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末级三维非定常流动数值模拟_綦蕾

合集下载

300MW机组低压缸零出力改造的调试与运行分析

300MW机组低压缸零出力改造的调试与运行分析

300MW机组低压缸零出力改造的调试与运行分析摘要:低压缸零出力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汽轮机灵活性和深度调峰改造技术,其具有灵活、便捷和可变负荷范围大等优点,可以满足国家重大战略要求和发电企业发展需要。

因此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发电企业开始进行低压缸零出力技术改造。

某电厂对一台300MW机组进行了低压缸零出力技术改造,并于2020年12月进行了低压缸零出力试运行。

试运结果显示,该电厂对4号机组进行的改造基本可以满足预期要求。

关键词:低压缸零出力;汽轮机;供热;300MWAbstract:As a new type of steam turbine flexibility and deep peak shaving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 low-pressure cylinder cut-off has the advantages such as flexibility, convenience, and large variable load range, which can meet the national strategic requirem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power generation enterprises. Therefore,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power generation enterprise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begun to carry out technical transformation of low-pressure cylinders cut-off. A power plant carried out the technic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low-pressure cylinder cut-off for the 300MW unit, and carried out the low-pressure cylinder cut-off trial operation in Dec, 2020. The trial oper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unit can basically meet the expected requirements.Key words:low-pressure cylinder cut-off; steam turbine; heating supply; 300MW火电灵活运行及深度调峰主要通过储能、锅炉改造、汽机改造来实现。

在小体积流量工况下汽轮机末级流动数值模拟

在小体积流量工况下汽轮机末级流动数值模拟

在小体积流量工况下汽轮机末级流动数值模拟王智;刘艺苗;焦庆雅【摘要】采用数值计算软件CFX对汽轮机末级进行了三维黏性定常流动计算,通过改变背压的方式模拟研究了在不同体积流量下末级的流动情况.着重分析了在小体积流量工况下汽轮机末级做功能力,并综合子午面流线和轴向截面流线分析了流场特点.结果表明:随着背压的升高,级的相对体积流量减小,流动恶化;在小体积流量下,末级动叶出口根部首先出现脱流,流线不断向顶部偏移;体积流量减小到一定程度后,叶间间隙顶部出现涡流,末级动叶即进入鼓风工况,之后涡流不断向静叶流域扩张.【期刊名称】《发电设备》【年(卷),期】2018(032)003【总页数】5页(P153-157)【关键词】汽轮机;背压;末级叶片;流动分离;数值模拟【作者】王智;刘艺苗;焦庆雅【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河北保定071003;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河北保定071003;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河北保定0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262供热机组热负荷增加或大功率机组参与调峰时,汽轮机运行在高背压、小体积流量工况下,此外空冷机组受大气温度变化的影响也常处于变工况下。

背压升高会导致汽轮机末几级特别是末级的体积流量大为减小,级内流动情况不稳定,对汽轮机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很大的影响[1-3]。

因此,研究小体积流量下汽轮机末级流动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朱光宇等[4]分析了小体积流量引起的大负攻角下末级动叶栅的流动分离现象,随着负攻角的增大,平面叶栅前缘首先出现了流动分离并在压力面形成涡流。

金建国等[5]对汽轮机末级流动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在小体积流量工况下,末级动叶根部会产生较强的扩压区。

杨锐等[6]指出在小体积流量的非设计工况下,流动分离首先出现在叶片根部。

田艳静[7]对高背压下末级动叶流动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随着背压的升高,末级进入小体积流量工况,叶根处脱流范围随体积流量的减小而逐渐增大的结论。

不同容积流量下汽轮机低压缸末三级定常流动数值研究

不同容积流量下汽轮机低压缸末三级定常流动数值研究
Lo w Pr e s s u r e Cy l i nd e r a n d LPEH u nd e r Di f f e r e nt Vo l u me Fl o w Ra t e Co n di t i o ns
S HAO S h u a i 。 DE NG Qi n g h u a ,S HI He s h u a n g ,F E NG Z h e n p i n g ,CHE NG Ka i ,PE NG Z e y i n g 2
t he c o m me r c i a l c ompu t a t i on a l f l o w d yn a mi c s s o f t wa r e CFX. Th e f l o w f i e l ds i n t he l a s t t hr e e s t a ge s we r e a na l y z e d i n d e t a i l .The r e s u l t s s h ow t h a t a s e pa r a t i on c a us e d by t he a d v e r s e p r e s s ur e gr a d i e n t O c c ur s a t t he hu b s e c t i o n ne a r t he t r a i l i n g e d ge o f t he l a s t s t a ge r ot or a t 4 0 o f t he
文 章编 号 :0 2 5 3 — 9 8 7 X( 2 0 1 3 ) 0 1 — 0 0 1 5 — 0 6
Nu me r i c a l I nv e s t i g a t i o n o n Fl o w 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 S t e a m Tu r b i ne

汽轮机级内的非定常流动的数值模拟

汽轮机级内的非定常流动的数值模拟

汽轮机级内的非定常流动的数值模拟1.介绍由于前后的结构限制,单一涡轮叶栅的进口和出口处的流场参数(边界条件)很难定义下来。

因此,可以选择把好几个级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此时界面流场的结果就很容易用数值进行模拟。

当然,这个整体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例如,叶片受力情况,寿命等等。

从混合平面到完全的非定常作用,这些各不相同的耦合方法已经都被使用过。

本篇文章主要研究定子和转子之间的非定常作用,对此,我们已经提出了两种有限分析处理方法。

第一种分析方法假定一个相对简单的定子—转子匹配情况,在基于罗伊对Riemann解的非结构网络化的近似理论,实现了对现有的内部二维有限体积法的算法证明。

第二种分析方法来源于对两相冷凝蒸汽流动的Lax-Wendroff二维有限体积分析法和Giles匹配算法的有机结合,这种方法已经成功的在高压涡轮叶栅的单相定子—转子间相互作用的计算中得到验证。

2.控制方程和问题提出这两种流动模型通过偏微分的形式给出W=--G+Q (1)理想气体的二维流动可以用欧拉公式描述,可以进一步称为单相流动模型,也可以用这个公式表示W=[, F=[,)Q=[0,0,0,0G=[(2)其中表示密度,是速度的矢量分量。

P表示压力,e是每单位体积的能量。

表示比热容。

下面的模型描述的是蒸汽和冷凝水混合物的流动,也被称为两相流动模型。

我们假设液滴被蒸汽带动着进行流动。

这个控制方程包括对混合物的欧拉方程和液滴参数的传递方程。

因此,表达式如下(3)此时,代表混合物的密度,代表蒸汽和液体平均速度的矢量分量。

P表示平均压力,e是每单位体积的能量。

代表湿度。

方程组加上压力方程封闭(即有解),压力方程如下(4)L表示凝结潜热,比热容这里作为温度函数。

Hill参数如下:(5)N表示每单位质量混合物中的液滴数,表示第i个液滴的半径,r表示平均半径。

数量级作为计算时的单位,每单位体积每秒新凝结的液滴数J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6)新的液滴半径用表示,蒸汽密度为蒸汽的温度用理想气体定律计算。

汽轮机末级叶片模态振型与变负荷动应力的三维数值模拟

汽轮机末级叶片模态振型与变负荷动应力的三维数值模拟

汽轮机末级叶片模态振型与变负荷动应力的三维数值模拟康剑南;周旭哲;张艳辉;孙士宏;姚坤;班允智【摘要】火电机组参与电网深度灵活调峰已成为当代电力发展的新常态,在机组低负荷深调过程中,蒸汽流量较小.本文针对调峰机组汽轮机末级叶片小容积流量问题进行了模态特性及动应力响应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末级叶片在2 820~3 090 rpm之间无共振点,而额定温度范围内整圈叶片无共振转速;以模态分析为基础综合考虑变温特性下得出叶片伸长量,可为现场叶片汽封调整作为参考.基于额定工况与2.2 kPa、40 t/h工况下的动应力满足设计要求,而其他非设计工况下的动应力已超出了叶片的耐振强度,全工况动静应力极值均处于叶型根部出汽侧,导致叶片的耐振强度许用值较低.上述数值结果为电厂调试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也为机组经济性运行作出了技术指导.【期刊名称】《节能技术》【年(卷),期】2019(037)003【总页数】5页(P260-264)【关键词】汽轮机;变工况;末级叶片;模态分析;伸长量;动应力【作者】康剑南;周旭哲;张艳辉;孙士宏;姚坤;班允智【作者单位】大唐东北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吉林长春130012;大唐辽源发电厂,吉林辽源 136200;大唐东北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吉林长春130012;大唐辽源发电厂,吉林辽源 136200;哈尔滨沃华智能发电设备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大唐辽源发电厂,吉林辽源 136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33;TP1830 引言随着全社会用电需求增速放缓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火电利用小时数将会逐年下降,为此提升火电机组运行灵活性,大规模参与电网深度调峰将是大势所趋,在未来,机组处于低负荷运行将成为常态[1-5]。

对于冷凝式汽轮机,负荷变化时,流过的蒸汽流量也发生变化,引起冷却水温度的变化,背压也随之改变,最终引起低压缸容积流量的变化;对于热电联产机组,需要进行中间级抽汽供暖,这也会造成抽汽后的几级容积流量小于设计容积流量;在空冷机组中,其背压随大气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工作背压高于设计背压时,也使得机组低压缸末级处于小容积流量下工作。

汽轮机内湿蒸汽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汽轮机内湿蒸汽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V0 . 2 No 3 I5 .
TURBI NE TECHN0L OGY
J n. 0 0 u 2 1
汽轮 机 内湿 蒸 汽 流 动 特 性 的数 值 模 拟
肖玉 广 徐 惠坚 ,
( 1哈 尔滨 汽轮机 厂 有 限责任 公 司 , 尔滨 104 ; 尔滨 商业 大学 , 尔滨 10 2 ) 哈 50 62哈 哈 50 8
摘要 : 湿度 对蒸 汽轮机效率的影响及其对叶片的浸蚀 作用极 其复 杂。为 了研究 蒸汽 凝结对 流动 的影 响 , 采用商 用 软件 C X一 F 5数值模拟 了某大功率凝 汽式 汽轮机末 级的定常流动 。虽然定常计算所采用 的混合平 面法 不能 精确 预 测导 叶和动叶之 间的相对运 动而产生的诸 如湍流脉动和尾迹 涡流 等不稳定 流动对 凝结过 程和 水滴 的生长过程 的
i v sia ig te e fc fse m o d n a in o h o n e t t h f to t a c n e s t n t e f w,te se d o n lr e p we o d n i g t r i e ls sa ewa g n e o l h ta y f w o ag o rc n e s b n a t t g s l n u n mei a i ltd w t o u r l mu ae i c mme ca o u ai n ls f a e C X 一5 c s h r ilc mp t t a ot r F o w .Al o g h x n ln p ra h w ih a o t d t u h t e mii g p a e a p o c h c d p e h b h t a y c mp tt n c u d n t a c r t r dc e h f c f t e tr u e t f cu t n a d t e w k d y t a y t e se d o u ai o l o c u ae p e it d te ef t o h u b ln u t ai n h a e e d h t o e l o

小容积流量工况下汽轮机级内流场的数值分析

小容积流量工况下汽轮机级内流场的数值分析

汽 流动进 行 了测 量 研 究 ; 綦 蕾 等 对 处 于 湿 蒸
汽 区 的末 级流 场进 行 了数值 模 拟 分 析 , 都取 得 了 满 意 的结 果 。相对 于费 用 较 大 的试 验研 究 , 数 值
模 拟显 现出 了很大 的优势 。计 算 模 型
成很 大 的漩 涡 , 这不仅 容易 引起 叶片 的失速颤振 , 降低 运行 的效率 , 甚 至还会 导致严 重 的事故 。
目前 开展 汽轮机 小容积 流量 工况下 的流动 研
附近进 行 网格加密 , 网格 总数 约 1 8 0万余 。
究, 主要集 中在 汽轮机 的末几 级 , 采用 的手段有 试 验研 究 和 数 值 模 拟 。蔡 小 舒 等 利 用研 制 的 测 量装 置对 3 0 0 M W 直 接 空冷 汽 轮机 低 压末 级 湿 蒸
轮 机末级 叶片 在小容 积流量 工况 下 的脱 流现 象 已 形 成共识 。但 由于小 流 量 工况 下 , 上 游 流场 对 下 游 流场 的影 响很 大 , 攻 角 的变 化也 会 使 高压 缸 内 各 级 出现分离 流动 , 造成 流动 的不均匀 和漩 涡 , 引
计算 过 程 中 , 取转 速 为 3 O 0 0 r / mi n 。通 过 提 高 出 口背压 的数 值 达 到减 小 流量 的 目的 , 定 义计 算模 型 出 口压力 与入 口压力 之 比为压 比。笔者计 算了 1 0种 工况 , 其 中压 比为 0 . 8 6 8 、 0 . 9 3 4 、 0 . 9 5 3 时 比较典 型 , 因此笔 者 主 要针 对 这 3种 情 况 进行 分 析 。计算 时采 用标 准 k - o湍 流模型 。控制 容 积 界 面处 的物性 参数 应 用 二 阶迎 风 差分 格 式 获得 , 流 体压力 一速 度耦合 采用 S I MP L E C算 法 , 进 口给

动静态汽封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

动静态汽封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

动静态汽封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
曹丽华;胡鹏飞;徐伟;李勇;周云龙
【期刊名称】《化工机械》
【年(卷),期】2010(037)005
【摘要】将CFD软件作为计算平台,对汽轮机迷宫式隔板汽封内典型的三维紊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应用结构化网格,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N-S方程和RNG k-ε双方程紊流模型封闭方程组.数值求解方法采用SIMPLE算法,迎风二阶格式求解对流项,迎风一阶格式求解扩散项.结果表明,转子的转动所带来的旋转效应对汽封内流体的轴向、径向、切向速度都产生影响,导致流体呈螺旋线流动,平均流速增大,湍动能耗散效应减弱,漏汽量比静止时有所增大.低压比时转速对漏汽量的影响较大,额定转速时的最大增幅达0.25%左右.
【总页数】5页(P617-621)
【作者】曹丽华;胡鹏飞;徐伟;李勇;周云龙
【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14
【相关文献】
1.补汽对透平级气动性能和静叶汽封转子动力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J], 王世柱;李志刚;李军;冀大伟;肖高绘;葛庆
2.汽轮机直齿与斜齿汽封内部流场的数值计算与结构优化 [J], 韩中合;康乐嘉
3.汽轮机光轴迷宫式隔板汽封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 [J], 李军;李国君;丰镇平
4.刷式汽封和梳齿汽封泄漏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J], 李尊平;丁常富;刘志博
5.动静态下汽封间隙对汽封性能的影响研究 [J], 曹丽华;胡鹏飞;李涛涛;李勇;周云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4-06-20 作者简介:綦 蕾(1981-),女,湖南株洲人,博士生,qileil @ .汽轮机末级三维非定常流动数值模拟綦 蕾 郑 宁 程洪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摘 要:空冷汽轮机组采用空气作为冷却介质,是一种典型的变工况运行机组.深入了解透平叶片在设计状态和高背压条件下的非定常流动机理,能更好设计空冷汽轮机以及提高叶轮机械的性能和稳定性.主要利用三维粘性非定常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设计状态和高背压条件下透平叶片内部的流动进行模拟,并分析了设计状态和高背压条件下非定常流动机理.结果表明,在设计状态动静干涉作用是导致非定常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高背压条件下动静干涉作用很弱,导致非定常现象不明显.关 键 词:透平;非定常流动;动静干涉中图分类号:V 2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65(2005)02-0206-06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3-D unsteady flo w in the last stage ofthe steam turbineQi Lei Zheng Ning Cheng Honggui(S c hool of Jet Propulsion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Air cooling steam tur bine uses air as working fluid ,and it works in variable -operating condition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design of air cooling steam tur bine and the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of tur bine to study unsteady flow mechanism in design and off -design state .The flow of turbine in design and off -design state was simulated bythe method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3-D viscous flow ,and the flow mechanism in design and off -design state was studed .The results sho w r otor -stator interaction causes unsteady flow in design state ,and the rotor -stator interaction in off -design state is weak ,the unsteady phenomena is not obvious in off -design state .Key words :turbine ;unsteady flow ;rotor -stator interaction 空冷汽轮机组与湿冷汽轮机组相比,具有明显的节约水资源的优势,其不利因素在于空冷汽轮机组低压缸末级的出口背压较高,且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出口背压变化范围较大,末级叶片应力会大幅度变化.当背压高于设计状态接近鼓风状态时,汽轮机组在小容积流量下工作,末级动叶进口的流动存在大负攻角,动叶顶部的负攻角更为明显.大负攻角来流在动叶压力面造成大尺度分离流动,而大尺度分离流动和叶片自身的微幅振动,可能导致叶片气动弹性失稳,甚至发生颤振,造成末级叶片损坏.深入了解透平叶片在高背压条件下的非定常流动机理,并有效地在设计中控制叶片排内流动,减小叶片应力,提高工作效率,对于空冷汽轮机极为重要,对提高叶轮机械的性能和稳定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叶轮机械内部的流动本质上是三维非定常复杂流动.在一定的负荷水平下,叶轮机械的效率和稳定工作范围等是衡量其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气流流过叶片通道时损失的大小.非定常作用将直接影响到损失的产生、输运和扩散,并在叶片上产生非定常负荷.叶轮机内非定常流动通常包括2层含义,分别对应2类不同的2005年2月第31卷第2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February 2005Vol .31 No .2DOI :10.13700/j .bh .1001-5965.2005.02.022流动现象[1]:一类是所谓流动失稳现象,即设计时希望避开的不稳定工作状态如旋转失速,喘振,颤振以及流场畸变等;另一类则为广义的流动非定常性,反映流场的动态特征.绝大多数非定常流动是由于各叶片排的周向非均匀流动以及转子静子之间的相对运动所引起.其中第二类非定常流动又分为以下几个方面[2]:①位势作用,即由于转子和静子压力场的相对运动所引起的非定常性,表现为无粘作用,它的影响可以向上、下游相邻叶片排传递,一般在一个栅距(或弦长)之内衰减,在其作用范围之内(轴向间距较小时)引起的非定常效应很明显,它会引起叶片排上、下游周向流场非均匀分布;②尾迹和叶片排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转子(静子)叶片的尾迹通过下游静子(转子)时,所产生的非定常压力,表面热交换以及与边界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非定常流动现象的重要来源之一,它的作用距离比位势流大,可以作用到下游几个弦长距离;③叶轮机级中由于二次流、激波、边界层的变形等引起的三维非定常效应,以及多级环境中存在的Clocking现象;另外,由于不稳定的分离,尾迹涡的脱落,进口畸变,转捩等也是引起非定常流动的因素,它们的存在形成了宽频谱的非定常特性.1 数值方法1.1 计算方法本文数值计算采用NUMECA商用软件,控制方程为非定常雷诺平均N-S方程,空间采用中心差分格式,时间采用二阶迎风格式.同时在非定常计算中采用了隐式双重时间步法.湍流模型采用S-A模型.为加速收敛,计算采用全多重网格方法.1.2 计算网格设置设计状态和非设计状态高背压下(非设计状态)的非定常计算均采用同一计算网格,如图1.网格采用HOH型网格.一个周期通道的网格总数约75万,其中静叶进口段的H型网格数17×33×13,环绕静叶叶片的O型网格数21×33×113;动叶进口段的H型网格数25×33×17,环绕动叶叶片的O型网格数19×33×121,动叶出口段的H型网格数为17×33×29.网格近壁区y+值的大小静叶约为20,动叶约为10.1.3 计算参数设定非定常计算采用Domain Scaling方法,它要求上下游叶片的计算域周向尺寸相等,为此,将静叶和动叶数简化为3:5,同时为了保证叶片堵塞度一致,对静子和转子叶片尺寸均按一定比例进行缩放.计算时一个周期内设定60个物理时间步.动静叶交界面采用超限插值.边界条件进口给定总温、总压和气流角的均匀分布,出口按径向平衡原理给定50%动叶叶高处静压值.初始条件是用定常计算收敛结果作为初场.图1 计算网格2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2.1 设计状态图2和图3分别为160T~2160T时刻的叶中S1流面熵增云图和静压云图(颜色由深至浅数值大小递增,下同),图中标明了叶片的编号.由图看出,随时间的发展,对于同一编号的动叶,相对静叶的周向位置不断改变,同时熵增和静压分布都相应发生变化,流动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整个周期的流动过程比较直观地体现了设计点流动的非定常效应.这主要是由叶轮机内流动中常见的动静干涉作用引起的非定常效应.这一非定常效应是由于转子叶片相对静子叶片周向位置发生了改变产生的转子与静子之间的位势作用,以及上游静子叶片尾迹与下游转子叶片的相互作用造成的.2.1.1 静子尾迹对转子的非定常作用从图2看出,静叶尾迹(高熵区域)扫过下游区域,并一直延伸到转子通道内,随着动叶相对于静叶的周向位置改变,下游转子通道中的熵分布也随之变化.从静叶尾迹发展的方向来看,由于静叶和动叶之间的间距较远,静叶尾迹进入动叶通道后,分布已经不很集中,扩散到很大范围,这一熵增区域一直延续到下游转子出口.2.1.2 静子对转子的激波和位势场作用非定常流场中各时刻转子周围的压力场主要受到激波和位势场作用影响.观察图2和图3发现(例如在160T时刻2号转子进口前的区域),在熵分布图中,静叶尾迹扫过下游区域时,在转子207第2期 綦 蕾等:汽轮机末级三维非定常流动数值模拟 图2 设计状态不同时刻叶中S1流面熵增分布图3 设计状态不同时刻叶中S1流面压力系数分布前有一个区域尾迹的发展出现间断,同时在这个区域静压云图显示为明显的高压区,这说明上游静子的位势场对下游转子的非定常作用比较强烈,对流动的影响比尾迹作用要强.此外从图4设计状态动叶叶中压力系数分布对应图3可以发现,转子1的吸、压力面在受静叶位势场作用比较强烈的位置压力梯度相应增加.从图中不同时刻静叶叶中表面压力系数分布图中可以看到,静子叶片后部吸、压力面之间的压力差明显比叶片前部大,静叶是明显的后加载叶型.因为静子叶片后部负荷较大,所以它的位势场对下游转子的非定常作用比较强烈.另外,从图5非定常计算结果160T时刻的叶片根、中、尖相对马赫数分布图可看出,由于汽20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5年 a 设计状态静叶叶中b 设计状态动叶叶中图4 设计状态叶中表面压力系数分布流在静子通道内加速程度较大,到静叶出口处已达到超音,同时在静叶尾缘出口处产生了燕尾型的斜激波.燕尾波朝向下游叶栅的分支外尾波作用在下游转子叶片前缘也能产生强烈的非定常气动力.本算例中静叶尾缘出口激波以及静叶位势场是产生转子通道内非定常现象最主要的因素.2.1.3 转子对静子的非定常位势作用从图4的静叶叶中表面压力系数分布看出,只在静叶吸力面尾缘处能够看到较微弱的非定常压力波动,这说明动叶对静叶的位势作用不明显.如图4b 所示,动叶叶片前部的负荷相对较小,转子通道的前部区域周向压力梯度较小,使得转子叶片对上游静子产生的位势作用较小.对非定常流场的分析初步认定,在设计状态非定常流动中,动静干涉的非定常效应较强,其中静叶对动叶的势干扰起主导作用.这是由于设计状态静叶后部的负荷较大,且出口汽流超音造成的.2.2 非设计状态流动分析非设计状态计算结果与设计状态的结果差别较大,计算结果总效率已由设计状态的约0.9降低到接近于零.主要是由于出口背压明显增高,汽a 叶根(10%叶高)b 叶中(50%叶高)c 叶尖(90%叶高)图5 设计状态1 60T 时刻S1流面相对马赫数分布流通过末级通道时膨胀比急剧减小,流动接近鼓风工况,汽流几乎不对叶片做功.另外高背压导致末级动叶进口产生大负攻角,使得动叶靠近压力面处出现大的分离区,给流动带来很大损失.在透平机械内部,转子相对静子叶片的旋转使得转静子叶片之间的相互干涉作用成为导致非定常效应的重要因素.转子叶片中的各个时刻压力场结构受动静干涉中2个非定常作用的影响:一是位势作用,即转、静子之间的压力波的相互作用,二是静叶尾迹作用.转、静子之间的位势作用以及上游静子的尾迹对下游转子通道内流动的影响是引起叶栅通道内部流动非定常效应的一个主要驱动源.以下从动静干涉这几个方面着重分析有大分离情况下的非定常流动.209第2期 綦 蕾等:汽轮机末级三维非定常流动数值模拟2.2.1 转子通道内的旋涡流动当背压升高,末级的落压比减小,轴流速度减小时,动叶处于大负攻角工作状态,汽流在动叶的压力面发生强烈分离.从图6a ~图6c 的流线分布可以看出,在动叶通道中,靠近动叶压力面处有一个顺时针旋转的大分离涡.从动叶通道三维流线可以看出,这个分离涡是一个三维的涡系结构,几乎占据了整个叶高通道.从图6b 和图6c 可以看出,动叶压力面在大负攻角下形成的大的分离涡是在叶片前缘处形成的,分离涡中的汽流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并向叶尖迁移,并与叶尖处壁面附近的流体掺混后沿主流方向流出.从图7b 动叶叶中表面压力系数分布可以看出,转子通道内的大分离涡已经严重改变了动叶表面的压力分布形式,在压力面受分离涡影响的区域,压力值急剧减小,甚至小于吸力面的压力值,这导致了动叶做功能力减小甚至不做功.a 动叶通道三维流线b动叶压力面流线c 叶中S1流面流线图6 非设计状态流线从计算结果的S1流面流场动画来看,随着动、静叶之间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流场的参数分布几乎不变;在S1流面分离区内也没有明显的非定常现象.从图7不同时刻动静叶叶中表面压力系数分布也能明显看到,1 60T ~21 60T 各时刻的压力几乎没有任何波动.在动叶通道中有如此大的分离涡,但在非定常流场中却看不出涡有任何的波动,几乎是原地不动.由于计算中使用的网格数有限,难以捕捉到分离涡的非定常运动.在鼓风状态下,末级的流动分离会向上游发展,波及次末级的流动,末级静子入口来流受上游流动的影响,在径向和周向也会有一定的畸变,而且非定常流动会在多个通道中波动,流动的周期性差.这些对于流动的非定常性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的量级还不能准确估计.由于计算区域只包括末级单级的3个静叶通道和下游的5个动叶通道,不是多级整圈的全部叶片通道,可能非定常流动的波动受到限制,没有捕捉到分离涡的非定常现象.a 非设计状态静叶叶中b 非设计状态动叶叶中图7 非设计状态叶中表面压力系数分布2.2.2 静子对转子的势干扰图7a 显示,与设计状态的流动相比,静叶的负荷分布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之间的压力差变小,静叶负荷减小,且静叶尾缘处的负荷减小得更加明显,直接导致静叶尾缘处和静叶出口处的压力分布的周向梯度减小,如图8所示.图8显示静叶的出口压力在周向的梯度很小,从压力面到吸力面的周向压力系数的落差最大约为0.1,而图8中在设计状态这个值高2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5年达3.另外,由于汽流在静子通道内减压加速程度大大降低,静叶出口汽流为亚音,静叶尾缘出口没有燕尾波产生,因此对下游转子叶片的非定常作用进一步减弱.一般认为,叶轮机械内的动静干涉现象是由于动、静叶相对运动导致的相邻叶片排周向非均匀流场的相互作用引起的.静叶出口的周向压力梯度很小,则动叶旋转掠过静叶出口的周向不均匀压力场所受到的非定常力相应比较弱.据此分析可以理解,为什么在设计状态观察到的由于动静之间相互位置转动引起的较强的静叶对动叶的压力干扰在大负攻角状态变得很小,事实上是由于大负攻角状态下静子叶片的负荷减小造成的.b 非设计状态图8设计状态和非设计状态叶中静叶出口静压沿周向分布a 设计状态 综合以上几方面的因素,可以判断在给定的计算条件下,计算结果所得到的流场是基本合理的.透平叶片在高出口背压下,动叶进口存在大的负攻角,在动叶靠近压力面处造成大尺度分离流动.通过对流动的分析认为,在鼓风状态下,由于静叶载荷较小,动静干涉较弱,在设计状态中表现明显的动静之间相互的压力干涉变得较弱.3 结 论1)通过对低压缸末级的全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分析了动静干涉对非定常效应的影响,在设计点上,静叶对动叶的势干扰强于动叶对静叶的势干扰动.动、静干涉作用直接导致叶片表面负荷分布的变化,对透平的应力和效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2)透平叶片排在高出口背压条件下,动叶进口存在大的负攻角,在叶型内部造成大尺度分离流动,这种分离流动几乎占据了整个转子通道,且具有强三维特性,对透平叶片排的负荷分布和级效率都有很大影响,必须加以控制.3)通过对分离流动非定常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认为,由于在高背压条件下载荷减小,静叶出口的周向压力梯度很小,因此动叶旋转掠过静叶出口的周向不均匀压力场所产生的非定常动静干涉作用较弱.受计算条件的限制,分离涡比较稳定,没有体现出流动的非定常效应.4)非设计状态下特殊的非定常现象,给出一种启发,如果能进一步深入理解这种状态下非定常流动产生的条件和机理,对通道中大分离涡的形成和发展加以控制,这对于提高整个叶轮机械的效率,加强流动稳定性都将产生很深远的影响.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徐力平.叶轮机内非定常流动和叶轮机气动力学的实验手段[A ].气动热力学发展战略研讨会专题报告汇编[C ].北京,1989Xu Liping .The experi ment met hod of uns teady flow and aerodynam -ics in turbine [A ].The Special Report Compile of Aerothermodyna -mics Development Strategy Proseminar [C ].Beijing ,1989(in Chi -nese )[2]Eulitz F ,Engel K ,Gebing H .Numerical invers tigation of the clock -ing effects in a multis tage turbine [R ].ASME 96-GT -26,1996[3]Hodson H P ,Dawes W N .On t he interpretation of meas ured profileloss er in uns teady wake -turbine blade interaction studies [R ].ASME 96-GT -494,1996211第2期 綦 蕾等:汽轮机末级三维非定常流动数值模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