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暗挖隧道内接收施工工艺工法
盾构始发和到达端头加固施工工艺工法(后附图片)
![盾构始发和到达端头加固施工工艺工法(后附图片)](https://img.taocdn.com/s3/m/eacf6f2b0508763230121258.png)
盾构始发和到达端头加固施工工艺工法1 前言1.1工艺工法概况盾构始发和到达时,工作面将处于开放状态且持续时间较长,工作面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盾构始发和到达安全。
对始发和到达端头地层加固,要使加固体的强度,均匀性和止水性满足长时间开放状况下洞门的稳定性要求,并满足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防止出现工作面涌泥、涌砂,甚至坍塌等情况的发生,确保盾构施工安全顺利。
盾构始发和接收端头加固常规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注浆法、深层搅拌桩、高压旋喷桩、冻结法、素砼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以及降低地下水位等工法。
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地下水位,保证地基的稳定,防止出现工作面涌泥、涌砂,甚至坍塌等情况的发生,确保盾构施工安全顺利。
1.2工艺原理由于盾构始发和接收时的荷载较大,端头所处地层土质又较软弱,强度不足或压缩性大,不能在天然地基上直接施工时,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各种人工加固处理的方法,以改善地基性质,增加土体的稳定性,减少地基变形和基础埋置深度。
地基加固的原理是:将土质由松变实,将土的含水量由高变低,起到固结、稳定、止水的效果,即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2 工艺工法特点2.1根据盾构隧道所处的地层情况,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加固方案。
2.2常规采用深层搅拌桩,加固体均匀性好,强度、止水性和抗渗性满足设计要求。
2.3组合采用加固+降水的方案,在满足施工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施工风险。
2.4采用监测信息化技术指导施工,使施工质量、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5提高土的抗剪强度,防止过大的剪切变形和剪切破坏,提高地基承载力;2.6降低土的压缩性,减小地基变形和不均匀沉降;2.7改善土的渗透性,减小渗流量,防止地基渗透破坏;2.8改善土的特性,减轻振动反应,防止土体液化。
3 适用范围本工艺工法适用于盾构始发和到达施工。
4主要引用标准4.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4.2《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4.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8);4.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4.5其他国家现行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技术标准。
冻结法盾构接收施工工法(2)
![冻结法盾构接收施工工法(2)](https://img.taocdn.com/s3/m/43c5462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9.png)
冻结法盾构接收施工工法冻结法盾构接收施工工法是一种常用的地下工程施工方法,它通过冻结地下土体,使其形成一定强度和稳定性的围护层,确保盾构机顺利推进,并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下面将对冻结法盾构接收施工工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前言冻结法盾构接收施工工法是一种利用低温冷却地下土体,将其冻结成为硬固的围护层,进而使盾构机可以在稳定的环境中推进的施工方法。
该工法在地下工程施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应用价值。
二、工法特点冻结法盾构接收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可靠性高:通过将土体冻结成固体,可以有效增加地下围护层的稳定性和强度,保障盾构机的安全和施工质量。
2. 适应性强:冻结法盾构接收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地质条件,包括软土、黏土、砂土等,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3. 施工效率高:相比传统的盾构接收施工方法,冻结法可以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工期。
4. 环境友好:冻结法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施工过程中对土体损害较小。
三、适应范围冻结法盾构接收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地下工程的施工,特别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软弱土层厚、水位高的场合。
其中包括地铁隧道、公路隧道、铁路隧道等。
四、工艺原理冻结法盾构接收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向土体注入冷却液体,使其冻结成为固体围护层,并保持一定的渗透性,起到支撑土体和降低土体渗透性的作用。
具体工艺包括冷却液体的注入、渗透冻结和固结三个阶段。
五、施工工艺冻结法盾构接收施工工法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阶段:1. 土质钻探和地质勘察。
2. 冷却液体注入。
3.渗透冻结。
4. 固结。
5. 盾构机推进。
六、劳动组织冻结法盾构接收施工工法的劳动组织包括施工方案制定、人员组织、物资采购、施工进度计划、质量监控等。
七、机具设备冻结法盾构接收施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包括冷却液体供应装置、控制设备、盾构机等。
八、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冻结法盾构接收施工工法的关键环节,包括冷却液体的温度控制、注入速度的控制、固结效果的监测等。
盾构始发接收技术
![盾构始发接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2fc884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3.png)
盾构始发接收技术一、盾构始发技术盾构始发是指利用反力架和负环管片,将始发基座上的盾构,由始发竖井站推入地层,开始沿设计线路掘进的一系列作业。
盾构始发在施工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1)盾构始发方式盾构始发方式根据盾构主机、后配套及相关附属设施是否一次性放置于地下,分为整体始发和分体始发;根据临时拼装的负环管片是否采用半环方式,分为整环始发和半环始发;根据盾构始发的线路不同,又可分为直线始发和曲线始发。
(1)整体始发与分体始发①整体始发。
整体始发是指将盾构主机和全部台车安装在始发井下,盾构始发掘进时带动全部台车一起前进的施工技术。
当具备整机始发条件时,尽量采用整体始发,以便充分发挥盾构施工安全、快速、高效的优势。
目前盾构施工中,采用的整体始发主要有利用车站整体始发和利用“始发竖井+反向隧道+出土井”的整体始发两种方式(图6.13)。
图6.13 盾构始发井+反向隧道+出土井整体始发方式示意图利用“始发竖井+反向隧道+出土井”的整体始发方式只需增加一个出土竖井的投资,在出土井施工场地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在始发井和出土井同时施工的情况下,从两个工作面相向施工70 m左右的反向隧道,能大大节约工期。
因此,在车站条件不具备盾构机整体始发时,可优先考虑“始发竖井+反向隧道+出土井”的整体始发方式。
②分体始发。
盾构按常规整体始发需要80 m长的始发竖井或车站空间。
如此长的竖井不但造价昂贵,而且在繁华的城市中很少具备这样条件的场地。
车站也有可能因场地拆迁或总工期控制等因素一时不能提供盾构整体始发空间,这时就需要采用分体式始发。
分体始发是将盾构主机与全部或部分台车之间采用加长管线连接,盾构主机与全部或部分台车分开前行,待初始掘进完成后再将盾构主机与全部台车在隧道内安装连接进行正常掘进(图6.14)。
盾构分体式始发时,盾构主机与地面台车之间采用的电缆、油管等管线需加长连接,在盾构掘进80 m 左右后拆除负环,将后配套台车吊入始发井内,并拆除台车与盾构主机相接的加长管线,对台车与盾构主机重新进行连接,然后按正常掘进模式掘进。
过江隧道大型泥水盾构接收施工工艺
![过江隧道大型泥水盾构接收施工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94ec9e2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8.png)
第47卷第3期6|J送坊Vol.47,No.3 2021年3月Sichuan Building Materials March,2021过江隧道大型泥水盾构接收施工工艺武孝徽(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11)摘要:过江隧道泥水盾构施工难度较大,通过水中接收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维持洞内外压力的均衡性,给盾构接收提供保障。
本文以工程实例为依托,根据过江隧道大型泥水盾构施工的特点,围绕其中的水中接收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过江隧道;钢套筒;盾构接收中图分类号:U231.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4011(2021)03-0123-02DOI:10.3969/j.issn.1672-4011.2021.03.0611工程概况某过江通道南段工程隧道盾构段A3标段,该部分为穿越长江主江隧道右线盾构段,起讫桩号YK1+732.548~YK4 +708.454。
盾构段长2975.906m,最大平曲线4000m,最大竖曲线R2700m o以江北工作井为盾构始发点,按-3. 975%下坡前行,再以-2.963%下坡,到达江底最低点处,此后转为3.90%上坡前行,后以2.90%上坡前行并达到江南工作井处,经上述路线后由工作井吊出。
2钢套筒工法加固2.1加固原理盾构接收钢套筒为重要施工装置,一端采取开口形式,另_端为封闭状的圆柱形容器。
通过预埋环形钢板的方式实现开口端与洞门的有效连接,由此构成具有密闭特性的容器,向其中注入填充物,产生压力后可视为平衡盾构推进期间的反力。
通过该受力机制可减少盾构切削过程中大块混凝土的产生量,从而避免循环管路受堵塞的情况。
考虑到凿除洞门过程中易发生涌水、涌砂的特点,施工期间可增设素混凝土墙。
2.2优劣势优势:①钢套筒接收工法的适应能力较强,地质条件对其产生的限制性作用相对较小,几乎在各类地层中都可得到有效的应用;②可省去端头加固作业;③钢套筒经过简单修整后可循环利用。
盾构机回填土中接收施工工法(2)
![盾构机回填土中接收施工工法(2)](https://img.taocdn.com/s3/m/e01f5d37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1.png)
盾构机回填土中接收施工工法盾构机回填土中接收施工工法一、前言盾构机技术在地下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的特点。
盾构机施工工法多样,其中盾构机回填土中接收施工工法是一种常用且成熟的工法。
本文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盾构机回填土中接收施工工法主要特点如下:1. 适用范围广:该工法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和不同工程类型,包括地铁、隧道、管廊等。
2. 施工效率高:由于盾构机具有自动化和连续化施工的特点,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3. 施工质量好:盾构机回填土中接收工法能够保证施工中的土体稳定性和隐蔽性,确保工程质量。
4. 对环境影响小:相比传统施工方法,该工法对周围环境和地表的影响较小,减少了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适应范围盾构机回填土中接收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地质条件适中:地下水位较低,土层稳定,不易涌水。
2. 工程规模较大:适合于长距离的隧道工程和大型地下空间工程。
3. 周围环境要求高:若周围有重要建筑物、地质灾害点等,可以减少对其影响。
四、工艺原理盾构机回填土中接收工法的工艺原理是在盾构机推进过程中,通过与后方土体的紧密连接,通过排土系统的设计,使得盾构机可以稳定推进,同时将后方土体用于支护。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联系密切,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常见的技术措施包括:1. 土体处理:针对不同的土体类型,采取合理的措施,如加固、加浆等,保证后方土体的稳定性和可回填性。
2. 支护结构设计:设计合理的支护结构,确保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3. 排土系统设计:合理设计盾构机的排土系统,保证排土的顺利进行。
4. 恢复土体力学性质:对于回填土体,需要进行处理以提高土体的力学性质和稳定性。
五、施工工艺盾构机回填土中接收工法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平整、临时设施搭建、机具设备准备等。
盾构进洞接收水平冻结法加固施工工法(2)
![盾构进洞接收水平冻结法加固施工工法(2)](https://img.taocdn.com/s3/m/b6b3f0aa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0.png)
盾构进洞接收水平冻结法加固施工工法盾构进洞接收水平冻结法加固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广泛。
在地下工程建设中,盾构机作为一种快速、高效、安全的施工方式被广泛应用。
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盾构机无法满足工程要求,需要采用其他加固措施。
盾构进洞接收水平冻结法加固施工工法就是一种备选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具体的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盾构进洞接收水平冻结法加固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适用范围广:适用于软土、松散砂土、黏性土、软弱的地层和含水量较高的地区。
2. 施工效率高:相比其他加固方法,该工法施工周期短,且对现有地下设施的影响小。
3. 效果可靠:通过水平冻结固结土体,提高了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有效防止地层沉降。
4. 环境友好:施工过程无噪音、无振动、无汽油、无废弃物产生,对周边居民和环境影响小。
三、适应范围盾构进洞接收水平冻结法加固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场景:1. 地下建筑施工,如地铁、隧道等。
2. 河道隧道、石油、天然气、水利等行业的地下管线施工。
3. 密闭环境下的地层处理,如化工污水处理厂、城市垃圾处理场等。
四、工艺原理盾构进洞接收水平冻结法加固施工工法的核心是通过在地面上钻设冻结井,将冻土作为固结剂固结土体,从而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其工艺原理如下:1. 向地下土体注入冻结剂,使土体中的水分冻结成固态。
2. 冻结固结的土体形成了类似于岩石的坚硬状态,增加了土体的抗拔剪承载力。
3. 通过连续注冻形成冻结壳体,使得土层与周边土体接触面积增大,提高了土体的整体稳定性。
五、施工工艺盾构进洞接收水平冻结法加固施工工法主要包括以下施工阶段:1. 前期准备:确定施工范围,编制施工方案,组织机具设备。
2. 冻结井钻探:按设计要求,在地面上钻设冻结井,将冻结剂注入井中。
3. 冻结剂注入:通过冻结井向地下注入冻结剂,形成冻结壳体。
类矩形盾构法隧道施工工法(2)
![类矩形盾构法隧道施工工法(2)](https://img.taocdn.com/s3/m/061129c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2.png)
类矩形盾构法隧道施工工法类矩形盾构法隧道施工工法一、前言类矩形盾构法隧道施工工法是一种常用的地下隧道施工方法,基于盾构机械设备的使用。
本文将从工法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1. 类矩形盾构法隧道施工工法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好、工期短等特点。
2. 该工法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特别是对于软弱地层和高水位区域具有明显的优势。
3. 类矩形盾构法隧道施工工法能够减小对地表的影响,降低噪音和振动的产生。
4.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措施,可以实现隧道的快速开挖和支护,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适应范围类矩形盾构法隧道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范围:1. 需要开挖较长隧道的项目,如城市地铁、高速公路、铁路等。
2. 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区域,如软弱地层、高水位等。
3. 对地表影响要求比较高的区域,如城市中心、住宅区等。
四、工艺原理类矩形盾构法隧道施工工法的实际应用是基于以下工艺原理:1.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措施,将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的需求相结合,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2. 采取的技术措施:通过盾构机械设备的运用,对地下隧道进行快速开挖和支护,保证施工过程的稳定和安全。
五、施工工艺类矩形盾构法隧道施工工法的施工过程包括以下各个阶段:1. 工程准备:包括工地选址、地质勘察、施工方案设计等。
2. 盾构机的安装与调试:包括盾构机的组装、安装、调试和试车等。
3. 开挖与支护:盾构机开始开挖隧道,并对开挖面进行及时的支护。
4. 壁体灌浆:在隧道壁体进行灌浆,起到加固和防水的作用。
5. 隧道衬砌:通过注浆技术对隧道进行衬砌,提高隧道的强度和稳定性。
6. 完工验收:对隧道施工的质量进行验收,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六、劳动组织类矩形盾构法隧道施工工法的劳动组织包括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安全人员等,并按照工程进度和施工计划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
城市大直径泥水盾构洞内接收施工技术-最新文档
![城市大直径泥水盾构洞内接收施工技术-最新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cd6bc4101f69e3142329404.png)
城市大直径泥水盾构洞内接收施工技术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地下交通建设蓬勃发展。
随着盾构机施工技术的日趋成熟和盾构机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对底层及周边环境影响小、人员工作环境好等优点,盾构施工法成为城市地下交通建设的首选工法。
但由于受限于城市既有建筑环境影响,盾构机到达接受端的接受方式受到很大的限制;盾构机很难实现竖井直接接收,而更多的采用旁井接收或洞内接收,这就对接收端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地处北京市中心城区,由于本项目不设盾构接收井,盾构接收通过在东端暗挖段洞内设置扩大段,作业空间小,无法使用大型吊装设备等诸多困难及施工难题,工程通过系统的思考、分析和论证,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可靠的盾构接收施工技术,对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的洞内接收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1.工程概况1.1盾构接收端概况盾构接收端位于前门东大街南侧辅路,该位置南侧距隧道7.5米位置为前门东大街6号楼,北侧为地铁二号线,另在接收端范围在有两条与隧道平行的管线,分别是:横断面结构尺寸为2.0*2.0m的电力管线;直径为Φ1000的上水管线。
本项目不设盾构接收井,设计考虑通过在东段暗挖段与盾构衔接位置对一定区域内的暗挖段进行扩大,盾构到达后刀盘破除洞门衬砌结构进入暗挖扩大段,然后停机分解刀盘及其它各系统,盾壳弃于洞内,最后直接在盾壳内浇筑钢筋混凝土实现盾构接收及拆机。
盾构接收的暗挖扩大段已提前施工完成,衬砌内壁里程为DK1+624-DK1+609.15(共14.85米长)。
该段暗挖段宽净宽13米,最大净高13.85米,为弧形断面,拱部内壁设计半径为8.25米。
设计该段底部做设备安装层使用,中间通过中层板将上下进行分隔,支撑柱及中层板施工已完成,其中中层板距盾构接收端墙净距为1650mm。
根据扩大段采用洞桩法施工,其中盾构洞门墙竖向每障隔4米设置有角撑。
盾构洞门端头墙厚1350mm,其中初期支护分两次施作,厚度为350+150mm,二衬为850mm厚钢筋混凝土墙。
盾构法隧道施工工法及管片拼装技术[详细]
![盾构法隧道施工工法及管片拼装技术[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f51c19697f1922791688e8bd.png)
1、盾构法隧道基本概念
盾构法是在盾构保护下修筑隧道的一类施工方法, 这类方法的特点是地层掘进、出土运输、衬砌拼装、 接缝防水和盾尾间隙注浆充填等作业都在盾构保护 下进行,并需随时排除地下水和控制地面沉降,因而 是工艺技术要求高、综合性强的一类施工方法,
盾构机(复合盾构土压平衡)
◢井下安装盾构(始发井) 盾构推进进洞(接收井)◣
(2)同步注浆和壁后注浆设备
盾尾建筑空隙 = 盾构外径 - 隧道外径 充填盾尾空隙的方法: 1) 同步注浆:在盾构尾部外壳上设2~6根同步
注浆管, 在盾构推进的同时进行注浆充 填空隙 2) 壁后注浆:在管片上留有注浆孔,随时可进 行壁后注浆
盾尾同步注浆管和壁后注浆孔示意图
掘进方向
图8.8-1 盾构管片错缝安装布置展开示意图
◢高精度钢筋 混凝土管片
管片堆放及 防水条、衬垫◣
管片吊运下井◣ ◢管片水平运输
◢管片试拼装 隧道拼装作业◣
3、 盾构掘进施工的竖井和配套设备
(1)盾构掘进施工的竖井 始发工作井:
满足盾构掘进机安装和出洞施工的要求 接收工作井:
盾构隧道掘进完成后进入接收井,满足盾 构拆卸或转场吊装移位的工作空间要求 竖井施工方法: 沉井法、地下连续墙围护、钢板桩围护,
3)洞门密封及止水装置的安装 洞口密封采用右图所示的折叶 式密封压板,其施工分两步进行 施工,第一步在始发端墙施工过 程中,做好始发洞门预埋件的埋 设工作,在埋设过程中预埋件与 端墙结构钢筋连接在一起,第二 步在盾构正式始发之前,清理完 洞口的碴土后及时安装洞口密 封压板及橡胶帘布板,
(4)负环管片安装
盾构机掘进操作
管片洞内运输
管片拼装
螺旋输送机出土
钢套筒泥浆承压盾构接收施工工法
![钢套筒泥浆承压盾构接收施工工法](https://img.taocdn.com/s3/m/844a362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7.png)
钢套筒泥浆承压盾构接收施工工法钢套筒泥浆承压盾构接收施工工法一、前言钢套筒泥浆承压盾构接收施工工法是一种在盾构施工过程中,采用钢套筒和泥浆来支护和传递盾构机推进力的工法。
本文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钢套筒泥浆承压盾构接收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控制地面沉降:通过钢套筒和泥浆的支护,能够有效控制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地面沉降。
2. 适应性强: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的盾构施工,包括软土、饱和土层、砂土、黏土等。
3. 施工效率高:施工速度快、成本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小,能够快速推进盾构机。
4. 环保可持续:采用泥浆作为承压介质,能够实现循环使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三、适应范围钢套筒泥浆承压盾构接收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工程:1. 地铁、地下通道等地下工程的盾构施工;2. 隧道、河底管道等基坑工程的盾构施工;3. 沿海地区的海底隧道、管道等工程的盾构施工。
四、工艺原理钢套筒泥浆承压盾构接收施工工法采取钢套筒和泥浆的组合支护方式。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注入泥浆,使泥浆在钢套筒内形成一定的承压状态,在泥浆的支护下进行盾构机推进。
钢套筒承受地层承载力,泥浆承受推进力和土压力,共同保持盾构机的稳定推进。
五、施工工艺1. 准备工作:确定施工区域,进行地质勘察,制定施工方案,准备所需材料和设备。
2. 钢套筒安装: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安装钢套筒,保证钢套筒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3. 泥浆注入:钻孔注入泥浆,使压力达到设计要求,并保持一定的注浆速度。
4. 推进盾构机:在泥浆的支护下,推进盾构机,同时进行土层的切割和排除。
5. 施工监测:实时监测泥浆压力、地表沉降和盾构机推进情况,及时调整施工参数。
6. 联网处理:将泥浆从钢套筒中引出,进行处理后再循环使用。
六、劳动组织根据施工规模和工期确定劳动力数量和工作安排,包括施工队伍组织、作业人员培训、施工进度控制等。
盾构机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
![盾构机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https://img.taocdn.com/s3/m/7a42954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1.png)
盾构机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盾构机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一、前言盾构机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是一种在地下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技术。
它通过将钢套筒作为一个支撑结构,在盾构机掘进过程中起到支持地下土体和保护盾构机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盾构机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一个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盾构机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简化施工过程:钢套筒可以在盾构机掘进过程中起到支撑土体和保护盾构机的作用,避免了传统支护结构的安装过程,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2. 增强施工安全性:钢套筒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和保护作用,避免了地下水涌入、土体塌方等意外情况的发生,保障了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 提高施工效率:盾构机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可以实现连续作业,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4. 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使用钢套筒可以减小地表沉降和地下水位变化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护了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
三、适应范围盾构机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工程,尤其适用于土层较软、地下水位较高、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
四、工艺原理盾构机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的原理是在地下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钢套筒作为支撑结构。
钢套筒通过与掘进机械连接,在掘进过程中始终保持接触,并在掘进过程中提供支护和保护作用,防止地层崩塌和地下水涌入。
同时,钢套筒还可以承受地层的侧压,保证掘进机械的正常运行。
五、施工工艺盾构机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套筒注浆:在掘进前,先将套筒与地下进行注浆,增加地下土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 套筒安装:在注浆完成后,将套筒逐段安装在掘进机械的后部,通过推进机械将套筒推入地下。
3. 盾构机推进:在套筒安装完成后,盾构机开始进行掘进作业,掘进机械通过推进套筒进行掘进和推进。
4. 套筒加固:在套筒安装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套筒进行加固,防止地层塌方和地下水涌入。
盾构施工阶段及始发与接收技术
![盾构施工阶段及始发与接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a650f6d0b4c2e3f572763d3.png)
盾构的施工一般分为始发、正常掘进和接收
施工阶段划分
始发是指 盾构自始发工作井内盾构基座上开始掘进,到完成初 始掘进(通常50~100m)止。
接收是指自掘进距接收工作井100m到盾构到达接收工作井内 接收基座上止。
拆除围护结构前必须对洞口土体进行加固。
合理选择洞门土体加固施工工法和必要的加固监测。
当盾构到达接收工作井100m时,应对盾构姿态进行测量和调 整。
当盾构到达接收工作井10m时,应控制掘进速度和土仓压力等
验算成型隧道管片与地层间摩擦力。
盾构密封刷进入洞门结构后,应进行洞门圈间隙的封堵和填充 注浆。注浆完成后方可掘进。
初始掘进过程应控制盾构姿态和推力。
在盾构贯通之前100m、50m处分两次对盾构姿态进行人工复 核测量。
常规接收Biblioteka 盾构接收施工盾构接收分类
钢套筒接收 水(土)中接收
接收施工要点
接收前,应对洞门段土体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接收掘 进。
加固范围
一般为隧道衬砌轮廓线外左右两侧各3m、顶板以上3m、底板 以上3m,加固长度必须大于盾构本体长度2m及以上(刀盘+ 盾壳)
土体加固技术
常用的洞口土体加固方法
加固方法
深层搅拌法
常用,缝隙处旋喷法补充加固
高压旋喷注浆法
冷冻法
造价高、解冻后沉降
常见问题
加固效果不好 加固范围不当
开洞门时土体坍塌 造成始发时水土流失
洞口土体加固的风险防控和处理
加固后地层应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整体性 加固后进行钻孔取芯试验,水平孔与垂直孔
检查孔使用后,采用低强度水泥砂浆封堵。
决定初始掘进长度的因素
冻结法盾构接收施工工法
![冻结法盾构接收施工工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0d6210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45.png)
冻结法盾构接收施工工法冻结法盾构接收施工工法一、前言冻结法盾构接收施工工法是一种在地下施工中利用冻结法解决土体稳定性问题的工程施工方法。
它可以有效地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施工可能遇到的挤土、塌方和泥水喷出等问题。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的主要特点是在进行盾构建设时,利用冻结技术对土体进行特殊处理,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
冻结法盾构接收施工工法具有施工周期短、施工质量好、对现有建筑物的影响小等特点。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盾构施工,如软土、黏土和粉质土等土壤类型,以及存在水位高、地下水压力大的地区。
四、工艺原理冻结法盾构接收施工工法依靠冻结技术对土体进行处理,以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首先,在盾构机前方安装冻结管,通过冻结机组对管道周围的土体进行冻结,形成一层较为坚实的冻土壁。
然后,盾构机在冻土壁内前进,同时进行掘进和土体解冻作业,以保证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五、施工工艺施工过程分为准备阶段、钢架安装、管片安装、冻结施工、开挖与掘进、冻结环施工和回填与封固等阶段。
在准备阶段,先确定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并进行必要的勘察和测试。
然后安装钢架和管片,并进行冻结施工和掘进作业。
最后进行回填与封固工作,以确保施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六、劳动组织冻结法盾构接收施工工法需要组织施工人员安装冻结管、驾驶盾构机和进行土体解冻等作业,并配合冻结机组进行冻结施工。
施工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操作经验,确保施工工艺的顺利进行。
七、机具设备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主要包括冻结机组、盾构机、钢架安装设备和管片安装设备等。
这些设备需要具备高效、稳定的性能,以满足施工过程中的要求。
八、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冻结法盾构接收施工工法的重要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冻结时间、冻结温度和冻结压力等参数,以确保冻结效果的稳定和土体的强度。
此外,还需要进行管片的质量检验,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1、盾构接收工艺作业指南
![1、盾构接收工艺作业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42c1d42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4.png)
盾构接收工艺作业指南1.盾构接收盾构接收的环境不同,工艺较多,方法各异,有洞内暗挖段接收、钢套筒接收、接收导台法接收、洞门冷冻法加固出洞接收等,此处仅以盾构机贯通后采用接收托架进行盾构接收为例叙述施工工艺。
1.1.工艺特点(1)设备常见,施工工法简单。
(2)施工组织简单,通用性强。
(3)施工速度快,接收进度容易控制。
(4)盾构机接收姿态控制要求高,具有一定的技术难点。
(5)施工控制要点多,工序衔接要求高,对现场作业人员施工水平要求高。
1.2.适用范围主要应用于地下水位线底,盾构出洞地层含水量小地层,采用接收托架实施的盾构出洞接收施工。
不适应于钢套筒或使导台作为接收托架的盾构出洞接收施工。
1.3.主要工装设备1.3.1.主要设备本工艺需要的主要设备如表1.4.1所示。
表1.4.1主要设备表1.3.2.主要材料本工艺需要的主要材料如表1.4.2所示。
表1.4.2主要材料表1.4.工艺流程/顺序其工艺流程如图1.5-1所示。
盾构机姿态的复核盾构出洞位置土体加洞门及预埋钢环位置的复核场地清理接收基座的安装与固定掘进参数的调整盾构机姿态的调整到达掘进至洞门洞门凿除碴土的清隧道贯通后盾构机进入接收基座洞门封堵注浆盾构机拆卸图1.5-1盾构接收施工工艺流程1.5.工艺操作要点1.5.1.施工前准备工作(1)到达接收井前,对接收井地表及周边构筑物、地下管线进行调查,提前完成接收井2倍洞径范围内构筑物检测点布设。
(2)按照要求,完成接收端头场地硬化,硬化深度不少于30cm,并布设钢筋网。
1.5.2.盾构机姿态及洞门复测(1)盾构机姿态复测:在盾构到达前100环,对隧道内布置的平面导线控制点及高程水准基点做贯通前复核测量,准确评估盾构到达前的姿态和到达段掘进轴线,从而正确地指导到达段盾构推进的方向。
根据洞门复测情况,综合考虑各方位的间隙尽可能均匀。
(2)洞门复测:在盾构出洞之前,对接收洞门中心标高及平面位置进行复测,以便调整盾构出洞的推进轴线。
盾构机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2)
![盾构机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2)](https://img.taocdn.com/s3/m/73b1e97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5.png)
盾构机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盾构机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一、前言盾构机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是盾构机施工中一种常见的支护形式,通过对盾构机钢套筒进行接收,实现隧道的稳定和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种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盾构机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接收过程简单方便:可以在后续的施工阶段中直接将盾构机钢套筒接入到预先施工好的地基中,只需进行合理的对接和固定。
2. 支护效果好:盾构机钢套筒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能够对隧道进行有效的支护。
3. 施工周期短:采用盾构机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提高工程进度。
三、适应范围盾构机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工程:1. 地铁隧道施工:盾构机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在地铁隧道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能够有效支护地铁隧道结构。
2. 水下隧道施工:对于水下隧道施工来说,盾构机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护,使隧道能够承受水压和水流的作用。
3. 其他隧道工程:盾构机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隧道工程,如矿山隧道、排水隧道等。
四、工艺原理盾构机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的原理是将盾构机钢套筒与地基接触,通过对接口进行固定,使其能够承受隧道结构的荷载。
具体的工艺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基处理:在施工前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2. 钢套筒制备:根据设计要求制备好盾构机钢套筒,并进行质量检查以确保其符合要求。
3. 钢套筒安装:将盾构机钢套筒逐个安装到隧道施工位置,并确保其与地基接触紧密。
4. 钢套筒固定:采用合适的固定方式,如膨胀螺栓或焊接等,使钢套筒能够稳定承载隧道结构的荷载。
五、施工工艺盾构机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施工阶段:1. 基坑开挖:先进行地面基坑的开挖,确保地基平整。
2. 地基处理:对地基进行处理,如加固、填充等,以增强其承载能力。
富水地层深埋隧道盾构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
![富水地层深埋隧道盾构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https://img.taocdn.com/s3/m/b40ea87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1d.png)
富水地层深埋隧道盾构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富水地层深埋隧道盾构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一、前言富水地层的隧道施工一直是难点和热点问题,传统的盾构施工在该地质条件下难以应对。
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是对传统盾构法进行改进,能够有效解决富水地层施工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的介绍,全面展示该工法的特点和优势。
二、工法特点1. 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在隧道施工中,将预制的钢套筒下沉至地层深处,并与盾构机相连接,形成封闭结构,阻止地下水涌入。
2. 该工法利用钢套筒的强度和密封性,实现了隧道施工中地层固化、地下水控制和地应力调整等关键问题的解决。
3. 通过适当调整钢套筒的长度和直径,可满足不同地层条件下的工程需求,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4. 该工法对原有地质和地下环境的破坏较小,能够减少工程涉及的面积和影响范围,保护地下设施和生态环境。
三、适应范围1. 富水地层: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适用于富水地层,能够有效控制地下水位,减少隧道施工中的涌水问题。
2. 软弱地层:该工法适用于软弱地层,通过钢套筒的支护和固结作用,能够提高地层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有压地层: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适用于有压地层,能够通过适当的围岩加固和支护措施,减少地下水和地应力对施工的影响。
四、工艺原理钢套筒接收施工工法通过将预制的钢套筒下沉至地下水位以下,构筑起一个封闭的隧道施工环境。
在盾构机推进过程中,通过旋转刀盘和破岩器等装置,先将地层破碎并挖掘出土,在挖掘过程中使用注浆和封闭水帘的方式控制涌水。
然后,在盾构机推进的同时,实施钢套筒的下沉和固化,形成地层稳定的工作面。
最后,进行土压平衡推进,完成隧道的开挖和封闭。
五、施工工艺1. 预处理:对施工区域进行勘测和勘探,确定钢套筒的数量、位置和深度。
2. 钢套筒下沉:采用无扰动下沉技术将预制的钢套筒逐段下沉至地下水位以下。
盾构过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工法(2)
![盾构过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工法(2)](https://img.taocdn.com/s3/m/2558c395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4.png)
盾构过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工法盾构过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工法一、前言隧道施工一直是现代交通和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而盾构工法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施工方法,广泛应用于隧道工程中。
盾构过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工法是在浅埋条件下,通过使用盾构机进行地下隧道开挖与支护的一种施工工法。
本文将针对该工法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盾构过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盾构机选型灵活:由于过浅埋深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盾构机,能够适应不同地质条件和隧道要求。
2. 施工效率高:盾构机作为一种先进的施工设备,具有高效、连续作业的特点,能够快速完成隧道施工任务。
3. 施工质量稳定:盾构机具有精确控制开挖工作面的能力,能够减少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风险,保证施工质量的稳定性。
4. 环境影响小:相对于传统的开挖工法,盾构过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工法可以减少施工对地表的影响,降低施工噪音和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三、适应范围盾构过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区域:该工法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包括软土、硬岩、砂土等地层。
2. 低覆盖埋深的区域:盾构过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工法适用于埋深在30米以下的隧道施工,而且在覆盖层较薄的情况下具有更大的优势。
四、工艺原理盾构过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主要涉及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以及采取的技术措施。
盾构过浅埋暗挖隧道施工的工艺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勘察与数据分析:在施工前,对隧道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与数据分析,获取该区域的地质信息,为施工提供依据。
2. 隧道设计与参数确定:根据地质信息,进行隧道设计和参数确定,包括隧洞大小、支护结构和材料等。
3. 盾构机选择与配置:根据隧道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盾构机型号,并进行相应的配置,以适应不同地质和隧道条件。
4. 开挖与支护工艺:通过盾构机进行隧道的开挖与支护,具体包括土层的掘进、液压支架的设置、衬砌的施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盾构暗挖隧道内接收施工工艺工法QB/ZTYJGYGF-DT-0206-2014城轨公司汪远平1 前言1.1工艺工法概况地裂缝是西安特有的地质灾害,盾构在地裂缝暗挖洞内接收不同于普通的接收井内接收,盾构在地裂缝暗挖隧道内接收空间小,无法垂直起吊等特点使接收更复杂、风险更大。
西安发育的14条地裂缝严重影响地铁建设,致使西安地区黄土地层盾构暗挖隧道内接收施工越来越普遍,所以将西安盾构在暗挖隧道内接收施工技术总结形成该工艺工法,为西安地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施工经验。
1.2工艺原理盾构机接收托架采用回填混凝土做成弧形导台作为接收托架使用,盾构到达后根据盾构实际平面及高程位置在导台内安置钢轨,将盾构主机及台车推进至导轨上,盾构机过完后对导台部分进行混凝土回填到设计标高。
2 工艺工法特点2.1前期准备投入小。
2.2施工风险小,安全可靠。
2.3隧道通视效果差,测量工作难度大。
2.4方法简单实用,不需要特殊的施工机械和设备。
3 适用范围适合于矿山法隧道洞内接收施工。
4 主要引用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4.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5 施工方法根据既有隧道结构形式及段面尺寸,采用在隧道内安装简易钢筋混凝土结构达到盾构接收条件的一种施工法。
6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6.1 盾构地裂缝洞内接收施工工艺流程洞门地层加固及辅助降水→接收导台施工及橡胶帘布安装→洞门破除→盾构掘进→盾构出洞施工→洞门施工6.2 地层加固在盾构接收之前,根据洞口地层的稳定情况评价地层,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如采用旋喷桩加固。
加固盾构到达端头土体6m的范围。
加固后土体强度需要达到以下指标:无侧限抗压强度0.5~0.8Mpa,渗透系数K≤1×10-10米/秒。
在盾构接收前应完成端头土体加固工作,土体加固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取芯效果良好。
并在破除堵头墙之前需进行超前探孔,对盾构机前方地质情况和降水效果进行评价,确认无风险后方可进行堵头墙凿除施工,见图6.2。
图6.2 端头土体加固取芯6.3 辅助降水在隧道外侧打设8口降水井,井深H=(h+5)米(其中:埋深h为地面到隧道底部),盾构隧道接收施工前进行降水,见图6.3。
11256.4 水平探孔按下图示用风钻钻孔深不小于2.0m的9个观测孔,孔位见图6.4洞门检测孔位图,并进行渗漏水观测,每孔的流水不超过30L/h(通过观测流水不成线),允许凿除洞门。
图6.4 洞门检测孔位图6.5 接收导台施工及橡胶帘布安装6.5.1 测量准备1 盾构机定位及接收洞门位置复核测量在盾构推进至盾构到达范围时,对盾构机的位置进行准确的测量,明确成洞隧道中心轴线与隧道设计中心轴线的关系,同时对接收洞门位置进行复核测量,确定盾构机的贯通姿态及掘进纠偏计划。
在考虑盾构机的贯通姿态时注意两点:一是盾构机贯通时的中心轴线与隧道设计轴线的偏差,二是接收洞门位置的偏差。
综合这些因素在隧道设计中心轴线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
纠偏要逐步完成,每一环纠偏量不能过大。
2 盾构机到达的轴线控制盾构机到达前50m地段即加强盾构姿态和隧道线形测量,及时纠正偏差确保盾构顺利地从到达口进入。
并根据实测的洞门位置进行必要的调整隧道贯通时的盾构机刀盘位置。
隧道贯通时其刀盘平面偏差允许值:平面≤±20mm、高程≤±50mm,盾构坡度较设计坡度略大0.2%。
6.5.2 接收导台施工1 利用二衬结构形式,根据盾构实际平面及高程位置隧道内安置简易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轨,将盾构主机推进至导轨上,达到接受条件,见图6.5.2-1。
图6.5.2-1 混凝土弧形导台隧道内布置2 钢筋混凝土导台施工1)埋设预埋件:经盾构联系测量及隧道内施工测量,计算出弧形导台轨面高程及中心坐标。
现场进行放线定位预埋件位置。
预埋件采用Ф25圆钢,长度为50cm,上部套丝10cm用于压板固定钢轨,下部有90°弯钩长5cm用于锚固。
预埋件施工完成后测量人员进行符合,保证两条平行预埋件各处中心间距相等。
预埋件垂直方向用Ф25钢筋直接锚入二衬仰拱混凝土内,水平方向距二衬仰拱混凝土面5cm用Ф18钢筋进行连接加固,连接加固间距为1m,见图6.5.2-2。
图6.5.2-2预埋件埋设2)模板支设:待预埋件施工完成之后,该弧形导台施工段根据实测高程两侧支设模板,由于导台中部为弧形一次浇筑比较困难,在坡度较大部位增加收口网方便混凝土浇筑,加快施工进度,避免了支设模板等繁琐工序。
3)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混凝土,控制好塌落度是本工序的重要环节。
完成浇筑后要及时手面,尤其是在铺设钢轨位置表面一定要平整,浇筑完成混凝预埋件顶将高于混凝土面7cm,方便后期铺设钢轨。
浇筑完成待混凝土面终凝后洒水养护,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使用要求,见图6.5.2-3。
图6.5.2-3 混凝土浇筑4)钢轨铺设:根据预埋件埋设位置将钢轨放入预埋件中间,用轨道压板及螺母将其钢轨固定在已成型混凝土斜面上,为盾构机到达空推提供条件,见图6-6。
3 橡胶帘布安装为防止盾构机到达时推出的碴土损坏橡胶帘布,洞门防水装置在洞门第一次破除,碴土被完全清理干净后安装。
安装方法同于始发洞门。
首先,对洞圈预埋钢环上双头螺栓孔进行攻丝清理,上紧双头螺栓后,再点焊固定。
其次,洞门凿除完成后,清理渣土,一次性安装完防水密封装置,并穿好钢丝绳,暂且不拉紧。
密封装置安装顺序为: 橡胶帘布→圆环板→扇形压板→垫圈→螺母。
防水装置扇形压板上钢丝绳在盾构出洞时要拉紧一次,等到盾尾拖出之后帘布橡胶板落到管片上时,再完全拉紧翻板上的钢丝绳,以保证洞门密封效果,防止水土流失造成洞门坍塌,见图6.5.2-4。
图6.5.2-4 洞门橡胶帘布安装示意图6.6 洞门破除洞门凿除分三次进行,为方便施工及加快施工进度细节部分作出调整,洞门凿除采用人工作业,总工期为7天,详见洞门凿除施工步序。
6.6.1 第一次洞门凿除1 洞门最下部破除难度和风险均比较大,故凿除从下部开始,凿除高度为洞门环梁上约0.6~1m范围(破处时外层钢筋需保留),然后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进行。
凿除示意图见图6.6.1-1。
图6.6.1-1 洞门立面2 下部凿除完成后,自上而下顺序进行凿除。
凿除顺序见洞门凿除顺序示意图,凿除的范围示意图见图6.6.1-2。
第一次凿除洞门的厚度为800mm 。
图6.6.1-2 洞门立面 围护桩截面 洞门凿除顺序示意图钻孔灌注桩钢筋第一次凿除范围 第二次凿除范围6.6.2 第二次洞门凿除凿除完毕后,用风镐修整洞门周圈混凝土面,使洞门周围圆顺;第二次凿除洞门的厚度为250mm 。
6.6.3 第三次洞门凿除第三次洞门凿除迅速凿除外围残留钢筋混凝土,将洞门周围钢筋修整切割圆顺,尽量缩短洞门土体无支撑时间;第三次凿除洞门的厚度为150mm 。
①③②⑤⑧⑦④⑥⑨6.7 盾构掘进6.7.1 盾构进入到达段后(最后35环),推力控制在1800t以内、推进速度控制在10~20mm/min、刀盘转速控制在0.9rpm以内、注浆量控制在3.5方以上,出土量控制在38方左右,平均土压控制在0.14MPa左右。
6.7.2 盾构机刀盘进入加固体后,在2至5号点以及8至11号点开启超挖刀,盾构机刀盘进入加固体2环后,推力控制在1800t以内、推进速度控制在15mm/min以内、刀盘转速控制在0.8rpm以内、注浆量控制在4.5方以上,中部土压控制在0.1Mpa 左右。
6.7.3 贯通前5~6环时,进一步降低盾构掘进推力,掘进推力维持在400t左右,推进油缸压力不大于4Mpa。
在掘进的同时,要注意维持土仓内的压力保证0.05 Mpa。
无论何种情况下,推进油缸压力均不能大于6Mpa(特别是在管片安装时)。
6.7.4 在贯通前的最后3环,要求掘进速度控制在5~10mm/min, 刀盘转速控制在0.5rpm以内并逐渐将土压减小到0。
在洞内接收洞门时要密切关注盾构推进系统的推进速度和推进压力以及掘进出土情况。
6.8 盾构出洞施工6.8.1 出洞注意事项1 盾构进入到达段10米开始,盾构操控手应注意控制好盾构掘进姿态,使盾构机尽量平缓掘进,严禁进行大幅度的纠偏动作,以保证盾构机能够平缓到达,推进速度控制在5mm左右;2 盾构机到达推进安装最后两环管片时要将管片的注浆孔也全部打穿,方便后续注浆将洞门间隙密实;3 盾构机掘进至盾尾平环板时,先不要急于脱开,要先对最后两环管片进行补充注浆;4 机电工程师要检查接收位置水泵是否正常,并要有备用水泵,以便应急。
5 盾构进入到达段后,加强地表沉降监测,及时反馈信息以指导盾构机掘进。
6 当管片最后一环管片拼装完成后,通过管片的二次注浆孔,注入双液浆进行封堵。
注浆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洞门的情况,一旦发现有漏浆的现象立即停止注浆并进行处理。
7 当盾构前体盾壳被推出洞门时通过压板卡环上的钢丝绳调整折叶压板使其尽量压紧橡胶帘布板,以防止洞门泥土及浆液漏出。
在管片拖出盾尾时再次拉紧钢丝绳,使压板能压紧橡胶帘布,让帘布一直发挥密封作用,如图6.8.1。
图6.8.1 盾构机到站示意图6.8.2 准备措施1 对洞门中心坐标进行测量确认;2 安装洞门环板及密封装置;3 洞门封堵材料等各项工作的准备;4 端头地面加固注浆孔注浆完后将孔清洗干净,留为盾构机到达时应急时使用,注意封堵管口,防止窜浆。
6.8.3 盾构到达施工注意事项1 盾构到达前检查端头土体质量,确保土体含水量及稳定性满足到达要求,确认接收洞内二衬浇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
2 到达前,在洞口内侧准备好砂袋、水泵、水管、木楔、风炮等应急物资和工具。
3 准备洞内、洞外的通讯联络工具和洞内的照明设备。
4 增加地表沉降监测的频次,并及时反馈监测结果指导施工。
5 橡胶帘布内侧涂抹油脂,避免刀盘刮破帘布而影响密封效果。
6 在盾构机刀盘距洞门掌子面0.5m时应尽量出空土仓中的碴土,减小对洞门及端墙的挤压以保证凿除洞门混凝土施工的安全7 在盾构贯通后安装的几环管片,一定要保证注浆饱满密实,并且一定要及时拉紧,防止引起管片下沉、错台和漏水。
6.8.4 到达测量监测盾构到洞内前150m,要对洞内所有的测量控制点进行一次整体的、系统的控制测量复测,对所有控制点的座标进行精密、准确的平差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