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思想政治课
政治思想优秀教案优秀7篇
![政治思想优秀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286a4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9.png)
政治思想优秀教案优秀7篇优秀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篇一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
新学期开始,为切实有效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达到的学习效果,特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如下:一。
教材分析按照课程标准“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的基本理念,以及“权利义务”等内容标准,围绕权利义务这一大的教育主题,综合建构本册的教学内容。
具体内容分为四个单元,围绕正确对待权利义务、维护人身权利、维护文化经济权利、崇尚公平正义四个综合主题展开,设置了十课教学内容:“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我们应尽的义务”、“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隐私受保护”、“终身受益的权利”、“拥有财产的权利”、“消费者的权益”、“我们崇尚公平”、“我们维护正义”。
这册教材涉及到很多法律方面的内容,基础内容较多,需要学生认真掌握。
教材列举了相关案例,大部分内容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接近的。
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又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
学生分析八年级学生总的来说比较稳定,学习态度及氛围都比较好,让他们知道思想品德学科不单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还需要灵活应用,来解决一些实际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与交往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以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公民。
三、教学重点: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就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3、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4、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十三课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十三课](https://img.taocdn.com/s3/m/19a837a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b.png)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分析公共生活中常见的道德问 题,提出相应的道德规范和行 为准则。
02
第十三课: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公民权利的概述
80%
公民权利的概念
公民权利是指公民在法律上所享 有的权利和利益,是公民的基本 权利和自由的体现。
100%
公民权利的来源
公民权利来源于国家宪法和法律 的规定,是国家赋予公民的基本 权利和自由。
提交方式
将论文电子版发送至老师指定的 邮箱。
截止日期
下周一(具体日期根据实际情况 填写)。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提问方式
回答内容
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不同角 度进行解答,并提供相关案例和资料 作为辅助说明。
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教师进行解答和 补充。
05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本课重点回顾
01
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概念
公民权利是指公民在法律上享有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人身权利、财产
权利、政治权利等;公民义务是指公民在法律上应尽的义务,包括但不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十三课
目
CONTENCT
录
• 课程简介 • 第十三课: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 案例分析: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实际
应用 • 课堂互动与讨论 •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01
课程简介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国家法律、道德规范、公民权利和义 务等基本概念和原则。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公民享有表达意见、发表言论、传播信息、出版 著作的自由,以及依法行使游行、示威的权利。
受教育权
公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国家提供教育设施、 培养合格的教师、制定教育政策等保障公民受教 育权的实现。
初二政治下学期八年级思想政治-礼貌-课件
![初二政治下学期八年级思想政治-礼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d5a5c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1.png)
尊重知识产权
03
不抄袭、盗用他人作品。
PART 03
培养礼貌习惯的方法
REPORTING
学习礼貌用语
掌握基本的礼貌用语
如“请”、“谢谢”、“对不起”、“不客气”等,是培养礼貌习惯的基础。
学会在不同场合使用合适的礼貌用语
在不同的场合和情境下,使用适当的礼貌用语能够更好地表达尊重和感激。
注意个人行为举止
个人道德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其礼貌行为的表现,高道德 修养的人更能够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从而展现出 更高的礼貌水平。
礼貌是道德的表现
1 2 3
礼貌行为展现尊重
通过礼貌的语言和行为,能够向他人表达尊重和 关心,展现出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
礼貌行为体现自律
礼貌行为需要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够展现出个人 的自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这也是道德修养的重 要表现。
初二政治下学期八年 级思想政治-礼貌-ppt 课件
REPORTING
• 礼貌的定义与重要性 • 不同场合的礼貌行为 • 培养礼貌习惯的方法 • 礼貌在社交中的作用 • 礼貌与道德修养
目录
PART 01
礼貌的定义与重要性
REPORTING
礼貌的定义
礼貌是一种行为准则
礼貌是个人修养
礼貌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它 规定了人们在交往中应该遵循的言行 举止。
PART 05
礼貌与道德修养
REPORTING
礼貌与道德的关系
礼貌是道德的体现
礼貌行为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通过礼貌的行为可 以展现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礼貌促进道德修养
培养礼貌习惯有助于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通过礼貌待人 、尊重他人,能够增强个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024年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计划8篇
![2024年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计划8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cdff7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16.png)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计划8篇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计划1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这学期我任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两个班,上学期也是我任教,对这两个班的学生有所了解,大部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较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还算较高,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有很多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副科,学好学不好一个样,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心理上重视不够,成绩不太理想。
在这学期的教学中,一定要先让学生对这门课程重视起来。
心理上重视才能取得好成绩。
二、实施目标的方法: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
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发展。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突出探究式学习,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元的灵魂。
3、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来组织教学。
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
4、指导好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是实践学生良好行为的途径。
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加强课后辅导和检查力度,充分运用早自习时间。
让学生把每课的知识点记牢,并学会运用。
6、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多说,多做。
总之,我会尽我所能,去上好每一堂课,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三、附:教学进度表周次教学内容1 第一课新课讲授2 第一课练习测试及讲解3 第二课新课讲授4 第二课练习测试及讲解5 第三课新课讲授6 第三课练习测试及讲解7 单元检测8 第四课新课讲授9 第四课练习测试及讲解10 期中考试11 第五课新课讲授12 第五课练习测试及讲解13 第六课新课讲授14 第六课练习测试及讲解15 第七课新课讲授16 第七课练习测试及讲解17 单元检测18 第八课新课讲授19 第八课练习测试及讲解20 期末复习21 期末考试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计划2一、教材分析。
思政课教案初中
![思政课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f9dd44a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18.png)
思政课教案初中课程名称: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主题: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认识到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对个人成长和集体建设的积极作用。
2. 培养学生具备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勤奋创新、敬业奉献等良好道德品质。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内容:1. 道德品质的内涵与意义2. 良好道德品质的表现3. 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方法与途径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践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0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人物道德品质表现,引发学生对道德品质的思考。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道德品质的认识和体会。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道德品质的内涵与意义。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良好道德品质的表现。
三、课堂讨论(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认为的良好道德品质表现。
2. 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良好道德品质。
3.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对个人成长和集体建设的积极作用。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践行良好道德品质。
2. 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良好道德品质?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一课时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践行良好道德品质的实例。
二、课堂讨论(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培养良好道德品质?2. 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出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方法与途径。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 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提出自己在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方面的努力方向。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5篇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dd405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50.png)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5篇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1一.教材分析《政治生活》第二课第四框题的教学内容。
监督权是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之一,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也是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本节课主要学习民主监督权利的具体内容,进行民主监督的渠道、意义,使学生正确行使监督权。
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的落脚点,同时又为后面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做好必要的铺垫,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一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学生思维活跃、理解能力较强,因此本课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在交流中获得新知、在思辨中作出正确的选择,从而树立正确参与民主监督,共同守望公共家园。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公民监督权的内容;明确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途径和方式;理解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懂得公民要负责任的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能力目标能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民主监督的途径和方式进行归纳;对进行民主监督的行为能进行正确的分析,作出正确的选择;重视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民主监督的意义,珍惜自身享有的权利,加强主人翁责任感;加强法制观念,养成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方式、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意义2.教学难点:正确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五.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小组探究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2.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2《师生之间也会有矛盾》【三维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增进与教师的感情,正确对待与教师交往中的问题与困惑,以积极的心态与老师交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能力目标:从心理换位的角度正确认识和对待师生关系及其可能产生的矛盾,提升与教师进行积极沟通的能力;通过小品、讨论等形式,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八年级政治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政治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532b7dc360cba1aa811da48.png)
八年级年思想品德基础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课爱在屋檐下1.家庭的含义(第5 页第一段)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家的最主要特点: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2.家庭关系的确立(第5页第二段)家庭关系的确立形式:1结婚 2生育 3收养 4再婚3.家庭结构的类型(第5页第三段)家庭的结构:(1)核心家庭(2)主干家庭(还有少量)(3)单亲家庭(4)联合家庭4.为什么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你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 P6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关系。
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数基于血缘关系。
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
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5.家庭对于我们有什么重要性?(父母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8页)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6.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为什么子女必须回报父母?)(13页第一段)答:①.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
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②.我国有孝的传统,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们称道、尊敬,不孝子孙常常被人们谴责。
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③.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
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7.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
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8.我们对父母的孝敬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9.我们应如何孝敬父母?(你准备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报答父母)(15-16 页)答:①孝敬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为之中,要从小事做起。
八年级道德于法治说课稿7篇
![八年级道德于法治说课稿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354ae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2.png)
八年级道德于法治说课稿7篇八年级道德于法治说课稿7篇说课稿还可以包括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和改进计划。
教师可以在说课稿中提出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困惑、挑战和经验教训,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八年级道德于法治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八年级道德于法治说课稿(篇1)《走向世界大舞台》一、教材分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全册书的收尾,更是学生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完美收官,教材通过《走向未来的少年》这一宏观的命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人成长与国家、社会和世界的关系。
第五课《少年的担当》从更高的视角、更大的责任这个角度,唤起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意识,层层推进,为“走向未来”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课标依据:1、成长中的我“2.6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2、我与国家和社会“2.9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贡献的意识和愿望”。
教材内容分析:第一目题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多彩的,我们走向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
我们要珍视每一次交往的经历,努力建立起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
我们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彼此守护,共同成长,逐渐为国家乃至世界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第二目题重点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是世界中的一员,我们与丰富多彩的世界紧密相连,始终与这个世界彼此互动,同呼吸,共命运。
着眼未来,我们要适应世界发展趋势要求,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二、学情分析第二单元学生了解了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所表现的大国担当,同时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希望获得更多的自由空间与成长机会。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建立其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世界进步之间的联系,但依然缺少较为深刻的感受,需要进一步地引导并强化。
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全球意识,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为国家乃至世界承担起更多的责任,通过自身努力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八年级上思政优化设计2023人教版
![八年级上思政优化设计2023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da440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a.png)
八年级上思政优化设计2023人教版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八年级上思想政治课需要进行优化设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提出优化设计的建议。
一、知识内容的更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知识和理论不断涌现。
在优化设计中,应增加一些新的话题和知识点,如互联网发展与国家安全、全球化与国际关系、新型社会主义思想等,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发展方向。
二、课程内容的丰富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拓展教学内容,增加思政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党史馆、革命纪念馆,或者开展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党的奋斗历程和社会发展变化,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讲授、讨论和演讲等教学方法外,还应该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理性地思考社会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四、教材的优化针对当前教材的一些不足,需要对教材进行优化设计。
要求教材内容科学全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况,同时要注重教材的思想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做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
五、评价体系的改革思想政治课的评价体系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和能力提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平时表现、作业考核、课堂表现、综合实践活动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六、师资队伍的培训为了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应该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学校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教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教学指导,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七、家校协同育人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鼓励家长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八年级政治说课稿(精选6篇)
![八年级政治说课稿(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13ac6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63.png)
八年级政治说课稿八年级政治说课稿(精选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政治说课稿(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世界文化之旅》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
本册教材的主题是学会交往,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本课由前两个单元的家庭交往、学校交往,扩展到社会交往,而本框则主要是介绍各国不同的文化以及面对不同文化应采取的正确态度,为学习下一框题《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奠定基础。
对于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跨国文化交流所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知道在面对文化差异时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尊重本民族文化价值的同时,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重点的依据是:①新课程标准中“懂得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②学生在和其他国家人民交往的过程中,只有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才能理解各国文化的不同会导致行为方式的不同。
2、教学难点:正确对待文化差异难点的依据是;①新课程标准中“以平等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和人民交往”。
②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会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在交往中也容易产生矛盾。
二、说学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学生和其他文化的距离拉近了,有些同学迷失在其他文化中,对本民族文化不了解或不屑于了解;有些同学对外来文化持有偏见,采取防卫的心态;有些同学在进行跨国文化交流时,由于语言问题以及价值观的差异会使沟通产生困难……因此本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十分必要。
三、说教法和学法教法: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现状及认知规律,我主要采取以下教法1、问题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记忆和观察的能力。
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人民版15篇
![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人民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650db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d.png)
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人民版15篇有关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人民版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作者整理的人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人民版(精选篇1)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法律规范经济行为”是八年级思想政治第三课的第二框题,本课第一框题主要从理论(法律、法制)的角度讲了宪法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规定,第三框题主要从实践的角度讲依法打击经济犯罪的几种类型。
本框主要介绍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以及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它主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说明如何规范经济行为在全课中具有承上启下、前后衔接的作用,学好本框对理解全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使学生初步了解经济常识,对学生今后参与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我国规范经济活动的几个重要法律法规的名称。
理解:各种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能力目标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所为,对照有关法规,具有初步的正确判断多种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是否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使学生懂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的道理,提高自己关于法律对经济建设起重要作用的.认识,使学生懂得在经济活动中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要依法自己的行为。
确立依据:经济建设需要良好的经济秩序,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依法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经济秩序,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有序发展。
所以把它确定为重点。
教学难点: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
确立依据:概念抽象,学生的知识容量较少,思维能力不强,涉及经济活动的范围较小,所以把它确定为难点。
二、说学情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电视、购买消费商品、参与经济活动、接触一些经济现象,并产生一定的思考,对经济活动有感性的认识,因此学生对学习本课内容感到需要和兴趣。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一节课教案5篇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一节课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15baf4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1d.png)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一节课教案5篇以“政治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政治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教科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一节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教科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一节课教案1《友谊使青春更灿烂》《基础训练》P31训练一珍惜国家、集体、他人以及自己的财产。
【能力目标】能够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
【知识目标】知道公民的合法财产和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合法财产和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难点】辨别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
三、教学方法案例法,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导入多媒体:出租车司机捡钱捐助的故事。
法院判决,司机把钱退回失主。
思考:如何评价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和法院的判决行为总结:主体——出租车司机,乘客王某。
客体——钱,患病学生。
结果——退钱。
这个问题涉及到这部分财产的所有权问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公民的合法财产举例:(1)建筑工人在施工场地捡到金元宝,私自带回家;(2)小明在路上捡到钱包据为己有;(3)小王的父亲是私营业主,年终缴税后,获得35万元收入;(4)某市长受贿310000元,视为家产。
思考:上述财产哪些属于个人所有哪些不应该属于个人所有为什么总结:(1)根据所有权的不同,社会上的财产应该归属集体所有,国家所有。
(2)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二)什么是财产所有权1.提问:同学们是怎么安排自己的压岁钱呢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存银行一部分,捐款一部分,买自己想买的,放兜里随时能摸到等。
引导:在你处理这个压岁钱的这个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对压岁钱行使所有权。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3秋)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3秋)](https://img.taocdn.com/s3/m/211dfb0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6.png)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结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是奠定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
”据此,教材的构架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统整了课程标准规定和要求的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几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成长所需的品德素养和一些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根据本套教材编写设计的思路,八年级上册的教育主题是“珍惜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它的核心概念是“关爱、自尊、自强”。
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领域的内容。
具体说来,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即第一单"走进社会生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
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①单元地位:作为八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单元,本单元对社会生活的理性阐释,具有统领全册教材的地位。
基于对社会生活由感性到理性的全面认识和思考,本单元为后续各单元关于社会规则、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的探讨提供了逻辑起点和认识依据。
②设计意图:本单元以"走进社会生活"为主题,有价值导向和行为指向的考虑,意在明确走进、认识、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是中学生成长为负责任公民的必经之路。
③单元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将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社会因人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活动而产生和存在,个人是社会的一分子,而社会是个人的成长课堂,是人由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变为社会人的必要条件。
基于这种理性认识,引导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以积极入世的态度参与社会事务、实现人生价值。
本单元由导语、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组成。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8篇)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b4c26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5.png)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8篇)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篇一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政治是一门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一年八个班的政治教学任务。
这些学生都来自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初一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政治思想课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思想政治内容也不在陌生,但是初一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接受起来有困难,虽然内容也接近中学生的生活,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但无法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不能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
但学生学习的热情高。
.二、教材分析:初一思想政治(下)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品德,内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如何去认识的性格,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中学生,怎样对待友情,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等,教材里面的内容就是我们生活。
这是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优势。
1、用学生进入现代社会从事现代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基础内容教育学生。
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2、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
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些,使重点较突出。
3、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根据一个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选教材,从深度,广度以及习题难度上合理安排。
4、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教材中编入了数页彩图和图表。
为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便于教和学外,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力求使学生愿读、易懂、有兴趣。
八年级思想读本《4.2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教学设计
![八年级思想读本《4.2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3ca198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f.png)
八年级思想读本《4.2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4.2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是八年级思想读本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治理方式。
教材通过讲解中国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以及治理实践,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国家治理体系。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政治常识,对于中国的政治制度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和分析政治制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我国政治制度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和治理方式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之治的实践和成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理解中国之制的特点和优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讨论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2.教学难点:中国之制的特点和优势,以及中国之治的实践和成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2.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中国之治的实践和成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思想读本《4.2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
2.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3.案例材料:用于案例分析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政治制度?我国的政治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引出本课的主题《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八年级社政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社政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83bac9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66.png)
八年级社政上册知识点社政科目是中学政治课程的一部分,旨在为学生提供对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深入了解。
社会与政治上册是初中社政科目的第一部分,旨在为学生提供关于社会和政治的基础知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概述八年级社政上册的主要知识点。
1. 政治与社会政治和社会是紧密相关的,政治系统和社会系统相互作用。
了解政治和社会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是学习社政科目的基础。
在社政上册中,学生将学习国家和政府的概念,了解不同政治体制的特点和差异,学习对社会影响深远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2. 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基础。
社政上册教材将介绍宪法和法律的重要性,并讨论法律如何制定、实施和执行。
此外,学生将学习识别和使用法律文书的基本知识,如法律文件、法律条文和法律常识。
3. 政治思想和历史政治思想和历史是学习社政的关键概念。
社会政治上册的学生将学习重要的政治思想和思想家,如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以及了解历史事件和政治运动的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政治思想和历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和政治的发展趋势。
4. 国际关系和政治经济学在全球化的今天,学生需要了解国际关系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在社政上册中,学生将学习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合作,了解如何评估和分析国际事件的影响。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市场经济和政府经济。
5. 社会问题和种族问题学生将在社政上册中学习关于社会和种族问题的基本知识。
例如,了解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和影响,以及种族关系的历史和现实。
通过学习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和政治中的各种复杂关系,并发展出一个更加开放和包容的世界观。
在本文中,我们已经覆盖了八年级社政上册的主要知识点。
社政科目为学生提供了对复杂的社会和政治现实的深入理解,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社政上册的学习。
八年级思想品德第八课教案详解
![八年级思想品德第八课教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d626144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76.png)
八年级思想品德第八课教案详解。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文情怀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其人文素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人文情怀的内涵和与人文素养的关系。
2.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发挥自己的人文情怀,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更好的素质和精神。
3.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情境演示和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文情怀的定义和要素。
2.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认识人文情怀的内涵和意义。
3.体验法:通过实践活动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亲身感受人文情怀的魅力和价值。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学生进入情境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将可以呈现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表达自己对人文情怀的定义和感受。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哪些人具有良好的人文情怀,从而引出课题:了解人文情怀的内涵和要素。
第二步:教授人文情怀的基本知识在引入课题之后,教师将为学生介绍人文情怀的定义和要素,让学生对人文情怀的内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发掘并感受人文情怀的光芒。
第三步:小组讨论与情感交流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相互交流各自对人文情怀的感受与认识。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人文情怀的内涵和意义。
第四步:情感体验与实践活动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情感体验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人文情怀的魅力和价值。
比如,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公益活动或社团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人文情怀,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第五步:总结与反思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让学生认识到人文情怀的重要性和价值,并鼓励学生在未来的日子中,通过此次活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人文情怀,并且通过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和他人作出更大的贡献。
初中思想政治教案
![初中思想政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4d1d7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7.png)
初中思想政治教案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和意义,知道公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公平、维护公平的意识,学会从自身做起,为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做出努力。
教学重点:1. 公平的含义和意义。
2. 公平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公平的重要性,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2. 如何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为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做出努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公平的新闻事件,引发学生对公平的思考。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公平的理解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学习公平的含义和意义。
2. 学生思考公平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作用。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尊重公平、维护公平。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公平问题,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公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公平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2.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如何从自身做起,为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做出努力。
五、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公平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并表示将在生活中积极践行公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公平的含义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公平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作用的认知程度。
3. 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公平的情况。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将公平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为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做出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八年级思想政治课
《主动沟通健康成长》说课稿
风台县双湖中学李斌
各位评委您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主动沟通健康成长》
一、教材作用
本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思想政治第四课第二框,当前初中学生与教师的交往中,学生既迫切渴望与教师建立平等的朋友的师生关系,又难以摆脱对教师的遵从,甚至害怕的心理,因此如何有效地与教师进行沟通是初中学生面临的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框内容从观念上与沟通技巧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本框内容对于学生学会主动与教师沟通、善于与教师沟通,在日常学校生活中,如何化解与教师的矛盾及沟通方法方面起了关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并能够说出与教师交流与沟通的基本准则
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教学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的矛盾冲突,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学生能够遵循师生交往的基本原则与教师进行交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尊敬教师、理解教师、体谅教师,认同新型师生之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重点:师生交往新观点
制定依据:面对时代价值观的转型和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转型,需要建立起一种更符合学生需要、社会需要和自身需要的新型师生关系,倡导一种民主、平等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新的观念。
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这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探讨师生关系
制定依据:为了更好地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需要帮助学生寻找并掌握师生交往的基本原则,并能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师生交往活动中。
理论要运用到实际交往活动中,是有相当难度的,因此把这一内容作为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对教师无条件服从、信任的程度开始降低,开始有分析地认识和理智地对待教师。
同伴之间的交往遂渐增多。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同伴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渐渐超过教师。
师生之间的沟通受到一定的阻力。
因此,如何有效地与教师进行沟通是初中生面临的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五、教学法方法与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为了突破本框教材的重点、难点,达到本框设计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现状和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知识的体验,培养学生辨证、思维、
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兴趣和对解决问题的渴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具体包括:
1、设疑法:在导入新课和讲授新课时,设计一些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作
为切入点。
2、直观教学法:利用投影、图片、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
兴趣、活跃课堂气愤。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加强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
3、阅读、讨论法:由于本框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客密切,在教学
中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然后根据教材中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集体或分组讨论、交流、回答,让学生自己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则发挥导思、导读解疑功能,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也能让学生对本框知识的认识更深刻、更容易掌握。
4、活动探究法:教师通过创设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对问题、现象的思考、
探究,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从而使学生独立探究能力、辨别能力、
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了展
示。
同时加强了学生成就感的培养。
学法指导:在教学中还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等。
六、教学过程与设计:
为了完成本框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活动来完成。
1、导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的复习和对新课问题的设疑来进行导入。
2、讲授新课:
活动一:传统师生观——师生角色与交往行为的讨论
设计的目的:通过对传统师生观下学生角色的归纳,反思其中的不足及相应师生交往行为的表现和缺陷。
活动过程: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并填写课文相应的内容后,学生问答。
然后教师归纳总结。
活动二、新型师生观——师生交往新空间
设计的目的:通过对新型师生观下学生角色和教师角色的归纳概括。
讨论师生交往的新行为,生成师生交往新空间,用来突破教学重点。
活动过程:根据新型师生观及课文表中的提示,提出学生与教师交往的新行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前后两张表中,学生与教师的交往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观念的转变对师生交往行为产生的积极效应,鼓励学生主动改变师生关系。
活动三、师生交往中烦恼
设计的目的:通过体验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烦恼与困惑,体悟与师生沟通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交往情境,解释产生冲突和烦恼的原因,并介绍自己是如何处理的。
活动四、有效沟通策略——学会换位思考
设计目的: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理解老师的想法,从而避免或化解师生之间一些冲突。
活动过程: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扮演师生角色,教师进行指导并要求表演不同的结果,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
活动五、有效沟通策略——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和批评
设计目的:通过活动,体悟到对待批评的不同态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从而学会客观地看待老师的批评。
活动过程:让学生阅读课文材料内容,分组讨论“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同一个批评会有不同的反应”,并探究其中的原因。
设想不同反应后的不同的结果。
活动六、师生交往策略运用——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师生间的冲突
设计目的:能够运用学到的师生交往策略解决师生交往中的问题
活动过程:每小组选定一个交往情境,讨论在此情境下的师生交往策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出来,并评出最佳的沟通策略。
活动结束后教师归纳讲解,并投影展示如何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3、课堂小结:通过对本框重点知识的讲解与归纳,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更加
明确深化,能对本框的知识有很好的理解与运用
4、布置作业:课后请同学们就与老师某个误会以书信的形式与老师沟通一
下。
七、板书设计:
二、主动沟通健康成长
﹙一﹚师生交往新观念
1、传统师生关系——“权威——遵从”的不对等关系
2、民主平等,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共筑师生情感桥梁
1、主动沟通是师生交往的前提
2、沟通的艺术
﹙1﹚换位思考化解师生冲突
﹙2﹚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3﹚原谅老师的错误
3、师生交往礼仪
八、课堂拓展延伸:
课后举行一次以师生平等对话为主题的班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