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杨》背后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此,战士们每天洗脸不能用香皂,洗衣服不用洗衣粉,只要能节省下 来的水一定都去“喂”小白杨。
然而,两个月后,小白杨由于不堪忍受干旱高温、风沙肆虐,19棵小树 苗相继枯死,只有离哨所最近的那棵在顽强地抗争着。
官兵们的心疼啊,训练没劲,吃饭无味。陈福森干脆跑到那惟一的白杨 树下偷偷抹眼泪。
这惟一的小白杨在战士们精心呵护下,一天天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哨 所旁终于有了生命的绿色。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要养活这些小树苗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战士们没有气馁,下了岗哨的战士轮流硬是把黑土从十几公里外
背上哨所。栽树那天,哨所沸腾了。官兵们抢着挖坑培土、背水浇树,20棵 小白杨喜盈盈地排列在哨所的屋前房后。
战士们原先为了生活饮用,每个星期只到十里外的布尔干河背一次水, 而现在为了这20棵树苗,他们要每天背一趟,不论是狂风暴雪还是烈日炎炎。
1984年“八一”建军节那天,阎维文在中央电视台举办 的庆“八一”文艺晚会上,第一次将《小白杨》唱了出来。 一时间,塔斯提边防哨所因《小白杨》而出了名。
《小白杨》唱响小白杨哨所
• 从那个时候起,战士们每天早上起床唱、集合站队唱、走向哨所唱、 打靶归来唱。这一唱就唱了20年。2004年7月25日,中央“心连心” 艺术团在小白杨哨所演出。当歌唱家阎维文将《小白杨》唱响的那一 刻,整个场面沸腾了。 “带着这首歌,我走南闯北唱了整整20年,这首歌给我带来了许 多荣誉。我感谢小白杨哨所的战士、感谢那个送来树苗的妈妈、感谢 这首歌的词曲作家,是他们给了我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所以,我一 直希望有一天能站在这棵小白杨旁边为小白杨哨所的官兵演唱,今天, 我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面对镜头,阎维文无比感慨地说。 如今,那昔日的小白杨已经长成了需两个人才能合围住的参天大树。 哨所的官兵在树旁的斜坡上用白灰和石块堆砌出一排醒目的大字: “发扬小白杨精神,守好祖国西大门”。
歌词
•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 疆/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来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小白杨,小白杨,它长我也长/同 我一起守边防。
当初呀离家乡,告别杨树庄/妈妈送树苗对我轻轻讲/ 带着它,亲人嘱托记心上罗喂/,栽下它就当故乡在身旁/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小白杨,小白杨,也穿绿军装/ 同我一起守边防……”
诗人心灵的颤音
• 这段感人的故事被哨所的一名战士写进了日记,又摘抄 在哨所的黑板报上。
1983年夏,著名诗人、词作家梁上泉来新疆边防部队 采风,他在塔斯提边防连听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看到 了那块写着小白杨故事的黑板报。看过战士的日记后,诗 人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哨楼上那手握钢枪的战士、哨楼边那高耸入云的小白 杨,挺拔的战士、挺拔的树,绿色的军装、绿色的树 叶……创作灵感在梁上泉脑海里迸发而出。当天夜里,他 一夜难眠,饱含激情一气呵成了《小白杨》
孙龙珍所在连队担任代牧任务, 就是把满山遍野无人看管的牛羊收 拢起来重新编群放养,保护好当地 老百姓的财产,等待牧民回来。
当时的边境非常不稳定,中苏 双方时有摩擦。
孙龙珍事件
• 1969年6月10日,太阳还没有从巴尔鲁克山爬上来,牧工张成山就出牧了。 羊群顺着它们熟悉的牧道,追寻着肥美的草滩。 并没有政治观念的羊一路就走进了一片长着肥嫩青草的三角地带,张成 山没有留意,进入了当时苏联单方面认定的“争议区”。 张成山正要上前阻拦羊群时,对面跑来了体魄雄健的顿河马,马上骑着 苏联边防巡逻兵。赤手空拳的张成山被强行绑架。 哨所官兵奋起反击 “快来人啊!我们的人被绑架了!”一个牧民看到了一切,他急匆匆赶 回连队。战友们操起铁锹棍棒,呐喊着涌向三角地。 孙龙珍也操起了铁锹。小姑子于志兰忙上前阻挡:“嫂子,你有身孕, 我替你去!”“不,我是民兵!”孙龙珍不顾已经有6个月的身孕。 当群众跑到距离事发地百米远的时候,突然,对方哨所的机关枪响了。 一串串子弹飞了过来,其中一颗穿过了孙龙珍的腹部射进胸膛……当战 友们迎着弹雨把她从草地上抢救回来的时候,她已经停止了呼吸。鲜血渗透 了她的衣服,腹中的胎儿还在挣扎…… 当时的塔斯提边防前哨班的战士义愤填膺,排长李永强带领哨所官兵奋 起还击,6名苏军被当场击毙。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塔斯提事件”,也叫“孙龙珍事件”。 后来,孙龙珍的家人要求把她的遗体安葬在哨所旁的塔斯提河畔。
老人几夜都没有合眼,左思右想,她做出了一个决定。 儿子归队的时候,她把亲手培育的20棵白杨树苗交到儿子
手中,千嘱咐万叮咛:“把树苗栽在哨所旁,让它们陪伴 你们。”
来自百度文库
陈福森背起树苗辗转千里回到了哨所。
小白杨的艰难成长
• • 见到树苗,战士们别提多高兴了,大家想象着将要告别荒芜、将有绿树陪伴
他们站岗放哨的快乐。 但是由于哨所建在山岗上,周围土质碱性大,而且方圆十里没有水源,
群 众 参 观 孙 龙 珍 烈 士 陈 列 馆 。
小 白 杨 哨 所
小白杨哨所的诞生

1978年春节,塔斯提边防哨所的锡伯族战士陈福森回
伊犁老家探亲。在一家人吃团圆饭的时候,陈福森讲述了
发生在哨所边那个年代的故事。
陈福森的老母亲流泪了,她为儿子和战友们戍守在这 样一个边防前哨自豪,也为儿子们的艰苦的生活环境揪心。
《小白杨》背后的故事
——一个民兵的感人故事
孙龙珍烈士
• 孙龙珍出生在江苏一个穷苦人家, 1959年,19岁的她响应党的“支援 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号 召,融入了西进的洪流。
进疆后,她被分配到兵团工二 师十二团火焰化工厂。
孙龙珍是个样样争先的“铁姑 娘”。
1962年4月,闻名全国的“伊 塔事件”发生后,孙龙珍响应号召, 主动要求参加代耕、代牧、代管的 “三代”工作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