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总结
八年级上沪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沪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有理数1. 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零以及分数。
2. 有理数的比较:可以通过比较分子和分母的大小来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3.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通过分数的通分和分子的加减来进行计算。
4.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通过分数的相乘和相除来进行计算。
5. 有理数的绝对值:绝对值表示一个数与零的距离,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数的大小。
6. 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乘方是将一个数连乘若干次,可以通过将底数连乘若干次来计算。
第二章代数式与方程式1. 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是由数、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可以进行运算。
2. 代数式的加减法:代数式的加减法可以通过将同类项合并来进行计算。
3. 方程式的概念:方程式是一个等式,其中包含有未知数,可以通过求解未知数的值使等式成立。
4. 解方程的基本方法:解方程可以通过逆运算的原理,将方程两边进行相同的运算,求解未知数的值。
5.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可以通过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来求解。
6.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间等问题。
第三章图形的认识1. 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线、面的概念,可以通过这些基本图形来构造其他图形。
2. 平行线和垂直线: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直线,垂直线是指相交成直角的直线。
3. 三角形的分类:根据边长和角度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4. 三角形的性质:包括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等性质。
5. 四边形的分类:根据边长和角度的大小,四边形可以分为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等。
6. 圆的基本概念:圆是由一条曲线上的所有点与一个确定的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总结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总结案场各岗位服务流程销售大厅服务岗:1、销售大厅服务岗岗位职责:1)为来访客户提供全程的休息区域及饮品;2)保持销售区域台面整洁;3)及时补足销售大厅物资,如糖果或杂志等;4)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现场问题点;2、销售大厅服务岗工作及服务流程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班中工作程序服务流程行为规范迎接指引递阅资料上饮品(糕点)添加茶水工作要求1)眼神关注客人,当客人距3米距离时,应主动跨出自己的位置迎宾,然后侯客迎询问客户送客户注意事项15度鞠躬微笑问候:“您好!欢迎光临!”2)在客人前方1-2米距离领位,指引请客人向休息区,在客人入座后问客人对座位是否满意:“您好!请问坐这儿可以吗?”得到同意后为客人拉椅入座“好的,请入座!”3)若客人无置业顾问陪同,可询问:请问您有专属的置业顾问吗?,为客人取阅项目资料,并礼貌的告知请客人稍等,置业顾问会很快过来介绍,同时请置业顾问关注该客人;4)问候的起始语应为“先生-小姐-女士早上好,这里是XX销售中心,这边请”5)问候时间段为8:30-11:30 早上好11:30-14:30 中午好 14:30-18:00下午好6)关注客人物品,如物品较多,则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如拾到物品须两名人员在场方能打开,提示客人注意贵重物品);7)在满座位的情况下,须先向客人致歉,在请其到沙盘区进行观摩稍作等待;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中工作程序工作要求注意事项饮料(糕点服务)1)在所有饮料(糕点)服务中必须使用托盘;2)所有饮料服务均已“对不起,打扰一下,请问您需要什么饮品”为起始;3)服务方向:从客人的右面服务;4)当客人的饮料杯中只剩三分之一时,必须询问客人是否需要再添一杯,在二次服务中特别注意瓶口绝对不可以与客人使用的杯子接触;5)在客人再次需要饮料时必须更换杯子;下班程序1)检查使用的工具及销售案场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上级领导;2)填写物资领用申请表并整理客户意见;3)参加班后总结会;4)积极配合销售人员的接待工作,如果下班时间已经到,必须待客人离开后下班;1.3.3.3吧台服务岗1.3.3.3.1吧台服务岗岗位职责1)为来访的客人提供全程的休息及饮品服务;2)保持吧台区域的整洁;3)饮品使用的器皿必须消毒;4)及时补充吧台物资;5)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问题点;1.3.3.3.2吧台服务岗工作及流程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二次根式知识点:知识点一:二次根式的概念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在二次根式中,被开放数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分式等代数式,但必须注意:因为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是为二次根式的前提条件,如,,等是二次根式,而,等都不是二次根式。
知识点二:取值范围1.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由二次根式的意义可知,当a≧0 时,有意义,是二次根式,所以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只要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即可。
2. 二次根式无意义的条件:因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所以当 a﹤0 时,没有意义。
知识点三:二次根式()的非负性()表示 a 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是一个非负数,即0()。
注:因为二次根式()表示 a 的算术平方根,而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0 的算术平方根是 0,所以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即0(),这个性质也就是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绝对值、偶次方类似。
这个性质在解答题目时应用较多,如若知识点四:二次根式(,则 a=0,b=0;若)的性质,则a=0,b=0;若,则a=0,b=0 。
()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非负数。
注:二次根式的性质公式()是逆用平方根的定义得出的结论。
上面的公式也可以反过来应用:若,则,如:,.知识点五:二次根式的性质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
注:1、化简时,一定要弄明白被开方数的底数 a 是正数还是负数,若是正数或 0,则等于a 本身,即;若 a 是负数,则等于 a 的相反数 -a, 即;2、中的 a 的取值范围可以是任意实数,即不论 a 取何值,一定有意义;3、化简时,先将它化成,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来进行化简。
知识点六:与的异同点1、不同点:与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表示一个正数 a 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而表示一个实数0,负实数。
但 a 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在与都是非负数,即中,,而中 a 可以是正实数,。
上海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上海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第一节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的概念: 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被开方数只能是正数或0。
2.二次根式的性质 ①⎩⎨⎧≤-≥==)0()0(2a a a a a a ; ②)0()(2≥=a a a ③)0,0(≥≥⋅=b a b a ab ; ④)0,0(>≥=b a ba b a 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1. 被开方数所含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2.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运算1.二次根式的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三次根式分别合并.2.二次根式的乘法:等于各个因式的被开方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即 ).0,0(≥≥=⋅b a ab b a3.二次根式的和相乘,可参照多项式的乘法进行.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三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4.二次根式相除,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把分母的根号化去(或分子、分母约分).把分母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c ≥0)=a ≥0,b>0)n =≥0)第十七章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般形式y=ax2+bx+c (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x 叫做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开平方法,分解因式法2.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3.求根公式2b x a -±=:1222b b x x a a-+--= , = ; △=24b ac -≥0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1.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2.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一般来说,如果二次三项式2ax bx c ++(0a ≠)通过因式分解得2ax bx c ++=12()()a x x x x --;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2.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时;如果24b ac -≥0,那么先用公式法求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再写出分解式如果24b ac -<0,那么方程没有实数根,那此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因式3.实际问题:设,列,解,答第十八章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函数的概念1.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2.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设为x 和y ,如果在变量x 的允许取之范围内,变量y 随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他们之间存在确定的依赖关系,那么变量y 叫做变量x 的函数,x 叫做自变量3.表达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是自称为函数解析式()y f x =4.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之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如果变量y 是自变量x 的函数,那么对于x 在定义域内去顶的一个值a ,变量y 的对应值叫做当x=a 时的函数值正比例函数1. 如果两个变量每一组对应值的比是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那么就说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2.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形如y=kx (k 是不等于零的常数)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气质常数k 叫做比例系数;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3.对于一个函数()y f x =,如果一个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关系式()y f x =,同时以这个函数解析式所确定的x 与y 的任意一组对应值为坐标的点都在图形上,那么这个图形叫做函数()y f x =的图像4.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 kx =(0)k k ≠是常数且的图像时经过原点O (0,0)和点(1,k )的一条直线,我们把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像叫做直线y kx =5. 正比例函数y kx =(0)k k ≠是常数且有如下性质:(1)当k <0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一、三象限,自变量x 的值逐渐增大时,y 的值也随着逐渐增大(2)当k <0时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二、四象限,自变量x 的值逐渐增大时,y 的值则随着逐渐减小反比例函数1.如果两个变量的每一组对应值的乘积是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那么就说这两个变量成反比例2.解析式形如(0)k y k k x=≠是常数,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k 也叫做反比例系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3.反比例函数(0)k y k k x=≠是常数,有如下性质: (1)当k >0时,函数图像的两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当自变量x 的值逐渐增大时,y 的值则随着逐渐减小(2)当k <0时 ,函数图像的两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
沪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性质】1.根据定义得,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4.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互平分6.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根据定义来判定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对角线相互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定义】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性质】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2.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3.矩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判定】1.根据定义来判定2.有三个内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4.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的乘积的一半【判定】1.根据定义来判定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亦为特殊的菱形——具备两者所有的性质)【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性质】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判定】1.根据定义来判定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3.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特别地,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1.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等腰梯形的判定】1.在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2.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定义】联结三角形两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联结梯形两腰的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完整word版)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
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第一节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16.1 二次根式1. 二次根式的概念: 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被开方数只能是正数或0。
2. 二次根式的性质 ①⎩⎨⎧≤-≥==)0()0(2a a a a a a ; ②)0()(2≥=a a a ③)0,0(≥≥⋅=b a b a ab ; ④)0,0(>≥=b a b a b a 16.2 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1. 被开方数所含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2.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16.3 二次根式的运算1.二次根式的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三次根式分别合并.2.二次根式的乘法:等于各个因式的被开方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即 ).0,0(≥≥=⋅b a ab b a3.二次根式的和相乘,可参照多项式的乘法进行.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三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4.二次根式相除,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把分母的根号化去(或分子、分母约分).把分母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0) ).0,0(≥≥=⋅b a ab b a=a ≥0,b>0) n ≥0)第十七章 一元二次方程17.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般形式y=ax ²+bx+c (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x 叫做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开平方法,分解因式法2.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3.求根公式2b x a -±=:1222b b x x a a---= , = ;△=24b ac -≥0 17.3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1.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2.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17.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一般来说,如果二次三项式2ax bx c ++(0a ≠)通过因式分解得2ax bx c ++=12()()a x x x x --;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2.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时;如果24b ac -≥0,那么先用公式法求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再写出分解式如果24b ac -<0,那么方程没有实数根,那此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因式3. 实际问题:设,列,解,答第十八章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18.1.函数的概念1.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2.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设为x 和y ,如果在变量x 的允许取之范围内,变量y 随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他们之间存在确定的依赖关系,那么变量y 叫做变量x 的函数,x 叫做自变量3.表达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是自称为函数解析式()y f x =4.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之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如果变量y 是自变量x 的函数,那么对于x 在定义域内去顶的一个值a ,变量y 的对应值叫做当x=a 时的函数值18.2 正比例函数1. 如果两个变量每一组对应值的比是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那么就说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2.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形如y=kx (k 是不等于零的常数)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气质常数k 叫做比例系数;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3.对于一个函数()y f x =,如果一个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关系式()y f x =,同时以这个函数解析式所确定的x 与y 的任意一组对应值为坐标的点都在图形上,那么这个图形叫做函数()y f x =的图像4.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 kx =(0)k k ≠是常数且的图像时经过原点O (0,0)和点(1,k )的一条直线,我们把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像叫做直线y kx =5. 正比例函数y kx =(0)k k ≠是常数且有如下性质:(1)当k <0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一、三象限,自变量x 的值逐渐增大时,y 的值也随着逐渐增大(2)当k <0时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二、四象限,自变量x 的值逐渐增大时,y 的值则随着逐渐减小18.3 反比例函数1.如果两个变量的每一组对应值的乘积是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那么就说这两个变量成反比例2.解析式形如(0)k y k k x=≠是常数,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k 也叫做反比例系数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 3.反比例函数(0)k y k k x =≠是常数,有如下性质: (1)当k >0时,函数图像的两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当自变量x 的值逐渐增大时,y 的值则随着逐渐减小(2)当k <0时 ,函数图像的两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总结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
本学期,我承担八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总体上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课堂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
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本学期本人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本人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
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
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一、三角形的性质: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2.三角形的分类:根据三边的长度及角的大小,可以将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等四类。
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具有相等对应角的两个三角形称为相似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边的比相等。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边比例、角度比例、高度比例等。
二、圆的性质:1.弧度制:圆心角所对的弧长等于半径的长度,该弧所对的角度为1弧度。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为2πr,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为πr²。
3.弦的性质:在圆内,弦的中点与圆心连线垂直,并且相等长的弦对应的弧长度也相等。
4.切线和切点:切线与圆相切于一点,且垂直于半径,并且切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长度。
三、统计与概率:1.平均数的计算: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先将所有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个数。
2.中位数的计算: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的顺序排列,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位数是中间的数;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3.众数的计算: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4.抽样调查:通过对部分样本的调查来推断总体的特性。
5.事件的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用0到1之间的数表示。
四、函数与方程:1.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关系式,其中每一个自变量对应且只对应一个因变量。
2.函数的图象:函数的图象是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关系的图形表示,可以用直角坐标系表示。
3.方程的解:使得方程两边相等的数称为方程的解,方程的解集是使方程成立的所有解的集合。
4. 一元一次方程:形如ax+b=0的方程称为一元一次方程,其中a和b是已知数,x是未知数。
5.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可以通过逆运算、平衡法、消元法等方法求解。
以上是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数学是中学数学的重要阶段,内容丰富多样。
以下是对沪科版八年级数学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整数运算1. 正数、负数及其表示方法;2. 整数的加减法、乘除法;3. 混合运算及其优先级;4. 分数与整数的加减乘除;5. 小数与整数的加减乘除。
二、代数表达式与方程式1. 代数式及其运算;2. 一元一次方程式的解及其表示;3.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求法;4. 分数方程式的解法。
三、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1. 三角形的分类及其性质;2. 四边形的分类及其性质;3. 正多边形的性质;4. 圆的性质及其计算;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6. 立体图形的分类及其性质。
四、函数与图像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函数图像的性质及其简化;3.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性质;4. 函数的运算与复合函数;5. 函数的图像与方程的关系。
五、统计与概率1. 统计分布和频率表的制作;2. 直方图和折线图的绘制;3. 数据的均值、中位数与众数;4. 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5.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的概念。
六、数列与算法1. 数列的概念及基本性质;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规律与计算;3. 线性递推数列的求解;4. 算法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七、数与式的计算1.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2. 求解分式方程和不等式;3. 利用代数化简与恒等变形求解问题;4. 利用分类讨论求解问题。
以上是沪科版八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每个知识点都有许多具体的内容和技巧,需要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加练习和巩固。
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这些知识,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取得好成绩。
沪教版 八年级(上)数学 秋季课程 第19讲 勾股定理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析版)
本章节主要讲解两部分内容,一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即勾股定理,包括勾股定理的证明、应用及逆定理的证明和应用两方面;二是两点间的距离公式.难点是勾股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它是解决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是一个工具公式,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非常广泛.1、勾股定理:(1)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利用勾股定理往往构造方程,已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2)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分析题目的条件,关注其中是否存在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直角三角形,根据所给的三边条件,建立方程,从而解决问题;如果问题中没有直角三角形,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寻求等量关系,再根据勾股定理建立相应的方程,因此,在解决直角三角形中有关边长的问题时,要灵活的运用方程的思想.勾股定理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知识结构模块一:勾股定理的证明及应用例题解析知识精讲内容分析【例1】 (1)在直角△ABC 中,∠C =90°,∠A =30°,BC =1,则AB =_________; (2)在直角△ABC 中,∠C =90°,∠A =45°,AB =3,则AC =_________.【答案】(1)2;(2)223.【解析】(1)由直角三角形性质推论即可得结论;(2)设x BC AC ==,则由勾股定理可得:2223=+x x ,解得:223=x , ∴223=AC . 【总结】考察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例2】 (1)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3,则此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_;(2)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长为2,腰长为4,则它底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答案】(1)349;(2)15.【解析】(1)作出等边三角形的高,则可得高为323,则三角形的面积为349; (2)作底边上的高,由三线合一性质和勾股定理可得底边上的高为15 【总结】考察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和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例3】 (1)直角三角形两边长为3和4,则此三角形第三边长为_________;(2)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为3和4,则此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__; (3)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2、4,则它腰上的高是____________.【答案】(1)5或7;(2)512;(3)215.【解析】(1)3和4可以是两直角边长,也可以是一个直角边和斜边; (2)由勾股定理可得:斜边长为5,则由等面积法可知: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512543=⨯;(3)∵2、2、4不能构成三角形,所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4、2, 作等腰三角底边上的高,则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和勾股定理可得:底边上的高为15,则由等面积法可知:此三角形腰上的高为2154152=⨯. 【总结】考察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的应用,注意分类讨论.【例4】 (1)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N +1,N +2,N +3则N 的值是____________;(2)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连续偶数,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_.【答案】(1)2;(2)24.【解析】(1)由题意有:()()()222321+=+++N N N ,解:2=N (负值舍去);(2)可设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N -2,N ,N +2 ∴()()22222+=+-N N N ,∴8=N∴三角形的周长为243=N【总结】考察勾股定理的应用.【例5】 如图,在直角△ABC 中,∠ACB =90°,∠B=60°,D 是斜边AB 的中点,BC =2,求△ADC 的周长. 【答案】324+.【解析】∵∠ACB =90°,D 是斜边AB 的中点,∴AB AD CD BD 21===.∵∠B=60°,∴△BDC 是等边三角形,∴BC CD =.∵∠ACB =90°,∠B=60°,∴∠A=30°,∴4=AB .∵AB AD CD BD 21===,∴2=CD .∵∠ACB =90°,BC =2,4=AB ,∴322422=-=AC ,∴3243222+=++=++=AC CD AD C ADC △ 【总结】考察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的运用.【例6】 如图,已知:R t △ABC 中,∠ACB 是直角,BC =15,AB 比AC 大9,CD ⊥AB 于点D ,求CD 的长.【答案】17120.【解析】设9AC x AB x ==+,, ∵222CB AC AB +=,∴()222159+=+x x ,解得:8=x∴817AC AB ==,由等面积法可知:1712017158=÷⨯=÷⋅=AB BC AC CD . 【总结】考察勾股定理和等面积法的应用.【例7】 已知已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4+26,斜边上的中线为2,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答案】52.【解析】∵斜边上的中线为2,所以斜边长为4.A BCDBC D∵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4+26,∴两直角边之和为26. ∵斜边长为4,则两直角边的平方和为16,∴设两直角边分别为x y ,,则有⎩⎨⎧=+=+261622y x y x ,解得:()()52222=+-+=y x y x xy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25. 【总结】考察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解题时注意方法的运用.【例8】 如图,直线MN 是沿南北方向的一条公路,某施工队在公路的点A 测得北偏西30°的方向上有一栋别墅C ,朝正北方向走了400米到达点B 后,测得别墅C 在北偏西75°的方向上,如果要从别墅C 修一条通向MN 的最短小路, 请你求出这条小路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3100100+.【解析】根据垂线段最短,过C 作垂线的垂线段是最短的. 过C 作CD ⊥MN ,垂足为D ,过B 作BE ⊥AC ,垂足为E . 由题意可知:︒=∠30CAB ,︒=∠75CBM ,∴︒=∠45BCA .在Rt △ABE 中,︒=∠30CAB ,400=AB ,∴20021==AB BE .∴由勾股定理可得:3200=AE在Rt △CBE 中,︒=∠45BCA ,200=BE ,∴200=CE ∴2002200+=+=CE AE AC在Rt △ACD 中,︒=∠30CAB ,3200200+=AC ,∴3100100+=CD .【总结】考察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例9】 如图,公路MN 和公里PQ 在点P 处交汇,且∠QPN =30°,点A 处有一所中学,AP =160米,假设拖拉机行驶时,周围100米以内会受到噪音的影响,那么拖拉机在MN 上沿PN 方向行驶时,学校是否会受到噪音的影响?请说明理由;如果受影响,已知拖拉机的速度是18千米/时,那么学校受影响的时间是多少秒? 【答案】24秒.【解析】过A 做AB ⊥MN ,垂足为B .A BCM M ND ME M APQ MNB在Rt △ABP 中,∠QPN =30°,160=AP ,∴8021==AP AB∵80<100,所以学校会受到噪音的影响.假设在C 处开始受到噪音影响,在D 处开始不受影响, ∴100100==AD CA ,由勾股定理可得:60==BD CB∴受影响的路程为120米=0.12千米∴学校受影响的时间为秒2436001812.0=⨯.【总结】考察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解题时注意对题意的分析.【例10】 如图,矩形ABCD 中,AB =8,BC =4,将矩形沿AC 进行翻折,点D 落在E 处,求出重叠部分△AFC 的面积. 【答案】10.【解析】∵AB DC ∥,ACF DCA ∠=∠,∴CAF ACF ∠=∠,∴FC AF = 设x FC AF ==,则x FB -=8∵222CF BF BC =+,∴()22284x x =-+,解得:5=x∴10452121=⨯⨯=⋅⋅=CB AF S AFC △ 【总结】考察翻折图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的应用.【例11】 如图,AB 两个村子在河边CD 的同侧,A 、B 两村到河边的距离分别为AC =1千米,BD =3千米,CD =3千米.现在河边CD 建一座水厂,建成后的水厂,可以直接向A 、B 两村送水,也可以将水送一村再转送另一村.铺设水管费用为每千米2万元,试在河边CD 选择水厂位置P 确定方案,使铺设水管费用最低,并求出铺设水管的总费用(精确到0.01万元). 【答案】10万元.【解析】延长AC 至点E ,使得CE =AC ,连接EB 交CD 于一点,,则此时铺设水管费用最低. 过E 作EF ∥CD ,交BD 延长线于F ∵四边形CEFD 是长方形,∴1==DF CEABCDEFABC D AB C D PEF∵34EF BF ==,,∴由勾股定理可得:5=BE 此时5==+=+BE BP EP PB AP ∴总费用为1025=⨯万元.【总结】考察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12】 如图,在直角△ABC 中,∠BAC =90°,AB =AC ,E 、F 是BC 上的两点,且∠EAF =45°,求证:222+=BE CF EF . 【答案】见解析【解析】过C 作CG ⊥BC ,使CG CE =,连接AG 、FG .∵∠BAC =90°,AB =AC , ∴45B BCA ∠=∠=.∵CG ⊥BC , ∴45ACG BCA ∠=∠=, ∴ACG B ∠=∠. ∵AB =AC ,BE =CG , ∴AEB AGC △≌△∴AE AG BAE CAG =∠=∠,. ∵︒=∠45EAF , ∴︒=∠+∠45CAF BAE ,∴45CAF CAG ∠+∠=︒,即45FAG ∠=︒, ∴GAF EAF ∠=∠∵AF AF =,AE AG =, ∴AFG AFE △≌△, ∴EF GF =.在Rt CFG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222GF CG CF =+, 又EF GF =,CG CE =,∴222+=BE CF EF .【总结】本题综合性较强,本质上是对三角形的旋转,同时结合了勾股定理进行解题.ABC EFG2、 逆定理:(1) 如果三角形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利用逆定理来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2) 在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中,首先弄清楚哪条边是斜边,另外应用逆定理时,最大边的平方和等于较小两边的平方和.【例13】 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A . 在△ABC 中,若∠B =∠C -∠A ,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 B . 在△ABC 中,若2()()a b c b c =+-,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 C . 在△ABC 中,若∠B :∠C :∠A =3:4:5,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D . △ABC 中,若::5:4:3a b c =,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 【答案】C【解析】A 答案中:C A B ∠=∠+∠,且C A B ∠-︒=∠+∠180,∴︒=∠90C ,所以是直角三角形;B 答案中:222c b a -=,∴222b c a =+,所以是直角三角形;C 答案中:x A x C x B 5,4,3=∠=∠=∠,∴︒=++180543x x x ,∴︒=15x ,∴︒=∠75C , ∴不是直角三角形;D 答案中:设543a m b m c m ===,,,∵222c b a +=,所以是直角三角形. 【总结】考察判断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模块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及应用例题解析知识精讲【例14】 (1)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都扩大相同的倍数后,得到的三角形是______三角形;(2)若△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222()()0a b a b c -+-=则△ABC 是________三角形. 【答案】(1)直角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解析】(1)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都扩大相同的倍数后,三边也满足勾股定理,所以得到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由题意有:b a =或222c b a =+,∴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总结】考察勾股定理的应用.【例15】 (1)一根旗杆在离地面9米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米处,则旗杆折断之前有多少米?(2)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8米,那么17米长的梯子可以到达建筑物的高度是__________米.【答案】(1)24米;(2)15米.【解析】(1)由题意可知:折断的旗杆的部分长度为1512922=+,则旗杆长为9+15=24米;(2)由题意可得:可达到建筑物的高度为1581722=-. 【总结】考察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16】 AB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222506810a b c a b c +++=++, 判断△ABC 的形状.【解析】∵222506810a b c a b c +++=++,∴()()()0543222=-+-+-c b a ,∴345a b c ===,,.∵222c b a =+,∴△ABC 是直角三角形.【总结】考察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和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运用.【例17】 如图,公路上A 、B 两点相距25千米,C 、D 为两村庄,DA ⊥AB 于点A ,CB ⊥AB 于点B ,已知DA =15千米,CB =10千米,现要在公路AB 上建一车站E . (1) 若使得C 、D 两村到E 站的距离相等,E 站建在离A 站多少千米处? (2) 若使得C 、D 两村到E 站的距离和最小,E 站建在离A 站多少千米处?【答案】(1)10=AE ;(2)15AE =.ABCDE E’【解析】(1)设25AE x BE x ==-,则,∴()222222152510ED x EC x =+=-+,,∵EC ED =,∴()2222102515+-=+x x ,∴10=x ,即10=AE .(2)找出C 点关于AB 的对称点F ,联结DF 交AB 于点E ', 则此时的E '满足C 、D 两村到E 站的距离和最小, 设x BE x AE -==25,,∴()222222152510ED x EF x =+=-+,, ∵225252522=+=DF ,∴()2251025152222=+-++x x ,解得:15x =,∴15AE =【总结】考察勾股定理的应用,注意最小值的求法.【例18】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BC =2,CD =3,DA =1,且∠B =90°,求∠DAB的度数. 【答案】135°. 【解析】连接AC∵AB =BC =2,∠B =90°,∴222222=+=AC ,︒=∠45BAC . ∵2213AC AD CD ===,,,∴222CD AC AD =+, ∴︒=∠90DAC ,∴︒=∠+∠=∠135BAC DAC DAB . 【总结】考察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运用.【例19】 如图,已知在△ABC 中,∠B =90°,AB =B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F 是AD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E ,交AC 于点F ,求AE :BE 的值. 【答案】5:3. 【解析】连接ED ,∵EF 是AD 的垂直平分线,∴ED AE = 设2==BC AB ,x ED AE ==,则x BE -=2∵222ED BD BE =+,∴()22212x x =+-,解得:45=x . 则434522=-=-=x BE , ABCD AB CD EF∴3:543:45:==BE AE . 【总结】考察勾股定理和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综合运用.【例20】 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 A =3,PB =4,PC =5,求∠APB 的度数.【答案】150°.【解析】在BC 的下方作︒=∠60PBD ,在BD 上截取一点D ,使得BD=BP ,连接CD 、PD∵︒=∠+∠60PBC ABP ,︒=∠+∠60PBC DBC ∴CBD ABP ∠=∠∵BC AB =,CBD ABP ∠=∠,BP BD = ∴CBD ABP ≌△△,∴3==AP CD∵︒=∠60PBD ,BP BD =,∴△BPD 为等边三角形,∴4==BP DP . ∵435DP DC PC ===,,,∴222PC DC DP =+,∴︒=∠90PDC ∴︒=∠+∠=∠150PDC BDP BDC ∵CBD ABP ≌△△, ∴︒=∠=∠150BDC APB【总结】考察旋转辅助线的作法和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例21】 如图,P 是凸四边形内一点,过点P 作AB 、BC 、CD 、DA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G 、H ,已知AH =3,DH =4,DG =1,GC =5,CF =6,BF =4,且BE -AE =1, 求四边形ABCD 的周长. 【答案】34.【解析】由勾股定理可得:22222PE AE PH AH AP +=+=, 22222PF BF PE BE BP +=+=, 22222PG CG CF PF CP +=+=, 22222PH DH GP DG DP +=+=,等式相加后代入数据可得:2222222454163+++=+++AE BE ,ABCDEFGHPBAP CD整理得:2211BE AE -=,即()()11BE AE BE AE +-=,∵BE -AE =1, 解得:65BE AE ==,. 所以周长为:3415646534+++++++=. 【总结】考察勾股定理的应用,注意解题方法的合理选择.【例22】 已知,如图,在△ABC 中,∠ACB =90°,CD ⊥AB 于点D ,设AC =b ,BC =a ,AB =c ,CD =h . 求证:(1)c h a b +>+;(2)以a b +、c h +、h 为三边可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解析】(1)由等面积可知:ch ab =,∵222c b a =+,∴()ch c b ab a b a 222222+=++=+,()ch h c h c 2222++=+. ∵ch h c ch c 22222++<+,∴()()22h c b a +<+,∴c h a b +>+.(2)∵()ch h c h c 2222++=+;()ab b a h b a h 222222+++=++,222c b a =+,ch ab = ∴()()222b a h h c ++=+,∴以a b +、c h +、h 为三边可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总结】考察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等面积法的综合应用.3、 距离公式:如果平面内有两点11()A x y ,、22()B x y ,,则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221212()()x x y y -+-.(1) 当11()A x y ,、22()B x y ,两点同在x 轴上或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则有12y y =,AB =12||x x -;(2) 当11()A x y ,、22()B x y ,两点同在y 轴上或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则有12x x =,AB =12||y y -.例题解析模块三: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知识精讲AB CD【例23】 已知点A (2,2)、B (5,1).(1) 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 (2) 在x 轴上找一点C ,使AC =BC . 【答案】(1)10;(2)()30C ,. 【解析】(1)()()10125222=-+-=AB ;(2)设()0C x ,, ∵AC =BC ,∴()()22221522+-=+-x x ,3=x ,∴()30C ,. 【总结】考察两点之间距离公式的应用.【例24】 (1)已知A (x ,3)、B (3,x +1)之间的距离为5,则x 的值是_________;(2)已知点P 在第二、四象限的平分线上,且到Q (2,-3)的距离为5,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_.【答案】(1)16-=或x ;(2)()66P -,或()11P -,. 【解析】(1)由题意有:()()513322=--+-x x ,∴16-=或x ;(2)设()a a P -,,∴()()53222=+-+-a a ,∴16-=或a ,∴()66P -,或()11P -,. 【总结】考察两点之间距离公式的应用.【例25】 (1)以点A (1,2)、B (-2,-1),C (4,-1)为顶点的三角形是________;(2)已知点A (0,3)、B (0,-1),△ABC 是等边三角形,则点C 的坐标是_______.【答案】(1)等腰直角三角形;(2)()1C 或()1C -.【解析】(1)∵233322=+=AB ,60622=+=BC ,233322=+=AC ,∴222BC AC AB =+,AC AB =, ∴该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C a b ,,(3)∵4=AB ,∴()4322=-+=b a AC ,()4122=++=b a BC ,解得:a =±,1b =,∴()1C 或()1C -. 【总结】考察两点之间距离公式的应用.【例26】 已知直角坐标平面内的点A (4,1)、B (6,3),在坐标轴上求点P ,使P A =PB . 【答案】()70P ,或()07P ,. 【解析】①当点P 在x 轴上时,设()0P x ,,∵P A =PB ,∴()()22223614+-=+-x x ,7=x ,∴()70P ,②当点P 在y 轴上时, 设()0P y ,,∵P A =PB ,∴()()22226341+-=+-y y ,7=y ,∴()07P ,∴满足条件的P 点的坐标为()70P ,或()07P ,. 【总结】考察两点之间距离公式的应用,由于点P 在坐标轴上,注意分类讨论.【例27】 已知直角坐标平面内的点P (4,m ),且点P 到点A (-2,3)、B (-1,-2)的距离相等,求点P 的坐标.【答案】845P ⎛⎫⎪⎝⎭,.【解析】由题意可知:()()22225263++=+-m m ,解得:58=m ,∴845P ⎛⎫ ⎪⎝⎭,.【总结】考察两点之间距离公式的应用.【例28】 已知点A (2,3)B (4,5),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PA PB +的值最小?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存在,最小值为172.【解析】找出A (2,3)关于x 轴对称的点为()23C -,,连接BC ,则PA PB +的值最小值为1728222=+=BC . 【总结】考察两点之间距离公式的应用.【例29】 已知直角坐标平面内的点A (4,32)、B (6,3),在x 轴上求一点C ,使得 △ABC 是等腰三角形.【答案】10704C ⎛⎫⎪⎝⎭,或()60C ,或()20C ,. 【解析】设()0C x ,, 当CA =CB 时,∴()()222236234+-=⎪⎭⎫ ⎝⎛+-x x ,16107=x ,∴10704C ⎛⎫⎪⎝⎭,; 当CA =AB 时,∴()2222223234+⎪⎭⎫ ⎝⎛=⎪⎭⎫ ⎝⎛+-x ,62或=x ,∴()60C ,或()20C ,; 当CB =AB 时,∴()222222336+⎪⎭⎫ ⎝⎛=+-x ,方程无解,所以不存在.综上,满足条件的点C 的坐标为:10704C ⎛⎫⎪⎝⎭,或()60C ,或()20C ,. 【总结】考察两点之间距离公式的应用,注意分类讨论.【例30】 已知点A (4,0)、B (2,-1),点C 的坐标是(x ,2-x ),若△ABC 是等腰三角形,求C 的坐标.【答案】7322C ⎛⎫- ⎪⎝⎭,或662622C ⎛⎫++- ⎪ ⎪⎝⎭,或666222C ⎛⎫+- ⎪ ⎪⎝⎭,或()11C -,或()42C -,. 【解析】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得:22(42)15AB =-+=,22(4)(2)AC x x =-+-,22(12)(2)BC x x =---+-.当CA =CB 时,即()()()()222221224x x x x +--+-=-+-,解得:27=x ,∴7322C ⎛⎫- ⎪⎝⎭,; 当CA =AB 时,即()()22221224+=-+-x x ,解得:266266-+=或x ,∴662622C ⎛⎫++- ⎪ ⎪⎝⎭,或666222C ⎛⎫+- ⎪ ⎪⎝⎭,;当CB =AB 时,即()()222221212+=+--+-x x ,解得:14x x ==或,所以()11C -,或()42C -,. 综上,满足条件的C 点的坐标为:7322⎛⎫- ⎪⎝⎭,或662622⎛⎫++- ⎪ ⎪⎝⎭,或666222⎛⎫+- ⎪ ⎪⎝⎭, 或()11-,或()42-,. 【总结】本题主要考察两点之间距离公式及勾股定理的应用,由于题目中并没有说明斜边是哪条边,因此要分类讨论.随堂检测【习题1】 六根细木棒,她们的长度分别是2、4、6、8、10、12(单位:cm )从中取出三根,首尾顺次连接搭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则这些木棒的长度分别为().A . 2、4、8B .4、8、10C .6、8、10D .8、10、12【答案】C【解析】只有C 答案满足勾股定理逆定理. 【总结】考察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习题2】 已知点A (2,4)B (-1,-3)C (-3,-2),那么△ABC 的形状是()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以上都不是【答案】D【解析】∵587322=+=AB ,51222=+=BC ,616522=+=AC ,∴222BC AC AB ≠+,∴该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也不是等腰三角形. 【总结】考察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应用.【习题3】 (1)如果等腰直角三角形一边长为2,另外两边长为_________;(2)如果直角三角形两边长为5和12,第三边长度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1)2,22或22,;(2)13或119.【解析】两题目中的边长可能为两直角边或一条直角边和一条斜边. 【总结】考察勾股定理的应用.【习题4】 如图,将长方形ABCD 沿AE 折叠,使得点D 落在BC 上的点F 处,AB =8,AD =10.求EC 的长. 【答案】3=CE .【解析】由翻折性质,可知:10==AF AD ,∴622=-=AB AF BF ,∴4610=-=-=BF BC CF . 设x DE EF x EC -===8,∵222EF CF CE =+,∴()22284x x -=+,解得:3=x .∴3=CE .A BCDEF【总结】考察勾股定理的应用.【习题5】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BC ,AB =9,BC =12,CD =15,DA =15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答案】2333.【解析】联结AC ,过C 作CE ⊥AD∵AB ⊥BC ,AB = 9,BC =12,∴15=AC .∵CD =15,15=AC ,152,∴222CD AC AD +=, ∴ACD 为直角三角形.∴1122ABC ADC ABCD S S S AB BC AD EC =+=⋅⋅+⋅⋅△△四边形111523339121522222=⨯⨯+⨯⨯=. 【总结】考察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运用.【习题6】 如图,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AB =5,AC =3,AD =2.求:△ABC的面积. 【答案】6.【解析】延长AD 至E ,使得DF=AD ,联结CE∵CD BD =,CDE ADB ∠=∠,DF=AD , ∴CDE ABD ≌△△,∴5==CE AB∵345AC AE CE ===,,,∴222CE AE AC =+, ∴︒=∠90DAC ,∴321=⋅⋅=AC AD S ADC △. ∵CD BD =,∴62==ADC ABC S S △△.【总结】考察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和等底同高的面积相等的应用.AB CDABDCE【习题7】 若A 、B 、C 是三角形的边长且关于x 的方程222()20x a b x c a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答案】直角三角形.【解析】由题意可知:()[]()024222=+-+-ab c b a ,∴222c b a =+,∴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总结】考察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习题8】 如图,在一条公路上有P 、Q 两个车站,相距27km ,A 、B 是两个村庄,AP ⊥PQ ,BQ ⊥PQ ,且AP =15km ,BQ =24km ,现在要在公路上建立一个商场M 使得A 、B 两个村庄到商场M 的距离相等,求PM 的长 . 【答案】20=PM .【解析】设x MQ x PM -==27,,∵MB MA =,∴()2222242715+-=+x x ,解得:20=x , ∴20=PM .【总结】考察勾股定理的应用及对最小值的应用.【习题9】 已知点()()2814A B -,,,点C 在y 轴上,使ABC ∆为直角直角三角形,求满足条件的点C 的坐标.【答案】()066C +,或()066C -,或1902C ⎛⎫ ⎪⎝⎭,或1304C ⎛⎫⎪⎝⎭,. 【解析】设()0C y ,,则24(8)AC y =+-,21(4)BC y =+-,22345AB =+=.当222AB BC AC =+时,则()()222222431428+=+-++-y y , 解得:6666y y =+=-或,∴()066C +,或()066C -,; 当222BC AB AC =+时,则()()222222144328+-=+++-y y ,解得:219=y , ∴1902C ⎛⎫⎪⎝⎭,;当222AC AB BC =+时,则()()222222284314+-=+++-y y ,解得:413=y , ∴1304C ⎛⎫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C 点的坐标为:()066C +,或()066C -,或1902C ⎛⎫⎪⎝⎭,或 1304C ⎛⎫ ⎪⎝⎭,.【总结】考察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注意分类讨论.ABQPM【习题10】 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BC M ∠==,,是ABC ∆内一点,且312AM BM CM ===,,,求BMC ∠的度数.【答案】135°.【解析】在过点C 作CD ⊥CM 于点C ,在CD 上截取一点D ,使得CD=CM ,连接BD∵︒=∠+∠90DCA ACM ,︒=∠+∠90BCM ACM ∴BCM DCA ∠=∠∵BC AC =,BCM DCA ∠=∠,CM CD = ∴BCM ACD ≌△△, ∴1==AD BM∵︒=∠90MCD ,CM CD =, ∴22=DM ,︒=∠45CDM ∵1223DA DM AM ===,,, ∴222AM DM DA =+, ∴︒=∠90ADM∴︒=∠+∠=∠135CDM ADM ADC ∵BCM ACD ≌△△, ∴︒=∠=∠135ADC BMC【总结】考察旋转辅助线的作法和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ABCMD【习题11】 若在△ABC 中,AB =c ,AC =b ,BC =a ,∠ACB =90°,则222a b c +=试用两种方法证明.【解析】方法一:如图,△CDE ≌△ADE ,且B 、C 、D 在一条直线上,联结AE∵△CDE ≌△ADE ,∴CED ACB ∠=∠∵︒=∠+∠90CED ECD ,∴︒=∠+∠90CED ACB ,∴︒=∠90ACE∴梯形ABDE 的面积为()()22121221c ab b a b a +⨯=++整理得:222a b c +=,即得证.方法二、如图,由四个△ABC 拼成以下图形, 则四边形BCEG 和四边形ADFH 都为正方形∵四边形BCEG 的面积为2c ,∴四边形ADFH 的面积为()22214b a c ab +=+⨯,整理得:222a b c +=,即得证.【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及通过几何说理方法说明定理的正确性.【作业1】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个(1) 腰长及底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2) 有一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3)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 .0 B .1 C .2 D .3【答案】C【解析】(1)(2)正确,(3)错误,分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故选C . 【总结】考察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作业2】 如图,图中的字母、数代表正方形的面积,则A =______. 【答案】22.【解析】根据勾股定理得A 的面积等于另外两正方形面积之差. 【总结】考察勾股定理的应用.【作业3】 如图,Rt ABC ∆中,斜边1AB =,则222AB BC AC ++的值是_________. 【答案】2.【解析】222=1+1=2AB BC AC ++. 【总结】考察勾股定理的应用.【作业4】 已知点()35A -,,点B 的横坐标为-3,且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0,那么点B 的坐标是____________. 【答案】()()33313B B ---,或,. 【解析】设()3B m -,,∵BA =10,∴()106522=++m ,解得:133-=或m ,∴()()33313B B ---,或,. 【总结】考察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应用.【作业5】 现将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点C与点E 重合,已知AC =3,BC =4,则CD 等于_____________.课后作业5072A【答案】23=CD . 【解析】由翻折性质,可得:3==AE AC ,∴2=BE .设4CD DE x DB x ===-,则,∵222BD BE DE =+,∴()22242x x -=+,解得:23=x ,∴23=CD . 【总结】考察翻折性质及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作业6】 如果ABC ∆的周长为12,而22AB BC AC AB BC +=-=,,那么ABC ∆的形状是____________.【答案】直角三角形.【解析】∵12=++AC BC AB ,22AB BC AC AB BC +=-=,, 联立方程,解得:534AB BC AC ===,,. ∵222CB AC AB +=,∴ABC ∆为直角三角形. 【总结】考察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作业7】 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斜边BC 的长为2,DBC ∆为等边三角形,那么A 、D两点的距离为_______. 【答案】13-=AD 或13+.【解析】∵CD BD AC AB ==,,∴DA 垂直平分BC .设DA 交BC 于E ,∵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斜边BC 的长为2,∴1=AE∵DBC ∆为等边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3=DE 当A 点在DBC ∆内部时,13-=AD ; 当A 点在DBC ∆外部时,13+=AD .【总结】考察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运用,注意分类讨论.【作业8】 已知: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9030B C ∠=∠=,,将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30后得到APQ ∆,若1AB =,则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 【答案】63.【解析】设AC 与PQ 相交于D由题意可得:︒=∠30BAO ,︒=∠30PAD ,1==AB AP ∵︒=∠90P ,︒=∠30PAD ,∴设2PD x AD x ==,ABCQPD∴()2221x x =+,解得:33=x . ∴6321=⋅⋅=PD AP S APD △. 【总结】考察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性质的综合运用.【作业9】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的三边(AB 、BC 、CD )和BD 都为5厘米,动点P 从A 出发(A B D →→),速度为2厘米/秒,动点Q 从点D 出发(D C B A →→→)到A ,速度为2.8厘米/秒,5秒后P 、Q 相距3厘米,试确定5秒时APQ ∆的形状. 【答案】直角三角形.【解析】P 点的运动路程为10厘米,则此时P 与D 重合;Q 点的运动路程为14厘米,此时BQ =4厘米. ∵534===BP PQ BQ ,,∴△BPQ 为直角三角形,且︒=∠90BQP ,即︒=∠90AQP . ∴APQ ∆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总结】考察动点背景下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运用,注意对动点运动路线的判断.【作业10】 阅读下列题目的解题过程: 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边,且满足222244a c b c a b -=-,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222244a c b c a b -=-(A ),()()()2222222c a b a b a b ∴-=+-(B ) 222c a b ∴=+(C ),∴ABC ∆是直角三角形.问:(1)上述解题过程中,从哪一步开始出错? 请写出该步的代号:____________; (2)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3)本题正确的结论为:____________.【答案】(1)C ;(2)两边同时除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成立.(3)直角三角形或者等 腰三角形.【解析】C 步骤应该为:222220c a b a b =+-=或, 所以应为直角三角形或者等腰三角形.ABCDQP【总结】考察因式分解和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作业11】 如图,一根长度为50CM 的木棒的两端系着一根长度为70CM 的绳子,现准备在绳子上找一点,然后将绳子拉直,使拉直后的绳子与木棒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求满足条件的点有几个,并且这个点将绳子分成的两段各有多长?【答案】满足条件的点有2个,一段长为30厘米,一段长为40厘米. 【解析】设其中的一段长为x cm ,则另一段长为()cm x -70∴()2225070=-+x x ,解得:4030或=x .∴满足条件的点有2个,一段长为30厘米,一段长为40厘米. 【总结】考察勾股定理的应用,注意两个点的考虑.【作业12】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1054A B -,,,,在坐标轴上求一点P ,使得PAB ∆为直角三角形,求点P 的坐标. 【答案】()05P ,或()01P -,或302P ⎛⎫- ⎪⎝⎭,或2302P ⎛⎫ ⎪⎝⎭,或()50P ,或()10P -,或2303P ⎛⎫⎪⎝⎭,. 【解析】当点P 在y 轴上时,设()0P y ,, 当222AB BP AP =+,∴()22222246541+=+-++y y ,解得:15-=或y , ∴()05P ,或()01P -,; 当222BP AB AP =+,∴()22222254461+-=+++y y ,解得:23-=y ,∴302P ⎛⎫- ⎪⎝⎭,; 当222AP AB BP =+,∴()22222214654+=+++-y y ,解得:223=y ,∴2302P ⎛⎫⎪⎝⎭,;当点P 在x 轴上时,设()0P x ,, 当222AB BP AP =+,∴()()222222464501+=+-+++x x ,解得:15-=或x , ∴()50P ,或()10P -, 当222BP AB AP =+,∴()()222222454601+-=++++x x ,解得:1-=x ,∴()10P -,当222AP AB BP =+,∴()()222222014645++=+++-x x ,解得:323=x ,∴2303P ⎛⎫⎪⎝⎭,.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为:()05P ,或()01P -,或302P ⎛⎫- ⎪⎝⎭,或2302P ⎛⎫⎪⎝⎭,或 ()50P ,或()10P -,或2303P ⎛⎫⎪⎝⎭,. 【总结】考察勾股定理的运用和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综合应用,本题综合性较强,要进行多角度的分类讨论.。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在整体结构上保持了数学的严谨性和系统性。
全书共分为XX章,各章节之间逻辑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在内容的组织上,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整合性,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各章节内容分析本教材的各章节内容均按照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进行编排,从基础知识到高级技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具体来说,各章节内容包括:1.几何知识:主要涉及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
2.代数知识:包括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3.概率与统计:介绍概率的基本概念、统计的方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数学思想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归纳思维、演绎思维等能力。
三、知识点分布与难易程度本教材的知识点分布均匀,难易程度适中。
在每个章节中,都安排了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较难的知识点,教材通过实例、图表等方式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四、习题设计与解析本教材的习题设计紧扣知识点,题型多样,难度适中。
习题的解析详尽明了,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此外,教材还设置了复习题和自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方法建议针对本教材的特点,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点: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2.利用多媒体、教具等辅助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3.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4.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六、数学思想与实际应用本教材注重数学思想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在每个章节中,都介绍了数学思想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学习评价与检测本教材的学习评价与检测方式多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单元测试和期终考试等。
通过这些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我检测,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沪教版上海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实数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等 二、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表示方法:记作“a ”,读作根号a 。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表示方法: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读作“正、负根号a ”。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0≥a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a ≥03、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 ,即x 3=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表示方法:记作3a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33a a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三、二次根式计算1、含有二次根号“”;被开方数a 必须是非负数。
2、性质:(1))0()(2≥=a a a)0(≥a a(2)==a a 2)0(<-a a(3))0,0(≥≥•=b a b a ab ()0,0(≥≥=•b a ab b a )(4))0,0(>≥=b a bab a ()0,0(>≥=b a baba ) 3、化简二次根式:把二次根式被开方数的完全平方因式移到根号外。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主要涵盖了代数、函数、图像、几何、统计等多个数学领域的知识。
以下是对该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一、代数1. 代数式的概念:由字母、数字和运算符号组成,可以进行运算和化简。
2. 代数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3. 一元一次方程:由一个未知数的项组成,如ax+b=0,可以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消数等方法求解。
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速度、距离、价格等。
5. 通解和特解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通解是形如x=a的解集,特解是指满足具体条件的解。
6. 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购买商品打折、折扣等。
7. 负数的概念和性质:负数的定义、加减法运算规则,及负数与正数的关系。
二、函数和图像1. 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函数是一种对应关系,用公式、图表、文字等形式表示。
2. 函数的自变量、因变量、定义域、值域的概念和含义。
3. 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kx+b,斜率k和截距b的含义和作用。
4. 一次函数的图像特点:斜率可表示直线的斜率及其变化趋势,截距可表示直线与y轴的交点。
5. 一次函数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速度、距离、价格等。
6. 函数的增减性:用导数的概念表示函数的增减性,确定函数在定义域内的上升区间和下降区间。
7. 直线与曲线的交点:两条直线或曲线的交点是使其方程同时成立的点。
三、几何1. 几何基本概念:点、线、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图形的分类和命名:按照边数、角数、对称性等进行分类。
3. 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按照边长、角度等进行分类和判断,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4. 三角形的面积:根据底边和高,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5.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通过角度和边长的比较判断相似三角形,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6. 平面镶嵌:将平面图形按照一定规则组合排列,了解平面镶嵌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沪教版初二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沪教版初二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二下学期数学知识点繁多,但是只要我们按照章节进行总结和分类,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下面是对初二下数学知识点的一个归纳总结。
第一章:图形的认识与绘制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各种基本图形的性质和绘制方法。
包括点、线、线段、射线、角、平行线、垂直线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我们需要掌握图形的命名方法和图形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尺规进行绘图。
第二章: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和使用。
我们学习了如何根据图形的坐标来判断图形的位置和性质,并且学会了如何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和斜率。
同时,我们还需要掌握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绘制和分析线性函数的图像。
第三章:方程与不等式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运用。
我们需要掌握通过加减消元、代入法和图解法来解方程和不等式的方法。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方程的应用领域,比如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和几何问题。
第四章:比例与相似比例与相似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到比例的计算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我们需要掌握如何求解两个量的比例、如何利用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并且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运用方法。
第五章:数与式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数的分类、数的运算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我们需要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以及如何利用数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实数与有理数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实数与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需要了解有理数的分类、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开方及其性质,并且学习如何利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章:平面与立体图形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需要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同时,我们还需要掌握如何运用平面与立体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章: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是数学中的实际应用领域,主要涉及到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以及概率的计算与应用。
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
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第一节 二次根式的概念与性质16、1 二次根式1. 二次根式的概念: 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被开方数只能就是正数或0。
2. 二次根式的性质 ①⎩⎨⎧≤-≥==)0()0(2a a a a a a ; ②)0()(2≥=a a a ③)0,0(≥≥⋅=b a b a ab ; ④)0,0(>≥=b a ba b a 16、2 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1、 被开方数所含因数就是整数,因式就是整式,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2、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16、3 二次根式的运算1、二次根式的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三次根式分别合并.2、二次根式的乘法:等于各个因式的被开方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即 ).0,0(≥≥=⋅b a ab b a3、二次根式的与相乘,可参照多项式的乘法进行.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三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4、二次根式相除,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把分母的根号化去(或分子、分母约分).把分母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0)).0,0(≥≥=⋅b a ab b a=≥0,b>0)n =≥0)第十七章 一元二次方程17、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就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般形式y=ax ²+bx+c(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x 叫做二次项,a 就是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就是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开平方法,分解因式法2.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3.求根公式2b x a -±=:1222b b x x a a--= , = ; △=24b ac -≥017、3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1.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2.反过来说也就是成立的17、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一般来说,如果二次三项式2ax bx c ++(0a ≠)通过因式分解得2ax bx c ++=12()()a x x x x --;1x 、2x 就是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2.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时;如果24b ac -≥0,那么先用公式法求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再写出分解式如果24b ac -<0,那么方程没有实数根,那此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因式3. 实际问题:设,列,解,答 第十八章 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18、1.函数的概念1.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2.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设为x 与y,如果在变量x 的允许取之范围内,变量y 随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她们之间存在确定的依赖关系,那么变量y 叫做变量x 的函数,x 叫做自变量3.表达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就是自称为函数解析式()y f x =4.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之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如果变量y 就是自变量x 的函数,那么对于x 在定义域内去顶的一个值a,变量y 的对应值叫做当x=a 时的函数值18、2 正比例函数1. 如果两个变量每一组对应值的比就是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那么就说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2.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形如y=kx(k 就是不等于零的常数)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气质常数k 叫做比例系数;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域就是一切实数3.对于一个函数()y f x =,如果一个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关系式()y f x =,同时以这个函数解析式所确定的x 与y 的任意一组对应值为坐标的点都在图形上,那么这个图形叫做函数()y f x =的图像4.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 kx =(0)k k ≠是常数且的图像时经过原点O(0,0)与点(1,k)的一条直线,我们把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像叫做直线y kx =5. 正比例函数y kx =(0)k k ≠是常数且有如下性质:(1)当k <0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一、三象限,自变量x 的值逐渐增大时,y 的值也随着逐渐增大(2)当k <0时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二、四象限,自变量x 的值逐渐增大时,y 的值则随着逐渐减小18、3 反比例函数1.如果两个变量的每一组对应值的乘积就是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那么就说这两个变量成反比例2.解析式形如(0)k y k k x=≠是常数,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k 也叫做反比例系数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就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 3.反比例函数(0)k y k k x =≠是常数,有如下性质: (1)当k >0时,函数图像的两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当自变量x 的值逐渐增大时,y 的值则随着逐渐减小(2)当k <0时 ,函数图像的两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第一节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16.1 二次根式1. 二次根式的概念: 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被开方数只能是正数或O.2. 二次根式的性质 ①⎩⎨⎧≤-≥==)0()0(2a a a a a a ; ②)0()(2≥=a a a ③)0,0(≥≥⋅=b a b a ab ; ④)0,0(>≥=b a ba b a 16.2 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1. 被开方数所含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2.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16.3 二次根式的运算1.二次根式的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三次根式分别合并.2.二次根式的乘法:等于各个因式的被开方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 即 ).0,0(≥≥=⋅b a ab b a3.二次根式的和相乘,可参照多项式的乘法进行.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三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4.二次根式相除,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把分母的根号化去(或分子、分母约分).把分母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a+c) ≥0)ababa⋅b(≥).0,0≥==≥0,b>0)n=( a≥0)第十七章 一元二次方程 17.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般形式y=ax ²+bx+c(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 x叫做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开平方法,分解因式法2.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3.求根公式x =:12x x ==; △=24b ac -≥017.3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1.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2.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17.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一般来说,如果二次三项式2ax bx c ++(0a ≠)通过因式分解得2ax bx c ++=12()()a x x x x --;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2.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时;如果24-≥0,那么先用公式法求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再写出b ac分解式如果24-<0,那么方程没有实数根,那此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b ac内不能分解因式3.实际问题:设,列,解,答第十八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18.1.函数的概念1.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2.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设为x和y,如果在变量x的允许取之范围内,变量y随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他们之间存在确定的依赖关系,那么变量y叫做变量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3.表达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是自称为函数解析式()=y f x 4.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之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如果变量y是自变量x的函数,那么对于x在定义域内去顶的一个值a,变量y 的对应值叫做当x=a时的函数值18.2正比例函数1.如果两个变量每一组对应值的比是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那么就说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2.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形如y=kx(k是不等于零的常数)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气质常数k叫做比例系数;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3.对于一个函数()=,如果一个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关系y f x式()=,同时以这个函数解析式所确定的x与y的任意一组对应值y f x为坐标的点都在图形上,那么这个图形叫做函数()=的图像y f x4.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 kx =(0)k k ≠是常数且的图像时经过原点O(0,0)和点(1,k)的一条直线,我们把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像叫做直线y kx =5. 正比例函数y kx =(0)k k ≠是常数且有如下性质:(1)当k<0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一、三象限,自变量x的值逐渐增大时,y 的值也随着逐渐增大(2)当k <0时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二、四象限,自变量x 的值逐渐增大时,y 的值则随着逐渐减小18.3 反比例函数1.如果两个变量的每一组对应值的乘积是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那么就说这两个变量成反比例2.解析式形如(0)k y k k x=≠是常数,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k 也叫做反比例系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3.反比例函数(0)k y k k x =≠是常数,有如下性质:(1)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当自变量x 的值逐渐增大时,y 的值则随着逐渐减小(2)当k<0时 ,函数图像的两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
自变量x的值逐渐增大时,y 的值也随着逐渐增大18.4函数的表示法1.把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用数学式子来表达------解析法 2.把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用图像来表示------图像法3.把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用表格来表示------列表法第十九章几何证明19.1 命题和证明1.我们现在学习的证明方式是演绎证明,简称证明2.能界定某个对象含义的句子叫做定义3.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其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其判断为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4.数学命题通常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5.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是题设,那么后市结论19.2 证明举例1.平行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9.3 逆命题和逆定理1.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2.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也是定理,那么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叫做另一个的逆定理19.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逆定理:和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垂直平分线上。
19.5 角的平分线1、角的平分线定理: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2、逆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包括顶点)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19.6 轨迹1、和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在一个叫的内部(包括顶点)且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3、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这个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9.7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定理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H.L)2.其他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对于直角三角形仍然适用19.8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定理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推论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推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之骄傲便等于斜边的一般,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19.9 勾股定理1.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条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9.10 两点间距离公式1.如果直角坐标平面内有两点11(,)A x y 、22(,)B x y ,那么A 、B 两点的距离AB =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一次函数20.1 一次函数的概念1.一般地,解析式形如(0)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y kx b k b k一次函数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2.一般地,我们把函数y c=(c为常数)叫做常值函数20.2一次函数的图像1.列表、描点、连线2.一条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叫做这条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简称直线的截距3.一般地,直线(0)是常数,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b),=+⋅≠y kx b k b k直线的截距是b4.一次函数y kx b=的图像=+(b≠0)的图像可以由正比例函数y kx平移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b个单位,当b<0时,向下平移b的绝对值个单位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看图)20.3一次函数的性质1. 一次函数(0)是常数,具有以下性质:y kx b k b k=+⋅≠当k>0时,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值增大而增大当k<0时,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值增大而减小一次函数()0y kx b k=+≠b>0b=0b< 0k>k<①如图所示,当k>0,b>0时,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②如图所示,当k>0,b﹥O时,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③如图所示,当k﹤O,b>0时,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三象限);④如图所示,当k﹤O,b﹤O时,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一象限).20.4一次函数的应用1.利用一次函数及图像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十一章 代数方程21.1一元整式方程1.12ax =(a 是正整数),x 是未知数,a 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
于是,在项a x中,字母a 是项的系数,我们把a 叫做字母系数,我们把a叫做字母系数,这个方程是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2.如果方程中只有一个未知数且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 那么这个方程叫做一元整式方程3.如果经过整理的一元整式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n(n 是正整数),那么这方程就叫做一元n 次方程;其中次数n 大于2的方程统称为一元高次方程,本章简称高次方程21.2二项方程1.如果一元n次方程的一边只有含未知数的一项和非零的常数项,另一边是零,那么这样的方程就叫做二项方程;一般形式为0n ax b +=(0,0a b ≠≠,n 是正整数)2.解一元n(n >2)次二项方程,可转化为求一个已知数的n 次方根3.对于二项方程0n ax b +=(0,0a b ≠≠)当n 为奇数时,方程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当n 为偶数时,如果a b<0,那么方程有两个实数根,且这两个根互为相反数;如果ab>0,那么方程没有实数根21.3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1.解分式方程,可以通过方程两边同乘以方程中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转化为正式方程来解2.注意将所得的根带入最简公分母中检验是否为增根(也可带入方程中)3.换元法可将某些特殊的方程化繁为简,并且在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中,避免了出现解高次方程的问题,起到降次的作用21.4无理方程1.方程中含有根式,且被开方数是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这样的方程叫做无理方程2.整式方程和分式方程统称为有理方程3.有理方程和无理方程统称为初等代数方程,简称代数方程4.解简单的无理方程,可以通过去根号转化为有理方程来解,解简单无理方程的一般步骤5.注意无理方程的检验必须带入原方程中检验是否为增根21.5二元二次方程和方程组1.仅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二元二次方程2.关于x、y的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220+++++=ax bxy cy dx ey f (a、b、c、d、e、f都是常数,且a、b、c中至少有一个不是零;当b为零时,a与d以及c与e分别不全为零)3.仅含有两个未知数,各方程是整式方程,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