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导学案(无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导学案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包括“两弹一星”、航天成就、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青蒿素的发现;了解杰出科学家的事迹,包括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等;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文化事业的主要成就。

【过程与方法】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中,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的含义,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籼型杂交水稻和青蒿素;“双百”方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两弹一星”具体指的是什么?它的成功有何意义?2.袁隆平为什么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3.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是谁?4.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谁?【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成就的取得,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阅读教材P90、P91,思考:(1)“两弹一星”指什么?我国分别是何时取得这些成就的?答案提示:“两弹一星”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取得成就的时间: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②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③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本节课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本节课内容,强调本节课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1) 阅读材料:《探索历史》杂志中关于我国科技发展历程的专题文章,了解我国科技事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 视频资源:CCTV-10的《科技创新之路》系列节目,观看科学家们是如何进行科研探索的,领略科技创新的魅力。
(3) 科普书籍:推荐学生阅读《科学的极致》、《未来科技》等科普书籍,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和未来趋势。
4.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专家讲座、研究性学习等。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本节课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本节课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网络、历史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白板等。
2.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历史学科教学平台等。
3. 信息化资源:与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相关的电子教材、在线课程、教学课件等。

【最新】2018-2019学年度新人教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最新】2018-2019学年度新人教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编制:审核:班级:姓名:时间:编号: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课程标准】
知道“863”计划的制定;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析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紧迫性;3、探究计算机网络给青少年网民带来的影响;
【学习重点】863计划的制定
【学习难点】理解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一、863计划
1、863计划倡导者是、、、。

四位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年月做出的,所以称为863计划。

2、863计划纲要选择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技术八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时代,以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

2.网络是一把,有利也有弊,如果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我们提倡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

【合作探究】
1、中国现在的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钱去发展高新科技的研究?
2、你对互联网了解多少?请举例说明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课堂练习】
1、关于863计划说法错误的是。

八年级历史下册 6.18《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6.18《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863计划的制定教学难点如何理解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体验感悟和讨论回答:从20世纪70 年代中期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

它的影响之大,使得世界各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变得十分敏感、十分激烈。

邓小平根据这种状态说过:“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他多次论证了科技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强调要用科技的力量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今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确实已经享受到了新科技带来的许多福利。

这真得感谢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以及老一辈科学家为了造福于国家和人民而刻苦钻研、现在让我们共同重温那时的情境吧,看看谁感悟到的人生真谛最多。

1 “863”计划的含义是什么?(“86”指1986年,“3”指当年3月。

那时王淦昌、王大衍、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了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所以称作“863”计划。

)2 《863计划纲要》涉及哪些高科技领域?你对哪些领域较感兴趣?能否向大家介绍你对这些领域的了解?(A. 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B. 由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与相关学科自然渗透。

C. 由组内同学配合展示资料,进行情境表演或旁白解说等活动,体验合作探索的愉悦情感。

D. 组织全班学生记忆这些领域并进行“接龙”比赛。

E.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93页“练一练”,提醒大家凭印象果断书写,然后对照课文订正。

)1 根据课本91页“动脑筋”:我们现在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搞高新技术的研究?(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B. 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各国竞争激烈,适者才能生存和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科技文化的成就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科技文化的成就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A.巴金
B.老舍
C.路遥
D.莫言
10.材料一: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材料二: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材料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的“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1)中国农民为什么这么形容袁隆平?(1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邓小平是如何使中国农民“吃饭”的。

(1分)
(3)结合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重要意义。

(1分)
(4)结合自身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简述如何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1分)
五、课堂小结
六、教学反思(学习心得)。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 新人教版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材分析《科学技术的成就》是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一课的内容,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先后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生等,产生了一批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爱国科学家,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突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和发射时间,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意义,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

根据数字资料分析“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价值,掌握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技能。

了解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中,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的含义,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成就的取得,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史料1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2017部编)第六单元导学案: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2017部编)第六单元导学案: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知识目标】①了解“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和青蒿素;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②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主要成就。

③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自主学习】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1)过程: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爆炸成功。

②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__________的试验。

③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成为世界上第______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影响:“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__________,增强了我国的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漫步太空(1)1999年11月,___________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2)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__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__________。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右图人物是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者,他是谁?他获得了哪些荣誉?在他身上体现了哪些精神?1.杂交水稻:20世纪70年代,我国农业科学家__________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他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青蒿素: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__________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_____,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1.发展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一、863计划1.诞生: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的信后,邓小平立刻作了批示。

因为四位老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所以这一项计划被称为“863计划”。

2.研究领域: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1.发展:20世纪末,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

上网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其中80%以上是青少年。

2.应用:人们可以在网上浏览新闻、查询信息资料,发送电子邮件,在屏幕上通话;通过网络进行购物、上课、看病等。

3.影响(1)积极: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这种说法已经通过计算机网络变成了现实。

互联网日益深入地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2)消极: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问题1】当前,我国在经济上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钱去搞高新技术的研究?探究:(1)历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哪个国家在科技革命中占了优势,就会在此后一定时期内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西欧的“尤里卡计划”,日本的“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等计划的出台,则突出地反映了世界各国把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发展高科技作为进入21世纪的决定因素。

(3)因此,新时期的中国也必须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即使在我国经济还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仍要拿出大笔资金投入,去瞄准世界的科技前沿,跟踪新科技发展的进程,为21世纪我国经济更加繁荣、战略更加主动创造条件。

【问题2】目前,在中学生中出现一股“上网热”。

关于学生上网,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学生上网能开拓眼界、丰富知识,不必管。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课程导入】当今世界竞争激烈,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实施了一个被命名为“863计划”的高技术发展蓝图。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计划呢?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再升太空,完成了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

可你知道吗?我国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同“863计划”密切相关。

除了航天技术外,被列入“863计划”的高科技领域还有哪几项?上网是现代社会人们工作、学习和娱乐的一种新方式。

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这种说法已经通过计算机网络变成了现实。

你知道网络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吗?网络真的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有百利而无一害吗?本节课,我们就会探讨以上这些问题。

863计划成果之──曙光2000超级服务器互联网【知识网络】【学习探索】1.有人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该把投入‘863计划’的资金用于解决国内其他问题上,如扶贫工程,这样才更符合中国国情。

”你认为呢?2.网络是把“双刃剑”,既可以传播知识,帮助我们健康成长,也可能会使我们陷入“误区”,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我们应如何更好地利用它呢?【自我测评】一、选择题1.1996年,被列为国家“863计划”第八个领域的是()。

A.生物技术B.海洋高技术C.航天技术D.自动化技术2.据调查,在我国几千万的上网人数中,青少年占了()。

A.80%以上B.90%以上C.95%以上D.98%以上二、问答题1986年,国家制定了《863计划纲要》,为什么称之为“863计划”?被列入这一计划的首批七个高技术领域是哪些?三、读图题“863计划”的倡导者“863计划”的四位倡导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料下载】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开始流行。

部编本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导学案(无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导学案(无答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科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组长:

钱学森(左一)和邓稼先(左二
.两位科学家对我国哪一方面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分组找出: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防科技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

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
屠呦呦
.袁隆平和屠呦呦的科研经历。

.袁隆平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社会意义?
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
,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和莫言等科学家和文化工作者的哪些。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学科导学案
学校八年级下册(编号018)
学生班级 _______ 学号________ 小组 _______ 姓名_________
第18课伟大的科技成就(二)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见教材
※合作探究
探究一:一是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技竞争呈现出社会化、加速化、高技术化的新特点,成为大国之间竞争的手段。

如果我国不立即着手进行跟踪新技术的计划,就会贻误战机,以后永远翻不了身。

三是实施“863计划”能缩小了中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极大了带动我国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的改造提供了高技术支持,对中国科技发展、科技体制改革乃至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是吸取了历史上落后挨打的教训,为21世纪的我国经济更加繁荣,战略更加主动创造条件。

(言之有理即可)
※课堂训练
1、B
2、B
3、B
4、A
5、B
6、C
7、(1)《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

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世界新技术的发展进程。

(2)邓小平。

863计划。

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和海洋高技术。

(3)为了缩小我国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4)网络购物、上网聊天、生物医药等。

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导学案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学习目标】1.掌握"两弹一星"和神州系列飞船2.知道"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和青蒿素的研制成功【重点难点】1.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2.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自主学习】1.“两弹一星”(1)年月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年,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7年,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

(3)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4)“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以、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大大提高了我国的。

2.航天技术;2019 年,我国成功发射无人飞船“神舟一号”,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019年,航天员乘坐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际。

2019年,神舟七号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

3.农业成就: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被誉为。

4.医药成就:中国药物学家领导科研团队,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获得2019年诺贝尔医学奖。

5.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家争鸣”的方针。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

2019年,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合作探究】1.中华民族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成就,但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科技大大落后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试分析一下旧中国科技落后、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他荣登“2019年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上榜理由是“他创造的社会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导学案(答案不全)-最新学习文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导学案(答案不全)-最新学习文档

第 1 页【学习目标】1.列举并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及发射时间2.了解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和屠呦呦等科学家的事迹3.知道“双百”方针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概况 【学习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双百”方针 【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文化成就的原因 【自主导学】(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 两弹一星(1)成就:①原子弹:_______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爆炸成功。

②导弹:_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③氢弹:_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_,成为世界上第___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影响:①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以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②打破了当时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___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航天成就(1)2019年11月,____________无人飞船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19年10月,________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往返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19年9月,______________升入太空,航天员____________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1.杂交水稻:(1)培育者:____________。

(2)地位: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是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______________,作出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2.青蒿素:20世纪70年代,中国药学家___________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初中历史社会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导学案

初中历史社会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导学案
A.迎接全球新技术革命和高技术竞争的挑战
B.抵制美国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维护世界和平
C.实践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D.联合日本实施“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
2、下列没有在1986年被列入《863计划纲要》的高技术领域是()
A.生物技术B.海洋高技术
C.新材料技术D.自动化技术
3、倡导实施863计划的四位科学家是()
八年级历史学科课堂导学案时间:2014.6.2编号:18
班级:姓名:组名:
附 记
课题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课 型
新授
课 时
附 记
学习要求:(1)认真阅读课本,做好读书标记,掌握基本知识点。
(2)小组讨论时,要求人人发言,其他同学给予纠正或补充。
课前预习:请同学们围绕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并做出相应读书标记。
材料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材料一中,这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建议在哪一年获得批示通过?这项计划被称为什么计划?
(2)根据这项计划,我国以后重点研究和发展的高科技领域主要有哪些?
(3)材料二是由谁最先提出来的?为了推动我国教育事业长期持续的发展,我国政府颁布了哪一项重要法规?后来又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
预习检测:(对于重要知识点,请在课本上做出标注,小组内进行默写训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863”涉及的领域、总体目标及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影响;列举计算机网络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便利。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增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竞争意识;培养勤奋学习、热爱科学的情感,提高创新意识;培养正确的计算机网络意识。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名师导学案 新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名师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学习目标】1.掌握"两弹一星"和神州系列飞船2.知道"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和青蒿素的研制成功【重点难点】1.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2.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自主学习】1.“两弹一星”(1) 年月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 年,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7年 ,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

(3)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4)“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以、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大大提高了我国的。

2.航天技术;1999 年,我国成功发射无人飞船“神舟一号”,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航天员乘坐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际。

2008年,神舟七号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

3.农业成就: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被誉为。

4.医药成就:中国药物学家领导科研团队,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5.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家争鸣”的方针。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

2012年,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合作探究】1.中华民族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成就,但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科技大大落后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试分析一下旧中国科技落后、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他荣登“2010年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上榜理由是“他创造的社会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研制过程的录像片,回答下列问题:
果。
(1)“两弹一星”指什么?中国“两弹一星”研制
成功的时间?
生: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内容回
(2)“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研制 答问题。
成功的意义有哪些?
师:在学生回答完“两弹一星”
研制成功的原因后,结合科技工
作者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科学、
爱祖国、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
重点 “两弹一星”、文化事业的发展
难点 杂交水稻和青蒿素
【教学流程】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播放神州七号飞船升空、航天员翟志刚太空漫步的 视频片段。
导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和
师:播放视频,激发学生了解我 国科技发展历程的学习兴趣。顺 势讲述导入新课内容。

文化发展与祖国的命运一样也经历了不平坦的道 生:观看视频材料,认识我国科 路。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科技和文化工作 技事业的巨大成就。明确本课所
习科技文化成就。

主 探 完成学案中的“自主探究”部分。

师:出示探究题目,明确要求, 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生:阅读教材,梳理知识点,自 主探究。
一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问题 1】“两弹一星”
师:补充材料,启发学生思考,
一、知识背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使学生感性认识中国为什么研制
合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 “两弹一星”。
生:自己根据所学整理知识点, 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科技成果。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 机等就是其中的代表。查阅资料,了解这些科技成
延 就。通过了解这些成就,你有什么感想?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导学案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记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了解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的事迹。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

学习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学习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基础填充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1)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第一颗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实验取得成功。

(3)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4)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5)成功原因:“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6)意义:“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增强了我国的,大大提高了我国的。

2.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1)开始实施: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2)1999年11月,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3)2003年10月,航天员乘坐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4)2008年9月,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1. 杂交水稻(1)培育: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实验,成功培育出“”。

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左右。

(2)袁隆平的地位和荣誉:袁隆平被称为“”。

我国将首届授予了袁隆平,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的获得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导学案和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导学案和答案

岗子九年制学校导学方案年月年级科目初二历史课题十八.科技文化成就编号018A 主备人修订人班级姓名学习目标◆了解并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和发射时间,分析其研制成功的意义。

(重点)◆知道杂交水稻成功培育与青蒿素发现的过程及其意义。

◆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果及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重点)◆通过学习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突出事迹,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难点)◆通过对老一準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的学习.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学习重难点掌握“两弹一星"知道杂交水稻学习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学生自主学习方案课堂同步导案一、课前预习1.(2019.湖南永州冷水滩区模拟)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认为,中国是唯一具有天下情怀的国家。

虽然近代以来,尤其在二战中,中国饱受外国人的侵略,饱受现代杀伤性武器的祸害,但中国和平崛起后,没有给其他国家输出战争、灾难毁灭性武器,却送给了世界人民解决饥饿和粮食安全问题的杂交水稻,体现了中国人博大的天下情怀。

这位英国历史学家评论的是我国哪位著名科学家【D】A.邓稼先B.钱学森C.屠呦呦D.袁隆平2.(2019烟台)“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材料中.的“这次成功的试验”【A】A.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B.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C.是863计划的重要成果之一D.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3 (2019自贡)史料是历史学才的重要素材。

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邓稼先为两弹研制作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B】二、合作探究、展示【歌谣记忆法】“两弹元勋”邓稼先,成功完成核试验。

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范文整理】

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范文整理】

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案(新课标人教版)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和发射时间,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意义,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

根据数字资料分析“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价值,掌握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技能。

了解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中,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的含义,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同学们,今天谈到科学技术成就,大家会联想到信息化、数字化等等。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会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

因为当时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这些顶尖技术。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毛主席提出,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我们的原子弹。

可想而知,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多么险峻!为此我们实现了“两弹一星”的梦想。

图片反映的就是“两弹一星”,当然,“两弹一星”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就是核弹、导弹和卫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图片展示:钱学森和邓稼先.教师提问:两位科学家对我国哪一方面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提示:国防科技。

.学生分组找出: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防科技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

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历史导学案课题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型多媒体课时序数18备课人赵卫国审核人授课人赵卫国授课日期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2.了解并掌握我国在文化艺术领域里面取得的成就。

3.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

重点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意义。

难点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原因。

导学过程备注栏自主学习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一)“两弹一星”含义: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成就:1964.10.16,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原因: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

意义: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打破了核垄断,增强了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三)漫步太空背景: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成果: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003年10月,神舟五号(杨利伟);2008年9月神舟七号(翟志刚太空行走);2012.6神舟九号(景海鹏、刘旺、刘洋);2016.10神舟十一与天宫二号对接。

意义: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新生代的科技工作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杂交水稻和青蒿素1.杂交水稻培育者:袁隆平成就:20世纪70年代,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亩产比普通水稻增加20%,被誉为“东方魔稻”。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世界粮食基金会授予袁隆平2004年度世界粮食奖。

意义: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2.青蒿素研发者:屠呦呦团队成就: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015年10月,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意义: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历史科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组长:

钱学森(左一)和邓稼先(左二
.两位科学家对我国哪一方面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分组找出: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防科技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

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
屠呦呦
.袁隆平和屠呦呦的科研经历。

.袁隆平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社会意义?
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
,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和莫言等科学家和文化工作者的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