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_798_艺术区和深圳大芬艺术村的困惑与出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798"艺术区和深圳大芬艺术村的困惑与出路

背景

2004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深圳考察首届文博会时曾指出,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中心城市三大经济增长点之一。但一个不可否定的事实是,我国文化事业产业化与其他行业相比,至少落后了10年。这种差距在现实中的对比就是,当艺术家遭遇房地产商时,文化艺术的弱势就可能以这样一种形态表现出来:一边是在城市边缘区兴起的来之不易并已初具规模和影响的艺术区面临拆迁,另一边是在房地产商的主导下,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高。在这方面,近年来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城市的艺术区所遭遇的拆迁困惑最有代表性,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串串值得思考的问题。

案例一:“798”艺术区陷入多方利益持久博弈尴尬困境

作为城市CBD建设中不期然出现的一个“另类”,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大山子艺术区原属北京市七星华电集团下辖的798、718等几个工厂的厂区。从2002年初起,由一些艺术家纷纷在此租赁厂房作为工作室或展示空间而慢慢形成了“798”艺术区。美国《纽约时报》曾有报道,将大山子艺术区与美国纽约当代艺术家聚集区苏荷区相提并论,并将其归纳为“798”现象。但由于七星集团担心这个艺术区一旦真正形成,会让自己失去所有权,开始与这一群体产生矛盾。此后,一些房地产则表示要在此地开发地产项目。直至2004年8、9月份,在北京市有关人大代表向该市人大递交了保留大山子艺术区的提案建议下,市政府有关领导才表态保留大山子艺术区,并形成了市政府纪要文件。

困惑:保留大山子艺术区的最终决策将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虽然在北京市政府有关领导的表态下,大山子艺术区得以保留,但据知情人士透露,保留大山子艺术区的最终决策的产生仍要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大、媒体、国际影响力、物权所有者七星集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都将展开一场博弈。对于北京市政府来讲,具体的难度在于平衡,这种平衡包括业主七星集团的利益、集团约5000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压力、国际国内舆论对艺术区的生源力量以及艺术家从事文化艺术产业的权利。而对于朝阳区政府来讲,作为具体负责实际工作的部门,他们的压力主要来自实际操作。

案例二:大芬艺术村模式受到中央领导肯定

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的大芬艺术村在20世纪80年代末还只是一个人均收入不足200元的偏僻贫困小自然村。大芬村兴起于1989年,当时香港一画商到该村租房招募学生临摹油画,以完成外商订单,由此开创了这个贫困小村走向油画生产、收购、集中外销一条龙体系的艺术村之路,变成了世界闻名的油画商品制造基地,年创造产值过亿元。据悉,美国市场上的“行画”(复制品)70%来自中国,其中80%产自大芬村。在不久前召开的深圳首届文博会期间,深圳大芬村不仅挂牌了“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4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而且吸引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等中央领导专程进村视察。

困惑:大芬油画村存在侵权问题

作为深圳龙岗区布吉街道的一个面积4平方公里的村民小组,大芬通过专业化的分工,流水线式的生产,造就了一个油画产业的品牌,创造

了一个村庄经济发展的奇迹。但《人民日报》2004年12月14日载文指出,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奇迹背后,大芬也有不能承受之重,即为大芬带来滚滚名利的行画,为村庄经济带来了版权问题的困惑。如何解决侵权之惑,地方政府应尽快拿出方案。

案例三:广州小谷围艺术村拆迁让位大学城

作为岭南画派的重要创作基地,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及新造镇的小谷围艺术村始建于1994年,该村占地100多亩,坐落着90多座风格各异、造型独特的别墅,居住着一批油画家、国画家、版画家、雕塑家或高级设计师。由于村中经常举办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会,每年会举行多次艺术节,交流创作心得、品评艺术佳作等而名声远播海内外。被业内称为中国的“巴比松”(法国郊区的一个艺术村,巴黎文化的象征)。2002年初,广州市规划局公布《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按照规划,广州大学城将建设在番禺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规划范围约43.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35~40万人,建成后广州大学城将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学城。在整体规划中,小谷围艺术村被划定为广州大学城的文化共享区。2003年,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下文要求拆迁小谷围艺术村。此后,艺术村约60位业主共同委托律师向广州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以拆迁依据不足等为由,请求停止对小谷围艺术村等三个小区的拆迁行为,有业主代表还向国家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国务院等部门递交有关信访材料,但2004年3月,广州市人民政府的行政复议决定书仍维持拆迁决定。2004年6月,小谷围艺术村完成拆迁工作。

思考:大学城建设与艺术村留存能否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

小谷围艺术村最终让位于广州大学城,这完全可以看作是城市文化艺术对广东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促进地方教育跨越式

发展的一大贡献与牺牲。此前,有关人士曾认为,如果当时广州大学城在规划时就把小谷围艺术村的艺术价值充分考虑,小谷围艺术村是可能得以保留下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发展教育事业,还是促进城市艺术文化,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也并不是找不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关键在于如何优化整合与配置资源。

案例四:苏州河畔大仓库艺术区得以保留

在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上海苏州河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让苏州河水逐渐变清,一批独具慧眼的艺术家开始在河边空置的旧厂房、旧仓库

里“安营扎寨”,上海苏州河畔由此形成了一个类似于美国纽约苏荷区(SOHO)的艺术家群落。随后,苏州河两岸的商品房价格上涨,许多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对一幢闲置已久的旧厂房、旧仓库进行房地产开发,致使艺术家群落的空间越来越为狭小,商业开发已对该地区艺术创作发展空间产生负面影响。为此,一些艺术界人士向上海市政府提出建议,要求将苏州河畔的30座仓库改建为8个大型的文化艺术中心,专门展示音乐、流行时尚、建筑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经过多方努力,上海市政府终于保留了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老式建筑。

思考:能否在商业与艺术文化之间构建一个缓冲区?

在商业与艺术的这场博弈之中,上海苏州河畔大仓库艺术区得以保留,关键得益于地方政府对城市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重视。上海市政府的决定告诉我们,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城市文明的多样性,需要城市政府在商业利益与文化艺术之间构建一个缓冲区,在这个缓冲区中,一方面要保留具有特殊意义的传统建筑与人文艺术,另一方面仍要借助商业的力量让传统建筑与人文艺术保持其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