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少年》---诗歌朗诵 教学设计
《中华少年》优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
![《中华少年》优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afe19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c0.png)
《中华少年》优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篇一:《爱我中华》教学设计篇一一、学生分析我所在的学校是城镇和农村的结合部,学生多数来自下岗工人和农民家庭。
这些学生虽然没有非常好的家庭教育的氛围,但是对待学习和生活,他们有认真的态度,有朴实的情感。
作为首轮课该实验班的学生,他们想像丰富,口头表达欲望很强烈,学习兴趣浓厚,能够在教师调动下主动地参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又因为本课是歌词,很多学生都熟悉这首歌,虽然这首歌是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但只要引导得当,如:欣赏歌曲、播放抗击非典、抗洪抢险、奥运会的场景录像,搜集整理相关的信息资料,同样可以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学生、教师、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设计思路力求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中心,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尤其是朗读和背诵活动中,感悟诗歌中蕴藏的丰富的人文内涵。
因为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所以这节课教师以一个主持人的身份去引导,去点拨,让学生在说中训练语言,读中积累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
多为学生创设自主,开放质疑的空间,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
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让学生领悟我们的祖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只有民族之间相互尊重,情同手足,我们的祖国才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四、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我中华六次重复所表达的感情。
2、整理分析搜集来的信息资料,让学习不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文本,丰富学生的情感和认识。
五、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直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他们相互尊重,情同手足,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那么,欣赏了歌曲之后,你想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吗?2、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注意要求:不允许直接照搬资料来念,要选择关键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来介绍。
《中华少年》教案教学
![《中华少年》教案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7aa9131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0f.png)
《中华少年》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2)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忠诚和献身之志。
(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歌《中华少年》的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诗人及其创作意图。
2. 诗歌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随后组织学生进行背诵练习。
3.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中华少年》的朗读与背诵。
(2)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3)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象征意义的解读。
(2)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解析诗歌内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模仿。
3.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促进课堂交流。
4. 实践法:学生朗读、背诵,教师点评。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诗歌《中华少年》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诗歌朗读与背诵:(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
(2)学生独立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3)组织学生进行背诵练习,相互评价。
3.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结构,引导学生关注章节划分。
(2)讲解诗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解读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少年象征民族希望等。
4. 课堂小结:5.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6.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02a36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0f.png)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中华少年》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朗读、个人朗诵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诗歌《中华少年》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歌《中华少年》的内容、形式和特点。
难点: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音乐等方式,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内容、形式和特点。
教师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3.4 课堂活动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个人朗诵诗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小组的合作成果。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朗诵表演,展示所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表演等。
4.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或测试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4.3 口语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朗诵和讨论中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文本诗歌《中华少年》5.2 教学辅助材料与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或视频等资源。
5.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节、诗句和韵律的特点。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
6.2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中华少年》课程教案
![《中华少年》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548a4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a.png)
《中华少年》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少年》这首诗歌的内容和背景,理解其中表达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3.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华少年》诗歌的字词理解。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诗歌的文学价值和审美特点。
2. 教学难点:诗歌中深层次的爱国情怀。
学生对中华文化自豪感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中华少年》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中华少年》诗歌。
了解一些中华文化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中华文化知识。
引入《中华少年》诗歌的学习。
2. 诗歌学习教师带领学生逐句朗读诗歌,解释生词和短语。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诗歌欣赏教师播放《中华少年》的朗诵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祖国的文章或创作一首爱国诗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内容、语言表达和创意等方面。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进行同学之间的互评。
一、《中华少年》课程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中华少年》诗歌的内容和背景,感受其中表达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3.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华少年》诗歌的字词理解。
《中华少年》---诗歌朗诵 教学设计
![《中华少年》---诗歌朗诵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5b343f1551810a6f52486dd.png)
教学设计中华少年---诗歌朗诵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版教学内容来源: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教学主题:《中华少年》诗歌朗诵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凭借情感曲线,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在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中,表现出内心的自豪和对祖国的深情。
(3)结合本诗,学习篇幅较长的现代诗歌的朗读方法。
2.教材分析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综观全诗,结构清楚,过渡自然,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在感情节奏上,全诗句式匀整,节奏鲜明,句末押韵,朗读时能感受到很强的节奏韵律。
8个小节一韵到底,朗诵时显得铿锵、悠远、激情。
在方法上,本诗把直抒胸臆和借物(景、境)抒情融为一体,反复运用排比句和对偶句,突出了诗歌直接抒情的特点,每个小节中景的选择(如,“碧波环绕的宝岛”)、物的安排(如,“冰山上的雪莲”)、境的再现(如,“军舰长风破浪”)都极具匠心而融情,使无形的情感有了有形、有声、直观、可感的载体。
3.学情分析这是一首现代诗。
此前,虽然学生学过不少诗歌,但因为课程标准中第一、二学段中对诗歌的阅读只提出了“诵读体会情感,大体领悟诗意”的粗略要求,学生对于“如何朗读篇幅较长的诗歌”并无经验可循。
怎么读这种篇幅较长的现代诗歌呢?因此,我们在《中华少年》一课的教学中,所要着力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建构篇幅较长的现代诗歌的朗读方法。
朗读指导:1、感情要饱满充沛,字正腔圆,流畅准确;2、语气缓急适宜;3、把握语音的高低、轻重和停顿;4、注意拖音。
评价任务1、通过各个学习环节预设,达成学习和朗诵目标。
2、帮助学生建构篇幅较长的现代诗歌的朗读方法。
3、通过环节六朗诵,表现出内心的自豪和对祖国的深情。
【活动方案】。
《中华少年》教案
![《中华少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4b0a9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6.png)
《中华少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中华少年》诗文,感受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 通过学习《中华少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4. 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中华少年》是当代诗人李谷一创作的一首诗歌,表达了中华少年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 诗歌内容解析:诗歌通过描绘中华少年的英勇形象,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3. 诗歌语言特色:诗歌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描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中华少年》诗文。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生动描绘。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内容解析和语言特色。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和创作练习。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中华少年》诗文文本。
2. 课件:诗歌背景图片、内容解析、语言特色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4.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资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诗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诗歌讲解: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意义。
3. 诗歌朗读: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
4. 诗歌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诗歌背诵:布置背诵任务,让学生熟读诗文。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acf47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c.png)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创作自己的诗歌。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创作等方式,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诗歌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学生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提升个人修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诗歌《中华少年》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风格,为理解诗歌内容打下基础。
2.2 诗歌内容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中华少年》,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意象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认知和感受,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2 诗歌朗读与讨论:教师组织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合作和表达能力。
3.3 诗歌分析与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欣赏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背诵诗歌:教师检查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情况,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
4.2 学生诗歌解析:教师评估学生在诗歌解析中的表现,包括对诗歌语言、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
4.3 学生创作练习:教师评估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的能力,包括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达方式。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诗歌《中华少年》的文本。
关于诗歌创作背景和作者的介绍资料。
5.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和教学内容。
《中华少年》教师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中华少年》教师教学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bad51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d.png)
《中华少年》教师教学设计优秀7篇《中华少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2、通过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本诗。
教学难点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课前学生预习,查工具书理解字词,查找资料扫清障碍。
2、引导学生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
3、组织学生交流朗诵后的体会。
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交流对诗句表达特点的感受,交流内心情感的体验。
鼓励学生谈自己真实的想法。
4、学生在“书读百遍”的基础上再读全诗,自然达到“其义自见”的目的。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环节交流:解决学生在预习中的问题。
自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难读好的句子。
2、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标出自己最喜欢读的段落。
3、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互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2、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品读: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第1自然段:希望(1)诗中描述了哪些情境?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山丹丹(2)你想到了什么?“雪莲”喻指纯洁;“乳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
四位同学合作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3、4自然段:养育放声朗读。
(1)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
除了书上的,你还有哪些?学生试着说一说。
(2)谈对千年文化、中华精神的理解。
《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四位合作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三、四段诗句。
第5自然段:历程出示: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中华少年》的教案设计
![《中华少年》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41d3e6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3.png)
《中华少年》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如“中华”、“少年”、“黄河”、“长城”等。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掌握基本的文学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如何运用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中华少年》的朗读与背诵。
(2)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3)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中华少年》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学习心得。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美感。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交流感受。
5. 诗歌创作:(1)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象征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2)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 深入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心得体会。
3. 运用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诗歌的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包括象征手法的运用、诗歌结构等方面。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8572a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da.png)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中华少年》这首诗歌,让学生感受中国少年的豪情壮志和担当精神。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意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中华少年》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结构、韵律、意象等。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深层意义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内容、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韵律等,分享学习心得。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
4.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诗歌《中华少年》的内容、背景和艺术特色。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中华少年》,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3. 教学设施准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图片、音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中国的山水、古建筑等。
(2)播放音乐:古风音乐。
(3)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出本课诗歌《中华少年》。
2. 诗歌讲解(1)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字词。
(3)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艺术特色。
3. 分组讨论(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讨论主题。
(2)讨论诗歌中的意象、韵律等,分享学习心得。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4. 情境教学(1)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3)分享自己进入情境后的感受和体会。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华少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中华少年》教案设计
![《中华少年》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bba0b3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8.png)
《中华少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中华少年》这首诗歌,使学生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较为生僻的词汇和句子。
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情感体验。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华少年》诗歌文本。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3. 参考资料:有关《中华少年》的背景资料、文学鉴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有关祖国的诗歌,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朗读:让学生朗读《中华少年》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5. 分析讲解:教师针对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中“中华少年”这一群体的认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抄写《中华少年》诗歌,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具体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运用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对诗歌的整体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中华少年》语文教案
![《中华少年》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344b1f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b.png)
《中华少年》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中华少年》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中深层次意境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诗歌《中华少年》的原文及其注释。
(2)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中华少年》。
(2)收集与诗歌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朗读诗歌《中华少年》。
(2)简单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与诗歌相关的资料。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讲解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歌中的意境。
(2)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6. 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 写一篇关于诗歌《中华少年》的读后感。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发言积极性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3. 读后感评价:评价学生的读后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深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表达能力。
《中华少年》的教案设计
![《中华少年》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b83336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8.png)
《中华少年》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的美学价值。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中华少年》的内容和主题。
(2)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3)诗歌的韵律特点和美学价值。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深层次的含义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诗歌《中华少年》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3)制定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中华少年》。
(2)收集相关的资料和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朗读诗歌《中华少年》。
(2)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让学生自主解读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分组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
4. 教师讲解:(1)讲解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讲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5. 实践活动:(1)让学生进行诗歌创新表达的活动。
(2)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表演的活动。
6. 总结与评价:(1)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等,以便于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合作探讨的表现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中华少年》语文教案
![《中华少年》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109e9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5.png)
《中华少年》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的美学价值。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2)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爱国情操。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真理、美好和进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中华少年》的词语理解和句子解读。
(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的把握。
(3)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词语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诗歌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3)创作类似的诗歌作品。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4. 创作教学法: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诗歌《中华少年》的内容,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中华少年》,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和创作活动。
3.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中华少年》,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氛围。
(2)教师简要介绍诗歌《中华少年》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中华少年》,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歌《中华少年》的词语和句子,解释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中华少年》教案(精选14篇)
![《中华少年》教案(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85040a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e.png)
《中华少年》教案(精选14篇)《中华少年》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二、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三、突破方法: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五、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生自由谈)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
教师出示学诗指导A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
(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D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
(文体不限,字数不限)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
)(诗文表达着,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无比自豪,却又责任重大的感情。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四)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中华少年》教案设计
![《中华少年》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035697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a.png)
一、教案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华少年》这首诗歌,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感受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1.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中华少年》这首诗歌,通过诗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感受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心。
1.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中华少年》诗歌的理解和背诵,中国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的了解,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PPT、诗歌文本、相关历史、文化、地理资料。
3.2 教室环境座位排列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室墙壁上贴有相关的历史、文化、地理图片和地图。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视频,引导学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产生兴趣。
4.2 新课导入介绍《中华少年》这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和内容,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意义。
4.3 诗歌学习分组讨论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4 相关资料展示通过PPT展示与中国历史、文化和地理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4.5 诗歌背诵与默写引导学生背诵和默写诗歌,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心。
五、课后作业5.1 作业内容要求学生课后找一篇关于中国历史、文化或地理的文章,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5.2 作业目的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本节课的评价目标主要包括学生对《中华少年》诗歌的理解和背诵情况,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的了解程度,以及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情况。
《中华少年》的教案设计
![《中华少年》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6be52b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e.png)
《中华少年》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中描绘的美丽景色和中华民族的伟大。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诗歌中描绘的景色,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3)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敢自信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中华少年》的朗读与背诵。
(2)诗歌中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部分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诗歌意境的深入体会。
三、教学资源1. 文本资源:诗歌《中华少年》。
2. 图片资源: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自然景色、传统文化等图片。
3. 视频资源: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然风光的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诗歌《中华少年》,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第一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2)学生跟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发音。
(3)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学生进行实际运用。
3. 诗歌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体会诗歌中的美景。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诗歌主题。
4. 实践活动:(1)小组合作,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诗歌剧。
(2)学生展示表演,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诗歌内容,巩固所学。
(2)学生背诵诗歌,提升记忆力。
(3)教师推荐相关诗歌或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作业设计1. 抄写诗歌《中华少年》,注意生字词的书写。
《中华少年》教案
![《中华少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bd621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7.png)
《中华少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中华少年》这首诗歌,了解诗歌的主题、结构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中华少年》诗歌的主题、结构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读《中华少年》诗歌,了解诗歌背景,准备相关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中华少年》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诗歌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中华少年》,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3.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表现手法,讨论诗歌的主题。
4.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诗歌时的感受,讨论诗歌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情感。
5. 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中华少年”为主题,让学生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提交的写作练习质量,关注学生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拓展:让学生阅读其他描写中华少年的诗歌或文章,如《少年中国说》等,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
2. 文化拓展:介绍诗歌中所提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诗词、书法、绘画等,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结构和表现手法。
2. 总结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中华少年》教案设计
![《中华少年》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a3d9870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f.png)
《中华少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2)理解诗歌中描绘的中华少年的形象和特点;(3)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中华少年的自豪感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中华少年》的朗读和背诵;2. 理解诗歌中描绘的中华少年的形象和特点;3. 掌握诗歌的基本赏析方法。
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歌背景和作者简介的了解;3. 对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诗歌《中华少年》的朗诵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2)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的形象和特点。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描绘的中华少年的形象和特点;(2)每组选取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诗歌赏析:(1)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中中华少年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的理解;(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华少年》的主题思想和价值意义。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中华少年》;2. 写一篇关于诗歌《中华少年》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3.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并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看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中华少年》的朗读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3.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参与度和表现;4. 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价值意义的把握。
《中华少年》语文教学教案
![《中华少年》语文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f70118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b.png)
《中华少年》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内容,了解诗人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1. 诗歌《中华少年》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3.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中华少年》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诗歌《中华少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诗歌中的生僻字词,查找资料,理解诗句含义。
(2)教师辅导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艺术特色。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境,分析诗歌主题思想。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中感悟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2)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情感体验。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诗歌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2. 邀请家长参与诗歌欣赏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中华少年
---诗歌朗诵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版
教学内容来源: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
教学主题:《中华少年》诗歌朗诵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凭借情感曲线,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在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中,表现出内心的自豪和对祖国的深情。
(3)结合本诗,学习篇幅较长的现代诗歌的朗读方法。
2.教材分析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综观全诗,结构清楚,过渡自然,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在感情节奏上,全诗句式匀整,节奏鲜明,句末押韵,朗读时能感受到很强的节奏韵律。
8个小节一韵到底,朗诵时显得铿锵、悠远、激情。
在方法上,本诗把直抒胸臆和借物(景、境)抒情融为一体,反复运用排比句和对偶句,突出了诗歌直接抒情的特点,每个小节中景的选择(如,“碧波环绕的宝岛”)、物的安排(如,“冰山上的雪莲”)、境的再现(如,“军舰长风破浪”)都极具匠心而融情,使无形的情感有了有形、有声、直观、可感的载体。
3.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现代诗。
此前,虽然学生学过不少诗歌,但因为课程标准中第一、二学段中对诗歌的阅读只提出了“诵读体会情感,大体领悟诗意”的粗略要求,学生对于“如何朗读篇幅较长的诗歌”并无经验可循。
怎么读这种篇幅较长的现代诗歌呢?因此,我们在《中华少年》一课的教学中,所要着力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建构篇幅较长的现代诗歌的朗读方法。
朗读指导:
1、感情要饱满充沛,字正腔圆,流畅准确;
2、语气缓急适宜;
3、把握语音的高低、轻重和停顿;
4、注意拖音。
评价任务
1、通过各个学习环节预设,达成学习和朗诵目标。
2、帮助学生建构篇幅较长的现代诗歌的朗读方法。
3、通过环节六朗诵,表现出内心的自豪和对祖国的深情。
【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