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管理规定
某公司MSA管理办法
某公司MSA管理辦法1. 簡介MSA(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是一種軟體架構設計模式,將整個應用程序拆分為多個小型、自治的服務單元,每個單元都可以獨立開發、部署和運行。
這種架構模式有助於提高系統的擴展性、可靠性和可維護性。
某公司在採用MSA架構開發應用程序的同時,需要完善相應的管理辦法,以確保MSA架構的有效實施與運作。
本文將介紹某公司MSA 管理辦法的要點和相關指導原則。
2. MSA管理辦法的目的MSA管理辦法的目的是確保組織在應用MSA架構時能夠提供一致性、可擴展性和可靠性。
下面列出了一些MSA管理辦法的具體目標:•提供準確的技術要求和指導,確保團隊開發和維護的應用程序符合組織的要求;•確保服務單元之間的通信和協作能夠高效可靠,降低系統故障的機會;•提供監控和日誌記錄的標準,方便故障排查和系統分析;•定義限流和故障恢復的機制,確保系統的可用性和性能。
3. MSA管理辦法的內容3.1 技術要求和規範為了確保MSA架構的一致性、可擴展性和可靠性,某公司需要定義相應的技術要求和規範,並向團隊成員進行培訓和宣導。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技術要求和規範:•服務單元的開發語言和框架選擇;•服務單元的接口設計和文檔編寫;•邊界網關和API管理工具的選擇和配置;•容器化和部署工具的選擇和配置;•高可用性和故障恢復機制的設計和實施;•監控和日誌記錄工具的選擇和配置。
3.2 通信和協作MSA架構中的服務單元之間需要通過網絡進行通信和協作。
為了確保通信和協作的高效可靠,某公司需要制定相應的策略和辦法。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通信和協作管理措施:•定義服務發現和記錄的標準;•確定不同服務之間的接口和協議;•確保服務之間的耦合度盡量低;•設置維護版本控制和回滾機制;•測試服務之間的通信和協作。
3.3 監控和故障排查某公司需要建立有效的監控和故障排查機制,以確保MSA架構的系統運行狀態可掌握並能及時解決問題。
MSA管理规范
MSA管理规范文件编号:1.目的规定测量系统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以及明确测量系统的接收准则,从而确保测量数据的有效性。
2.范围控制计划中规定使用的测量系统并且离最近一次MSA评价六个月以上者。
3.权责由品质部负责测量系统分析。
4.定义4.1 MSA:测量系统分析;4.2 EV:重复性——设备变差;4.3 AV:再现性——评价人变差;4.4 XYR:重复性和再现性;4.5 PV:零件变差;4.6 TV:总变差;4.7 ndc:测量系统分辨率。
5.作业内容5.1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均值和极差法):5.1.1本公司计量型测量系统见“计量器具台帐”;5.1.2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本公司采用均值和极差法;5.1.3 具体操作步骤:5.1.3.1 测量系统的选定:品质部按“测量仪器年度校准计划表”及控制计划来选定。
其最小读数需为公差范围的1/10。
5.1.3.2 评价人的选定:由品质部从日常操作该测量仪器的人员中挑选2-3人进行测量。
另外,品质部负责MSA研究的人员进行记录和计算评价。
5.1.3.3 测量参数的选定:填写在“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报告”的表格中。
5.1.3.4 被测零件的选定:研究人员和评价人一起选取具有代表整个生产过程的10个零件(有时,每天取一个,连续10天)。
然后由研究人员按1到10给零件编号,在测量时评价人看不到这些编号,可测量2-3次。
5.1.3.5 让评价人员A以随机的顺序测量10个零件,由研究人员计入“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收集表”的第一行,再让评价人B和C测量者10个零件并相互不看对方的数据,由研究人员记录于“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收集表”的第6行和第11行。
5.1.3.6 使用不同的随机测量顺序重复上述操作过程,把数据填入第2、7和12行,如果需试验三次,则重复上述操作,记录于第3、8和13行中。
5.1.3.7 如果评价人在不同的班次,可以采用一个替换的方法。
让评价人A测量10个零件,并结果记录于“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收集表”的第一行,然后,让评价人A按不同的顺序重新测量,由研究人员将结果记录于该表的第2行和第3行,评价人B和C,也同样做。
MSA管理规定
MSA管理规定受控状态:发放编号:发布日期2023年1月20日实施日期2023年1月25日有限公司发布修订履历表1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价,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要求,确保测量数据质量。
2范围适用于公司对测量系统分析(MSA)的管理。
3职责3.1质量部负责测量系统分析的管理。
3.2各相关部门配合做好测量系统分析工作。
4定义4.1测量系统:指用来对被测特性定量测量或定性评价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是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5管理内容5.1测量系统分析的对象和时机5.1.1测量系统分析的对象:控制计划中所识别的每种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
5.1.2测量系统分析的时机1)APQP过程中“产品和过程的确认”阶段,按“过程的设计和开发”阶段确定的《测量系统分析计划》进行。
2)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测量系统分析。
每年12月底前,质量部制定下一年度《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3)对新购置的与现有不同的测量设备,由品管部组织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4)其他情况:如顾客要求;对测量结果有异议时;质量改进需要等。
5.2测量系统变差的分布特性5.2.1位置变差1)偏倚:相同零件上同一特性的测量结果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2)线性:在整个测量范围(量程)内偏倚大小的变化。
3)稳定性:在某阶段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总变差,是偏倚随时间的变化。
5.2.2宽度变差1)重复性:同一评价者使用同一测量仪器,对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多次测量获得的测量变差。
通常被称为E.V.一设备变差,系统内变差。
2)再现性:不同评价者使用同一测量仪器,对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多次测量获得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通常被称为A.V.一评价者变差,系统间变差。
5.3测量系统分析的基本要求5.3.1评价者:必须从日常操作该仪器的人员中选择。
5.3.2样件:必须从过程中选择,并且该样件能代表整个生产作业范围。
MSA分析管理规定
MSA分析管理规定MSA 分析管理规定 1.目的本程序的目的是评价测量系统的适用性,保证满足产品特性的测量需求。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控制方案中要求的和/或顾客要求的所有测量设备的测量系统分析。
3.引用文件《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4.术语和定义 MSA :指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测量系统分析)的英文简称。
测量系统:指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偏移(准确度):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一个基准值可通过采用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如:全尺寸检验设备)进行屡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来确定。
重复性:指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屡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再现性:指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稳定性: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线性:指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盲测:指测量系统分析人员将评价的零件予以编号,然后要求评价人以随机抽样方式进行测量,且评价人之间的测量结果不能相互看到或知道。
5.职责 5.1 测量系统分析方案制定:质量部。
5.2 测量系统分析所需涉及到的产品测量工作和数据的收集:使用单位。
5.3 数据收集后之测量设备的测量系统分析工作:质量部。
5.4 测量设备的测量系统分析之结果评价和审查:新产品工程组。
6.工作内容 6.1 在控制方案中选择和配备的量具分辨率应到达公差的十分之一或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的要求。
6.2 试生产阶段,凡控制方案中规定的或顾客要求的测量设备均需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同时包括:6.2.1 新购和更新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用于控制方案中的量具。
6.2.2 用于控制方案中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位置移动,并经重新校准。
6.2.3 用于控制方案中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经周期检定不合格,通过修理并经重新校准合格的量具。
MSA分析管理规定
MSA分析管理规定1.目的本程序的目的是评价测量系统的适用性,保证满足产品特性的测量需求。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控制计划中要求的和/或顾客要求的所有测量设备的测量系统分析。
3.引用文件《质量记录控制程序》4.术语和定义MSA:指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测量系统分析)的英文简称。
测量系统:指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偏移(准确度):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一个基准值可通过采用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如:全尺寸检验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来确定。
重复性:指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再现性:指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稳定性: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线性:指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盲测:指测量系统分析人员将评价的零件予以编号,然后要求评价人以随机抽样方式进行测量,且评价人之间的测量结果不能相互看到或知道。
5.职责5.1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制定:质量部。
5.2 测量系统分析所需涉及到的产品测量工作和数据的收集:使用单位。
5.3 数据收集后之测量设备的测量系统分析工作:质量部。
5.4 测量设备的测量系统分析之结果评价和审查:新产品项目组。
6.工作内容6.1在控制计划中选择和配备的量具分辨率应达到公差的十分之一或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的要求。
6.2试生产阶段,凡控制计划中规定的或顾客要求的测量设备均需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同时包括:6.2.1新购和更新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用于控制计划中的量具。
6.2.2用于控制计划中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位置移动,并经重新校准。
6.2.3用于控制计划中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经周期检定不合格,通过修理并经重新校准合格的量具。
测量系统分析管理规定
测量系统分析管理规定1.目的通过对关键测量设备进行MSA分析,确保关键测量设备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测量数据,以及准确、精密地评定产品与过程的质量,为判断产品是否合格、过程是否稳定提供可靠保证。
2.适用范围公司各基地所有的关键测量设备。
3.定义3.1 关键测量设备:用来监视或者测量产品/过程的关键/重要特性的测量设备。
关键测量设备从以下测量设备中评选:3.1.1控制计划中列出的用来测量关键/重要特性的测量设备;3.1.2SPC时涉及到的测量设备;3.1.3客户指定要求做MSA的测量设备;3.1.4PPAP中要求做MSA的测量设备;4.职责4.1 计量中心4.1.1负责整体策划、制定MSA计划;4.1.2负责评定MSA方案;4.1.3负责监督数据收集过程;4.1.4负责分析数据并形成分析报告;4.1.5负责监督不合格机台改善过程;4.2 需求部门Demand departments4.2.1负责向计量中心提出MSA申请;.4.2.2负责选取分析样本;4.2.3负责收集分析数据;4.2.4负责实施不合格设备的改善;5.作业流程Operation process6.作业说明6.1 需求申请6.1.1分析时机1)首次使用前分析:关键测量设备在首次使用前,必须进行MSA;2)计划外分析:当关键测量设备涉及到以下情况,由计量中心判定是否需要进行计划外的分析;A 设备维修(例如对IV测试仪的滤光片、暗房、底座进行维护后,需进行MSA);B 升级后(包含软件升级和硬件升级);C 设备的使用地点有变动(搬动过程中对设备进行了拆卸及重新组装);D 设备的使用人员出现变动;E 新控制计划;F PPAP要求;3) 周期性分析:根据每一种关键测量设备的重要程度、数量以及分析方法,确定分析周期,定期给所有关键测量设备进行MSA分析。
6.1.2关键测量设备的状态符合“6.1.1分析时机”中的条款时,需求部门需向计量中心申请进行MSA,由计量中心判定是否需要进行分析。
MSA管理办法
5.4.3.3 具体操作步骤
5.4.3.3.1 检测设备的选定:周期MSA分析由质量管理部按《检验设备仪器周期检定计划表》,新产品MSA分析、新购或新制检测设备验收新产品开发项目组按试生产控制计划来选定。其最小读数需为公差范围的1/10~1/5.
4)所有评价人自己和两两间一致并且与基准一致
5)UCL和LCI分别是上、下置信区间边界线。
5.5评审
5.5.1R&R的接受准则,质量管理部经理最终批准测量系统的适用性。
5.5.1.1R&R<10%,测量系统可接受。
5.5.1.210%< R&R<30%,要根据该检测设备的重要性和其成本以及维修费用,同时考虑有无顾客抱怨等情况,综合起来决定是否对该测量系统进行改进,可有条件接受。
5.5.1.3R&R>30%,该测量系统必须改进,不能接受。
5.5.2若需对测量系统采取改进措施时,一定要先分析EV和AV值,找出真正原因后方可采取措施。改进后的测量系统还需作MSA,直到可接受.
5.5.2.1当重复性AV变差值大于再现性 EV 时
1)量具的结构需设计增强;
2)量具的夹紧或零件定位的方式(检验点)需加以改善;
4.2生产部、质量管理部等使用部门负责按MSA计划要求进行实际操作及数据的提报。
5内容
5.1 计划编写:质量管理部责新产品MSA计划编制;负责量产产品周期MSA计划、客户要求MSA计划、新检测设备MSA计划编制。
5.2 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由质量管理部经理批准。
5.3质量管理部将批准后的“MSA计划”分发相关部门。
5.4.3.3.7 如果评价人在不同的班次,可以使用一个替换的方法。让评价人A测量10个零件,并将读数记录下来;然后让评价人A按不同的顺序重新测量,由记录人员将结果记录下来;评价人B和C也同样做。
公司MSA管理规定定稿版
公司M S A管理规定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程序名称: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文件编号: MSA-01001 版本:A生效日期: 2002-10-04编写人:日期:(副管理者代表)审批人:日期:(厂长)如此印章并非红色<受控文件>,代表此文件不会受到<受控文件>印章1.0目的1.1了解测量器具量测的性能,是否能满足测量要求。
1.2 对新进或维修后的量测设备,能提供一个客观正确的变异分析及评价量测质量。
1.3 应用统计方法来分析测量系统之再现性及重复性,作为下列各项事项之参考:1.3.1试验设备是否需要校验;1.3.2是否可供使用;1.3.3是否有人为因素造成之失准;1.3.4是否需要修正校验的周期及频率。
2.0适用范围2.1适用于公司车载产品量测设备及量具的统计变差分析。
3.0定义3.1测量仪器:任一用来量测产品特性之仪器皆称为测量仪器。
3.2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
3.3测量系统分析:应用统计方法,基于实际之制程选择适当之作业人数,样本数及重复测试次数,以研究分析主要变差原因。
3.4再现性:测量一个零件的某特性时,不同评价人用同一量具测量平均值变差。
3.5重复性:测量一个零件的某特性时,一位评价人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的变差。
4.0职责4.1计量室:负责制定并实施测量仪器校验计划。
4.2各使用部门负责使用仪器之变差分析(主要指重复性、再现性)及送校。
4.3设备维修部负责测量设备(不包括工具)之维护保养;各使用部门负责测量工具之维护保养。
5.0内容4.1测量系统分析实施流程图常用量具测量系统分析周期(参考控制计划):5.2.1量测仪器、量测物及人员选择5.2.1.1对用于测量产品的量具之精度,必须高于被测物公差的1/10,报告采用附录中MSA-01001-03B;对用于测量过程变差的量具之精度,必须高于过程变差的1/10。
某公司MSA管理办法
某公司MSA管理办法1. 引言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为了规范和有效管理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简称MSA),提高开发和运维的效率,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文档旨在对公司内部的MSA架构和相关组件进行管理和规范。
2. MSA架构概述MSA架构是一种将应用程序拆分为一组小型、独立的服务的架构模式,每个服务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库,可以单独进行开发、部署和扩展。
MSA架构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在公司内部,MSA架构被广泛应用于各个业务领域,每个服务都专注于完成一个特定的业务功能。
为了保证服务之间的协同工作,我们制定了以下管理办法。
3. 服务规划在设计和开发新的服务之前,需经过以下步骤的规划和设计阶段:• 3.1 确定服务边界:明确每个服务的责任范围和业务领域,避免服务之间功能重叠和耦合度过高。
• 3.2 定义服务接口:为每个服务定义清晰的API接口,包括请求参数、返回结果和可能的异常情况。
• 3.3 设计数据库模型:每个服务独立管理自己的数据库,需要定义合适的数据库表结构和数据访问接口。
• 3.4 考虑服务间的通信方式:根据实际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如RESTful接口、消息队列等。
4. 服务开发在开发服务时,需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4.1 使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框架:根据业务需求和团队技术栈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框架,保证开发效率和性能。
• 4.2 服务独立性原则:每个服务应该独立于其他服务进行开发和部署,避免相互依赖导致开发进度延迟。
• 4.3 异常处理:合理地处理异常情况,对于无法处理的异常需要进行适当的错误处理,如返回错误码和错误信息给调用方。
• 4.4 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对每个服务进行充分的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确保服务的稳定性和正确性。
5. 服务部署和运维为了保证服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部署和运维阶段需遵守以下规范:• 5.1 容器化部署:将每个服务封装为Docker镜像,并通过容器编排工具进行部署,如Kubernetes。
测量系统分析(MSA)管理办法
批准审核编制1.目的:为决定测量系统的选择是否适当,并通过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分析,量化测量系统和产品的变异量。
2.范围:测量系统分析实施。
3.术语:无。
4.职责:4.1数据测量:量具使用者;4.2数据分析:量具管理者。
5.流程图:无。
6.内容:6.1执行准备:6.1.1决定进行分析的产品及量具;6.1.2决定参与分析之测量人数,至少两人测量、一人数据记录;6.1.3决定测量次数,至少两次。
6.2数据收集方法:6.2.1 由数据记人员将抽取的零件5~10件予以编号(编号不可让测量者得知);6.2.2将该量具的使用者分为作业者1,作业者2...;6.2.3由作业者1,作业者2...轮流测量直到测量完毕;6.2.4测量数据由非测量者记录于“QR7-19-01-01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内;6.2.5各测量者的测量数据应避免给其它测量者得知(避免造成影响测量结果)。
6.3数据分析:6.3.1将各测量数据算出平均值与极差并填入“QR7-19-01-01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内;6.3.2将各测量数据之极差加以平均而得极差平均值并填入“QR7-19-01-01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内;6.3.3将各平均值加总后除以测量件数而算出所有平均值的平均值并填入“QR7-19-01-01量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内;6.3.4将各测量者同一测量编号测量物之平均值加以则得零件平均值并填入“QR7-19-01-01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内;6.3.5将零件平均值之极差算出而得Rp并填入“QR7-19-01-01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内;6.3.6将极差平均值之平均值算出并填入“QR7-19-01-01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内;6.3.7将各平均值的平均值之极差算出而得Xdiff并填入“QR7-19-01-01量具重复性和和再现性数据表”内;6.3.8将极差平均值之平均值乘以系数D4而得到管制上限并填入“QR7-19-01-01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内;6.3.9将极差平均值之平均值乘以系数D3而得到管制上限并填入“QR7-19-01-01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内。
MSA管理办法
(3)可能需某些夹具协助作业者,更具一致性的使用量具。
(4)量具与夹治具校验频率于入厂及送修校正后须再做量测系统分析并记录之。
5。2。5允收水准
5。2.5。1量具R&R的可接受性准则
(1)误差在10%以下:量具系统可接受。
(2)误差在10%~30%量具视情况接受(依其应用的重要性,量具费用及修理费用需定)。
5。2。3。4再现性量测
请作业者B.C量测相同10个零件,但不使他们看到他们的量测值,将量测分别记录.
5.2.3。5重复这个循环,但以不同的随机顺序进行量测。
5。2。3.6计算
a。量具再现性及再生性计算,应用整个研究的数据表及个别项目的记录和依规定公式的计算表.
b。线性计算公式如下
斜率:a=;截距:b =
5.1.5作业者需了解一般性操作,避免操作之不一致性.
5。1。6使用量具之精度值为被量测物公差的1/10。
制订日期
核准
审查
制订
生效日期
版本
1。0
5.2量测仪器及人员选择
5. 2。1量具之选择,其最小刻度应能读至1/10,制程变异或规格公差之较小者,以避免量具之鉴别力不足
(例如最小刻度0.01mm,则应读到0。015或0。002或0。005).
EV—设备变差。
3。5线性:线性是指量具在使用范围内偏倚(准确度)差异之分布状况.
4。权责
品管人员主导进行MSA分析。
5。作业内容
5。1量测系统分析研究
5。1.1研究主要变异形态之对象决定.
5。1.2使用全距及平均数方法。
5.1。3基于统计配合实际之制程选择适当之作业人数.样本数及重复测试次数。
MSA管理规定
MSA管理规定1.目的规定了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和接受准则。
通过了解变差的来源,判断计量器具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以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评价价生产环境中的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和线性。
统计研究所用的分析方法及接受准则应与测量系统分析的参考手册相一致。
如果得到顾客的批准,也可以使用其他分析方法和接收准则。
替代方法的顾客接受记录应与替代测量系统分析的结果一起保留。
测量系统分析研究的优先级应当着重于关键或特殊产品或过程特性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指定的测量设备和仪器。
3.职责3.1质量部3.1.1负责组织本公司检验.测量和实验设备年度的MSA分析和制定MSA分析计划,且将分析计划下发到相关部门。
3.1.2负责监督检验.测量和实验设备使用部门提供的MSA分析数据取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3.2检验.测量和实验设备使用部门3.2.1负责根据MSA分析计划,按时配合质量部对检测设备进行MSA分析。
4.定义4.1量具:可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且仪器的分辨率至少是规格限或过程变差的1/104.2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量特性附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所用的量具测量系统对每个零件能重复读数4.3测量系统分析(MSA):是指通过分析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4.4偏倚: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4.5基准值:又称为可接受的基准值或标准值,是充当测量值的一个一致认可的基准,一个基准值可以通过采用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来确定;4.6重复性: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4.7再现性:由不同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4.8线性:在量具预期的工作量程内,偏倚值的差值;4.9稳定性:随时间变化的偏倚值;4.10量具R&R: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的综合变差的估计值;4.11参考值:被认可并同意基于参考或基准值作为一被测量物的数值比较,它可能是:一个理论值或基于科学原理而建立的数值;基于一些国家或国际组织的一个指定值;基于在一科学或工程组织主持的合作研究实验工作下,一致确定的数值;或者用于一特定用途,利用一可接受的参考方法所获得一致同意的可接受数值。
测量系统分析管理规定(MSA)
测量系统分析管理规定
文2019.04.15
总页数
5
制订者
XX
制订部门
品质部
责任部门会签
保密等级
I
保密期限
起止日期
受控文件专用章
采购部
市场部
生产部
√
人事行政部
运营部
品质部
√
研发部
财务部
文控中心
√
批准/日期
审核/日期
分
发
单
位
采购部
□品质部
市场部
□研发部
生产部
□运营部
b.极差图如没有超出控制限的点,则该测量设备稳定,是可接受的。如失控,则测量存在不稳定的重复性,存在特殊原因或评价人的技能不能满足要求,是不可接受的。
5.4.3线性评价
利用图示法,选取涵盖量具工作量的零件,利用相关软件进行MSA分析,计算测量值的偏倚。
5.4.4计数型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
评价人的有效性≥80%,即所有检查员与标准相一致次数/总次数;反之需改进。
5.5纠正
测量系统在被评价为不接受时,QA应组织包括工程部、生产部在内的小组进行原因分析,同时确定纠正措施,纠正后应再次进行MSA分析。
5.6数据统计与保存
数据及计算表格、控制图表由QA保存。
3.2测量系统: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的特性进行评估其所使用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及假设的集合,也就是说,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3.3量具:指任何用来获取测量的装置。如:通止规、卡尺等;
3.4重复性:一个评价人使用一件测量仪器,对同一个零件的某一特性进行多次测量下的E变差;
线性(有需要时):n≥5(样件的被测量值需涵盖量具的测量范围)
MSA管理规定---计量型_计数型_复杂型_量化过度型等4种测量系统分析
1.目的保证公司有效展开测量系统分析(MSA工作,保证测量系统的可靠性,提高测量数据的质量,并为改进提供支持。
2.适用范围在控制计划中所要求的用于测量产品的特性与性能的测量系统。
3.引用文件《测量系统分析》第三版。
4.术语定义4.1.测量:赋值(或数)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之间关于特定特性的关系。
4.2.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用在车间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4.3.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4.4.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4.5.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4.6.重复性(EV :是由一个检验员,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4.7.再现性(M):是由不同的检验员,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4.8.零件变差(PV :不同零件之间的变差,零件在多人多次同一个量具测量出的平均值的变差。
4.9.总变差(TV :测量值与真值(基准值)之间的总变差。
4.10.检具能力:由检测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与检验特性的公差的比例关系确定.5.职责5.1.质量部负责并组织研发、生产等测量系统涉及人员实施测量系统分析5.2.新产品开发APQP组成员评价测量系统的可接收性,并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根据测量, 在检验基准书上配置合适的量检具6.工作程序6.1.测量系统的分类6.1.1质量部组织确认测量系统类型,类型包括计量型测量系统、计数型测量系统、复杂测量系统、量化过度测量系统。
6.1.2质量部组织确认需要研究的范围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稳定性、偏倚、线性、重复性和再现性。
计数型测量系统研究检验员自身一致性、检验员之间一致性、检验员与标准之间一致性复杂测量系统研究稳定性和变异性6.2.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6.2.1仪器和人员的选择测量仪器必须是经过检定或校准合格,测量仪器分辨率的第一准则是能够分辨过程变差的10% 基于对整个测量系统的评价,从日常操作该仪器的人中挑选测量人。
测量系统分析MSA管理规定
佛山市威灵洗涤电机制造有限公司1. 目的保证公司有效展开测量系统分析(MSA)工作,保证测量设备、仪器测量的可靠性,提高数据的测量质量,并为改进提供机会。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新购的和受控在用的运行于稳定条件下的测量设备和仪器。
3. 职责3.1 质量部门3.1.1 组织制定MSA分析计划,并下发到相关部门。
3.1.2负责组织本部门检测设备的MSA的分析和改善。
3.1.3协调、指导、监督各部门完成MSA的分析。
3.1.4 负责提供已进行MSA分析的检测设备的台帐、标识及其方法。
3.2 检测设备使用部门3.2.1 依据MSA分析计划按时对检测设备进行MSA分析。
3.2.2 对已进行MSA分析的检测设备进行标识。
4.相关释义4.1重复性:由同一评价人(操作员)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个产品的同一性能时,获得的测量结果的变差。
4.2再现性:由不同评价人(操作员)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个产品的同一性能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4.3 GRR:即重复性和再现性的综合值。
4.4偏倚:是测量结果对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基准值是指用更高精度测量的结果或公认的结果。
4.5线性:是在量具的工作量程内,偏倚的差值。
4.6稳定性:又叫漂移,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者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5.测量系统分析5.1 MSA分析方法的选择根据质量控制需要,对测量系统进行测量系统分析(MSA),分析方法,可以选择以上(重复性、再现性、GRR、偏倚、线性、稳定性)任何一种或多种。
经客户允许和内部需要也可以采用其他分析方法。
一般选择GRR分析方法(计量型)和小样法(计数型)。
5.2计量型量具常用分析方法5.2.1R&R分析方法有两种a、采用“极差法”,典型用法是,选择两名评价人和五个零件,每人对零件测量一次。
记录测量结果,然后通过计算可以得到GRR和%GRR。
b、采用“均值—极差法”,做法是见“5.3计量型量具R&R分析(均值极差法)”。
MSA管理规则
以用于评估新的测量仪器、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对可能存在问题的测量方法进行评估、确定并解决测量系统误差问题,进而确保量测系统的精确性与稳定性进,确保产品的质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XXX公司IQC所有测量系统的评估。
3.用语定义3.1 MSA: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3.2 测量:给被测对象赋值;决定数据的过程就是测量过程,决定出来的数据就是测量数值(数据)。
3.3 量具:用来得到测量结果的任何装置。
3.4 测量系统:用来得到测量结果而进行的全过程,包括:程序、量具、仪器、软件、人员、操作的集合。
3.2 R&R(GR&R):即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的缩写。
3.3 重复性(EV):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的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量变差。
3.4再现性(AV):由不同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3.5偏倚: 是测量结果的观察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3.6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3.7 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4.职责4.3 相关检测人员配合实施4.4 对于评价不适合的测量设备由管理部进行维修或更换。
5.作业内容5.1测量系统分析基本要求1)测量系统具有足够的分辨率。
2)过程是统计受控制的。
3)产品控制,变异性小于公差。
4)过程控制:▲变异性小于制造过程变差.5)分辨率(分辨力、可读性、分辨率):▲别名:最小的读数的单位、测量分辨率、刻度限度或探测度▲为测量仪器能够读取的最小测量单位分辨率经验法则:测量系统的分辨率在公差与过程变差两者中较小者的1/10以下。
6)零件之间的差异必须大于最小测量刻度;极差控制图可显示分辨率是否足够看控制限内有多少个数据分级不同数据分级(ndc)的计算为:ndc(有效分辨率)=(零件的标准偏差(PV)/ 总的量具偏差(GR&R))* 1.41 一般要求它大于4才可接受7)确定检验人员,样本部件数量,测量次数,人员必须从正常检验操作的人员中选取,样本必须从过程中选取并能代表整个过程工作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目的]
规范测量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找出测量系统的变差及引起变差的原因,采取措施,消除特殊原因,改进测量系统,以减少测量的变差。
2.0[范围]
适用于车载产品测量系统的分析。
3.0[职责]
3.1由检查技术课规定MSA的使用范围与频次。
3.2由检查技术课制定MSA分析计划,并按计划与相关人员共通执行。
3.3相关部门根据MSA分析计划提供测量数据,由检查技术课分析并提供分析结果。
4.0[定义]
4.1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包括用来获得
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4.2测量: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之间关于特殊特性的关系。
4.3量具:任何用来获得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用在车间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4.4重复性(Repeatability)
4.4.1指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监测设备,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4.4.2是在固定的和已定义的测量条件下,连续(短期内)多次测量中的变差;
4.4.3通常被称为E.V —设备变差(Equipment Variation);
4.4.4设备(量具)能力或潜能;
4.4.5系统内部变差。
4.5再现性(Reproducibility)
4.5.1指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监测设备,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4.5.2在对产品和过程进行鉴定时,误差可能是评价人、环境(时间)、或方法;
4.5.3通常被称为A.V—评价人变差(Appraiser Variation);
4.5.4系统之间(条件)的误差。
4.6偏倚(Bias)
4.6.1观测到测量值的平均值与参考值之间的差值;
4.6.2是测量系统的系统误差所构成.
4.7稳定性(Stability)
4.7.1随时间变化的偏倚值;
4.7.2一个稳定的测量过程在位置方面是处于统计上受控状态;
4.7.3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4.8线性(Linearity)在
4.8.1在量具正常工作量程内的偏倚变化量;
4.8.2多个独立的偏倚误差在量具工作量程内的关系;
4.8.3是测量系统的系统误差所构成。
5.0[程序]
5.1测量系统研究范围
5.1.1在控制计划中所提及的测量系统,例如:性能测试仪、游标卡尺等。
5.1.2新投入的测量系统在使用前。
5.1.3测量系统在校准、更换或维修后。
5.1.4测量系统发生变化时,如测量人员变更等。
5.1.5测量系统正常使用后,按年度“测量系统分析计划表”。
5.1.6如生产产品的公差发生了变化,测量系统应被重新分析。
5.1.7主要针对样件可重复测量的测量系统,不可重复测量设备测量系统(如破坏性试验)分析方法按顾
客要求,或如果按本程序方法,但需得到顾客认可。
5.2测量系统分析的时机
5.2.1新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时的测量系统分析。
5.2.2针对新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时已接受的测量系统,每年至少对控制计划中规定的测量系统分析一次,
技术部编写年度【测量系统分析计划表】,经技术部主管审核后实施,包括重复性、再现性、偏倚、
线性、稳定性的分析,其中偏倚、线性、稳定性的分析按顾客要求实施。
5.2.3依据产品的控制计划或QC工程图规定的测量工具进行MSA分析、管理人员确认产品MSA分析计划
及记录时,依据产品的控制计划或QC工程图规定测量工具进行确认,防止MSA分析有未实施。
●
5.3测量系统研究的准备,实施测量系统研究之前应先进行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实施研究之前准备如下:
5.3.1评价人的选择应从日常操作该量具仪器并测量该产品特性的人中挑选。
5.3.2量具的分辨力应允许至少直接读取特性的预期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例如:如果特性的变差为
0.01,量具应能读取0.001的变化).
5.3.3样品必须从过程中选取并代表整个生产过程预期过程变差,并对样品进行编号以便于识别。
5.3.4确定是否要求标准值,通常在生产过程预期过程变差中选择样件,用更高精度的测量设备测量大于
10次,然后取平均值为标准值。
5.3.5样品数量及测量次数应预先确定。
5.3.6确定是否盲测,如果需要盲测,则需要记录人员。
5.3.7测量程序和方法确定,按顾客要求或按【MSA参考手册】实施。
5.4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
5.4.1偏倚
A.评价人数量:1人;
B.样品数量:1件;
C.重复测量次数:大于10次,通常为15次;
D.测量周期:短时间内;
E.标准值要求:需要;
F.是否需要盲测:不需要;
G.接受准则:0偏倚落在95%置信区间内;
H.记录或报告【偏倚分析报告】。
5.4.2线性
A.评价人数量:1人;
B.样品数量:5件;
C.重复测量次数:大于10次,通常为12次;
D.测量周期:短时间内;
E.标准值要求:需要;
F.是否需要盲测:不需要;
G.接受准则:各样件平均偏倚落在95%置信区间外,或ta和tb的绝对值同时小于或等于t分布值;
H.记录或报告:【线性分析报告】。
5.4.3稳定性
A.评价人数量:1人;
B.样品数量:1件;
C.重复测量次数:3~5次,通常5次;
D.测量周期:定期,较长时间;
E.标准值要求:不需要;
F.是否需要盲测:不需要;
G.接受准则:控制图受控;
H.记录或报告:【稳定性研究报告】。
5.4.4重复性和再现性(GRR)
A.评价人数量:2~3人,通常为3人;
B.样品数量:10件;
C.重复测量次数:2~3次,通常为3次;
D.测量周期:短时间内;
E.标准值要求:不需要;
F.是否需要盲测:需要;
G.接受准则:%GRR≤10%绝对接受;
%GRR为10~30%内需得到顾客认可;
ndc≥5;
H.记录或报告:【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报告表】。
5.4.5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包括通止规、目测系统等)
A.评价人数量:3人;
B.样品数量:30~50件,通常50件,如果顾客有要求则按顾客要求实施;
C.重复测量次数:2~3次,通常为3次;
D.测量周期:短时间内;
E.标准值要求:不需要;
F.是否需要盲测:需要;
G.接受准则:一致性Kappa≥75;
评价人有效性≥80%;
评价人错误率(误发率,将不合格品判为合格品)≤5%;
评价人错误报警率(漏发率,将合格品判为不合格品)≤10%;
H.记录或报告:【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报告】。
5.4.6不可重复测量设备测量系统分析(包括破坏性试验设备、拉力测试等)
A.评价人数量:2~3人,通常为3人;
B.样品数量:
方法1:10件(如线性产品,短时间内加工出的产品,忽略每件产品的变差);
方法2:如果找不到忽略产品的变差10件,则找1个覆盖规范的标准样件,进行重复测量。
C.重复测量次数:
方法1:针对忽略每件产品的变差10件样件,将每个样件分成9个样件,每个评价人分别测量3件;
方法2:如果找不到忽略产品的变差10件,则每个评价人分别对1个标准样件重复测量30次。
D.测量周期:短时间内;
E.标准值要求:不需要;
F.是否需要盲测:需要;
G.接受准则:%GRR≤10%绝对接受;
%GRR为10~30%内需得到顾客认可;
ndc≥5;
H.记录或报告:【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报告表】。
6.0[相关文件]
6.1【MSA参考手册】
7.0[附件]
7.1过程方法(乌龟图):无
7.2流程图:无
7.3记录表格
7.3.1【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报告表】 QR-PE041-001
7.3.2【偏倚分析报告】 QR-PE041-002
7.3.3【稳定性研究报告】 QR-PE041-003
7.3.4【线性分析报告】 QR-PE041-004
7.3.5【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报告】 QR-PE041-005
7.3.6【测量系统分析计划表】 QR-QP029-017。