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完整教案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完整教案第一课:天地万物
教学目标
- 了解天地万物的概念和范围
- 掌握一些与天地万物有关的常识
-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 天地万物的概念
2. 天地万物的范围
3. 天地万物的分类
4. 天地万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步骤
1. 导入: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天地万物”是什么概念。
2. 介绍天地万物的概念和范围,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3. 分类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天地万物的分类,然后展示并分享结果。
4. 观察练: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他们观察并猜测与之相关的天地万物。
5.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天地万物与人类的关系,并让他们思考人类应如何保护天地万物。
教学工具
- 图片或实物
- 班级黑板或白板
- 学生小组分配表
扩展活动
-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生物,做进一步的研究,并分享给同学。
评估方法
- 学生参与度和互动交流情况观察
- 学生分类讨论和分享结果
- 学生观察练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参考资料
-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
-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师用书- 互联网资源(确保资料来源可靠)。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教材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教材该教材是针对苏教版三年级科学课程编写的教学教材。
本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内容概述该教材共分为X个单元,每个单元介绍了一个特定的科学主题。
每个单元被划分为不同的课时,涵盖了相关的知识点和实践活动。
教材以简明的语言和生动的插图呈现科学知识,力求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每个单元的研究设置了实验和观察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观察现象,深入理解科学原理。
教材内容涵盖了常见的科学主题,如动物与植物,天气与季节,物质与能量等。
每个主题都包含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实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框架,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特点该教材具有以下教学特点:1. 系统性:教材内容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大纲进行编排,涵盖了三年级科学课程的重点内容。
2. 互动性:教材通过提问、实验和观察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合理性:教材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设置了符合其发展需要的内容和活动。
4. 应用性:教材注重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科学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该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基本科学知识:通过研究教材,学生能够掌握与科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常识。
2. 培养科学思维:教材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实验精神。
4.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教材中的合作活动和小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总结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教材是一套系统、互动、合理和应用性的教材。
通过学习该教材,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各课实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各课实验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下面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各课实验的介绍。
第一课实验一:利用太阳光照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太阳光的作用和影响实验材料:放大镜、纸片、太阳光实验步骤:将放大镜对准太阳光,在纸片上观察太阳光的效果,记录观察结果实验结果:太阳光可以使纸片变热,当太阳光穿过放大镜时可以放大视野第二课实验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和原因实验材料:锅、水、火实验步骤:将锅装满水,放在火上加热,观察水的变化实验结果:当水温达到一定程度时,水开始沸腾,热量使水分子活动加快,形成水蒸气第三课实验三:探究力的作用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力对物体的影响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小球、手实验步骤:用手托住小球,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手对小球施加的力量实验结果:当用力越大,弹簧测力计上显示的数值越大第四课实验四:探究摩擦力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材料的摩擦力实验材料:小车、不同材质的地板或桌面实验步骤:将小车放在地板或桌面上,分别用手控制小车运动的速度实验结果:不同材料的地板或桌面对小车有不同程度的摩擦力,摩擦力较大时,小车运动速度较慢第五课实验五:观察阳光的方向实验实验目的:观察阳光的方向变化实验材料:指南针、太阳实验步骤:将指南针放在平坦的地面上,观察指南针指向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进行对比实验结果:阳光的方向是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指南针指向的方向始终指向北方通过以上实验,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动手的方式观察和实践,更加深入地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这些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也能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探索和发现,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这篇文档旨在对最新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进行分析。
本教材是为三年级学生设计的科学教学资料,旨在提供基本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教材结构本教材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涵盖了特定的科学主题。
每个单元由导学案、教学设计和评价反思三部分组成。
导学案包含预内容和问题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在研究前建立对主题的初步了解。
教学设计提供了教学活动和方法,以及一些实践操作的指导。
评价反思部分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总结。
内容分析教材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自然界、生活环境、生物、物质等多个科学领域的知识。
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实例,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索有关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例如,教授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动物的分类和特征、物质的属性和变化等。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针对每个主题,学生将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实地观察、室内实验等,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教材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并培养其观察、记录、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其他特点除了教材的内容和设计,本教材还具有以下特点:1. 贴近学生生活:教材中的例子和实例多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2. 强调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如尊重事实、批判思维、合作探究等,以及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3. 多元评价方式:教材提供了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观察记录、口头表达、小组合作等,帮助教师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结论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是一本内容丰富、设计合理的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知识体系和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它将科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教材的多元评价方式也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
这本教材将对三年级学生的科学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上是对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的简要分析。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这一课,主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科学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知道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故事情境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3.交流: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热空气和冷空气对环境的影响。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5.拓展:布置课后小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热空气和冷空气性质:热空气——温度高;冷空气——温度低影响: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2.学生对热空气和冷空气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3.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5-2《运动和呼吸》(表格式教案及反思)
如果我们运动一下,预测呼吸次数会怎样变化?——(呼吸次数会增多)
我们现在一起做一个原地高抬腿跑运动,验证一下运动后是不是呼吸次数增多了?(每个学生请离开座位找一个空地站着,为了确保运动的频率一致,老师准备了一个小鼓,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敲击进行左右腿的交替,可不要偷懒哦!)
3.观察、分析、比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采访肺活量大的同学,让他们自己说说什么原因。
出示一组资料:运动员与平常人的肺活量数据统计,有什么发现?
你觉得肺活量大好还是小好?为什么?——(大比较好)
教师小结:肺活量大,说明你的肺功能健康,参加一些剧烈运动或者爬山、爬楼梯等运动后,就不会出现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经常运动,特别是参加长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就能不断锻炼我们的呼吸器官,增加我们的肺活量。
苏科版 三年级上册 《人的呼吸和消化》单元 2.运动和呼吸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人的呼吸和消化》
课题
2.运动和呼吸
课时
1
核心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及要求
5.5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
⑥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⑯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接着请同学们再把表格中的自己的数据进行比较,小组之间的同学相互比较,组与组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比较,你们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较得出:平静状态下呼吸次数少,运动后呼吸次数多,休息过会呼吸次数又会减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水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记录水在加热和沸腾是的温度数据,为下一步的研讨和分析做准备。
比较汇总的数据,有什么发现?——(肺活量大,呼吸次数少;肺活量小,呼吸次数多)
2024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认识固体》教案
2024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认识固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材,第三章《物体的形态》,第一课时《认识固体》。
详细内容包括:固体概念、固体的特点、固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如何观察和描述固体;了解固体与液体、气体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固体的基本概念,了解固体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和分类固体物品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固体概念、特点、观察和描述方法。
难点:固体与液体、气体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固体物品(如石头、木头、橡皮泥等)、实验器材(如放大镜、天平、尺子等)。
学具:固体观察记录表、画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固体物品,引发学生对固体现象的兴趣。
2. 讲解固体概念、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固体物品。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观察、描述、比较不同固体物品,填写观察记录表。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根据固体特点进行分类,展示固体与液体、气体的区别。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固体分类练习。
7. 课后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固体2. 主要内容:固体概念固体特点固体观察与描述方法固体与液体、气体的区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三种你生活中见过的固体,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请简述固体与液体、气体的区别。
2. 答案:(1)例:铅笔、橡皮、书本。
特点: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压缩。
(2)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压缩;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不易压缩;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易压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固体的概念、特点掌握程度,观察、描述方法是否熟练。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固体物品,进行观察、描述、分类,提高学生对固体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4. 课后作业的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和反思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和反思一. 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验,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空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存在,进而引导学生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教材内容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现象充满好奇。
但是,学生对空气的概念以及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去发现和探究空气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空气,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空气,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空气是无色无味的,以及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让学生观察实验,自己动手操作,发现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3.讨论空气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且占据空间。
4.空气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空气作用的理解。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空气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空气的概念2.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3.空气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观察、实验、讨论等方面进行。
最新最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常见绿色开花植物,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约25万种)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动物的种类更多, 约有150多万种。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环节动物、软体动 物、节肢动物
动 物 的 分 类
无脊椎动物 95% 环节动物、软体 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 5%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鸟类、哺乳类动物
4、科学探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得出结论并不容易。 (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全单元精品课件
珙桐(鸽子树)
金
丝
猴
鳄
鱼
朱
鹮
银杏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自 然 界
有生命的 物体
生物
无生命的 物体
藻类植物
植 物 的 四 个 类 群
苔藓植物
地球上的植 物大约有30 多万种
金鱼和它很相似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练习
1、(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2、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猜 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3、我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有: (琴纳)、(爱迪 生)、(居里夫人)、(李时珍)、(袁隆平)、 (牛顿)…… 4、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 能力)。(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一岗双责,安全教育
不携带管制刀具
不打架斗殴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 )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 找问题的答案。
2、英国医生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
3、( )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019新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相同型号的气球?
.师:所以我们要挑选型号相同的气球。但是型号相同的气球质量也可能有差别,我们可以先将2个没有装空气 的气球,挂在平衡尺的两端,进行调整,使平衡尺保持水平。然后再给其中一个气球充气。这个气球充了气后,我们 又做什么?
科学态度: 1.培养尊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压缩空气有关的技术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 了解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气球、矿泉水瓶、大头针、大烧杯、小烧杯、锥形瓶、漏斗、注射器学生材料:纸、橡皮泥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导入新课
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记 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便不断的改进。
6、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树立开放式的教学观念;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将锥形瓶里的水倒掉)提问:“仔细观察,此时瓶子里还有东西吗?”
.学生汇报:有,空气
.揭示课题:那空气会不会像水一样占据空间呢?
[设计意图:利用一个童年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水占满了树洞的空间”引出本科要研究的问题“空气占据 空间吗?”]
二、操作与探究
(一)烧杯底部的纸团会湿吗?
.演示讲解实验过程,提问:把小烧杯口向下竖直的扣到水里,并完全浸入水中,纸会不会湿?猜一猜并说出理 由。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是苏教版辅导教材系列之一。
这本书起初易于学习,一般讲授基础知识,以让学生有序地进行思维训练,以达到学习的目的。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物体概念、图形概念、科学和技术、思维能力提高及应用知识。
物体概念:本部分以现实及形象的观点,运用多种实物模型和语言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这一概念,在此基础上强化对实物的思维理解及表达能力。
图形概念:本部分引导学生动手绘制及拼接图形,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图形相关概念,加强对图形思维的把握。
科学和技术:本部分以实践活动为主,让学生利用一定的材料和实验设备,积极研究科学技术现象及规律,以自主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对科学技术的理解。
思维能力提高:本部分的任务工作,让学生运用日常学习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灵活运用判断能力和自学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及任务,加强思考能力及自学能力。
应用知识:本部分采取体验式学习,通过对各种现象及现实生活中的概念、情况进行实时体验,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
概念,并加深随后的学习记忆效果。
综上所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本着以实践训练为基础,以加强思维训练,以促进认知和决策能力提升为目标,制定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思考、运用科学精神及技能的课本,便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科学技术知识。
苏教版科学 三年级上册 空气占据空间吗 说课(课件24ppt).ppt
说教材
重点
感知空气的存在。
难点
认识空气占据空间。
学生学情:
本课教学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对空气的认 识,知道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也 知道了空杯子、空瓶子并不真正是空的,它们里面有空 气等等的认知背景为基础,指导他们用实验的方法,去 证实空气的存在并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 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
PART 07
实验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
三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为 了让空气这种无形的物质“有形 化”,让学生直观掌握知识,这节 课我们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在设计 实验、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逐步 感知“空气要占据空间”这一核心 概念。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感谢大家观看
汇报人:赵滋
教
气体,它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学 • 过程与方法:1、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
间。
2、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方法,进行观察。
目
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科学 探索的兴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
感,体会创新发现的快乐。
PART 06
实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
学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PART 02
说实验器材
二、说实验器材 矿泉水瓶 水槽 乒乓球 气球
PART 03
实验创新要点
三、说实验创新要点
1、由于空气不可见,很型
的
不
2.如果实验杯子不垂直,很难达到
足
理想的实验效果。
之
处
3.纸团易弄湿,影响实验效果,也
会造成纸张浪费不环保。
三、说实验创新要点
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课程简介该科学课程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共分为5个模块,包括“动物世界”、“植物世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天空之上”和“环境中的科学”。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自然现象、物质世界、人类活动和现象等的观察、探究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世界的观察和描述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4. 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课程安排模块一:动物世界- 第一课动物的多样性- 第二课动物的生长发育- 第三课动物的生活性- 第四课动物的结构特征- 第五课动物对人类的作用模块二:植物世界- 第一课植物的种类- 第二课植物的生长发育- 第三课植物的繁殖- 第四课植物的采集和应用- 第五课植物的适应环境模块三:日常生活中的科学- 第一课熨衣服- 第二课摇号发电- 第三课过滤水- 第四课凝固和融化- 第五课化学变化模块四:天空之上- 第一课月相- 第二课星座- 第三课日食和月食- 第四课风吹云动- 第五课太阳能模块五:环境中的科学- 第一课空气和环境- 第二课噪声和环境- 第三课水污染和环境- 第四课垃圾分类与环境保护- 第五课绿色环保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探究”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注重激发学生思考和主动探究的兴趣,营造积极的研究氛围。
通过一定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感性地认识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通过平时表现、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同时,引导学生自主评价和互相评价,形成全面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阳县小学2016年春学期科学实验课时安排表
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
单元序号实验名称实验器材备注周次
土壤与生命1 观察土壤土壤、放大镜分组实验 1
2 研究土壤的成分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演示实验 2 3
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
的不同
杯子、漏斗、水、纱布分组实验 3 4 做肥料袋
塑料袋、吸管、土壤、果皮、蔬
菜
分组实验 4 5 “保持水土”的模拟实验泥土、草皮、水壶演示实验 5
植物的一生6 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浸泡过的蚕豆种子、镊子分组实验 6 7
探究种子萌发时需要的
条件
4只一样大小的透明瓶子、餐巾
纸、一些同种植物的种子
演示实验7 8 观察茎的运输作用
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瓶子、
红墨水、小刀
演示实验7
9 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月季、两只塑料袋演示实验7
10 植物向光性的实验两株吊兰演示实验7
11 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花、镊子、放大镜演示实验8
固体和液体12
用多种方法研究固体的
性质
石块、螺帽、玻璃、橡皮分组实验9 13 研究固体的混合和分离
黄豆、玉米粉、绿豆、天平、量
杯
分组实验10
14 研究固体的沉和浮固体若干分组实验11
15 研究固体的溶解与分离面粉、盐、水、搅拌分组实验12
16
比较各种不同液体的性
质
油、水、蜂蜜、牛奶分组实验13 17
观察液体在水中的沉和
浮
油、水、蜂蜜演示实验14 18
观察热水在冷水中的流
动
玻璃缸、冷热水、墨水、小瓶子演示实验15
19 研究液体的混合水、酒精、墨水、量筒、天平演示实验16
20
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
来
水、橡皮泥、木块、吸管、塑料分组实验17 21
模拟潜水艇的上浮与下
沉
玻璃缸、小潜艇演示实验17
关心天气22 测量气温气温表、记录纸分组实验18
23 做个雨量器塑料瓶、透明胶带、标尺分组实验18
24 做风向标和风力计手绢、纸巾、纸屑分组实验18
观察与测
量25
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观察
比较茶
绿茶、乌龙茶、花茶、红茶、杯
子、水
分组实验19
26 测量杯子的容积烧杯、量筒、水分组实验19
27 测量树叶的面积纸、笔、尺、树叶分组实验19
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
单元编号实验名称实验器材备注周次
骨骼与肌肉1
做手臂活动模型或
膝关节活动模型
绳子、橡皮筋、硬纸板、铆钉、
回形针等
演示实验1-3
物体的运动2 测量走路的速度秒表、米尺演示实验 4 3
探究物体运动的方
式
易拉罐、竹蜻蜓分组实验 5 4
探究小车运动的快
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计时器、小车、尺子、垫圈等分组实验6-7 5
探究摆的快慢与什
么因素有关
夹子、重物、棉线、计时器分组实验8
无处不在的力6 正确使用弹簧秤弹簧秤演示实验9 7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
伸长度的关系
弹簧、钩码若干、实验记录表演示实验10-11 8
研究如何减小摩擦
力
弹簧秤、带钩的重物、尺、圆杆
铅笔、油
分组实验12-13 9 制作降落伞
线段、手帕、金属夹、牛皮纸、
塑料袋、剪刀
分组实验14
调查与预测10
探究在哪种情形下
粉笔下落不容易粉
碎
粉笔、蜡质、塑料袋分组实验15-16 11
探究食盐的溶解量
对溶液的体积有没
有影响
容器、食盐、水、尺子演示实验17-18 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
单元编号实验名称实验器材备注周次
神奇的机械1 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杠杆、平衡尺、
钩码
分组实验 1 2
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影响的实
验
斜面、测力器分组实验 2 3 探究轮轴是否省力的实验
螺丝刀、轮轴、
测力器
分组实验 3 4 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
滑轮、铁架台、
测力器
分组实验4-5
5 研究链条传动的特点链条演示实验 6
6 研究齿轮传动的特点
瓦楞纸、塑料瓶
盖、大头针
分组实验7
形状7 研究纸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纸、牙签、胶带分组实验8
与结构8 研究不同形状支架的稳固性
吸管、大头针、
胶带
分组实验9 9 研究不同桥梁的特点和承受力
积木、钩码、小
车
分组实验10-11
它们是怎
样延续后代的10 用植物的茎或叶或根进行繁殖
宝石花、生姜、
土豆
演示实验12-13
岩石与矿物11 观察岩石标本岩石标本分组实验14
12 模拟变质岩的形成橡皮泥演示实验15
13 研究常见矿物的特征
矿物标本、放大
镜、小刀
分组实验16 14 研究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橡皮分组实验17
交流
与质疑
15 纸飞机下降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纸飞机分组实验20
苏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
单元编号实验名称实验器材备注周次进化 1 制作印迹化石模型黏土、树叶、贝壳演示实验 1
共同的家园2
模拟研究仙人掌刺的作
用
纸巾、蜡纸分组实验 3 3 做个生态瓶塑料瓶、土壤、种子演示实验 5
神奇的能量4
制作“火箭”及其“发射
器”
纸杯、直尺、水彩笔、胶带、
纸
演示实验 6 5
研究点燃火柴和花生米
之间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花生米、橡皮塞、针、火柴、
小试管、试管架
分组实验8 6 探究飞旋扣子的秘密纽扣、线分组实验12
拓展与应用7 让瓶子吹泡泡
大塑料瓶、吸管、橡皮泥、
烧杯、蓝墨水
分组实验16 8
设计并制作以空气为动
力的玩具小车
学生自带材料分组实验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