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 》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建筑力学》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兼有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双重性质,是连接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

前期课程为《应用高等数学基础》、《路桥工程制图》、《路桥建筑材料》等,后续课程为《结构设计原理》、《土质与土力学》、《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等,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它不仅为后续的专业技术课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也为直接解决工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供分析方法和计算原理;同时可培养学生的抽象、推理、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2、课程设计思路2-1课程设置的依据依据21世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为了对学生进行初期工程教育,为培养学生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力学问题的能力,为便于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力学基础,为培养学生的抽象、推理、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设了建筑力学课程。

2-2课程的设计基本理念(1)打破以单纯传授力学知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转变为“服务专业建设、服务专业课程、服务工程实际”的教学模式,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设计,淡化繁琐的公式推导与数学运算,突出工程应用性。

(2)将三大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课程进行合理整合,构建七大模块。

(3)与施工企业密切合作,进行广泛调研,分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力学问题,引入考证内容,进而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

(4)把工程实例引入课堂,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穿插各个知识点,以各阶段的案例教学、项目实训来实现课程目标。

(5)以力学分析计算技能考核为核心,通过知识考核、过程考核、技能考核和态度考核进行综合评价。

3、课程目标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必须的建筑力学基本知识和力学思维能力,能对一般工程构件作受力分析,能计算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掌握常见构件及结构的内力计算,能准确地绘制内力图,具有对建筑原材料的测试能力。

《建筑力学(二)》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二)》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二)》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建筑力学(二)》课程标准课程编码〔23010005〕承担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10.08〕审核〔建筑工程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2022.10.23〕批准〔〕批准日期〔2022.10.23〕(1)课程性质:《建筑力学(二)》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建筑工程技术的施工员、测量员等岗位开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应用力学的基础知识,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理论基础,使所设计的构件即安全合理,又经济实用。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数学》、《建筑力学(一)》,后续课程有《土力学地基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钢结构》。

2.学习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计算;对结构的几何组成正确的分析,会利用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内力并画出内力图;了解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并有测试强度指标的初步能力,为今后直接用于施工实践和学习结构课程打下必要的力学基础。

(1)知识水平:通过理论学习和计算训练,使学生熟悉应用力学的基本变形,掌握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计算的方法。

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能力目标:具有一般结构构件计算、设计和验算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本教学大纲从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综合能力较低的实际出发,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为教学目标。

3.课程设计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程项目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以建筑工程技术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建筑力学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本课程是研究结构受力及结构承载能力的课程, 是建筑施工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撑握对一般构件及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计算能力。

了解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并有测试材料强度指标的能力,为今后应用于施工实践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力学基础。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建筑施工高技专业。

本课程共计134课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建筑力学是研究建筑结构的力学计算理论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是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地基与基础等到学科的基础。

所以该课程须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对建筑施工专业专业方向所涵盖的岗位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学习对物体受力分析与静力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和杆件及结构内力与变形的分析方法的学习;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的计算及构件应力、应变的方法。

为该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对常见结构、构件进行受力分析,研究和分析作用在结构(或构件)上力与平衡的关系,结构(或构件)的内力、应力变形的计算方法以及强度、刚度和稳定条件:为保证结构(或构件)既安全又可靠同时又经济合理提供设计理论依据。

使学生具有一定受力分析和变形计算的能力。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如下的知识和具备以下能力:(一)应掌握如下的知识1.熟悉静力学的基本概念,熟练的进行力矩、力偶的计算;2.熟悉平面力系的合成结果及平衡条件、能熟练地运用平衡条件求解结构的反力;3. 熟悉内力、应力、应变、变形、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4.了解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5. 熟练运用截面法分析杆件内力, 并正确画出内力图;6. 能计算杆件在基本变形情况下横截面上的应力, 熟练地进行杆件强度验算及截面设计;能对复杂变形情况下的构件作强度验算;7. 能熟练地进行惯性矩的计算;8.能进行压杆稳定性的校核;9. 掌握平面杆系几何组成的基本规律, 能对一般的平面杆件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10. 掌握静定结构内力的计算方法, 能熟练绘制梁和简单刚架的内力图,了解桁架和三铰拱的力学特性;11. 掌握静定结构位移计算的基本原理, 能用图乘法计算梁和简单平面刚架的位移;12. 掌握力法、位移法的基本原理, 能用力法计算简单超静定结构的内力。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1.范围本大纲适用于xxxxx学院各相关专业。

学时范围:64 学时。

2.引用标准2.1 教育部教高[2000]2号:《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2.2 xxxxx学院《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3 xxxxx学院《课程教学大纲技术标准》。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各相关工种》。

3.内容3.1课程性质及教学特点课程性质: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一门必修课。

教学特点:建筑力学是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应用力学的基建筑力学本原理,分析和研究建筑结构和构件在各种条件下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方面问题的能力。

3.2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的外力分析、内力分析、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机结构的刚度校核,以及压杆稳定概念等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这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建筑装饰工程有关问题的能力。

并为学习专业课打下一定的基础。

3.3 课题(含实践课题)名称与建议学时数3.4教学内容、目标及考核标准3.5课程考核方式说明本课程采用过程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学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查组成,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考查占70 %。

平时作业和期末命题覆盖到各章,并突出了重点。

4 教学资源4.1课程教学环境要求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及习题,课外作业、实验、考试等(1)课堂讲授教学方法:采用启发法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增加习题课,答疑质疑等讨论等教学环节。

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幻灯和插播教学录像片等手段,并逐渐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的教学手段。

(2)实验环节与内容实验课是建筑力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对材料在轴向拉压时的力学性能进行演示实验。

实验课是建筑力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对材料在轴的拉压时的力学性能进行演示实验。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建筑⼒学》课程标准《建筑⼒学》课程标准1.概述1.1课程的性质建筑⼒学是建设⼯程管理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建筑⼒学是今后学⽣毕业后从事施⼯、设计、管理的必备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掌握建筑⼒学中杆件的受⼒性能与简单的计算,达到能够认识并绘制结构施⼯图的能⼒。

1.2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于学⽣会施⼯、懂设计、善管理的实际能⼒培养,对课程内容做了实质性改⾰,以⼒学知识、理论知识够⽤为原则,精简⼒学理论计算和复杂理论,打破以传统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模块、项⽬为中⼼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更加结合⼯程实际为学习知识,发展职业能⼒。

⾏业、企业专家深⼊到本专业教学教改中,结合实际⼯程需要,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作模块:静⼒基本知识、平⾯体系的⼏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分析、应⼒与强度、结构变形计算、压杆稳定、超静定结构的内⼒计算。

这些模块主要是针对学⽣职业技能的培养,并为今后学⽣执业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1.3课程开发思路以项⽬教学为指导,将建筑⼒学与结构这门课程打造成理实⼀体化的课程,⽤相应的⼯程实例来学习每⼀个模块的学习,让学⽣在学中做,做中学。

2.课程⽬标2.1知识⽬标(1)了解⼒学基本概念、结构、构件类型构;(2)了解平⾯体系的⼏何组成,并会简单判定结构⼏何性质;(3)掌握拉、压、弯、剪构件的内⼒计算;(4)掌握梁构件中应⼒计算,会判定梁破坏的条件;(5)掌握超静定结构的内⼒计算,并会绘制内⼒图,判定结构的危险位置;2.2素质⽬标(1)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2)具有解决问题的⽅法能⼒和制定⼯作计划的能⼒;(3)具有综合运⽤知识与技术从事程度较复杂的技术⼯作的能⼒;(4)具有⾃学能⼒、理解能⼒与表达能⼒;(5)培养学⽣理论指导实际、实际提升理论的能⼒。

2.3能⼒⽬标(1)具有⼀定的⼒学分析能⼒;(2)具有构件的强度计算能⼒;(3)具有构件的刚度计算能⼒;(4)具有构件的稳定性计算能⼒。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以力学知识为基础,学习结构和构件设计工作任务及相关知识与技能,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的应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并且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应用技术课程。

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服务于我院工程监理和工程造价专业的建筑结构课程。

本课程以结构设计工作任务来组织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能力、绘制与识读结构施工图能力。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建筑制图》、《建筑CAD》、《建筑构造》、《建筑材料等》,后续课程有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抗震》、《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等。

本课程主要学习力学基本知识和建筑结构一般结构构件的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会设计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常用构件,会绘制与识读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同时培养学生具备对常见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建筑施工、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提供有关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将来从事施工技术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该课程是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平台。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标准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及态度意识的培养。

此外,混凝土结构设计涉及到方案拟定、数据计算和绘图等诸多环节,可以为学生创造沟通、表达、协作的素养。

(二)设计思路课程设计理念通过对建筑企业或建筑行业相关建设和管理单位进行专业调研,明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以及岗位工作标准,找出关键的工作任务,分析与之相适应的职业能力,从而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开发的基本路径(1)本课程与建筑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相继与南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河南天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七局四分公司、平顶山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洛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郑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南方建筑设计研究院、河南国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航天建筑工程公司、洛阳城建集团等十多家资质高、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的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共创教学、就业、生产服务平台。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建筑力学》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学会运用建筑力学的知识去分析工程实际中的有关问题并为学习专业课程和进一步学习准备条件。

2、教学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建筑力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正确的受力分析和力系的破坏平衡条件。

对工程结构中杆件的强度问题具有明确的概念和一定的计算能力。

初步掌握杆件体系的分析方法,初步了解常用结构形式的受力性能。

掌握各种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维持平衡的条件以及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理论基础,使所设计的构件即安全合理,又经济实用。

3、教学基本要求建筑力学包括静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部分内容。

对电视中专工民建专业的学员,其基本要求为:(1)(1)初步具备将简单的杆件结构简化为计算简图的能力;(2)会从简单的物体系中选取脱离体并画出其受力图;(3)能熟练地运用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的平衡问题;(4)能熟练地分析单个杆件的内力并绘制内力图;(5)会运用强度条件进行单个杆件的截面选择和强度校核,并能进行刚度和稳定性校核;(6)能分析简单结构的几何组成,确定超静定次数;(7)了解平面静定结构的受力性能;(8)会用图乘法计算简单结构的位移;(9)初步掌握力法、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10)具备材料力学试验的初步知识。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在建筑力学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数学、物理等先修课程的知识,因此,在学习中应根据需要对上述课程进行必要的复习,并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提高。

在后续课程中,建筑力学又是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和施工技术等课程的基础。

三、课程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建筑力学》课程分上、下两册。

上册为第一篇: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主要讨论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是结构受力分析的基础;第二篇: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完整版)《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完整版)《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代码100101二、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三、课程性质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性质。

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几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一般建筑结构的组成方式,对建筑结构的受力性能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和必要的基础知识,对结构内力、应力及位移的分析计算问题具有初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对一般的建筑工程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为学习后续的专业如建筑结构、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等专业课程提供一定的力学基础。

学习本课程要求有较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四、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建筑力学》课程共160学时,安排在第一、二学期授课,共10学分。

五、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的思路为:通过深入进行企业调研、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课程团队共同分析梳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在课程标准编写中,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习成果。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1。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确定课程目标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的学科式课程体系,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紧密结合行业发展,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正确分析结构受力的核心能力,使其能深刻理解提高构件承载能力所采取的工程措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2.以课程为依据,选取课程内容本课程以宽基础、重实践、会实际的专业岗位技能要求,以教学主题模块为基本单元,将结构受力分析作为组织学生课程学习的主要线索,适当使学生了解后续课程与教学内容的联系,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案例教学等手段,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本课程的学习对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本课程的工程性、实践性、技术性比较强。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建筑力学二、对象:中等专业学校建筑专业学生三、课时:68四、学分:4五、课程目标职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从中职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基本理论的讲授以应用为目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重点讲授建筑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常用杆件及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结构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的绘制方法、结构位移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具有对一般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内力分析和绘制内力图的能力;具有对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勤奋向上、严谨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工作态度;具有创新与创业的基本能力;具有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具有自学的能力;具有拓展知识、接受终生教育的基本能力。

六、教学设计思路(项目教学型、任务引领型、工作过程型、学习领域型)本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基本力学原理和理论的讲授以实际应用和后续专业课程的要求为目的,教学內容以必需够用为度,讲授结构的计算简图、结构的几何组成、静力学基础等基本知识,重点讲授常用杆件的內力分析和计算、內力图的绘制方法、应力分析和强度计算,讲授杆件的稳定性计算、內力图的绘制方法。

在教学时,有关定义、定理、性质等概念的內容按“基本了解、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计算、公式运用等方法和內容按“基本掌握、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有关实验按“观察、学会”两个层次要求。

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一般结构受力分析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静力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杆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通过观察,了解力学实验的基本过程。

七、内容要求(参考格式)八、教学评价建议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课堂教学要注意启发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反对注入式教学方法。

学习时要注意理解它的基本原理,掌握它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特别是要学会从这些具体方法中学习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建筑力学课程性质:《建筑力学》包括静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部分内容。

本课程是工程监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它以高等数学、物理学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建筑工程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力学分析与计算能力,是学习有关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

课程类型:专业学习领域总学时:76 理论授课学时:72 课内实践学时:4学分:4适用专业:工程监理专业1.前言1.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工程监理等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

是研究建筑构件和常见结构受力和承载能力的课程,是建筑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工程监理、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工程预决算、房地产开发等工作打下必要的力学基础,并能为学生将来继续学习、拓展专业领域提供一定的支持。

本课程应在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二学期开设,学生应在学习之前应具备《建筑材料》、《建筑制图》等专业知识,同时并为后续学习的《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等专业课打下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强、难度较大的课程,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1.2设计思路秉承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先进行综合职业行动领域和情境分析,然后深入企业调研和行业专业研讨、确定行动领域(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高度概括、典型表述)、构建学习情境(归纳典型工作过程)、分解和确定学习任务。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1.掌握力学有关术语、分析原理、假设;2.掌握一般建筑构件和结构的静力分析方法和计算原理;3.掌握一般建筑构件和结构的内力、应力、变形计算方法和计算原理;4.熟悉实际工程中常见构件出现的承载力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方法。

2.2能力目标1.能建立和做出构件和简单结构的计算简图和受力图;2.能用静力平衡方程求出构件和简单结构的计算简图和受力图中的未知力。

3.能进行砖柱(墙)、框架中柱、脚手架立杆等轴心受力构件的内力计算和确定其承载力。

2011版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2011版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建筑力学适用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开发单位: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基础课程,既有理论支撑,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和应用性。

它是研究构件受力的一般原理、规律;材料在受力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力学性能、规律;结构在荷载等因素作用下的内力、位移、稳定性计算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园林工程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为其从事结构设计打下基础,它一方面要用到数学、物理等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园林建筑结构、园林工程等课程提供必要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

本课程重点是教授学生掌握结构的静力平衡分析与计算技术、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计算及内力、位移等计算技术。

对于高职教育在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

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工学结合”为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岗位能力本位,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根据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积极与园林建设行业、园林公司合作,全面理清相应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相对综合能力领域;按照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参照园林施工员、园林设计员职业资格标准,选择教学内容;以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结合实际条件,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情境;以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为主线,遵循“教、学、做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教学观,以学生为主体,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共同组织、实施教学。

课堂教学中应多利用模型、多媒体以及动画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演示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提高学生的数理思维能力。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90学时,4.5学分。

课程设计思路示意图二、课程目标1、课程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应掌握本专业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所必需的园林建筑结构的受力分析、平衡计算与内力分析等基本知识,即:①力学模型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②静定力学模型在拉伸、压缩、扭转、剪切、弯曲等变形下的内力分析和内力图绘制;③超静定力学模型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和内力图绘制。

建筑力学 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 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简介1.课程基本信息2.课程简介:《建筑力学》是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实施主要结合实际工程,以够用、实用为准则,讲授五个知识模块:结构的力学计算模型,结构的静力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

培养学生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结构简化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培养力学的思维方法、工程意识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的性质:《建筑力学》是建筑类专业一门必不可少且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为学生以后从事建筑企业生产第一线技术、质量、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奠定基础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研究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为此提供相关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技术,为构件选择合适的材料、合理的截面形式尺寸,以及研究结构的几何组成规律和合理的结构形式,以确保安全和经济两方面的要求。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一)知识目标1、掌握静力学的基本知识;2、掌握结构的计算简图、几何组成等基础知识;3、掌握静定结构内力的分布规律(轴力图、剪力图、弯矩图),了解静定结构位移计算;4、了解基本杆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5、了解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6、了解力学实验的基本过程。

(二)能力目标1、具有对建筑工程的实际结构进行理论简化的能力;2、具有对一般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的能力;3、具有对基本构件进行验算和设计的能力;4、具有对材料强度、塑性指标进行检测的能力;5、具有力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三)素质目标1、养成严谨务实、勤奋刻苦的工作作风;2、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具有团队合作精神;4、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1010101010六、教学基本条件1.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加强双师型人才建设,努力引进高学历人才,加强专业教师互帮互助学习,定期进行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以此不断壮大教师队伍。

《建筑力学》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建筑力学》是建筑学、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主要研究建筑结构和构件在各种外力作用下的内力、应力、应变、位移等力学性能,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如《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提供必要的力学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对简单的建筑结构和构件进行力学分析和计算,培养学生的力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并计算力系的合力和平衡条件。

2、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够分析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等基本变形下杆件的内力、应力和应变,掌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方法。

3、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掌握力法、位移法等基本计算方法。

4、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能够通过实验验证和巩固所学的力学理论,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5、能够运用所学的力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简单力学问题,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和分析能力。

三、课程内容(一)静力学1、静力学基本概念(1)力、力系、刚体的概念。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表示方法:力的矢量表示、力的图示。

2、静力学公理(1)二力平衡公理。

(2)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3)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4)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3、约束与约束力(1)常见的约束类型:柔索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光滑圆柱铰链约束、固定端约束等。

(2)约束力的分析和计算。

4、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1)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2)画出单个物体和物体系统的受力图。

5、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1)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2)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3)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二)材料力学1、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1)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学院
应用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xxxx学院各相关专业。

学时范围:72 学时。

2.制定本标准的依据
2.1 教育部教高[2000]2号:《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
点》。

2.2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3xxxx学院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各相关工种》。

3.课程性质与作用
3.1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3.2 课程作用:为了保证结构和构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一般来说,都要选择较好的材
料和
截面较大的构件,但任意选用较好的材料和过大的截面,势必造成优材劣用、大材小用,
造成巨大的浪费。

于是,建筑中的安全和经济就形成了一对矛盾。

《建筑力学》的任务就
是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4.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5. 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5.1课程设置依据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及高职高专的特点设置,并顺应实践领域对学生的要求。

5.2课程目标定位
本课程是土建施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建筑结构中的各构件在荷
载作用下的受力及变形的分析,能够对结构构件的选材及截面尺寸进行设计,也为下一步
“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混凝土结构设计”及“建筑结构荷载设计”等专业课的学
习打下基础。

5.3课程内容选择原则
本课程在内容选择上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际工程作为理论知识的载
体,分单元、任务进行学习,通过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在内容的选择上以必需和够用
为准则,以强化应用为重点,简化了对一些理论的推导和证明,对土木工程较实用的内容
列举了较多的例题。

且各单元均编写有单元概述、学习目标、教学建议、思考题和习题,
考虑到高职教育的国际化,还提供了中英文对照的关键词。

5.4课程项目设计(或学习情景设计等)
6.课程目标
6. 1知识目标
本课程的知识目标是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的中各部分构件及系
统在荷
载作用下的受力特性及变形特性,并对受力及变形进行分析计算。

6. 2能力目标
本课程的能力目标是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对结构构件的选材及截面尺寸
进行设计。

6. 3素质目标
本课程的素质目标是培养有责任心并且深刻认识到建筑结构安全重于泰山的专业技
术人才,同时具有吃苦耐劳精神,身心健全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

7.教学活动设计
8.教学实施建议
8. 1教材
(1)依据本课程标准编、选教材,应充分注意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指导思想。

(2)编、选教材应体现内容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地纳人教材,使教材更贴近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3)尽可能考虑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编、选教材内容。

要通过理实一体教学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
用。

(4)编、选教材尽可能考虑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8. 2教学方法
PPT展示与板书相结合,理论讲解与实例练习相结合,通过课堂提问与学生互动,组织
讨论启发学生思考,请学生到黑板上练习,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8. 3课程考核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将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项目考核、技能目标考核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作为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 %。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8. 4教学资源
教学材料与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教学资料:1.《建筑力学》,同济大学出版社,杨力彬主编;2.《建筑力学》,中国电力出版社,张玉敏主编。

9.课程评价
9.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办法,结合督导组、学生信息员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9.2 本课程教学工作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当综合课堂教学日志、教学检查、学生评教和成绩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交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9.3本课程标准由教研室组织校内外专家定期进行评价,通过对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需求进行研究和分析,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10.附加说明
10.1 本标准制订人:
10.2 本标准专业审核人:
10.3 本标准系部审核人:
10.4 本标准批准人:
10.5 本标准于年月日批准并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