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心整理)教师课堂用语:反思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思性常用语

1.你觉得这节课,你的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

2.通过研究,你有什么体会?有什么启发?

3.通过分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概括出什么计算法则?推导出什么公式?

4.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学的?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法?

5.谁能给大家提出一个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

6.请你课后到周围找一找,有哪些地方与今天学的知识有关?

7.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其中包含着许多丰富有趣的知识,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到图书馆或通过网络自己去寻找资料,看谁收获最多?

8. 通过探究,你有什么体会?有什么启发?有什么收获?

9. 通过分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0. 你们小组,怎样让学习效率更高一些?这道题,有没有更好的解法?

11. 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其中包含着许多丰富有趣的知识,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到图书馆或通过网络自己去寻找资料,看谁的收获最多。

12.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学的?

13.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新的知识可以用到哪里呢?

14. 想一想:我们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怎么样解答?

15.你觉得你的问题还需要补充哪些?

16.你认为XX的回答还需要补充么,为什么?

17. 同学们,大家想过吗?为什么人民币的面值只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而没有3分、4分、6分、7分呢?

18. 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谁来帮她解决?

19. 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那么还有哪些方法呢?

20.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还知道哪些知识?你买练习本的钱是哪里来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

爱护人民币。)

21. 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22. 为什么车轮都是圆的?车轴又都装在圆心上?

《按比分配》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按比分配》。首先,是我对本节教材内容的分析。

一、说教材

《按比分配》是人教版6年级上册4单元第3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相关知识的应用。教材按问题解决的三个步骤编排,旨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完整过程,尤其是养成审题和反思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典型问题,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通过分析、讨论、归纳等方式,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教学难点是运用分数乘法来解决按比分配。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新知。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问题导入

课件出示问题,通过学生的分析,得出平均分并不总是最合理的分配,从而,揭示教学内容---按比分配。这个环节的设计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新课的展开作了铺垫。

2.新授内容

这一环节我先用多媒体出示稀释瓶,让学生了解浓缩液、稀释液等相关知识,然后提出问题“瓶子上的比表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出示。接着,课件出示例2。按照教材问题解决的三个步骤的编排,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分配的?”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想法,回答问题。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1:4是什么意思?”,教学中,我采用了直观图表示1:4的具体含义。这样,对于学生理解1:4在这表示的是哪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如何进一步表示浓缩液的体积、水的体积与稀释液的体积的关系,有很大的帮助。之后,学生在理解题意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方法,独立进行解答,与同桌交流讨论。最后,总结两种解题方法。

问题解决的最后,让学生选择方法来检验结果的正确性。这里,主要是学生口述方法,完成检验。

3.巩固练习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巩固例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没有比怎么办?谁能找出来?”问题的提出,通过观察、分析,得出三个量的比的解题方法。

4、课堂总结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要认真审题,看清楚是对哪个数量进行分配,是按什么比分配的;如果题目没有直接给出比,我们要先根据题目信息求出比,再按比分配。

5、课外延伸

比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你课后搜集生活中的实例,编一道按比分配的题目,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交流学习。

6、布置作业

教材55-56页第1题,第4题,第7题。

六、说板书设计

按比分配

①归一法②按比分配

七、说教后反思

按比分配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比的知识基础上学习的,而且学生在平时也有一定的体验。所以在新知形成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研究性学习,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凸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本节课教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能力上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都有所得,全面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总之,对教学的设计,我始终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并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八数学广角——优化

教材分析

1.教材由一个生活情境来引出问题,并给出沏茶的各项工序及所需的时间。这些工序有先后顺序,有些顺序可以改变,有些不能改变。如洗茶壶、接水、烧水、沏茶顺序不能改变。但有些事情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比如在烧水的时候可以洗茶杯、找茶叶等,能同时做的事情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这里的方案可以多样化,但最终要实现最优化。教材这里用流程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来表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中找出最优的方案。这里重点要突出优化的实际意义。让学生体会优化的作用。教材通过烙饼问题:怎样烙最省时间让学生体会优化理论。教材给出不同的方案,学生通过计算和讨论,找出最优的方案。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硬币等物品来摆一摆、试一试,记录下结果,通过操作来发现。解决烙三个饼的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扩展到4个、5个……10个,让学生探索奇数个饼和偶数个饼的烙饼方案有什么规律,实际也是一种化归的思想。

2.优化思想也就是运筹思想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开始运用了,比如战国时期的“田忌赛马”就是对策论的应用。对策论是优化的一种,它研究的是竞争的双方采取怎样的策略能战胜对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体育比赛中像乒乓球团体赛时,如何安排选手的上场顺序,就要用到对策论的方法。教材由“田忌赛马”的故事来引入对策论的应用问题,这个故事学生都听过,但并不是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的,这里就是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教材利用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或经典的数学问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由于这些思想方法比较抽象,必须借助一些具体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这些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经典的问题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