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谓。

2.能通过采访、调查、查阅史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过去。

3.产生对家庭爱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重难点1.了解较为复杂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书面语进行称呼。

2.初步学习和掌握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

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PPT,其中包括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称呼抢答题目(在教材基础上,补充部分家庭成员关系题目)以及儿歌《家庭称呼歌》。

2.学生填写《“家史”小调查》的表格。

教学过程活动一、家庭生活掠影(一)上节课最后我们说到要把关爱带给爸爸妈妈,那么他们在收到我们关爱后有什么反应?请学生讲述自己与父母的互动。

(二)听了同学们的讲述,老师心里暖暖的,这些都属于我们的家庭记忆。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下一课《家庭的记忆》。

(板书课题。

)活动二、家庭辈分称呼(一)家庭关系示意图1.认识家庭单元。

教师:家庭的记忆中除了家人之间美好的相处之外,还包括很多内容。

比如:家族的历史、大家庭里不同辈分的长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完成的《家庭关系示意图》,是否能让你明白这些关系呢?教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填写的示意图。

(学生展示)教师:孩子们,我们的爸爸妈妈是什么关系?“家庭关系示意图”里面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像这样拥有夫妻关系的两个人和自己的孩子组成的家庭是“核心家庭”,核心家庭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家庭形式。

2.认识不同辈分。

教师:请大家看大屏幕,说一说妈妈和外婆是什么关系?教师:“家庭关系示意图”里面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外婆是妈妈的长辈,她比妈妈长一辈。

妈妈是你的长辈,妈妈比你长一辈。

外婆比你长几辈呢?对,长两辈。

3.了解“四世同堂”。

教师:请再看看“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还能找到哪些关系?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的同学的爷爷的父亲还健在,那么这样的同学和他的曾爷爷之间差了四辈,如果他们聚集在一起,这样的大家庭就叫“四世同堂”。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父母、祖父母等家庭成员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感恩家庭的情感,懂得珍惜家庭;3.激发学生保护家庭成员的意识;4.培养学生的连贯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家庭的意义、家庭成员的重要性和职责,并了解如何照顾家庭的成员;2.掌握如何感恩家庭,懂得珍惜家庭。

难点1.如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何引导学生对家庭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归纳,培养其自我思考和表达的能力;3.如何让学生理解支持家庭成员、保护家庭和贡献社会的重要性,激励其成为勇于担当的人。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15分钟)1.通过问题到让学生思考:在家里,谁最了解你?在家里,谁对你最好?为什么?2.学生自由发言,互相交流彼此的观点。

3.引导学生反思思考:家庭对我们来说有多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和维护家庭?2. 学习(30分钟)1.利用PPT展示“家庭成员的职责和作用”并进行讲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幼儿故事或者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庭成员的职责和作用。

2.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对我们来说有多么重要?•家庭成员的职责和作用有哪些?•在困难时,我们该怎么做?3.当然,在展示并讲解完“家庭成员的职责和作用”后,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家庭成员的故事或者例子。

这不仅能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家庭成员的职责和作用,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重要性。

3. 拓展(20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家庭,自由谈论自己喜欢的小事或者有趣的小细节,并分享给大家。

2.引导学生思考下面这些问题:•家庭中常见的小事和小细节。

•在平时的生活中,如何体现对家庭成员的尊重和关爱?•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和维护家庭?4. 评价(15分钟)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重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珍惜家庭成员;2.引导学生思考下面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日子中,我该如何珍惜和维护家庭?•我们应该怎样支持家庭成员,保护家庭和贡献社会?四、教学反思本课时通过一些小细节和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家庭的意义和家庭成员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多媒体资源,锻炼了学生自我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12 家庭的记忆(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2 家庭的记忆(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2 家庭的记忆(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的成员和角色,进一步了解家庭的重要性;2.掌握家庭常见的礼仪和规矩,规范自己的行为;3.培养爱家、爱父母、爱家人的情感,明确自己在家中的责任和义务。

二、教学内容1. 家庭成员和家庭角色介绍家庭成员和家庭角色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家庭成员的重要性和角色的分工合作。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家庭成员的职责和义务。

2. 家庭礼仪和家庭规矩介绍常见的家庭礼仪和规矩,如尊重长者、讲究卫生、不浪费等,让学生了解这些礼仪和规矩的意义和作用,并引导学生遵守这些规矩,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通过绘本、故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培养学生爱家、爱父母、爱家人的情感,明确自己在家中的责任和义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明确家庭成员的重要性和角色的分工合作;2.引导学生遵守家庭规矩和礼仪,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3.培养学生爱家、爱父母、爱家人的情感,明确自己在家中的责任和义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的温馨和亲情。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讨论交流3.绘本阅读4.故事讲解5.观察实践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主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在他们看来,家庭成员有谁?每个家庭成员的职责是什么?老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家庭成员的重要性和角色的分工合作。

2. 讲解家庭礼仪和规矩老师介绍家庭常见的礼仪和规矩,例如:尊重长者、劳动爱卫、整洁卫生、文明用语、不浪费等,让学生了解这些礼仪和规矩的意义和作用,并引导学生遵守这些规矩,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 绘本阅读教师准备一些描写家庭日常生活的绘本,让学生通过绘本了解家庭的温馨和亲情。

4. 故事讲解老师让学生听一些家庭情感故事,例如:《野猪嘟嘟》、《明明家的小妹妹》等,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培养学生爱家、爱父母、爱家人的情感。

5. 观察实践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家中的行为举止,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并制定自我改进计划。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以“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组成、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家庭的历史,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本单元共三课,分别是《父母多爱我》《爸爸妈妈在我心中》和《家庭的记忆》。

《家庭的记忆》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通过对家庭传统、家庭历史的了解,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家庭的温暖和重要性。

教材以“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传统节日中的‘家’”三个板块展开教学内容。

“家庭称呼抢答赛”引导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明确家庭关系;“家史小调查”鼓励学生了解家庭的过去,感受家庭的传承;“传统节日中的‘家’”则通过介绍传统节日中家庭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家庭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明确家庭关系。

2.知道家庭的历史和传统,感受家庭的传承。

3.了解传统节日中家庭的活动,体会家庭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2.增强学生对家庭历史和传统的认同感。

3.引导学生感受家庭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

三、教学重点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明确家庭关系。

2.知道家庭的历史和传统,感受家庭的传承。

四、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家庭传统的意义和价值。

2.培养学生对家庭历史和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家庭成员称呼卡片、家史调查表、传统节日图片等。

2.学生准备: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称呼、询问长辈家庭的历史和传统、收集传统节日中家庭活动的资料。

六、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家庭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庭的温暖和重要性。

三年级上册品德道德与法治教案《家庭的记忆》人教(新版)

三年级上册品德道德与法治教案《家庭的记忆》人教(新版)
在重点难点解析部分,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意感到困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实际案例,让学生们从中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此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家庭故事和传统,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动过程。但我发现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太愿意主动分享。为了鼓励这些学生,我应该在课堂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4.增强学生对家庭文化的认识,传承家庭传统,弘扬优良家风。
5.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与表达能力,学会分享家庭美好时光,促进情感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家庭的组成:明确家庭成员及其关系,理解不同家庭结构的多样性。
-举例:区分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了解单亲家庭、大家庭等不同家庭类型。
-家庭的温暖:体会家庭成员间的关爱与支持,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意。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家庭的结构、家庭温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家庭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和家人的相处时光。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家庭的记忆》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整体来看,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们参与度较高,但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我反思。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家庭的基本概念。家庭是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它是我们生活的港湾,给予我们关爱和支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家庭成员如何相互关爱,共同度过快乐时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家庭的结构、家庭温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互动提问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庭的记忆》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庭的记忆》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增强对家庭的认识。

2.情感与态度: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3.行为与习惯:增进对长辈的了解,养成关心家庭,关爱家人的习惯,逐步树立家庭责任感。

4.过程与方法:通过标出特殊的日子和编写“家庭大事年表”,追溯家庭的历史,勾起对家庭的记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体会家人之间的关爱,懂得人的生活离不开家。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家,犹如一潭清水,平淡而温馨在高兴时,家与你共享快乐,是一方乐土;在伤心时,家给予你安慰,是一个倾听者;在受挫时,家给予你鼓励,是一个避风港湾,无论你身处何种境遇,家中总是充满关爱与幸福,令人魂牵梦绕家记录着我们的成长,也收藏着我们的喜怒哀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取家庭的记忆。

二、家庭称呼教材第78页“家庭关系示意图”。

师:同学们,这是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能结合生活经验把它补充完整吗?生1:空白一: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生2:空白二:叔叔、婶婶。

生3:空白三:姥姥、姥爷(外婆、外公)。

生4:空白四:表哥、表弟、表姐、表妹生5:空白五:姨妈、姨夫。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那么,你们知道爸爸和妈妈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生1:爸爸和妈妈是夫妻关系。

生2: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是夫妻关系。

师:你们知道妈妈和姥姥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生1:母女关系。

生2:奶奶和姑姑、姥姥和姨妈、妹妹和妈妈也是母女关系。

师:你们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呢?哪些人又是这种关系呢?生1:兄妹关系,是我和哥哥的关系。

生2:姐弟关系,是妈妈和舅舅的关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优秀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优秀教案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家庭是i个人成长过程中最熟悉的环境,也是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最大的地方。

本课以对家庭的记忆为主题,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了解自己的家庭,关系家庭中的亲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家庭的概念有更清晰和深刻的认识,并且对家庭成员及关系更加熟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本学习和实践作业,让学生能在实践中主动形成对家庭的认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家庭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培养对家庭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家庭以及家庭成员。

2.教学难点: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加强和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

课前准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家庭称呼知多少教师小结:这些和我们最关系最亲密的亲人,大家都知道怎么称呼他们吗?如果不知道的话,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对我们的家庭还不够熟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们的家庭,学习第十一课:家庭的记忆(通过游戏互动激发学生兴趣)一、家庭称呼抢答赛活动一:抢答竞赛(课本第79页)完成后校对答案,看看哪些人是我们不知道的?【设计意图】(通过此游戏帮助学生形成更全面的家庭观)二、“家史”小调查活动二:“家史”调查表(课本第80页,要求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互动。

1、哪些问题是我能填出来的,哪些需要询问父母?2、比较自己和父母的童年,我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家庭的形成和经历的变化)三、传统节日中的“家”活动三:春节回忆1、每年春节,我们都是和谁一起过的呢?2、春节的氛围和别的节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设计意图】(通过对春节的回忆,了解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的关系)四、语言文字中的“家”活动四:“家”思在诗中学习古人思家的古诗。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重视自己的家庭和家庭成员)课堂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家庭也是为我们的成长遮风避雨的港湾。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小学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2课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就是拜年。

那过年的时候,你会去给哪些亲人拜年呢?
预设: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姑妈、舅舅阿姨……
预设:各地不同的称呼。

因为地域的不同,方言的不同,对于亲人的称呼也会有些不一样。

2.表格填充,梳理家庭称呼:
从“我”开始往上,我们来看看,家庭成员应该怎么来称呼。

板贴出示家庭关系示意图,边说边贴。

3.观察探索,发现家庭关系:
你知道爸爸和妈妈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也是这种关系呢?(夫妻关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姑父、伯伯伯母、舅舅舅妈、阿姨姨父)夫妻关系是家庭里最核心的关系。

家庭最开始就是由夫妻组建起来的。

(1)你知道妈妈和外婆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父母子女)
(2)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
预设:兄弟姐妹关系、婆媳(翁婿)关系、祖孙关系、妯娌关系、姑(叔)嫂关系
4.齐读儿歌,巩固家庭称谓:
跟着视频一起读一读《家族歌》。

(二)家庭称谓大挑战
1.抢答激趣,补充反向称谓:
从下往上的称呼没有问题了,那么从上往下,你会正。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家庭的记忆》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家庭的记忆》优质教学设计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最后一课,也是本册最后一课。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通过“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传统节日中的‘家’”“语言文字中的‘家’”这四个板块的内容让学生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教材内容不仅涉及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家庭的变迁,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还涉及了中国人在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家庭的理解更多地体现在与身边家人的关系中,本单元前面两课呈现了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但他们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少,加之现代社会中家庭形式呈现出以“核心家庭”为主的趋势,学生对于大家庭内部各种关系和称呼的感知与理解变得较为困难,对家庭历史及家庭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需更进一步的了解。

教学目标:1.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

2.初步学习和掌握访谈、调查、查阅资料等研究方法。

3.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的传统观念。

教学重点:1.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

2.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的传统观念。

教学难点:1.渗透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2.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2.学生填写课本的调查表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将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带到教室。

并小组合作搜集有关“家”的成语、谚语、格言、诗词或者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谈话导入:1.上节课我们说到要把关爱带给爸爸妈妈,那他们在收到我们的关爱后有什么反应?2.请学生讲述自己与父母的互动。

3.听了同学们的讲述,老师心里暖暖的,这些都属于我们家庭的记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大多学生已经越发感受到父母在自己成长历程中的作用。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案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案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家庭”这个主题的基本词汇和概念,理解家庭的概念和意义,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它。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听讲、互动交流等形式,感知家庭的温馨与幸福,理解家庭内部关系的重要性,表述对家庭的爱与感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庭的感恩之情,增强对家庭的归属感,提高家庭责任感和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家庭”的概念和意义,理解家庭内部成员的角色和关系,表达对家庭的爱与感悟。

2.难点:培养学生对家庭的情感归属,激发学生对家庭责任感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家庭的图片,带领学生在观察中慢慢地了解家庭这个主题。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家庭”两个字,让学生认真思考家庭对于自己的意义。

2.逐段抛砖引玉小组合作,大声朗读课文中关于家庭的片段,每段读完后教师随机抽取3-5名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与体会,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表述。

3.集体讨论针对课文中的亲情羁绊、家庭传承、爱与成长等话题,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行自由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人情味。

4.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结合自己的家庭经历和体验,运用创意表达方式,利用图画、剪贴等形式,展现自己眼中的家庭。

每个小组展示完成后,由大家享受人生的温馨时光。

5.课堂总结教师对今日的课堂内容进行总结概括,让学生认真回忆课堂所学所感所想,并引导其提炼出今天的主要领悟。

四、教学后记以上是本老师的一个初步的课堂教学设计,我认为在家庭这个概念很抽象的情况下,要让学生靠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去感受,去思考。

此外,教师不光是传授知识的角色,更要起到引导和促进学生认识的作用。

因此,在整个课堂中,我尽量多发现、接纳、鼓励同学们的思考和想法,让他们知道底线是什么,有自己的看法和欣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我之间产生了很深厚的感情,也表现出了很大的进步和成长。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家庭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并认识到家庭成员间的关爱和支持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其能够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以及与家人之间的重要时刻和记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增强对家庭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点1.理解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能够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以及与家人之间的重要时刻和记忆。

三、教学难点1.提供适合学生描述家庭成员以及与家人之间的重要时刻和记忆的语言表达。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其主动表达和理解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

2.教具:黑板、粉笔、PPT。

3.素材:学生们家庭成员的照片或简单描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时间:5分钟•方法:通过展示幸福家庭的图片和家庭成员的描述,引出本课的话题,激发学生对家庭的兴趣。

2. 学习新课•时间:15分钟•方法:–Step 1: 师生共同阅读教材第12课《家庭的记忆》。

鼓励学生自己下意识地找出文本中关于家庭的重要描述和信息,并师生一起讨论这些家庭记忆的重要性。

–Step 2: 教师通过PPT呈现家庭成员的描述范例,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家庭成员的特点和贡献。

然后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并鼓励他们尽可能多地用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来表达。

–Step 3: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家庭成员描述。

教师鼓励其他同学提问和评论,增加互动氛围。

3. 拓展与练习•时间:25分钟•方法:–Step 1: 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和彩色笔,让他们画出自己的家庭树,并写下与每个家庭成员相关的重要时刻和记忆。

教师要求学生写的语句要简洁明了,并注意语法和拼写的正确性。

–Step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家庭树和重要记忆。

教师鼓励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和评论,增加互动氛围。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12家庭的记忆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12家庭的记忆  人教部编版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和学情分析本课是由“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传统节日中的家”、“语言文字中的家”、“知识窗”、“阅读角”等版块组成,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从内心理解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从小受到热爱家人,尊老孝亲的教育。

学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知识和力量。

学生们对家庭关系示意图可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准确无误地进行填写,教师要适当地进行帮助。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意识到我与家庭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父母和祖辈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增进对长辈和家庭的了解,养成关心家庭变化,关爱家人的习惯,逐渐树立家庭责任感。

3、知识与技能:知道自己的成长与家庭的发展变化的关系,学会如何搜集资料,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庭的关爱。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小受到热爱家人,尊老孝亲的教育。

学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知识和力量。

【教学难点】从内心理解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四、教学准备班班通,PPT、希沃白板等。

五、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请大家猜个谜语——女儿出嫁了,猜一个字”2、对了,这个字就是“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家庭的记忆》。

3、板书课题。

二、探究学习1、这是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2、聆听儿歌,填写表格。

3、请同学上台展示后,教师再出示课件“家庭关系示意图。

4、进行书上79页的“抢答竞赛”,请学生上台完成课件上互动选题。

5、同学们,我们在成长,家庭也在变化,课前布置同学们了解家庭大事和家庭特殊日子,大家都完成了吗?6、(投影出示书上80页表格)指名学生汇报,其他同学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再补充说明。

7、四人小组相互交流。

教师行走巡视,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来谈,如父母的生日,长辈去世的日子等,并选取有代表性的在全班交流。

8、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下传统节日中的“家”,大家自学一下书上81-82页内容,完成书上82页的表格9、不光我们的传统节日里有“家”,我们的语言文字中也有“家”,古诗中也有“家”。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案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案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并能够描述家庭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庭的尊重和珍惜之情。

二、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2.教具:黑板、多媒体设备3.学具:学生作品集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环境营造:教室布置温馨的家庭氛围,摆放家庭的图片或物品。

2.师生互动:教师询问学生家庭的情况,了解学生对家庭的认识。

学习(25分钟)1.听故事:播放录音或讲解故事《家庭的记忆》,引发学生对家庭的思考。

2.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并总结家庭的作用与意义,并记录下来。

3.分享总结: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并进行班级共享讨论。

拓展(25分钟)1.观察家庭:学生回家观察自己的家庭,并将观察到的内容写成文字或画成图片。

2.课堂展示:学生将观察到的家庭内容进行展示,并描述自己的观察感受。

3.学生作品集:将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形成一个班级作品集,展示给其他同学和家长。

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观察所得进行总结,并强调家庭的重要性。

2.学生反思:学生思考自己对家庭的态度是否有改变,并表达出来。

3.结束语:教师用简洁的语言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评价1.学生讨论的品质和参与度。

2.学生观察家庭并展示个人作品的质量。

3.学生对家庭的态度是否有改变,并能够表达出来的能力。

五、教学拓展1.学生可以采访家长、祖父母等亲属,了解更多关于家庭的故事和经历。

2.学生可以进行家庭作业,写下自己对家庭的思考和感受,形成一篇小作文。

以上是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案的内容。

通过此教案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的作用与意义,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希望本教案能够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案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案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道家庭的概念,了解家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知道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

•能够清晰地描述家庭的生活和活动场景,并对家庭成员和家庭的情感有更深入的理解。

•培养良好的家风家训,通过互相尊重、信任、理解、关心家庭成员,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健康的家庭观念和家庭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家庭的概念和作用。

•家庭成员的角色、职责以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庭和家庭成员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家风家训。

三、教学策略•情境化教学策略:通过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家庭和家庭成员的作用。

•任务型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任务,主动探究家庭的概念和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环节设计第一环节:导入引导学生反思“家庭”的概念和更深层次的涵义,让学生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师问:“什么是家庭?你们对家庭的看法是什么?”学生反馈对家庭的认识和看法。

教师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家庭的期望和对家庭成员的感悟。

第二环节:情境导入1.让学生描述家庭生活中的场景,如家庭聚餐、父母制作节日礼品。

2.让学生从中体会家庭成员角色和职责。

第三环节:知识讲解1.教师简单阐述家庭的概念并让学生进行词汇速记。

2.教师利用课件,通过图片和短片的形式,讲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庭成员角色和职责的作用。

第四环节:活动设计1.分组讨论设计家庭角色扮演活动。

2.进行家庭角色扮演活动,学生通过扮演角色,了解家庭成员职责和角色。

第五环节:总结反思让学生通过总结和反思,提高对家庭的认识和家庭成员角色的理解。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家庭是什么?家庭的作用是什么?•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都有哪些?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家庭中的表现以及对家庭的态度。

五、教学评价评价方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其对家庭和家庭成员的表述和理解,进行评价。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开展“我为家庭做件事”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为家庭做出贡献,提升家庭责任感。
6.总结反思,升华情感:在课程结束时,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家庭中的表现,升华情感。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学习心得,引导他们认识到家庭和谐对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7.跟进评价,持续关注:课后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提升。
3.举例说明家庭和谐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和感悟。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家庭案例进行分析。
2.学生围绕案例,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家庭法治小贴士:结合所学知识,为家庭制定一条法治小贴士,如“不顶撞父母,尊重长辈”、“关心家人的感受,学会倾听”等。将小贴士贴在家中显眼位置,提醒家人共同遵守。
4.家庭责任清单:与家人共同制定一份家庭责任清单,明确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责任。如:父母负责家务,孩子负责学习等。在日常生活中,互相监督、共同履行责任。
5.学生对家庭责任的认知不足,需要通过教学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培养家庭责任感。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教学设计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家庭的深层含义和道德法治要求,把握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家庭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分享和评价。

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3.利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激发学生的家庭情感,培养家庭责任感。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的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家庭成员关系图、家庭角色扮演卡片、亲情故事分享模板等。
3.多媒体资源:收集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家庭生活片段、亲情广告等,用于课堂播放。
7.突出家庭责任与关爱,让学生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8.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与个人成长的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家庭对个人多方面发展的影响。
9.分析家庭问题与解决方法,让学生学会面对和解决家庭中的问题,增强家庭功能和和谐。
10.讲解家庭与社会的互动,引导学生理解家庭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
难点:理解家庭的重要性,感知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责任,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和家庭责任感。
解决办法:
1.采用情景剧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责任,从而加深对家庭重要性的理解。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疑问。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3.榜样与示范:父母的行为和态度成为我的榜样,影响了我的行为和价值观的形成。
例题二:

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加珍惜家庭,增强家庭观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的关系、家庭的功能、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家庭的结构与功能,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家庭,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家庭观念。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的作用,培养家庭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案例、图片等。

2.准备教学道具,如家庭角色扮演卡等。

3.布置教室,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歌曲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激发学生对家庭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让学生对家庭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

4.巩固(5分钟)讨论:家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珍惜家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的重要性。

5.拓展(5分钟)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责任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这一课题,主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学会珍惜家庭生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对家庭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家庭生活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依赖心理,对家庭成员的付出视而不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理解家庭成员的辛苦,激发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是生活的港湾。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家庭生活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与家庭成员沟通,增进亲情。

4.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懂得感恩。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和亲情意识。

2.重点: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学会珍惜家庭生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庭温暖。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故事,增进情感交流。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

4.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家庭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纸和笔,供学生记录感悟。

3.准备课堂活动所需时间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谈谈对家庭的印象,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家庭故事,增进情感交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生活场景。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家庭成员的辛苦,培养家庭责任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家庭观念的掌握程度。

引导学生总结家庭的重要性,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增进亲情?如何让家庭更和谐?引导学生提出建议,培养家庭观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家庭的构成和家庭成员的角色,认识家庭的重要性。

2.思想品德目标:培养学生尊重家庭成员、关爱他人的情感和意识。

3.学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庭的构成和家庭成员的角色。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PPT、黑板、笔2.学生:笔、笔记本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的内容,复习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的角色。

步骤二:新课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家庭成员的照片,引发学生对家庭的记忆和感受。

2.教师提问:“你认为一个家庭应该由哪些人组成?每个人在家庭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步骤三:展示与讲解(15分钟)1.教师利用课件或PPT展示家庭成员的角色,并对各角色做简要说明。

2.教师提问:“你的家庭中有哪些人?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贡献。

”学生依次进行回答。

步骤四:小组讨论(15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家庭成员的角色进行讨论。

2.学生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展示自己家庭成员的角色,并讨论他们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和贡献。

步骤五:展示与总结(15分钟)1.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并进行简要总结。

2.教师提问:“你从小组讨论中有什么新的收获?你对家庭有什么新的理解?”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步骤六:课堂练习(15分钟)1.教师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绘制一个家庭成员角色的思维导图。

2.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绘制,可以标注各个家庭成员的职责和贡献。

步骤七:课堂总结(10分钟)1.教师请学生展示绘制的思维导图,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比较。

2.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的角色,并鼓励学生要尊重家庭成员、关爱他人。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上《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上《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上《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这一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是我们的避风港,是我们的情感依托。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体会家庭中的亲情与温暖。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从而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家庭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对于家庭的理解还较为表面,对家庭中亲情和温暖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家庭背景各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是我们的避风港,是我们的情感依托。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增进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体会家庭中的亲情与温暖。

2.难点: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家庭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庭的重要性,体会亲情与温暖。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家庭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家庭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庭情境的图片、案例资料。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记录纸、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情境引入家庭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张温馨的家庭照片,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故事。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

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家庭是我们的避风港,是我们的情感依托。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家庭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例如,讨论如何与家人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人教版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谓。

2.能通过采访、调查、查阅史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过去。

3.产生对家庭爱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重难点
1.了解较为复杂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书面语进行称呼。

2.初步学习和掌握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

教学资源
1.教师准备PPT,其中包括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称呼抢答题目(在教材基础上,补充部分家庭成员关系题目)以及儿歌《家庭称呼歌》。

2.学生填写《“家史”小调查》的表格。

教学过程
活动一、家庭生活掠影
(一)上节课最后我们说到要把关爱带给爸爸妈妈,那么他们在收到我们关爱后有什么反应?
请学生讲述自己与父母的互动。

(二)听了同学们的讲述,老师心里暖暖的,这些都属于我们的家庭记忆。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下一课《家庭的记忆》。

(板书课题。


活动二、家庭辈分称呼
(一)家庭关系示意图
1.认识家庭单元。

教师:家庭的记忆中除了家人之间美好的相处之外,还包括很多内容。

比如:家族的历史、大家庭里不同辈分的长辈……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完成的《家庭关系示意图》,是否能让你明白这些关系呢?
教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填写的示意图。

(学生展示)
教师:孩子们,我们的爸爸妈妈是什么关系?“家庭关系示意图”里面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像这样拥有夫妻关系的两个人和自己的孩子组成的家庭是“核心家庭”,核心家庭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家庭形式。

2.认识不同辈分。

教师:请大家看大屏幕,说一说妈妈和外婆是什么关系?
教师:“家庭关系示意图”里面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外婆是妈妈的长辈,她比妈妈长一辈。

妈妈是你的长辈,妈妈比你长一辈。

外婆比你长几辈呢?对,长两辈。

3.了解“四世同堂”。

教师:请再看看“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还能找到哪些关系?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的同学的爷爷的父亲还健在,那么这样的同学和他的曾爷爷之间差了四辈,如果他们聚集在一起,这样的大家庭就叫“四世同堂”。

咱们同学们中间,谁家的大家庭是“四世同堂”呢?
学生发言。

教师:我们来看课本79页下面的“知识窗”: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现在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家庭叫“核心家庭”,以往那种和爷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世同堂”的家庭更是少见。

(二)家庭称呼抢答赛
教师:孩子们,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和称呼都弄明白了吗?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一轮抢答赛吧!
将班级学生分组,教师用PPT逐条展示课本《抢答竞赛》中的问题,由各组学生抢答回答,答对一题加一颗星(在黑板上画表格分组),答错不加,得分多的小组获胜,可适当奖励。

教师:刚才的抢答真激烈!同学们知道的比老师想象中的要棒多了,除了刚才那些,你还能提出什么关于家庭成员关系或称呼的问题考考你的同学?
预设学生问:我是我表弟的什么?
预设学生问:我是堂姐的什么?
……
教师:同学们对家庭成员间的称呼了解真多,有一首《家庭称呼歌》,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活动三、我的“家史”小调查
(一)我的“家史”。

1.教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做了个“家史”小调查,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要求先在组内分享交流,然后再推荐一位同学来全班分享。

PPT出示小组分享要求:1.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2.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3.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
2.小组推荐的学生全班分享。

3.教师: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记得以后要多和父母长辈们交流哦,这样你会知道更多的“家庭大事”。

(二)比比童年。

1.教师:通过刚才的调查,你是否对自己的家庭有了更多的了解呢?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我和父母比童年》,比较下爸爸妈妈和我们的童年有什么不同?
2.PPT播放父母小时候看的小人书,玩的游戏,吃的零食,穿的衣服等图片。

3.教师:通过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妈妈爸爸的童年和我们相比有了很多的不同,很大的改变……,那是因为时代不一样。

4.教师:父母童年玩的游戏你会吗?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学会了也可以跟
小伙伴们一起玩。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平时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里,今天通过这么多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和“家史”小调查,我们发现:原来我们每个小家庭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又一个大的家庭。

这些大的家庭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我们的社会。

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以后在生活中多多观察身边还有哪些不同的大家庭。

板书设计
家庭的记忆
家庭称呼
我的“家史”
最新部编人教版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传统节日中的习俗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2.学生从语言文字的角度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重难点
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教学资源
1.音乐《春节序曲》。

2.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传统节日中的“家”
(一)春节习俗里的“家”。

1.播放《春节序曲》。

教师:这是什么音乐?你是在什么时候听到的?
学生回答。

教师: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同学们刚才的发言真热闹,我们仿佛沉浸在了浓浓的过年氛围当中。

刚才好多同学提到了“年夜饭”——每当春节来临,无论你在哪里,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学习,都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热热闹闹的“年夜饭”。

谁愿意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家吃年夜饭的故事?分享的时候,可以参考课本81页图片下面的三个问题。

学生自由分享。

教师倾听的同时适当把课本82页“阅读角”的内容穿插进去,同时抓住学生发言中关于“家”的信息进行追问或提炼,旨在提示学生们学会感受家庭带给每个人的温暖。

3.一起阅读“知识窗”。

(二)其他节日中的“家”。

教师:除了春节以外,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与“家”有关。

请看课本82页下面有个表格,请同学想一想,然后把你知道的填到课本中的表格里。

学生填写82页表格。

填写后全班一起交流。

活动二、语言文字中的“家”
(一)谜语猜猜猜。

1.教师:同学们知道好多节日啊!我们中国自古以来都重视家庭关系的和睦,很多节日都与“家”有关。

比如:清明节——为了纪念逝去的亲人;中秋节——家人团圆的重要节日……其实,除了传统节日,我们的语言文字中,也处处体现着“家”的元素。

下面我们就来猜一猜。

2.教师出示带有谜语的PPT,请学生猜一猜。

学生举手回答。

3.教师:谁能用这些谜底和“家”联系起来说一个成语或一句话?
学生回答。

(二)“家庭祝福语”接龙赛
1.教师:同学们真棒!通过这些字谜,我们就能看出“家”在我们中国文字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除了文字,还有好多词语也和家有关,比如课本中说的“阖家欢乐”意思就是祝贺全家人都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你还知道哪些祝福家庭的词语或句子呢?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祝福家庭的词语或句子并记录下来。

3.全班分组竞赛。

比赛规则:(1)每组只能一次说一个词语或句子,重复的不再说。

(2)5秒钟接不上由下一组来接。

4.教师:同学们通过这些成语和谚语,发现中国人最重视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认真倾听并给予恰当评价。

活动三、诗词歌赋中的“家”
1.PPT出示课本84页的《秋思》,师生朗读后讨论图片下方的问题。

2.师生交流其他诗词歌赋中有关“家”的内容。

教师小结:我国传统文化中“家”的节日习俗、成语、谚语、格言、诗篇或故事有很多,中国人普遍具有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我们每个人都是家庭中的一员,家庭也是为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港湾。

这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即将到来的寒假里我们要迎来春节,请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感悟,去发现自己家庭的美好、去创造自己家庭的美好。

板书设计:
家庭的记忆
传统节日中的“家”
语言文字中的“家”
最新部编人教版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 《学习伴我成长》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最新部编人教版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 1 《学习伴我成长》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