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少年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中华少年》教学设计(共3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二、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⑴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⑵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

放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出示: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中华少年》优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

《中华少年》优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

《中华少年》优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篇一:《爱我中华》教学设计篇一一、学生分析我所在的学校是城镇和农村的结合部,学生多数来自下岗工人和农民家庭。

这些学生虽然没有非常好的家庭教育的氛围,但是对待学习和生活,他们有认真的态度,有朴实的情感。

作为首轮课该实验班的学生,他们想像丰富,口头表达欲望很强烈,学习兴趣浓厚,能够在教师调动下主动地参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又因为本课是歌词,很多学生都熟悉这首歌,虽然这首歌是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但只要引导得当,如:欣赏歌曲、播放抗击非典、抗洪抢险、奥运会的场景录像,搜集整理相关的信息资料,同样可以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学生、教师、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设计思路力求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中心,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尤其是朗读和背诵活动中,感悟诗歌中蕴藏的丰富的人文内涵。

因为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所以这节课教师以一个主持人的身份去引导,去点拨,让学生在说中训练语言,读中积累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

多为学生创设自主,开放质疑的空间,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

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让学生领悟我们的祖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只有民族之间相互尊重,情同手足,我们的祖国才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四、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我中华六次重复所表达的感情。

2、整理分析搜集来的信息资料,让学习不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文本,丰富学生的情感和认识。

五、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直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他们相互尊重,情同手足,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那么,欣赏了歌曲之后,你想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吗?2、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注意要求:不允许直接照搬资料来念,要选择关键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来介绍。

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3.经过课文里的景物描写,使得先生对祖国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明、悠久的历史有必然的了解,为身为中华少年而感到骄傲教学重点:让先生了解诗句中的一切描写都与祖国毫不相关,进一步使他们懂得我们也是和祖国紧紧相连在一同的。

教学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骄傲感。

教学工夫: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说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能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能否为本人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骄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板书课题:中华少年2.作者简介二、初步感知(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本人认难堪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讨论交流: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莽莽:描述辽阔,无边无边。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晃的模样。

强悍:勇猛无所顾忌。

璀璨:描述珠玉等光彩鲜明。

本文指更美好。

雪莲: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椭圆形,花深红色,花瓣薄而狭长。

生长在新疆、青海、西藏、云南等高山中,花可入药。

山丹丹: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在黄土高原的阴坡上与杂草伴生。

因其花色鲜红、生命力极强遭到人们的爱好。

女娲:是中国神话中一位古老的神。

她的次要功绩:一是炼石补天,二是创造人类。

大禹:大禹姓姒(念sì),名文命,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是夏代第一个君主。

(3)指名读诗,读后评价能否正确流利。

(4)互相交流:了解了些甚么,还有甚么不懂的地方。

三、全体把握(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甚么?(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甚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中华少年》教学设计(共3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大同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找到诗中同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讲记,划出自己觉得才华出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此时此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与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二、读懂,把短文读得有声有色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段落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唱词。

2、指名造句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第1自然段:我们确实是中华少年。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⑴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⑵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

放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六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英烈的先人与先烈?同学们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指名学生作简要的演讲,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绝句诗句的句读,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寒衣与爱国作家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出示: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短句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蟹蛛科花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记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中华少年》课程教案

《中华少年》课程教案

《中华少年》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少年》这首诗歌的内容和背景,理解其中表达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3.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华少年》诗歌的字词理解。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诗歌的文学价值和审美特点。

2. 教学难点:诗歌中深层次的爱国情怀。

学生对中华文化自豪感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中华少年》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中华少年》诗歌。

了解一些中华文化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中华文化知识。

引入《中华少年》诗歌的学习。

2. 诗歌学习教师带领学生逐句朗读诗歌,解释生词和短语。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诗歌欣赏教师播放《中华少年》的朗诵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祖国的文章或创作一首爱国诗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内容、语言表达和创意等方面。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进行同学之间的互评。

一、《中华少年》课程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中华少年》诗歌的内容和背景,感受其中表达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3.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华少年》诗歌的字词理解。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一)谈话引入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生自由谈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

教师出示学诗指导a 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 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

(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d 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

(文体不限,字数不限)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如: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萦绕:萦回。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强悍:勇猛无所顾忌。

噩梦:可怕的梦。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本文指更美好。

比翼联翩:翅膀挨着翅膀(飞)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

)(诗文表达着,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无比自豪,却又责任重大的感情。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四)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

2.朗诵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诵一个小节来评比。

3.评比总结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中华少年》教案

《中华少年》教案

《中华少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中华少年》诗文,感受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 通过学习《中华少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4. 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中华少年》是当代诗人李谷一创作的一首诗歌,表达了中华少年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 诗歌内容解析:诗歌通过描绘中华少年的英勇形象,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3. 诗歌语言特色:诗歌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描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中华少年》诗文。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生动描绘。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内容解析和语言特色。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和创作练习。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中华少年》诗文文本。

2. 课件:诗歌背景图片、内容解析、语言特色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4.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资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诗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诗歌讲解: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意义。

3. 诗歌朗读: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

4. 诗歌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诗歌背诵:布置背诵任务,让学生熟读诗文。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范文(3篇)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范文(3篇)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中华少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方案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到达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中华少年教学设计(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当“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⑴ 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⑵ 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

放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出示: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屡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中华少年》课程教案

《中华少年》课程教案

《中华少年》课程教案一、课程背景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诗词、书法、绘画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实践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历史:介绍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中国古代文化: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如儒家、道家、佛家思想,以及诗词、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

3. 中国古代科技: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其他科技成就,如天文学、医学、农学等。

4. 中国古代道德:介绍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如孝道、仁爱、忠诚、诚信等。

5. 近现代史实:介绍近现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书法练习、绘画制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历史人物和事件,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表现等。

2. 考试成绩:包括书面考试和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 综合素质评价:从品德、学习、实践、特长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华少年》课程教材,涵盖本课程各模块内容。

2. 参考书籍:相关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书籍。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如历史文献、文化遗址、科技发明等。

4. 视频资源:寻找相关的历史纪录片、文化节目、科技实验等视频资料。

5. 实践活动材料:如书法用品、绘画材料、手工制作材料等。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6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华少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二、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三、突破方法: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五、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

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A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

(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D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

(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021年《中华少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2021年《中华少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Staff training is a strategic investment with the least risk and the greatest return for an enterprise.悉心整理祝您一臂之力(页眉可删)《中华少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中华少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二、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⑴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⑵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

放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最新8篇)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最新8篇)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最新8篇)《中华少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板书:中华少年。

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放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指名学生作简要的。

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出示: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

)出示并提问: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教师: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

)第6.7.8自然段:中华的未来,少年去开创(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问老师。

)(指名小组,汇报朗读。

《中华少年》教案(精选14篇)

《中华少年》教案(精选14篇)

《中华少年》教案(精选14篇)《中华少年》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二、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三、突破方法: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五、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生自由谈)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

教师出示学诗指导A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

(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D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

(文体不限,字数不限)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

)(诗文表达着,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无比自豪,却又责任重大的感情。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四)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中华少年》教案设计

《中华少年》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华少年》这首诗歌,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感受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1.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中华少年》这首诗歌,通过诗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感受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心。

1.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中华少年》诗歌的理解和背诵,中国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的了解,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PPT、诗歌文本、相关历史、文化、地理资料。

3.2 教室环境座位排列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室墙壁上贴有相关的历史、文化、地理图片和地图。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视频,引导学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产生兴趣。

4.2 新课导入介绍《中华少年》这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和内容,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意义。

4.3 诗歌学习分组讨论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4 相关资料展示通过PPT展示与中国历史、文化和地理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4.5 诗歌背诵与默写引导学生背诵和默写诗歌,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心。

五、课后作业5.1 作业内容要求学生课后找一篇关于中国历史、文化或地理的文章,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5.2 作业目的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本节课的评价目标主要包括学生对《中华少年》诗歌的理解和背诵情况,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的了解程度,以及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情况。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优秀3篇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优秀3篇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优秀3篇《爱我中华》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猛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引导同学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3、自同学字词词语,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歌曲《爱我中华》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猛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引导同学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过程:一、点明本单元主题1、板书单元主题:民族之花2、读了民族之花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3、预习后对这一单元有了哪些了解?二、歌曲导入,整体感知1、放歌曲《爱我中华》同学们可以听,也可以边听边唱。

请同学来谈谈刚才听歌曲或唱歌曲的感受。

(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只要谈出本身的一点感受就可以。

)2、介绍创作背景和这么熟悉的、感人的歌曲,除了会唱,你对它还有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来交流交流。

老师适时的增补介绍。

三、感情朗读,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1、自由朗读歌词,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

2、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朗读。

从这段歌词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

四、细读感悟,美读背诵1、文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小组交流。

(1)多处提到五十六。

(2)六处提到“爱我中华”一句2、指名朗读,想想: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1)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五十六个民族比作同一片蓝天下的星座,比作大花园里的五十六枝花,比作五十六个兄弟姐妹。

体会到民族团结亲如一家。

引导有感情的朗读。

(2)不管是谁,无论他走到哪里,他最舍不得、最爱的是什么?(3)文中有几次提到这句话?(4)认真阅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小组内联系实际想一想诗歌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

”可联系刚结束的奥运会谈谈本身所知道的,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中华少年》教学设计(13篇)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中华少年》教学设计(13篇)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中华少年》教学设计(1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下是敬业的小编醉清风给大家分享的13篇《中华少年》教学设计,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中华少年》教师教学设计篇一【课前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二、初步感知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三、讨论交流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图片。

四、整体把握,难句理解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五、诵读,激发爱国情怀1、自由朗诵: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诵: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诵。

3、表演朗诵:配上音乐,化装表演朗诵。

六、总结升华交流对有诗歌朗诵的体会。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篇二一、基本信息1学科:语文2所用教材版本:人教版3年级:六年级上册4课题名称:中华少年5课时数:1课时二、改进后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021年《中华少年》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1年《中华少年》教学设计(精选3篇)

Life is the process of evolving from a little white rabbit to a big bad wolf and then to an old fox.(页眉可删)2021年《中华少年》教学设计(精选3篇)《中华少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二、初步感知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三、讨论交流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图片。

四、整体把握,难句理解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然后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五、诵读,激发爱国情怀1、自由朗诵(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放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出示: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教师: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

第6.7.8自然段:中华的未来,少年去开创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问老师。

指名小组,汇报朗读。

教师作精要的点评,以肯定与鼓励为主。

读美,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1.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2.推荐班级当中朗读最好的4位同学,分别担任“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表演朗读。

在表演之前,提醒四位同学,先在自己的课文里做一些记号,以免在表演朗读的时候,读错句子。

3.四位学生表演朗读,有条件的为朗读配上背景音乐。

4.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

四、课外延伸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

可以结合本册第六组安排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

2.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

3.能将搜集到的材料,用比较合适自己的方式与同学交流分享,养成乐于、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4.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找几篇比较优秀的演讲稿,印发给学生。

2.本单元学习开始就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围绕“爱祖国”这个主题,搜集爱国诗篇(或散文)配乐朗诵,寻找爱国人士的足迹,了解身边的爱国人物,编写以爱国为主题的手抄报,阅读和爱国有关的书籍。

第一课时朗读片段,感受演讲稿的魅力1.演讲稿导入。

教师将一段演讲稿展示在屏幕上,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如果能做到讲,则更好),让学生以比较直观地感受演讲的魅力。

有一位母亲比母亲更亲,那便是──中国。

可记得这一位“母亲”?她飘散的长发是千万条悠悠贯穿的河川;她的背脊,虽老迈仍硬朗,是五岳,是阴山,是祁连,是……那宽大而慈爱的脸膛,是青藏连接云贵吧!她伸展的手臂从东北的谷仓,到长江的沿岸,到珠江的三角洲,那一片无尽的沃土,是她温暖的双手。

啊!母亲!您的胸膛隐藏着多少灿烂的血泪史。

曾经,你骄傲过,自豪过;也曾经,你黯然伤神过,愤怒过。

在宇宙无垠的岁月里,您孕育了长青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属于您的孩子。

2.师:同学们,听了刚才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觉?(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很感人、很亲切、很有感染力等)3.发现特点。

师:刚才大家谈得很好,这的确是一篇让人热血沸腾的文字,读着它,我们心潮澎湃,一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我们的心头升腾而起。

接下来,老师将这篇文章的下半部分发给大家,读了之后,请说说,这篇文章和以前我们读到的文章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有哪些一样的地方?下发完整的演讲稿供学生阅读爱我中华情同学们:(一二两段见上文)这一群“母亲”的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中国人。

他们也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崇尚自由,爱好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

他们含蓄而诚恳,勤俭而乐天,在他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绚丽的色彩──金黄、翠绿、朱红、靛蓝。

他们向往自然,爱恋自然,对于万物有着浓浓的情谊。

李白躺在床上,看见窗外的月光,因而想起自己的故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将个人的感情与自然融合为一,凝结成一种潇洒而美丽的诗情。

李白多情,白居易也多情。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相爱,原来是一种平凡的男女爱恋,但是经过香山先生巧妙的构思,精致的渲染,便成了一段富于色彩的传奇故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多么令人肝肠寸断的诗句!道尽天下有情人共同的期盼。

王维独居空山幽谷,却不觉孤寂,浑然有万物皆我友朋的情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使自己的生活艺术化、情趣化,不也正是古今人人所追求的吗?南国情柔,北国情壮,万里长空下,一片碧绿的草原,风吹草浪,几只巨鹰旋空而鸣,“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其实,月儿本无情,群山之所以予人娴静,草原之所以予人壮丽之感,都是因为多情的人赋予它们生命,使它们鲜活,使它们富丽。

“母亲”的孩子啊!可忆起北平的紫禁城,湖南的岳阳楼,青海的凄寒,西湖的柔美,长江的浩浩,黄河的滔滔?骨肉同胞情,激起了“母亲”每一个孩子的热血、热泪、热情,让正义之血喷涌吧!让自由之泪洒落吧!让真理之情坚定吧!4.学生读完后谈谈和其他文章不同之处:预设:和其他文章不同的:没有一个确定的人物;没有故事情节;也不写景色;以表达情感为主;就好象和我们在谈话……和其他文章相同的:有题目;分段写;有重点;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感情……在讨论的基础上,了解演讲和演讲稿的特点。

演讲就是,一个人围绕一个话题,用讲述的方式在公开场合把自己的观点传达给别人。

你听过演讲吗?在什么地方听过?(举行婚礼、饭店开业、大厦落成、开学典礼、学校里的报告。

)是的,这些演讲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

5.提出学习任务:演讲可以分为有准备的演讲和即兴演讲。

有准备的演讲一般需要预先写演讲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写演讲稿。

(板书:学写演讲稿)如果不想写演讲稿,也可以从自己读过的描写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文章或书籍中,选择最能打动自己的一篇(一本)写一篇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这项任务老师就不作具体的指导了)回顾综合性学习成果,学写演讲稿1.引导确定主题。

写演讲稿,首先要围绕着主题。

请大家快速默读“口语交际•习作二”提示的第一段,想想,这次演讲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祖国在我心中)2.相信通过两个多星期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一定对“祖国”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相信大家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我们用演讲稿的形式把它写出来。

3.演讲稿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请大家默读习作提示第二段。

4.生默读后在小组交流,然后在班级交流,教师梳理,演讲稿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开头:根据听众写上适当的称呼,拉近听讲者距离;中间:用具体的材料把观点说清楚,这是演讲稿的主体;结尾: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发出号召;5.接下来,我们分步来完成演讲稿。

先请同学想想,我们这次的演讲稿听的对象是谁?(同学)那么在演讲稿开头怎么写?(“亲爱的同学们”或者“各位同学”。

)6.演讲稿最难写的就是第二部分,其实只要掌握它的规律,演讲稿也并不神秘,同学们写作起来也不会很困难的。

我们再来研究演讲稿主体部分的要求:然后写演讲的主要内容,注意结合具体的材料,把要表达的观点说清楚师:请大家说说,通过研究,你发现了什么?(从这句话我们不难发现,写演讲稿子,首先要有观点;其次用具体材料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7.接下来,就让我们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亮出自己的观点吧。

其实,亮观点很简单,你只要围绕着“祖国”说一句话就行了。

先小组中说,看哪组同学说得最多。

(学生分小组说一句带有“祖国”的话。

)8.交流。

请学生说一句关于“祖国”的话,说完后,教师简单梳理并板书。

举例:祖国风光秀丽;祖国文化灿烂;祖国历史悠久;祖国人才辈出;祖国科技发达;祖国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祖国还很落后;祖国建设需要更多人才;祖国一定会腾飞;祖国的汉字有魅力;祖国的古诗是瑰宝;祖国人民崇尚自由;……9.黑板上写出来的话,就是观点。

那么怎么让别人觉得你的观点很有说服力呢?这就需要借助一些材料了。

比如说“祖国科技发达”,我们可以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火箭技术,说到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还可以举一些名人的话来增强表现力。

10.范文引路。

教师出示一段演讲稿,看看作者是怎么写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是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

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

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讨论:这段话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祖国饱经磨难却依然坚强)用了那些具体材料?(磨难:圆明园,邓世昌;坚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1.学生选黑板上“祖国……”的一个句子,用一些具体的材料将一句话展开为一段话。

(时间8分钟左右)第二课时交流演讲稿片段1.用实物投影(或者口头读),展示三位学生的演讲稿片段──这三个演讲片段,分别代表写得比较好,写得一般和需要改进之处比较多的,以有没有用具体材料将观点讲清楚为标准来评价。

2.集体修改需要改进的演讲稿片段。

(展示写具体的过程,让全体学生知道怎么修改。

)3.修改自己的演讲稿片段。

4.再次请5-6位学生读自己的演讲稿片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