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八段锦

道家八段锦
道家八段锦

八段锦功法

一.丹房八段锦,身端体松沉;

闭目冥心坐,呼吸细长匀。

注:八段锦,是道家古老养身功法,属内丹系列,故称之谓丹房八段锦。夫闭目者,所以养神。冥心者,所以收敛妄念。法当盘膝而坐,微闭双目,内观其心,使一切杂念,逐渐排除,都归冥灭。心境朗澈,普照通明。坐时席下用厚垫,头顶持正,背脊须竖立,全身四空,不倚不靠,尾闾应端正,不可偏欹,是为至要。

二.慧剑插真土,握固静思神。

握固双拳,可以敛气固精,为闭关却邪之妙法。将左右双拳,握得紧紧,手心向天,手背向地,然后放置膝头之上,使全身持平端正,以静其心。而驱除一切杂念,以凝思存神为主。

三.叩齿三十六,升降气归根。

叩齿可以去心火,可以集体中之神,而使之凝聚。法当将上下牙齿,连叩三十六次,使微微作声。但不可行之过急,叩之极响,宜徐缓轻微相叩。若过急则反损害身神,极响反足以动其心火,无益修炼,学者应留意此点。

四.片刻澄静后,两手抱昆仑。

昆仑,指头部。以两手互叉,左右十指互间,紧紧叉住,抱持后

脑,掌心贴置耳根,拇指向下,两肘屈成三角,肘平于肩。如此微微呼吸,九次而止。呼吸之际,宜极缓极微,不宜有声,有声则气散矣。五.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所谓「天鼓」,即左右两耳聪门。鸣者,以手指叩之作声。此法可以使耳聪而外魔不易侵扰。法当以两掌平置耳门,垒食指于中指之上,用力下弹,务使耳门上发出宏亮的声音,左右各弹二十四次。

夫耳之门,即命之门。二十四之数,暗寓无极、两仪、四象、八卦、九宫之数,即二十四气。耳门左右各一,故须各鸣二十四度。盖欲此二十四气,遍布于耳门,使命门之根基牢固,以为延年益寿之基。弹之极响者,可以清其虚火也。

六.微摆撼天柱。

天柱,即后颈骨衔接于脊梁者。微摆,即摆摇其肩。撼天柱,即扭动后颈。法当扭颈向左右侧视,两肩亦随之摆动,左右相间行之,各二十四次。此扭颈摆肩,可以去心火,而防外魔之侵扰。

七.赤龙搅水津。

所谓赤龙,即口中舌头也。舌为生津之具,津为保命之源,故舌亦可谓为命根。搅舌者,所以聚其津液。法当用舌尖抵上,先从口腔左方卷向右方,再从右方卷向左方。如是频频卷搅,使津液聚中。但搅动时,宜徐缓而行,不宜急行。

八、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鼓漱,即聚口中之津,鼓气使出人激动。三十六者,周天之数。鼓漱三十六,意谓鼓动周天之气,完聚于身。法当将舌头搅出之津液,聚团一处,然后向前吐出,至舌尖处,则收而纳之,纳到舌根处复吐出。如此一出一人,则为一次,至三十六次为止。

所谓神水,即口中津液。盖口中津液经过三十六度鼓漱后,已调和匀净,而分布于满口。此时全身之气息,亦已调和匀平也。

九、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一口,即口中津液。三咽,谓一口津液,分三次咽服。

所谓龙虎,阴阳相喻之辞,并非身中真有所谓的龙与虎。龙实指身中之神,虎实指身中之气。盖如是聚津鼓漱,调匀咽服人腹,则神安气足,阴阳相交,而全身如天地之交泰一样祥和、舒适。

十、搓手摩肾堂,三十六数行。

调息一口气,真火烧脐轮。

注:坐定之后,抬起两手,相互搓热,再各自按住两边肾堂处,由内向外搓摩转动,一圈为一次,各三十六次,再身心松沉,舌顶上腭,两目内视,呼吸自然,神气凝聚,平稳坐定后,根据意念小周天运行法,调理深呼吸几次,气归丹田,此谓采药入炉。采药入炉后,便会产生真阳真气,使丹田发热,此谓真火烧脐轮。

十一、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

辘轳转,指肩臂旋转。先将左臂曲折,连肩向左旋转三十六次。然后运动右臂肩,亦向右旋转三十六次。此为周行血液、舒通经络之法。炼后仍紧紧握拳,还置膝上。

坐行以上功法,为时已多,下肢颇为疲劳,故宜放松。法当先将盘迭之脚放下,然后徐徐向前伸出,至舒直为度。注意行之不宜太急,因两脚久因之后,而骤疾伸直,则下肢的脉络,容易伤损。

十二、叉手双虚托,翻掌落顶门。

叉手,指两手互交、十指互间也。虚托,言手虽不举物而凭空上托也。法当交两手于胸前,手背向天,然后反掌向上用力托举。手背直对头部顶门,两臂举直后,即徐徐落下。一上一下;进行九次。仍握固成拳,放置膝部。

十三、双手向前拨,低头攀足频。

此为运行周身筋络血脉之法。所谓低头,不仅头颅前倾,上体亦须略俯也。先将手指放开,两臂伸直于前,手掌相对,徐缓俯下上身,双手即从两旁挽人,攀住足心,使头与尾闾,成为平形,再缓馒收起。一俯一起,共行十二次。

十四、端坐再凝神,以候神水至。

低头攀足十二次后,徐徐收回伸直之脚,依旧复原,盘膝而坐,冥目静心,以候津液之至,再行后功。

十五、此候逆水上,再漱再咽吞。

如前赤龙搅水法,将舌满口扰抗,使津液聚合,分三口咽下。

十六、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所谓一度者,即鼓漱三十六次,咽津三次。三度共计鼓漱一百零八次,而咽津九次。

十七、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咽津之时,应汩汩有声。这是因为津因神气所鼓,运而作响。神气既鼓津作声,则津之所至,神气亦至,上自脑门,下至丹田,中及脏腑,神气无不周行,而心亦定矣。神与气既周全身,血自随之而周行无阻。如此则百骸俱舒,百脉自调矣。

十八、河车搬运讫,真火遍烧身。

河车,指口中津液。搬运,即运用使之流动,如上所说的鼓漱、咽津诸法。此言搅水、鼓漱、咽津之后,精气神流转于周身百脉之间,浑然无气,心定神宁。其所谓讫者,指神气运行一周天也。其后纯阳

真火,由体内遍达全身各部,故谓烧身。

十九.邪魔不敢近,梦寐不能昏,寒暑不能入,灾病不能侵。

邪魔,指外界一切足以害其身心者。如能依法锻炼,则邪魔自远矣。梦寐,为妄念之机,足以昏其元神。如能敛心节情,自然无梦无寐则亦不致昏沈。寒暑为外感,寻常之人寒则战栗,暑则汗出则外感末除,身末经锻炼也。若行功既久,体健身强,心泰神安,内魔既祛,外感不生,则寒暑自不能人。灾病之来,内邪生之,而外魔侵之。究其根原,实始于心神之间,或因七情六欲之深,或以喜怒哀乐之剧,或以口腹滋味之累,皆可致病。若久行此功者,疾病自无由而生。

二十.子后午前作,造化合乾坤,连环次第转,还返是良因。

子时为一阳初生,午时为一阴初生,子后午前,正天地阴阳交姤之时。行此功者,当于子午二时,以取其交泰和洽之象,合乎体中神气相交之道,最益于身心。如此每天坚持锻炼,周而复始,连续不断,三还九返,勤行不怠,则可获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八段锦动作分解教学

八段锦动作分解教学 预备式 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两掌指间距约十公分,目视前方。 要点,头向上顶,下磕儿微收,舌顶上颚,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错误与纠正。抱球时大拇指向上其余四指朝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 正确做法,注意沉肩坠肘,指尖相对,大拇指放平,收髋敛臀,命门穴(后背)放松,膝关节不超过脚尖,两脚平行站立。 功法作用,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和肢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首先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叉,掌心向上目视前方,然后两腿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于胸前随后两臂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两掌,两掌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颚内收,动作稍停,目视前方。然后,两腿膝关节微曲,同时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全部动作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六次。 动作要点 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深拉。两掌下落,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上体中正 错误与纠正:两掌上托时抬头不够,上举时松懈断劲。正确做法是,两掌上托舒胸展体,缓慢站立,下壳儿先向上伫立,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在掌根。 功法作用:脐以下为下焦,胸膈至脐为中焦,胸膈以上为上焦。这式动作通过两手交叉上举缓慢用力,保持深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及关节软组织,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治肩部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第一个动作,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站立,膝关节缓慢伸直,左掌在外,目视前方。第二个动作,右掌屈指向右拉至肩前。左掌成八字掌,左臂内旋,向左推出,与肩同高。同时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动作略停,目视左前方。第三个动作,重心右移,两手变自然掌,右手向右画弧,与肩同高。掌心斜向前,重心继续右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只是左右相反。左右开弓似射雕一左一右为一次,共做三次。做第三遍,最后移动时,身体重心继续左移,有脚回收,成开步站立,膝关节微曲。同时,两掌下落捧于腹前,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侧拉之手五指要并拢,屈紧,肩臂放平。八字掌侧撑需沉肩坠肘。屈腕,竖指,掌心涵空。 错误与纠正:端肩,弓腰,八字脚。正确做法是,沉肩坠肘,上体直立,两脚跟外撑。 功法作用:展肩扩胸可刺激督脉和背部输血,同时调节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气。它能有效的发展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同时,增加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手腕关节及指关节的灵活性。并有利于矫正驼背,肩内收等不良姿势,很好的预防,肩、颈疾病。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第一个动作,两腿挺膝,伸直。同时,左掌上托,经面前上串,随之,臂内旋,上举至头的左上方。右掌同时随臂内旋,下按至右髋旁,指尖向前,动作略停。第二个动作,两腿膝关节微曲,同时左臂屈肘外旋,左掌经面前下落于腹前。同时,右臂外旋,右掌向上捧于腹前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式动作相同,但左右相反,该式,一左一右为一次,共做三次。做到第三次最后移动时,变两腿膝关节微曲,右掌下安于右髋旁,指尖向前,目视前方。

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及要领

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及要领 预备式 简易口诀 左脚开步;与肩同宽;屈膝下蹲;掌抱腹前;中正安舒;呼吸自然;心神宁静;意守丹田。 动作解说 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两掌指尖距约十公分,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 头向上顶,下颏微收,舌顶上颚,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 抱球时大拇指往上翘,其余四指朝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 正确做法 沉肩垂肘,大拇指放平,收髋敛臀,命门穴放松,膝关节不超过脚尖,两脚平行站立。 功法作用 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和肢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简易口诀 上托、下落;上托、下落;上托、下落; 上托、下落;上托、下落;上托。 动作解说 首先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插,掌心向上,目视前方。然后,两腿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于胸前,随后两臂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两掌,两掌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颏内收,动作稍停,目视前方。然后,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全部动作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六次。

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伸拉,两掌下落,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上体通正。 易犯错误 两掌上托时抬头不够,上举时松懈断劲。 正确做法 两掌上托,舒胸展体,缓慢用力,下颏先向上注力,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在掌根。 功法作用 根据中医说法,脐以下为下焦,胸膈至脐为中焦,胸膈以上为上焦。这一式动作,通过两手交叉上举,缓慢用力,保持伸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及关节软组织,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治肩部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简易口诀 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并步; 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 动作解说 ●第一个动作: 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站立,膝关节缓慢伸直,两掌向上交插于胸前,左掌在外,目视前方。 ●第二个动作: 右掌曲指,向右拉到肩前,左掌成八字掌,左臂内旋,向左推出,与肩同高,同时,两腿曲膝半蹲成马步,动作略停,目视左前方。 ●第三个动作: 重心右移,两手变自然掌,右手向右画弧与肩同高,掌心斜向前,重心继续右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 右式动作与左视相同,只是左右相反,一左一右为一次,共做三次。做第三遍最后移动时,身体重心继续左移,右脚回收成开步站立,膝关节微曲,同时两掌下落,捧于腹前,目视前方。

[转帖]道家秘传小八段锦 武林绝技之家论坛 -武林绝技之家

[转帖]道家秘传小八段锦武林绝技之家论坛-武林绝技之 家 [转帖]道家秘传小八段锦Post By:2010-8-1 23:24:58 [只看该作者]道家秘传小八段锦 作者:风晓扬这里所介绍的小八段锦并非外传之八段锦,乃是道家丹士配合静功修炼的动功, 又名千八攒除疾道功,亦名外八段锦(相对于道家内八段锦坐功而言)。所谓八段锦者,乃拔断筋之别名。因道家前辈练此功是想将筋拔断(实际是增强关节韧 性),以救静坐气滞血枯之弊,而后人以其为八式,遂讹为八段锦。实际上八段锦并非一定要八段,而千八攒之名是说需习练一千八百把才有显著效验。本人自去年 依万籁声前辈在《武术汇宗》巾所介绍的此功法习练,早、中、晚各一次,每次习练三把以上,即每次将全套动作做三遍以上,坚持下来效果灵验,诚如书中所言 “习久可令骨节软脱,百疾皆除”。我不忍心见此优良功法埋没,并感每从《精武》获益良多,故不揣文陋。加以推荐,诚愿《精武》读友人人从中得益。以下为万 前辈书中所述: 此功凡七式,共十手。初手为两手托日月,左手心为日,

右手心为月,仰手向上观之,所以迎阴阳之气 也。此乃开第一式,至第二次时。即可不用。其总谱如下:两手托日月。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转辘轳,龙虎相交。其练法次序于下:两手托日月,前 朱雀(左右各一手)。左青龙,右白虎,后玄武(左右各一手),转辘轳(左右各一手),龙虎相交收式。详解如下: 一、起式 两手握拳,平置两腰眼处,即胯骨尖上,此乃起式。 二、两手托日月式 由前式两拳翻上成两掌,两掌尖相对。先观左掌心,再观右掌心。所以迎日月之气也。 三、前朱雀式 由前式收回起式,先将左掌前伸,再向左外抓拳与左腿成直角收回归原处,右掌亦如之。 四、左青龙式

八段锦动作口诀及要领

一、八段锦功法简介: 八段锦功法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起源于北宋,至今共八百多年的历史。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五颜六色,美而华贵!体现其动作舒展优美,视其为“祛病健身,效果极好;编排精致;动作完美,”现代的八段锦在内容与名称上均有所改变,此功法分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练习无需器械,无需场地,简单易学,节省时间,作用极其显著;效果适合于男女老少,可使瘦者健壮,肥者减肥。 二、八段锦功法口诀: 双手托天理三焦 xx似射雕 调理脾胃须单举 五劳七伤向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 两手盘足固肾腰 攥拳怒目增气力 背后xx百病消 三、八段锦功法作用: (前四段作用: 治病) 双手托天理三焦作用: 上焦心肺,中焦俾胃,下焦肝肾,掌心向上托,小指和无名指有麻的感觉。 xx似射雕作用:

向前推出的食指向上,拇指斜向上,做法正确会有麻胀的感觉调理脾胃须单举作用: 调理脾胃 五劳七伤向后瞧作用: 任督通,病不生,头旋转,手下按,打通任督二脉 (后四段作用: 强身) 摇头摆尾去心火作用: xx肾(去心火即强身) 两手盘足固肾腰作用: xx肾通过身体前后动两手至命门 攥拳怒目增气力作用: 练内气 背后xx百病消作用: 血脉通畅,气血充足 四、《八段锦》动作口诀 预备式口诀 两足分开平行站,横步要与肩同宽, 头正身直腰松腹,两膝微屈对足尖, 双臂松沉掌下按,手指伸直要自然, 凝神调息垂双目,xx呼吸守xx。

两手托天理三焦口诀 十字交叉小腹前,翻掌向上意托天,左右分掌拨云式,双手捧抱式还原,式随气走要缓慢,一呼一吸一xx,呼气尽时停片刻,随气而成要自然。xx似射雕口诀 马步下蹲要稳健,双手交叉左胸前,xx右拉似射箭,左手食指指朝天,势随腰转换右式,双手交叉右胸前,右推xx眼观指,双手收回式还原。调理脾胃单臂举口诀 双手重叠xx,右上左下臂捧圆, 右掌旋臂xx去,xx转至脾关, 双掌均沿胃经走,换臂托按一循环,呼尽吸足勿用力,收式双掌回xx。五劳七伤往后瞧口诀 双掌捧抱似托盘,翻掌封按臂内旋,头应随手xx,引气向下至涌泉, 呼气尽时平松静,双臂收回xx, 继续运转成右式,收式提气回xx。摇头摆尾去心火口诀

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特点及练习要领

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特 点及练习要领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特点及练习要领(收集整理)健身气功八段锦以其简单易学、健身效果明显等特点深受广大练功群众喜爱。为了进一步促进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规范性,更好地满足功法展示活动的要求,对健身气功八段锦整体风格、各式动作要领、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做如下归纳,供广大习练者参考。 健身气功八段锦整体风格 (一)动作方面 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以肢体运动为主要特点的导引术,它通过肢体运动强壮筋骨,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其功法特点主要表现为势正招圆。整套动作看似横平竖直、柔和缓慢,但却方圆相应、松紧结合,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每式中均体现了这一风格。如“左右开弓似射雕”一式,两手自胸前开弓至两侧,再由两侧弧形下落,动作以横平为起点,以半圆为路径,在方正中体现开弓时抻拉之力,回收时松柔之美。上述八段锦的功法特点是在动作进入熟练阶段后,自然而然进入的一种求松静、分虚实、讲刚柔、知内劲的状态。在初学阶段要掌握每一式的动作要领(将在下文细述),先求动作方整,再求动作圆活,先体会柔和缓慢,再体会动静相兼。 (二)呼吸方面 健身气功八段锦在练习时采用逆腹式呼吸,同时配合提肛呼吸。具体方法是,吸气时提肛、收腹、隔肌上升。呼气时隔肌下降、松腹、松肛。与动作结合时遵循起吸落呼、开吸合呼、蓄吸发呼的呼吸原则,在每一段主体动作中的松紧与动静的变化交替处采用闭气。如“两手托天

理三焦”一式,两手上托时,吸气;保持抻拉时,闭气;两手下落时,呼气。在动作的初学阶段,要以自然呼吸为主,不要刻意追求呼吸的细、匀、深、长,不要刻意追求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不要让呼吸成为心理负担,以免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短等现象。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动作与呼吸的配合要顺其自然,在循序渐进中进入不调而自调的状态。 (三)意念方面 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时意念活动不是守一,而是意想动作过程,不同的习练阶段,其意念活动也是不一样的。在练功初期,意念活动主要在动作要点和动作规格上,这一阶段动作要正确,路线要准确;在功法提高阶段,意念活动主要在动作的风格特点和呼吸的配合上,要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肌肉感觉由紧到松;在功法熟练自如阶段,意念活动随呼吸、动作的协调而越来越自然,做到形与神和,意与气和。在松静、愉悦的心理条件下,在似守非守的意念活动中解除各种紧张状态,做到功法自然流畅,从容自如。 各式的动作要领、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预备势 动作要领:两臂侧起时掌心向后,在体侧45°时转掌心向前;合抱于腹前时立项竖脊,舒胸实腹,松腰敛臀,放松命门,中正安舒,如坐高凳。 易犯错误:两臂侧起时耸肩;抱球时掀肘,大拇指上翘,其余四指斜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

八段锦学习心得

篇一 因为右腿有点毛病,所以申请了体育免测,也就有幸分到了养生班,和刘老师一起学习养生,这学期主要就是八段锦的学习。而通过学习的过程呢,不仅让我体会到了中国道家养生讲究的“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中医养生保健主张有了了解。 刚开始练习八段锦的要领:首先,一定要把身上的大筋拉开,其次,练功过程中既不要用力,也不要用意。顺其自然,动作周正大方,呼吸平稳,能够做好这些就可以了。每天不用过多练习,睡觉前不用练习,不然会失眠的。要按照要领练习,事半功倍。 八段锦 八段锦的招式套路分八句话,分别理解解释为: 1、两手托天理三焦。练习时双手要感觉是在往上托举太极球,体会脚下生根,双臂被往下压的感觉。动作要舒展,是为了使肌肉充分的呼吸和舒适的拉伸。举过头顶要用力往上并且要停留两三个呼吸,体会脊椎被拉开的感觉。第一节的目的就是将脊柱和身躯、内脏得到很好的拉伸和按摩。我认为这节动作的关键点在肩膀,这个阶段的肩膀一般都打不开,托天的时候,两个手臂紧紧地靠在耳朵上。建议这个时候专门进行拉肩的训练。 2、左右开弓似射雕。这一节类似扩胸运动,将内脏主要是肺部的拉伸。要领是感觉自己在拉弓射箭。体会一手拉弦,一手推弓的那种左右发力,同时双腿用力。这样是拉伸最大的同时可以锻炼四肢的力量。我认为这节动作的关键点在肩胛骨。一般做这节动作的时候,一定要使后背平整,拉弓的时候,应该以整个后背为支点,使胸廓有拉伸的感觉。 3、调理脾胃臂单举。这节的目的是通过双臂上下两边侧拉进一步的拉伸身体和内脏。要领是动作要缓慢,拉伸要到位,拉伸后停留两三个呼吸再做下一个动作。关键点在于双手严格按照身体中线运动,难度还是肩膀要打开。做这节的时候,头部最好微微靠后,把颈部拉起来。 4、五劳七伤往后瞧。要领是以脊柱为轴心,身体缓慢向两边旋转到极点,然后停留两三个呼吸,有时能感觉到脊柱转动的声音,以后进行下一个动作。这个动作的目的是

道家十二段锦图解

【道家十二段锦】图解 总诀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扣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 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 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 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旧名八段锦,子后午前行。 勤行无间断,万病化为尘。 以上系通身合总行之,要依次序,不可缺,不可乱。 先要记熟此歌,再详看后图,及各图详注各诀,自无差错。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盘腿而坐,紧闭两目,冥亡心中杂念。 凡坐要竖起脊梁,腰不可软弱,身不可倚靠。 握固者,握手牢固,可以闭关却邪也。 静思者,静息思虑而存神也。

扣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上下牙齿,相叩作响,宜三十六声,叩齿以集身内之神,使不散也。 昆仑即头,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颈, 暗记鼻息九次,微敬呼吸,不宜有声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记算鼻息出入各九次毕,即放叉之手,移两手掌控耳。 以第二捐叠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弹脑后,要如击鼓之声,左右各二十四度。两手同弹,共四十八声。仍放手握固 微摆撼天柱。 天柱即后颈,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亦随之左右招摆,各二十四次。

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赤龙即舌,以舌顶上腭,又搅满口内上下两旁,使水津自生,鼓漱于口中三十六次。 神水即津液,分作三次,要汩汩有声吞下。 心暗想,目暗看,所吞津液,直送至脐下丹田。 龙即津,虎即气,津下去,气自随之。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以鼻吸气闭之,用两掌相搓擦极热,急分两手磨后腰上两边,一面徐徐放气从鼻出。 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以两手磨二十六遍,仍收手握固。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闭口鼻之气,以心暗想,运心头之火,下烧丹田,觉似有热,仍放气从鼻出。 脐轮即脐丹田。

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精校版

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 一、内容: 连同预备式,收势共十式,每一式我们从分解动作解说、动作要点、易犯错误、正确做法、功法作用,呼吸方法,意念功法,音乐口令等几个方面解说。 二、重点: 正确掌握各式动作要点。 三、难点: 第五式与第六式是教学难点。 四、了解几个专用名词的概念: 1、内旋:右手掌掌心朝下水平放置,拇指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叫掌或臂内旋,左手反之。 2、外旋:右手掌掌心朝下水平放置,拇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叫掌或臂外旋,左手反之。 3、三焦:把人的上体三等分,下面一部分叫下焦,中间部分叫中焦,上边部分叫上焦,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简称,实际指人体髋上部分包括五腑六脏和大小肠。 4、丹田:脐下三指处为人的下丹田。 5、命门:下丹田对应的后背处为命门。 6、马步:两脚分开略宽于肩,屈膝半蹲为马步。

7、人字步:两脚分开,挺直膝盖站立为人字步。 8、八字掌:中指无名指小指弯曲,拇指外展食指与拇指呈八字形叫八字掌。 9、髋:组成骨盆的大骨头。 10、抓固:拇指尖压在无名指根上其余四指自然弯曲握拳叫抓固。 11、五劳:指心、肝、脾、肺、肾五劳损伤。 12、七伤:指喜、怒、悲、忧、惊、恐、思七情伤害。 13、百会穴:头顶正中间,两耳尖连线与人体前后中线相交点。 14、涌泉穴:位于人的足底前脚掌凹陷处。 15、劳宫穴:位于人手掌掌心,握拳时中指尖处。 16、商阳穴:位于人体食指内侧指甲角约0.1寸处。 17、任脉: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再上行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交于足阳明经。 18、督脉: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五、预备式 分解动作解说: 1、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与体侧,目视前方。 2、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 3、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臂与身体夹角约45度。

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教案(五进教学用)

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教案 【简介】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从北宋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其特点为动作简单易行,健 身效果明显,是中华养生文化中的瑰宝。八段锦的“八”字不是单指“段”、“节”和八个动作,而是表示其功法有多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循环运转。“锦”字则表示每招每式的汇集,如丝锦般连绵不断,是一套完整的健身办法。八段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 是以人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要素的民族传统运动方法。中国传统健 身方法有很多种类,八段锦只是其中之一,历史悠久,对于防治疾病有奇效,该功法之所以 有治病强身的奇效,主要是能够打通人体的经络系统,并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八段锦最 大的特点是在练习的时要求手臂的旋转,通过两臂的内外旋转来加大对手臂的扭矩,从而加 大对手臂的压力.八段锦练习当中,处处体现锦缓的特征。即运动强度小,时间较长。较长时 间的缓慢动作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 【特点】八段锦功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柔和缓慢、圆活连贯。二、松紧结合,动静相兼。。 三、神与形合、气寓其中。【动作要领讲解】 练习八段锦对基本身形的要求较高,习练者通过锻炼基本身形可以克服关节和肌肉的酸痛, 为放松入静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学习其他动作打下基础。下面我们就介绍练习八段锦所需掌 握的基本身形和预备式。 一、基本手形1、拳形:大拇指抵掐无名指根节内侧,其余四指屈拢收于掌心。 2、掌形:掌形之一,五指微屈,稍分开,掌心微含;.掌形之二,拇指与食指竖直分开成八字状,其余三指第一、二指节屈收,掌心微含。 3、爪形:五指并拢,大拇指第一指节,其余四指第一、二指节屈收扣紧,手腕伸直。 二、基本步型马步:开步站立,两脚间距约为本人脚长的2-3倍,屈膝半蹲,大腿略高于水平。 预备势 动作一:两脚并步站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身体中正,目视前方。 动作二:随着松腰沉髋,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向左侧开步,脚尖朝前,约与肩同宽; 目视前方。 动作三:两臂内旋,两掌分别向两侧摆起,约与髋同高,掌心向后;目视前方。 动作四:上动不停。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呈圆弧形,与 脐同高,掌心向内,两掌指间距约10厘米;目视前方(见右图)。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动作一:接预备式,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叉,掌心向上;目视前方。 动作二:上动不停。两腿徐缓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至胸前,随之两臂内旋向上托 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两掌(见右图)。 动作三:上动不停。两臂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颌内收,动作略停;目视前 方。 动作四:身体重心缓缓下降; 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十指慢慢分开,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两掌捧于腹前,掌 心向上;目视前方。本式托举、下落为一遍,共做六遍。 练功时,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抻拉;两掌下落要松腰沉髋,沉肩坠肘, 松腕舒指,上体中正。

八段锦通周天奥妙

八段锦通周天奥妙 中华气功网作者:笑望书 八段锦通周天奥妙 八段锦不是一般体操套路拳,亦非导引动气功,实乃丹道南宋之祖张伯端所言的“始于有作无人识”之丹道下手秘法!八段锦有站式,坐式及秘传三种,现将这三种八段锦与武术,养生之联系阐述于下: 站式八段锦,经络小周天,练生殖之精。两手托天理三焦。人体之气有四,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其中元气发源于肾间命门,通过三焦,沿经络系统和腠理之间循环至全身。此式动作能升提元气和中气,若结合升补脾肾之中药,对胃下垂肾游走有极好疗效。两手托天,外指动作,内密天门。天门即囱门穴,有些丹法说是百会穴,实际修练时应根据各人的体质及功法而定。“专气致柔,能婴儿?天门开阖,能无雌?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专气致柔是指口鼻呼吸。传言孙禄堂先生能将口鼻塞住练拳,这一状态虽然惊人,但对修真并无好处。丹道与佛家皆讲究气住脉停入大定,人体活动自然会加速血脉流动,脉停之状态定不能出现。知其雄,守其雌,是体内之气感,丹道不追求气感之强烈,丹田之中精气微,由微至无即停脉。修炼至此,方可结胎化神,然后才是还虚。自古到今,佛道修真之人皆称气住脉停之状态为胎息。其实现代医学已证实,胎儿在母体中是利用脐带通过血液呼吸空气,新生儿每分钟呼吸30-40次,脉搏130 次,较之成年人每分钟呼吸15-19次,脉搏60-80次,谁更专气致柔?大家都知道,中国拳法之功理多来自佛道家,但佛道理论中有很多说法违反科学,若光*它来指导修炼,必陷于宗教迷信而不自知!另一方面,有些人用了些现代生理学、运动力学来解释拳术与丹道,这些东西拿来参考可以,若以为那就是中国拳术与丹道的定理就错了! 左右开弓似射雕,此式开展肺气。肺于五行中属金,肺藏魄。孙禄堂说:要做神仙,须精劈拳。道德经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丹经多言心肾脾而略肝肺,岂知后天丹法首重中丹田膻中之肺气!肺主皮毛,劈拳属金,精练肺气,自可肤如婴儿。鹤发童颜并不难,<寿世保元>芝桑丸,玉屏风散加天冬。若问下手筑基,须明橐龠玄关。橐龠为肺,玄关即肾。练肺仅可童颜,修肾方能黑发,黑发童颜真神仙!其理惟一,其法众多。清修,阴阳,针炙,药物,服饵,拳术等法,皆须习之,以便实修中随机运用,若欲凭一法而成章,除非明师亲身指点! 调理脾胃单手举,五劳七伤往后瞧。脾为阴土,胃属阳土,两土合为圭。刀圭之事,别有口诀,古仙皆不轻言。唯邱处机明说:顶为戊土,脐为己土,刀圭不过性命二物罢了。说

八段锦动作说明

八段锦: 预备式: 两脚并立,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步平行站与肩同宽;两臂内旋向上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十指相对,拇指放平,两手指间距约10公分。动作注意事项:头向上顶,下颔微收,舌顶上颚,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作用: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提高关节灵活性,防治肩部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动作: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叉,掌心向上;两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一直上托至喉咙处,两掌内旋成掌心向上,十指仍然交叉;继续上托至头顶,抬头目视两掌,而后两手继续上托掌根用劲,肘关节伸直,同时收颔,目视前方,动作稍停。此前为吸气,此后为呼气,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掌分别向左右两侧弧形下落,绕回至腹前呈球状,一上一下为一次,做6次即可。接着,十指交叉继续前面动作……)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作用:可刺激督脉和背部诸穴,同时调节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气,它能有效的发展下肢的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同时增加手臂、手指、手腕和肌肉的力量,有利于矫正驼背、肩内收等一些不良姿势,很好的预防肩、颈疾病。 动作:左式动作:随着吸气,重心右移,左脚向外开立,膝关节缓慢升直,两掌向上交叉于胸前,左掌向外,目视前方。右掌屈指向右拉至胸前,左掌呈八字掌,左臂内旋向左推出,同时两腿屈半蹲呈马步,动作略停,目视左前方。呼气,重心右移,两手变自然掌,右手向右划弧,于肩同高,掌心斜向前;重心继续右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手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式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一左一右为一个动作,共做三个动作,做第三疹的最后一个动作时,重心继续左移,右脚回收成开步站立,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手下落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 第三式:调理脾胃单臂举 作用:上下对拉,可以牵拉腹腔,对中焦脾胃起到按摩作用,同时可以刺激位于胸胁部的相关经络,以及背部俞穴。具有调理脏腑、经络的作用。该动作使脊柱内各椎骨间的小关节和小肌肉得到锻练,从而增强脊柱的灵活性与稳定性,有利于预防肩、颈疾病。 动作:左式:随着吸气,两腿挺膝升直,同时左掌上托,经面前上穿,随之臂内旋上举至头的左上方,指尖朝右,右掌同时随臂内旋下按至右髋旁,指尖向前,动作略停;随着呼气,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左臂屈肘外旋,左掌经面前下落于腹前,掌心向上,同时右臂外旋,外掌向上捧于腹前,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式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一左一右为一个动作,共做三个动作,做第三次的最后一个动时,变两腿膝关节微屈,右掌下按于右髋旁,指尖向前目视前方。 动作要领:舒胸展体,拔长腰脊,两肩松沉,上撑下按,力在掌根。)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作用:五劳指五脏劳损,七伤指七情的伤害。可以牵拉胸腔、腹腔内的诸脏腑;往后瞧的动作,可以刺激大椎穴及背部俞穴,达到五劳七伤的目的。还能增加颈部、肩部参加运动

练习八段锦心得

练习八段锦心得--逆腹式呼吸 作者闲云野鹤 要练好八段锦,使八段锦对我们的身体有一个真正的帮助,就必须掌握“逆腹式呼吸法”。这是一把打开内功之门的钥匙。 我们对八段锦的教学是分三步走的,第一步练形体,就是把动作熟悉,流畅。第二步是练气,就是呼吸。气功就是用自己的气息,带动血液的流行,从而打通自己的经脉,使血液无障碍地运行。也只有达到以意领气的阶段,气功的练习才能是行云流水样的畅快。我们今后还会教一些“拉气”的功法,让大家体会到气的运行。气功不是广播体操,就是体现在气功不仅仅是肢体运动。第三步是练心,就是在气功的练习过程中,把自己沉静在自己臆想的一个美好环境下,通过练心的阶段,就可以处乱而不惊,气定神闲,身轻而志纯。 气功的练习需要自己的感悟,我只是带领大家打开气功的大门,能够修炼到什么程度,还是要靠你们自己的造化。 我们今天先学习呼吸的方法,这是必须掌握的钥匙,如果你没有这把钥匙,你只能停留在保健操阶段。八段锦是蕴藏很多知识的功法,它能够在800多年的岁月磨砺中而不衰,一定是有其非凡的生命力。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悟,每个人都在其中吸收不同的营养,绝对不要小看它。 何谓“逆腹式呼吸法”逆腹式呼吸是指吸气时腹部自然内收,呼气时小腹自然外鼓。逆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为变容呼吸。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横隔肌随之收缩下降,使腹腔容积变小;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横隔肌上升还原,使腹腔容积变大。 逆腹式呼吸法在呼吸时改变腹腔容积,而使腹腔改变的内容物又不是吸人或呼出的空气,而是另外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内气”。所以,逆腹式呼吸法在名称上是一种呼吸空气的“方式”,实质上则是内气的“呼吸”(升降、鼓荡)。 逆腹式呼吸法,不是说说就能学会的,必须经过长期练习,才能运用自如。 我介绍一下逆腹式呼吸法的分步练习。 一,开始练习时,“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就是我们有意识地在吸气的时候把腹部凹进去,呼气的时候把腹部鼓起来。我们把腹部想象成一个球,一丝丝吸气,腹部一点点下凹,一丝丝放气,一点点外鼓,绝对不可以突然大突然小,这是一种随着呼吸进行的“腹肌运动”。这样的运动,带有“鼓努为力”的味道,并不符合内气升降以意领气的要求,但是又不得不这样照着做,否则就难以入门。这样的练习,以平卧在床上最好,可以在爱人睡着的时候练习,免受打扰。 二,进一步的练习是配合提肛。通过对腹部的练习,我们可以收缩自如的时候,再进行提肛的练习。把肛门臆想成一个圆形的橡皮圈。一丝丝吸气,慢慢收腹,橡皮圈慢慢缩小

《传统体育养生学》

成都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 传统体育养生学是在中国传统养生理论指导下,通过一定的身体姿势或动作,进行自我调息、调心的内练,以求健康身心的一门学科;课程包含的实验教学包括创编出以一定的身体姿势或动作进行自我调息、调心的内外兼修健身的功法并进行教学演示,以达到让学生开拓思维,培养综合能力为目的的一门学科。是社会体育专业限制性选修课程。 (二)编写依据 本大纲根据《成都体育学院2013版经管系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结合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体育院校教材《传统体育养生学》而制定。 (三)目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统体育养生的源流和基本理论,以及传统养生的基本功法(即实践部分包括养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站桩功等),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提高其技术技能。培养学生对传统养生功法学习和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倡导开拓思维,勇于创新。培养学生对传统养生功法学习和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创编与实际教学能力,提高在社会实际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编码及适应专业 1、课程编码:(空) 2、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五)学时数与学分 本课程总学分为4学分,总学时数为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0.5学分,6学时;实践教学2.5学分,40学时;实验教学1学分,14学时。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总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1 ×××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授课学期教学基本内容 教学安排 小计理论教学技术教学实验教学课外实践 第×学期 传统养生学概论 2 2 传统养生的历史渊源 2 4 中国传统养生基本理论 2 6

八段锦动作图解

养生八段锦图解 由八节动作组成的一种健身运动方法。全套动作精炼,运动量适度,其每节动作的设计,都针对一定的脏腑或病症的保健与治疗需要,有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其名最早见于宋代洪迈《夷坚志》中。曾《道枢·众妙篇》曾记述了具体练习方法:“仰掌上举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雕焉;东西独托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复而顾所以理其伤劳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藏矣;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摆鳝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也记有:“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脾单托西通胃,五劳回顾七伤调,游鱼摆尾通心脏,手攀双足理于腰,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八段锦在历代相传中得到不断发展,流派繁多,现代较为流行的练习方法和歌诀见于清代梁世昌《易筋经图说》所附《八段锦》(撰者不详)中。 【自我保健应用】 “两手托天理三焦”法可吐故纳新,调理脏腑功能,消除疲劳,滑利关节(尤其是对上肢和腰背)。 “左右开弓似射雕”法通过扩胸伸臂可以增强胸肋部和肩臂部肌力,加强呼吸和血液循环,有助于进一步纠正姿势不正确所造成的病态。 “调理脾胃须单举”法有助于防治胃肠病。 “五劳七伤向后瞧”法可消除疲劳,健脑安神,调整脏腑功能,防治颈肩酸痛。 “两手攀足固肾腰”法可增强腰部及下腹部的力量,但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患者,头部不宜垂得太低。 “攒拳怒目增气力”法可激发经气,加强血运,增强肌力。 “背后七颠百病消”法可疏通背部经脉,调整脏腑功能。长期坚持练习八段锦可增强体质,防止疾病。

(一)“两手托天理三焦”法 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松垂身侧,然后徐徐自左右侧方上举至头顶,两手手指相叉,翻掌,掌心朝上如托天状,同时顺势踮两脚跟,再将两臂放下复原,同时两脚跟轻轻着地。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则上托时深吸气,复原时深呼气。 (二)“左右开弓似射雕”法 直立,左足跨出一大步,身体下蹲作骑马式。两臂在胸前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内,眼看左手,然后左手握拳,食指翘起向上,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撑开。接着左臂向左推出并伸直,头随而左转,眼看左手食指,同时右手握拳,展臂向右平拉作拉弓状。动作复原后左右互换,反复进行数次。如配合呼吸,则展臂及拉弓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八段锦文字解说

八段锦练习方法之一 https://www.360docs.net/doc/4d9341304.html,/01gmrb/2006-04/19/content_405457.htm 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发布时间:2006-04-19 04:07来源:光明日报八段锦功法从宋朝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其特点为动作简单易行,健身效果明显,是中华养生文化中的瑰宝。八段锦的“八”字不是单指“段”、“节”和八个动作,而是表示其功法有多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循环运转。“锦”字则表示每招每式的汇集,如丝锦般连绵不断,是一套完整的健身办法。 八段锦功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柔和缓慢、圆活连贯。八段锦练习时身体重心平稳,虚实分明,轻飘徐缓;练功动作轻松自如,舒展大方,路线带有弧形,不直来直往,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的状态,一招一式的变化和姿势的衔接连续流畅,无停顿断续之处。 二、松紧结合,动静相兼。八段锦功法练习时,肌肉、关节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放松而不松懈,在动作的衔接上用力适当,缓慢进行。习练者在意念的引导下,动作轻灵活泼,舒适自然,在动作的节分处做到沉稳,并保持肌肉的牵引伸拉。 三、神与形合、气寓其中。八段锦功法每式动作以及动作之间充满了对称与和谐,体现出内实精神、外示安逸,虚实相生、刚柔相济,做到意动形随、神形兼备。本功通过精神的修养和形体的锻炼,促进真气在体内的运行,以到达强身健体的功效。 八段锦练习方法之二 https://www.360docs.net/doc/4d9341304.html,/content/2006-04/22/content_410355.htm 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发布时间:2006-04-22 02:25来源:光明日报 练习八段锦对基本身形的要求较高,习练者通过锻炼基本身形可以克服关节和肌肉的酸痛,为放松入静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学习其他动作打下基础。下面我们就介绍练习八段锦所需掌握的基本身形和预备式。 一、基本手形 1、拳形:大拇指抵掐无名指根节内侧,其余四指屈拢收于掌心。 2、掌形:掌形之一,五指微屈,稍分开,掌心微含;.掌形之二,拇指与食指竖直分开成八字状,其余三指第一、二指节屈收,掌心微含。 3、爪形:五指并拢,大拇指第一指节,其余四指第一、二指节屈收扣紧,手腕伸直。 二、基本步型 马步:开步站立,两脚间距约为本人脚长的2-3倍,屈膝半蹲,大腿略高于水平。 预备势 动作一:两脚并步站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身体中正,目视前方。 动作二:随着松腰沉髋,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向左侧开步,脚尖朝前,约与肩同宽;目视前方。 动作三:两臂内旋,两掌分别向两侧摆起,约与髋同高,掌心向后;目视前方。 动作四:上动不停。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 前呈圆弧形,与脐同高,掌心向内,两掌指间距约10厘米;目视前方(见右 图)。 八段锦练习方法之三 https://www.360docs.net/doc/4d9341304.html,/content/2006-04/24/content_410356.htm 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发布时间:2006-04-24 01:30来源:光明日报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动作一: 接预备式,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叉,掌心向上;目 视前方。 动作二:上动不停。两腿徐缓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至胸前,随之

道家秘传小八段锦

道家秘传小八段锦(风晓扬) 2008年10月09日星期四 12:27 小八段锦并非外传之八段锦,乃是道家丹士配合静功修炼的动功,又名千八攒除疾道功,亦名外八段锦(相对于道家内八段锦坐功而言)。所谓八段锦者,乃拔断筋之别名。因道家前辈练此功是想将筋拔断(实际是增强关节韧性),以救静坐气滞血枯之弊,而后人以其为八式,遂讹为八段锦。实际上八段锦并非一定要八段,而千八攒之名是说需习练一千八百把才有显著效验。依万籁声前辈在《武术汇宗》中所介绍的此功法习练,早、中、晚各一次,每次将全套动作做三遍以上,坚持下来效果灵验,诚如书中所言“习久可令骨节软脱,百疾除”。以下为书中所述: 此功凡七式,共十手。初手为两手托日月,左手心为日,右手心为月,仰手向上观之,所以迎阴阳之气也。此乃开第一式,至第二次时。即可不用。其总谱如下:两手托日月。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转辘轳,龙虎相交。其练法次序于下:两手托日月,前朱雀(左右各一手)。左青龙,右白虎,后玄武(左右各一手),转辘轳(左右各一手),龙虎相交收式。详解如下: 一、起式 两手握拳,平置两腰眼处,即胯骨尖上,此乃起式。 二、两手托日月式 由前式两拳翻上成两掌,两掌尖相对。先观左掌心,再观右掌心。所以迎日月之气也。 三、前朱雀式 由前式收回起式,先将左掌前伸,再向左外抓拳与左腿成直角收回归原处,右掌亦如之。 四、左青龙式 由起式用掌向左直出,成捶抓回归原处,右拳亦如之(即名右白虎)。 五、后玄武式 由起式先左拳开掌向后平出,自下抓回归原处,右拳亦如之,但步不动,只身拧。 六、转辘轳式 由起式左拳开掌向前平出,再返回成轮状覆下,可达左足尖。如上起向左与左腿成直角抓拳归原处,右手亦如之(膝不可屈)。

道家十二段锦总决(附图)

道家十二段锦总决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三分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轮转两脚放舒伸 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 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 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咽下潺潺响百脉自调匀 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旧名八段锦子后午前行 以上是身合总行之要,依次序不可缺,不可乱,先要记熟此歌再详看后图及各图详注,各决自无差错。

第一图盘腿而坐紧闭双目,冥亡心中杂念,凡坐要竖起脊梁,腰不可软弱,身不可倚靠,握固者,握手牢固,可以闭关却邪也。静思者静息思虑而存神也。 第二图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上下牙齿相叩作响,宜三十六声,叩齿以集身内之神使不散也。昆仑即头,以两手十指相义抱住后,颈即用两手掌紧掩耳门,暗记鼻息九次,微微呼吸不宜有声。

第三图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计算鼻息出入各九次毕,即放所义之手,移两手掌擦耳,以第二指叠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弹脑后,要如击鼓之声,左右各二十四度,两手共弹四十八乃放手握固。 第四图微摆撼天柱。天柱即后颈,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亦随之左右招摆各二十四次。

第五图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三分咽龙行虎自奔。赤龙即舌,以舍顶上腭,又搅满口内上下两旁,使水津自生,鼓漱予口中三十六次,神水即津液分作三次,潺潺有声吞下,心暗想目暗看所吞津液直送至脐下丹田,龙即津虎即气,津下去气自随之。 第六图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以鼻吸气闭之,用两掌错擦极热,急分两手磨后腰上两边,一面徐徐放气,从鼻出。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以两手磨二十六遍乃收受握固。

八段锦动作要领[1]1

八段锦动作要领 预备势 动作要领:两臂侧起时掌心向后,在体侧45°时转掌心向前;合抱于腹前时立项竖脊,舒胸实腹,松腰敛臀,放松命门,中正安舒,如坐高凳。 易犯错误:两臂侧起时耸肩;抱球时掀肘,大拇指上翘,其余四指斜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 纠正方法:两臂侧起时沉肩、坠肘,抱球时松腕舒指,指尖相对,拇指放平。预备势在整套功法的段落间和动作的节分处反复出现,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可将预备势作为基本桩功来练,练好该势可直接提高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演练水平和锻炼效果。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动作要领:两掌向上至胸部时,翻掌上托,舒胸展体,抬头看手;抻拉时下颏微收,头向上顶,略有停顿,脊柱上下对拉拔长,力由夹脊发,上达两掌;两掌下落时要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保持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两掌上托不充分,抬头不够;两掌保持抻拉时,松懈断劲;两掌下落时,肩臂僵硬。 纠正方法:两掌上托时抬头看手,下颏先向上助力,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达掌根,保持伸拉两秒;两掌下落时要先沉肩、坠肘,而后手臂自然下落,身体中正,松腕舒指。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动作要领:两腕交搭时沉肩坠肘,掌不过肩;开弓时力由夹脊发,扩胸展肩,坐腕竖指,充分转头,侧拉之手五指要并拢屈紧,臂与胸平,八字掌侧撑需立腕、竖指、掌心涵空。略停两秒,保持抻拉,有开硬弓射苍鹰之势。 易犯错误:开弓时端肩,塌腰,重心偏移;成马步时跪腿,收腿时脚擦地、晃动,步法不灵便。 纠正方法:开弓时立项沉肩,上体直立,充分转头,步法转换要清晰,开弓时马步的膝关节不得超过脚尖,两掌侧撑时移为横裆步。在习练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马步高度,不可强求,避免动作变形,循序渐进地发展下肢力量。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动作要领:单臂上举和下按时,要力达掌根,舒胸展体,拔长腰脊,要有撑天拄地之势。 易犯错误:两臂在上撑、下按时,掌指方向不正;肘关节僵直,没有弯曲度;两臂对拉力度不够,上体不够舒展。 纠正方法:上举和下按时两掌放平,指尖摆正;在肘关节稍屈的状态下体会两肩充分拉伸。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动作要领:两掌伏按时立项竖脊,两臂充分外旋,展肩挺胸,转头不转体。 易犯错误:两臂外旋时上体后仰;转头与旋臂不充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