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
一、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基本含义
教学内容生活化指的是课堂教学的内容应及时全面地反映社会发展的状态,要适应、包容全体学生灵活主动地发展,有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选择。
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政治课堂生活化、增强政治课堂时效性的关键。
因学生在上课时,对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实施手段等并不了解,也并不感兴趣(这些,也只有教师自己心中才有数),他们关注的,往往是教师呈现给他们的内容,尤其是教师给他们的举例。
诚如有许多人回忆说:当我回忆以前所讲的优秀的思想政治课,在头脑中印象最深的是那些精彩、恰当、浅入深出的典型事例或材料。
多年以后,当别的都被遗忘的时候,那些被加工过的事例或材料连同他们所包含的深刻道理都会深深储存在记忆里。
二、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途径
新课改要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以此要求相适应的途径是:新、近、简。
(一)新:新对旧,即强化时政教育,让课堂极富时代气息
政治学科的特点是关注生活、关注事实、理论联系实际和社会的重点、热点问题紧密相连。
因此,时政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全球化、信
息化的时代,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增加,使各种价值观、政治文化思潮及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交织在一起向学生渗透,市场经济的冲击波也在不断向他们辐射。
教师应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时事政策的教育,随时随地穿插讲解时政要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二)近:近对偏,即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乡土实例和学生身边事例,贴近学生实际
乡土实例是本乡本土的各种事情和现象,它就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学生时常接触,具有易懂、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
它是最生动、最直观的政治教学感性材料,犹如“天然政治博物馆”一般,许多活生生的事物和现象在这个“博物馆”里都可以看到。
在教学中经常对乡土实例进行引用、观察,既能实现教学内容的真实性、时事性,改变课堂教学枯燥、空乏的状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对发展学生智力也有巨大作用。
作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除了从报纸上、网络上寻找供讨论的问题,更应注重着眼于身边事,注重寻找学生身边的“热点”和“焦点”,使讨论的问题来源于学生可感知的社会活动及现实生活,也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寻找案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加强学生真实的感受,这样可以把课堂内外联在一起,把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也有利于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三)简:简对难、繁,即抓住重点,删减现行课程教学内容,简化压缩教材结构
毋庸置疑,课程教学需要及时增加和补充最新科技知识和社会实践成果,但是,有增必有减,只做“加法”不做“减法”,无论如何也不能完成课程改革的艰巨任务。
是增,还是减,关键在于对教学内容的科学选择。
政治课堂,在“加法”上,应增加时政内容、乡土实例或学生身边事例,以让学生有丰富感性认识,最终达到理性认识。
而在减法上,应进一步降低课程学习内容总量,减少知识点,删去那些在社会生活中用处不大、超越学生认知能力、过深过难的学习内容,教学内容的重心,应该是向学生呈现一种整体知识框架,给他们一个全面的知识结构,然后,精选出必须学习掌握的核心知识。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
在新课改中,由于对新理念理解上的差别,广大教师在新课改的实施中难免会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种种误区。
在教学内容生活化上,主要表现在:为让学生喜欢上政治课,不少政治教师在上课之前,搜集了大量事例,尽管学生听得兴高采烈,但事例对相关道理能否非常到位地说明,教师并未深究并给学生深入分析,所以学生在高兴之余,脑袋里并未留下多少痕迹。
另外,为让学生探究讨论,一些老师便将“满堂讲”改为“满堂问”,弄得学生不知所措,不知从何答起,只能泛泛而谈。
此外,一些政治老师总喜欢让学生回去查找资料,写调查报告,政治小论文等等,却缺乏对学生适当指
导,即没有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抽象、提炼。
这样,不仅实现不了资源共享,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不利于直接经验中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学习的最终结果并非在获得直接经验这一层次就停止,而是引导学生把获得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书本知识相结合,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认知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得以提升,情感也在此基础上得以陶冶,态度得以端正,价值观得以正确养成。
然而对于个体而言,时间的有限性、活动空间的有限性决定了他们直接经验在量上的有限性,对于正在发展中的中学生来说,他们的不成熟性也会使他们直接经验的正确性和认识深度受到很大局限。
为此,政治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需精心提炼和利用生活实例。
面对众多事例,不能搞“捡到篮里都是菜”,也不能不分主次,事无巨细地端出事物活动的全过程,而应当根据每节课主题的需要,在众多事例和事物活动的全过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精选出最为典型的事例。
事实选准了,事情可谓是成功了一半,但另一半工作还不能忽略。
具体表述时,不仅要求平实,还应求新颖、求意境、求立体感,让学生备受感染。
有时依靠叙述事实不能充分答意,不能让学生明了事实隐含的意义,这就需要点睛的议论及精巧设问的引导。
四、总结
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是立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
整体性思想;立足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
它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是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开放性教学。
但是,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用生活来取代教育,因为生活具有零散性、直接性、具体性等特点,生活之中还包括各种消极的成分。
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并不否定学科本来的系统性、科学性,而是在其基础上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气息,使学科更具活力。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
唯此,才能使政治课真正成为一门学生喜欢的、可行、可信的道德生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