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绪论课

合集下载

第00章绪论(王宏建《艺术概论》课件)

第00章绪论(王宏建《艺术概论》课件)
学医救国
1902年他东渡日本,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 部)。他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 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精品课件
弃医从文
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 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 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 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95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 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
精品课件
3.旧唯物主义方法.
旧唯物主义 同“新唯物主义”相对。泛指马克思主 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它既包括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也 包括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的唯物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等 。在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指16—18世纪英法等国的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和机械的唯物主义以及19世纪德国费尔巴哈的唯物 主义。
精品课件
旧唯物主义缺点: 1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思想对待一切问题
。 2机械性:用机械性原理解释一切现象,包括人的活动 3不彻底性: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论,在社会
精品课件
绪论 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精品课件
为什么要学习艺术概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专业,为艺术创作者从理论上 认识艺术的本质,特性及有关规律,从宏观上把握美的 特点和规律,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培养学生运用 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 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更 有自觉性、更有思想性、更有创新性 .
精品课件
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化工原理教案00绪论

化工原理教案00绪论

化工原理绪论0-1 化工原理在化工领域的地位此课程,不是教学生如何合成得到新物质?如何提取新物质?如何表征新物质?这是化学家的事。

化学工程研究的是,如何把化学家们的小试研究成果,开发放大为中试,再开发为生产规模。

是在科学实验与化工生产之间架桥的工作,是直接为人类服务的创造价值的劳动。

0-2 化学工程发展四阶段化学工程学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化学工艺学阶段。

在二十世纪以前的几百年时间里,出现了不少化学工业,如制糖工业、制碱工业、造纸工业等。

介绍每种工业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讲解,这是最早的化学工程学。

2、单元操作阶段。

到二十世纪初,人们逐渐发现,许多门化学工业中,存在共同的操作原理。

例如,无论在制糖业还是制碱业,从溶液蒸发,得到固体糖和固体碱所遵循的原理是相同的,于是,蒸发成为最早提出的单元操作之一。

经不断总结,被称为单元操作的有:流体流动与输送、沉降与过滤、固体流态化、传热、蒸发、蒸馏、吸收、吸附、萃取、干燥、结晶、膜分离等。

3、传递过程阶段。

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又发现,各单元操作之间还存在着共性。

例如传热、蒸发都是热量传递的形式,蒸馏、吸附、吸收、萃取都是质量传递的形式。

于是把单元操作归纳为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

此即化工传递过程阶段。

4、“三传一反”阶段。

五十年代中期,化学工程中出现了“化学反应工程学”这一新的分支。

对化学反应器的研究,不仅要运用化学动力学与热力学原理,而且要运用动量、热量、质量传递原理。

于是“传递过程”与“反应工程”成为当今化学工程学的两大支柱。

简称“三传一反”阶段。

从化学工程学的发展过程,证明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归纳为如下隶属关系图。

0-3 与之配套的教材发展化学工程学的教材,也有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

本世纪20年代初,出现了第一本“化工原理”教科书,也就是“化工单元操作”教科书。

我国于20年代亦成立了化学工程系,亦讲授“化工原理”课程。

最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00绪论课件ppt

最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00绪论课件ppt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00绪论
• 在这里,要研究的是国家政治,而且限定了中国的国家政治,研究的 是中国政治活动所遵循的稳定模式即相对稳定的规则。因此,其研究 对象是:1949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 具体:①阐述其历史演变 ②描述其现实运行 ③将其与其他国 家与地区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 ④预测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西方比较: • 集体本位——个体本位 (一元主义——多元主义) • 道德主义——理性主义 (《情与法》、安乐死) • 实用主义——终极关怀 (中国无哲学)
• 政治文化属于狭义文化
• 政治文化:关于政治生活的群体无意识的政治倾向性与价值取向。 (关注群体而非个体,关注无意识心理倾向)
• 如中国政治文化观: • (1)崇尚统一,反对分裂 • (2)对政治权威的服从、敬畏与向往(官本位) • 政治制度的变迁与政治文化的变迁并不同步。与制度比较,政治文化
• 中医也应属于传统医学的范畴,但是中医
不同于世界各国的传统医学,它以极强的生命力 ,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原因在于独特的疗效和 独特的封闭式的理论体系。但是它仅仅是一门高 度发展起来的经验医学,必须在继承基础上,利 用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包括现代医学技术)发展 自己,迅速走向现代化。
• 中西医结合—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 二、内容体系
• 复旦大学浦兴祖等编写的教材《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国内第一本系 统研究中国政治制度的教材。该教材主要内容有:人大制度、选举制 度、行政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 度、政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
• 参考教材:谢庆奎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C]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指医者(或研究者)把 中医、西医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治疗+研究(中 西医结合)的一门科学。

地质大地球科学概论课件00绪论

地质大地球科学概论课件00绪论

环 境 科 学
环环 环环环 环环环 环 环环环环 环 境境 境境境 境境境 境 境境境境 境 物化 地生医 经法管 教 科心情统 工 理学 学物学 济学理 育 学理报计 程 学 学 学 学 学 史学学学 学
四大起源问题 判断:求知欲与生存的需要 学科建设:在边缘上寻找生长点 “问题地球科学”
2. 为什么学习“地球科学概论”
基本素质的需要 宏观更宏微观更微,“拆0”与“组装” 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值得一学吗?认识.关心.重建.拯救
3. 地球科学的科学位置与框架
科学的概念 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玉. ---《礼记.大学》 天演论-严复将science译为科学。什么是科学?
6. 地球科学发展趋势(续)
从数值模拟向预测发展 高新技术的应用: 遥感,深部探测 非线性应用:0.618在地学上的局限性 微观地球科学:电镜,隧道电子显微镜,分子生物学,纳米科学,同步辐射加速器,质子加速器。 地球科学的革命——板块构造有待微观地球科学的发展:分子古生物学,结构矿物学,纳米环境地球化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
地球科学概论
本堂课内容
1. 地球科学的目标 2. 为什么学习“地球科学概论” 3. 地球科学的科学位置与框架 4. 应用地球科学 5. 地学发展简史 6. 地球科学发展趋势 7. 中国地球科学的发展现状 8. 环境科学 9. “十五”期间优先资助领域 10. 极地科学
1. 地球科学的目标
学科之间的交叉:2.7K,质子加速器 界面过程的研究:Sr/Ba,海-气交换,水岩,冰上、冰下
深度
B/Ga Sr/Ba
6. 地球科学发展趋势(续)
研究功能-社会服务(研究功能的动力):找矿,社会型,环境型,气象计划 关键区域:南北极,青藏高原,黄土高原,洋脊,地幔热柱,大陆架和大陆内部的碰撞带 典型现象:厄尔尼诺,酸雨,臭氧空洞,海平面变化,洋底锰结核,黄土,温室效应 CO2 280-353ppm (1800-1990) N2O 285-315ppbv (1800-1999) CH4 0.7-1.72ppm (1800-1990)

00 绪论

00 绪论
《人体生理学》
3
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兴奋性和适应性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一切 生物体所共有的基本生理特征。
4
《人体生理学》
(一)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指机体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地 摄取营养物质,用以建造自身的结构; 同时,又不断地更新自身各结构成分的 代谢过程。 新陈代谢是生命存在的必需条件,包括 两个基本过程:(1)机体与外界环境之 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2)机体内部的 物质和能量转变。新陈代谢一旦停止, 生命也就终止了。

5
《人体生理学》
(二)兴奋性
生物体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环境发生变 化时,生物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及外部的表现 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称为反应。 凡能引起生物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称为刺 激。 从广义的角度讲,兴奋性就是指生物体具有 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 兴奋性是生物体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是生 物体能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的前提,所以, 兴奋性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性。

13
《人体生理学》
3.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
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 身对刺激发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如 心肌收缩的异长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幅度较小,也不十分敏感, 但对于生理功能的调节仍有一定的意 义。
14
《人体生理学》
(三)调节机制中的反馈作用
在机体机能调节过程中,控制者与被控 制者、调节者与被调节者之间,存在着 环形的闭合联系,即存在着往返的双向 信息联系,受控制者的返回信息影响控 制者的活动,这种作用称为反馈作用或 反馈调节。 受控制者的效应是增强控制者的活动, 称为正反馈;反之则称为负反馈。

19
《人体生理学》

胡盘新主编《普通物理学简明教程》课件ppt-00绪论

胡盘新主编《普通物理学简明教程》课件ppt-00绪论

大 道 致 远
第一次技术革命 川 在十七、八世纪,牛顿力学和热力学的发展,顺应了第 一次技术革命的需要,其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改进 和广泛应用,用机器代替人的劳动,人类的劳动生产力第 一次获得解放。当然第一次技术革命反过来也促进了经典 物理学的发展.
海 南 大 学
00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海 纳 百 川

近代物理 高新技术 第三次工业革命 (1940年)
物理学是人才培养所必需的基础理论。
海 南 大 学
00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海 纳 百
物理学所研究的是物质运动最基本最普遍的 形式,因而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 物理学中的发现、发展以及它所建立起来的概念、 规律曾经推动了技术革命的到来和发展。世界三 次大的技术革命可以说是在物理学发展的基础上 开花结果的。
第二次技术革命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电机的发明和电力的 使用为标志,产生了第二次技术革命,开始了电 气化时代。没有电、磁学理论和实验为基础,产 生大规模的电气化是不可想象的。正是麦克斯韦 建立了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然后得 到实验验证,才发展起了无线电技术,才有现在 的卫星通信,移动通讯等。
+奖励加分 -违规扣分(注低于50分者以卷面成绩算) 1.作业缺一次减4分,迟交减2分 2.旷课一次减10分;有事者可以请假,请假者不扣平时成绩,但必须 在抽查人数之前请假。 3.课堂作业表现好,能提出好问题的适当加分。
海 南 大 学
海 纳 百 川
大 道 致 远
00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考试题型
海 纳 百 川
大 道 致 远
海 南 大 学
00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海 纳 百 川
国际物理年

《大学基础物理学》农科用教材自作ppt课件-00绪论

《大学基础物理学》农科用教材自作ppt课件-00绪论

大 道 致
00绪论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绪论
物理学还为所有其他的科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工具: 物理学还为所有其他的科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工具:
海 纳 百
五十年代就已经把X光用于生物分子的结构分析, 五十年代就已经把 光用于生物分子的结构分析,最重要 光用于生物分子的结构分析 的是它在五十年代首次分析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的双螺旋结构; 的是它在五十年代首次分析了 的双螺旋结构
*
生物物理 有机体遗传程序的研究
** 有机体遗传程序的研究(须运用量子力学、统计 有机体遗传程序的研究(须运用量子力学、
物理、 射线 射线、 和核磁共振技术等 技术等)。 物理、X射线、电子能谱 和核磁共振技术等)。 ** 非平衡热力学及统计物理
海 南 大 学
00绪论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绪论
海 南 大 学
二十世纪以古典物理学为基础, 二十世纪以古典物理学为基础,还有很多 重要的发明与应用: 重要的发明与应用
海 纳 百
00绪论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绪论
1901年马可尼成功地发射了无线电波,无 年马可尼成功地发射了无线电波, 年马可尼成功地发射了无线电波 线电广播和通讯就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线电广播和通讯就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1936年又发明了磁带录音; 年又发明了磁带录音; 年又发明了磁带录音 1937年发明了雷达; 年发明了雷达; 年发明了雷达 1939年开始调频广播; 年开始调频广播; 年开始调频广播 年发明了晶体管; 1947年发明了晶体管; 年发明了晶体管 1958年超声技术开始在医疗中间应用。 年超声技术开始在医疗中间应用。 年超声技术开始在医疗中间应用 1960年发明了红宝石激光器; 年发明了红宝石激光器; 年发明了红宝石激光器 1975年液晶显示用于计算器 年液晶显示用于计算器; 年液晶显示用于计算器 1982年激光唱盘问世 .大 学 年激光唱盘问世 海 南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高教社)》教学课件—00绪论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高教社)》教学课件—00绪论
新传播革命通过传播权力的回归、“ 去中心 化——再中心化冶 的过程,改变了权力结构的 不平衡,打破了国家对信息的垄断,大大提升了 社会、个人面对国 家的博弈能力,从而在孕育 出全新的传播生态的同时,也孕育出了一个全 新的政 治生态,为国家治理、执政方针带来了 重大挑战。
一、 传媒新业态,新闻生产经营大变革
四、 全新执政环境,争夺传播主导权
• 新传播革命带来执政环境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政府处在 了全民全时空的“全景化围观”中。
• 争夺传播主导权关系到国家的信息安全、意识形态安 全,关系到政策的制定 和推行。
• 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有很强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如何运 用可操作的、能够被 用于解释日常生活具体问题的 “ 解释框架” ,对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进行 有 效的“再编码”。
• 第四次传播革命首先打破的是传统大众媒体对信息源 的掌控。
• 互联网赋予了信源蜂窝式增长的可能,5. 64 亿中国网 民每个人手里都有信息。
• 一部联网的手机 可以让你走遍世界,公民知情权在互 联网传播革命中得到了回归。
一、 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
• 中国的新意见领袖阶层,主要由活跃的思想精英、作家、 艺术家和草根领袖 几部分组成。
• 国家封锁信息、全面管控言论表达的时代已经一去不 复返。 井喷式的信息 增长,使国家在“ 信息权力冶 上 逐渐式微,也预示着拥有注意力资源的公民在“ 信 息 权力冶上逐渐强势。
• 国家、政府在各 个方面重视舆论压力、改进管理模式。
第三节 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
• “去中心化———再中心化冶,是第四次传 播革命的基本特征。
第五节 互联网发展的两大支点
一、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杂糅下的互联网技术 二、 互联网技术下的全球化与个人化 三、 中国媒体的涅槃与新生

00 绪论

00 绪论

建设的先行,它必须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国
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前提供有关测 绘资料。
24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测绘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 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城乡规划 国土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和土壤改良:“二调” (全国第二次土地详查)、土地规划、土壤图 资源勘查与开发 交通运输、水利建设:地形图等地图 科学试验、高技术发展:人造卫星、航天飞机
二、课程学习要求
(1)理解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 (2)掌握测量的基本理论、测量方法,以及 如何使用测量仪器正确测图; (3)掌握绘制地图的方法,以及在实践中正
确识别地图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32
三、课程总体安排
《测量与地图学》是一门应用技术性较强的 课程,课程实验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测量与地图学》教学内容由偏重理论性质 的原理内容和偏重实践操作性质的实验内容


边界谈判、地震预报、抢险救灾、日常生活等
§4 地图产品
26
一、传统地图
传统地图是按照一定数学法则,用规定的图式符号和 颜色,把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有选择地 缩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如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影 像地图、立体地图等。 国家基本地形图
即是指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简称国家基本图。我国规定了1: 5000、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 100万八种比例尺地形图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20
二、我国的测绘科学发展
我国测绘体系的形成分为3个阶段:
第三 80年代至今 阶段
现代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 阶段
第一 阶段
① 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初步 形成 70~80年代末 ② 卫星定位技术取代经典的 传统测绘技术体系的完善 大地测量地面定位手段 和现代测绘技术体系的形成 ③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资料大 ① 继续完善平面、高程等测绘基准, 大加快了地理信息的更新 建立新的大地坐标系和地心坐标系 50~60年代 速度 ,建成全国天文大地网,一、二等 形成传统测绘技术体系 ④ 数字摄影测量和地理信息 水准网,国家重力基本网和卫星多 ① 建立了1954北京坐标系、1956黄海高程系等测绘标准 系统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地 普勒网等基础设施 ② 研究制定测绘基本原则、地图图式等,统一了全国测绘技术标准 图制图手段 ② 开展了空间定位技术(如GPS)的 ③ 编制1:25万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开展测绘关键技术研究试验 ⑤ 应用研究 3S技术集成走向实用

融合新闻学课件00绪论

融合新闻学课件00绪论
• 2020年为记录中国抗疫故事推出的长卷漫画 作品《中国抗疫图鉴》
现象级融媒体产品H5《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
➢ 从时效价值看,作为建军九十周年这一特殊“时刻”推出的一款融媒体产品, H5“军装照”与其他的新闻报道形成了一种的呼应关系,共同作用于建军节 议题的舆论生态建设。
➢ 从主题价值看,H5“军装照”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九 十年的变迁历史,其在朋友圈的“刷屏”制造了一场不折不扣的媒介事件, 这无疑达到了再现历史、铭记荣耀的主题宣传目的。
➢ 01 广义
何为融合新闻?
广义的融合新闻强调其“全媒体”和“跨媒体”意义上的“融合” 内涵。主要是指媒体融合语境下的新闻生产、发布、运营、社会 服务实践和活动,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策划、全局性整合、一体 化生产、跨平台传播、多渠道分发、智能化推送、全媒体运营等 等。
➢ 02 狭义
何为融合新闻?
狭义的融合新闻强调“新媒体”和“多媒体”意义上的“融合” 内涵,主要是指媒体融合语境下区别于广播、报刊、电视等传统 新闻形态的一种新兴的多媒体新闻形态,其特点表现为坚持用户 中心原则、整合多种介质元素、强调产消共创融合、突出双向互 动设计、注重新闻故事驱动、倾向情感话语生产、强化用户消费 体验等等。
狭义的融合新闻强调新媒体和多媒体意义上的融合内涵主要是指媒体融合语境下区别于广播报刊电视等传统新闻形态的一种新兴的多媒体新闻形态其特点表现为坚持用户中心原则整合多种介质元素强调产消共创融合突出双向互动设计注重新闻故事驱动倾向情感话语生产强化用户消费体验等等
绪论:融合新闻学的兴起
1
2
3
4
何为“融合”?
何为融合新闻?
融合新闻学知识体系
本书的知识结构与 章节框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境自远尘皆入咏
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绪论
咸宁高中物理组
朱必胜
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是物理学史上一场惊 天动地的革命。20世纪70年代,微观物理方面的重大突破开 创了微电子工业,从而促发了第三次产业革命。
境自远尘皆入咏
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绪论
有趣的物理实验
咸宁高中物理组
朱必胜
你能知道这里 每个实验的原 理么?为什么 是这样的?
境自远尘皆入咏
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绪论
物理学研究什么?
咸宁高中物理组
朱必胜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 物理学( )是研究——…..。 。
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绪论
19世纪中期欧洲 19世纪中期欧洲 农业化机械已普遍使用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1807年 1807年 克莱蒙特号 蒸汽船
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绪论
咸宁高中物理组
朱必胜
19世纪后半叶, 19世纪后半叶,在电磁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 世纪后半叶 力工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 力工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是人类社会 进入了电子电气时代。 进入了电子电气时代。
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绪论
咸宁高中物理组
朱必胜
境自远尘皆入咏
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绪论
物理
咸宁高中物理组
朱必胜
境 自 远 尘 皆 入 咏 寻 堪 理 总 妙 物 含
达 原 万 物 之 之 理 , 而 子 美 地 ----------庄 天
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绪论
物理学与其它科学技术
物理学
境自远尘皆入咏
咸宁高中物理组
朱必胜
电子与计 算机技术
现代通 信技术
生物 技术
航天与空 间技术
激光 技术
。。。。
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绪论
咸宁高中物理组
朱必胜
境自远尘皆入咏
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绪论
咸宁高中物理组
朱必胜
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绪论
咸宁高中物理组
朱必胜
境自远尘皆入咏
上海超导磁悬 浮列车
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绪论
咸宁高中物理组
朱必胜
境自远尘皆入咏
激光技术
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绪论
咸宁高中物理组
朱必胜
境自远尘皆入咏
CT机
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绪论
咸宁高中物理组
咸宁高中物理组
朱必胜
境自远尘皆入咏
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绪论
物理学与人类的思维观念
咸宁高中物理组
朱必胜
天圆地方
日心说 境自远尘皆入咏
大爆炸 理论
地心说
河外 星系
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绪论
咸宁高中物理组
朱必胜
境自远尘皆入咏
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绪论
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绪论
咸宁高中物理组
朱必胜
我们的身边充满了许许多多的物理现象与物理知识, 力学的,声学,电学,光学,电磁学的,等等,我 们是否注意到过?
境自远尘皆入咏 有人问,我们的未来在哪里。
一个哲人回答说,未来就在你的脚下。 物理学发展到今天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先辈们不折不 挠的努力奋斗,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她的未来也在你们的脚下,需要大家去学习,去探 索,去发现,去创造一个更加美丽的物理世界。
咸宁高中物理组
朱必胜
境自远尘皆入咏
牛顿力学建立以后,人们能精确的预 言哈雷彗星每隔76年回归地球一次。 这意味着已知受力和初始条件,物体 的运动情况就确定了。
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蝴蝶效应”:一只蝴 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在美 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绪论
咸宁高中物理组
朱必胜
作业:
境自远尘皆入咏
阅读课本目录前,赵凯华爷爷写给我们的话。
朱必胜
境自远尘皆入咏
现 代 通 信
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绪论
咸宁高中物理组
朱必胜

境自远尘皆入咏 与
天 空 间 技 术
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绪论
物理学与社会进步
咸宁高中物理组
朱必胜
18世纪中叶,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应用得益于热学的研究。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手工生产向机械化大生产的转变, 并使陆上和海上大规模的长途运输成为可能,这大大推动了 社会发展。 境自远尘皆入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