跟着出现。

要想使中医养生之道发挥最大的效果,要多方面的进行,既要锻炼身体,又要注意情绪,给自己一个心灵的放松空间,多进行书法、绘画、旅游等,可以让自己放松心情,当体内余气满溢,身体就会异常健康。

3 用中医养生之道提高生活品质中医养生之道促进了人们身心健康,可以改善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

它不仅会改善身体健康,而且会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要保持饮食健康、均衡,调剂营养充足,不仅让身体更健康,而且对心理也有帮助,使心情更浓郁,让人心目中的健康感更强,更有自信心。

其次,要改变自身的生活习惯,将健康的习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注重早睡早起,主动参与室外的活动,适当的锻炼拓展,多读书,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这些方式可以陶冶情操,增加生活趣味,放松紧张过度劳累的肉体和精神。

通过运用中医养生之道,有助于改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品质,为自己的身心健康做最好的准备,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的一切磨难。

中医养生小常识100条

中医养生小常识100条

中医养生小常识100条中医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千年,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经验和养生知识。

这些养生小常识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保持健康,还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治疗和调养的建议。

本文将介绍100条中医养生小常识,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们更好地了解中医养生之道。

一、饮食养生:1. 常喝枸杞茶,可以补充能量,增强免疫力。

2. 吃一些粗粮可以增加人体的纤维和维生素B,改善肠胃环境和血液循环。

3. 吃瘦肉和鱼可以增加人体蛋白质的摄入量,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4. 吃一些黑豆可以起到增强免疫力、降低高血压和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5. 食用大蒜可以清热解毒,保持血压和血糖的平稳。

6. 吃一些红枣可以改善贫血症状、补血养气、健脾益胃。

7. 吃一些芝麻可以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保持皮肤的弹性。

8. 多喝水,可以保证身体的水分摄入,延缓衰老。

9. 吃一些海带可以补充碘元素,促进甲状腺素的产生,有助于防治甲状腺疾病。

10. 对于过量食用的油腻食物,可以加入些许花椒或山楂,可以改善消化不良的情况。

二、运动养生:11. 做五分钟的哑铃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素质。

12. 慢跑30分钟可以加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和抵抗力。

13. 经常做瑜伽可以减少肩颈痛,改善身体的柔韧性。

14. 练太极拳可以增加身体的气量和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健康。

15. 乒乓球是一项涵盖全身大肌群的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耐力。

16. 游泳是一项全面的有氧健身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17. 长时间工作或者长期静坐的人可以进行房中术运动,可以锻炼下肢的肌肉和提高足部的协调性。

18. 常做深度呼吸可以改善肺部的功能、增加身体的耐力和调节身体的神经。

19. 经常转动耳朵可以促进头颈血液循环,缓解颈椎病。

20. 早晚跳一万步让人活到九十九,经常走路可以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血压。

三、情志养生:21. 经常听音乐可以缓解压力,减缓身体的疲劳感。

22. 散步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让我们享受自然风光,舒缓情绪。

对人体五脏的初步认识-中医生理学与养生之道

对人体五脏的初步认识-中医生理学与养生之道

我对人体五脏的初步认识本学期选修课上了《中医心理学与养生之道》这门课,使我受益匪浅,通过老师耐心和精彩的讲解,使我对人体五脏有了初步的认识。

人体五脏指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具有化生、贮藏功能,生理特点是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五脏的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储藏精、气、血、津液和神,故又名五神脏。

由于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所以五脏在人体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简介人体五脏(一)心心位于胸腔偏左,隔膜之上,肺之下,圆而下尖,形如莲蕊,外有心包卫护。

心与小肠、脉、面、舌等构成心系统。

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

心与四时之夏相通应。

1、心的解剖形态(1)心的解剖位置关于心的解剖位置,在内经难经医贯等中医文献中已有明确的记载,心位于胸腔偏左,居肺下隔上。

心事隐藏在脊柱之前,胸骨之后的一个重要的脏器。

心尖搏动在左乳之下。

(2)心的形态心脏呈尖圆形,色红,中有孔窍,外有心包络围护,心居其中。

2、心的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偱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血就是血液,脉就是脉管,又称经脉,为学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

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

心脏不停的搏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

(2)心主神志:即是心主神明,又称心藏神。

神在医学中有三从含义:一、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

二、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

三、指人们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神使人体形体的机能或功能。

有精气构成的形体是人身的根本,神随着个体的发生、发育、成长、消亡而发生、发育、成长和消亡。

精气是神产生的物质基础,神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天地间的一种自然现象。

心主神志的生理作用:主思维、意识、精神,主宰生命活动。

3、心的生理特性(1)心为阳脏而主阳气(2)心气与夏气相通应(二)肝肝位于腹部,横隔之下,右胁下而偏左。

中医养生之道PPT课件

中医养生之道PPT课件

预 防 秋 燥
一 定 要 及 时 就 医 以 免 耽 误 病 情 。
最 好 。 秋 季 是 疾 病 的 高 发 期 , 遇 到 疾 病
25℃
次 室 内 的 空 调 温 度 不 要 过 低 , 一 般 在 ~
变 化 适 当 增 减 衣 服 , 尤 其 是 老 年 人 更 要 注 意 其
秋 季 感 冒 增 多 , 预 防 感 冒 , 首 先 要 根 据 气 温
适 中 麻 猪 秋 进 补 阳 虚 不 但 常
药、肺季补益虚症分进言
时 配 核 、 食 适 身 、 病 滥 补 道
伍桃龟补量体气人补时:
进 , 、 肉 以 , , 虚 不 。 要 “
则藕、滋忌否、宜中注秋
功、燕阴以则血用医意季 效秋窝润药适虚补治不进 更梨、燥代得之药疗要补

佳等银为食其分。原无,
。。耳主,反;虚则病冬
秋第 天肆 养章 生 饮 食
knowled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care knowledge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秋天养生饮食
之肺则秋 源是,季 ,人饮饮 肺体食食 气重宜调 的要养养 盛的阴应 衰呼,遵 关吸滋循 系器润“ 到官多养 寿,汁阴 命是秋防 的人气燥 长体内” 短真应的 。气肺原
秋天养生饮食
猪等即品食多培
肝做选制物吃土
汤成择成;白生 、汤新汤多梨金

萝,鲜水饮、法

卜如的服汤白: 排花白用水萝参 骨生菜比:卜苓
养 肺
汤鸡、较秋、白

等爪萝适季百术 。汤卜宜空合散

、、。气、(
莲莲一干莲虚

中医养生原则..

中医养生原则..
补脾食物:粳米、糯米、菱角、鸡肉、兔肉、 猪肚、牛肚、羊肚、牛肉、桂鱼、栗子、扁豆、 豇豆、马铃薯、红薯等。 补脾药物:大枣、山药、茯苓、芡实、薏苡仁、 莲子、党参、太子参、蜂蜜、白术、陈皮、鸡 内金、山楂。
香砂六君子丸、山楂丸、健胃消食片等。
中医养生基本原则——保养正气,慎避邪气
节食——保养脾胃良方 。《本草纲目》:“饱
中医养生学相关概念
寿命与天年
寿命
• 寿命是指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老
化以至死亡前机体生存的时间。 天年 • 是我国古代对人的寿命提出的一个有意义的 命题。天年,就是天赋的年寿,即自然寿命。
中医养生学相关概念
人的寿命有多长? • 目前普遍认为是120岁左右。 • 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巴丰指出,哺乳动物 的寿命约为生长期的5-7倍,通常称之为 巴丰系数,或巴丰寿命系数。人的生长期
中医养生基本原则——保养正气,慎避邪气
三、清静养神,真气从之
《素问.移精变气论》:“得神则昌,失神则亡”
“静神”指精神专一,屏除杂念及神用不过。它有
两层含义:一是机体不可过劳;二是指心不轻动,
以便保持生理和心理的平衡。
清静养神的方法:少私寡欲、调摄情志、顺应四时 、常练静功等。
中医养生基本原则——保养正气,慎避邪气 四、慎避邪气,正气安和
中医养生基本原则——动静互涵,形神合一
三、形神共养,养神为先
形,指形体,即肌肉、血脉、筋骨、脏腑等;神,指情志 、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现象,及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行乃神之宅,神乃行之主,形神合一构成了人体的生命, 形神共养,身心健康。 养神为先:“神能御其形”,“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养神:主要是心理的调养,从养心开始。通过调节情绪, 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

中医养生之道.优秀精选PPT

中医养生之道.优秀精选PPT
冬天唯恐不热,这是违反规律的,树一年开两次 阳气扩散了。
我们刚刚讲了,老年人高兴过头时,哈哈一笑就走了,因为他心气很弱了,突然过度高兴的时候伤了心气,不能维持平衡他就走了。
花可能就活不成了。夏天毛孔本来应该是开放的, 小时候有滥用抗生素的 ,导致了肝肾功能的损伤,到十六七岁要发挥肝肾作用的时候,调动不起来了。
春夏养阳
• 春天、夏天你的气血由内向外走,外面的气血越 来越旺盛,而里面的阳气就相对不足了。所以这 时候你要用点西洋参这样的药物辅助你的阳气, 夏天特别热,出汗特别多的时候会觉得心慌气短, 因为汗液出去的同时,你的阳气扩散了。中医大 夫这时候叫你吃点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 夏天这么吃不会上火,是因为里面气血不足,这 是唐代中医大家孙思邈创造的方剂,是治疗暑热 非常有益的方子。人参补中气,五味子收心气, 麦冬清肺气,起到了清肺气、收敛心气的作用。 夏天多喝点生脉饮就不会感到很疲劳。
好像使了很大藏劲,精其实,都没用春,这必就是病“妄为温”。。冬天不很好储藏阴精,春天的
我们大家经常说心花怒放,没有说肝花怒放,当你自己非常高兴的时候,表现出的情绪和心气是直接相关的。
时候容易得热性疾病。冬天冷的时候毛孔处于闭 秋天气血向内走,吃了可以蕴藏气血。
比如黄豆芽、绿豆芽、黑豆等都是中药。
塞状态,有助于气血内收,夏天热的时候毛孔开 但您看看小米,一粒小米就是一粒生命,一碗小米种到地里是一大片。
夏天不热 冬天不冷
所以如果• 脾气夏本来天好,不后来特热别容易发冬怒,就天要好不好调冷理肝了迟。 早要坐病。冬天由于气血 闭藏,储藏营养,为明年的生发做好准备。冬不 冬天冷的时候毛孔处于闭塞状态,有助于气血内收,夏天热的时候毛孔开放,有助于气血往外走。
怎么做到不动心呢?无论做什么工作,考虑问题尽量全面,处理问题尽量果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不是说不能吃药,比如春天吃点乌鸡白凤丸,夏天吃点生脉饮,但不要对药物有过分的依赖。

中医学的养生之道(吕炳奎)

中医学的养生之道(吕炳奎)

中医学的养生之道(吕炳奎)中医学的养生之道,是指如何教人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以达到长寿的目的,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会重视的大问题,尤其是中老年人。

但如何养生,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方法和理论。

中医学在这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顺其自然以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符合生命规律的养生方法和理论,则是中医学"上工治未病"宗旨的由来。

养生的目的是为了健康长寿,特别是中医学"上工治未病"即教人不生病的宗旨,使它有着一整套养生防病、健康长寿的方法和理论。

任何学说均是由哲学方法指导下建立的,中医学是在中国哲学方法指导下建立的,其养生方法和理论,也同样如此。

它包括二个方面:第一,是以其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首先阐明人与地球万物的关系。

如,日夜与四季变化、人的情绪变化及行为的不当等等因素对人体生命健康的影响;第二,各种疾病的致病原因。

当我们懂得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获得养生的最佳效果。

现今,大多数人对养生很投入,但由于不懂得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以及不知道中医学中对各种疾病的致病原因的认识,结果,虽然投入很大,其效果甚微,并没有远离疾病获得健康。

中医学治未病的宗旨,为此提供了使人不生病的理论与方法。

(一)为使读者有一完整的的、详尽的有关中医学阴阳五行学说的常识,先简单介绍这一学说。

无此学说,中医学的养生理论就成为空话。

首先,必须明白,阴阳五行和阴阳五行学说是两个概念。

阴阳五行是中国哲学方法的核心,中国哲学方法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阴阳五行是对地球万物宏观的表述。

宏观,简而言之就是绝对真理。

由于宏观是由思维即哲学方法把握到的,属于形而上的范畴。

故如何说明宏观是一个难题。

中国哲学方法运用了中华民族思维和语言上的独特方法--形象化方法,解决了在对宏观表述上的困难。

阴阳五行就是运用形象化方法表述的结果,用现代语言讲:阴阳是对地球自转的形象化表述,地球自转带来了日夜的更替;五行是对地球公转的形象化表述,地球公转带来了四季的更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生理学与养生之道》学习总结通过半学期以来对这门课的学习,我了解了有关人的五脏六腑方面的知识,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器官与器官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调养,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下面就此做个总结。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

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

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

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

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脏腑之间无论是脏与脏、腑与腑,还是脏与腑都是互相联系的。

五脏与“五体”等组织以及“五官”、“七窍”等器官,也都有密切的联系。

五脏与五体的关系是:心主脉、肝主筋、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肾主骨。

五脏与五宫七窍的关系是心开窍于舌、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和二阴(鼻、目和耳各有两个与口称为七窍,再加“前阴”与“后阴”二窍,又称九窍)。

因为五脏与五体、五官七窍相关联,所以五脏的变化,常常反映到其所属的体表组织及孔窍。

【脏与脏间的关系】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

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的循环输送养料的,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宰,但必须有赖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的宗气,要贯注到心脉,才能畅通全身。

2.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上的相对平衡,称为“心肾相交”;如果肾阴不足,心火过盛,失去协调,称为<心肾不交>而出现健忘、失眠、心悸、遗精等症状。

心与肾还有另一种生理病理关系?就是心阳和肾阳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心的阳气足,表现着血液循环畅旺,如果肾的元阳衰微(命门火衰)可以导致心阳的不足;心阳不足,也可以影响肾阳的不足。

3.心与肝:心为一身血液循环的中心,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肥器。

所以心血旺盛,肝血也就贮藏充盈,就可以营养筋脉,促进人体及四肢屈仲的五批活功。

如果血液不足,损耗过度,以致血.亏肝虚,血不养筋,则出现筋绎痉浦,手足痔孪、抽搐等症状,这说明心血过耗,肝失所养造成的病理变化。

4.心与脾:脾的运化功能,需要心阳的推动,而心血的生成,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相转输的水谷精微。

另一方面,心主血而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很好的统摄血液;若脾阳虑衰,就要导致血不循经等疾病。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营弊,化生血液,如脾虚,彤响血的生成,则肝血不足,在临床上表现为头晕眼花,视物模糊等。

肝胆帮助脾胃消化运输,这是一方面,但当肝气不调,也可导致肝脾不和,出现胁痛、腹胀、满闷不舒、厌食吞酸等症状。

如肝气横逆,肝气犯脾,可能出现腹痛、腹泄等症状,特别是脾虚的时候,更容易发生这种现象,所以有“见肝之病,知肝伶肿,当先实脾”的说法。

6.脾与肺:肺气的强弱依赖于水谷之气的供给,水谷之气与脾的远化是晓切相夫,故脾虚影响到肺时,常出现面色苍白、懒言、少食、消瘦、咳嗽、便溶等症状。

治疗上常用“补脾益肺”的方法。

又如慢性咳嗽的痰多而稀白,身倦气促,食欲不振等症状,病变虽在肺而病本在于脾,必须用健脾化痰的方法,才能奏效。

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由此就可以体现脾与肺的关系。

7.脾与肾:脾阳依靠肾阳的温养才能发挥运化作用。

肾阳不足可致脾阳虚弱,运化失职,出现腹脓、消化不良、大便搐泄或浮肿、腹水等肾虚症状,治疗必须用健脾补肾的方法。

8.肺与肝:肝火盛时可以灼肺,出现干咳或痰血、胸胁痛、易怒等症状,肝气上逆又可影响肺气失降,而见胸脂胀满不舒等。

9.肾与肝:肾藏精,肝得肾精的滋养,可维持肝脏的功能正常。

如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就会引起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的疾病,如头昏眼花、耳鸣、肌肉跳动、肢体麻木、下胶无力等。

常常是肝肾同治,采用滋肾养肝的方法而获得疗效。

10.肾与肺:(1)从水液代谢方面来说,肾的经脉上连于肺,管理三焦,腕磅上靠肺的通调,下靠肾的开合,中靠脾的运化,故肺、脾、肾三脏对全身水液代谢都有密切关系,一脏功能失职,均会使水液滞留而发生水肿。

(2) 从气的关系来说,肺主呼吸而肾主纳气,二脏有协同维摊人身气机出入升降的功能。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

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六腑是传导饮食物的器官,它们既分工又协作,共同完成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和排泄过程。

如胆的疏泄胆汁,助胃化食;胃的受纳腐熟,消化水谷;小肠的承受吸收,分清泌浊;大肠的吸收水分和传导糟粕;膀腕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是水液升降排泄的主要通道等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其中一腑功能失常,或发生病变,都足以影响饮食物的传化,所以说六腑是泻而不藏,以通为用。

脏腑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肮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1.心与小肠:经络相通,互为表里。

心经有热可出现口舌糜烂。

苦心经移热于小肠,则可兼见小便短赤,尿道涩痛等症。

2.肝与胆:胆寄于肝,脏腑相联,经络相通,构成表里。

胆汁来源于肝,若肝的疏泄失常,会影响到胆汁的正常排泄。

反之,胆汁的排泄失常,又会影响到肝。

故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如黄疽、胁痛、口苦、眩晕等。

3.脾与胃:在特性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主升,胃主降。

在生理功能上,胃为水谷之海,主消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

二者燥湿相济,升降协调,胃纳脾化,互相为用,构成了既对立义统一的矛盾运动,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转输的任务。

胃气以下行为顺,胃气和降,则水谷得以下行。

脾气以上行为顺,脾气上升,精微物质得以上输。

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易现呢逆、呕吐等症。

脾气不升,反而下陷,易现久泄、脱肛、子宫下脱等症。

由于脾胃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互相影响,所以在临证时常脾胃并论,在治疗上多脾胃并治。

4.肺与大肠:经络相连,互为表里。

若肺气肃降,则大肠气机得以通畅,以发挥其传导功能。

反之,若大肠保持其传导通畅,则肺气才能清肃下降。

例如:肺气蛮滞,失其肃降之功,可能引起大肠传导阻滞,出现大便秘结。

反之,大肠传导阻滞,又可引起肺肃降失常,出现气短咳喘等。

又如:在治疗上肺有实热,可泻大肠,使热从大肠下泄。

反之,大肠阻滞,又可宣通肺气,以疏利大肠的气机。

5.肾与膀肮:经络相通,互为表里。

在生理上一为水脏,一为水腑,共同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以肾为主)。

肾阳蒸化,使水液下渗膀肮,膀肮又借肾阳的作用,通过自身的功能而排泄小便。

在病理上,肾阳不足,可影响膀肮功能减弱而出现小便频数或遗尿;膀肮湿热,又可影响肾脏而出现腰痛、尿血等。

6.心包与三焦:经络相通,互为表里。

例如,临床上热病中的湿热合邪,稽留三焦,出现胸闷身重,尿少便塘,表示病在气分。

如果未能制止其发展,温热病邪,便由气分入营分,由三焦内陷心包,而出现昏迷、谵语等症。

了解了五脏六腑的功能和彼此联系后,让我们再来谈谈如何养生。

1.养生首先要养心。

养心就是要心胸宽阔,遇事不怒,想得开,放得下,始终保持心情的平和。

对人与事,不要斤斤计较,要对他人多着想。

过喜伤心,过怒伤肝,忧伤脾,悲伤肺,惊恐伤肾,要保持正常的七情。

养心要心静自然,自己达不到的事情,不要去想它,不要妄想,不要过分的追求,要知足者常乐。

当然不是不要追求的目标,而是有目标努了力就可以了,胜不骄,败不燥。

比如你总想比人家过的好,过不好也不能去上吊。

能人背后有能人,追求过高了,一辈子也达不到。

养心要勤用脑。

养心不是什么也不想,脑子不用就痴呆了,要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事物,当然用脑过度也不是养生。

2.养生要养体。

养体重要的是一个动字,动字包括劳动和运动,任何劳动和运动,只要不是过力的,对身体健康都是有益的,这就要求人们要勤于动,不要懒,动则促进气血周流,懒则气血流通缓慢。

体育锻炼是一种锻炼,劳动也是一种锻炼,但不能过力,过力了就会积劳成疾。

当然体育锻炼过力了对身体也会有害的。

人体不断的活动,保证气血的运行畅通周流,才会有健康的身体。

3.养生要合理饮食,保证身体的需求。

人体需要各种物质,不能偏食,不能过饱过饥,人缺少了哪方面的营养对身体也不利,过多供给了营养,造成了体内某物质的堆积对身体也不利。

所以饮食要全面适当。

4.养生要维护身体的健康。

人的身体就象机器一样,要不断的维护和保养,要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有了毛病就要修修,先是预防为主,一旦有了疾病就要抓紧治疗,只有去除了疾病,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5.养生要注重养脾胃和肾。

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源。

肾藏精生髓,是人体生命的精华,肾衰退了,人体就要衰老,脾胃运化是供给人体生命需要的源泉,所以要注意保养脾胃和肾。

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要悉心调理我们的身体,如果身体不舒服,要利用中医学方面的知识,“望,闻,问,切”,找出毛病出在哪里,是哪个器官出了问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健康的体魄作保证,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