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ppt讲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最后一次的讲演》,最后献出了宝贵生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前思考
1、作者在开头写王维画的孟浩然像和张洎的题 识,这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2、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作者从哪两方面来论证这一中心论点?
4、文章的前半部分重谈其人,后半部分重 说其诗。请分别说说孟浩然是个怎样的人? 诗有何特点?
缣( )古 颀()而长 峭()而瘦 书笈() 舟楫() 徒此挹 () 酩()酊()大醉 : 形容醉得很厉害 红颜弃轩冕() 到家日已曛() 沿月棹()歌还 会稽() 皋陶() 魏阙() 张洎() 糟粕() 默契()
针对诗歌本身,则要从诗歌的写作背景, 诗歌的语言,使用的修辞手法,抒情方 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等方面去分析,然后构成对诗歌意境或 风格的认识。
针对诗人,则要研究诗人的个性和内在 神韵。
首先应广泛收集相关材料;其次是筛选 材料并对有价值的材料进行思考,得出 论点;再次确定清晰的论证思路,可以 是层层推进的演绎论证,可以是分论点 而论,可以举例论证,还可以综合运用 各种对比、归纳等各种论证方法。
1.⑴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
⑵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 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 又因月色而清淡。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 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 绪鲜明地展现出来。(意思对即可)。
⑶清新淡然
2.⑴“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 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 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 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领悟重点、难点
1.孟浩然的生活环境、个性精神和诗歌创作 之间是什么关系?
2.怎样理解“矛盾与诗的因果关系”?
3.作者对孟浩然的诗作“量不多,质也不多” 是怎样理解的?
艺术特色
1.结构清楚,思路严密。 2.旁征博引,论据确凿。 3.用于通俗,形象生动。
结构图解
诗如其人, 人如其诗
中心论点
襄阳属浩然 (总)
学会选择,学会和不能拥有的或失去的 东西平静相处,妥善处理人生中的矛盾, 化矛盾为力量,把矛盾激发的真情实感 转化为优美的文字或令人振奋的文章, 善待生活,善待自己。
练习
1.阅读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⑴“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 用?
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
多反映隐居田园生活。是盛唐
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作者简介
闻一多,本名家骅(huá),著名学者 ,诗人,爱国民主战 。 1899年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士门第”。五四 运动时在清华大学读书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 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留学。1925年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 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 ,闪烁着反帝爱国 的火花。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七子之歌》 ,在澳门回归 期间又一次震撼了全国人民的心。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 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 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 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 主的斗争。昆明“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作了惊心动魄
⑵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 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请描绘并评述。
⑶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
练习
2.阅读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
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⑴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 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⑵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缣jiān古 颀qí而长 峭qiào而瘦 书笈jí 舟楫jí 徒此挹 yì 酩mǐng酊dǐng大醉 : 形容醉得很厉害
红颜弃轩冕miǎn 到家日已曛xūn 沿月棹zhào歌还 会稽jī 皋陶yáo 魏阙què 张洎jì 默契qì 糟粕pò:比喻粗劣而没有价值的东西 摹本:按原来的样子仿造的书画 冲淡:使某种气氛、效果、感情等减退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而又合乎理想 临渊羡鱼: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 就无济于事。
分论点一
历史、地理 的影响(分)
环 境
决 定
个 性
襄阳的历史地理 环境促成孟浩然 的隐居(总)
分论点二
前提 内因 外果
外果
决 诗歌

内因
本课启示
1.知人论世,知人论诗的鉴赏方法。
2.严密的论证思路,清晰的论证结 构,多样的论证方法。
3.孟浩然个性精神中的营养。
鉴赏诗歌,要把诗人的诗和他本人,以 及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孟 浩 然
闻一多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是一位 唐代诗人,名 浩,字 然。襄阳人,
人称 孟襄阳 。他的经历较简单,早年隐居在离襄阳
城30里的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试落第。
在太学赋诗,举座嗟而佩服。曾游览东南各地,与
王维齐名,人称
,“王与孟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
均有交往。李、杜都有诗赞颂他。他的
诗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清闲浅淡中,
细部揣摩
1、作者认为那画像就是孟浩然的, 依据是什么?
2、“张祜曾有过‘襄阳属浩然’之句,我 们却要说:浩然也属于襄阳。”这句话的含 义是什么?
细部揣摩
3、孟浩然为何隐居?(先找出一些句 子,然后概括)
4、“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 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 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 请联系全文中心,谈谈这句话的含义 是什么?
语篇感知
1.文章可以如何划分段落?划分理由?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课文运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作者从 哪两个方面来论证这一中心论点?
4.孟浩然的诗歌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5.作者如何评价孟浩然的地位?
分析思路
提出总的观点“诗如其人,或人就是诗”
论证环境对个性的影响
论证个性对诗歌的影响
顺势提出诗歌“冲淡”的关键特 征 以“诗如其人”“人就是诗”结 束
⑵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 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 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 而意无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