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传统相声的表演解析

合集下载

相声语言特点探析

相声语言特点探析

相声语言特点探析【摘要】相声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之一,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艺术,是以语言为主的喜剧说唱艺术,相声的语言,诙谐风趣,通俗易懂,生动明快,朴实含蓄,灵活多样,出其不意,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人一听就感到亲切、悦耳、回味无穷。

【关键词】相声;语言特点;探析相声是一种“说”的艺术,以对口相声为多见,甲、乙两个演员一方为逗哏,另一方以捧哏,以一问一答的对话来与观众直接交流。

它以其幽默的表现方式和犀利生动的语言,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

1.相声语言的诙谐风趣相声是以语言为主要手段的喜剧性曲艺形式。

其语言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诙谐风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人一听就感到亲切悦耳,印象深刻的人物,情节或“包袱”常使人久久难忘。

相声的表演要求语言精练流畅,活泼犀利而又幽默含蓄。

相声的语言是艺术化的口语,是生活化的文学语言。

幽默不仅是相声内容的特点,也是相声语言的特点。

它是一种“笑”的艺术,以幽默讽刺见长,以“笑”为武器夸张地反映生活;。

幽默是相声的生命,没有了笑声,相声也就无从谈起。

如:有一相声段子说一个神父在打高尔夫球,一个修女在旁边观看,第一杆打偏了,神父骂道:“tmd,打偏了!”又打,神父又骂:“tmd,又打偏了!”修女说:“你做为神父说脏话上帝要惩罚的。

”话音刚落,只听一个霹雷把修女给劈死了。

神父纳闷了:为什么骂人的是我,而劈死的是修女呢?这时只听天空传来上帝的声音:“tmd,我也打偏了!”神父三次打偏在情理之中,上帝打歪却在意料之外,而上帝的脏话更是出其不意,从而幽默效果自然的迸发。

2.相声语言生动明快语言生动的精髓在于形象化,忌讳抽象笼统,不论刻画人物还是表现事物,精心选择富于形象的细节,并通过确切的语言加以表现,是至关重要的。

语言的生动与细节的精巧密切相关。

语言明快,就是痛快淋漓,常常运用高度夸张的手法,扣紧人物性格,给人以明快犀利之感体现了语言运用的技巧和魅力。

相声和评书有一点相通,即不论叙述故事、摹拟人物都要身临其境真有其事一样,说龙龙飞,说凤凤舞,把生动具体的动态形象,用语言摆在观众面前。

中国传统相声内容图式探析

中国传统相声内容图式探析

中国传统相声内容图式探析幽默的解读是个侦测、发现和消解的过程。

欣赏相声需要花功夫、需要发现,仅仅看表演是不够的。

被激活了的图式也可能随时会被后来输入的声音信息所改变。

换句话说,有了已经被激活了的图式的帮助,我们可以更透彻地理解相声所要表达的言语幽默。

本研究基于中国传统相声中的体现出的文化背景知识解读其中的内容图式。

标签:传统相声言语幽默内容图式引言在相声理解时,听众一点一点地接触到相声的内容。

通过图式理论,我们知道在处理外界的事情的时候,人们会按以前储存在头脑中的经验和知识办事。

背景知识对于相声理解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众所周知,人们在交际过程中,说什么,不说什么,也是受文化规定和限制的,并非完全取决于个人愿意和实际需要。

谈话的内容、话题的选择是受文化制约的。

在一个文化群体里被认为是合适的话题和谈话内容,可能在另一个文化群体里就是应当避免谈及的。

相声,作为言语幽默的一种形式,它的主题应该同样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

理解相声不完全依靠于听众的语言知识。

听众对字、词、句方面的知识不能确保他们一定能够听得懂整篇相声,还需要有一定量的经验和文化知识。

这就是为何有些会说中国话的外国人仍然听不懂相声的原因。

内容图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償听众在词汇知识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辅助听众理解相声中传达出的幽默信息。

相声本身并不包含幽默,它只是为听众提供方向,以便于听众能够从以前所获取的知识中构建新的意义,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相声中所包含的内容图式是十分丰富的,涉及到的主题主要包括:礼俗文化,饮食文化,历史文化,方言文化,政治文化,娱乐文化等。

本文主要是以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礼俗,饮食,和历史文化为切入点,对相声中的内容图式进行分析。

一、礼俗用语中国是礼仪之邦,是讲究礼俗的文明古国,并一向提倡“礼多人不怪”。

长期以来中国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人事条理和道德规范,制约着礼俗用于的使用。

相声虽然是通俗易懂的口语形式,但其中不乏受文化制约的礼俗用语,主要表现在问候语,自谦语,祝福语,吉祥语,禁忌语和角色用语。

中国传统文化相声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相声介绍

相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声通常由两个人表演,其中一个人被称为“说书人”或“逗哏”,另一个人被称为“捧哏”或“捧书人”。

相声表演的形式多样,包括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

相声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历史、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相声的语言幽默风趣,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常常通过夸张、讽刺、幽默等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

相声的艺术特点是语言幽默、表演夸张、节奏快慢相间、情感丰富、形象生动等。

中国传统文化相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8 传统相声的表演

8 传统相声的表演

瓢把儿
• 是“垫话”和“正活”之间的过渡成分。
• 瓢,舀水或取东西的工具,多用对半剖开的葫芦或木头制 成,所以传统意义上的瓢应是半葫芦状的。把儿,名词, 指手拿握的位置。瓢把儿,指瓢的捏握端。
《劝架》的“瓢把儿”
• 这叫“热炕诗”一首。您说这值当的打架吗? 一个要在炕头上睡, 那 老婆没让, 就因为这么点事吵起来啦。我想这老婆也不对, 你就让他在 炕头上睡不完了吗, 他不是外人。在生活中, 这个吵嘴打架那是很容易 发生, 也并不奇怪, 但是通过两方的对话, 这里边存在着可笑的因素, 也就是我们相声的素材。相声是个喜剧形式, 是搞语言艺术的。为什 么大家都爱听相声呢? 因为相声是逗乐的。那么, 相声中笑料由什么 地方来的呢? 笑料来自生活当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在一天二十四 小时内随时都能发生可笑的因素, 经过相声演员加工编写, 就成为一段 相声节目。

“瓢把儿”贵在少而精, 如能作到一笔带过, 当然再好也不过了, 然而, 有些相 声“垫话”与“正活”不是内容上一脉相承, 而是拧着,“瓢把儿”能否作到 “少而精”, 就得看演员的功力了。 如“垫话”《顺情说好话》的结尾是这样的: 乙 我有六个儿子。 甲 好哇! 一个儿子一天给你两块钱, 一天就十二块钱, 好哇! 乙 好什么呀, 死了五个啦! 甲 好哇! 乙 还好哪? 六个儿子剩一个了, 还好哪? 甲 你不懂呀! 常言说得好:“好儿不用多, 一个顶十个。” 乙 咳! 这一个儿子也没落住。 甲 怎么没落住啊? 乙 前些日子我们家里着火啦, 烧在里头啦! 甲 好哇! 这您过得可旺盛啦! 乙 还好哪! 我们都家败人亡啦! 甲 好啊, 那您就干净啦! 乙 像话吗?
卖:认真负责的创作态度
• 卖,在相声表演中,前辈人是针对演员艺术创作的态度 提出来的。那时,他们常说,观众花钱是来买演员的艺术, 演员应该“卖力气”表演,对得起观众。一些有名望的相 声表演艺术家,非常瞧不起表演时 有的演员表演“游懈”,不是假“戏”真做,而是随随便 便象闹玩似的。还有的是“人来疯”,看观众的多少表演。 如果观众来的多,段子又对观众的口味,就想露一手,恨 不得把所有的包袱全使上,分外卖力,一旦发现是半堂座, 就没有那么大精神表演了,留偷手,草率从事,搪塞观众。

中国传统相声大全文本

中国传统相声大全文本

中国传统相声大全文本相声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艺术形式,以幽默诙谐的对话和表演为特点,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中国传统相声大全文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1.《狗咬吕洞宾》吕洞宾是道家八仙之一,相声中常以他的形象来开场。

这个段子讲述了一只狗咬了吕洞宾的故事,通过夸张的表演和幽默的对白,让观众捧腹大笑。

2.《卖拐》这个段子讲述了一个卖拐的人如何用巧妙的手法骗取路人的钱财的故事。

通过对话和动作的配合,演员们将这个故事演绎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3.《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个段子讲述了刘姥姥第一次进入大观园的情景,她对园中的景色和建筑感到非常惊讶和好奇。

演员们通过夸张的表演和幽默的对白,将刘姥姥的喜悦和惊讶表现得淋漓尽致。

4.《卖油翁》这个段子讲述了一个卖油翁如何用巧妙的手法骗取顾客的故事。

演员们通过对话和动作的配合,将这个故事演绎得生动有趣,让观众捧腹大笑。

5.《黄粱梦》这个段子讲述了一个人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成为了官员,过上了富贵的生活。

但当他醒来后,才发现这只是一个梦。

通过对话和动作的配合,演员们将这个故事演绎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6.《二进宫》这个段子讲述了一个人两次进宫的故事,第一次是误入皇宫,第二次是被皇帝召见。

通过对话和动作的配合,演员们将这个故事演绎得生动有趣,让观众捧腹大笑。

7.《卖马》这个段子讲述了一个卖马的人如何用巧妙的手法骗取顾客的故事。

演员们通过对话和动作的配合,将这个故事演绎得生动有趣,让观众捧腹大笑。

8.《打灯谜》这个段子讲述了一群人在灯谜会上猜灯谜的故事。

通过对话和动作的配合,演员们将这个故事演绎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以上是一些经典的中国传统相声大全文本,每个段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让人忍俊不禁。

相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能够带给观众欢乐和娱乐,更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希望相声这一艺术形式能够继续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喜爱。

单口相声 方法

单口相声 方法

单口相声是一种传统的曲艺形式,通常由一个演员独自表演,通过讲述幽默的故事、笑话或对社会现象的讽刺来吸引观众。

以下是一些单口相声表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 选题与构思:选择有趣、贴近生活的话题,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社会现象,或者是对名人、事物的模仿。

构思时要考虑如何将这些话题编织成引人发笑的故事。

2. 故事叙述:单口相声的故事叙述要有吸引力,要能够让听众产生好奇心,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同时,故事要紧凑、逻辑清晰,避免拖沓和重复。

3. 包袱与笑料:包袱是单口相声中最重要的笑料,是指在故事中设置的悬念、反转或者是对某个事物的双关、讽刺。

包袱的设置要自然,不能生硬,要在听众意想不到的时候给出,才能达到最好的笑效。

4. 语言运用:单口相声的表演者需要擅长运用语言,包括语音、语调、语速的控制,以及各种方言、口音的模仿。

此外,恰当的拟声词和夸张的形容也是增加笑点的重要手段。

5. 表情与肢体动作:虽然单口相声主要依靠语言来表演,但表情和肢体动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

通过丰富的表情和夸张的肢体动作,可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使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表演者的幽默。

6. 互动与反馈:单口相声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需要观察听众的反应,适时与听众互动,比如提问、邀请听众上台等,这样可以增强
与听众的联系,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7. 结尾:一个好的结尾能够使整个单口相声画龙点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尾可以是对故事的总结,也可以是一个突然的反转或者是一个寓意深刻的笑话。

练习单口相声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反思,通过不断的演出和观众的反馈,表演者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表演技巧。

相声中的十大规矩

相声中的十大规矩

相声中的十大规矩相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幽默、夸张、夸张、夸张的表现手法,讲述生活中的点滴琐事,引人发笑。

在相声中,有着十大规矩,这些规矩不仅是相声表演的基本准则,也是相声艺术的精髓所在。

第一条规矩是“开场白要有头脑,笑话要有分寸”。

相声的开场白是相声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有头脑,要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同时,相声中的笑话也要有分寸,不能过于低俗或过于冷淡,要符合观众的口味。

第二条规矩是“说话要有技巧,动作要有节奏”。

相声表演不仅要有精湛的口才,还要有优美的动作,这些动作要与话语相呼应,形成一种优美的节奏感。

第三条规矩是“语言要有文化,情感要有温度”。

相声表演中的语言要有文化内涵,要能够传递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情感也要有温度,要能够打动观众的心灵。

第四条规矩是“表演要有特色,形象要有个性”。

相声表演要有自己的特色,要能够与其他相声表演区分开来。

同时,表演者的形象也要有个性,要能够让观众记住自己。

第五条规矩是“节目要有亮点,段子要有高潮”。

相声表演中的节目要有亮点,要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

同时,段子也要有高潮,要能够让观众捧腹大笑。

第六条规矩是“语言要有幽默,表情要有趣味”。

相声表演中的语言要有幽默感,要能够让观众感到开心。

同时,表演者的表情也要有趣味,要能够让观众感到愉悦。

第七条规矩是“节奏要有变化,情绪要有起伏”。

相声表演中的节奏要有变化,要能够让观众感到新鲜。

同时,情绪也要有起伏,要能够让观众感到激动。

第八条规矩是“语言要有节制,动作要有规律”。

相声表演中的语言要有节制,不能过于冗长。

同时,动作也要有规律,要能够让观众感到舒适。

第九条规矩是“表演要有互动,观众要有参与”。

相声表演中的表演者要与观众进行互动,要能够让观众参与其中。

同时,观众也要有参与感,要能够与表演者产生共鸣。

第十条规矩是“表演要有收尾,笑声要有回荡”。

相声表演中的收尾要有力度,要能够让观众感到满意。

同时,笑声也要有回荡,要能够让观众久久不能忘怀。

相声中的十大规矩

相声中的十大规矩

相声中的十大规矩相声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以言传身教、滑稽幽默、传递人生哲理的表演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而在相声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规矩。

下文将会对相声中的十大规矩进行介绍。

第一、相声需要有故事情节相声讲述的情节需要有故事性,需要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兴趣。

而在情节中,语言的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需要趣味性、生动性,能够引起观众笑声。

第二、要注重儒雅的表现方式相声表演中需要有大约95%的恰当谦虚,而且要注意表现出儒雅之味,不刻意追求讨好表演。

第三、需要有深度相声表演需要有深度,因此,相声演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文化素养,通过潦草勾勒而不落俗套的描述,达到文化内涵与娱乐价值的完美融合。

第四、需注重语音语调的处理相声表演中语音语调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要做到字正腔圆,也需要把握好语音语调,通过运用语音和声音情感,将相声表演得淋漓尽致。

第五、不能追求畅销相声表演不能仅仅追求让人喜闻乐见的东西,不能只追求畅销,而需要注重精深、高雅、幽默的表演形式,真正传递艺术的内涵。

第六、需注意切入点相声表演需要注意切入点的掌握。

切入点是引领观众们进入情节主旨的点。

如果切入点不好,情节就显得毫无意义。

第七、不要追求口号、夸张、庸俗相声表演中不能太过于依赖口号、夸张和庸俗的表演形式,需多维护和传递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第八、讲究和谐陶冶相声表演不应追求快节奏、震撼效果,而更应注重表演的陶冶功能,通过说笑,去帮助人们调节情绪,缓解压力,让心灵得到和谐。

第九、不做暴力表演在相声表演中,暴力表演将会给观众带来严重的负面评价,弄巧成拙,将表演带偏了方向,得不到肯定,这一点需要相声演员引以为戒。

第十、需有自己的特色相声演员需要通过自己的灵感和才华,去攒积经验和积累生活阅历,发掘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相声表演。

以上是对相声中的十大规矩的阐述,每一个规矩都对于相声表演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规矩传承拥有者千百年,使得相声表演得以一次又一次的演变,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

传统相声的表演共42页

传统相声的表演共42页
西 有个门头沟。
• 甲:对啦! 对啦! 我是门头沟的人。
• 著名相声艺术家张寿臣曾经指出:“在相声前场是京韵大鼓, 唱的 是《三国》段———《单刀赴会》, 观众听《单刀赴会》, 精神 全聚在这儿, 容等《单刀赴会》唱完, 演员下场, 这时候儿相声 演员上场啊, 观众的精神还在《单刀赴会》那儿, 要是一开始就 说相声, 没法把观众的精神集中过来。那怎么办呢? 有办法: 还 接前场的大鼓———随观众的心气呀。观众正听《单刀赴会》 入了神啦, 换上相声, 还是说《单刀赴会》这段事, 正迎合观众 的心理, 说来说去,‘叭’, 找一个‘包袱儿’, 一响, 观众把大鼓 《单刀赴会》那碴儿忘了, 这时候儿入活呀!”
定场诗举例
“热炕诗”
• 十冬腊月大雪降, • 老两口子争热炕。 • 老头儿要在炕头睡, • 老婆儿就不让, 不让, 偏不让。 • 老头儿说:“是我拾的柴。” • 老婆儿说:“是我烧的炕。” • 老头儿拿起来掏灰耙, • 老婆儿抄起擀面杖。 • 老两口子乒登乓当打到大天亮, • 挺好的热炕,谁也没睡上。
• “瓢把儿”贵在少而精, 如能作到一笔带过, 当然再好也不过了, 然而, 有些相 声“垫话”与“正活”不是内容上一脉相承, 而是拧着,“瓢把儿”能否作到 “少而精”, 就得看演员的功力了。
• 如“垫话”《顺情说好话》的结尾是这样的:
• 乙 我有六个儿子。 • 甲 好哇! 一个儿子一天给你两块钱, 一天就十二块钱, 好哇! • 乙 好什么呀, 死了五个啦! • 甲 好哇! • 乙 还好哪? 六个儿子剩一个了, 还好哪? • 甲 你不懂呀! 常言说得好:“好儿不用多, 一个顶十个。” • 乙 咳! 这一个儿子也没落住。 • 甲 怎么没落住啊? • 乙 前些日子我们家里着火啦, 烧在里头啦! • 甲 好哇! 这您过得可旺盛啦! • 乙 还好哪! 我们都家败人亡啦! • 甲 好啊, 那您就干净啦! • 乙 像话吗?

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

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

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相声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幽默诙谐的对话和押韵谐音为特点。

在相声表演中,押韵谐音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通过巧妙的语言组合和音韵变化,达到引人发笑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的特点和技巧,并通过一些经典的相声段子来说明。

押韵谐音是相声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不同的词语或音节进行押韵或谐音,创造出一种幽默的效果。

这种表达方式既能够增加相声的趣味性,又能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声内容。

在相声中,押韵谐音的运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押韵谐音需要注意音韵的变化。

相声演员通常会通过改变音调、音量和音节的长度来达到押韵谐音的效果。

例如,在相声《卖拐》中,演员通过将“拐”字的音调变高,与“乖”字的音调相呼应,形成了一个幽默的对比。

其次,押韵谐音需要注意词语的选择。

相声演员通常会选择一些音韵相近的词语进行押韵谐音,以增加幽默效果。

例如,在相声《卖拐》中,演员使用了“拐”和“乖”这两个词语进行押韵,形成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对比,引发了观众的笑声。

此外,押韵谐音还需要注意语言的运用。

相声演员通常会通过巧妙的语言组合和变化,创造出一种幽默的效果。

例如,在相声《卖拐》中,演员通过将“拐”字的音节“guai”与“乖”字的音节“guai”进行对比,形成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谐音效果,引发了观众的笑声。

押韵谐音在相声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不仅能够增加相声的趣味性,还能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声内容。

相声演员通过巧妙的押韵谐音,创造出了许多经典的相声段子,成为了相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在相声《卖拐》中,演员通过押韵谐音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卖拐的故事。

演员通过将“拐”字的音节“guai”与“乖”字的音节“guai”进行对比,形成了一个幽默的效果。

观众听到这个押韵谐音后,不禁会发出笑声,同时也更容易记住这个段子。

除了《卖拐》,还有许多其他经典的相声段子也运用了押韵谐音的技巧。

传统相声151句定场诗典故详解

传统相声151句定场诗典故详解

传统相声151句定场诗典故详解定场诗,根据随机靠谱的百度百科,称其为曲艺术语,相声、评书等曲艺演员等在演出节⽬前,往往先念诵四句或⼋句诗,诗句往往诙谐幽默,短⼩精悍⽽让⼈印象深刻,为的是快速聚拢观众⽿⾳,以便演员马上进⼊表演,这样演员先定住了场,故称为定场诗。

⼀般是在演员表演之前会⽤到,不过郭德纲早期时代,经常有观众叫“再来⼀个”,⽼郭有时也顺⼈情多给⼏个。

细究起来,定场诗⾥往往含有很多典故或故事,虽然只是记问之学,但⼈们听起来的确觉得隽永有深意,在国学跑偏的现代⼈中,难怪受到欢迎和追捧。

恐怕朱绍⽂、穷不怕等先辈,也没想到有⼀天⾃⼰能替夫⼦传道吧。

那么,我们看看⽐较流⾏的这146句定场诗⾥,都有什么样的学问。

1、浪说曾分鲍叔⾦,谁⼈辨得伯⽛琴!⼲今交道好如⿁,湖海空悬⼀⽚⼼。

本诗提到两⼈,鲍叔⾦是指鲍叔⽛;伯⽛琴是指俞伯⽛。

两⼈都是春秋战国时代知⾳好友故事的主⾓。

鲍叔⽛与管仲是贫贱之交,起初,管仲和鲍叔⽛合伙做买卖。

管仲家⾥穷,出的本钱没有鲍叔⽛多,可是到分红的时候,他却要多拿。

鲍叔⽛⼿下的⼈都很不⾼兴,骂管仲贪婪。

鲍叔⽛却解释说:“他哪⾥是贪这⼏个钱呢?他家⽣活困难,是我⾃愿让给他。

”有好⼏次,管仲帮鲍叔⽛出主意办事,反⽽把事情办砸了,鲍叔⽛也不⽣⽓,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

”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

管仲曾经带兵打仗,进攻的时候他躲在后⾯,退却的时候他却跑在最前⾯。

⼿下的⼠兵全都瞧不起他,不愿再跟他去打仗。

鲍叔⽛却说:“管仲家⾥有⽼母亲,他保护⾃⼰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真是怕死。

”鲍叔⽛替管仲辩护,极⼒掩盖管仲的缺点,完全是为了爱惜管仲这个⼈才。

管仲听到这些话,⾮常感动,叹⼝⽓说;“⽣我的是⽗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管仲和鲍叔⽛就这样结成了⽣死之交。

俞伯⽛从⼩就酷爱⾳乐,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流⽔⼀般。

规矩传统相声

规矩传统相声

规矩传统相声
相声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也有着一些传统的规矩。

1. 开场白:相声演出往往以一段开场白开始,这段开场白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旨在引起观众的兴趣和笑声。

2. 站位:相声演员通常双手背后或者抱拳站立,保持端正的姿态,展现出相声演员的风采和自信。

3. 分工:相声演出通常由两个演员进行,分别扮演“一说一听”。

一说负责主要的发言和笑点,一听则负责配合和调侃。

4. 对口相声:对口相声是相声中的一种常见形式,演员通过双方快速的、默契的对话形式进行相声表演。

演员之间的对话有着严格的节奏和韵律,需要默契的配合。

5. 反串:相声演员经常会进行反串表演,即男性演员扮演女性角色,或者女性演员扮演男性角色。

这种反串表演往往以夸张的语调和动作为特点,带给观众欢乐。

6. 配乐和音效:相声演出中常常使用配乐和音效,通过背景音乐和音效的运用,增强了相声表演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7. 结尾笑点:相声演出通常会在最后设置一个笑点,用以收官,引发观众的欢笑和掌声。

以上是一些相声传统规矩的一些常见特点,当然相声表演也会有一些创新和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声演出也在不断更新和变革。

相声表演知识点归纳总结

相声表演知识点归纳总结

相声表演知识点归纳总结相声表演的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语言功底、表演技巧、情感表达和身体动作。

首先,语言功底是相声表演的基础,演员需要具备丰富的词汇量和流利的口才,能够在表演中运用各种方言和俚语,以增加表演的趣味性和地域性。

其次,表演技巧是相声表演的核心,演员需要通过声音、语速、语调、停顿、切换角色等方式,来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情境,使观众产生共鸣。

再次,情感表达是相声表演的灵魂,演员需要通过真实的情感和细腻的表演,来打动观众的心灵,使他们感受到表演的力量。

最后,身体动作是相声表演的辅助手段,演员需要通过面部表情、眼神交流、手势动作等方式,来增加表演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相声表演的台词主要包括段子和笑话两种形式。

段子是相声表演中常见的形式,通常由两个演员进行对答式的表演,其中一人演出一段,另一人进行回应,以此类推。

段子的内容通常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烦恼、困惑、荒诞和荒谬,以幽默的方式来讽刺和嘲讽现实生活,使观众产生共鸣。

笑话是相声表演中常见的形式,通常由单个演员进行表演,通过讲述一些轻松活泼的笑话,来引起观众的笑声和欢乐。

笑话的内容通常反映了日常生活中的趣事和趣味,以幽默的方式来取悦观众,使他们感到快乐和愉悦。

相声表演的艺术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域性、幽默性、传统性和现代性。

首先,地域性是相声表演的重要特点,不同地区的相声表演风格各异,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其次,幽默性是相声表演的本质特点,相声表演以幽默的段子和搞笑的笑话为主要形式,以引起观众的笑声和共鸣,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

再次,传统性是相声表演的文化特点,相声表演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社会生活,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艺术魅力。

最后,现代性是相声表演的时代特点,相声表演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与时俱进,吸收了现代文化元素和时尚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时代气息。

相声传统艺术概念及特点

相声传统艺术概念及特点

相声传统艺术概念及特点
1.语言幽默:相声通过巧妙运用语言、语音、语调等元素,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情节和
人物,使观众产生欢乐和愉悦的感觉。

2.表演技巧:相声演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表演技巧,包括声音、姿态、表情等多个方面,以
形象地展现角色和情节,增强观众的观赏体验。

3.内容广泛:相声的题材广泛,可以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社会现象、人物性格、历
史事件等等,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4.结构严谨:相声的表演结构通常包括开场白、铺垫、高潮、收尾等部分,每个部分都有
明确的作用和目的,使整个表演紧凑有序。

5.互动性强:相声表演中,演员之间的互动和观众与演员之间的互动都非常强,演员需要
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应对,与观众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

相声秘籍

相声秘籍


• 演唱”发四喜”、”弦子书”、”太平歌词”以及”农家乐”、”算 了又算”、”十二月探 • 梅”等以间小调,还有学唱各种戏曲、曲艺,统称之为”柳活”。但 天太平歌词才是相声本门的演唱,其它形式的唱可归纳到学,而非唱
太平歌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太平歌词之六----骷髅叹 庄公打马下山来 遇见了骷髅倒在了尘埃 那庄子休一见发了恻隐 身背后摘下个葫芦来 葫芦里拿出了金丹一粒 那一半儿红来一半儿白 红丸儿治的是男儿汉 那白药粒儿治的是女裙钗 撬开牙关灌下了药 那骷髅骨得命站起了身来 伸手拉住了高头马 叫了声先生听个明白 怎不见金鞍玉铛我那逍遥马 怎不见琴剑书箱我那小婴孩 这些个东西我是全都不要 那快快快还我的银子来 庄子休闻听这长叹气 那小人得命又要思财 我一言唱不尽这骷髅叹 我是愿诸位那阖家欢乐是无祸无灾



• •
• • •
• •
• •
• ●折扇:在表演过程中可以虚拟为其他物品:刀枪棍棒(《大保镖》)、 笔(《杨乃武写状》)、鼓槌(《口吐莲花》)等。 • • ●手绢:可以在化妆时作为道具使用:《学四省》《武松打虎》《捉 放曹》 • • ●桌子,传统相声中常用的道具。表演对口相声时为逗哏站在桌外, 捧哏站在桌子里边。表演“腿子活”时则以桌子区分前后台和上下场 门。 • • ●御子:唱太平歌词时伴奏的乐器,一般是两个竹板
相声四大基本功
• 说、学、逗、唱是相声演员的四大基本功
说!
• • 说是绕口令!在练习嘴皮子时,一定要掌握气息、声色、节奏还有最基本的就是嘴上的灵活度。 要掌握喷、弹、啃、、,五种基本技法。

相声的表演技巧之谈

相声的表演技巧之谈

相声的表演技巧之谈相声的表演,是演员进行再创作,进而获得完美演出效果的重要手段。

过去,前辈相声演员很看重它,并在长期演出活动中总结了四个字;“帅、快、卖、怪”,即台上帅、“现哏”快、卖力气、怪相逗乐。

他们以此为要则,付之实践,力求增强相声的艺术感染力。

前辈人在四字要则里所阐述的这些主张,是相声艺术在当时发展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如“怪”)今天照搬使用显得不妥。

尽管如此,其中仍有不少主张具有借鉴和使用价值。

这里,就此谈些体会,难免挂一漏万。

帅:美的精神风貌帅是相声演员应该具备的一种精神风貌。

这种精神风貌在演员表演中体现出来的是潇洒大方,轻松有序,不温不火,自然适度,从而给观众以幽默风趣,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和美感。

有人认为,演员长相俊秀,装束华丽,上台就帅。

这是一种误解,至少不够全面。

因为相声和其它姊妹艺术一样,有个再创造的过程,演员除了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技巧和修养之外,还需要向生活学习,从中吸取营养,再经过仔细揣摸,反复锤炼,才有可能获得这种魅力和美感,才有可能做到帅。

单凭仪表就很难奏效了。

就说长相吧,有的演员年轻、俊秀,假如他表演时给观众的不是“蚂蚱脸”就是“满脸跑眉毛”,要么动作怪僻,举止僵硬,无潇洒,轻松之感,反而显得造作有余,使人生厌。

那么,长相再好管什么用?这就不能称其为帅。

帅是相声表演艺术的美学标准。

演员单凭装束华丽,当然也不能称帅。

近来,发现有些演员不顾节目内容的需要,在装束上一味赶时髦,学洋派,表演时不仅有穿西服系领带的,还有留着长发、大鬓角的,而且头梳得油光净亮。

这股风气很不好,应该煞住。

假如用这种装束表演反映有关“售货员”、“领导干部”内容的段子,不但“使身”受限制,而且显得不伦不类。

现在的售货员和领导干部有这种打扮的吗?!表演得再好,人家也不信服,兴许说你在出洋相呢!自以为这样装束很帅,其实不仅不帅,还会引起观众的反感。

所以,相声演员表演时的装束如何,不可小看了,它直接影响着表演的艺术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瓢把儿”贵在少而精, 如能作到一笔带过, 当然再好也不过了, 然而, 有些相 声“垫话”与“正活”不是内容上一脉相承, 而是拧着,“瓢把儿”能否作到 “少而精”, 就得看演员的功力了。
• 如“垫话”《顺情说好话》的结尾是这样的:
• 乙 我有六个儿子。 • 甲 好哇! 一个儿子一天给你两块钱, 一天就十二块钱, 好哇! • 乙 好什么呀, 死了五个啦! • 甲 好哇! • 乙 还好哪? 六个儿子剩一个了, 还好哪? • 甲 你不懂呀! 常言说得好:“好儿不用多, 一个顶十个。” • 乙 咳! 这一个儿子也没落住。 • 甲 怎么没落住啊? • 乙 前些日子我们家里着火啦, 烧在里头啦! • 甲 好哇! 这您过得可旺盛啦! • 乙 还好哪! 我们都家败人亡啦! • 甲 好啊, 那您就干净啦! • 乙 像话吗?
定场诗举例
“热炕诗”
• 十冬腊月大雪降, • 老两口子争热炕。 • 老头儿要在炕头睡, • 老婆儿就不让, 不让, 偏不让。 • 老头儿说:“是我拾的柴。” • 老婆儿说:“是我烧的炕。” • 老头儿拿起来掏灰耙, • 老婆儿抄起擀面杖。 • 老两口子乒登乓当打到大天亮, • 挺好的热炕,谁也没睡上。
传统相声《三吃鱼》的开头《西江月》
• 远看忽忽悠悠, • 近瞧飘飘摇摇, • 也不是葫芦, 也不是瓢, • 在水里一冲一冒。 • 这个说像足球, • 那个说像尿泡, • 二人打赌到江边瞧, • 原来是和尚洗澡!
刘宝瑞定场诗
• 六月三伏好热天,京东有个张家湾。 • 老两口子当院正吃饭,来了个苍蝇讨人嫌。 • 这个苍蝇叼走一个饭粒儿,老头一生气就追到四川。 • 老婆家中守了仨月,书没捎来信没传。 • 请了个算卦的先生来占算, • 先生说:按卦中断——老头这趟是伤财、惹气白赔路费钱!
定场诗
• 马瘦毛长蹄子肥, • 儿子偷爹不算贼, • 瞎大爷娶个瞎大奶奶, • 俩人过了多半辈子, • 谁也没见过谁 !
瞎话
• 腊月三十月当空, • 树梢不动好大的风, • 倒把磨盘刮得满街跑, • 倒被鸡蛋撞了个大窟窿, • 鸡蛋碎了钉子钉, • 磨盘碎了拿线缝, • 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事, • 苍蝇生孩子养了个大狗熊。
瓢把儿
• 是“垫话”和“正活”之间的过渡成分。
• 瓢,舀水或取东西的工具,多用对半剖开的葫芦或木头制 成,所以传统意义上的瓢应是半葫芦状的。把儿,名词, 指手拿握的位置。瓢把儿,指瓢的捏握端。
《劝架》的“瓢把儿”
• 这叫“热炕诗”一首。您说这值当的打架吗? 一个要在炕头上睡, 那 老婆没让, 就因为这么点事吵起来啦。我想这老婆也不对, 你就让他在 炕头上睡不完了吗, 他不是外人。在生活中, 这个吵嘴打架那是很容易 发生, 也并不奇怪, 但是通过两方的对话, 这里边存在着可笑的因素, 也就是我们相声的素材。相声是个喜剧形式, 是搞语言艺术的。为什 么大家都爱听相声呢? 因为相声是逗乐的。那么, 相声中笑料由什么 地方来的呢? 笑料来自生活当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在一天二十四 小时内随时都能发生可笑的因素, 经过相声演员加工编写, 就成为一段 相声节目。
• 相声的垫话很重要、比如你这段相声接上一场的节目、上 场的节目很“火”,观众的情绪还没平静下来,你上去之 后如果不说几句即兴垫话、开门入活,观众一下子听不进 去,还在议论或想着上一场的节目,那么你演的再好也不 行。所以垫话确实是必不可少的。
垫话的形式
• 垫话可以是韵文的,称作“定场诗”,也 可以是非韵文的。
传统相声《开粥厂》的“垫话”
• 甲:听您说话这口音像北京人哪? • 乙:对啦! 我是京里人。您贵处是哪儿? • 甲:您听说京西有个“馒头包”, 我是那儿的人。 • 乙:您是馒头包! 那咱们哥俩一样。 • 甲:您也是馒头包? • 乙:我是糖三角。吃上啦! • 甲:不! 我是京西“人头狗”。 • 乙:我“把上弦”。钟表呀! 这不是乱弹琴嘛! 京
• 上面的“垫话”是讽刺胡吹乱捧、逢迎拍马的, 如果“正活”是《开 粥厂》, 入活就容易些, 但, 若接着是文哏的《八扇屏》, 入活就困难 些, 要看演员的功夫。
颠倒诗
• 南北的大街东西走, • 十字街头人咬狗, • 捡起狗来砍转头, • 倒叫砖头咬了手, • 有个老头才十九, • 喝着藕,嚼着酒, • 这段相声就最后这句是实话, • 再上来的肯定比我丑。
非韵文垫话
传统相声《吃西瓜》的“垫话”
• 不易, 哪行也不易! 就拿我们说相声的说呀, 俩人好办, 一 个装傻,一个装机灵, 俩人背道而驰, 说着说着, 您就乐啦! 实在不成啊, 俩人来了, 装不认得, 这个问那个: “贵姓啊?” 那位说:“不敢, 贱姓刘。”“您才来呀?”“我来了会儿 啦。”“我怎么不认得您呀?”“没人给介绍。”这是俩人。 一个人不成, 一个人我自己问我自己:“我贵姓啊? 我不敢, 我贱姓张。我早来啦? 我来了半天啦。我怎么不认得我 啦?”这我怎么活来着!
西 有个门头沟。
• 甲:对啦! 艺术家张寿臣曾经指出:“在相声前场是京韵大鼓, 唱的 是《三国》段———《单刀赴会》, 观众听《单刀赴会》, 精神 全聚在这儿, 容等《单刀赴会》唱完, 演员下场, 这时候儿相声 演员上场啊, 观众的精神还在《单刀赴会》那儿, 要是一开始就 说相声, 没法把观众的精神集中过来。那怎么办呢? 有办法: 还 接前场的大鼓———随观众的心气呀。观众正听《单刀赴会》 入了神啦, 换上相声, 还是说《单刀赴会》这段事, 正迎合观众 的心理, 说来说去,‘叭’, 找一个‘包袱儿’, 一响, 观众把大鼓 《单刀赴会》那碴儿忘了, 这时候儿入活呀!”
传统相声的表演
传统相声的结构
• 一段传统相声常常由“垫话”、“瓢把儿”、“正活”、 “底”构成。
• 当然, 一段相声不见得是上述四种成分齐备,“垫话”和 “瓢把儿”有时可以略掉, 但,“正活”和“底”是必不可 少的。
垫话
• “垫话”,就是开场白。它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作用是一 样的,就是招揽观众,稳定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