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水田农业说课稿
高一地理《季风水田农业》说课稿
高一地理必修二3.2《季风水田农业》说课稿一、课程标准分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举例说明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因为本节课是第2课时的学习,所以具体的学习要求是:1、要建立在掌握农业区位条件分析知识的基础上。
2、必须结合材料、案例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和特点进行分析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本课题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的第二节课《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在第一节分析农业区位的基本原理之后,从本节开始,教材重点分析了4种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本节内容通过两个案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再次强调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2、本节内容承接了第一节课的内容,同时与下一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并列关系。
从宏观上看,本节既是前面知识的加深和升华,又是后面知识的对比和参照。
鉴于它承上启下的地位,我将季风水田农业用一课时以案例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加上我对教材的解读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1、知识与技能(1)了解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2、过程与方法(1)综合评价区位因素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影响,认识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
(2)从当地的农业生产现状和发展实际入手,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培养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先进的科技对农业的巨大影响,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培养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同时认识我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优势,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三)重、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并归纳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确定这一知识点为重点的依据是:学生通过对材料或图表的分析,既可以巩固对上节课知识的复习,又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难点:通过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分析,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思路和方法确定此为难点的依据是:现在高考要求学生具备综合思维能力的地理核心素养,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案例,以及引导得出结论较容易,但是真正让学生独自对一个新的材料进行分析时可能就无从下手了,而方法需要领悟总结,所以为难点三、学情分析所授班级为高一年级学生,通过高一第一学期地理课的学习,学生虽然基础不是很扎实,但已初步具备了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地理知识素养。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地理《季风水田农业》 教案新必修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季风水田农业教案一、设计思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底,对于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开展好农业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然而,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东西南北的自然差异显著,选择开展什么样的农业?如何开展好?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而且有广阔季风区的我国水稻种植随处可见,但如今的学生都是“90后〞的,对于农业消费相当陌生,根本毫无生活经历可谈。
因此,需要通过教师展示一些典型农业消费的图片、文字资料和适当的问题加以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或者者探究季风水田农业的消费特点和形成条件。
从而到达“课标〞的要求。
二、课标要求解读: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本条课标的行为动词是“分析〞,行为条件是“举例说明〞。
就季风水田农业部分来说,要求学生到达的认知程度是可以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消费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三、教材分析:从整节内容看,以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为例,详细分析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开展的主要区位条件。
就季风水田农业部分,课本首先提供了亚洲水稻种植业的自然区位〔气候、地形〕和社会经济条件〔人口〕一一共三幅图,再通过文字描绘提供了亚洲水稻种植业开展的其他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和生活习惯〕,从而比较全面的呈现了亚洲水稻种植业地域类型形成和开展的主要区位条件。
接着课本归纳了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为了表现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开展变化,课本又通过展示2幅“我国水稻种植景观〞图,以求让学生用开展的目光来对待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最后,课本安排了1个阅读材料“袁隆平的水稻科学研究〞。
通过阅读这一材料,既可以让学生理解我国在水稻种植业开展中的地位和奉献,同时,又能让学生树立科技兴农的观念。
四、学情分析:1、所任教的高一学生都是典型的“90后〞,对于农业消费相当陌生,根本毫无生活经历可谈。
同时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上呈现并不生动,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该节课设计教学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季风水田农业研讨公开课教案模板 (自动保存的)
兰州新区教学研讨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张涛 学校:兰州新区舟曲中学 授课班级:高一1班学科: 地理
④商品率低 ⑤机械化水平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作 业
预 习板书设计: 第三章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一课时)zszszszszszszzsghghgghsdfd 季风水田农业
szzszszszszsghghghg 一、影响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zszszszszszsghghggh 二、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课后反思:
地理填充图册相关内容商品谷物农业反馈练习
①农场规模化经营 ②水利工程量大 ③单产高
④商品率低 ⑤机械化水平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3、水稻种植可缓解某些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的根本原因是( )
A.水稻地区适应性强 B.水稻种植技术简单
C.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D.水稻种植很适合于小农经营
5、传统稻米产区农业生产改进最关键的是改变( )
A.传统经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不高
B.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
C.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还未充分合理利用
D.地势低平、多水旱灾害
4、“杂交水稻”的开发应用说明了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坚持( )
A.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 B.不断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入
C.贯彻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 D.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
季风水田农业公开课教案
季风水田农业公开课教案第一篇:季风水田农业公开课教案《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学习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在分析其区位因素时是结合水稻的生长习性分析图3.10,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
最后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例,引导总结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区位因素和特点的思路,为以后学习其他农业地域类型打下基础。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2、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训练(2)分析亚洲水稻生产商品率低的原因,找出这些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2)培养学生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的观念;【教学重点】1、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提高利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归纳。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农业的区位因素,了解了农业地域的形成,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
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所以在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我们上节课已经认识了一种农业地域类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下面我们就来继续认识世界上另一种农业地域类型——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板书: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活动一:师生看图探究水稻的生长习性、种植过程以及分布地区,开题季风水田农业。
师:请同学们欣赏这张图片,如此美丽的景象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景观吗?生:略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张图片,梯田没什么稀奇,梯田里种水稻同学们听说过吗,这里梯田里种的就是水稻,那么关于水稻以及它的种植过程同学们又了解多少呢?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播放水稻种植过程的幻灯片)师:看了这几幅图片无法不让我们被劳动人民艰辛所感动,不禁让我想起了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师生共背),在感动之余相信同学们对水稻种植业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结合录像及你们的调研谈谈你对水稻及水稻种植的了解。
季风水田农业说课稿
季风水田农业说课稿
说课稿
课题名称:3.2.1季风水田农业教材版本: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二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理论基础:
知识的获得。
通过图片、视频等模象直观,并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知识的迁移。
通过精选教学材料,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产生最大程度的迁移。
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要求:说出季风水田农业的典型分布地区,结合图例分析当地区位优势和农业特点。
并分析种植水稻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2.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季风水田农业”是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这一节有两部分内容,分两课时。
第一部分“季风水田农业”是第一课时内容;第二部分是“商品谷物农业”。
本节是在学习了《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学习掌握水稻种植业的地区分布、作物类型、生产特征、区位条件等知识,是对前面内容的加深和升华。
同时本节与下一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并列关系。
从宏观上看,本节既是前面知识的加深和升华,又是后面知识的对比和参照。
《季风水田农业》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高中地理中的重点。
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演示文稿主题说明
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一、面对对象:高一年级二、教学环境:教室,学生已经具备了农业区位的相关知识三、主要内容(一)学生自学学生通读课本,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且根据导学提纲勾画重点知识。
(二)学生自学效果展示1水稻的习性2.水稻的分布地区(Ξ)学生讨论1.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2.季风水田农业发展中的不利区位条件及解决措施(四)学生展示+教师讲解1.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自然方面:(1)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2)地形:河流中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沿海平原,地势地平,排管方面(3)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4)水源:河网密集,水源充足,灌溉便利社会经济方面:(1)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2)市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广阔(3)生产历史: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约7000年种植历史(4)饮食偏好: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物2.季风水田农业发展中的不利区位条件及解决措施(1)地形是亚洲水稻种植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之一。
亚洲的水稻种植区多为山地丘陵区,土地面积狭小,不能连片,机械化难以推广。
解决措施:发展适合山地地形的小型农用机械。
(2)多旱涝灾害也是亚洲水稻种植业的限制性因素之一。
东亚、东南亚、南亚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风的不稳定性易出现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威胁。
解决措施:大力兴修水利工程。
(五)教师补充讲解1.小农经营2.单产高但商品率低3.机械化、科技水平比较低4.劳动力需求量大5.水利工程量大(一小两大一高三低)(六)学习效果检测⑴写出水稻分布区的名称:A,B,C。
(2)A、B、C三地均为气候区。
从地形上看,水稻田多分布在和地区。
⑶本地区稠密、丰富,为发展水稻种植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高中地理】季风水田农业ppt(说课)
小农经营家庭为Βιβλιοθήκη 人均耕地少精耕细作单产高;但
单位面积产量 生产规模小,人口多, 控制人口数量 高、商品率低 消费量大,自给为主
机械化和 科技水平低 水利工程量大
田块规模小,经济水 加大科技投入 平低,劳动力丰;农 提高机械化水平 业生产靠传统经验
水旱灾害频 繁发生
玉米
407
水稻
510
(5)组织归纳,把握重点
师生共同归纳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在此过 程中,教会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自然: ①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②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 ③土壤肥沃 ④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②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③种植历史悠久 ④人们喜食稻米
燕麦、稞麦 玉 米
高 粱 荞 麦
25-31 37-44
30-31 25-31
3-5 5-10
6-7 3-5
31-37 45-50
44-45 37-44
资料3:农作物的需水量 作物名称
水稻
全生育期总需水 量(米3/亩)
冬小麦
玉米 高粱 谷子 大豆
水稻好 暖喜湿
350-450
260-400
200-300 200-300 160-200 300-400
在我国农村有这样一种说法: 我们能吃饱,全靠有 “两平”。 一靠“邓小平”-----改革开放引路人. 二靠“袁隆平”-----杂交水稻第一人.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
2、新课讲授
(1)课堂延伸,增加体验
通过读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了解季风水田农业 主要的地理位置。
季风水田农业(优质课课件)
•⑥农业劳动力充足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PPT文档演模板
季风水田农业(优质课课件)
•(2010年高考福建卷)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古马里是13世纪~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 帝国。图示为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2: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 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表中表示N 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目前,我国生物技术育种居世界 先进水平,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 居国际领先地位。超级杂交水稻 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平均每公顷 产量达到1万多千克,处于世界领 先水平。
PPT文档演模板
季风水田农业(优质课课件)
PPT文档演模板
季风水田农业(优质课课件)
•亚 洲 地 理 区 域 划 分
PPT文档演模板
季风水田农业(优质课课件)
•二、季风水 田农业
•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图
•1.分布:
•亚洲季风区
•东亚、东南亚和 南亚的季风区
•2.主要作物:
•
水稻
•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
•东亚 •南亚
•东南亚
•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泰国
PPT文档演模板
季风水田农业(优质课课件)
一、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
2、主要作物
3、区位因素
•思考: 亚洲季风 水田农业 的形成于 哪些因素 有关?
占播种总 面积比例(%)
占总产 量比例(%)
水稻 玉米 杂粮 其它 8.0 12.0 74.2 5.8 5.0 4.9 88.8 1.3
合计 100 100
3rew
季风水田农业公开课教案
季风水田农业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定义、特点和分布区域。
2. 使学生掌握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关注。
二、教学内容1. 季风水田农业的定义与特点2. 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区域3. 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生产技术4. 季风水田农业的管理方法5.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季风水田农业的定义、特点、分布区域、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
2. 教学难点:季风水田农业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定义、特点、分布区域、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季风水田农业地区的生产实践,引导学生理解农业技术和管理的重要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季风水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关于季风水田农业的教材、案例资料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3. 辅助材料:相关图片、图表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季风水田农业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a) 讲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定义与特点。
b) 介绍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区域。
c) 阐述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生产技术。
d) 讲解季风水田农业的管理方法。
3. 案例分析:a) 呈现典型季风水田农业地区的生产实践案例。
b)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农业技术和管理的作用。
c) 讨论如何改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益。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季风水田农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是否全面讲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定义、特点、分布区域、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的运用效果,看是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参与。
Xprwsw季风水田农业 高一地理说课稿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说课: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础上, 进一步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对季风水田农业做出具体分析, 在本章中起着延伸、承接的作用,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的一般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自主学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所以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
同时,我认为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什么呢?课本中“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部分,主要是通过四幅图来展示的,而学生基础知识和经验不足,归纳总结能力又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这对学生总结“影响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构成了难点。
教学方法:对于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来说,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面对九十年代以来出生的孩子,他们对农业生产相当陌生,特别是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学生对水稻种植更是了解少,而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上呈现又不生动,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消除学生的陌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课堂上,我主要是通过充分展示相关的感性图片、引用学生熟悉的与课题有关的歌曲等,并通过问题引导教学、学案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实现。
比如:我在导入新课时,简单对上节课进行回顾后,就展示给学生一幅河流水稻景观图片,并引入一首大家都比较熟悉且与教材有关的歌曲《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正当学生跟着哼唱兴趣高涨之时,停止唱歌并提出一个大家从未想到过的问题:“乔羽笔下的一条大河是什么河?大河两岸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切入主题,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接受的能力水平,设计了五步教学:第一步:多媒体展示一幅水稻种植过程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提到过的水稻生长习性。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想象、回忆,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初步形成表层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分析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做铺垫。
季风水田农业公开课教案
季风水田农业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定义、特点和分布区域。
2. 使学生掌握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种植作物、养殖动物以及生产方式。
3. 培养学生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季风水田农业的定义、特点、分布区域、主要种植作物和养殖动物。
2. 教学难点:季风水田农业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季风水田农业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我国典型季风水田农业区域为例,分析其生产方式和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季风水田农业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展示季风水田农业的实际情况。
2. 准备案例分析材料,以我国典型季风水田农业区域为例。
3. 准备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季风水田农业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简要介绍季风水田农业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与展示:详细讲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区域、主要种植作物和养殖动物,并以案例形式展示我国典型季风水田农业区域的生产方式。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季风水田农业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4.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季风水田农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内容1. 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技术讲解水稻种植的技术要求,如育秧、插秧、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探讨现代农业技术在季风水田农业中的应用,如杂交水稻、无人机喷洒、智能灌溉系统等。
2. 季风水田农业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水资源的消耗、土地的盐碱化、化肥农药的滥用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农业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来减轻这些负面影响。
七、教学方法1. 采用现场演示或视频讲解的方式,展示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技术。
季风水田农业说课稿
《季风水田农业》说课稿十堰市竹溪一中丁启树一、教材分析: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重要生产活动之一,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最为密切,也与区域发展息息相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农业区位,二是不同区域的农业区位分析。
本节课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第一个实例,在学习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础上, 进一步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对季风水田农业做出具体分析, 在本章中起着延伸、承接的作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的一般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分析类似的农业地域。
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性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在农业生产活动分析中能分析农业区位,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能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找到了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是否立足于学生的基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有鉴于此,在已经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基础上,我认为这节课应当放在两个重点上,一是复习巩固农业区位,二是用这部分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水稻种植业的区位。
选择性地使用教材而不能把学生固定在教材之内,注重知识和能力的生成与前后联系,贴近学生实际和高考,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学会分析,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出发点和重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巩固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能结合所学知识和身边事例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及其特点。
3.会利用有关图文资料提取信息,并进行区位分析。
过程与方法:1.利用导学案,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组织的主要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2.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季风水田农业说课稿
季风水田农业说课稿洛阳市第二中学孙英伟2009年10月《季风水田农业》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必修2中的《季风水田农业》。
在我省的高中新课改中,这节课属于高一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内容。
下面,我从课标要求、教材分析、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安排等方面,说一说我对《季风水田农业》一节课的认识和课堂教学的具体设计。
一、说课标《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从整体上讲,可以说是非常高的。
在内容标准中,它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这里既然要求“举例说明”,那就意味着学生必须对季风水田农业的相关知识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举一反三说明其特点和形成条件。
换句话说,就是要会运用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说明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比较、分析、归纳、综合说明问题。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同时,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确立因地制宜的地理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根据课标要求,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地区。
2、理解影响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3、总结、归纳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分组讨论,探究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及区位因素,表达、交流学习见解和成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因地制宜的地理观,增强科技兴农的意识,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二、说教材1、本节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在必修2所讲的产业部门中,农业生产活动被放在首要位置。
同时,各项产业活动,对其区位因素和特点的分析,都是该单元的重点。
季风水田农业ppt(说课) 人教课标版
小农经营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3.特点: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水利工程量大
六、教学反思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①贯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思想; ②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结合实例,说明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特点 (2)难点 结合实例,说明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特点
4、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课件
5、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多媒体教学法 3、讨论法 4、探究法
资料2:主要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
作物 水稻 小麦 大麦
最适温度(℃) 最低温度(℃) 最高温度(℃)
30-35
10-12
40
25-31
3-5
31-37
25-31
3-5
31-37
燕麦、稞麦
25-31
3-5
31-37
玉米 高粱 荞麦
37-44 30-31 25-31
5-10 6-7 3-5
45-50 44-45 37-44
三、学习方法
1、读图分析法 2、归纳小结法 3、运用巩固法
四、教学程序
1印、图片导入 度 咖 喱 炒 饭
这些美味佳肴主要是由哪种 粮食做的?
水稻
在我国农村有这样一种说法: 我们能吃饱,全靠有 “两平”。 一靠“邓小平”-----改革开放引路人. 二靠“袁隆平”-----杂交水稻第一人.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
季风水田农业演示文稿
季风水田农业演示文稿一、教学内容分析1.地位与作用季风水田农业选自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的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这也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比较系统的接触专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把前一节所学的农业区位要素和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农业相结合的系统化与理论化知识。
也是本章内容的重点内容,掌握这一章的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为其余的农业地域类型学习以及类比之后的工业地域类型奠定了基础。
2.学时:一节课(45分钟)3教学结构分布季风水田农业区位因素特点4.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区位因素。
难点:归纳季风水田农业主要特点。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季风水田农业在世界的分布范围;举例说明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
【过程与方法】:学会提取地理信息;通过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学会地理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来认识身边的地理事物,培养热爱地理的精神。
三、学情分析1.此阶段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作为高二的学生,大多数孩子还在17岁左右,对于问题的思考能力还保持着活力,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是他们的天性。
他们的认知能力正在逐步完善和健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对于他们思维的培养和认知能力。
目前,针对这个年龄段学生所保持的好奇心,应该加以引导,并且将他们所具备的一定程度上的团队协作能力等融合在一起,但是也要针对他们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特点进行改善,比如利用一些生动的语言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2.知识技能基础这一部分教材中内容是以日常生活中所能见到的农业,并且在前一节中也有学习,而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将这些平时零散的知识碎片提升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经验转化为知识范畴。
在教学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参与分析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更为立体、系统的概念,对于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为有效。
季风水田农业说课课件
社会 经济 因素
市场 生产习惯 饮食偏好
5、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三:合作探讨季风水田农业特点及其成因、发展措施
课题 小组名称 学习任务 第一组
生产规模、单产、 商品率
探讨季风水田农业特点
第二组
机械化和科 技水平
第三组
水旱灾害
5、教学过程 成果展示、交流汇报
5、教学过程 成果展示、交流汇报
季风水田农业
江汉油田高级中学 秦基亮
民以食为天
食以农为本
1.教材内容
季 风 水 田 农 业
2.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法学法
5.教学过程 6.教学反思
1、教材内容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 发展》 第二节
季风水田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的 分布 季风水田农业的 区位因素 季风水田农业的 特点
2、学情分析
小组
学习任务
第一组 气候
第二组 地形
第三组 人口
全体
其它因素
5、教学过程 成果展示、交流汇报
5、教学过程 成果展示、交流汇报
总结季风水田农业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气候 自然 因素 地形 土壤 水源 劳动力 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水稻土) 河湖众多,灌溉水源充足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市场需求量大 传统经验丰富 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自主学习结、拓展提升
5.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5、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
5、教学过程 成果展示、交流汇报
主要分布区: 亚洲季风区
4.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二:分析影响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风水田农业
说课稿
洛阳市第二中学孙英伟
2009年10月
《季风水田农业》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必修2中的《季风水田农业》。
在我省的高中新课改中,这节课属于高一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内容。
下面,我从课标要求、教材分析、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安排等方面,说一说我对《季风水田农业》一节课的认识和课堂教学的具体设计。
一、说课标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从整体上讲,可以说是非常高的。
在内容标准中,它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这里既然要求“举例说明”,那就意味着学生必须对季风水田农业的相关知识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举一反三说明其特点和形成条件。
换句话说,就是要会运用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说明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比较、分析、归纳、综合说明问题。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同时,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确立因地制宜的地理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根据课标要求,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地区。
2、理解影响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3、总结、归纳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分组讨论,探究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及区位因素,表达、交流学习见解和成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因地制宜的地理观,增强科技兴农的意识,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二、说教材
1、本节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在必修2所讲的产业部门中,农业生产活动被放在首要位置。
同时,各项产业活动,对其区位因素和特点的分析,都是该单元的重点。
季风水田农业这节课,是在学习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基础之上进行的,它是第一节知识的延续,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型体现。
同时,它又为“商品谷物农业”以及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提供了范例”。
从宏观上看,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前面知识的加深和升华,又是后面知识的对比和参照。
另外,这部分内容,与初中阶段世界和中国地理中的农业知识相联系,是农业知识的升华。
其后,它还为必修3中区域农业地理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2、本节教材结构分析
教材中,选用了一组图片和读图思考活动,让学生总结出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条件;然后,用大量文字,说明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最后,安排一个活动和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中国的事例,来说明中国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和取得成就。
显然,教材按照课标要求,直奔主题,相关知识铺垫显得不足。
由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季风水田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和特点的总结。
教学难点:季风水田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分析和特点的理解。
由于本节课是在上节课理论知识的指导下,第一次结合实例进行区位因素分析的案例,所以,方法掌握好了,就等于拿到了打开下面几节课的金钥匙。
而且,今后再学习农业的相关知识,也会得心应手。
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是结合水稻分布区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分析得出来的。
因此,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
1、学情分析:①许多学生喜欢吃大米饭,他们对大米并不陌生。
但是,对水稻种植却没有生活体验,对其基本农事、农时不清楚。
②高一上学期,学生虽然对自然地理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构不成体系。
特别是读图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更是薄弱环节。
③季风水田农业的地域特点,必须结合具体的区域实际,内容比较复杂,学生掌握起来难度比较大。
2、教学方法:针对上述情况,我主要采用了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读图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其中,小组合作探究,学生的参与面广,知识的容量大,学生有更多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
自主探究学习,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主动思考问题、自主创新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手段,不仅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更注重让学生学会方法。
为此,读图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方法,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四、说教学过程
季风水田农业这节课,我主要从“导入新课——新课学习——课堂总结——课堂练习——课后拓展”几个环节展开。
【导入新课】
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袁隆平的视频,用水稻生产情景鲜明、并且带有突出感情色彩的多媒体手段,冲击学生的感官,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很快进入特定的季风水田农业的学习情境当中。
【新课学习】
我采用两个大的活动,来强化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1)分组讨论探究: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区位因素、说明形成条件。
我给学生提供水稻的生长过程图片资料和水稻的生活习性资料,让学生对水稻生产有个感性了解。
然后,用拟人化的手法和动画的形式,让学生给水稻找一个舒适的“家”。
这样,亲切又直观生动的方法,很快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上来。
接下来,给各个小组提供进行研究的问题和要求,并给出辅助材料,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讨论、探究,形成结论。
我在教室循环辅导。
最后,让小组代表汇报、展示、交流本组的结论,其他成员补充。
最后做适时点评,对于重点内容,我再给以着重强调。
(2)全班讨论探究:归纳说明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给出多媒体资料,让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然后,分小组说出其具体特点。
一个小组回答后,别的小组可以补充,也可以点评其优劣,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发表新见解。
【课堂总结】
我与学生一起,回顾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内容,形成网络体系,并突出重点。
【课堂练习】
结合练习题,进行教学反馈与巩固,加深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课后拓展】
设计问题研究,让学生结合焦作地区的气候、地形、人口分布等因素,分析家乡水稻生产分布地区的条件和特点。
用这个活动,替换教材中说明中国南方水稻生产的活动,对学生而言,会更有亲切感,更有探究欲望,既进一步举例说明了问题,又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
【结尾】
用“十一”庆典活动视频中农业方阵的展示,寓意中国在粮食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激起学生无尽的遐想和爱国情感,并和开头首尾呼应,达到本节课的高潮。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形成科学态度,在活动中掌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