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各国经济概况史地理--东亚雁阵模式式微原因新析及启示
!""#年$月!"#$%&’()*#+$)*),-特区经济%#$摘要:经济全球化时代,维系“雁阵模式”运行的宏观背景条件正在丧失,“雁阵模式”开始走向终结。
日本经济的“制度疲劳”、“四小龙”的兴起、中国的崛起以及亚洲金融危机只是“雁阵模式”式微的表层原因,其真正原因是经济全球化及其机制的作用&即全球信息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的发展、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的兴起,成为“雁阵模式”终结的力量。
“雁阵模式”的终结对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雁阵模式”;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011-2/234-,5652(,5*431,*013,-+2(,-76+28/9-2/94:*42/);04-03,4/*,4/4/6*01;459622)154/18<329152<1+,*42/,+152)4/6,,/9*01;459622)154/18<32915)*,+*)*01*+1/91/9)=>01)?)*13(14/6;1,+?4/*01@,<,/1)11-2/23?,“A28+?28/69+,62/)”+4)4/6,B04/,6+2;4/68<)8991/5?,);155,)*01’)4,/C4/,/-1-+4)4)2/5?,+1*01)8+C,-15,?1++1,)2/);04-0*01;459622)154/18<3291591-54/4/6=>01+1,5+1,)2/2C *01;459622)154/18<3291591-54/4/64)*01C8/-*42/2C 1-2/234-652(,54D,*42/,/94*)31-0,/4)3&/,315?*01652(,54/C2+3,*42/,*01;2+591-2/234-4/*16+,:*42/,385*4/,*42/,5-2+<2+,*42/E )91F152<31/*,*017/2;519611-2/23?1:31+64/64/*01;2+59)-2<1,;04-0(1-231*01)*+1/6*02C -,8)4/6*01;459622)154/18<32915624/6*2*011/9=>01;459622)154/18<32915624/6*2*011/94),/43<2+*,/*51))2/+251C2+*014/98)*+4,5+1)*+8-*8+4/6,/92<*4:34D,*42/2C B04/,=G1?;2+9)&>01;459622)154/18<32915;./98)*+?)*+8-*8+1;H:-2/234-,5652(,54D,*42/;I85*4/,*42/,5-2+<2+,*42/(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宜昌JJK""!)!罗丽娜东亚“雁阵模式”式微原因新析及启示一、“雁阵模式”及其内在运行机制“雁阵模式”是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世纪K"年代提出的一种产业发展理论。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近几十年来,东亚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其经济发展模式备受瞩目。
东亚地区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区,这些地区均在国内配套政策及外部环境的支持下,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
众多国家都希望效仿东亚地区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是,快速发展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
1. 东亚地区回顾在东亚地区,政府在经济上采取了很多有利于企业和产业发展的政策。
这些政策往往涵盖了税收、劳动力、规划、财政等多方面。
举例来说,在税收方面,多个国家都实行了低的公司所得税以吸引投资。
在劳动力方面,中国大陆及东南亚地区普遍工资较低,以及中国大陆的劳动力数量很多,这些都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创造了有利条件。
另外,在外部环境中,东亚地区的科技和文化程度也都很高。
和其他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东亚地区有着更快的学习和采用世界各地的技术和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1979年至1999年之间,中国知识产权(IP)执法的改进,科技创新和运动的发展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创造了有利的商业环境。
此外,中日韩等地区的文化交流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推动力。
虽然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经历了起伏与繁荣,但大体趋势仍是向着长期稳健增长的方向发展。
在过去几十年中,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持续高速增长,但这种经济增长是否可持续值得深入探讨。
2.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广为关注的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也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议题。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在保证当前世代需要的基础上,不危及未来世代的需要。
而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取得平衡。
在近些年的几次国际会议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主流议题。
例如,乌迪阿那与日本渔业部共同承办的国际会议提出了“岛国之间的可持续发展”。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讨论如何实现各岛国之间的互利合作,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各个国家,可持续发展也非常重要。
中国政府在2013年颁布了《生态文明建设纲要》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文件。
国内外典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实践与启示
■现 代管 理科 学
■2 1 0 2年 第 9 期
国 内夕 典 型 区域 发展模 式 的 实践 与启示 卜
● 蔡 武 程小 军
摘要: 经过 3 多年的高速增长, 0 中国经济发展 已经进入 中等收入国家行 列。在新发展阶段 , 如何调整现有的粗放型 发展模式, 保证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促使 中国由中等收入国家转变为发达 国家, 避免落入中等国家陷阱意义重大。 基
会 公 平 的统 一 , 东欧 国家 的休 克 疗 法 , 度 的非 平 衡 发展 速 发展 。 印 人均 国 民收入进 入 中等 收入 国家 行列 。 而 , 然 主要 等 为其 他发 展 中 国家模 式 的选 择提 供 了有 益启 示 。其 中 . 东亚 和拉 美 两 种 发展 模 式 在发 展 中 国家 最 具有 典 型 的代 拉 美 国家在 工 业化 水平 达 到 一定 的程 度 后 , 劳动 密集 型 其 产业并 没有 向发展水 平 较 低 的拉 美 国家 转移 . 是直 接 承 而
身于 国际视野 与 国 内实践 . 国 内外典 型 发展 模式 的 分析 从
区内产业 结构 趋 同 , 最终 导致 ” 亚神 话” 东 的破灭 。不过 。 东
还 是具有 深刻 意 义的
要素 来 分析 区域 发 展 的动 因和 路 径 . 揭示 发 展 规 律 , 置 亚 模式 特 别 是其 中 的 区域 产 业 分工 与转 移 机制 对 于 中 国 并 比较 巾寻 求引 导和 优化 不 同区域 发展 道 路 的合适 模式 。
亚地 区 出 现 的 区域性 经 济 高 速 持续 增 长 和 社 会快 速 发 展 的现象 及其 运 行方 式 它代 源 于 战后 的 日本 . 后来 发展 到 国和 中 国大陆 也在 上世 纪 8 O年代 以来 陆续 践行 了与之 类 存度 过 大 . 外 负 债 率 普 遍较 高 , 济 对外 依 赖性 和 脆 弱 对 经 性增 大 . 剧 了经济 波 动 。 由于在 经济 快速 发 展 中经济 社 加 特别 是忽 视 了财 富分 配 的调 整 与社 会进 步 目标 . 展成 果 发
论东亚发展模式及其当代意义
论东亚发展模式及其当代意义东亚是世界上尤其是亚洲的一个发展成熟的区域和地域,它的成功发展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高度的认可。
这个区域的经验是独特的,因为它已经取得了在其他地区需要更为漫长的时间才能取得的成功。
因此,东亚模式的学习和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国际价值。
本文将介绍东亚发展模式及其当代意义。
一、什么是东亚发展模式东亚发展模式最初的实践,主要是在日本和韩国两个地方展开的,后来在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借鉴下同样奏效。
它主要将市场和国家两种力量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
这种模式在市场和国家两种力量共同合作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东亚发展模式的三个要素1. 政府的积极干预东亚国家的政府积极介入经济的同时也利用了市场机制。
政府通过对经济进行有效的调控与管理,来使市场发挥好经济的功能。
政府在工业政策、金融政策、外贸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2. 科技创新东亚国家注重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
这些国家发展出了不同的创新模式:日本重视大学研究和大型企业内部研究,韩国重视小企业和新兴产业,中国重视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进行自主研发。
3. 建设人力资源从经济体制上来说,东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建设和培养。
早期,日韩中国大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非常重视。
此外,东亚国家也致力于提高工人和农民的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东亚发展模式的当代意义1. 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发展的学习和借鉴东亚国家的发展模式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和学习的范本。
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在学习和借鉴东亚国家的发展模式之后进行的。
2. 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东亚国家高度重视国际贸易的发展。
这从根本上推动了这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的增长。
由于优质的产品和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东亚国家之间的贸易比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更为稳定。
这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3. 加强了地区的合作读者们都知道,东亚的综合实力非常强,是世界上最大的地区之一,拥有着庞大而活跃的人口和多样化的经济模式。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东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世界上最快的增长阶段之一。
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这个地区的GDP年均增长率超过了7%。
到21世纪初,东亚地区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引擎之一。
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东亚地区也遭遇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东亚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事件对该地区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
另外,由于贸易摩擦、政治争端等原因,东亚地区的经济一直呈现断断续续的状态。
在这个背景下,人们开始思考,东亚地区为何能够以如此快速的速度发展?它们采用了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将就此对东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
第一篇章:东亚经济模式简介东亚地区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采用了适宜的经济发展模式。
东亚国家通常采取了类似的经济模式,这种模式被称为东亚经济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特别注重外向型经济和出口导向的生产方式。
东亚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所采用的模式,一般被称为“输出导向型经济模式”。
该模式的核心在于以出口为导向,不断扩大外贸规模,通过外贸的逐步扩大,不断增加自己的经济实力,逐步提升国民生活水平。
此外,该模式还注重人力和资本的积累,支持国家创新发展。
第二篇章:东亚经济模式的呈现东亚地区采用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一些清晰的特征。
它们主要是:1. 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
东亚地区一直注重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在教育和培训方面进行大量的投资,以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技能。
这不仅伴随着劳动力的发展,也有利于支持企业技术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 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发展。
东亚国家是制造业的主要生产国和制造商之一,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以制造业为核心、以出口导向为主、以市场反馈为手段的宏观战略被视为是针对传统的产业结构和扭曲的市场变化下制造业需要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3. 稳健的货币和财政政策。
东亚国家一直以来以稳定的国内货币和财政政策为基础,保障了经济增长和成功地应对了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
东亚模式
摘要:二战后,东亚国家和地区在短短的30余年间创造的东亚奇迹被誉为东亚模式,东亚模式以其自身固有的特征成就了“亚洲四小龙”,但东亚模式自身亦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中,形成了集竞争、学习和创新于一身的“中国模式”。但“中国模式”的进一步完善还需汲取东亚模式的合理内核,拼弃其消极方面,这是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理性选择。
最近几年经济学界不断有人在讨论经济增长的“中国模式”,不知道未来还没有下文,但愿有,但愿她的持续性没有折扣。不过,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为主体所开创的、近年来在新兴经济体印度逐渐得到印证的“东亚模式”(East Asian Model,EAM),似乎依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当然,虽然对两种“模式”的优劣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我们也可以做些对比。根据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华裔教授黄亚生(哈佛大学文学学士和哈佛大学政府学博士)的总结,“东亚模式”以下几大特征:
(二)东亚模式的缺陷
东亚模式与“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紧密相关,它的历史成就客观存在,但东亚模式自身也有其难以克服的缺陷:
1、“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赶超模式。为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目标,不少国家政策上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规模的扩张,而忽视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协调发展;重视物质的增长,而忽视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东亚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局限性分析
(一)东亚模式的基本特征
东亚模式的特征可有不同的表述,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经济上,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适度干预,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有机结合,倡导“经济立国”,通过实施出口导向型的外向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
2、在政治上,实行集权主义和精英治国。严厉的压制性体制成功地维持了一种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训练有素的技术精英则可以保证决策的合理化和科学化,获得经济增长。
另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有何不同?
另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有何不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世界范围的经济发展环境。
尤其是我们周围像日本、韩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其经济发展同时也吸引了广大群众的关注。
那么,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中国有何不同呢?在本文中,我们将会介绍3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分析它们与中国的异同点。
一、日本的“东亚模式”日本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实力异常强大。
而且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制造业著称于世界。
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也被称为“东亚模式”,其核心便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和国家干预相结合。
总体上看,日本这一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化的支持:高度关注制造业和工业化进程,国家通过大力集中资源发展成熟的工业链条,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2、系统化的国家干预:政府部门可通过诸如中央银行、广义财政、政府间合作等方式,保障全社会的利益,并支持制造业、创新和技术进步,形成稳健的市场经济的基础。
3、长期积累的管理模式:日本企业文化相对严格,员工忠诚度高,管理模式上更为人性化,具有长期可持续性。
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国有企业和进一步市场化的转型相比,日本的发展得益于其长久以来坚韧不拔的基于制造业的经济增长。
二、美国的强劲市场经济美国是另一个极富魅力的经济体。
在美国,市场经济是非常强劲的,公司和企业几乎是完全由市场决定其发展。
美国的经济和商业环境促进了企业家精神和消费文化。
在这个经济体系中,政府的角色非常小,并且市场本身几乎完全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而美国的发展模式基本分为以下几个特点:1、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企业呈现出充分的竞争状态,加上美国政府庞大的市场、稳健的财政体系、灵活的劳动力市场,使得市场体系非常健康。
2、强大的金融体系:美国是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机构可以持续负债和为企业提供资金。
这促进了创新和技术进步,成为美国经济活跃的关键。
3、创业精神和消费文化:美国的社会文化鼓励创业和创新,并且有着强烈的消费文化。
[讲解]从东亚经济模式的特点看
从东亚经济模式的特点看,主要有:1、较早地实行了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外向型经济战略和政策。
由于东亚国家资源和市埸均有限,都采取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方式。
2、政府较强的干预。
建立了行政引导市埸调节相结合的市埸经济体制。
(香港除外)3、东亚地区经济呈互补性梯级发展,联系紧密,即“雁行模式”。
地区内部贸易比重较大。
拉美发展模式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启示:2000年以来,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同期,伴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涌入中国,一些重点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开始被跨国公司所控制,这种情形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拉美国家情况类似。
由此,理论界和工商界有人认为中国可能陷入“技术依赖”困境。
有关专家分析了拉美发展模式不同阶段的增长驱动及其“技术依赖”形成原因,提出了若干针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启示。
一、拉美发展模式的演化拉美发展模式演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但其资源驱动型增长的本质始终没有改变。
1. 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
19世纪初的独立战争结束后,拉美国家普遍接受了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
该模式是典型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
拉美地大物博,以出口初级产品来换取外汇收入是天经地义的。
就内部因素而言,以下措施无疑是促使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加速运转的主要因素。
第一,来自欧洲等地的大量移民为初级产品生产提供了大量劳动力;第二,除了新开垦的土地以外,教会和印地安人拥有的大片土地也被用来种植农产品;第三,政府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第四,大量外国资本进入了拉美的初级产品生产部门;第五,科技的进步使初级产品部门受益匪浅。
2. 进口替代型发展模式。
二战爆发后,由于欧洲国家忙于战事而减少了工业制成品的生产,且战争影响了洲际运输线,拉美国家难以用充足的硬通货进口工业制成品。
这一状况使得拉美国家发展本国工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显得更为突出。
因此,如果说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促使拉美国家认识到了采纳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的必要性,那么二战的爆发则强化了拉美国家追求这一模式的决心。
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经验分享
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经验分享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维持社会稳定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目标。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涌现出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验。
本文将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经验分享,探讨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东亚四小龙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经验分享东亚四小龙是指韩国、台湾、新加坡和香港,它们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成为了经济奇迹的代表。
这四个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采取了出口导向的战略,通过出口刺激经济增长,并吸引外国投资。
这一模式在短期内迅速提升了经济表现,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对外依赖性过高和环境污染等。
二、德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经验分享德国以其制造业的发展而闻名于世。
德国的成功在于强调技术创新、质量导向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德国制造业一直以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赢得全球市场,这为德国提供了稳定的经济增长和良好的就业状况。
然而,德国的模式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创新不足等挑战。
三、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经验分享美国以其创新能力和市场机制而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导者。
美国的发展模式注重科技创新、创业精神和市场竞争。
美国拥有全球最顶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这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同时,美国鼓励创业,并为创业者提供了宽松的法规环境和风险投资。
然而,美国的经济发展也存在着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问题。
四、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经验分享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市场调节的结合。
中国通过引进外资、发展制造业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注重培育本土创新能力,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还通过扶贫政策和城乡发展的协调来缩小贫富差距。
然而,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社会不平等等问题。
五、云南省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经验分享云南省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探索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云南省通过发展观光旅游、打造特色农产品和发展生态农业等方式,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从“东亚模式”到“中国模式”——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对中国发展的意义
从“东亚模式”到“中国模式”——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对中国发展的意义近年来,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中国以其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中国的崛起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中国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国可以从东亚模式中吸取经验,并形成自己独特的中国模式。
东亚模式是指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台湾、韩国、新加坡和香港)在20世纪的发展经验。
它们以高度依赖出口、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教育和技术创新等为特点,经济发展迅速,一度成为全球经济的焦点。
这些国家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有着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首先,中国可以借鉴东亚模式中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都非常注重教育,并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提供了良好的教育体系。
中国可以通过加强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以推动经济的创新转型。
其次,中国可以学习东亚模式中的技术创新能力。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断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并加以改进和创新。
中国应当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中国可以学习东亚模式中对劳工和社会保障的关注。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都高度重视劳工的权益和福利保障,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应加强劳动力市场的法制化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劳动者的福利待遇,提高劳动力的稳定性和获得感,进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最后,中国可以借鉴东亚模式中的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东亚地区的发展一度以高度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然而,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积极采取环保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
中国应当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之,东亚模式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从“东亚模式”到“中国模式”——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对中国发展的意义
从“东亚模式”到“中国模式”——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对中国发展的意义摘要:通过分析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发展模式和中外对比,结合世界上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立足中国现实国情,探讨研究中国今后发展的方向。
比较“东亚模式”与“中国模式”之异同,阐述和思考“中国模式”以及中国发展的未来。
最后强调文化和教育对于中国崛起与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东亚模式;大国崛起;社会市场经济;理性政府;科教强国;兼容并蓄20世纪是一个风起云涌的世纪。
世界的重心也随着这波澜壮阔的画卷的展开,而悄然改变着。
进入20世纪后半期,随着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兴起,更因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大步跃进,以及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向东亚的转移,无怪有人高呼:“亚洲时代即将来临!”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凭借其特有的发展模式,在不同时期里领一时之风骚,获得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进而提高了区域竞争力,成为20世纪发展模式的典范。
很显然因为国情以及国家目标的不同,我们不能生搬硬套,“拿来主义”般地直接套用别国模式。
但是全面了解这些模式,剖析其成功和不足,无疑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索“中国模式”的发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东亚模式”的内涵及基本特点,以及从宏观上分析大国崛起的基本规律,然后从经济模式、政治体制、教育与文化几个方面比较中国与上述东亚国家,进而探究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
一、“东亚模式”面对日本、“亚洲四小龙”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在战后取得的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人们将东亚的现代化进程总结为“东亚模式”。
尽管东亚模式极大地繁荣了上述国家的经济,然而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重创了上述东亚和东南亚的亚洲经济大国,使得一些经济学家对于东亚模式有了更多的质疑。
因此对于如何看待东亚模式,我们需进一步认真思考。
那么,什么是“东亚模式”呢?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东亚模式”的解释是观点不一的。
主要的观点有:1、它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指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战略或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东亚经济崛起及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东亚经济崛起及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作者:崔莉旋来源:《商业文化》2020年第17期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基本特点上世纪 90 年代形成了当今世界的现代世界经济格局。
其中包括,处于领先主导地位的美国;在国际事情中影响力逐渐明显的欧洲联盟;在东亚事务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日本;多极化的世界经济格局形成中等成为世界经济格局的基本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多数国家遭受战争之苦,美国在二战后一跃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世界格局逐渐向单极化格局发展。
东亚经济的界限在于东南亚和港台地区的经济,其发展呈现一个显著变化,就是日本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急剧下降,相对的,中国经济迅速崛起。
相比之下,包括能源、矿产和森林在内的自然资源,中国近年来大规模从亚太地区进口这些资源,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许多国家的就业机会增加和经济增长。
新的世界经济格局是否确定,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中间将有更长的过渡期。
但是,多极化一定是未来经济格局的趋势。
且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东亚经济合作不能仅依由市场和机构驱动,中国是东亚的大国之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并持续快速增长,有很多成功因素值得讨论,首先,东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驱动,广阔的后发市场成为东亚经济的基础,也为东亚合作提供了平台和空间,区域间的合作凝聚力日益明显,东亚经济增长速度也不容小觑,现代以来,东亚区域市场逐渐形成分工,紧跟资本主义大国脚步,农业社会逐渐转型。
其次,东亚经济合作的制度日趋完善,中国在东亚经济制度下了不少功夫,取得较显著作用,中国为东亚经济格局的稳步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东亚经济格局的形成。
当前,区域一体化浪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加速趋势。
其中,东亚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来看,东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创造了引起世界关注的“东亚奇迹”,而且逐渐确立了其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地位,在此过程中,东亚内部的工业循环机制已经逐步形成和发展,从而为东亚地区提供了一个“机会”。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东亚是世界范围内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东亚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了一些特殊的发展模式。
这些模式可以为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从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东亚经济发展模式。
社会文化东亚社会具有品质好、劳动力集中度高、道德教育传统严谨等诸多特点。
在家庭、学校、企业等各种组织中,这种传统道德教育成为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
同时东亚教育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层次和素质,特别是在技术和管理方面。
这种社会文化的特点是东亚地区迅速发展的基础之一。
政治制度东亚国家之所以迅速发展,得益于他们的政治制度。
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具有稳定性、合法性和高效性,能够使政府在管理经济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此外,东亚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非常明显,通过一系列政府政策,使市场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东亚经济发展拥有自己明显的特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内,这些国家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经济强国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表现出了稳定的态势,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主要的经济体,如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都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
他们的适应性、实力和较高的工作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竞争力东亚经济体的竞争力是其快速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背景下,东亚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不断加强。
过去,日本是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但近年来中国、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也加入到了这场竞争中来。
东亚地区的经济竞争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竞争之一。
尾声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对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启示非常庞大。
东亚国家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得益于他们自身优质的社会文化、高效的政治制度和强大的经济体。
这些元素共同造就了一个稳定、高效、包容和成熟的经济发展环境。
随着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东亚经济发展模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模式
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模式亚太地区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合作和发展区域之一,这一地区的经济合作模式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快速发展和深刻变革。
本文将探讨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模式,并分析其原因和对该地区的影响。
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的亚洲四小龙(台湾、韩国、新加坡和香港)的经济快速增长。
这些国家在制造业和出口贸易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吸引了来自其他国家的投资和技术转移。
这种经济合作模式被称为东亚模式,强调国家主导的发展,重视出口导向和技术创新,并通过政府干预和产业政策来推动经济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模式逐渐向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东南亚国家开始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建立了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并实施了自由贸易协定。
这种地区一体化的经济合作模式被称为东盟模式,通过减少贸易壁垒和促进经济互联互通,加强了亚太地区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21世纪初的亚太地区经济合作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首先,中国的崛起为亚太地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并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
其次,亚太地区的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崭露头角。
印度、印尼、越南等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快速经济增长,并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参与者。
这些国家的迅速发展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带来了更大的潜力和机遇。
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模式还受到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
在全球化和经济自由化的推动下,亚太地区各国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他们通过构建多边贸易体系和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来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例如,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旨在促进亚太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和发展,通过非正式的对话和合作机制,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
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模式的成功得益于一系列因素的相互作用。
2007年04月自考00141发展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发展经济学试卷(课程代码0014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鼓吹自由市场经济力量的作用,倡导国家实现私有化、非计划化和减少政府干预的理论属于发展经济学的( C)A.第一阶段的理论B.第二阶段的理论C.第三阶段的理论D.第四阶段的理论2.罗斯托的线性阶段经济发展理论认为:经济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是( B)A.为社会起飞创造条件阶段B.起飞阶段C.向成熟推进阶段D.大规模消费阶段3.发展中国家人口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D)A.实现计划生育,降低死亡率B.实现计划生育,提高出生率C.鼓励家庭生育,降低死亡率D.实现计划生育,少生优育4.根据索罗增长模型,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人口增长越快,( A)A.人均收入增长越慢B.人均收入增长越快C.人均资本增长越快D.人均消费增长越快5.发展中国家的妇女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不仅增加了她们的就业机会,提高她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率,而且( A)A.增加了她们的劳动报酬B.降低了抚养孩子的机会成本C.提高了家庭的社会地位D.降低了男人在家庭中的地位6.平均来说,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 B)A.一生的总收入越低B.一生的总收入越高C.工资水平越低D.就业的可能性越低7.中国城乡综合就业发展战略是( C)A.大力发展城市工业B.大力发展农村经济C.加强城乡协调发展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8.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度一般( A )A.快于工业化的速度B.慢于工业化的速度C.等于工业化的速度D.等于经济增长速度9.在储蓄决定因素的分析中,提出绝对收入假说的经济学家是( A)A.凯恩斯B.希克斯C.弗里德曼D.卡尔多10.国内私人储蓄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私人储蓄;另一个是( D)A.跨国公司直接投资B.官方储蓄C.银行贷款D.公司储蓄11.阶级收入假说认为社会储蓄由两部分构成,即( C )A.私人储蓄和公共储蓄B.国内储蓄和国外储蓄C.工人储蓄和资本家储蓄D.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12.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通过直接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改造本国生产技术条件,从而加速经济发展的现象叫做( C)A.先发优势B.先发劣势C.后发优势D.后发劣势13.造纸厂向附近河流排放污水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经济学通常把它称为( A )A.负外部效应B.正外部效应C.规模效应D.互补性14.发展中国家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是( B)A.直接税B.间接税C.关税D.所得税15.在发展中国家,增值税税率最高不宜..超过( B)A.5%B.20%C.30%D.50%16.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的主要问题之一是( D)A.教育方面的开支过大B.经常性支出过小C.军费开支过小D.经常性支出过大17.如果货币市场的利率为6%,通货膨胀率为3%,则实际利率为( A)A.3%B.6%C.9%D.18%18.“绿色革命”就是指在农村( C)A.扩大耕地面积B.扩大森林覆盖面积C.推广优良品种D.推广农药化肥的使用技术19.进口替代战略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是( A)A.较高的进口关税税率B.较高的出口关税税率C.较低的出口关税税率D.低估本币币值20.最早提出“幼稚工业论”的经济学家是( B)A.李嘉图B.李斯特C.巴斯泰布尔D.肯普21.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发展中国家应该出口( C )A.土地密集型产品B.资本密集型产品C.劳动密集型产品D.技术密集型产品22.解决发展中国家“两缺口”的最有效办法是( D)A.扩大对外商品出口B.扩大商品进口C.增加对外投资D.引进外资23.发展中国家资本外逃的主要原因是( B)A.国际市场的利率大幅上升B.国内潜在的金融风险加大C.预期本币升值D.经济增长过快24.外国私人直接投资主要是由跨国公司进行的,它指的是外国私人投资者对( B) A.股票的投资B.实物资本的投资C.债券的投资D.互助基金的投资25.巴拉萨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高形式是( D)A.自由贸易区B.关税同盟C.共同市场D.经济联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 分)26.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特点表现为( ABD)A.人口的出生率高B.人口年龄结构年轻C.人口老年化D.人口惯性增长E.人口增长率迅速下降27.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有( BCE)A.生儿育女B.教育培训C.医疗保健D.人际交往E.国内外迁移28.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认为,乡—城人口迁移的规模取决于( ABE )A.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差异B.城市和农村的失业率C.城市和农村的空间距离D.城市和农村的人口相对密度E.城市和农村的预期收入差距29.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的基本步骤包括( BDE )A.增加收入B.增加实际储蓄数量C.增加金融机构数量D.通过金融机构聚集资金E.实施投资行为30.金融自由化是指放松对金融部门的管制,具体包括( ABCDE)A.国有金融机构的私有化B.消除外国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准入限制C.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D.取消官方利率,让市场决定利率E.实行货币自由兑换,允许资本跨境自由流动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人口过渡:人口过渡(或转型)是指人口的增长首先由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向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转变,再向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转变的过程。
关于拉美和东亚发展模式比较的几点思考
关于拉美和东亚发展模式比较的几点思考拉美和东亚两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在战后几十年的发展中,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多已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地区)的水平。
但是二者经历的发展过程和形成的发展模式则有很大差异。
将二者进行比较,可以从中得到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以资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
一、两种迥然不同的发展模式从战后时期看,大多数东亚国家(地区)实行的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
它们虽一般都经历过若干年(大约六七年到十年左右)的进口替代发展期,但到60年代后半期基本上已转入出口导向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首先在日本取得成功,然后亚洲“四小龙”以及东盟国家先后加以模仿,在东亚形成了发展阶梯不同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的经济群体。
印度支那国家(如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由于战争、政局动荡或其他原因,经济发展较慢,尚未显现出比较成熟的发展模式。
但它们近期的经济调整正朝这个方向靠拢。
人们通常说的东亚模式国家或地区,常常是指日本、“四小龙”和尚未扩大以前的东盟国家。
它们有许多相似的特点。
中国和越南原来是计划经济模式。
现在正处于转型期。
所谓转型期,主要是指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期。
应该说,这两个国家至今还不属于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的国家。
展望未来,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完全转入出口导向经济模式是否适合其国情也还值得研究。
人们在谈论东亚经济奇迹时,一般都把中国自80年代以来的高速发展和越南90年代的发展包含在内;而在谈论东亚模式时,则又往往将中国和越南区别开来。
当然,人们也注意到这两个国家在其经济调整改革过程中,充分吸取了东亚其他国家有益的发展经验。
目前这两国的经济是东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研究东亚发展模式及其演变时,必然会注意到这两个国家的发展和改革趋势。
拉美大多数国家实行的则是典型的进口替代发展模式。
它们从三四十年代起,在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下,少数国家率先推行进口替代发展政策。
战后,在拉美经委会的经济思想影响下,进口替代发展战略为拉美主要国家所接受和推行,逐渐形成了进口替代的发展模式。
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陶训健1(中共和县县委党校安徽和县238200)摘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和台湾省为代表的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创造了“东亚奇迹”,成为发展中国家腾飞的典型。
当然,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成功的教训,我国作为转型中的发展中大国,应从中获得启示。
关键词:出口导向产业调整儒家文化雁行模式东亚模式金融安全一、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20世纪60年代初,亚洲开始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以“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和台湾省为代表的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资源贫乏、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的特点,实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腾飞。
20世纪60年代其经济增长率为9%,70年代为9 .1%,80年代虽有所下降,但仍达到6.3%,到了20世纪末,虽经历金融危机,“四小龙”仍具有勃勃生机和活力,其许多经济指标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如1998年,新加坡人均GNP达到了30060美元,香港为23670美元,台湾为12040美元,韩国为7970美元。
“四小龙”的巨大成就,开辟了一条有别于欧美老牌工业化国家的成功之路,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的典型,世界银行1993年出版的《东亚奇迹》进行了高度肯定。
二、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成功的原因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经济长期、稳定、高速的增长,原因是多方面的。
这里既有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一般因素,也有它们所具有的特殊因素。
国内外学者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亚洲经济高速发展的因素进行研究,陆续提出了“战略论”、“政策论”、“体制论”、“文化论”等不同的解释。
综合各种观点,笔者认为,亚洲经济高速发展是一系列因素构成有机系统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一)特定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机遇。
第一,20世纪60—90年代,在东西方冷战的夹缝中,东亚地区相对和平,在美国的核保护伞下,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可以集中力量发展经济。
东亚经济模式
政府对经济强有力的干预和调节
• ●容易导致决策失误,与成熟的市埸机制相矛盾,严重阻 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 ●容易使政企和银企间关系过密,导致企业对政府的过度 依赖 • ●不利公平竟争
• ●制约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 ●极易造成大量坏账和滋生腐败现象。
缺乏资本市场调控与监管
• ●举债太多,大大超过了警戒线,且又以短期债务为主的 状况使东亚国家在经济困难时期要面临严重的金融危机
• ●债款大多被用于做高风险的股票、房地产投资
• ●政府在金融体系尚未完善的条件时,就过早地开放了国
内金融市场,到了东亚国家在面对激烈的国家竞争时反映
迟钝。
产业结构不合理
• ●东亚精神中重群体、轻个人的倾向性对提高科技创新能 力以及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局限的作用
• ●多元模式的重复发展现象严重化的程度已经大大超过了 经济体制的承受能力,从而出现了资源利用不合理、群体
韩国金融危机 原因
韩国金融危机 措施
• 金融改革 • 对许多大企业进行限期整顿 • 韩国政府向IMF申请了583亿美元的紧急贷款援助
韩国金融危机 影响
1.经济:韩国进入低利率时代;对外资依赖程度增加。 2.企业:银行业不再是安全地带;风险企业成为新宠。 3.就业:普及工资年薪制与雇用合同制;就业压力巨大。 4.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人们心理更不安定。 5.文化:文化产业日益兴旺。电影与音乐产业的效益有 很大提高。
政府对经济 强有力的干 预和调节
缺乏资本 市场调控 与监管
赶超模式
基本实 行外向 型战略
产业结构 不合理
“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个赶超模式
• ●“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个赶超模式,为了实 现赶超发达国家的目标,不少国家政策上容易片 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规模的扩张,而忽视 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协调发展,容易重视物质的增 长,而忽视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东亚模式这个概念属于历史学与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范畴,旨在探究东亚后进国家与地区,特别是“亚洲四小龙”实现现代化的历程。
东弧模式特指“亚洲四小龙”在相类似的历史、宗教以及文化背景条件下,釜底依托政府干预手段,重视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通过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超越发展战略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模式。
本文站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角度,尝试东亚模式与中国经济发展内在关联的探究。
一、东亚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局限性分析(一)东亚模式的基本特征东亚模式的特征可有不同的表述,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经济上,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适度干预,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有机结合,倡导经济立国,通过实施出口导向型的外向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
2、在政治上,实行集权主义和精英治国。
严厉的压制性体制成功地维持了一种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训练有素的技术精英则可以保证决策的合理化和科学化,获得经济增长。
3、在文化上,倡导儒家传统文化。
儒家传统文化被称为东亚发展的“文化影响模式”,又称“东方情感型模式”,与被称为“现代型模式”的西方型文化迥异。
根植于西方文化的现代型模式追求效率,强调个性。
而东方型情感模式则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崇尚集体意识,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宣扬和谐精神,主张用伦理道德信条来规范人的行为和协调人际关系。
(二)东亚模式的缺陷东亚模式与“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紧密相关,它的历史成就客观存在,但东亚模式自身也有其难以克服的缺陷:1、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赶超模式。
为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目标,不少国家政策上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规模的扩张,而忽视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协调发展;重视物质的增长,而忽视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东亚国家发展基本上都实行外向型战略。
由于以出口为导向,以外资为增长动力,常常导致对同外资本、技术和市场的过度依赖而忽视内部资本积累和国内市场的开发;一旦外资进入减少或国际市场萎缩,经济增长就失去动力,甚至会出现经济衰退现象。
3、东亚各经济体的工业化进程一般从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消费品产业入手,这种产业的比较优势是难以持久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劳动密集型产业必将实现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而后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
4、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
政府对经济的过分干预容易导致政府包办一切,忽视甚至违背市场经济规律。
政府的决策失误必将带来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不利于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也极易滋生腐败现象。
二、东亚模式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一)它山之石,可资中国经济发展借鉴东亚经济增长的魅力体现在很多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其在经济体制上的独特属性,这些独特属性对中国经济发展不乏借鉴意义:1、跨越性特征。
许多东亚国家、地区自摆脱殖民地经济、依附经济,建立自己的民族经济以来,到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前,基本上没有经历过严重的市场失灵危机和政府失灵危机的发展阶段。
从总体上看,东亚模式的形成,跨越了市场经济的古典体制”。
而且政府采取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干预活动,无形中创造了政府和市场的合力,创造了政府和市场二元机制优化组合的新体制。
下一页2、兼容性特征。
这里主要谈经济体制上的兼容:“东亚模式”是对传统的无政府的市场经济、政府刺激有效需求的膨胀型的市场经济及完全由政府直接支配的计划经济的扬弃。
它是有政府管理的非财政金融膨胀型的非单一计划调节的经济,承袭了无政府经济中的市场竞争制度、有效需求管理型经济中的政府宏观调控职能、计划经济中的政府计划指导机制。
3、多元性、差别性特征。
东亚国家、地区间及国家范围内的地区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较长的时期内,电子计算机与算盘并存,高科技与原始的农耕技术并存。
这里有最富裕的人口和地区,也有最贫穷的人口和地区。
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不同,经济起飞的时间各异,形成了阶梯多样性特征。
我国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很大的地区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科技等各方而发展迅速,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落后。
所以,中国应借鉴东亚模式在多元性、差别性的背景下发挥差异性的优势,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