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市高级中学地理组教研活动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江市高级中学地理组教研活动记录

课例研究和课堂观察——录像课《水循环》时间:2012年4月21日,星期一第三、四节课

地点:高一会议室

人员:教研组全体人员------秦家华、徐松青、曹惠平、盛蕴莉、周晓英、孙蕾蕾、刘正平、

钱明霞

议题:课例研究和课堂观察

准备:活动前先学习录像课《水循环》1、2两节课

形式:先学习录像课,各人对两节课均行评价,主要从导入、提问、板书、语言、练习等多

方面进行分析(当然这两节课本身是优质课,我们主要分析为什么采用这种方式,闪

光点形成的原因),然后各人从不同侧面,结合本人、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谈谈

自己在处理这两节课时如何处理,重点围绕有效教学,即有利于我们学生的理解、有

利于学生掌握、有利于学生成绩提高的角度。具体侧面分析分工如下:

孙蕾蕾:课堂有效提问

曹惠平:教学辅助手段

刘正平:课堂作业、练习

盛蕴莉:课堂导入、结尾总结

钱明霞:课堂气氛、学生心理活动结合

周晓英:板书、板图的运用

秦家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

徐松青:结合吴江市有效教学全面分析

流程:1、秦家华开场白

2、各人发言时可以点评课堂

3、各人发言:盛蕴莉---周晓英----孙蕾蕾----刘正平----钱明霞-----曹惠平----秦家华----

徐松青

4、最后,大家思考三个问题:“灌”得越多是否越有效,“秀”得越多是否越有效,

“磨”的越多是否越有效,总结,形成有效教学基本共识,各人形成文字资料,上

交存档。

意义:通过对比学习,加深对有效教学的理解,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并依据促进有效学

习的原则和框架设计、实施教学。

课例研究和课堂观察现场

吴江市高级中学地理组课例研究和课堂观察教学分析表

时间地点分析对象观察课名开课老师

2011/11/21 会议室教材处理水循环一课安徽淮南五中金顺姬(录像课) 观察课堂整个印象

孙蕾蕾:教学思路清晰。教师的教学思路应该符合学科的思维规律,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水到渠成。本课从河流水的补给开始,切入到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再深入到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利用,内容层层递进,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认识规律,这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体现。

徐松青:本课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教学活动形式包括教材中的“思考”与“活动”内容、教学过程中的自主练习、教师在讲解中的点拨提问等。有学生上黑板画板图,提问形式多样,有启发式,集体回答与个人回答相结合。有多媒体辅助手段。设计了相应的“活动”及“思考”,以学生“动”为主,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学生由“听”到“动”的转变。这就符合我们有效教学的主题,学生是主角,以“学”带“教”,我们有效教学的标准是以学生掌握程度为准,并不是老师表演得好坏,学生收获的效果。

刘正平:导入引人入胜,以泉州得名——泉山——因水而生,因水而旺,湖泊、河流、海洋(水体)反问他们联系,怎样联系,能够点燃大多数学生甚至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上课初始就进入亢奋的学习状态。引起学生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只有学生肯学,愿学,才能收到有效的教学。

教学串联流畅自然。课堂教学结构各环节及各新知内容之间的串联应该如高山流水一般流畅自然,切记硬转、急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中断。比如从水循环的过程到意义的转承,她首先对水循环的过程、概念作一个小结,即从现象——结构——案例——概念小结,然后从水循环的概念中几大圈层,设问他们如何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渡自然。

曹惠平:设计活动科学有效,如展示水循环示意图后,让学生联系晋江的水循环,一一对应,联系实际,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举例黄河流域(黄土高原、黄河三角洲)的成因,从水循环的角度去分析形成、变化。

钱明霞:注重本节在高中地理整个知识体系位置,水循环是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的部门地理学的一个方面,由大气运动承接下来,又是岩石圈一章的铺垫,所以这一章需要旧知识的基础,将河流,大气运动、植物、海洋等地理内容有效的结合,同时,水循环的内容涉及到一些其他学科知,如水的三态变化,热量平衡与水平衡等,因此,在本课中知识涉及面广,老师在突出主题,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本课的

重点在两个,一个是水循环的过程各类型(三个),另一个是水循环的意义,河流补给类型是铺垫,可以略讲。

周晓英:本课从水圈的概念出发,强调水圈是一个连续的不规则的圈层,对连续的特征进行挖掘,从而让学生发散思维河流的补给类型,提问恰如其分。同时借助于投影对三种类型的水循环作详细的过程描述,同时,又强调了几个重要环节:蒸发、降水、大气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水循环的过程,便于记忆,增加课堂有效性。

盛蕴莉:增加案例教学,本课内容理论性强,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特别在具体题目中涉及区域地理有难度,本课老师举了黄河流域的水循环,对上、中、下游的特点作分析,进而过渡到人类活动如何来影响水循环的。

整堂课浑然一体,前后呼应,她的板书中能体现,她先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三个圆圈画在黑板上,最后让学生把它完成,丰富了水圈的概念,也将水圈在整个地理教材中的作用,地位体现出来了。课堂活动丰富。

课例研究思考

秦家华

所谓“有效”,只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在一些教师眼里存在着一些误区:

1、“灌”得越多越有效

平时我们可能认为:只要多给学生“灌”一点,“喂”烂一点,就可以帮助其减轻学习负担,就可提高其学习效果。这样即使学生没有学好,也自感问心无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